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865B -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865B
CN101950865B CN201010221188.4A CN201010221188A CN101950865B CN 101950865 B CN101950865 B CN 101950865B CN 201010221188 A CN201010221188 A CN 201010221188A CN 101950865 B CN101950865 B CN 101950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conductor
body shell
conductors
perist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1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865A (zh
Inventor
森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9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61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0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8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在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设置有开口部(26、32),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该开口部使导体露出部分(105)中的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与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垂直。通过经开口部(26、32)进行焊接,来将导体露出部分(105)中的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分别焊接接合起来。由此,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端子与扁平电缆的导体之间的焊接方法的制约,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扁平电缆连接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具有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线束(电缆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与扁平电缆连接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所述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参照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构成为收纳多个弹性端子的壳体部,并且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配对侧连接器连接,所述配对侧连接器构成为通过保持器和保持器引导件来保持扁平电缆的插入连接部。另外,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通过相对于多个弹性端子利用激光焊接分别焊接接合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来与扁平电缆连接。
在利用激光焊接将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时,首先,将扁平电缆中的导体露出部载置到收纳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弹性端子上。接着,利用开闭自如地设置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夹持部件夹持导体露出部和多个弹性端子进行临时保持。在夹持部件一体地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与各弹性端子对应地配置,并且形成为呈圆弧状凸出的薄壁部分,利用该弹性部件来分别对导体露出部的各导体和各弹性端子进行临时保持。此外,在夹持部件的与各弹性端子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贯通孔。然后,通过从各贯通孔导入激光,来利用激光焊接将各弹性端子和扁平电缆的各导体焊接接合起来。
在将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时,如上所述,从各贯通孔照射激光,所述贯通孔设置于夹持部件并且与各弹性端子对置,所述夹持部件经各弹性部件临时保持各弹性端子和扁平电缆的各导体。由此,利用激光焊接将各弹性端子和扁平电缆的各导体焊接接合起来。因此,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与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之间的焊接方法被限定于从设置于夹持部件且与各弹性端子对应的很小的贯通孔分别照射激光那样的焊接方法。因此,关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端子和扁平电缆的导体之间的焊接,其焊接方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此外,要求进行通过从与各弹性端子对应的很小的贯通孔照射激光来对各弹性端子和扁平电缆的各导体进行激光焊接这样的、高精度的作业处理。因此,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的作业容易变得困难,并且还存在容易招致直到所有的弹性端子和所有的导体之间的焊接完成从而连接结束为止的作业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关于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和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之间的焊接,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有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线束(电缆束)、以及该线束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一特征在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该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关于所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在多个所述端子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支承多个所述端子,并且该主体壳体用于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所述扁平电缆的所述端部具有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的一部分除去而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分;以及盖壳体,该盖壳体通过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而安装于所述盖壳体,并且该盖壳体在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与多个所述端子分别抵接的状态下,在该盖壳体和所述主体壳体之间以夹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的方式按压并保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使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遍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是相对于导体伸长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导体伸长方向是与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通过经所述开口部进行焊接,来将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分别焊接接合起来。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支承多个端子的主体壳体配置具有导体露出部分的扁平电缆的端部。然后,通过使盖壳体通过卡合安装于主体壳体,多个端子和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导体以在盖壳体和主体壳体之间抵接并且被按压的状态被夹持。由此,抵接状态下的端子和导体被固定在相互卡合的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之间。另外,在该结构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形成有在整个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使多个导体和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露出于外部的开口部,经该开口部进行焊接,从而将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焊接接合起来。因此,当使用该结构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时,能够将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在固定于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从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大幅度开口的开口部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来容易地进行焊接。因此,能够不局限于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特定的激光焊接方法地进行焊接。即,可以通过除激光焊接以外的焊接方法、例如电阻焊接等基于压接的焊接或基于钎焊的焊接,来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进行焊接。此外,可以通过除了从各贯通孔分别照射激光那样的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特定的激光焊接方法以外的激光焊接方法,来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进行焊接。由此,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时的焊接方法的制约。另外,能够利用从各种焊接方法中考虑作业性和效率而适当选择出的焊接方法来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进行焊接,而无需使用要求进行高精度的作业处理(例如通过从与各端子对应的很小的贯通孔照射激光来对各端子和各导体进行激光焊接)的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焊接方法。因此,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的作业变得容易,还能够缩短直到所有的端子和所有的导体之间的焊接完成从而连接结束为止的作业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
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关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和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之间的焊接,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二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设置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来作为所述开口部,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主体壳体、且使多个所述端子露出于外部,所述盖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盖壳体、且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于外部,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和所述盖侧开口部设置成:隔着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而对置地开口。
