CN101990528A -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528A
CN101990528A CN2009801126697A CN200980112669A CN101990528A CN 101990528 A CN101990528 A CN 101990528A CN 2009801126697 A CN2009801126697 A CN 2009801126697A CN 200980112669 A CN200980112669 A CN 200980112669A CN 101990528 A CN101990528 A CN 101990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echol
ketone
trihydroxy
preparation
tetrahydrobenz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6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528B (zh
Inventor
铃木常司
林贵臣
北川英男
吉村成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0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53/00Asymmetric synthe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0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conversion of non-aromatic six-membered rings or of such rings formed in situ into aromatic six-membered rings, e.g. by dehydrogenation
    • C07C37/0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conversion of non-aromatic six-membered rings or of such rings formed in situ into aromatic six-membered rings, e.g. by dehydroge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C=O group in that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6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 C07C45/6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double or trip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6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 C07C45/65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atoms or functional groups; by hydrogeno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 C07C45/6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atoms or functional groups; by hydrogeno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dehyd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un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在单罐中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Description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2-脱氧-青蟹肌糖经由中间体(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来制备儿茶酚的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儿茶酚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物质,被用作阻聚剂、药品、农药、香料等的原料,以及氧化抑制剂及橡胶硫化剂,主要通过将苯酚用过氧化氢氧化来制备。但是,近年来,从化石原料的涨价及枯竭的问题、抑制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观点考虑,迫切期望由可再生资源制备儿茶酚。
人们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如非专利文献1中所述,已知利用微生物从D-葡萄糖经由莽草酸以收率33%得到儿茶酚的方法。
另外,如非专利文献2所述,已知从D-葡萄糖经由2-脱氧-青蟹肌糖,在乙酸中利用氢碘酸的还原脱水反应,以收率59%得到儿茶酚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J.Am.Chem.Soc.K.M.Draths and J.W.Frost、1995、117,p.2395-2400
非专利文献2:Tetrahedron Letters、Katsumi Kakinuma et.al,2000、41、p.1935-1938
非专利文献3:J.Am.Chem.Soc.C.A.Hansen and J.W.Frost、2002、124,p.5926-5927
非专利文献4:Carbohydrate Research A.Lubineau and I.Billault、1999、320,p.49-60
发明内容
但是,非专利文献2中存在必须大量使用昂贵且腐蚀性高的氢碘酸的问题。因此,因其腐蚀性而需要特殊的设备,难以进行工业生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工业上适用的生产作为通用化学品的儿茶酚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由下述(1)表示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来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021
本发明中,可以包含以下方案。
(1)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下述式(2)表示的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进行氢化反应及脱水反应,由此来制备儿茶酚。
(2)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来制备儿茶酚。
(3)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来制备儿茶酚。
(4)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来制备儿茶酚。
(5)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6)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中,金属催化剂含有选自铂族金属组成的组或铁族金属组成的组中的金属。
(7)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中,金属催化剂含有钯。
(8)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中,金属催化剂中含有的金属成分被活性炭、氧化铝或沸石载带。
(9)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水溶液中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10)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在单罐中(in aone-pot)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儿茶酚。
(11)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在固体酸的存在下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儿茶酚。
(12)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中,固体酸选自沸石、活性白土及Nafion(注册商标)。
