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7779A - 自动铅笔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铅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7779A
CN101977779A CN2008801282332A CN200880128233A CN101977779A CN 101977779 A CN101977779 A CN 101977779A CN 2008801282332 A CN2008801282332 A CN 2008801282332A CN 200880128233 A CN200880128233 A CN 200880128233A CN 101977779 A CN101977779 A CN 101977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threaded portion
support member
piping support
rot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2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7779B (zh
Inventor
大泽典生
福本刚生
小佐野芳寿
小林武
井泽弘壮
中山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7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3Propelling pencils with lead sections or lead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22Writing-cores gripping means, e.g. chuc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通过轴筒(1)内配设的夹紧件(3)的前后移动进行笔芯(10)的解除和夹持,从而使上述笔芯向前方送出地构成,并且,具备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到基于上述笔芯受到的书写压力而引起的后退动作以及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除而引起的前进动作,使旋转体(5)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在构成上述轴筒的前端部的口前端部(1A)内收容有支承前端管(7)的管支承构件(8),并且,具备后退驱动机构,所述后退驱动机构受到构成上述旋转驱动机构的上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使上述管支承构件所支承的前端管徐徐地向上述轴筒侧后退。根据上述结构,提供可使笔芯从前端管的突出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滑管式自动铅笔。

Description

自动铅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铅笔,其为通过按压操作可使笔芯从口前端部突出的、可根据随着书写的笔芯的磨损而使在上述口前端部配置的管状的芯引导件后退的自动铅笔。
背景技术
以往的自动铅笔的口前端部固定安装有管状的芯引导件。根据这种结构,从芯引导件突出的笔芯的突出量较大时,由于书写而会发生芯的折损(芯折断),因此必须对通过一次按压操作从芯引导件突出的芯的长度加以限制。
因此,根据随着书写操作的芯的消耗,不得不频繁地对在芯筒的后端部设置的按压杆进行按压操作的动作。也就是说,由于在书写中必须改变握笔动作而进行按压操作,所以存在书写效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提出了滑管式自动铅笔,其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动作,即:随着按压操作的进行笔芯突出,同时管状的芯引导件也前进,随着书写的进行芯发生磨损,同时芯引导件也后退。例如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2等中已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072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2782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滑管式自动铅笔,由于随着书写进行的芯的磨损,管状的芯引导件的前端部与纸面接触,从而使上述芯引导件进行徐徐后退地动作。通过这样,即使通过一次按压操作从口前端部突出的芯突出量设定得大一些时,由于笔芯被管状的芯引导件保护,所以可降低随着书写的进行发生芯折断的程度。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滑管式自动铅笔,由于随着书写进行的芯的磨损,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成形的芯引导件的前端部会与纸面发生摩擦。因此,受到此时的摩擦阻力,会引起笔感变差、或在极端情况下招致芯引导件的前端边缘部在纸面上划纸、或破坏纸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课题为提供滑管式自动铅笔,随着书写时的芯的磨损,使作为芯引导件发挥作用的前端管进行徐徐向口前端部内后退的动作,从而可使从所述前端管突出的笔芯突出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本发明自动铅笔的基本结构为,通过轴筒内配设的夹紧件的前后移动来进行笔芯的解除和夹持,从而可使所述笔芯向前方送出地构成,并且,具备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到基于所述笔芯受到的书写压力而引起的后退动作、以及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除而引起的前进动作,使旋转体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在所述轴筒的前端部收容有支承形成为管状的芯引导件的管支承构件,并且,具备后退驱动机构,所述后退驱动机构受到构成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使由所述管支承构件支承的管状的芯引导件徐徐地向所述轴筒内后退。
在上述结构的自动铅笔的一优选方式中,在所述后退驱动机构中具备:阻止所述管支承构件旋转并可沿轴向移动地限制的转动限制机构、在所述旋转体侧形成的第1螺纹部、与该第1螺纹部螺合的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侧形成的第2螺纹部。
此时,所述第1螺纹部由在所述旋转体的前端部形成的外螺纹构成,所述第2螺纹部由在所述管支承构件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构成。
并且,所述转动限制机构由在所述轴筒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凸状肋及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上沿轴向形成的槽部所构成,并且通过所述槽部与所述肋卡合,从而所述管支承构件可仅沿轴向移动地构成。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前进动作,抵接于该夹紧件的前端部的所述管支承构件脱开所述第1螺纹部和第2螺纹部的螺合状态而进行前进动作。
此外,在所述自动铅笔的另一优选方式中,在所述后退驱动机构中形成如下结构,具备: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管支承构件的旋转传递机构、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侧形成的第1螺纹部、以及与该第1螺纹部螺合的在所述轴筒侧形成的第2螺纹部。
