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265A -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265A
CN101983265A CN2009801102118A CN200980110211A CN101983265A CN 101983265 A CN101983265 A CN 101983265A CN 2009801102118 A CN2009801102118 A CN 2009801102118A CN 200980110211 A CN200980110211 A CN 200980110211A CN 101983265 A CN101983265 A CN 101983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overlapping
braiding
adjacent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2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265B (zh
Inventor
森敦弘
岛崎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3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所述重叠线圈用于使针织物在重叠线圈的位置不产生断裂。使用在前后针床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2、3)中一个线圈(2)叠合于另一线圈(3)而形成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此时,在连续编织一个线圈(2)和相对于另一线圈(3)在一个线圈(2)的相反侧相邻的线圈(4)(相邻线圈)后,编织另一线圈(3)。然后,使一个线圈(2)和另一线圈(3)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通过这样编织,形成相邻线圈(4)相对于形成重叠线圈的一个线圈(2)经由沉降弧(X)直接连接的状态,沉降弧(X)不会拉伸,从而在针织物上难以产生断裂。

Description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通过该编织方法编织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针织套衫等针织物的编织中,进行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线圈彼此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的作业。作为形成重叠线圈的编织,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列举出在接合针织套衫的袖和身片时进行的用于使裉部分具有余地的拼条的形成、袖窿部的形成、肩线部的形成等。除此之外,可列举出针织物上的组织花纹(例如,树叶花纹)的形成等。
图6是表示重叠线圈的形成流程的一例的图,(A)表示使线圈重叠之前,(B)表示使线圈重叠之后。图6的黑点表示织针,(A)中的箭头表示使钩挂于织针的线圈向哪个织针移圈(在后述的图2中也相同)。该图6的例子中,在分别钩挂于织针a~f的线圈1~6中使线圈相对于线圈3、4从两侧靠近而叠合,由此形成线圈2叠合于线圈3而成的重叠线圈100和线圈5叠合于线圈4而成的重叠线圈20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3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具有通过现有的编织方法形成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上,沿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拉拽时,在重叠线圈和与该重叠线圈相邻的线圈之间、即图6(B)中线圈100和线圈200之间容易拉开。这是因为,针织物被沿编织宽度方向拉拽时,重叠线圈100和200收缩,收缩的部分的针织纱被抽出到连接线圈3和线圈4的沉降弧Z。因此,穿着这种针织物时,在重叠线圈和与该重叠线圈相邻的线圈之间针织物会断裂,有可能损害针织物的品质。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所述针织物具有用于在重叠线圈和与该重叠线圈相邻的线圈之间不使针织物发生断裂的重叠线圈。
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中一个线圈叠合于另一线圈而形成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而且,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所述的工序。
将所述一个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一个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相邻线圈连续编织的工序。
编织所述另一线圈的工序。
通过使编织的所述一个线圈和所述另一线圈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在上述连续编织的工序(连续编织工序)中,先进行一个线圈的编织和相邻线圈的编织中的哪一个都可以。但是,若先进行一个线圈的编织,则编织另一线圈的工序在连续编织工序之后进行,若先进行相邻线圈的编织,则编织另一线圈的工序在连续编织工序之前进行。例如,如参照图1说明的后述实施方式所示,由从纸面左侧依次排列线圈1~6的状态(图1(A)参照)开始,使线圈2(一个线圈)叠合于线圈3(另一线圈)而形成重叠线圈时,在一个线圈(线圈2)之后编织相邻线圈(线圈4),在其后编织另一线圈(线圈3)。此外,使线圈5(一个线圈)叠合于线圈4(另一线圈)而形成重叠线圈时,在另一线圈(线圈4)之后编织相邻线圈(线圈3),然后编织一个线圈(线圈5)。不管是哪一种,在一个线圈的编织和另一线圈的编织之间进行相邻线圈的编织。