(13)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用氢还原,制备下述式(3)表示的(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使其进行脱水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041
(14)如上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一边加热一边脱水,形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后,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用氢还原,形成(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后,再一边加热一边脱水,由此制备儿茶酚。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来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一边加热一边进行脱水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用氢还原,由此来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儿茶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下述式(4)表示的2,3,4,5-四羟基-环己烷-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来制备儿茶酚。
根据本发明,可以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儿茶酚。根据上述方法,通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烯烃还原反应及脱去2分子水,可以制备儿茶酚。因此,可以不使用腐蚀性试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得到儿茶酚,可以实现降低了环境负荷且适于工业生产的儿茶酚的制备。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降低环境负荷且适于工业生产的方法,制备作为通用化学品的儿茶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第1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为制备儿茶酚的方法,所述方法由下述式(1)表示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051
该方法通过式(5)表示的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052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案为通过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反应来制备儿茶酚的方法。
本实施方案在单罐中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儿茶酚。此处所谓单罐(one pot),是指在同一反应容器中进行几个反应,具体而言,为还原反应和脱水反应。
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儿茶酚时,所谓在“氢还原条件下”进行反应,是指使溶解于溶剂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与还原催化剂一同在氢气氛下反应。
作为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水;或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二异丙醚、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以混合溶剂的形式进行使用,但优选使用水。
(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投料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w/v%以上30w/v%以下。
本实施方案中所说的“一边加热”,是指使反应温度升高到气温以上,该概念中还包括根据需要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经过使温度变化,通过使温度变化,可以阶段性地推进反应的进行。作为通常的反应温度范围,为30℃以上300℃以下。反应温度低时,脱水反应的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高时,发生副反应。因此,通过在30℃以上300℃以下进行加热,可以以高收率制备儿茶酚。较优选为35℃以上24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上200℃以下。由此,可以以合适的反应速度进行脱水反应,以更高的收率制备儿茶酚。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从数分钟至48小时、优选在30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确实地还原(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且使其脱水,可以以高收率制备儿茶酚。
作为还原催化剂,可以使用选自钯、铑、钌、铂、铱等铂族金属及选自镍、钴等铁族金属中的金属,以及铜等金属。上述金属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被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石墨、硅藻土、浮石、蒙脱石、沸石等载带。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钯/活性炭、钯/硅胶、钯/氧化铝、钯/沸石、镍/氧化铝、铜/氧化铝、钌/活性炭、铑/活性炭、铂/活性炭、铱/活性炭等。另外,相对于载体,其载带量通常在0.01~50重量%的范围内。由此,可以有利于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催化剂的添加量优选在0.1~10重量%的范围内。
所谓在氢气氛下,是指在充满含有氢的气体的反应器中反应且所述氢的压力为大气压至10Mpa,优选在大气压至1Mpa之间。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与氮等混合使用。
(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可以通过使2-脱氧-青蟹肌糖进行脱水反应来制备。
另外,即使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加热也可以反应,但为了促进反应向反应中加入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酸、碱或它们的盐。
作为使用的酸,可以举出例如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柠檬酸、乳酸、苯甲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有机酸;沸石、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Nafion(注册商标)、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等。酸的添加量优选在1~200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使用的碱,可以使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等有机胺碱等。
作为反应结束后获得儿茶酚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过滤从反应液中除去还原催化剂及不均匀的添加剂后,将滤液浓缩,由此以结晶的形式得到粗精制儿茶酚。粗精制儿茶酚通过蒸馏或重结晶可以获得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另外,将加热状态的反应液进行溶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冷却,由此使儿茶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入难以溶解儿茶酚的溶剂,使儿茶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进而,还可以向反应溶剂中加入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通过对提取液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可以获得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案的效果。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由2-脱氧-青蟹肌糖得到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行氢化反应和脱水反应,可以容易地得到儿茶酚。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方法,由于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氢气氛下一边加热一边反应,所以可以在单罐中同时进行加氢的还原反应和脱水反应。由此,通过使用与基质等摩尔的氢和少量的催化剂,可以较理想地制备儿茶酚。因此,可以不使用腐蚀性试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廉价地制备儿茶酚,实现适于工业生产的、容易的儿茶酚的制造成为可能。
