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687B -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687B
CN101983687B CN2010105211960A CN201010521196A CN101983687B CN 101983687 B CN101983687 B CN 101983687B CN 2010105211960 A CN2010105211960 A CN 2010105211960A CN 201010521196 A CN201010521196 A CN 201010521196A CN 101983687 B CN101983687 B CN 101983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s
blood stasis
benefiting
removing blood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11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687A (zh
Inventor
马俊
朱巧
金鑫
迟荣香
曲丽霞
Original Assignee
马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马俊 filed Critical 马俊
Priority to CN2010105211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3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6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将所述原料药粉碎并混匀、加水煎煮后过滤浓缩,得到清膏,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混匀制成药粉,将药粉在低于80℃的环境中干燥,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该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益气以赔补宗气,行气以肋血行,养血和血,则瘀去新生,络脉得通,心肌得养,诸症自除,标本兼治,药源丰富、用药量少、工艺简单显效迅速、价格低廉无毒副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梗塞是冠心病比较常见的临床类型,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可造成严重后果。多数学者报告心肌梗塞病人每年死亡率是2%左右,8年内将有20%的病人死亡。因此,加强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治疗研究,是减少患者病痛,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因而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目前,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成功再通后,即使TIMI三级血流,仍有25%的患者并发无再流现象,或者慢血流现象,未能真正有效地恢复心肌细胞的再灌注水平,这部分患者死亡率、致残率仍高居不下,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益气化瘀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10~15重量份、当归15~2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麦冬15~30重量份、五味子6~15重量份、水蛭3~9重量份、蜈蚣5~10重量份、瓜蒌15重量份。
其中:人参具有保护缺血心脏,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心肌的供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
川芎具有扩张冠脉、保护冠脉内皮、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心肌耗氧、抑制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抑制状态、阻滞心肌细胞钙内流及调节钾外流的功效;
三七具有祛瘀、通脉、活血、养心的功效;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具有扩血管的功效;
水蛭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
蜈蚣具有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脂、调节氧自由基代谢、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瓜蒌具有润肺、化痰散结、滑肠的功效,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取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粉碎并混匀,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1~13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40~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9~11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35~55分钟,滤出药液,之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7~9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清膏,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低于80℃的环境中干燥,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人参10~15重量份、当归15~2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麦冬15~30重量份、五味子6~15重量份、水蛭3~9重量份、蜈蚣5~10重量份、瓜蒌15重量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膏的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26~1.3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按1∶1的重量比混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糊精和蔗糖按4∶1的重量比混匀。
作为对上述技术的改进,将所述制得的益气化瘀的中药药粉制成颗粒装入胶囊、筛选、擦净晾干、分装,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
作为对上述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将所述制得的益气化瘀的中药制成片剂或颗柆冲剂。
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用法与用量:温水送服,每次3~4粒,每日3次,勿用茶水、绿豆汤送服;饭前饭后服用均可,需与饭时隔开半个小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将所述原料药粉碎并混匀、加水煎煮后过滤浓缩,得到清膏,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低于80℃的环境中干燥,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得到的益气化瘀的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益气以赔补宗气,行气以肋血行,养血和血,则瘀去新生,络脉得通,心肌得养,诸症自除,标本兼治,药源丰富、用药量少、工艺简单显效迅速、价格低廉无毒副反应。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制得的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进行了实验:
1.主要药效学试验
1)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对常压下小鼠耐缺氧试验
采用记录密闭瓶内小鼠死亡时间的方法,观察了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对常压下小鼠耐缺氧的影响。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药物剂量分别相当于人用量的5倍、10倍、20倍、30倍。试验结果可知,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显著延长小鼠缺氧死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组P<0.05.于临床等效量下(即相当于临床用10倍量),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显著优于对照组。
2)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试验
从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改善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减少例数符合量效关系,于临床等效量下(即相当于临床用10倍量),与对照组相比,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结扎动脉后再放开的试验
结扎动脉并记录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造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模型,观察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对结扎动脉再灌注后微血管的作用。试验结果可知,与临床等效量下(即相当于临床用10倍量),与对照组相比,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这三组试验均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急性毒性实验
应用小鼠灌胃给药进行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的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其一般情况及毒性,结果未见急性毒性表现,LD50未测出,小鼠最大给药量为32g/k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400倍,其急性毒性小,临床用药安全范围大,其最大耐受量在32g/kg以上。
将本发明的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进行临床实验:
采用分层随机、单盲、平行阳性对照的方法,取急性ST段抬高(两个或两个相邻导联抬高>0.1mv,V1、V2导联抬高>0.3mv)性心肌梗塞成功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标准参照文献,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间接判断血栓溶解。]患者97名,随机分为益气化瘀胶囊组50人,其中男40人,女10人;年龄46-83岁,平均65.50岁。对照组47人,男39人,女8人;年龄43-81岁,平均63.61岁。对照组为单纯应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后治疗(拜阿司匹林0.1,每日1次;洛汀新10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10mg加5%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参麦注射液60ml加5%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等);益气化瘀胶囊组在应用常规治疗同时加服益气化瘀胶囊(每次3-4粒,每日3次)。
临床试验结果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
1.两组在48小时时比较左心室室壁阶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无统计学意义。30天、50天、180天益气化瘀胶囊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恢复(P<0.01)。180天时两组均有降低,但益气化瘀胶囊组(1.3625)较对照组(1.4975)降低更为显著(P<0.01)。180天时,心肌显像评分指数:益气化瘀胶囊组(0.6175)较对照组(0.8787)有显著降低(P<0.05)。
2.在益气化瘀组30天时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恢复率(18.7%)高于对照组(11.7%)。180天时益气化瘀胶囊组总恢复率达70%,显著高于对照组51.7%(P<0.01)。
3.两组30天时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有增加(P>0.05)。50天时益气化瘀胶囊组趋于稳定。180天时增加容积比率明显缩小(P<0.01)。
4.两组在30天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统计学意义。50天时益气化瘀胶囊组逐渐升高,180天时明显升高(P<0.05)。
