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349B - 光学纤维线缆 - Google Patents

光学纤维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349B
CN101960349B CN200980106862XA CN200980106862A CN101960349B CN 101960349 B CN101960349 B CN 101960349B CN 200980106862X A CN200980106862X A CN 200980106862XA CN 200980106862 A CN200980106862 A CN 200980106862A CN 101960349 B CN101960349 B CN 101960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cable
sheath
fluting core
cab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8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349A (zh
Inventor
大里健
冈田直树
富川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Visc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0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3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2Manifolds
    • G02B6/4475Manifolds with provision for lateral bran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纤维线缆,包括:沿光学纤维线缆的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17),该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15)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近的凹槽(11);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9);结合部(23,25),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该结合部处结合;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一强度构件(17);以及嵌入所述护套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二强度构件(19),其中,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和第二强度构件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

Description

光学纤维线缆
技术领域
符合本发明的设备涉及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被围住的纤维容易接近,但防止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
背景技术
在一些情况下,光学纤维线缆出于提高容量或增加经由线缆连结的装置的数目的目的而包括多条纤维。这些纤维可由开槽芯部围住,而开槽芯部和纤维一起还可由护套围住。
在放置好之后,一些光学纤维线缆通常进行名为″中跨接近″的工作,以便使被围住的光学纤维分叉。在中跨接近工作中,切割和分开护套和芯部,以便能够接近一条或多条被围住的纤维。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S62-291608,No.H06-50009和No.H08-211261公开了光学纤维线缆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一些环境造成对光学纤维性能的损害。例如,当开槽芯部可能相对于护套移动时,就会发生开槽芯部从护套的一端凸出。该凸出将导致凸出部分处的光学纤维的损坏。此外,弯曲或曲折可对光学纤维产生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这会造成传输损失的增加。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被围住的纤维是容易接近的,但防止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学纤维线缆具有轴线。该光学纤维线缆包括:沿所述光学纤维线缆的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该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近的凹槽;布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结合部,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该结合部处结合;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一强度构件;以及嵌入所述护套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第二强度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和第二强度构件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2(A)至图2(E)为阐述中跨接近过程的图;
图3为阐述拉伸测试方法的简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其还应用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和第九实施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10示出了沿图9的Y轴截取的光学纤维的纵向截面;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
图12(A)至图12(C)是局部截面视图,以便示出用于指示开槽芯部与护套固定的位置的标记的变体;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的横截面,根据该实施例的光学纤维可由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替换。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根据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沿其中心轴线C伸长,但图1、图4至图9、图11至图13仅示出了其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为了方便描述,以下描述和附图经常会提到直角坐标系,该直角坐标系由这些截面上的X轴和Y轴表示。这些X轴和Y轴以及与其相关的元件有时表示沿中心轴线C伸长的平面和实体。