(第2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为制备儿茶酚的方法,所述方法将下述式(2)表示的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进行氢化反应及脱水反应,由此来制备儿茶酚。上述方法通过式(6)表示的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081
具体而言,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单罐中制备儿茶酚。
在此方法中,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在氢还原条件下进行加热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本实施方案中,在单罐中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儿茶酚。
本实施方案中,由2-脱氧-青蟹肌糖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来制备儿茶酚时,所谓“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是指一边加热,一边使溶解于溶剂中的2-脱氧-青蟹肌糖与还原催化剂一同在氢气氛下反应。
作为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水;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二异丙醚、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以混合溶剂的形式进行使用,但优选使用水。
2-脱氧-青蟹肌糖的投料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w/v%以上30w/v%以下。
本实施方案中所说的“一边加热”,是指使反应温度升高到气温以上,该概念中还包括根据需要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经过使温度变化,通过使温度变化,可以阶段性地推进反应的进行。作为通常的反应温度范围,为30℃以上300℃以下。反应温度低时,脱水反应的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高时,发生副反应。因此,通过在30℃以上300℃以下进行加热,可以以高收率制备儿茶酚。较优选为60℃以上24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上200℃以下。由此,可以以合适的反应速度进行脱水反应,以更高的收率制备儿茶酚。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从数分钟至48小时、优选在1小时至24小时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确实地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且使中间体(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还原,可以以高收率制备儿茶酚。
作为还原催化剂,可以使用选自钯、铑、钌、铂、铱等铂族金属及选自镍、钴等铁族金属中的金属,以及铜等金属。上述金属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被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石墨、硅藻土、浮石、蒙脱石、沸石等载带。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钯/活性炭、钯/硅胶、钯/氧化铝、钯/沸石、镍/氧化铝、铜/氧化铝、钌/活性炭、铑/活性炭、铂/活性炭、铱/活性炭等。另外,相对于载体,其载带量通常在0.01~50重量%的范围内。由此,可以有利地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催化剂的添加量优选在0.1~10重量%的范围内。
所谓在氢气氛下,是指在充满含有氢的气体的反应器中反应且所述氢的压力为大气压至10Mpa,优选在大气压至1Mpa之间。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与氮等混合使用。
另外,即使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加热也可以反应,但为了促进反应向反应中加入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酸、碱或它们的盐。
作为使用的酸,可以举出例如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柠檬酸、乳酸、苯甲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有机酸;沸石、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Nafion(注册商标)、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等。酸的添加量优选在1~200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使用的碱,可以使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等有机胺碱等。
另外,此处所谓单罐,是指在同一反应容器中进行几个反应,具体而言,为还原反应和脱水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及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等可知,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2-脱氧-青蟹肌糖可以由D-葡萄糖经发酵得到。
作为反应结束后获得儿茶酚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过滤从反应液中除去还原催化剂及不均匀的添加剂后,将滤液浓缩,由此以结晶的形式得到粗精制儿茶酚。粗精制儿茶酚通过蒸馏或重结晶可以获得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另外,将加热状态的反应液进行溶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冷却,由此使儿茶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入难以溶解儿茶酚的溶剂,使儿茶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进而,还可以向反应溶剂中加入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提取液与上述相同样地进行处理,由此可以获得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案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案,通过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单罐中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可以制备儿茶酚。由此,可以不使用腐蚀性试剂、由作为可再生资源的D-葡萄糖廉价地制备儿茶酚。因此,可以实现适于工业生产的儿茶酚制备方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案,将由作为可再生资源的葡萄糖通过发酵容易地得到的2-脱氧-青蟹肌糖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可以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得到儿茶酚。因此,通过在单罐中同时进行加氢的还原反应和脱水反应,可以容易地制备儿茶酚。
