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4中,11表示所谓的卧式(canister)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具有管部12、可拆装地与该管部12连接的吸尘器主体13。
管部12具有与吸尘器主体13连接的连接管部15、与该连接管部15的前端侧连通的具有可挠性的软管体16、设置在该软管体16的前端侧的手边操作部17、可拆装地与该手边操作部17的前端侧连接的延长管18以及可拆装地与该延长管18的前端侧连接的作为吸入口体的地板刷19。
在手边操作部17上,把持部21向软管体16侧突出,在该把持部21上设置有多个操作用的设定按钮22。
另外,吸尘器主体13,如图1所示,具有主体壳25,在该主体壳25的内部所形成的隔壁26的后侧,区划出收容电动鼓风机17的电动鼓风机室28以及收容卷绕未图示的电源软线的卷线盘的未图示的卷线盘室。
在隔壁26的前侧,分割出经由设置在该隔壁26的连通口31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侧连通的主体集尘室35,在该主体集尘室35,可拆装地设置有作为集尘装置的集尘杯36
主体壳体25例如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具有上侧开口的下壳体38、覆盖该下壳体38的上侧后部即电动鼓风机室28以及卷线盘室的上壳体39。
另外,主体壳体25具有:相对于该上壳体39或下壳体38在上下方向可转动地被轴支承的、能够开闭主体集尘室35的主体盖40;和覆盖电动鼓风机室28以及卷线盘室的后部的后部面板41。
在下壳体38的前侧,开口形成有与主体集尘室35连通并能够与吸尘器主体13的连接管部15连通连接的主体吸入口43。另外,在下壳体38的两侧部,自由旋转地安装有大径的行驶轮44(图4),该行驶轮44使吸尘器主体13可以在作为被吸尘面的地板面上行驶。
在下壳体38的下部,自由旋转地安装有旋转轮组件45,该旋转轮组件45付与吸尘器主体13旋转性并且提高该吸尘器主体13的行驶性。
另外,在上壳体39上,安装有用于搬运吸尘器主体13的手柄体47。该手柄体47也作为使电源软线卷绕在卷线盘的卷绕用的按钮而发挥功能。
在后部面板41上,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将电动鼓风机室28和卷线盘室与主体壳体25(吸尘器主体13)的外部连通的主体排气孔49。
集尘杯36,如图1~图3所示,具有例如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的形成的壳体51、可拆装地配置在该壳体51的后部的作为排气侧过滤器的过滤器体52、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壳体51的下部的盖体53、以及形成在壳体51的上部的手柄54。
壳体51具有壳体主体部61,该壳体主体部61区划出实质上收容被吸入的尘埃的大部分(主要为粗尘)的尘埃收容室56和吸气风通过的风路57。
与该壳体主体部61的下游侧即后部连续地一体具有用于装卸过滤器体52的过滤器体安装部62和连续在壳体主体部61的下部的扩开部63。
壳体主体部61具有:从上游侧面部即正面看到的四角形的前面部65;从该前面部65的上部向后方连续的上面部66;与前面部65以及上面部66的两侧部连续的侧面部67、67;在上面部66的下部并且在侧面部67、67之间连续的闭塞部61a。另外,在壳体主体部61的内部,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过滤器部68。
在前面部65,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水平状地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具有开口方向(轴向)的圆形状的吸气口71。所以,该吸气口71形成具有水平成分的流路。
另外,该吸气口7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51的外侧和内侧开口方向大致相等,因此,以下,不区分在壳体51的内侧的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和在壳体51的外侧的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都称为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
另外,在前面部65的前部,安装有收容部区划体73,该收容部区划体73区划出收容部,该收容部收容未图示的卡止体驱动机构,该卡止体驱动机构使用于将盖体53卡止在壳体51的卡止体72、72动作。
另外,前面部65的下端部,与扩开部63的上部连续。
收容部区划体73从吸气口71的上侧跨越两侧下部形成为拱状,由多个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在前面部65。
另外,在该收容部区划体73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具有轴向的圆筒状的导风部76,该导风部76同轴状地配置在吸气口71的上游侧。
将集尘杯36安装在主体集尘室35上的状态下,该导风部76的前端部被压接在安装于主体吸入口43的下游侧即后部的具有可挠性(弹性)的圆筒状密封部件77的后端部。
通过该压接,使吸气口71和主体吸入口43气密性地连接。
各卡止体72,上端部轴支承在收容部区划体73的两侧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可以转动。另外,各卡止体72的下端部比扩开部63更像下方突出,在该下端部的后部,形成有用于卡止盖体53的未图示的爪部。
另外,通过例如成为卡止体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弹簧等施力装置等对各卡止体72施力,使得下端侧向后方转动。
另外,上面部66形成为朝向上侧弯曲为圆弧状,从前侧(上流侧)向后侧(下游侧)地向上方倾斜。
各侧面部67相对于前面部65分别从上侧向下侧渐渐地形成为扩开状。另外,各侧面部67的下端部与扩开部63的上部连续。
另外,闭塞部61a形成为壁状,在与第一过滤器部68之间,区划出尘埃收容部56。
第一过滤器部68,具有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为板状的第一过滤器框部81、和安装在该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网状的作为一次过滤器的过滤纸(滤過フイルタ)即平面状的第一过滤器82。
另外,该第一过滤器68相对于闭塞部61a,位于盖体53侧即下侧。
第一过滤器框部81,一体地具有位于前侧的前侧(上游侧)过滤器框部84和位于后侧的后侧(下游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并形成为弯曲状,形成安装第一过滤器82的第一倾斜面86。
另外,该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外周缘与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无间隙地紧贴。该第一过滤器框部81配置为从前侧向后侧地朝向上方倾斜。
前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4形成为具有多个作为通气开口的前侧(上游侧)通气开口84a的格子状、平板状,该前侧(上游侧)通气开口84a用于构成连通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风路57。
另外,前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4的前端部即下端部为吸气口71的下侧,与位于壳体主体部61的前面部65的下方的扩开部63的内面接触。