参看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1包括:光学纤维3,具有用于容纳光学纤维3的凹槽5的开槽芯部7,以及围住开槽芯部9和光学纤维3的护套9。不用说,所有纤维3、凹槽5、芯部7、护套9和槽口11都平行于光学纤维线缆1的中心轴线C延伸。
开槽芯部7还包括槽口11,该槽口11沿开槽芯部7线性地开口,以便能够接近凹槽5的内部。因此,开槽芯部7具有字母C的横截面形状。开槽芯部7的壁朝与槽口11相对的一侧逐渐变厚。凹槽5与开槽芯部7的外侧轮廓偏心。当使槽口11的中心和刚好与槽口11相对的一侧在Y轴上对准时,该偏心也在沿Y轴的方向上。
护套9优选为由诸如聚乙烯的任何适合的树脂构成。护套9包括不均匀的壁,该壁从最厚的壁部13朝最薄的壁部15逐渐变薄,最厚的壁部13和最薄的壁部15两者在Y轴上对准。因此,由所述壁限定的中空部相对于护套9的外侧轮廓被给予了在沿Y轴的方向上的偏心。最厚的壁部13覆盖槽口11。
由于凹槽5相对于开槽芯部7的偏心刚好与护套9的中空部的偏心相反,结果凹槽5就与光学纤维线缆1的中心轴线C大致同心。作为备选,凹槽5可在沿Y轴的任一方向上与中心轴线C略微偏心。
开槽芯部7还包括在最厚的壁部13处嵌入其中的强度构件17。此外,护套9还包括在其最厚的部分处嵌入其中的强度构件19。强度构件17和19两者在包括Y轴和线缆1的中心轴线C两者的平面上对准。此外,强度构件17自然关于中心轴线C与强度构件19相对。强度构件17和19可形成为各种形状,如直线、条带、细长的多边棱柱或柱体。强度构件17和19的数目不限于两个,且可为三个或更多个。
强度构件17和19由加强光学纤维线缆1以克服张力的任何材料制成,如钢或FRP(纤维增强塑料),且通常所具有的硬度大于其它构件的硬度。由于具有此硬度的强度构件17和19在该平面上对准,故当光学纤维线缆1弯曲时,该平面就用作力学意义上的中性表面(材料沿该表面既不受压缩,也不被延伸)。这种倾向十分强,这是因为强度构件17和19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在光学纤维线缆1的不同侧上。
在任何情况下,强度构件17和19可在另一平面上对准。即使这样,如果光学纤维3设置为围绕该平面,则可抑制传输损失的增大,这将在下文中阐述。
尽管凹槽5的横截面形状在图1中示为圆形,但该形状并不限于此,且可替代地为椭圆形或任何不规则的形状。此外,凹槽5的内部除光学纤维3外可为真空的,或填充有任何缓冲构件。在任何情况下,光学纤维3都优选设置成围绕中心轴线C。
光学纤维3可为裸光学纤维、光学纤维线和光学纤维带中的任何一种。
优选为由无纺织物或诸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任何树脂制成的细长带21附接到开槽芯部7上,以便覆盖槽口11。细长带21并非围绕开槽芯部7被包覆,而是保留开槽芯部7的表面的下部未覆盖。因此,护套9可与开槽芯部7的该下部直接接触,同时细长带21介于开槽芯部7的上部与护套9之间。
在该未覆盖的部分处,开槽芯部7具有结合部23,开槽芯部7在结合部23处结合到护套9。结合部23沿纵向在开槽芯部7上延伸,以便形成连续线或一排间隔开的分离部。热熔结合可应用于结合部23处的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结合之前形成从开槽芯部7凸出的凸出肋部25。凸出肋部25便于与护套9的热熔结合,而在结合之后,变为配合在护套9的互补凹口中且与该互补凹口结合的结合部23。在任何适合的情况下,可省略热熔结合或任何其它结合处理,而配合入凹口中的凸出肋部25通过其自身来用于结合。优选的是,凸出肋部25不会从护套9中凸出出来。
光学纤维线缆1可包括撕开线,以便于分开护套9。
如已经论述的那样,当光学纤维线缆1在垂直于图1中示为Y轴的、强度构件17和19于其上对准的平面的任何方向上(即,沿X轴的方向)弯曲时,该平面用作力学意义上的中性表面。此外,如上文所述,光学纤维线缆1能够旋转或扭曲,而该平面为中性表面的趋势也相对严格。因此,即使人们沿偏离X轴的方向弯曲光学纤维线缆1,光学纤维线缆1也会略微重新定向来使其沿X轴弯曲,然后包括中心轴线C的平面仍用作中性表面。此外,当光学纤维3设置成围绕中心轴线C(包括在中性表面中)时,光学纤维3大致既不受压缩,也不延伸。因此,可将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造成的传输损失抑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地当一些环境迫使放置的光学纤维线缆弯曲或曲折时,由于抑制了传输损失,故这是有利的。
由于护套9具有不均匀的壁,其中具有强度构件19的最厚的壁部13覆盖槽口11,故加强了该部分中的机械强度。当外力施加到护套9上、尤其是槽口11上时,由于防止了对被围住的光学纤维3的破坏,故这是有利的。当最厚的壁部13的厚度为最薄的壁部15的厚度的1.5倍或更大时,该效果就变得很明显。
在没有结合部23的情况下,因为在放置光学纤维线缆1之后的温度变化可导致热膨胀或热收缩,所以开槽芯部7可能沿其纵向方向移动。此外,光学纤维线缆1的一些处理方式可导致开槽芯部7相对于护套9的旋转位移。由于护套9和开槽芯部7在结合部23处结合在一起,所以防止了开槽芯部7相对于护套9在纵向和旋转方向上的位移。在结合部23处的结合有效防止了开槽芯部7的凸出、收缩和旋转位移。由于结合部23处的结合防止这种位移,故光学纤维线缆1就提供了用于处理的突出便利性。
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限于结合部23。该事实提供了用于中跨接近工作的便利性,这是因为与芯部和护套全部结合在一起的情况相比更易于执行护套9的剥除。具体而言,当刀具在开始中跨接近工作时插入护套中时,刀具可切除凸出肋部25,因此同时破坏结合部23处的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因此,显著地改善了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
参看图2(A)至图2(E),下文将描述中跨接近的过程。首先,如图2(A)和图2(B)所示,刀具27的尖锐刃部插入护套9的两侧且沿护套9前移。接下来,如图2(C)中所示,护套9的该部分分成两块。结合部23处的结合在此处理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分开的部分分别借助于钳子或类似工具切除,由此如图2(D)中所示那样将切除部分下的开槽芯部7的一部分暴露出来。然后,容纳在凹槽5中的光学纤维3变为可通过槽口11接近。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如图2(E)中所示那样从开槽芯部7中拉出,然后进行分叉处理。刀具27沿纵向方向的运动并非在槽口11上进行,而是在护套9的两侧处进行,在该处光学纤维3由护套9保护。因此,光学纤维3不会受到破坏。
表1证实了关于拉伸测试、护套末端处的开槽芯部的凸出长度、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以及传输损失的一些实例的测试结果。拉伸测试已经以图3中所示的方式执行,其中,测试件29的开槽芯部7从具有400mm长度的护套9中、以100mm/min的速度、沿其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拉,且测量拉力的最大值。
同时,鉴于防止开槽芯部相对于护套的位移,拉力优选为98N或更大。
根据本实施例制作出了工作实例1。比较实例1-5与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该表中所概括的结构参数。
[表1]
Figure BPA00001211430200071
*注意 优:没有任何问题且具有比现有线缆大的便利性进行工作
尚可:与现有线缆相比,需要大量劳动进行工作
差:工作麻烦
如从表1中理解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工作实例1令人满意的性质在于,拉力为98N或更大,凸出长度为1mm或更小,并且传输损失仅为0.21dB/km,同时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优异。