如上述所述,在非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下述得到儿茶酚的方法:通过在乙酸中将2-脱氧-青蟹肌糖进行碘化氢的还原脱水反应,可以以收率59%得到儿茶酚。但是,在上述反应中,相对于2-脱氧-青蟹肌糖,需要2分子的碘化氢。即,一般认为儿茶酚如下生成:在羰基上加成1分子的碘化氢,然后与另1分子的碘化氢反应,脱去碘和水,同时还原2-脱氧-青蟹肌糖,进而脱水,由此生成儿茶酚。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理想的反应中也必须使用2当量的昂贵且腐蚀性高的氢碘酸。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案的方法中,理想情况是仅需要与基质等摩尔的氢和少量的催化剂。另外,由于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所以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儿茶酚。因此,可以不使用腐蚀性试剂、廉价且容易地制备儿茶酚,可以实现适于工业生产的儿茶酚的制备。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方法中,可以使用金属催化剂实施氢还原反应。因此,原料成本廉价,而且有利于工业生产。另外,由于不使用大量的腐蚀性试剂,所以对环境影响也小。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单罐中反应来制备儿茶酚。因此,可以节省各步骤分离精制的时间,更有利于工业生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作为原料,可以制备作为通用化学品的儿茶酚,上述2-脱氧-青蟹肌糖可以由作为可再生资源的葡萄糖等容易地制备。由此,在减少化石原料使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地球变暖的方面是有用的。
(第3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为制备儿茶酚的方法,所述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一边加热一边脱水,生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后,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用氢进行还原,生成下述式(3)表示的(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后,进而一边加热一边脱水,由此制备儿茶酚。本实施方案的方法通过式(7)所示的反应来制备儿茶酚。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121
第2实施方案给出了在单罐中制备儿茶酚的方法。本实施方案中,分别进行以下3个步骤,制备儿茶酚。
(步骤1)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步骤;
(步骤2)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的步骤;
(步骤3)由(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制备儿茶酚的步骤。
<步骤1>
步骤1为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步骤。
使2-脱氧-青蟹肌糖进行脱水反应、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时,可以通过使反应温度为30℃以上300℃以下来进行。反应温度低时,脱水反应的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高时,发生副反应。因此,通过在30℃以上300℃以下进行加热,可以以高收率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较优选在100℃以上24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由此,可以以合适的反应速度进行脱水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作为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水;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二异丙醚、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以混合溶剂的形式进行使用,但优选使用水。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从数分钟至48小时、优选在15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确实地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以高收率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即使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加热也可以进行反应,但为了促进反应,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酸、碱或它们的盐。
作为使用的酸,可以举出例如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柠檬酸、乳酸、苯甲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有机酸;沸石、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Nafion(注册商标)、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等。酸的添加量优选在1~200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使用的碱,可以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等有机胺碱等。
但是,如非专利文献3所述,从2-脱氧-青蟹肌糖中脱去2分子水时生成1,2,4-三羟基苯。因此,为了以良好的收率得到(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更具体而言,在高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时,在弱催化剂或无催化剂条件下使其短时间反应,如果为低的温度,则使用强催化剂使其长时间反应,由此可以抑制1,2,4-三羟基苯的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催化剂,是指上述酸或碱中列举的添加剂。对于同一种类的催化剂,通过提高溶液中的浓度,可以作为强催化剂进行反应;通过降低溶液中的浓度,可以作为弱催化剂进行反应。另外,对于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例如以水为溶剂时,溶液的pH越偏离7,为越强的催化剂;pH越接近7,为越弱的催化剂。如上所述,适当改变催化剂,同时控制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由此可以以高收率合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2-脱氧-青蟹肌糖的获得方法如第2实施方案所述。
反应结束后,通过将反应液浓缩,可以得到(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粗产物。可以根据需要,将pH调节至中性附近(pH6~8)。另外,使用不均匀的添加剂时,通过过滤从反应液中除去,同样地对滤液进行浓缩,由此可以得到粗精制物。进而,通过重结晶或硅胶柱对粗精制物进行精制,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步骤2>
步骤2为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用氢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还原,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的步骤。
作为此处所谓的金属催化剂,可以使用选自钯、铑、钌、铂、铱等铂族金属及选自镍、钴等铁族金属中的金属,以及铜等金属。上述金属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被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石墨、硅藻土、浮石、蒙脱石、沸石等载带。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钯/活性炭、钯/硅胶、钯/氧化铝、钯/沸石、镍/氧化铝、铜/氧化铝、钌/活性炭、铑/活性炭、铂/活性炭、铱/活性炭等。另外,相对于载体,其载带量通常在0.01~50重量%的范围内。还原催化剂的添加量优选在0.1~10重量%的范围内。