此时,所述第1螺纹部由在所述管支承构件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构成,所述第2螺纹部由在所述轴筒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构成。
此外,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由在所述旋转体的前端部沿轴向形成的凸状肋及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上沿轴向形成的槽部所构成,并且,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槽部卡合,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管支承构件地构成。
而且,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期望构成为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前进动作,抵接于该夹紧件的前端部的所述管支承构件脱开所述第1螺纹部和第2螺纹部的螺合状态而进行前进动作。
另一方面,在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一优选方式中,形成如下结构,具备弹簧联轴器,所述弹簧联轴器包括往复旋转构件和螺旋弹簧,该往复旋转构件受到基于所述笔芯受到的书写压力而引起的后退动作以及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除而引起的前进动作,从而沿往复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该螺旋弹簧横跨在该往复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上而被卷绕安装,通过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而压接于两者,从往复旋转构件对旋转体传递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往复旋转构件的其他方向的旋转而解除对所述两者的压接,使从往复旋转构件对旋转体的其他方向的旋转动作的传递停止。
此时,期望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中还具备包括第2螺旋弹簧的第2弹簧联轴器,该第2螺旋弹簧横跨在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上而被卷绕安装,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在所述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与所述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的压接被解除,允许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动作,在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在所述其他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与所述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两者压接,从而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停止。
此外,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另一优选方式中,构成上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体形成为圆环状,在其轴向的一个端面以及其他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和第2凸轮面,并且,具备以与上述第1和第2凸轮面分别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轴筒侧的第1和第2固定凸轮面;构成为通过基于所述书写压力的所述夹紧件的后退动作,上述圆环状旋转体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抵接而啮合,通过上述书写压力的解除,所述圆环状旋转体的第2凸轮面与上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而啮合;在所述旋转体侧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侧的第2凸轮面与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的关系;在所述旋转体侧的第2凸轮面与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侧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的关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结构的自动铅笔,因为具备利用通过书写动作得到的旋转体向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使管支承构件徐徐地向轴筒内后退的后退驱动机构,所以随着书写动作的芯发生磨损的同时管状芯引导件也进行徐徐后退地动作。因此,由于可以使随着书写的芯磨损量和管状芯引导件的后退动作量之间的相对差变得极小,所以可极度地降低由于笔芯从芯引导件中突出过多而导致的芯折断、管状芯引导件的前端与纸面接触等的发生程度。
此外,通过随着按压操作的夹紧件的前进动作,抵接于该夹紧件的前端部的管支承构件可脱开第1螺纹部和第2螺纹部的螺合状态而进行前进动作,所以在进行使笔芯向前方送出的动作的同时,还可实现管状芯引导件的突出动作。此时,即使使通过一次按压操作的芯突出量增大,但通过所述作用,也可以防止芯折断、芯引导件与纸面的接触,所以可有助于防止因进行频繁的按压操作而降低书写效率的问题。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铅笔,因为可以利用所述旋转体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作用,使笔芯沿相同方向旋转驱动,因此,可防止随着书写的进行的笔芯发生偏磨损,能够解决划线的粗细或划线的浓度变化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1实施方式中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下的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相同的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与图2所示的状态形成90度正交的面上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图4是说明伴随书写的进行使前端管进行徐徐后退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5是说明图4之后的接续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下的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相同的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3实施方式中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下的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相同的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图10是按顺序说明在图8及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搭载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作用的模式图。