根据该结构,在焊接时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的开口部形成为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该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对置地配置于使端子和导体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因此,通过将电极分别从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插入并对端子和导体加压、进而通电,能够容易地进行电阻焊接。此外,由于不论从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中的哪一侧都可以进行焊接,所以即使在进行像激光焊接等那样的除电阻焊接以外的焊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三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
根据该结构,在焊接时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的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因此,能够形成这样的开口部:在使端子和导体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的附近,能够确保用于使供给的能量集中于该焊接部位的所需空间,并且在稍微离开了焊接部位的部位,能够高效率地确保用于配置供给能量用的设备的空间以及用于使能量通过的空间,其中该能量以朝向焊接部位集中的方式被供给。特别是,在作为焊接时的热源的能量为激光的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以与激光的照射角度对应地高效率地变大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开口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四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在所述盖壳体设置有按压保持部,该按压保持部形成为朝向与多个所述端子抵接的多个所述导体呈块状地凸出,并且该按压保持部相对于多个所述端子按压保持多个所述导体。
根据该结构,在盖壳体设置有按压保持部,该按压保持部呈块状地凸出,并且相对于多个端子按压保持多个导体。因此,通过使盖壳体与主体壳体卡合进行安装,能够利用块状的按压保持部牢固地固定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由此,能够抑制在焊接时在端子和导体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置偏移。另外,由于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在除焊接部位以外的部位也被牢固地固定起来,所以即使在对连接有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扁平电缆进行布线等时对扁平电缆作用了牵拉力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过大的外力作用于端子和导体之间的焊接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因作用于扁平电缆的外力而造成的焊接部位的破损。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情况下,在除焊接部位以外的部位,经形成为呈圆弧状凸出的薄壁部分的各弹性部件来保持各导体和各端子。因此,导体与端子在除焊接部位以外的部位处的保持力弱,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于扁平电缆的情况下,在端子和导体之间的焊接部位作用有很大的外力。与此相对,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能够抑制过大的外力作用于端子和导体之间的焊接部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五特征在于,在具有第四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所述按压保持部以分别按压多个所述导体的方式与多个所述导体对应地凸出设置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通过与各导体对应地凸出设置的多个按压保持部来分别按压并保持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因此,能够分别固定各端子和各导体之间的各抵接部位,能够更稳定地按压保持各端子和各导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六特征在于,在具有第四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所述按压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以分别按压多个所述导体的方式凸出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相对于开口部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凸出的按压保持部来按压并保持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因此,能够相对于焊接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的焊接部位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固定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由此,能够通过在焊接部位的前后进行按压保持来高效率地抑制在焊接时在端子和导体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置偏移。此外,通过在焊接部位的前后进行按压保持,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焊接后过大的外力作用于端子和导体之间的焊接部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七特征在于,在具有第四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在所述盖壳体设置有多个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为配置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按压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通过使多个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从而所述盖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由此所述按压保持部以在凸出方向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相对于多个所述端子按压多个所述导体。
根据该结构,盖壳体通过利用多个卡合部进行卡合而安装于主体壳体,所述多个卡合部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相对于按压保持部配置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另外,通过盖壳体和主体壳体的卡合,对按压保持部从其周围作用使其相对于多个端子按压多个导体的力,并以在按压保持部沿凸出方向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将多个导体和多个端子固定起来。因此,能够产生更牢固的按压保持力,能够将多个导体和多个端子更牢固地固定起来。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八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导体间凸出部,该导体间凸出部以配置在多个所述导体之间、并且插入到多个所述导体之间的方式凸出形成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导体间凸出部,所述导体间凸出部以插入到多个导体之间的方式凸出形成。因此,在将扁平电缆的端部中的导体露出部分配置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之间时,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各导体被多个导体间凸出部引导至预定位置,从而能够将各导体正确地定位在与各端子抵接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九特征在于,在具有第八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多个所述导体间凸出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导体间凸出部设置于主体壳体,所以在将扁平电缆的端部配置于主体壳体时,各导体被多个导体间凸出部引导从而被正确地定位在与各端子抵接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将盖壳体安装于主体壳体之前的状态下正确地定位各导体和各端子,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各导体和各端子的定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第十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以沿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来形成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并且将被拉拔而移位了的所述包覆部分的一部分残留在末端,从而形成了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多个所述端子在弯曲形成为多个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与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分离地配置的状态下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壳体,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一部分是在多个所述端子与所述导体露出部分抵接时与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对置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在扁平电缆的端部,在形成导体露出部分时在其末端侧设置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因此,在设置有导体露出部分的扁平电缆的端部,能够防止多个导体分解成散乱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连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作业变得更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多个端子在弯曲形成为该多个端子的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对置的部分同该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分离地配置的状态下一体成型于主体壳体。因此,即使在扁平电缆的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也能够防止在连接时末端绝缘包覆部分与多个端子产生干涉。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与多个端子产生干涉而使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导体与多个端子之间的位置产生偏移。