5.颈动脉超声检测两组在静息状态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片后,两组均有增加,但益气化瘀胶囊组更为明显(P<0.05)。
6.两组血中一氧化氮(NO)30天时均有升高,50天时益气化瘀胶囊组升高显著(P<0.05),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30天时均有降低,但50天时益气化瘀胶囊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取人参8g、当归13g、川芎8g、三七8g、麦冬13g、五味子4g、水蛭1g、蜈蚣3g、瓜蒌13g,粉碎,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1倍的水,在21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继续煎煮4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9倍的水,在21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继续煎煮35分钟,滤出药液,之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7倍的水,在21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继续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清膏,所述清膏的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26,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按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75℃的环境中干燥,之后将所述药粉制成颗粒装入胶囊、筛选、擦净晾干、分装,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
所述糊精和蔗糖按4∶1的重量比混匀。
实施例二:
取人参17g、当归22g、川芎12g、三七12g、麦冬32g、五味子17g、水蛭11g、蜈蚣12g、瓜蒌17g,粉碎,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3倍的水,在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70℃,继续煎煮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1倍的水,在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70℃,继续煎煮55分钟,滤出药液,之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9倍的水,在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70℃,继续煎煮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清膏,所述清膏的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7,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按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70℃的环境中干燥,之后将所述药粉制成颗粒装入胶囊、筛选、擦净晾干、分装,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
所述糊精和蔗糖按4∶1的重量比混匀。
实施例三:
取人参13g、当归18g、川芎10g、三七10g、麦冬23g、五味子10g、水蛭8g、蜈蚣8g、瓜蒌15g,粉碎,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2倍的水,在22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60℃,继续煎煮4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0倍的水,在22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60℃,继续煎煮35分钟,滤出药液,之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8倍的水,在22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60℃,继续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清膏,所述清膏的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1,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按1∶1的重量比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75℃的环境中干燥,之后将所述药粉制成颗粒装入胶囊、筛选、擦净晾干、分装,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
所述糊精和蔗糖按4∶1的重量比混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10~15重量份、当归15~2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麦冬15~30重量份、五味子6~15重量份、水蛭3~9重量份、蜈蚣5~10重量份、瓜蒌15重量份。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人参8~17重量份、当归13~2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三七8~12重量份、麦冬13~32重量份、五味子4~17重量份、水蛭1~11重量份、蜈蚣3~12重量份、瓜蒌13~17重量份,粉碎并混匀,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11~13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40~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9~11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35~55分钟,滤出药液,之后向药渣中加入重量为所述原料药总重量7~9倍的水,在210~230℃下,煎煮至沸腾后,将温度调整至150~170℃,继续煎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将三次滤出的药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清膏,将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混匀制成药粉,将所述药粉在低于80℃的环境中干燥,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人参10~15重量份、当归15~2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麦冬15~30重量份、五味子6~15重量份、水蛭3~9重量份、蜈蚣5~10重量份、瓜蒌15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的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26~1.37。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与预混好的糊精和蔗糖的混合物按1∶1的重量比混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糊精和蔗糖按4∶1的重量比混匀。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制得的益气化瘀的中药药粉制成颗粒装入胶囊、筛选、擦净晾干、分装,即得所述益气化瘀的中药胶囊制剂。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益气化瘀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制得的益气化瘀的中药制成片剂或颗柆冲剂。
CN2010105211960A 2010-10-14 2010-10-14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11960A CN101983687B (zh) 2010-10-14 2010-10-14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11960A CN101983687B (zh) 2010-10-14 2010-10-14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687A CN101983687A (zh) 2011-03-09
CN101983687B true CN101983687B (zh) 2012-05-23

Family

ID=4364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11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687B (zh) 2010-10-14 2010-10-14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368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4121A (zh) * 2001-08-31 2002-02-06 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心络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4121A (zh) * 2001-08-31 2002-02-06 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心络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雪乔等.黄芪生脉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0例.《河北中医》.1998,(第01期), *
黄静等.三七为治心痹要药.《中医杂志》.1994,(第04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687A (zh)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6280B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546615C (zh) 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6707A (zh) 一种调理动脉粥样硬化的茶
CN105341893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组合物及应用
CN101467673A (zh) 一种复方人参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8838B (zh)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70943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4738A (zh) 一种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5931B (zh) 一种降血糖的药物组合物
CN101983687B (zh) 一种益气化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2887A (zh) 牛蒡子苷元在制备治疗高粘滞血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8355055A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CN103977390A (zh) 一种生姜洋葱药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120000B (zh) 抗柯萨奇b病毒中药制剂有效部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4956B (zh)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82862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9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3830448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288B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384439C (zh) 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2102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与应用
CN105311425A (zh) 含有艾叶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心肌梗死药物中的用途
CN105456684A (zh) 一种用于气阴两虚型心房颤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020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40428A (zh) 一种含有枸杞子的降血糖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