图11是说明图10之后的旋转体的旋转驱动作用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 轴筒
1A 口前端部
1a 肋
2 芯壳
3 夹紧件
4 紧固件
5 旋转体
5a 肋
7 前端管
8 管支承构件
8a 槽部
8b 槽部
10 笔芯
11 复位弹簧
14 往复旋转构件
15 上凸轮形成构件
16 下凸轮形成构件
17 弹簧构件
18 螺旋弹簧(第1弹簧联轴器)
19 非旋转构件
21 螺旋弹簧(第2弹簧联轴器)
23 第2螺纹部
24 螺纹形成构件
25 第1螺纹部
31 第1螺纹部
32 第2螺纹部
36 旋转体
37 上凸轮形成构件
38 下凸轮形成构件
40 转矩消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自动铅笔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自动铅笔的前半部,表示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此外,图2为表示沿其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图3为在与图2所示的状态形成90度正交的面上剖切的状态的截面图。
此外,以下对于用相同符号表示相同部分的各部分的结构,引用符号分别说明,但在以下说明的各图中,根据图用适当省略一部分符号的状态表示。
符号1表示构成其轮廓的轴筒,所述轴筒1的轴芯部分同轴状地收容有筒状的芯壳2,该芯壳2的前端部连接有夹紧件3。该夹紧件3,其前端部被分割成多个部分,被分割后的前端部以可转动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形成环状的紧固件4内。而且,环状的所述紧固件4安装在覆盖所述夹紧件3的周围地配置的形成为圆筒状的旋转体5的前端部内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筒1的前端部安装有构成轴筒1的一部分的口前端部1A,以可从该口前端部1A突出的方式配置有作为芯引导件而发挥作用的前端管7。而且,所述前端管7的基端部嵌合在位于所述口前端部1A内的管支承构件8的前端部内面。
所述管支承构件8,形成为其后端部侧直径变大的筒部连续的阶梯状,前端管7的安装侧的内周部收容有轴芯部分形成通孔的橡胶制的保持夹紧件9。根据所述的结构,形成有从芯壳2开始经过夹紧件3通过前端管7内的直线状的芯挿通孔,在该芯挿通孔内插入笔芯(替换芯)10。
在所述旋转体5和夹紧件3之间的空间部配置有螺旋状的复位弹簧11。此外,所述复位弹簧11的一个端部(后端部)与所述芯壳2的前端面抵接,并且所述复位弹簧11的其它端部(前端部)以卡止在旋转体5内以环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卡止部的状态下被收容。因此,通过所述复位弹簧11的作用,对旋转体5内的夹紧件3在后退方向施力,即使夹紧件3成为夹持笔芯10的状态。
在图中所示的自动铅笔中,通过对在轴筒1的后端部配置的未图示的按压杆进行按压操作,所述芯壳2在轴筒1内前进,夹紧件3的前端部从紧固件4中突出,从而解除笔芯10的夹持状态。而且,通过解除所述按压操作,由于复位弹簧11的作用而芯壳2及夹紧件3在轴筒1内后退。
在如上所述,在夹紧件3的前端部从紧固件4中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笔芯10暂时保持在保持夹紧件9的内周面,在该状态下夹紧件3进行后退,其前端部收容在所述紧固件4内。通过这样夹紧件3再次形成夹持笔芯10的状态。即、通过重复进行所述按压杆的按压操作引起夹紧件3的前后移动,从而进行笔芯的解除和夹持,通过这样进行作用以使笔芯从夹紧件3依次向前方送出的方式。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旋转体5中央部的外周面直径变粗一些地形成。而且,旋转体5的后半部以可旋转运动的方式收容在后述的构成往复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筒状体13内。在该筒状体13的大致中央部的外周面上嵌合有形成圆筒状的往复旋转构件14。
如图1所示,在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一个端面(后端面)形成有第1凸轮面14a,在往复旋转构件14的其它端面(前端面)形成有第2凸轮面14b。此外,所述第1凸轮面14a及第2凸轮面14b,沿着圆环状的端面分别连续地形成锯齿状的凸轮。
另一方面,在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后端部侧,形成为圆筒状的上凸轮形成构件15安装在轴筒1内,在所述上凸轮形成构件15的前端部,以与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第1凸轮面14a对置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凸轮面(也称为第1固定凸轮面)15a。
进而,以与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第2凸轮面14b对置的方式在轴筒1侧安装圆筒状的下凸轮形成构件16,在其轴向的后端部,以与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第2凸轮面14b对置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凸轮面(也称为第2固定凸轮面)16a。
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15a及第2固定凸轮面16a,也沿着圆环状的端面分别连续地形成有锯齿状的凸轮,使各凸轮排列齿距与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上形成的第1凸轮面14a及第2凸轮面14b的各凸轮的排列齿距相同。此外,对于在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上形成的第1与第2凸轮面14a,14b和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15a、第2固定凸轮面16a引起的往复旋转构件14的旋转作用,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形成为圆筒状的所述上凸轮形成构件15的后端部,以朝向配置于轴芯的所述芯壳2侧的方式向内侧弯曲,在该弯曲的上凸轮形成构件15的后端部内面、和构成往复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筒状体13的后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安装有螺旋的弹簧构件17。所述弹簧构件17以使所述筒状体13向前方施力的方式进行作用,被受到该施加力的所述筒状体13推压,所述旋转体5及夹紧件3等向前方运动地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螺旋弹簧18以横跨在所述旋转体5中央部的直径变粗一些的外周面和将往复旋转构件14嵌合在圆周面上的筒状体13的前端部外周面上的方式而被卷绕安装,由所述筒状体13、旋转体5和所述螺旋弹簧18构成弹簧联轴器(バネクラッチ)(以下也将其称为第1弹簧联轴器,用与螺旋弹簧18相同的符号表示)。
此外,在所述旋转体5中央部的直径变粗一些形成的外周面的靠前方,安装有筒状的非旋转构件19。所述非旋转构件19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向外侧弯曲为截面呈L字形状,其前端形成有宽度窄的凸缘部19a,该凸缘部19a插入所述下凸轮形成构件16的沿轴向形成的槽部16b内。因此,非旋转构件19以可在轴向上移动但不可旋转的方式而构成。