比较实例1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7和护套9完全结合在一起。因为剥除完全与开槽芯部7结合的护套9相当费力,所以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
比较实例2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该结构导致将开槽芯部拉出护套所需要的10N或更小的较小的力,以及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55mm的较大的凸出长度。这意味着开槽芯部易于相对于护套移位。
比较实例3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的固定只取决于护套在开槽芯部上的压力。该结构导致开槽芯部凸出护套5mm的较大凸出长度。此外,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传输损失增大至0.45dB/km,这远大于工作实例1的0.21dB/km。
比较实例4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而由带构成的包覆件以螺旋形状围绕开槽芯部卷绕。由于包覆件用于抵抗开槽芯部的位移的摩擦,故拉力较高,是85N。然而,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凸出长度达到大约5mm。此外,由于需要额外的工作来除去包覆件,故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传输较低,是0.23dB/km,但该值略微大于工作实例1的值。
比较实例4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此外,由纱线构成的包覆件围绕开槽芯部和沿槽口的细长带卷绕。尽管包覆件用于抵抗开槽芯部的位移的摩擦,但对开槽芯部的拉力仅为20N,而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凸出长度达到36mm。此外,由于需要额外的工作来除去包覆件,故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传输损失相当低,为0.21dB/km。
如从上述比较中理解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工作实例1提供了相比于比较实例的有益结果,如防止开槽芯部相对于护套的位移、低传输损失以及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优异可工作性。
上述实施例将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这些改进中的一些将在下文中示范性地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的差异,且将省略或简化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元件的描述。
参看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4,在结合之前将粗糙度部分地给予开槽芯部7,而开槽芯部7的粗糙表面经受热熔结合,以便与护套9形成结合部23。结合部23由热熔结合所产生的热熔结合部31构成,其中,开槽芯部7和护套9熔合在一起,从而局部地形成一个整体。
作为备选,在第三实施例中,开槽芯部7在结合之前部分地加热至足够接近或高于护套9的温度的温度,以便软化开槽芯部7,然后执行热熔结合。
参看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5,作为热熔结合的替代,诸如粘合剂的结合材料33可用于形成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因此,结合部23由结合材料33构成。
参看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图6,作为凸出肋部的替代,在结合之前形成退入开槽芯部7中的凹口35,而护套9具有互补的凸起。在该凸起配合到凹口35中之后,执行热熔结合,以便在其间形成结合部23。正如第一实施例的肋部,凹口35可一连续线的凹陷或一排分离的凹陷,其沿纵向在开槽芯部7上延伸。
参看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图7,分别具有诸如粘合剂的结合材料的一对撕开线37介于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撕开线37优选为分别沿带21的两个边缘设置在护套9的两侧。借助于取代热熔结合的撕开线37的结合材料,开槽芯部7与护套9结合。当拉撕开线37时,其有助于像普通撕开线一样使护套分开。由于以此方式进一步便于除去护套9,故人们可比第一实施例更容易地执行中跨接近工作。
参看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图8,一条或多条吸收性纱线39可容纳在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吸收性纱线39改善了光学纤维线缆1的防水质量。
作为备选,可代替第一实施例的细长带21应用吸收性带41,或与第一实施例的细长带21一起应用吸收性带41。吸收性带41也改善了防水质量。
此外,作为备选,可使用吸收性纱线39和吸收性带41这两者。吸收性纱线39和吸收性带41的这种组合进一步改善了防水质量。
参看示出第十实施例的图9和图10,锚定件43设置在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该锚定件43在适当位置上支承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优选的是,锚定件43在沿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即使在光学纤维线缆1变形时,该结构也防止作用于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此外,锚定件43优选为由任何软的粘性材料制成。优选的是,该材料为在正常温度下具有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和500cps或更高的粘度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由此防止了作用于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该力会增大传输损失。优选的是,各锚定件43的间隔范围为从100mm至2000mm,由此防止了施加到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优选的是,调节锚定件43对光学纤维3的支承,使得将被支承的光学纤维拉出所需的力为5N/10m或更大。
锚定件43的安装以以下方式执行,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带21展开,然后使其延伸。未凝固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大致在带21的中心处间歇性地注射到延伸的带21上。然后,带21和未凝固的紫外线硬化树脂暴露于紫外线光下,以便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凝固,且随后颠倒回转。因此,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的锚定件43间隔开设置在带21的下面上。另一方面,光学纤维3放入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且使槽口11向上定向。带21和锚定件43一起附接到开槽芯部7上,以便覆盖槽口11,由此,锚定件43就插入凹槽5中来支承光学纤维3。挤出机可用于利用护套9围住开槽芯部7。