如上所述,在形成一个线圈、另一线圈和相邻线圈时,特别地优选另一线圈和相邻线圈在同一编织方向上连续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中,若形成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重叠线圈,则在将相对于所述相邻线圈在所述另一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线圈作为第四线圈时,优选如下所述进行编织。
首先,在连续编织所述一个线圈和相邻线圈的工序之后实施编织所述另一线圈的工序。
进而,实施与所述另一线圈的编织连续而编织第四线圈的工序和使所述第四线圈与相邻线圈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若参照图1说明形成相邻两个重叠线圈的方法,则线圈2相当于一个线圈,线圈3相当于另一线圈,线圈4相当于相邻线圈,线圈5相当于第四线圈。即,以线圈2、4、3、5的顺序编织后,使线圈2和线圈3叠合,并且使线圈4和线圈5叠合,由此,线圈2和线圈3构成的第一重叠线圈与线圈4和线圈5构成的第二重叠线圈相邻而形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进行编织,具有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和另一线圈叠合而成的重叠线圈。而且,本发明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重叠于所述另一线圈的所述一个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相邻线圈经由沉降弧直接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如下状态的针织物:即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和另一线圈叠合而成的重叠线圈中,与所述另一线圈重叠的所述一个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相邻线圈经由沉降弧直接连接的状态。如果是具有这种线圈的连接的针织物,则在重叠线圈被沿编织宽度方向拉拽时,形成重叠线圈的所述一个线圈经由沉降弧向与重叠线圈被拉拽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拉拽所述相邻线圈。因此,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成为在由所述一个线圈和另一线圈形成的重叠线圈和与该重叠线圈相邻的所述相邻线圈之间难以拉开而难以产生断裂的针织物。
此外,通过在同一编织方向上将所述另一线圈和所述相邻线圈连续编织,能够使另一线圈和相邻线圈的大小一致。若线圈的大小一致,则针织物的品质良好,因而优选。此外,若线圈的大小一致,则形成重叠线圈时容易进行移圈。
在编织具有相邻的两个重叠线圈的针织物时,通过限定线圈的编织顺序,一个线圈和相邻线圈成为通过沉降弧连接的状态,并且另一线圈和第四线圈成为通过沉降弧连接的状态,并且两沉降弧交叉。通过两沉降弧的交叉,另一线圈和相邻线圈接近,因此由一个线圈及另一线圈构成的第一重叠线圈与由相邻线圈及第四线圈构成的第二重叠线圈接近。而且,在形成第一重叠线圈和第二重叠线圈的状态下,通过交叉的沉降弧彼此的摩擦,在相邻的两个重叠线圈之间针织纱难以被抽出。结果,能够形成在相邻的第一重叠线圈和第二重叠线圈之间难以产生断裂的针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中,(A)表示关于分别钩挂于线圈a~f的线圈1~6使线圈2重叠于线圈3、使线圈5重叠于线圈4时的线圈的并排状态。(B)~(D)是通过表示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的箭头来表示用于形成(A)的并排状态的3个模式的编织工序的图。
图2中,(A)是表示通过图1(B)的模式编织时的线圈的连结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A)的状态形成重叠线圈的状态的图。
图3是用于编织具有实施例所记载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
图4是接续图3的编织工序图。
图5是接续图4的编织工序图。
图6中,(A)是表示形成现有的重叠线圈之前的线圈的并排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A)的状态形成重叠线圈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6线圈
10、20、100、200重叠线圈
X、Y、Z沉降弧
a~f、A~Q织针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本发明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和另一线圈重合而形成重叠线圈时,将所述一个线圈的编织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相邻线圈的编织连续进行,在该连续编织工序之外另行地进行另一线圈的编织。在参照图1、2的下一段以后的说明中详细说明所述一个线圈的编织和所述相邻线圈的编织,也可以交换顺序。具体而言,在朝向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以一个线圈、另一线圈、相邻线圈的顺序排列的情况下,在接着一个线圈的编织进行相邻线圈的编织的连续编织工序之后,实施编织另一线圈的工序。此外,在朝向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以相邻线圈、另一线圈、一个线圈的顺序排列的情况下,在编织另一线圈的工序之后,实施接着相邻线圈的编织进行一个线圈的编织的连续编织工序。在所述一个线圈、另一线圈和相邻线圈的编织结束后,使所述一个线圈向钩挂有所述另一线圈的织针移圈,形成所述一个线圈叠合于所述另一线圈的重叠线圈。