而且,第2螺旋弹簧21以横跨旋转体5中央部的直径变粗一些地形成的外周面、和所述非旋转构件19的外周面的方式而被卷绕安装,由所述旋转体5、非旋转构件19和所述第2螺旋弹簧21构成弹簧联轴器(以下也将其称为第2弹簧联轴器,用与第2螺旋弹簧21相同的符号表示)。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由夹紧件3、紧固件4、旋转体5、复位弹簧11、筒状体13、非旋转构件19、构成第1弹簧联轴器的螺旋弹簧18及构成第2弹簧联轴器的螺旋弹簧21等构成了使笔芯10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另一方面,在所述口前端部1A内收容的管支承构件8上,在其后端部侧的大径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如图1所示的内螺纹23。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将所述内螺纹23称为第2螺纹部。而且,在管支承构件8的所述大径部沿轴向形成有槽部(开槽)8a。
此外,在所述口前端部1A上沿着其内面形成有凸状肋1a,通过将所述槽部8a与所述肋1a卡合,所述管支承构件8以在口前端部1A内仅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而构成。即,由在所述口前端部1A上形成的凸状肋1a、和在管支承构件8上形成的槽部8a构成了阻止管支承构件8转动的转动限制机构。
进而,在所述旋转体5的前端部嵌入有形成为圆筒状的螺纹形成构件24,在该螺纹形成构件24的周侧面形成有外螺纹25。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将所述外螺纹25称为第1螺纹部。而且,所述第1螺纹部25和第2螺纹部23,其齿距设定为相同,同时内外径形成为一致。
通过这样,通过在轴筒1的前端部嵌入所述口前端部1A,如图2及图3所示,第1螺纹部25和第2螺纹部23形成为螺合状态。此外,如上所述,此时管支承构件8的所述大径部上沿轴向形成开槽8a,同时如图1及图2所示,在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口前端部1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隙部27,通过这样,由于在轴筒的前端部嵌入口前端部1A,第1螺纹部25和第2螺纹部23相互越过螺纹部而形成为螺合状态。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1实施方式,在夹紧件3夹持笔芯10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5与夹紧件3均以轴芯为中心,以可旋转的方式而收容在所述轴筒1内。并且,在自动铅笔为书写状态以外的情况下,旋转体6通过所述弹簧构件17的作用经由所述筒状体13而向前方被施力。
在此,在使用自动铅笔时,即对从前端管7突出的笔芯10施加书写压力时,所述夹紧件3抵抗弹簧构件17的施加力而后退,伴随此,旋转体6、筒状体13、往复旋转构件14也沿轴向后退。因此,如图1所示,在往复旋转构件14上形成的第1凸轮面14a,向在上凸轮形成构件15上形成的第1固定凸轮面15a侧进行移动。通过这样,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受到向一个方向旋转的作用,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受到左旋的作用,所述筒状体13也受到相同方向的旋转作用。
如上所述,筒状体13受到左旋动作时,在所述筒状体13和旋转体5之间卷绕安装的构成第1弹簧联轴器的螺旋弹簧18,卷绕在所述筒状体13上而缩小直径。因此,螺旋弹簧18与筒状体13和旋转体5压接,将所述筒状体13的左旋动作传递给旋转体5。通过这样,旋转体5的左旋运动经过夹紧件3传递给笔芯10。
此时,由在所述旋转体5和非旋转构件19之间卷绕安装的第2螺旋弹簧21组成的第2弹簧联轴器,受到旋转体5的左旋动作,螺旋弹簧18恢复而扩大直径。因此,旋转体5和非旋转构件19的压接被解除(发生滑动),以允许所述旋转体5左旋的方式而进行作用。
另一方面,书写压力被解除时,如图2及图3所示,受到弹簧构件17的作用,筒状体13、往复旋转构件14、旋转体6沿轴向前进。因此,如图1所示,在往复旋转构件14上形成的第2凸轮面14b向在下凸轮形成构件16上形成的第2固定凸轮面16a侧进行移动。通过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受到其他方向即右旋的作用,所述筒状体13也受到相同方向的旋转作用。
如上所述,所述筒状体13受到右旋的作用时,构成第1弹簧联轴器的螺旋弹簧18被恢复而扩大直径,因此在筒状体13和旋转体5之间发生滑动使联轴器(クラッチ)被解除。此时,所述旋转体5被筒状体13的右旋带动也要向相同方向旋转,但此时由在所述旋转体5和非旋转构件19之间卷绕安装的第2螺旋弹簧21所组成的第2弹簧联轴器,与非旋转构件19和旋转体5压接,从而阻止所述旋转体5的右旋。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至少具备包括第1螺旋弹簧18的第1弹簧联轴器,所以随着书写的进行可使所述往复旋转构件14的旋转动作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其作用。在此基础上由于具备包括第2螺旋弹簧21的第2弹簧联轴器,可使笔芯确切地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并可提高动作的可靠性。通过这样,可防止随着书写的进行笔芯发生偏磨损,能够解决划线的粗细或划线的浓度变化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书写动作的进行受到所述旋转体5的旋转驱动动作,嵌入在旋转体5的前端部的螺纹形成构件24也会受到旋转驱动。在所述螺纹形成构件24上形成的第1螺纹部25,与在所述管支承构件8上形成的第2螺纹部23进行螺合,并且管支承构件8通过所述转动限制机构仅可沿轴向移动地构成。
因此,所述管支承构件8受到旋转体5的旋转驱动动作,以使被所述管支承构件支承的前端管7向轴筒侧徐徐地后退的方式进行动作。即由所述肋1a及槽部8a组成的转动限制机构、第1螺纹部25、第2螺纹部23等构成了使前端管8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后退驱动机构。
图4及图5是说明随着书写使前端管7徐徐后退的所述后退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图。即:图4(A)表示管支承构件8前进最大的状态。将此状态的笔芯10的前端位置设为S,为了比较,在图4及图5中,表示笔芯10不发生磨损保持前端位置S的状态。
在图4(A)所示的初期状态下,相对于笔芯的前端位置S,前端管7的位置与其保持t1的距离。接着基于随着书写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所述后退驱动机构进行作用,如图4(B)所示,相对于笔芯的初期前端位置S,前端管7的位置变为与其保持t2的距离。实际上,在此期间笔芯随着书写而磨损,因此其前端部逐渐接近所述t2侧,理想状况是使笔芯从前端管7的突出量相同。
进而,通过随着书写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所述后退驱动机构进行作用,如图5(C)所示,相对于笔芯的初期前端位置S,前端管7的位置变为与其保持t3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实际上由于笔芯随着书写的磨损,其前端部逐渐接近所述t3侧,理想状况是使笔芯从前端管7的突出量相同。
图5(C)所示的状态表示前端管7后退最大的状态,在此,通过对在轴筒1的后端部配置的未图示的按压杆进行按压操作,夹紧件3前进,通过已经说明了的作用,可使笔芯10送出规定量。与此同时,如图5(D)所示,夹紧件3的前端部与所述管支承构件8的一部分抵接,以将其推向前方的方式进行作用。
此时,嵌入在所述旋转体5的前端部的螺纹形成构件24的第1螺纹部25、和在管支承构件8上形成的第2螺纹部2的螺合状态被解除,管支承构件8进行前进动作。接着,再次形成图4(A)所示的状态,可继续书写动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因为具备随着书写动作使前端管8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后退驱动机构,所以可使随着书写的芯的磨损量和前端管的后退动作量的相对差始终为较小,可以提供产生发明效果项目中记载的独特作用效果的自动铅笔。
