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168A -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168A
CN101960168A CN2009801068085A CN200980106808A CN101960168A CN 101960168 A CN101960168 A CN 101960168A CN 2009801068085 A CN2009801068085 A CN 2009801068085A CN 200980106808 A CN200980106808 A CN 200980106808A CN 101960168 A CN101960168 A CN 101960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and
assembling
curvatur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8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大介
服部勇仁
五反田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0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9/00Producing belts or ba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95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 Y10T29/49899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by multiple cooperating align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961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work-holder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高效地组装或者制造由多个元件和将这多个元件集束成环状的环构成带。一种带组装用夹具(20),组装通过环(9)集束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而成的带,其中,具备保持构件(24),该保持构件(24),将顺次组装所述元件的所述环(9)的一部分以该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的方式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曲率半径大的部分(C)产生扭转等变形,能够在该部分(C)进行元件的组装。

Description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组装带的夹具、组装方法以及制造方法,所述带是使板片状的多个元件互相面对而排列成环状、通过环将这些元件集束而构成的。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于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的带,已知将多个被称作块或者元件的金属片排列成环状、通过无端载体(也被称作环或者环箍)将这些金属片集束的结构的带。这种带构成为通过互相接触而排列的金属片彼此的按压力而传递转矩,被夹入驱动侧的带轮的卷挂槽的金属片,通过该带轮旋转而从该卷挂槽顺次被推出,按压先行的金属片。这样前进的金属片进入从动侧的带轮的卷挂槽,由此伴随着金属片的行进而向从动侧的带轮传递转矩。
这样的带的一例在日本特开2000-205342号公报中有所记载。该日本特开2000-20534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带通过分别形成为环状的两条无端载体将大致形成为梯形状的多个块集束、整体构成为环状。在图7中表示该块100的形状。这里所示的块100以短边侧成为内周侧的方式排列成环状。该排列状态的左右两侧部101、102与未图示的带轮中的V字状的卷挂槽的锥面状的内面对应而倾斜。另外,在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卷挂无端载体103的鞍面104。该鞍面104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的两条无端载体103的宽度以上的宽度。
进而,设有用于防止无端载体103从鞍面104脱出、换而言之用于防止块100从无端载体103脱落的卡定部105、106。这些卡定部105、106是覆盖鞍面104的左右两侧部或被载置于鞍面104的无端载体103的左右两侧部的上侧的构件,是在鞍面104的左右两侧立起的倒L字状的部分,各卡定部105、106彼此之间开放,成为与鞍面104相对的开口部107。进而,在卡定部105、106的一个面(例如正面)的左右的两个部位,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凸部108、109,在与该凸部108、109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将凸部108、109嵌合的凹部(未图示)。
如上所述那样将作为排列成环状的金属片的块集束而成的无端载体不但与鞍面接触而集束块,而且还用于从带轮的卷挂槽将块拉出,所以如日本特开2000-205342号公报所记载那样,卡定部是必须的。另外,如果如日本特开2000-205342号公报所记载那样,是将无端载体配置于块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结构,则卡定部被设置于块的左右两侧部,将无端载体的两侧缘部卡合。
因此,卡定部彼此的间隔即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变得比集束块的状态的无端载体整体的宽度窄。因此,在将无端载体与块互相组装的情况下,如果将各自配置成与组装结束后相同的相对位置,则无端载体不能通过块的所述开口部,所以不能将它们互相组装。因此,需要进行研究,使得在无端载体上组装块,但以往以来,实际情况是没有开发出连续或者高效地将多个块组装于无端载体的方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高效地组装或者制造由多个元件和将这多个元件集束成环状的环构成的带。
本发明的带组装用夹具,组装带,所述带是将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通过环集束而成的,所述带组装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对顺次组装所述元件的所述环的一部分以该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进行保持。。
优选的是:元件具备:载置环的鞍面、和防脱部,防脱部以在排列成所述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并且防止鞍面上的环脱出。