此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具有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以及与所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连接的所述扁平电缆。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一种线束,该线束具有与具备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相同的效果。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线束,关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和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之间的焊接,该线束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并且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此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特征在于,该线束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来制造线束的方法,该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关于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扁平电缆配置工序,在该扁平电缆配置工序中,相对于主体壳体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其中,所述主体壳体在多个端子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支承多个所述端子,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具有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的一部分除去而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分;盖壳体安装工序,在该盖壳体安装工序中,通过使盖壳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来进行安装,其中,该盖壳体在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与多个所述端子分别抵接的状态下、在该盖壳体和所述主体壳体之间以夹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的方式按压并保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以及焊接工序,在该焊接工序中,通过焊接将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分别焊接接合起来,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使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遍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是相对于导体伸长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导体伸长方向是与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所述焊接工序中,经所述开口部进行焊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具有与具备第一特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相同的效果。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关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和扁平电缆中的多个导体之间的焊接,该线束的制造方法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并且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第二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设置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来作为所述开口部,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主体壳体、且使多个所述端子露出于外部,所述盖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盖壳体、且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于外部,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和所述盖侧开口部设置成:隔着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而对置地开口,在所述焊接工序中,通过使用端子侧电极和导体侧电极、并在夹着多个所述端子和多个所述导体的状态下对所述端子侧电极和所述导体侧电极进行通电,来进行电阻焊接,其中,所述端子侧电极以能够与多个所述端子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并且被从所述主体侧开口部插入,所述导体侧电极以能够与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并且被从所述盖侧开口部插入。
根据该结构,以能够与多个端子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端子侧电极被从主体侧开口部插入,以能够与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导体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导体侧电极被从盖侧开口部插入。另外,能够通过在端子侧电极和导体侧电极之间同时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加压、并且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同时通电来进行电阻焊接。由此,能够一次性地在同一时刻将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焊接起来,从而能够实现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的焊接作业的飞跃性的高效率化和容易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第三特征在于,在具有第一特征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在所述焊接工序中,通过从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的所述开口部照射激光,来进行激光焊接。
根据该结构,在使用于线束的制造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形成有这样的开口部:在使端子和导体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的附近,能够确保用于使供给的激光集中于该焊接部位的所需空间,并且在稍微离开了焊接部位的部位,能够高效率地确保用于使激光通过的空间,该激光以朝向焊接部位集中的方式被供给。因此,能够经与激光的照射角度对应地高效率地开口形成的开口部照射激光。由此,能够使用高效率地形成有适于激光焊接的开口部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来对多个端子和多个导体容易地进行激光焊接,从而制造出线束。
此外,本发明中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与附图一起阅读以下的说明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利用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图3中的扁平电缆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2中的A-A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的主体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将主体壳体、端子以及导体的位于与图5中的D-D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所述主体壳体处于在该主体壳体配置有扁平电缆的端部的状态。
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中的盖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将盖壳体、主体壳体、端子以及导体的位于与图5中的D-D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所述盖壳体处在安装于主体壳体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1所示的线束制造方法的焊接工序中进行电阻焊接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3是将在进行电阻焊接时的端子侧电极、导体侧电极、端子以及导体的位于与图12中的E-E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1所示的线束制造方法的焊接工序中进行激光焊接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的焊接工序结束后的状态下的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7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的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结束后的状态下的连接器和扁平电缆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能够作为与扁平电缆连接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具有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其中所述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以下,也简称为“连接器1”)、和利用该连接器1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电缆束)10的立体图。图1所例示的线束10构成为包括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和与连接器1连接的扁平电缆100。例如,经由该线束10将印刷基板101(在图1中仅示出其一部分)和未图示的其它的印刷基板或设备连接起来。此外,在线束10中,在扁平电缆100的一个端部连接有连接器1,该连接器1与连接于其它的印刷基板或设备的配对侧连接器(未图示)连接。此外,在扁平电缆100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有连接器102,该连接器102与印刷基板101连接。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和与该连接器1连接在一起的扁平电缆1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4是仅将图3中的扁平电缆100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至图4所示的扁平电缆100构成为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该扁平电缆100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103利用包覆部分104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该扁平电缆100例如通过将多个导体103和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一体地挤压成型而成型。此外,各导体103例如构成为由细线材集束而成的集合体。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柔性扁平电缆,也可以应用于除柔性扁平电缆以外的扁平电缆(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tit))。
此外,如图4所示,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设置有导体露出部分105和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导体露出部分105设置成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104的一部分除去而使多个导体103露出的部分。该导体露出部分105通过将包覆部分104以沿着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多个导体103平行地延伸的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而形成。此外,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通过在如上所述地形成导体露出部分105时、将被拉拔而移位了的包覆部分104的一部分残留于末端而形成。此外,如上所述,扁平电缆100的与设置有导体露出部分105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连接器102连接。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进行详细说明。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器1构成为包括主体壳体11、盖壳体12以及多个端子13。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均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多个端子13分别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图5是沿图2中的A-A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一体成型有多个端子13的主体壳体11的立体图。多个端子13分别被设置成金属片,该金属片形成为棒状,截面为矩形,并且细长地延伸,并且该金属片在中途具有弯曲形成的部分。另外,在进行主体壳体11的成型加工时,多个端子13相对于该主体壳体11一体成型并且被支承。此外,多个端子13在配置成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支承于主体壳体11。此外,图5表示连接器1在包含端子13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此外,在各端子13上,焊接部分13a形成为通过在该焊接部分13a的前后设置弯曲形成的部分而相对于其它部分向一侧隆起的部分,所述焊接部分13a是相对于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各导体103如后所述地进行焊接的部位。此外,各端子13中的一个端部13b作为与配对侧连接器(未图示)中的配对侧端子(未图示)电连接的部分而配置成露出于主体壳体11的外部,所述配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1连接。