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2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自动铅笔的前半部中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口前端部被安装在轴筒内,沿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此外,在图6及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随着书写动作使旋转体5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同之处为使管状的芯引导件(前端管)7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后退驱动机构。
即,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口前端部1A内收容的管支承构件8上,在其后端部侧的大径部沿轴向形成有槽部(开槽)8b。此外,在所述旋转体5的前端部沿轴向形成有凸状肋5a。即通过旋转体5侧的所述肋5a与管支承构件8侧的所述槽部8b卡合,构成使所述旋转体5的旋转驱动动作向管支承构件8侧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
此外,在所述管支承构件8的大径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如图6所示的外螺纹31,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外螺纹31称为第1螺纹部。而且,在所述口前端部1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32,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内螺纹32称为第2螺纹部。而且,将所述第1螺纹部31和第2螺纹部32的齿距设定为相同值,在相互螺合的状态下,管支承构件8收容在口前端部1A内。
来自所述旋转体5的随着书写的旋转驱动力,经过由凸状肋5a和槽部8b组成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而传递给管支承构件8侧。因此,管支承构件8受到来自旋转体5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第1螺纹部31和第2螺纹部32的作用而以进行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方式进行动作,前端管8也同样以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方式作用。
因此,在图6及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自动铅笔的第3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在自动铅笔的前半部中将口前端部与轴筒分开,将一部分剖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口前端部被安装在轴筒内,沿轴向剖切的状态的前半部的截面图。
此外,在图8及图9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使管状的芯引导件(前端管)7徐徐向轴筒侧后退的后退驱动机构,与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同之处为随着书写动作使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此外,在图8及图9中,对于与以上说明的各部发挥相同作用的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图8及图9所示的符号36,表示其轴向的中央部直径变大且形成为圆环状的旋转体。而且,在形成为圆环状的一个端面(后端面)上形成有第1凸轮面36a,在形成为圆环状的其它端面(前端面)上形成有第2凸轮面36b。另一方面,在所述旋转体36的后端部,在轴筒1内安装有圆筒状的上凸轮形成构件37以覆盖旋转体36的后端部,在所述上凸轮形成构件37的前端部,与所述旋转体36的第1凸轮面36a对置地形成有固定凸轮面(也称为第1固定凸轮面)37a。
进而,与所述旋转体36的第2凸轮面36b对置地在轴筒1侧安装圆筒状的下凸轮形成构件38,在其中央部通过扩大内径形成的台阶部上形成有固定凸轮面(也称为第2固定凸轮面)38a。此外,关于在所述旋转体36上形成的第1和第2凸轮面36a,36b、和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37a、第2固定凸轮面38a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将根据图10及图11在下面详细说明。
在形成为圆筒状的上凸轮形成构件37的后端部内面嵌合有圆筒状的限制器39,在该限制器39的前端部和形成为圆筒状并可沿轴向移动的转矩消除器40之间安装有螺旋状的弹簧构件41。
所述弹簧构件41以对所述转矩消除器40向前方施力的方式进行作用,构成为被受到了该施加力的所述转矩消除器40推压,所述旋转体36向前方运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夹紧件3夹持笔芯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36与夹紧件3均以轴芯为中心,以可旋转的方式收容在所述轴筒1内。而且,自动铅笔在书写状态以外的情况下,所述弹簧构件41的作用通过所述转矩消除器40使旋转体36向前方施力。
另一方面,在使用自动铅笔时,即对从前端管7突出的笔芯10施加书写压力时,所述夹紧件3抵抗弹簧构件41的施加力而后退,伴随此旋转体36也沿轴向后退。因此,在旋转体36上形成的第1凸轮面36a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37a接合而形成为啮合状态。
图10的(A)~(C)及图11的(D)、(E)是按顺序说明通过所述动作使旋转体36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基本动作的图。在图10及图11中,符号36模式化地表示所旋转体,其一个端面(图的上侧面)上,沿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为锯齿状的第1凸轮面36a形成为圆环状。此外,在旋转体36的其它端面(图的下侧面),同样地沿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为锯齿状的第2凸轮面36b形成为圆环状。
另一方面,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上凸轮形成构件37的圆环状的端面上也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为锯齿状的第1固定凸轮面37a,在下凸轮形成构件38的圆环状端面上也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为锯齿状的第2固定凸轮面38a。而且,在旋转体上形成的第1凸轮面36a、第2凸轮面36b、以及在上凸轮形成构件37上形成的第1固定凸轮面37a、在下凸轮形成构件38上形成的第2固定凸轮面38a的各凸轮面,以其齿距大致相同的方式而形成。
图10(A)表示自动铅笔为书写状态以外的情况下,上凸轮形成构件37、旋转体36、下凸轮形成构件38的关系。在该状态下,通过所述弹簧构件41的施加力,在旋转体36上形成的第2凸轮面36b与在轴筒1上安装的下凸轮形成构件38的第2固定凸轮面38a侧抵接。此时,所述旋转体36侧的第1凸轮面36a和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37a,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关系。