所谓在氢气氛下,是指在充满含有氢的气体的反应器中反应且所述氢的压力为大气压至10Mpa,优选在大气压至1Mpa之间。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与氮等混合使用。
作为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水;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二异丙醚、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以混合溶剂的形式进行使用,通过使用甲醇可以抑制脱水反应,以高收率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故优选。
(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投料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w/v%以上30w/v%以下。
另外,为了促进反应可以向反应中加入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酸、碱或它们的盐。
作为使用的酸,可以举出例如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柠檬酸、乳酸、苯甲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有机酸;沸石、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Nafion(注册商标)、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等。酸的添加量优选在1~200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使用的碱,可以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等有机胺碱等。
关于反应温度,可以在室温(25℃)至300℃下进行,优选在60℃以上24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由此,可以以适当的反应速度进行还原反应,且可以抑制脱水反应的进行。因此,可以以较高的收率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从数分钟至48小时,优选在10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确实地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还原。
通过过滤除去还原催化剂,将滤液浓缩,由此可以得到(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根据需要,通过进行重结晶,可以以较高的纯度得到(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步骤3>
步骤3为将(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一边加热一边进行脱水反应来制备儿茶酚的步骤。
作为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水;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二异丙醚、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另外,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以混合溶剂的形式进行使用,优选使用水。
(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的投料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w/v%以上30w/v%以下。
另外,为了促进反应,可以向反应中加入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酸、碱或它们的盐。
作为使用的酸,可以举出例如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柠檬酸、乳酸、苯甲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有机酸;沸石、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Nafion(注册商标)、离子交换树脂等固体酸等。酸的添加量优选在1~2000重量%的范围内。
作为使用的碱,可以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无机碱;三乙胺、吡啶、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烯等有机胺碱等。
本实施方案中所说的“一边加热”,是指使反应温度升高到气温以上,该概念还包括根据需要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经过使温度变化,通过使温度变化,可以阶段性地推进反应的进行。是指在30℃以上300℃以下进行加热。反应温度低时,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高时,发生副反应。因此,通过在30℃以上300℃以下进行加热,可以制备儿茶酚。较优选在60℃以上24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更优选在70℃以上200℃以下。由此,可以以合适的反应速度进行脱水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制备儿茶酚。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从数分钟至48小时,优选在10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确实地使(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脱水。
作为反应结束后获得儿茶酚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过滤从反应液中除去还原催化剂及不均匀的添加剂后,将滤液浓缩,由此以结晶的形式得到粗精制儿茶酚。粗精制儿茶酚通过蒸馏或重结晶可以得到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另外,将加热状态的反应液进行溶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冷却,使儿茶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另外,通过加入难以溶解儿茶酚的溶剂,以结晶的形式使儿茶酚析出,通过过滤获得儿茶酚。并且,还可以向反应溶剂中加入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提取液进行与上述同样地处理,由此可以得到经进一步精制的儿茶酚。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案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案,通过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将所得(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还原形成(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后,脱水,可以制备儿茶酚。由此,可以由葡萄糖等可再生资源容易地制备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案步骤1的方法,将2-脱氧-青蟹肌糖一边加热一边脱水,可以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由此,可以容易地制备在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的制备中重要的中间体,即(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更详细而言,已知通过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0.5M磷酸水溶液中进行加热,脱去2分子水,生成1,2,4-三羟基苯(非专利文献3)。