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主体壳体11形成为薄型且中央部分以大面积凹陷的方式开放的大致矩形的盒状,并且该主体壳体11中设置有连接部21、电缆配置部22、卡合凸起23、卡合凹部24、导体间凸出部25以及主体侧开口部26等。连接部21被设置成为主体壳体11中的一端侧的端部,并且形成为在连接器1与未图示的配对侧连接器连接时与配对侧连接器配合并进行连接的部分。在该连接部21中,如上所述,多个端子13的各端部13b配置成露出状态,并且构成为能够与配对侧连接器中的配对侧端子接触。此外,在连接部21的两侧设置有卡合凸起23,在连接器1与配对侧连接器连接时,该卡合凸起23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以退避的方式挠曲之后凸出,从而与配对侧连接器卡合。
电缆配置部22形成为在主体壳体11中以大面积凹陷的方式开放的中央部分,并且电缆配置部22设置成为用于配置扁平电缆100的具有导体露出部分105的端部的部分。端部配置于电缆配置部22的扁平电缆100相对于主体壳体11配置成从与一端侧的连接部2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侧引出到外部。
此外,在电缆配置部22中,与主体壳体11一体成型并且被支承的多个端子13中的各焊接部分13a配置成露出于外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以笔直地延伸的状态相对于电缆配置部22进行配置,以使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各导体103与多个端子13中的各焊接部分13a抵接。另外,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配置于电缆配置部22的状态下,将盖壳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1,由此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如后所述地被按压从而被保持(参照图5)。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如图2、图5、图6中双箭头所示,在连接器1中,设与被按压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导体伸长方向(双箭头B所示的方向),并且设作为与导体伸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为连接器宽度方向(双箭头C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
卡合凹部24形成为在内壁上凹陷形成的部分,该内壁相对于电缆配置部22配置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该卡合凹部24设置成为在将盖壳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1时与盖壳体12卡合的部分。卡合凹部24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它们在主体壳体11中设置成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也配置于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
图7是将图6中的一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将主体壳体11、端子13以及导体103的位于与图5中的D-D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所述主体壳体11处于在该主体壳体配置有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状态。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主体壳体11设置有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另外,这些导体间凸出部25形成为分别配置在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之间,此时的所述导体露出部分105在电缆配置部22中配置成与多个端子13抵接,并且这些导体间凸出部25以分别插入在多个导体103之间的方式凸出地设置。此外,各导体间凸出部25形成为与导体103平行地延伸的肋状。此外,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与每个导体103间隔对应地分别设置有一对,并且所述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在各个导体103之间配置于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
如图5所示,主体侧开口部26设置成为如下的开口部: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于主体壳体11,且贯穿主体壳体11,并且该主体侧开口部26的与主体壳体11的厚度方向(与导体伸长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另外,主体侧开口部26形成为使支承于主体壳体11的多个端子13在焊接部分13a的位置处沿整个连接器宽度方向露出于外部。此外,与配置于电缆配置部22的每个导体103间隔对应地分别设置有一对的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分别成对地配置于夹着主体侧开口部26的位置。
此外,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配置于电缆配置部22的状态下,末端绝缘覆盖部分106相对于主体壳体11配置在呈阶梯状凹陷而划分出的空间中,该空间设置在相对于主体侧开口部26位于末端部21侧的导体间凸出部25和末端部21之间,并且末端绝缘覆盖部分106配置成不与端子13干涉。这样,在主体壳体11中,多个端子13在弯曲形成为使该端子13的一部分离开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地配置的状态下一体成型于主体壳体11,所述端子13的一部分是当焊接部分13a与导体露出部分105抵接时在该端子13的末端侧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对置的部分(参照图5)。
图9是表示盖壳体12的立体图。如图2、图3、图5、图9所示,盖壳体12与主体壳体11分开形成,盖壳体12设置成为安装于主体壳体11的大致矩形的盖状部件。该盖壳体12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配置于主体壳体11、且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与多个端子13分别抵接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1。由此,盖壳体12在其与主体壳体11之间以夹入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的方式按压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来进行保持。
图10是将盖壳体12、主体壳体11、端子13以及导体103的位于与图5中的D-D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其中所述盖壳体12处在安装于主体壳体11的状态。如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在盖壳体12设置有盖部31、盖侧开口部32、按压保持部33、卡合部34等。盖部31作为以将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扁平电缆100的端部覆盖起来的方式配置的平板状的部分而形成。
如图2、图5和图9所示,盖侧开口部32作为开口部而被设置,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于盖壳体12,且贯穿盖壳体12,并且该开口部的与盖壳体12的厚度方向(与导体伸长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此外,该盖侧开口部32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即,上述长方形的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另外,盖侧开口部32形成为使与多个端子13抵接配置的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在整个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露出于外部。该盖侧开口部32与主体侧开口部26一起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而设置。此外,盖侧开口部32和主体侧开口部26设置成:经利用盖壳体12和主体壳体11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而对置地开口。在将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连接时,穿过由盖侧开口部32和主体侧开口部26构成的开口部如后所述地进行焊接,从而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分别被焊接接合。
如图5和图10所示,在盖壳体12上设置有多个按压保持部33。这些按压保持部33形成为:向以与多个端子13抵接的方式配置于电缆配置部22的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呈块状地凸出。此外,多个按压保持部33对应于多个导体103而凸出设置,以便分别按压多个导体103。由此,多个按压保持部33构成为相对于多个端子13分别按压并保持多个导体103。此外,多个按压保持部33对应于各导体103而分别设置一对,并且多个按压保持部33相对于盖侧开口部32在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凸出设置成:分别利用成对的按压保持部33按压多个导体103。此外,在多个按压保持部33相对于多个端子13按压多个导体103的状态下,分别向相反方向呈梳齿状地凸出的多个按压保持部33和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配置成:各按压保持部33和各导体间凸出部25在相邻的状态下交替地向相反方向凸出(参照图10)。
如图9所示,卡合部34设置于侧壁部分,并且形成为相对于该侧壁部分更向侧方呈凸状地凸出的部分,所述侧壁部分如相对于盖部31局部地设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侧壁那样凸出,并且与主体壳体11的内壁滑动接触。另外,该卡合部34设置成为在将盖壳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1时分别与主体壳体11的各卡合凹部24卡合的部分。在将盖壳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1时,上述侧壁部分在以暂时向内侧退避的方式挠曲然后进行弹性恢复,由此该卡合部34向卡合凹部24凸出从而卡合。
此外,卡合部34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并且该卡合部34在盖壳体12中形成为:配置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按压保持部33配置于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卡合部34分别配置于盖壳体12的四个角的附近。另外,四个卡合部34与主体壳体11中的四个卡合凹部24分别卡合,从而盖壳体12被安装于主体壳体11。此时,对按压保持部33的凸出长度尺寸等进行适当设定,以使多个按压保持部33以分别在凸出方向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即,在压缩载荷作用于各按压保持部33的状态下)相对于多个端子13按压多个导体10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以下,也简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构成为通过将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连接来制造线束10的线束制造方法。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线束10时,首先,准备上述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然后,通过进行将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的端部连接起来的处理工序,来实施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构成为包括导体露出部分形成工序S101、扁平电缆配置工序S102、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以及焊接工序S104。通过依次进行这些工序(S101~S104),来进行将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连接起来从而制造线束10的处理工序。
在导体露出部分形成工序S101中,对在端部未形成导体露出部分105的状态下的扁平电缆100进行形成导体露出部分105的处理。即,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通过将包覆部分104以沿着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而形成了导体露出部分105(参照图4)。然后,通过在此时将被拉拔而移位了的包覆部分104的一部分残留于末端,还形成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