另外,保持构件可以具备下述结构,该结构以通过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环的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环。
另外,优选的是: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保持构件构成为:将至少两条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
另外,优选的是:保持构件包含至少一对扩张构件,扩张构件在外周部具有卷挂环的圆弧面,并且为了向环施加张力而使相互的间隔扩大。
另外,保持构件可以包含形状保持用具,所述形状保持用具限制所述环的外周面的位置,将所述环保持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
本发明的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组装带,所述带是将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通过环集束而成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对所述环以其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进行保持,将所述元件以防止环脱出的状态顺次组装于该环的所述一部分。
优选的是,元件具备:载置环的鞍面、和防脱部,防脱部以在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并且防止鞍面上的环脱出。
另外,可以以通过所述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所述环。
另外,优选的是: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将至少两条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将元件组装于这两条环。
根据本发明的带组装用夹具,集束元件的环整体为无端环状,但如果其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大,即如果将一部分设为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则该部分比其他的部分容易变形。因此,在向环组装元件时,通过对所述曲率半径大的一部分组装,能够使环的一部分变形为与元件一致的形状,并且容易地进行该变形操作而进行组装,其结果,能够容易且高效地进行整体的组装操作或者带的组装操作。
特别是,如果是具备载置环的鞍面、和以在排列成所述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且防止鞍面上的环脱出的防脱部的元件,则即使使鞍面上的环的左右两侧缘部卡合而防脱的防脱部形成于鞍面的左右两侧,也能够向被保持为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状态的环的一部分给予变形而将元件组装于环。即,在使环通过防脱部之间而插入鞍面时,能够容易地使环的一部分变形,所以元件的组装变得容易,进而能够高效地组装带而提高其制造性。
另外,在保持构件具备下述结构,该结构以通过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环的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环时,通过以相互远离的方式拉伸环的对称部位,其整体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将其一部分设为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大的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状态,能够向该部分容易地组装元件。
另外,在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保持构件构成为将至少两条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的情况下,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所以能够在所述的曲率半径相对大的部分使任意一个环变形而使其一部分重叠于另一方的环,另外该操作变得容易。因此,元件的组装或者带的组装变得容易,能够提高带的制造性。
另外,在保持构件包含在外周部具有卷挂环的圆弧面并且为了向环赋予张力而使相互的间隔扩大的至少一对扩张构件时,通过扩大扩张构件彼此的间隔,将卷挂于这些扩张构件的环的相互对称的部位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拉伸。因此,能够将位于它们中间的部位设为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即能够增大一部分的曲率半径。
另外,在保持构件包含限制环的外周面的位置而将环保持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的形状保持用具时,环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的位置受到限制,所以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为平缓地将这些限制位置连结的形状。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环的一部分设为其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大的形状,而且不会特别地向环自身赋予张力,所以环容易在组装元件的部分变形,伴随于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元件的组装。
根据本发明的带组装方法或者带制造方法,在将元件组装于环时,将该环的一部分延长成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在这部分上安装,所以能够容易使环的该一部分进行挠曲等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环组装元件,能够提高带的制造性。
另外,在元件具备载置环的鞍面、和以在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且防止鞍面上的环脱出的防脱部时,即便使鞍面上的环的左右两侧缘部卡合而防脱的防脱部,形成于元件的鞍面的左右两侧,也能够向被保持为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状态的环的一部分给予变形而将元件组装于环。即,能够使环通过防脱部之间而插入鞍面。此时,能够容易地使环的一部分变形,所以元件的组装变得容易,进而能够高效地组装带而提高其制造性。