但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等使2-脱氧-青蟹肌糖反应,脱去1分子水,可以生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即,在高温下使其反应时,在弱催化剂或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使其短时间反应,在低温下使其反应时,使用强催化剂使其长时间反应,由此可以抑制1,2,4-三羟基苯的生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制备在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的制备中重要的中间体,即(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案步骤2的方法,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还原,可以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由此,可以容易地制备在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的制备中重要的中间体,即(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目前,已知与(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具有相反的立体结构的(4R,5S,6R)-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非专利文献4等)。但是,(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合成方法是未知的。该物质是用于制备儿茶酚的有用的中间体,其双键在催化剂存在下容易被氢还原,形成(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进而,在催化剂存在下或不存在下进行脱水反应,由此可以得到儿茶酚。因此,可以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由此可以容易地制备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案步骤3的方法,通过将(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一边加热一边使其进行脱水反应,可以制备儿茶酚。由此,可以由葡萄糖等可再生资源制备作为通用化学品有用的儿茶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例如,第2实施方案及第3实施方案中,对使用2-脱氧-青蟹肌糖作为起始物质来制备儿茶酚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下述式(4)表示的2,3,4,5-四羟基-环己烷-1-酮代替2-脱氧-青蟹肌糖。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191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 0.5N乙酸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3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钯/活性炭),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35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100℃,进行加氢反应19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56%得到儿茶酚。
HPLC分析条件:10mM乙酸水溶液/乙腈=94/6、1.2mL/min、UV=220nm、使用柱:ODS-AQ、内标:没食子酸甲酯
(实施例2)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水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3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1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170℃,进行加氢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收集反应溶液,利用HPLC进行分析,结果确认存在(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共计反应4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23%得到儿茶酚。分析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向13.6mL水中加入1.64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和5mL离子交换树脂IR120B,加热回流20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将浓缩残渣用硅胶柱(乙酸乙酯)精制,得到604mg(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收率41%)。
1H-NMR(CD3OD);δ6.91(dd,1H,J=2.3,11.5Hz),6.02(dd,1H,J=2.7,11.5Hz),4.35(dt,J=2.3,8.2Hz),3.57(dd,1H,J=8.2,11.5Hz)
13C-NMR(CD3OD);δ200.18,153.32,127.51,79.93,78.12,73.06
(实施例4)
<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合成(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将205mg实施例3中得到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溶解于3.5mL甲醇中。加入20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在室温(25℃)下于常压(1个大气压)下进行加氢。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催化剂,将滤液浓缩,得到198mg(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收率96%)。
1H-NMR(DMSO);δ5.21(d,1H,OH),4.91(d,1H,OH),4.87(d,1H,OH),3.88(m,1H),3.63(m,1H),3.07(m,1H),2.48(m,1H),2.14(m,1H),1.33(m,1H)
(实施例5)
<由(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合成儿茶酚>
将29.2mg实施例4中得到的(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溶解于1mL 33w/v%磷酸水溶液中,在100℃下加热2小时。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收率86%得到儿茶酚。HPLC分析条件:10mM乙酸水溶液/乙腈=94/6、1.2mL/min.、UV=220nm、使用柱:ODS-AQ、内标:没食子酸甲酯
(实施例6)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向1.35mL 0.5N乙酸水中加入0.15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在120℃下加热1小时。反应结束后,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收率33%得到(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此时,可以回收44%的原料2-脱氧-青蟹肌糖。HPLC分析条件:10mM乙酸水溶液/乙腈=94/6、1.2mL/min.、UV=220nm、使用柱:ODS-AQ、内标:没食子酸甲酯
(实施例7)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向1mL 5N乙酸水中加入0.05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在100℃下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收率48%得到(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此时,可以回收35%的原料2-脱氧-青蟹肌糖。HPLC分析条件:10mM乙酸水溶液/乙腈=94/6、1.2mL/min、UV=220nm、使用柱:ODS-AQ、内标:没食子酸甲酯
(实施例8)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向1mL水中加入0.5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和100mg硅胶(Merck公司制Kieselgel 60),在150℃下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收率50%得到(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此时,可以回收15%的原料2-脱氧-青蟹肌糖。HPLC分析条件:10mM乙酸水溶液/乙腈=94/6、1.2mL/min、UV=220nm、使用柱:ODS-AQ、内标:没食子酸甲酯