在扁平电缆配置工序S102中,进行如下处理:相对于主体壳体11的电缆配置部22配置具有导体露出部分105的扁平电缆100的端部。此时,将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配置于主体壳体11,并使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各导体103与各端子13的焊接部分13a抵接、并且使导体间凸出部25插入在导体103之间(参照图5、图8)。
在如上所述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分别抵接的状态下,进行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在该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中,进行如下处理:利用各卡合部34和各卡合凹部24使盖壳体12与主体壳体11卡合来进行安装。通过进行该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各按压保持部33相对于各端子13按压各导体103,在盖壳体12和主体壳体11之间,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以被夹住的方式被按压并保持。
在焊接工序S104中,进行如下处理:通过经主体侧开口部26和盖侧开口部32进行电阻焊接,来将多个端子13和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分别焊接接合在一起。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结束了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中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电阻焊接的状况的剖视图,并且图12是与图5的截面位置对应的剖视图。
在焊接工序S104中,如图12所示,使用了一对电极单元,这一对电极单元具有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并且这一对电极单元夹着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接触的接触部分而对置地配置。图13是将在使用该电极单元进行电阻焊接时的端子侧电极107、导体侧电极108、端子13以及导体103的位于与图12中的E-E线箭头方向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进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端子侧电极107设置成为形成为一体的板状电极,以便能够与多个端子13的所有的焊接部分13a同时接触,并且端子侧电极107构成为从主体侧开口部26插入。另一方面,导体侧电极108设置成为形成为一体的板状电极,以便能够与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的全部同时接触,并且导体侧电极108构成为从盖侧开口部32插入。
在使用上述电极单元进行电阻焊接时,端子侧电极107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沿图中箭头F方向移动至实线所示的位置,从而通过了主体侧开口部26。并且,端子侧电极107相对于多个端子13的焊接部分13a在焊接部分13a与导体10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焊接部分13a抵接接触。另一方面,导体侧电极108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沿图中箭头G方向移动至实线所示的位置,从而通过了盖侧开口部32。并且,导体侧电极108相对于多个导体103在导体103与端子1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导体103抵接接触。
然后,在如上所述地夹着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的状态下对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进行通电。即,在端子侧电极107与多个端子13接触、并且导体侧电极108与多个导体103接触的状态下,在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之间进行通电,以便在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接触的接触部分产生用于焊接的焦耳热。此外,在进行该通电时,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同时进行向从两侧按压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的方向施力的加压动作。由此,夹在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之间的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接触的接触部分被加热而熔融,进而通过加压而被焊接接合。当焊接接合完成时,结束通电和加压动作,从而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通过电阻焊接而被牢固地焊接接合起来。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结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焊接工序S104中,以通过电阻焊接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焊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除电阻焊接以外的焊接方法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焊接,关于焊接方法,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焊接工序S104中,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激光焊接:通过从连接器1的开口部照射激光,来对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接触的接触部分进行加热使其焊接接合。此外,也可以进行如下的电子束焊接:通过从连接器1中的开口部照射电子束来对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接触的接触部分进行加热使其焊接接合。此外,也可以通过经连接器1中的开口部进行基于脉冲加热方式等的锡焊来对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进行焊接。此外,在进行电阻焊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形状与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形成为一体的板状的电极(107、108)不同的电极来进行电阻焊接。例如,也可以将呈梳齿状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电极插入到连接器1中的开口部来对各端子和各导体进行电阻焊接。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焊接工序S104中对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进行激光焊接的状况的剖视图,并且图14是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在图14所示的激光焊接中,从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的盖侧开口部32对与端子13抵接的导体103照射具有照射角度T的激光L。由此来进行将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加热从而焊接接合在一起的激光焊接。此外,例如对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依次进行激光焊接。
在连接器1形成有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的盖侧开口部32。由此,在使端子13和导体103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的附近,确保了用于使供给的激光L集中于该焊接部位的所需空间,并且在稍微离开了焊接部位的部位,高效率地确保了用于使激光L通过的空间,该激光L以朝向焊接部位集中的方式被供给。因此,能够经与激光L的照射角度T对应地高效率地开口形成的盖侧开口部32照射激光L。由此,还能够使用高效率地形成有适于激光焊接的盖侧开口部32的连接器1,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容易地进行激光焊接,从而制造出线束10。
根据以上说明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相对于支承多个端子13的主体壳体11配置具有导体露出部分105的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然后,通过使盖壳体12与主体壳体11卡合进行安装,从而,多个端子13和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以在盖壳体12和主体壳体11之间抵接并且被按压的状态被夹持。由此,抵接状态下的端子13和导体103被固定在相互卡合的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之间。另外,在连接器1形成有在整个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使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露出于外部的开口部,经该开口部进行焊接,从而将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焊接接合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连接器1时,对于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能够在它们固定于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从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大幅度开口的开口部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来容易地进行焊接。因此,能够不局限于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特定的激光焊接方法地进行焊接。即,可以通过除激光焊接以外的焊接方法、例如电阻焊接等基于压接的焊接或基于钎焊的焊接,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焊接。此外,可以通过除了从各贯通孔分别照射激光那样的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特定的激光焊接方法以外的激光焊接方法,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焊接。由此,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时的焊接方法的制约。另外,能够利用从各种焊接方法中考虑作业性和效率而适当选择出的焊接方法来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进行焊接,而无需使用要求进行高精度的作业处理的日本特开平7-211405号公报中公开的焊接方法。因此,将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连接的作业变得容易,还能够缩短直到所有的端子13和所有的导体103之间的焊接完成从而连接结束为止的作业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关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13和扁平电缆100中的多个导体103之间的焊接,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并且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在焊接时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的开口部形成为主体侧开口部26和盖侧开口部32,该主体侧开口部26和盖侧开口部32与使端子13和导体103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对置地配置。因此,通过将电极分别从主体侧开口部26和盖侧开口部32插入并对端子13和导体103加压、并进行通电,能够容易地进行电阻焊接。此外,由于不论从主体侧开口部26和盖侧开口部32中的哪一侧都可以进行焊接,所以即使在进行像激光焊接等那样的除电阻焊接以外的焊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在焊接时供给作为热源的能量的盖侧开口部32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因此,能够形成这样的开口部:在使端子13和导体103抵接来进行焊接的部位的附近,能够确保用于使供给的能量集中于该焊接部位的所需空间,并且在稍微离开了焊接部位的部位,能够高效率地确保用于配置供给能量用的设备的空间以及用于使能量通过的空间,该能量以朝向焊接部位集中的方式被供给。特别是,在作为焊接时的热源的能量为激光的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以与激光的照射角度对应地高效率地变大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开口部。