图10(B)表示使用自动铅笔时对笔芯10施加书写压力的初期状态,此时,如上所述旋转体36随着夹紧件3的后退,使所述弹簧构件41收缩而沿轴向后退。通过这样,旋转体36向安装在轴筒1上的上凸轮形成构件37侧移动。
图10(C)表示使用自动铅笔时对笔芯10施加书写压力,旋转体36与上凸轮形成构件37侧抵接而后退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体36上形成的第1凸轮面36a与上凸轮形成构件37侧的第1固定凸轮面37a相互啮合。通过这样,旋转体36受到相当于第1凸轮面36a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旋转驱动。
此外,在图10及图11的旋转体36的中央部所记的○符号,表示旋转体36的转动量。而且,在图10(C)所示的状态中,所述旋转体36侧的第2凸轮面36b和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38a,被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关系。
图11(D)表示用自动铅笔书写结束,对笔芯的书写压力被解除后的初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所述弹簧构件41的作用旋转体36沿轴向前进。通过这样,旋转体36向安装在轴筒1的下凸轮形成构件38侧移动。
进而,图11(E)表示通过所述弹簧构件41的作用,旋转体36与下凸轮形成构件38侧抵接而前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体36上形成的第2凸轮面36b与下凸轮形成构件38侧的第2固定凸轮面38a相互啮合。通过这样,旋转体36再次受到相当于第2凸轮面36b的一个齿的半个相位(半个齿距)的旋转驱动。
因此,如旋转体36的中央部所记的○符号所示,随着受到书写压力后的旋转体36沿轴向的往复运动,旋转体36受到相当于第1及第2凸轮面36a、36b的一个齿(一个齿距)的旋转驱动,经过夹紧件3,被其夹持的笔芯10也同样被旋转驱动。
在所述旋转体36的前端部嵌入有形成为圆筒状的螺纹形成构件24,在该螺纹形成构件24的周侧面上形成有所述第1螺纹部25。而且,实施了可与该第1螺纹部25螺合的第2螺纹部23的管支承构件8所具有的结构,与根据图1~图3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图8及图9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获得与先前说明了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受到所述螺旋状的弹簧构件41的施加力而将旋转体36推压向前方的圆筒状转矩消除器40,在该转矩消除器40的前端面和所述旋转体36的后端面之间发生滑动,以防止所述旋转体36的旋转运动向弹簧构件41传递的方式而进行作用。
换言之,通过使形成为圆筒状的转矩消除器40介于所述旋转体36和弹簧构件41之间,以阻止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运动向所述弹簧构件传递的方式而进行作用,可以解决因弹簧构件41产生恢复扭转(弹簧转矩)而对旋转体36的旋转动作产生障碍的问题。

Claims (12)

1.一种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通过轴筒内配设的夹紧件的前后移动进行笔芯的解除和夹持,从而使所述笔芯向前方送出地构成,并且,具备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到基于所述笔芯受到的书写压力而引起的后退动作、以及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除而引起的前进动作,使旋转体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在所述轴筒的前端部收容有支承形成管状的芯引导件的管支承构件,并且,具备后退驱动机构,所述后退驱动机构受到构成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使由所述管支承构件支承的管状的芯引导件徐徐地向所述轴筒内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退驱动机构中具备:阻止所述管支承构件旋转并可沿轴向移动地限制的转动限制机构、在所述旋转体侧形成的第1螺纹部、以及与该第1螺纹部螺合的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侧形成的第2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螺纹部为在所述旋转体的前端部形成的外螺纹,所述第2螺纹部为在所述管支承构件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制机构由在所述轴筒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凸状肋及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上沿轴向形成的槽部所构成,并且通过所述槽部与所述肋卡合,从而所述管支承构件可仅沿轴向移动地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前进动作,抵接于该夹紧件的前端部的所述管支承构件脱开所述第1螺纹部和第2螺纹部的螺合状态而进行前进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退驱动机构中具备: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管支承构件的旋转传递机构、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侧形成的第1螺纹部、以及与该第1螺纹部螺合的在所述轴筒侧形成的第2螺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螺纹部为在所述管支承构件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所述第2螺纹部为在所述轴筒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由在所述旋转体的前端部沿轴向形成的凸状肋及在所述管支承构件上沿轴向形成的槽部所构成,通过所述肋与所述槽部卡合,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管支承构件地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所述夹紧件的前进动作,抵接于该夹紧件的前端部的所述管支承构件脱开所述第1螺纹部和第2螺纹部的螺合状态而进行前进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中具备弹簧联轴器,所述弹簧联轴器包括往复旋转构件和螺旋弹簧,该往复旋转构件受到基于所述笔芯受到的书写压力而引起的后退动作以及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除而引起的前进动作,从而沿往复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该螺旋弹簧横跨在该往复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上而被卷绕安装,通过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而压接于两者,从往复旋转构件对旋转体传递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往复旋转构件的其他方向的旋转而解除对所述两者的压接,使从往复旋转构件对旋转体的其他方向的旋转动作的传递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中还具备包括第2螺旋弹簧的第2弹簧联轴器,该第2螺旋弹簧横跨在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上而被卷绕安装,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在所述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与所述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的压接被解除,允许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动作,在所述往复旋转构件在所述其他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与所述非旋转构件和所述旋转体两者压接,从而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停止。