以下,对于以重叠线圈中的一个线圈和相邻线圈通过沉降弧连接的方式进行编织的具体编织方法,以图1、2为例进行说明。
图1(A)表示关于分别钩挂于织针a~f的线圈1~6线圈2重叠于线圈3、线圈5重叠于线圈4时的线圈的并排状态。即,线圈2(线圈5)相当于形成重叠线圈的一个线圈,线圈3(线圈4)相当于形成重叠线圈的另一线圈,线圈4(线圈3)相当于相邻线圈。而且,线圈2(一个线圈)和线圈4(相邻线圈)处于通过沉降弧X直接连接的状态,线圈5(一个线圈)和线圈3(相邻线圈)处于通过沉降弧Y直接连接的状态。所述沉降弧X和沉降弧Y交叉。此外,线圈3和线圈4通过沉降弧Z连接。
在形成图1(A)的线圈的并排状态的编织工序中,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图1(B)~(D)所示的3种模式的编织工序。首先,在图1(B)的模式中,在第一过程的编织中,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右方向移动,以线圈1、2的顺序形成。接着,在第二过程的编织中,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左方向反转,连续形成线圈4、3。最后,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右方向反转,以线圈5、6的顺序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按照图1(C)、图1(D)的模式编织。图1(C)中,通过向右行进的第一过程的编织以线圈1、2、4的顺序形成,接着通过向左行进的第二过程形成线圈3,通过最后的向右行进的第三过程以线圈5、6的顺序形成。此外,也可以在图1(D)中,通过向右行进的第一过程的编织以线圈1、2的顺序形成,接着通过向左行进的第二过程形成线圈4,通过最后的向右行进的第三过程以线圈3、5、6的顺序形成。
另外,即使在线圈3和线圈4之间存在一个以上不形成重叠线圈的线圈时,一个线圈和相邻线圈的编织模式选择图1(B)~(D)所示的编织模式中的任一个即可。
上述3种模式中,图2(A)表示按照图1(B)的编织模式编织时的线圈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如箭头所示,使线圈从线圈3、4的两侧靠近,由此,如图2(B)所示,线圈3重叠于线圈2,线圈5重叠于线圈4。而且,通过相对于图2(B)的状态的线圈进一步形成线圈,重叠的线圈2、3及4、5被固定,形成重叠线圈10及20(在图面上及以后的说明中,将两个线圈重叠的状态的线圈作为重叠线圈处理)。另外,由于使线圈从线圈3、4的两侧靠近,因此在图2(A)中分别钩挂于织针a及f的线圈1及6分别移圈到织针b及e。
如果是如上所述形成的重叠线圈10、20,则例如在重叠线圈10被向左方向拉拽时,构成重叠线圈10的线圈2(一个线圈)经由沉降弧X将构成重叠线圈20的线圈4(相邻线圈)向左方向拉拽。此外,在重叠线圈20被向右方向拉拽时,构成重叠线圈20的线圈5(一个线圈)经由沉降弧Y将构成重叠线圈10的线圈3(相邻线圈)向右方向拉拽。而且,由于沉降弧X和沉降弧Y交叉,因此,线圈3和线圈4靠近配置,结果,重叠线圈10重叠线圈20靠近配置。此外,由于在交叉的沉降弧X、Y之间产生摩擦,因此针织纱难以被从重叠线圈10和重叠线圈20抽出到沉降弧Z,重叠线圈10和重叠线圈20难以分离。因此,重叠线圈10和重叠线圈20之间不会断裂。上述效果在按照图1(C)、(D)的编织模式进行编织时也同样能够得到。另外,若实施图1(B)的编织模式,则线圈3和线圈4在同一编织方向上连续形成,因此成为这些线圈3、4的大小大致一致的状态,相比图1(C)、(D)所示的编织模式中的编织,能够使针织物的外观良好。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例中,使用四针床横机编织针织物,所述四针床横机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以及在所述FD和BD的上方以与下部的针床相同的针距排列设置有多个织针的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针床BU。该横机中,后针床可沿左右方向横移,并且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另外,也可使用代替上部的针床(BU及FU)而具备移圈针床的横机、具有前后一对针床的两针床横机。在使用两针床横机时,为了在前后的针床上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使与在一个针床上钩挂有线圈的织针相对的另一个针床的织针为空针即可。
本例中使用的横机还在往复移动于针床上的三角座滑架上具备多个三角系统,能够通过向三角座滑架的一方向的一次移动,进行线圈的编织和线圈的移圈。
作为使用上述的横机而在针织物上形成重叠线圈的编织方法的一例,对在作为袖和身片的接合部的裉下的位置上形成拼条时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将袖和身片分别编织成筒状,编织到裉部(接合部)时使袖和身片形成一个筒,编织袖侧,并使编织的线圈叠合于身片的线圈,形成拼条。基于图3~5的编织工序图说明该拼条的形成。