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在盖壳体12设置有按压保持部33,该按压保持部33呈块状地凸出,并且相对于多个端子13按压并保持多个导体103。因此,通过使盖壳体12与主体壳体11卡合来进行安装,能够利用块状的按压保持部33牢固地固定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由此,能够抑制在焊接时在端子13和导体103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置偏移。另外,由于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在除焊接部位以外的部位也被牢固地固定,所以即使在对连接有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的扁平电缆100进行布线等时对扁平电缆100作用了牵拉力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过大的外力作用于端子13和导体103之间的焊接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因作用于扁平电缆100的外力而造成的焊接部位的破损。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通过与各导体103对应地凸出设置的多个按压保持部33来分别按压并保持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因此,能够分别固定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之间的各抵接部位,能够更稳定地按压保持各端子13和各导体103。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通过相对于开口部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凸出的按压保持部33来按压并保持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因此,能够相对于焊接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的焊接部位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固定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由此,能够通过在焊接部位的前后进行按压保持来高效率地抑制在焊接时在端子13和导体103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置偏移。此外,通过在焊接部位的前后进行按压保持,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焊接后有过大的外力作用于端子13和导体103之间的焊接部位。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盖壳体12通过利用多个卡合部34进行卡合而安装于主体壳体11,所述多个卡合部34位于盖壳体1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相对于按压保持部33配置在导体伸长方向的两侧。另外,通过盖壳体12和主体壳体11的卡合,来对按压保持部33从其周围作用相对于多个端子13按压多个导体103的力,并在按压保持部33在凸出方向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固定起来。因此,能够产生更牢固的按压保持力,能够将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更牢固地固定起来。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在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所述导体间凸出部25以插入在多个导体103之间的方式凸出形成。因此,在将扁平电缆100的端部中的导体露出部分105配置在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之间时,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各导体103被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引导至预定位置,从而能够将各导体103正确地定位在与各端子13抵接的位置。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由于导体间凸出部25设置于主体壳体11,所以在将扁平电缆100的端部配置于主体壳体11时,各导体103被多个导体间凸出部25引导从而被正确地定位在与各端子13抵接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将盖壳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1之前的状态下正确地定位各导体103和各端子13,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各导体103和各端子13的定位。
此外,根据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在形成导体露出部分105时在其末端侧设置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因此,在设置有导体露出部分105的扁平电缆100的端部,能够防止多个导体103分解成散乱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连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的作业变得更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多个端子13在弯曲形成为使该端子13的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对置的部分与该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分离地配置的状态下一体成型于主体壳体11。因此,即使在扁平电缆100的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也能够防止在连接时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与多个端子13产生干涉。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与多个端子13产生干涉而使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与多个端子13之间的位置产生偏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0和线束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具有与上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的线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这样的线束10及其制造方法:关于支承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13和扁平电缆100中的多个导体103之间的焊接,能够大幅度地缓和对焊接方法的制约,并且能够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与扁平电缆100容易且迅速地连接起来。
此外,根据基于使用了电极(107、108)的电阻焊接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以能够与多个端子13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端子侧电极107被从主体侧开口部26插入,以能够与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同时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导体侧电极108被从盖侧开口部32插入。另外,能够通过在端子侧电极107和导体侧电极108之间同时对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加压、并且相对于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同时通电来进行电阻焊接。由此,能够一次性地在同一时刻将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焊接起来,从而能够实现多个端子13和多个导体103的焊接作业的飞跃性的高效率化和容易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变更来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两者都设置有开口部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这样,而是仅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中的任意一方设置开口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仅使盖侧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这样。即,也可以使盖侧开口部和主体侧开口部两者都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此外,也可以仅使主体侧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盖壳体相对于主体壳体分开形成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这样。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盖壳体相对于主体壳体经一体成型的铰链部而连接起来。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导体间凸出部设置于主体壳体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这样,而是将导体间凸出部设置于盖壳体。此外,对于导体间凸出部的数量和形状,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来实施。此外,对于按压保持部的数量和形状,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来实施。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和扁平电缆分别具有一个的线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这样。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在中途分岔的一个扁平电缆的各分岔部分别连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此外,也可以相对于一个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连接多个扁平电缆。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这样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开口部形成为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孔,但是也可以不是这样的方式。即,开口部只要在主体壳体和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以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形成为使导体露出部分的多个导体以及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即可。例如,如图15和图16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实施设置有孔以外的方式的开口部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
图15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a(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a”)构成为与连接器1相同,但是在设置于盖壳体12a的盖侧开口部(开口部)32a形成为除孔以外的方式这一点上,与连接器1不同。此外,在图15中,对于与连接器1相同的结构,在附图中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5所示的连接器1a中的盖壳体12a的盖侧开口部32a形成为如下开口的区域:在盖壳体12a中从导体伸长方向的一端侧(在图15所示的变形例中,为盖壳体12a中的与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末端侧对置的一侧)沿导体伸长方向凹陷。另外,作为在盖壳体12a中沿导体伸长方向凹陷的开口区域而形成的盖侧开口部32a,以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该盖侧开口部32a构成为使与多个端子13抵接地配置的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这样的连接器1a也能够实现与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