另外,在将环保持为其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由此环的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大时,通过以相互远离的方式拉伸环的对称部位,其整体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将其一部分设为曲率半径比其他的部分大的直线状或者接近直线状的状态,能够向该部分容易地组装元件。
另外,在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使至少两条带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并列而保持、对这两条带组装元件时,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环集束多个元件而构成的,所以能够在所述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大的部分使任意一个环变形而使其一部分重叠于另一方的环,另外该操作变得容易,因此,元件的组装或者带的组装变得容易,能够提高带的制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组装夹具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对两条带组装元件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组装夹具的其他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使用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带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6是构成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带的元件的主视图。
图7是构成以往的带的块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带是例如使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带,构成为:被夹入形成于带轮的外周部的截面V字状的卷挂槽的内部,从而通过在带与带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传递转矩。将其一例示意性表示于图5,带1被卷挂于构成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带轮2与从动带轮3。这些各带轮2、3构成为:将分别具备锥面的固定滑轮和可动滑轮相对配置,由此在这些滑轮之间形成截面V字状的卷挂槽4,通过液压缸等致动器5使该可动滑轮相对于固定滑轮前后移动,由此使卷挂槽4的宽度变化。
这样使用的带是以整体形成为环状并且两侧面形成为V字状或者锥面(taper,斜面)状的方式通过环将多个元件集束成环状而构成的。将构成上述的图5所示的带1的元件6的例子表示于图6。该元件6为金属制的板片,将同一形状以及尺寸的元件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为了维持该列队状态下的元件6彼此的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在元件的正反两面(表面、背面)的一个部位形成有被称作突起7的凸部和与该突起7松缓地嵌合的被称作孔的凹部(未图示)。具体地说,将元件6的正面或者反面的一个部位在板厚方向上按压而使其凹陷而形成孔,伴随于此在背面或者表面突出形成突起7。因此,通过突起7嵌合于相邻的元件6的孔,由此限制元件6向突起7的半径方向即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
各元件6被配置成环状,所以必然产生各元件6不平行而以带1的曲率中心为中心而排列成展开为所谓的扇状(放射状)的状态的部位。为了能够使各元件6以互相接触的状态展开为扇状,在元件6上形成有摇摆(rocking)边8。该摇摆边8具体地说为元件的厚度变化的边界线或者边界区域,在元件6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沿宽度方向(与带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即,在带1卷挂于带轮2、3的状态下,元件6的上侧(对于带1来说为外周侧)的周长变长,所以元件6彼此的间隔变宽;与此相反,元件6的下侧(对于带1来说为内周侧)的周长变短,所以元件6彼此的间隔变窄。因此,元件6的下侧的部分构成为在下端侧变薄,这样板厚在元件的上侧与下侧变化的部位成为摇摆边8。因此,各元件6以摇摆边8为中心在板厚方向上转动,即产生俯仰(pitching),如上所述那样展开为扇状。另外,该摇摆边8只要形成于正反两面的任意一方即可,作为一例形成于所述突起7突出的面。
另外,在各元件6上形成有载置(配置)环9的鞍面10。集束多个元件6的环9接触于该鞍面10,所以在带1传递转矩的状态下其接触压增大,与此相对,在元件6从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成为卷挂于带轮2、3而展开成扇状的情况下,在环9与鞍面10之间产生滑动,伴随于此产生大摩擦力。为了不使由该摩擦力产生的力矩变大,鞍面10被形成于尽可能接近所述的摇摆边8的位置。因此,鞍面10被形成于各元件6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带1的环9是将薄的金属制的带状件层叠而构成的,将两条环9以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并列的状态配置于所述鞍面10,将元件6集束。换而言之,鞍面10被形成为并列配置的两条环9的宽度以上的宽度。在本发明的带中也一样,环载置于鞍面,以各元件维持环状的排列的方式集束各元件,以各元件在半径方向不向外侧脱离的方式进行作用。不仅如此,在将元件从带轮的卷挂槽取出时,环还起到将元件从卷挂槽拉出的作用。因此,为使环不从元件在半径方向外侧脱出,设置有将环保持为夹在其与鞍面之间的状态的防脱部。
对该例进行说明。在图6中,在元件6的左右两侧,设有从鞍面10向上方向延伸并覆盖鞍面10的上侧的一部分的、作为防脱部的钩部11。该钩部11如图6所示,为形成为钩状(倒L字状)的部分,在钩部11与鞍面10之间,松缓地夹入并列配置于鞍面10的环9的左右的侧缘部。因此,钩部11的顶端部彼此分离,在此形成与鞍面10相对的开口部12。该钩部11彼此的间隔、换而言之鞍面10的开口宽度比一根环9的宽度宽,并且比两根环9的宽度的合计尺寸小。
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带1的一例,如上所述,任意一条(一根)环9的宽度比元件6的开口部12的宽度窄,并且将两条(两根)环9合起来的宽度比元件6的开口部12的宽度宽。因此,在任意一条环9上组装所有的元件6,然后将另一方的环9组装在这些元件6上的步骤中,在组装另一方的环9的过程中元件6脱落,不能顺利进行组装。另外,在使两条环9,与组装完成带1的状态同样地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互相平行地排列的状态下,由于其整体的宽度变得比开口部12的宽度宽,所以不能保持该状态地插入元件6的鞍面10。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用下述的夹具,通过下面所述的方法组装或者制造带1。