(实施例9)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水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7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3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130℃,进行加氢反应3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29%得到儿茶酚。分析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16)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使用表1所示的催化剂代替实施例9中使用的5重量%Pd/C,并且采用表1所示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分析。与儿茶酚的收率一同示于表1。
[表1]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231
(实施例17)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水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1.8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3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130℃,进行加氢反应3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39%得到儿茶酚。分析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8)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水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1.5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及155mg硫酸,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3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70℃,进行加氢反应10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41%得到儿茶酚。分析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9~21)
使用表2所示的酸代替实施例18中使用的硫酸,反应温度为9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8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分析。与儿茶酚收率一同示于表2。
[表2]
  实施例   酸   酸的重量(mg)   儿茶酚收率(%)
  19   三氟乙酸   150   49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   150   46
  21   47%溴化氢   156   25
(实施例22)
<由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儿茶酚>
将150mg根据国际公开第2006/112000号说明书所述的方法合成的2-脱氧-青蟹肌糖溶解于3mL水中,将其投入高压釜中。再投入1.6mg(含水50重量%)5重量%Pd/C及152mg沸石Hβ(NEChemcat(株)),将反应器用氮进行置换。施加0.3Mpa的氢压,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130℃,进行加氢反应10小时。冷却后,进行氮置换,然后再次加热至170℃,搅拌2小时。冷却后,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料消失,以收率57%得到儿茶酚。分析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3)
除使用155mg沸石HZSM5(NE Chemcat(株))代替沸石Hβ作为固体酸之外,与实施例22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分析。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4)
除使用153mg活性白土(和光纯药工业(株))代替沸石Hβ作为固体酸之外,与实施例22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分析。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5)
除使用155mg Nafion(注册商标)代替沸石Hβ作为固体酸之外,与实施例22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分析。结果示于表3。
[表3]
Figure BPA00001234762300251

Claims (20)

1.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1)表示的(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来制备儿茶酚,
Figure FPA00001234762200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述式(2)表示的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进行氢化反应及脱水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Figure FPA000012347622000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脱氧-青蟹肌糖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经由(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制备儿茶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进而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剂含有选自铂族金属组成的组或铁族金属组成的组中的金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剂含有钯。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剂中含有的金属成分载带在活性炭、氧化铝或沸石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在水溶液中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罐中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儿茶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体酸的存在下由2-脱氧-青蟹肌糖制备儿茶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酸选自沸石、活性白土及Nafion(注册商标)。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用氢还原,制备下述式(3)表示的(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使其进行脱水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Figure FPA00001234762200021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脱氧-青蟹肌糖一边加热一边脱水,形成(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后,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用氢还原,生成(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后,再一边加热一边脱水,由此制备儿茶酚。