此外,图16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b(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b”)构成为与连接器1相同,但是在设置于盖壳体12b的盖侧开口部(开口部)32b形成为除孔以外的方式这一点上,与连接器1不同。此外,在图16中,对于与连接器1相同的结构,在附图中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6所示的连接器1b中的盖壳体12b的盖侧开口部32b形成为如下开口的区域:在盖壳体12b中从导体伸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图16所示的变形例中,为盖壳体12b中的与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末端侧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沿导体伸长方向凹陷。另外,作为在盖壳体12b中沿导体伸长方向凹陷的开口区域而形成的盖侧开口部32b以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该盖侧开口部32b构成为使与多个端子13抵接配置的导体露出部分105处的多个导体103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这样的连接器1b也能够实现与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
(6)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以在扁平电缆的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是这样的方式。即,也可以实施与在端部没有设置末端绝缘包覆部分的方式的扁平电缆连接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具有在端部没有设置末端绝缘包覆部分的方式的扁平电缆的线束以及该线束的制造方法。此外,也可以实施这样的线束和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在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在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的扁平电缆连接时或连接后,将扁平电缆中的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
图17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该图17的工序图表示这样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在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在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的扁平电缆连接时或连接后、将扁平电缆中的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与图11中工序图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相同,图17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构成为包括导体露出部分形成工序S101、扁平电缆配置工序S102、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以及焊接工序S104。但是,图17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还具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来作为焊接工序S104的后续工序,这一点与图11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不同。
图18是表示焊接工序S104结束了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剖视图,该图18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5对应的截面位置处的剖视图。在图17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盖壳体12中,例如如图18所示,配置于与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对置的位置的部分形成为使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相对于外部露出。即,在连接器1中,形成有使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露出于外部的开放区域35。此外,在图18和后述图19中,对于与连接器1相同的结构,在附图中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焊接工序S104结束后,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接着,进行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图19是表示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结束了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和扁平电缆100的端部的剖视图,该图19是与图18对应的截面位置处的剖视图。在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中,如图19所示,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中的包覆部分104以沿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而完全除去,并从开放区域35除去至外部。具有这样的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的图17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实现与图11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图17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以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作为焊接工序S104的后续工序来实施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是这样的方式。图20是表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与图17相同,图20表示在将连接器1与在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的扁平电缆100连接时、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除去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图18和图19同样地构成的要素,引用同一标号进行说明。
图20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构成为:作为焊接工序S104的前道工序而实施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并且在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和焊接工序S104之间实施该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当盖壳体安装工序S103结束时,在主体壳体11和盖壳体12之间,多个导体103和多个端子13在相互抵接的状态下被夹住并被按压,从而成为被保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中的包覆部分104以沿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而完全除去,并从开放区域35除去至外部。然后,在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结束后,进行焊接工序S104。图20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实现与图11所示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图17和图20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以这样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中,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中的包覆部分104以沿多个导体103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而除去,但是也可以不是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方式:在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除去工序S105中,通过切断多个导体103,来将末端绝缘包覆部分106中的包覆部分104和多个导体103一起除去。
本发明可以作为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具有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而广泛地应用,其中所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的扁平电缆连接。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关于通过阅读本说明书并加以理解就能够明确变形例和应用例的、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的主旨所涉及的变形例和应用例、及其等同物,当然全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该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所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该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包括:
多个端子;
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在多个所述端子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支承多个所述端子,并且该主体壳体用于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所述扁平电缆的所述端部具有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的一部分除去而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分;以及
盖壳体,该盖壳体通过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而安装于所述盖壳体,并且该盖壳体在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与多个所述端子分别抵接的状态下,在该盖壳体和所述主体壳体之间以夹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的方式按压并保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
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使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遍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是相对于导体伸长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导体伸长方向是与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
通过经所述开口部进行焊接,来将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分别焊接接合起来,
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
所述开口部的与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以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且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上述长方形的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主体侧开口部和盖侧开口部来作为所述开口部,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主体壳体、且使多个所述端子露出于外部,所述盖侧开口部开口形成于所述盖壳体、且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于外部,
所述主体侧开口部和所述盖侧开口部设置成:隔着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而对置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壳体设置有按压保持部,该按压保持部形成为朝向与多个所述端子抵接的多个所述导体呈块状地凸出,并且该按压保持部相对于多个所述端子按压保持多个所述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保持部以分别按压多个所述导体的方式与多个所述导体对应地凸出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以分别按压多个所述导体的方式凸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壳体设置有多个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形成为配置在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按压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