图1是本发明的夹具的示意性的主视图,这里所示的夹具20构成为:将上述构成带1的两条环9在互相平行地相邻的状态下保持为椭圆形状或者长圆形状。即,使一对杆21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向互相向相反方向突出和后退的致动器22,被配置于基台23上。该致动器22根据需要能够采用适当的结构:通过马达使啮合于与所述各杆21成为一体的齿条的小齿轮(均未图示)旋转,由此使杆21进退的结构;通过液压使杆进退的结构;代替马达而通过手动使所述小齿轮旋转的结构;通过弹簧等弹性力产生机构向杆21一直施加推力的结构等。
在各杆21的顶端部设有与本发明中的保持构件或者扩张构件相当的推进部件(pusher)24。该推进部件24用于将互相平行地排列的两条环9以维持该排列状态的方式保持,并且赋予预定的张力,因此为了不使环9弯曲,通过平滑的曲面保持环9。具体地说,能够通过带有槽的辊子、半圆形的支撑用具等构成推进部件24,所述槽能够将两条环9在并列状态下嵌入,在图1中表示了由半圆辊子构成的例子。
在组装或者制造上述的带1的情况下,首先,使各推进部件24后退,在这些推进部件24的外侧,以平行地排列的状态松缓地将两条环9挂上。接下来,当通过制动器22使推进部件24互相向相反方向前进时,环9的在直径方向上互相对称的部位被推宽,环9变形为椭圆形状或者长圆形状。其结果,以通过推进部件24推压的部位为两端部的中间的部位C,变为曲率半径大的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在图1中,表示将环9保持为椭圆形状的状态。
因此,环9的所谓的中间部分C,其曲率小,由此变得容易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所以利用该特性,在曲率小的(曲率半径大的)中间部分C、特别是上下两处的中间部分中的上侧,进行元件6的组装。将该组装的步骤(方法)表示于图2。
元件6如上所述在鞍面10的左右两侧具备钩部11,所以首先,以开口部12与环9的内周面相对的方式,在环9的所述中间部分C的内周侧插入元件6,并且将一方的钩部11挂在任意一方的环9的侧缘部(所谓外侧的侧缘部),在该状态下如图2的(a)所示那样,与元件6一起将该一方的环9向其内周侧下拉。通过这样,以侧缘部接近或者接触的方式配置的两条环9变为上下错开的状态。但是,即使在该状态下,两条环9的整体的宽度也比元件6的开口部12的宽度宽,所以不能使另一方的环9进入到鞍面10。
将如上所述那样上下错开的环9中的上侧的环9、即还未进入元件6的鞍面10侧的环9,向与元件6一起下拉的环9的外周侧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这通过使环9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变形而进行,但由于进行元件6的组装的部位如上所述处于曲率半径大、变形容易的状态,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各环9的一部分设为上下重叠的状态。另外,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环9,并不是其整体平行移动,而是如图2(b)所示,一部分伴随着扭转而移动,上侧的环9倾斜从而其一部分与下侧的环9重叠。
结果,两条环9互相重叠,所以这两条环9的整体的宽度变得比以前窄,至少上侧的环9的侧缘部(所谓外侧的侧缘部)进入元件6的开口部12的内侧。因此,如果如图2(b)中虚线以及粗箭头所示,使元件6以一方的钩部11(图2的左侧的钩部11)为中心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另一方的钩部11抬起,并且在上侧重叠的环9的外侧的侧缘部通过开口部12而进入鞍面10侧。
接下来,如果将元件6抬起,并且解除在上侧重叠的环9的变形,则各环9平行地并列,所以对两条环9的元件6的组装结束。使这样的组装结束的元件6沿着环9移动,将环9的曲率小的部位C即安装部位C空出,将后续的元件6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步骤组装于环9。
另外,上述的元件6的组装可以一个一个进行,也可以将多个元件6装入适当的支架或者盒(cartridge)(未图示),将它们一起组装于环9。另外,除了通过手工作业组装以外,也可以准备能够使元件6如上所述那样动作的自动设备、工业用机器人(均未图示),通过该自动设备、工业用机器人自动组装。进而,在元件6的组装行进时,元件6也进入到由推进部件24按压的部位,所以此时,使推进部件24后退与元件6的尺寸相应的量,将环9连同元件6一起推压,将整体的形状保持为图1所示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由夹具20保持的两条环9上,产生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小的)部位C,在该部分能够使环9的一部分挠曲或者扭转等容易地变形以及变位。因此,即使在鞍面1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钩部11,这些钩部11彼此之间的开口部12的宽度比两条环9的宽度窄,也能够在环9上产生上述的变位以及变形而容易地组装元件6。进而,能够高效地组装带1而提高其制造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例,本发明的组装夹具除了向环9赋予张力而保持为预定的形状的结构以外,也可以是赋予压缩力而将环9保持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的结构。将其一例示意性表示于图3,在两条环9的外周侧,配置有多个所谓直接作用型的致动器30。这些致动器30是构成为使杆31进退的电动式或者流体压力式的致动器,被分别配置成朝向环9的内周部或者朝向环9的中心部。
另外,在各致动器30的杆31的顶端部,分别安装有环按压构件32。这些环按压构件32用于通过按压互相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两条环9的外周面而将这些环9保持为椭圆形状或者长圆形状等适当的形状,例如如图4所示,是按压面形成为平坦面以使得通过由于按压环9而产生的摩擦力保持环9的构件。另外,可以具备弯曲成向环9赋予的形状的按压面,也可以具有按压环9的平坦面或者曲面、和沿着元件6的下端部侧(环状地排列的情况下的内周侧)的部分的轮廓的凹部。
因此,如果是图3以及图4所示的结构,则通过适当调整由各致动器30对环9的各部分的按压力,能够将环9保持为长圆形状、椭圆形状等所希望的形状。而且,该环9的一部分的曲率半径变得比其他的部分大,能够容易地在该部分使环9产生挠曲或者扭转等变形,所以与上述的例子同样,能够容易地将元件6组装于两条环9。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用于组装使用两条环9的带的夹具以及方法,总之,本发明只要构成为使环的侧缘部卡合于左右两侧的钩部而防止其脱出即可,因此环也可以为多个。另外,本发明中的保持构件并不限定于具备致动器等驱动机构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将环的整周的一半左右或者三分之一左右嵌入并保持的框体等固定构造。