表2证实了关于传输损失、拉伸测试和关于中跨接近的可工作性的一些实例的测试结果。实例1至实例8大致根据上述第十实施例制造,而变化在于如在表2中概括的树脂类型、其杨氏模量及其粘度。
[表2]
Figure BPA00001211430200111
假设性能的目标水平设置为使得传输损失为0.25dB/km或更小,将开槽芯部拉出护套所需的力大于5,而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超过现有线缆的可工作性,则实例中满足目标水平的是实例3、实例4和实例6,它们共同地包括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的锚定件。具有由热熔粘合剂构成的锚定件的实例7和其中填充到凹槽中的纱线固定光学纤维的实例8并未满足目标水平。
更详细而言,当实例2、实例5和实例8的锚定件的杨氏模量达到1000MPa时,这些实例不具有满足目标水平的足够低的传输损失。相反,实例1、实例3、实例4和实例6满足目标传输损失,其中,锚定件的杨氏模量为800MPa或更小。更具体而言,锚定件的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鉴于抑制传输损失而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此外,其中锚定件的粘度为300cps的实例1和实例2未满足目标拉力,而其中粘度为500cps或更大的实例3、实例4、实例5和实例6满足目标拉力。更具体而言,锚定件的500cps或更大的粘度鉴于防止开槽芯部的位移而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将出现上述实施例的其它改进。参看示出第十一实施例的图11,槽口11的在适当范围内的宽度也有有益结果。出自中心轴线C、与槽口11右侧中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在图11中示为直线L,而出自中心轴线C、与槽口11左侧中的另一边缘接触的另一平面示为直线L′。如图11中所示,这些平面产生了角″θ″。当角θ大于30度时,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就变得容易。此外,当角θ小于90度时,就防止了护套9落入凹槽5中,因此不会对传输损失有非所期望的影响。更具体而言,在30度至90度范围内的角θ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此外,带21的在适当范围内的宽度也有有益结果。出自中心轴线C、与带21右侧中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在图11中示为直线T,而出自中心轴线C、与带21左侧中的另一边缘接触的另一平面示为直线T′。如图11中所示,这些平面产生了角″γ″。大于角θ的角γ提供的有益结果将不必说明。当角γ小于角θ的四倍时,由于开槽芯部7和护套9确保了足够的接触面积,故开槽芯部7牢固地与护套9固定。更具体而言,在从角γ到角γ的四倍的范围内的角γ提供了有益结果。
参看示出第十二实施例的图12(A)至图12(C),光学纤维线缆1还可包括用于指示结合部23的位置的标记。该标记可为从护套9凸出的凸起45,如图12(A)中所示,其刚好与结合部23对准。作为备选,如图12(B)中所示,标记可为护套9上的有色条47。此外,作为备选,如图12(C)中所示,标记可为凹入部49。标记的存在有助于执行中跨接近工作的人员找出切割位置。
参看示出第十三实施例的图13,一对矩形棱柱形状的强度构件20分别嵌入开槽芯部7和护套9中,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柱形强度构件17和19。
上述第一至第十三实施例是彼此兼容的。因此,会出现这些实施例的任何组合。此外,附加的撕开线可介于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
尽管上文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依据上述教导内容而想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和变型。
工业适用性
提供了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容易接近被围住的纤维,但防止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

Claims (15)

1.一种具有轴线的光学纤维线缆,所述光学纤维线缆包括:
沿所述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所述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近的凹槽;
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
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
结合部,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所述结合部处结合,所述结合部与所述开槽芯部的所述槽口相对地平行于所述轴线在所述开槽芯部上延伸;
第一强度构件,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以及
第二强度构件,所述第二强度构件嵌入所述护套中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和第二强度构件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和第二强度构件包括从钢和FRP的组中选取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在将所述开槽芯部从长度为400mm的所述护套拉出的情况下,在所述结合部处的结合强度是98N或更大以克服剪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从所述开槽芯部凸出的凸出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介于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之间的粘合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退入所述开槽芯部中的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线绳,所述线绳具有介于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之间的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
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吸收性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