在图3~5的编织工序图中,为了说明方便,仅示出了针床的一部分,针织物的线圈的数量比实际的编织中使用的数量少。这些图中所示的左端栏中的数字表示编织步骤的序号。此外,左端栏的右侧相邻栏中的箭头表示其序号的步骤中的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此处,从左起第二个栏为空栏的步骤中,三角座滑架向与前一步骤相同的方向移动,在前一个步骤中进行基于三角座滑架上具备的先移动的三角系统进行的编织,在空栏的步骤中进行基于三角座滑架上具备的后移动的三角系统进行的编织。而且,图中的空心圆表示钩挂于织针的线圈,实心圆表示在其编织步骤中新形成的线圈,双层圆表示重叠线圈,V型符号表示集圈,实心三角表示给纱口。
图3所示的步骤1中,钩挂于BD及FD的织针A~G上的线圈相当于袖的部分,剩余的线圈相当于身片的部分。该步骤1中,接合袖和身片编织成一个筒状后,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右方向移动,从给纱口向BD给纱,在BD的织针A~F上形成线圈。
接着,使三角座滑架向左方向移动,在BD的织针H、G上形成线圈(步骤2)。进而,使三角座滑架向右方向移动,在BD的织针I上形成线圈,接着,在BD的织针L上形成集圈(步骤3)。通过这些步骤1~3的一系列的编织动作,钩挂于BD的织针E、F、G、H及I的线圈分别相当于图2(A)的线圈1、2、3、4及5。此外,BD的织针L的集圈在后述的步骤9中起到使三角座滑架反转而继续编织时的连接作用,抑制在针织物上空出孔的现象。
接着,将BD的织针A~I的线圈移圈到FU的织针A~I(步骤4)。相对于上述的步骤3通过先移动的三角系统进行,该步骤4通过后移动的三角系统进行。接着,使后针床(BD及BU)向左方向横移1针距后,使三角座滑架向左方向移动,使存放在FU的织针A~H上的线圈返回到BD的织针B~I(步骤5)。然后,使后针床向右方向横移1针距后,使残留在FU的织针I上的线圈返回到BD的织针I(步骤6)。通过上述步骤4~6的一系列的编织动作,形成使在步骤3中编织的织针I的线圈和在步骤2中编织的织针H的线圈叠合而成的重叠线圈(相当于图2(B)中的重叠线圈20)。
进而,从步骤6的状态开始,使BD的织针B~G的线圈向FU的织针B~G移圈(步骤7)。然后,使后针床向左方向横移1针距后,使存放在FU的织针B~G上的线圈返回到BD的织针C~H(步骤8)。通过上述步骤7~8的一系列的编织动作,形成使在步骤1中编织的织针F的线圈和在步骤2中编织的织针G的线圈叠合而成的重叠线圈(相当于图2(B)中的重叠线圈10)。
以上述说明的步骤1~3所示的线圈的形成(前处理编织)和步骤4~8所示的线圈的移圈引起的线圈的叠合(后处理编织)为基本单位,进行如图2的(B)所示的重叠线圈的形成。此处,将FD的重叠线圈的形成区分为前处理编织和后处理编织,将BD的重叠线圈的形成也区分为前处理编织和后处理编织,通过重排上述4个编织的顺序,可高效地进行重叠线圈的形成。作为参考,步骤8之后的编织例示于图4及图5。
首先,在图4的步骤9~11中,使三角座滑架以左、右、左的顺序移动,进行用于形成BD的下一个重叠线圈的前处理编织。
接着,在步骤12~14中,使三角座滑架以右、左、右的顺序移动,进行用于形成FD的最初的重叠线圈的前处理编织。然后,在后续的步骤15、16、图5的步骤17~19中,进行用于形成FD的最初的重叠线圈的后处理编织。
进而,在步骤20~22中,使三角座滑架以左、右、左的顺序移动,进行用于形成FD的下一个重叠线圈的前处理编织。然后,通过未图示的多个步骤,进行接着步骤20~22的后处理编织。
以后的编织也没有特意图示,但将前处理编织和后处理编织组合实施以能够根据必要的拼条的长度进行重叠线圈的形成即可。
若实施以上说明的编织,则能够形成在相邻的两个重叠线圈之间难以产生断裂的针织物。具体而言,在图3的步骤8中,在BD的织针H和织针I上分别形成的两个重叠线圈之间难以产生断裂,在图5的步骤19中,在FD的织针H和织针I上分别形成的两个重叠线圈之间难以产生断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适宜利用于编织在重叠线圈和与该重叠线圈相邻的线圈之间难以产生断裂的针织物中。

Claims (4)

1.一种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中一个线圈叠合于另一线圈而形成的重叠线圈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将所述一个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相邻线圈连续编织的工序;
编织所述另一线圈的工序;以及
通过使编织的所述一个线圈和所述另一线圈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线圈和所述相邻线圈在同一编织方向上连续被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相对于所述相邻线圈在所述另一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线圈作为第四线圈时,
在连续编织所述一个线圈和相邻线圈的工序之后实施编织所述另一线圈的工序,
还包括下述工序:
与所述另一线圈的编织连续而编织所述第四线圈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第四线圈与相邻线圈叠合而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4.一种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针床之间可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进行编织,具有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线圈和另一线圈叠合而成的重叠线圈,其特征在于,
重叠于所述另一线圈的所述一个线圈和相对于所述另一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的相反侧相邻的相邻线圈经由沉降弧直接连接。