16.(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脱氧-青蟹肌糖脱水来制备(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17.(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
18.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一边加热一边进行脱水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19.(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4S,5R,6S)-4,5,6-三羟基-2-环己烯-1-酮用氢还原,由此制备(2S,3R,4S)-2,3,4-三羟基环己烷-1-酮。
20.儿茶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下述式(4)表示的2,3,4,5-四羟基-环己烷-1-酮在氢还原条件下一边加热一边使其反应,由此制备儿茶酚,
Figure FPA00001234762200031
CN2009801126697A 2008-04-11 2009-04-07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90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4034 2008-04-11
JP2008104034 2008-04-11
PCT/JP2009/001607 WO2009125581A1 (ja) 2008-04-11 2009-04-07 カテ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528A true CN101990528A (zh) 2011-03-23
CN101990528B CN101990528B (zh) 2013-07-31

Family

ID=4116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6697A Active CN101990528B (zh) 2008-04-11 2009-04-07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78146B2 (zh)
EP (1) EP2266940A4 (zh)
JP (1) JP5433568B2 (zh)
KR (1) KR101230198B1 (zh)
CN (1) CN101990528B (zh)
BR (1) BRPI0909009A2 (zh)
WO (1) WO20091255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6098B1 (en) * 2009-04-28 2015-01-21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hydric phenol
JP7260872B2 (ja) * 2018-10-25 2023-04-19 株式会社Ihi トリヒドロキシベンゼ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WO2021251248A1 (ja) * 2020-06-12 2021-12-16 エヌ・イーケムキャット株式会社 水素化分解触媒及び炭素-ヘテロ原子結合を水素化分解し、生成有機化合物を製造す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2000A1 (ja) 2005-03-30 2006-10-26 The Niigat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大腸菌変異株による2-デオキシ-シロ-イノソースの合成および精製する方法並びに得られた2-デオキシ-シロ-イノソース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DRE´ LUBINEAU等: "Synthesis of polyhydroxylated cyclohexenyl sulfides and sulfoxides. Evaluation of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on α-and β-D-glucosidases", 《CARBOHYDRATE RESEARCH》 *
JOSÉ MARCO-CONTELLES等: "Recent results in the free radical mediated synthesis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highly functionalized carbocycles from carbohydrates", 《C.R.ACAD.SCI.PARIS,CHIMIE/CHEMISTRY》 *
KATSUMI KAKINUMA等: "An expeditious chemo-enzymatic route from glucose to catechol by the use of 2-deoxy-scyllo-inosose synthase", 《TETRAHEDRON LETT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6940A4 (en) 2014-10-29
CN101990528B (zh) 2013-07-31
JPWO2009125581A1 (ja) 2011-07-28
KR101230198B1 (ko) 2013-02-06
US8378146B2 (en) 2013-02-19
EP2266940A1 (en) 2010-12-29
US20110034735A1 (en) 2011-02-10
WO2009125581A1 (ja) 2009-10-15
BRPI0909009A2 (pt) 2015-09-22
JP5433568B2 (ja) 2014-03-05
KR20100120719A (ko) 201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6166B (zh) 利用环化脱水作用制备3-羟基四氢呋喃的方法
KR20100068198A (ko) 카르복시산으로부터 단일 공정을 통해 알코올을 제조하는 방법
TW200900376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4-aminomethylbenzoic acid
CN101990528B (zh) 儿茶酚的制备方法
CN101643423A (zh) 利用盐酸转位制备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的方法
JP2008063335A (ja) カルボニル化合物から1,2−ジオー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2127093B (zh) 头孢替安酯盐酸盐的精制工艺
CN102206146B (zh) 一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
CN102268048B (zh) 一种以催化氢化法还原酮糖制备d-阿洛糖的方法
CN106045830B (zh) 一种2,2-二甲基-5-(4-氯苄基)环戊酮的制备方法
CN117682980B (zh) 一种2-乙酰基四氢吡啶的制备方法
CN113735723B (zh) 一种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醌的制备方法
EP2417118B1 (en)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zeranol
JP4200704B2 (ja) フッ素化ベンゾニトリルの製造方法
JPH08109170A (ja) ヘキサヒドロピリダジンの製造方法
CN116730953A (zh) 一种布瓦西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3971875B2 (ja) トランス−4−(4’−オキソシクロヘキシル)シクロヘキサ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03387594B (zh) 一种合成伊维菌素的方法
CN111233815A (zh) 一种异阿根廷蚁素的制备方法
CN113999201A (zh) 一种烟碱的合成制备方法
CN115960007A (zh) 一种利用含氮甲酰基催化剂的西格列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7800829A (zh) 一种羟基丁酸类化合物的光催化合成方法
CN117430494A (zh) 一种2-羟基四氢呋喃制备丁二酸的合成方法
CN116606250A (zh) 一种孟鲁司特钠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EP2479163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ohexyl alkyl ket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