12.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体形成为圆环状,在其轴向的一个端面以及其他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和第2凸轮面,并且,具备以与上述第1和第2凸轮面分别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轴筒侧的第1和第2固定凸轮面;
构成为通过基于所述书写压力的所述夹紧件的后退动作,所述圆环状旋转体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抵接而啮合,通过所述书写压力的解除,所述圆环状旋转体的第2凸轮面与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抵接而啮合;
在所述旋转体侧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侧的第2凸轮面与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的关系;在所述旋转体侧的第2凸轮面与所述第2固定凸轮面啮合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侧的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1固定凸轮面,设定为在轴向上相对于凸轮的一个齿错开半个相位的关系。
CN2008801282332A 2008-03-26 2008-12-18 自动铅笔 Active CN101977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0333A JP4847487B2 (ja) 2008-03-26 2008-03-26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08-080333 2008-03-26
PCT/JP2008/073050 WO2009118965A1 (ja) 2008-03-26 2008-12-18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7779A true CN101977779A (zh) 2011-02-16
CN101977779B CN101977779B (zh) 2012-09-26

Family

ID=4111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2332A Active CN101977779B (zh) 2008-03-26 2008-12-18 自动铅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337107B2 (zh)
EP (1) EP2269839B1 (zh)
JP (1) JP4847487B2 (zh)
KR (1) KR101452025B1 (zh)
CN (1) CN101977779B (zh)
HK (1) HK1154226A1 (zh)
TW (1) TWI451982B (zh)
WO (1) WO200911896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609A (zh) * 2011-06-21 2014-03-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4129203A (zh) * 2014-05-29 2014-11-05 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活动铅笔的到位提示装置
CN104853930A (zh) * 2012-12-11 2015-08-19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夹头构件和自动铅笔
CN108025585A (zh) * 2015-06-29 2018-05-11 株式会社百乐 自动铅笔
TWI696557B (zh) * 2016-03-10 2020-06-21 日商斑馬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筆元件及具備該自動筆元件之書寫工具
CN111457812A (zh) * 2020-04-16 2020-07-28 魏长同 一种侧面制动钢卷尺
CN113573915A (zh) * 2018-12-13 2021-10-29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5430B2 (ja) * 2009-11-20 2015-04-22 株式会社壽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15281B2 (ja) * 2009-12-03 2013-06-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2648098B (zh) * 2009-12-03 2014-12-31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JP5215282B2 (ja) * 2009-12-03 2013-06-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057045B2 (ja) * 2011-12-21 2017-01-1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メカニカルペンシル
JP5881104B2 (ja) * 2012-02-27 2016-03-0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14058097A (ja) * 2012-09-18 2014-04-03 Micro 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49790B2 (ja) * 2013-01-29 2017-12-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7204467B2 (ja) * 2018-12-13 2023-01-1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20183045A (ja) * 2019-04-26 2020-11-12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0359A (en) * 1984-04-27 1987-03-17 Pentel Kabushiki Kaisha Mechanical pencil with automatic lead advance
US4884910A (en) * 1987-04-17 1989-12-05 Kotobuki & Co., Ltd. Mechanical pencil
JPH0872473A (ja) 1994-08-31 1996-03-19 Tombow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の芯送出機構
JPH08132782A (ja) 1994-11-08 1996-05-28 Tombow Pencil Co Ltd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の鉛芯保護構造