通过使多个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从而所述盖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由此所述按压保持部以在凸出方向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相对于多个所述端子按压多个所述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导体间凸出部,该导体间凸出部以配置在多个所述导体之间、并且插入到多个所述导体之间的方式凸出形成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体间凸出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设置有末端绝缘包覆部分,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以沿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进行拉拔的方式剥离,来形成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并且将被拉拔而移位了的所述包覆部分的一部分残留在末端,从而形成了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
多个所述端子在弯曲形成为多个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与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分离地配置的状态下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壳体,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一部分是在多个所述端子与所述导体露出部分抵接时与所述末端绝缘包覆部分对置的部分。
10.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包括:
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以及
与所述扁平电缆用连接器连接的所述扁平电缆。
11.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该线束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将扁平电缆用连接器与扁平电缆连接来制造线束的方法,该扁平电缆通过将平行地排列的多个导体绝缘包覆起来而形成,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扁平电缆配置工序,在该扁平电缆配置工序中,相对于主体壳体配置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其中,所述主体壳体在多个端子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支承多个所述端子,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具有通过将绝缘包覆的包覆部分的一部分除去而使多个所述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分;
盖壳体安装工序,在该盖壳体安装工序中,通过使盖壳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壳体卡合来进行安装,其中,该盖壳体在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与多个所述端子分别抵接的状态下、在该盖壳体和所述主体壳体之间以夹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的方式按压并保持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以及
焊接工序,在该焊接工序中,通过焊接将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分别焊接接合起来,
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形成,并且使所述导体露出部分处的多个所述导体和多个所述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遍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地露出于外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是相对于导体伸长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导体伸长方向是与被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导体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
在所述焊接工序中,经所述开口部进行焊接,
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盖壳体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
在所述焊接工序中,通过从随着朝向外侧而变大的所述开口部照射激光,来进行激光焊接,
所述开口部的与所述导体伸长方向以及所述连接器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且所述开口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外侧以上述长方形的面积扩大的方式变大。
CN201010221188.4A 2009-07-10 2010-06-30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0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3335 2009-07-10
JP2009163335 2009-07-10
JP2010-109106 2010-05-11
JP2010109106A JP5666168B2 (ja) 2009-07-10 2010-05-11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865A CN101950865A (zh) 2011-01-19
CN101950865B true CN101950865B (zh) 2014-09-17

Family

ID=43454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118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0865B (zh) 2009-07-10 2010-06-30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80380B1 (zh)
CN (1) CN101950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0451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5826782B (zh) * 2016-05-09 2018-07-0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fc排线的usb3.0信号延长线系统
KR102329642B1 (ko) * 2016-12-16 2021-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랫 케이블과 전자회로기판의 연결 구조
KR102115311B1 (ko) 2019-01-11 2020-05-27 주식회사 코스타 접속이 용이한 하네스 커넥터
CN110299632B (zh) * 2019-06-28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插接结构、连接器、插头以及插接方法
CN110571617A (zh) * 2019-09-26 2019-12-13 苏州九二五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加工用流水线
KR20210061830A (ko) 2019-11-20 2021-05-2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Ffc 케이블 조립체
CN114204376B (zh) * 2021-12-02 2024-01-23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讯网关设备连接网线连接器镀金针脚排列切割设备
CN114256720B (zh) * 2021-12-23 2024-01-23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线缆与端子连接的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5229B2 (ja) * 1994-01-24 1998-07-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構造
JPH08330004A (ja) * 1995-06-06 1996-12-13 Yazaki Corp 導線の接続構造
JP2005317365A (ja) * 2004-04-28 2005-11-10 Fujikura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94707A (ja) 2007-02-09 2008-08-28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レーザ溶接用治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17365A 2005.11.10
JP特开平7-211405A 1995.08.11
JP特开平8-330004A 1996.12.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80380B1 (ko) 2016-11-28
CN101950865A (zh) 2011-01-19
KR20110007945A (ko) 201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0865B (zh)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2122769B (zh)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JP2013004347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112383B2 (ja)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
US20140051290A1 (en) Connector
JP2012084319A (ja) 組電池用バスバー及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5666168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ハーネス
CN102027644A (zh) 尤其是用于机动车控制装置的补偿偏差的电连接器
CN104170167A (zh) 压接端子、压接连接结构体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KR100348655B1 (ko) 전선과단자의접속구조및방법
CN104823329A (zh) 用于建立电线路与导电构件之间的导电连接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制造的结构组合件
CN109417261A (zh) 电连接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05294106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結線方法
JP4439547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CN109478738A (zh) 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组件
JP2009037748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20187895A (ja) 圧接端子、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コネクタ
CN105309042B (zh)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01068244A (ja) ケーブル導体の通電溶接方法及び接続コネクタ
JPH11243614A (ja) ケーブルコアを接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289154B2 (ja) コネクタ
JP4493574B2 (ja) 接続端子
US20130029243A1 (en) Fuel cell arrangement
JP6082621B2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7168246A (ja) 圧接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