Claims (14)

1.一种带组装用夹具,所述带组装用夹具组装带,所述带是将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通过环集束而成的,所述带组装用夹具的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对顺次组装所述元件的所述环的一部分以该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进行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组装用夹具,其中,所述元件具备:载置所述环的鞍面、和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以在排列成所述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并且防止所述鞍面上的环脱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组装用夹具,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具备下述结构,该结构以通过所述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所述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组装用夹具,其中,
所述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环集束多个所述元件而构成的;
所述保持构件构成为:将至少两条所述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组装用夹具,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含至少一对扩张构件,所述扩张构件在外周部具有卷挂所述环的圆弧面,并且为了向所述环施加张力而使相互的间隔扩大。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组装用夹具,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含形状保持用具,所述形状保持用具限制所述环的外周面的位置,将所述环保持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
7.一种带组装方法,所述带组装方法组装带,所述带是将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通过环集束而成的,所述带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环以其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进行保持,将所述元件以防止环脱出的状态顺次组装于该环的所述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元件具备:载置所述环的鞍面、和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以在排列成所述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并且防止所述鞍面上的环脱出。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组装方法,其中,以通过所述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所述环。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组装方法,其中,
所述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环集束多个所述元件而构成的;
将至少两条所述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
将所述元件组装于这两条环。
11.一种带制造方法,所述带制造方法制造带,所述带是将姿势一致地排列成环状的板片状的多个元件通过环集束而成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环以其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进行保持,将所述元件以防止环脱出的状态顺次组装于该环的所述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元件具备:载置所述环的鞍面、和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以在排列成所述环状的状态下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鞍面的左右两侧,并且防止所述鞍面上的环脱出。
13.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带制造方法,其中,以通过所述环整体的形状变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从而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大的方式,保持所述环。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带是通过互相在宽度方向上相邻而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环集束多个所述元件而构成的;
将至少两条所述环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相邻并且平行地排列而保持;
将所述元件组装于这两条环。
CN2009801068085A 2008-02-28 2009-02-25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9601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7851A JP4743217B2 (ja) 2008-02-28 2008-02-28 ベルト組立用治具およびベルト組立方法
JP047851/2008 2008-02-28
PCT/JP2009/053381 WO2009107643A1 (ja) 2008-02-28 2009-02-25 ベルト組立用治具およびベルト組立方法ならびにベルト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168A true CN101960168A (zh) 2011-01-26

Family

ID=4101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8085A Pending CN101960168A (zh) 2008-02-28 2009-02-25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5866A1 (zh)