JP3885315B2 (ja) * 1997-09-29 2007-02-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CN1222452A (zh) * 1998-11-28 1999-07-14 王殿钧 精细自由耐久活芯铅笔
CA2371267C (en) * 2000-03-30 2008-05-20 Pentel Kabushiki Kaisha Mechanical pencil
JP2002356092A (ja) * 2001-05-31 2002-12-10 Pentel Corp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369382A (zh) * 2002-02-19 2002-09-18 王殿钧 铅芯夹自动退回轨道的螺旋式活芯铅笔
CN2767181Y (zh) * 2005-01-27 2006-03-29 丰韩(厦门)塑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笔
JP4240417B2 (ja) * 2006-06-05 2009-03-1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533459B2 (ja) * 2007-10-26 2010-09-0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EP2202089B1 (en) * 2007-10-26 2012-07-11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Mechanical pencil
CN101873938B (zh) * 2007-11-26 2012-05-3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JP4847946B2 (ja) * 2007-12-28 2011-12-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609B (zh) * 2011-06-21 2015-09-3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03619609A (zh) * 2011-06-21 2014-03-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TWI561403B (zh) * 2011-06-21 2016-12-11 Mitsubishi Pencil Co
US9649872B2 (en) 2012-12-11 2017-05-16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Chuck body and mechanical pencil
CN104853930A (zh) * 2012-12-11 2015-08-19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夹头构件和自动铅笔
CN104853930B (zh) * 2012-12-11 2017-08-08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夹头构件和自动铅笔
CN104129203B (zh) * 2014-05-29 2017-01-18 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活动铅笔的到位提示装置
CN104129203A (zh) * 2014-05-29 2014-11-05 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活动铅笔的到位提示装置
CN108025585A (zh) * 2015-06-29 2018-05-11 株式会社百乐 自动铅笔
CN108025585B (zh) * 2015-06-29 2019-09-27 株式会社百乐 自动铅笔
TWI696557B (zh) * 2016-03-10 2020-06-21 日商斑馬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筆元件及具備該自動筆元件之書寫工具
CN113573915A (zh) * 2018-12-13 2021-10-29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CN111457812A (zh) * 2020-04-16 2020-07-28 魏长同 一种侧面制动钢卷尺
CN111457812B (zh) * 2020-04-16 2021-10-15 张明杰 一种侧面制动钢卷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9839B1 (en) 2014-03-12
CN101977779B (zh) 2012-09-26
TWI451982B (zh) 2014-09-11
WO2009118965A1 (ja) 2009-10-01
HK1154226A1 (en) 2012-04-13
TW200940359A (en) 2009-10-01
JP4847487B2 (ja) 2011-12-28
KR101452025B1 (ko) 2014-10-22
US8337107B2 (en) 2012-12-25
EP2269839A1 (en) 2011-01-05
EP2269839A4 (en) 2012-11-07
US20100322695A1 (en) 2010-12-23
JP2009233921A (ja) 2009-10-15
KR20100137450A (ko)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779B (zh) 自动铅笔
JP5066223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1460314B (zh) 自动铅笔
CN103619609B (zh) 自动铅笔
JP5057533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09084446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12137702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1176989A (zh) 电动工具
JP2009160736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1835626B (zh) 自动铅笔
JP5216454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1422804B (zh) 一种绕簧机
JP5993198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476235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850566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24090376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24090378A1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193176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WO2019242056A1 (zh) 一种带轴承无摩擦挂线销的封闭轮
JP2018083394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14111323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2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2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