CN2009801102118A 2008-04-11 2009-03-30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ctive CN101983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3874 2008-04-11
JP2008-103874 2008-04-11
PCT/JP2009/001433 WO2009125548A1 (ja) 2008-04-11 2009-03-30 重ね目を有する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265A true CN101983265A (zh) 2011-03-02
CN101983265B CN101983265B (zh) 2012-07-18

Family

ID=4116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2118A Active CN101983265B (zh) 2008-04-11 2009-03-30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81933B1 (zh)
JP (1) JP5372914B2 (zh)
CN (1) CN101983265B (zh)
WO (1) WO20091255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9248A (ja) * 1989-03-03 1990-09-12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3010483B2 (ja) * 1996-02-09 2000-02-2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CN1247846C (zh) * 1996-02-15 2006-03-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使用横机的收针方法
JP3200355B2 (ja) * 1996-03-29 2001-08-20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電気部品接続組立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
TW491918B (en) * 2000-05-17 2002-06-2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
CN1277968C (zh) * 2001-03-02 2006-10-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JP4336287B2 (ja) * 2004-10-13 2009-09-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vネック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1933A1 (en) 2011-02-09
JPWO2009125548A1 (ja) 2011-07-28
CN101983265B (zh) 2012-07-18
JP5372914B2 (ja) 2013-12-18
WO2009125548A1 (ja) 2009-10-15
EP2281933A4 (en) 2015-04-22
EP2281933B1 (en)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4574C (zh)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0543212C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针织物以及编织程序
CN1023136C (zh)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62574C (zh) 针织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US6330814B1 (en) Circular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rticle from the same
CN102191616B (zh) V领尖端部的编织方法及具有v领的编织物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2534972B (zh)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5724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695122A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CN10380620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471961A (zh) 具有袖和身片的针织品及其编织方法
CN102292486B (zh)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KR101844739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3866481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016146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