细长带,所述细长带附接在所述开槽芯部上以覆盖所述槽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保留成不由所述细长带覆盖,且与所述槽口和所述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强度构件和第二强度构件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
构造成支承一条或多条所述光学纤维的一个或多个锚定件,所述锚定件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锚定件中的每个锚定件包括紫外线硬化树脂,所述紫外线硬化树脂在正常温度下具有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和500cps或更大的粘度,所述锚定件之间的间隔中的每个间隔在从100mm至2000mm的范围内,并且,拉出被支承的光学纤维需要的力是5N/10m或更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由出自所述轴线且分别与所述开槽芯部的槽口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形成的角在从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并且由出自所述轴线且分别与所述细长带的两个边缘接触的另外的平面形成另一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护套包括不均匀的壁,使得所述壁的最大厚度是所述壁的最小厚度的1.5倍或更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护套上的标记,所述标记指示所述结合部的位置。
CN200980106862XA 2008-03-07 2009-02-18 光学纤维线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8629A JP5329108B2 (ja) 2008-03-07 2008-03-07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8-058629 2008-03-07
PCT/JP2009/000683 WO2009110178A1 (en) 2008-03-07 2009-02-18 Optical fiber cab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349A CN101960349A (zh) 2011-01-26
CN101960349B true CN101960349B (zh) 2013-01-09

Family

ID=4062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86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349B (zh) 2008-03-07 2009-02-18 光学纤维线缆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442370B2 (zh)
EP (1) EP2265985B1 (zh)
JP (1) JP5329108B2 (zh)
CN (1) CN101960349B (zh)
AU (1) AU2009220734B2 (zh)
ES (1) ES2639574T3 (zh)
MY (1) MY153882A (zh)
NZ (1) NZ587462A (zh)
TW (1) TWI456273B (zh)
WO (1) WO20091101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766A (zh) * 2009-03-16 2017-02-15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光缆
JP4968754B1 (ja) * 2011-03-30 2012-07-04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JP5798885B2 (ja) * 2011-10-26 2015-10-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5719052B1 (ja) * 2014-03-06 2015-05-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ケーブル
EP3593187A4 (en) * 2017-03-07 2021-01-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BER OPTIC LOCKING SYSTEM INSIDE A FIBER OPTIC CAB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2272A1 (fr) * 1984-03-30 1985-10-04 Cables Electro Telecommunicati Perfectionnement aux cables optiques a structure libre
CN2609003Y (zh) * 2003-02-19 2004-03-31 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有护套标识的光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4365A (en) * 1972-07-24 1973-11-27 Steel Corp Panel and core
FR2534385B1 (fr) 1982-10-08 1986-02-14 Cabeltel Cable optique a structure libre, notamment monovoie
JPS62291608A (ja) * 1986-06-10 1987-12-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ケ−ブル
GB2237655B (en) * 1989-10-12 1993-04-28 Stc Plc Aerial optical fibre cable
US5029974A (en) * 1990-01-22 1991-07-09 Alcatel Na Cable Systems, Inc. Unitube optical fiber cable
JPH0588056A (ja) 1991-09-27 1993-04-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アイバケーブル
JPH0650009U (ja) 1992-12-15 1994-07-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326295B2 (ja) 1995-02-06 2002-09-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H10115750A (ja) * 1996-10-14 1998-05-0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6052502A (en) * 1997-09-22 2000-04-18 Siecor Corporation Ribbon optical cable having improved strength