EP (1) EP2246589A4 (zh)
JP (1) JP4743217B2 (zh)
CN (1) CN101960168A (zh)
WO (1) WO20091076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2844B2 (ja) * 2008-02-28 2012-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ベルト組立装置およびベルト組立方法
CN102528696B (zh) * 2010-12-31 2014-08-2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组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344A (ja) * 1982-07-28 1984-02-04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5922344U (ja) * 1982-08-02 1984-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ベルトの組付装置
NL8700122A (nl) * 1987-01-20 1988-08-16 Doornes Transmissie Bv Werkwijze voor het samenstellen van metalen drijfriemen en een inrichting voor het monteren.
JPS63210438A (ja) * 1987-02-25 1988-09-01 Kobe Steel Ltd 無限金属バンドの分解方法及び分解装置
JPS63273532A (ja) * 1987-04-29 1988-11-10 Honda Motor Co Ltd 無端伝動ベルトにおける無端ストリツプへのv形ブロツク組付装置
JPS63278730A (ja) * 1987-05-11 1988-11-16 Honda Motor Co Ltd 無端伝動ベルトにおける無端ストリップへのv形ブロック組付装置
JP2000205342A (ja) * 1999-01-19 2000-07-2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高負荷伝動ベルト
US6684473B1 (en) * 1999-10-21 2004-02-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elt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3581317B2 (ja) * 2001-02-01 2004-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組立用治具
JP2006170240A (ja) * 2004-12-13 2006-06-29 Mitsuboshi Belting Ltd 高負荷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66064B2 (ja) * 2008-02-15 2011-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のエレメントおよび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04106A (ja) 2009-09-10
WO2009107643A1 (ja) 2009-09-03
EP2246589A4 (en) 2012-03-07
US20100325866A1 (en) 2010-12-30
JP4743217B2 (ja) 2011-08-10
EP2246589A1 (en) 201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753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1960168A (zh) 带组装用夹具、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CN101809315B (zh) 动力传递链条及动力传递装置
JP200818859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圧入装置
JP4770454B2 (ja) 無段変速機用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CN102574198B (zh) 动力传递链的组装方法
JP491098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CN205244275U (zh) 缠绕机传动装置
JP2009103156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組立治具および組立方法
CN101960167A (zh) 带组装用夹具和带组装方法以及带制造方法
CN104209448A (zh) 动力传递链的组装方法以及组装装置
JP4862843B2 (ja) ベルト組付装置
JP489356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EP311061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rofiled articles
JP201120087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09045668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リンクの製造方法、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15131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770317B2 (ja) 無段変速機、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4830707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11149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803906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215448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028737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予張方法および予張装置
JP2008144824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820892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