KR100323143B1 (ko) * 1998-03-25 2002-02-04 추후제출 광섬유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377738B1 (en) * 1998-12-04 2002-04-23 Pirelli Cable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core with a reinforced buffer tube having visible strength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826338B2 (en) * 2001-02-28 2004-11-30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a partitioning spacer
US6973243B2 (en) * 2003-02-13 2005-12-06 Fujikura Ltd. Cable
JP2006003774A (ja) * 2004-06-21 2006-01-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スロット型光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15636A (ja) 2005-10-24 2007-05-10 Fujikura Ltd 通信ケーブル
JP5351503B2 (ja) * 2008-03-07 2013-11-2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における口出し方法
WO2011146720A2 (en) * 2010-05-19 2011-11-2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lat drop cable with medial bump
US8923676B2 (en) * 2010-08-27 2014-12-3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Methods of controlling jacket bonding with cable armor and water blocking at strength memb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2272A1 (fr) * 1984-03-30 1985-10-04 Cables Electro Telecommunicati Perfectionnement aux cables optiques a structure libre
CN2609003Y (zh) * 2003-02-19 2004-03-31 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有护套标识的光缆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15636A 2007.05.10
JP特开平5-88056A 1993.04.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220734B2 (en) 2012-04-05
US20110008007A1 (en) 2011-01-13
TW200942879A (en) 2009-10-16
EP2265985B1 (en) 2017-06-14
JP2009216834A (ja) 2009-09-24
AU2009220734A1 (en) 2009-09-11
US8442370B2 (en) 2013-05-14
EP2265985A1 (en) 2010-12-29
NZ587462A (en) 2012-02-24
CN101960349A (zh) 2011-01-26
TWI456273B (zh) 2014-10-11
MY153882A (en) 2015-04-15
JP5329108B2 (ja) 2013-10-30
ES2639574T3 (es) 2017-10-27
WO2009110178A1 (en) 200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350B (zh) 光学纤维线缆及其中跨接近方法
CN101960349B (zh) 光学纤维线缆
EP1887396A1 (en) Optical fibre telecommunication cable
CN100406941C (zh) 光纤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WO2008054665A3 (en) Fiber optic cables that kink with small bend radii
CN105556366A (zh) 多头缆线装配及其组件
US20080013898A1 (en) Multi-piece protective mold
CA2456576A1 (en) Fiber optic cable with composite polymer/metallic armor
EP1003058A3 (en)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optical fiber unit employed in the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fiber unit
WO2010093888A3 (en) Multimode fiber optic assemblies
WO2010106858A1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11327231B2 (en) Flexible splice prot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KR920018500A (ko) 광섬유의 용융접합식 접속방법 및 장치
WO2003071328B1 (en) A connector for optic fibres
EP1391761A3 (en)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 fiber coupl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HU214162B (hu) Illesztő-csatlakozó eszköz optikai vezetők végződéseinek illesztett csatlakoztatására
CN215116901U (zh) 一种四芯多分支长度光纤光缆组件
TW200519440A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KR102049731B1 (ko) 보호 슬리브
EP1267185A3 (en) Optical fiber splicing method
WO2022174188A1 (en) Protective packaging for splice an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king the same
JP5014460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885477B2 (ja) 多心光テープファイバコードの分岐部
AU2014209679B2 (en)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JP2014182204A (ja) ルースチューブ付き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およびルースチューブ付き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