另外,前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4相对于吸气口71的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侧的开口方向即水平方向,以侧面看时的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倾斜。换而言之,最大以45度的角度倾斜。
另外,前侧第一过滤器84从前侧第一通气开口84a的上侧位置到与后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的连续部即上端部,位于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内。
前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4的下端部与盖体53的前端侧的上部抵接,由该盖体53支持。
后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形成为具有多个作为通气开口的后侧(下游侧)通气开口85a的格子状、平板状,该后侧(下游侧)通气开口85a用于构成连通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风路57。
另外,后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相对于前侧第一过滤器84,形成为朝向上方弯曲。
另外,成为后侧第一过滤器85的后端部的上端部,朝向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的外侧即上侧延长,成为两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壳体主体部61的侧面部67、67的转动轴85b。
所以,第一过滤器部68可以相对于壳体主体部61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另外,后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相对于吸气口71的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侧的开口方向即水平方向,以侧面看为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最大为45度)并且比前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4大的角度倾斜。
所以,第一倾斜面86,整体上相对于吸气口71的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侧的开口方向即水平方向以侧面看为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最大为45度)交叉。
另外,所谓第一倾斜面86相对于吸气口71的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侧的开口方向以侧面看为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交叉的状态也包括,例如在构成第一倾斜面86的第一过滤器框部81或第一过滤器82向下侧圆弧状弯曲的情况下,包含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平面或弯曲部分的切线(切平面)相对于吸气口71的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侧的开口方向以侧面看为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交叉的状态等。
第一过滤器82配置为分别闭塞前侧第一通气开口84a和后侧第一通气开口85a。换而言之,第一过滤器82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内,并且,在第一过滤器部68整体中,外缘部位于吸气口71的投影能够位置A的更外侧。
另外,过滤器体安装部62形成为四角形框状,在上面部66、侧面部67、67以及扩开部63的后部台阶状地扩开。即,该过滤器体安装部62在壳体51的后部四角形状地区划出经由壳体主体部61的内部与吸气口71的下游侧连通的排气口93,在与吸气口71相对的位置开口形成。
另外,扩开部63形成为框状,在前面部65以及侧面部67、67的下部台阶状地扩开。即,该扩开部63在壳体51的下部形成与壳体主体部61的内部连通的尘埃废弃用的尘埃排出口95。
另外,在该扩开部63的后部的与过滤器体安装部62的前侧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沿左右宽度方向的壁部63a,在该壁部63a上,形成有连通过滤器体安装部62侧和扩开部63内的开口63b。
尘埃排出口95在相对于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正交的垂直上下方向朝向倾斜方向上具有开口方向,朝向前侧下方开口,因此,尘埃排出口95与在垂直上下方向上开口的情况相比,可以取得大的开口面积。
另外,过滤器体52可以以闭塞排气口93整体的方式安装在过滤器体安装部62的后部。即,该过滤器体52位于第一过滤器82的下游侧,经由风路57与吸气口71侧连通。
该过滤器体52具有四角形框状的过滤器框97、保持在该过滤器框97的作为主(二次)过滤器的表面集尘过滤器即百褶过滤器(プリ一ツフイルタ)98以及用于除去捕集到百褶过滤器98的尘埃的未图示的除尘装置。
过滤器框97构成为以将过滤器体52安装在排气口93的状态气密地闭塞与该排气口93的缘部的间隙。
虽然未图示,百褶过滤器98形成为向前侧突出的前侧突出部和向后侧突出的后侧突出部在左右宽度方向上交互连续的褶皱形状。
除尘装置,例如,位于百褶过滤器98的下游侧,配置为相对于该百褶过滤器98可以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该除尘装置的移动,可以顺次越过百褶过滤器98的后侧突出部的前端部,由此,可以对百褶过滤器98进行弹动,付与该百褶过滤器98振动,由此除去捕集到该百褶过滤器98上的尘埃。
另外,该除尘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手动,也可以构成为在电动鼓风机27停止时,或电动鼓风机27的动作开始之前等规定的定时进行自动动作。
另外,盖体53形成为上侧开放的平盘状,在后部转动轴53a突出。该转动轴53a可以转动地轴支承在过滤体安装部62的下部。因此,该盖体53可以通过转动开闭尘埃排出口95。
另外,在该盖体53的上侧的周缘部,安装有具有可挠性(弹性)的集尘密封部件101,该集尘密封部件101用于在关闭盖体53的状态下压接在扩开部63的下端部气密地闭塞尘埃排出口95。另外,在该盖体53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被图3所示的卡止体72、72的下端侧的爪部卡合的被卡合部102、102。
另外,手柄54沿壳体51的前后方向形成,在内部配置有用于使卡止体72、72动作的卡止体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在该手柄54的上部,用于使操作卡止体驱动机构的操作按钮104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105形成在靠近后侧的位置。
另外,风路57为从吸气口71经由第一通气开口84a、85a(第一过滤器82)以及过滤器体52(百褶过滤器98)朝向排气口93流动的风路。
另外,电动鼓风机27以被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电动鼓风机罩107至少覆盖一部分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电动鼓风机室28。
另外,电动鼓风机27通过收容在主体壳体25(吸尘器主体13)内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即主体控制部进行控制,以设定按钮22(图4)设定的动作模式进行驱动。
另外,在电动鼓风机罩107的前部,在隔壁26的连通口31的下游侧即后部,开口形成有罩吸入口109,该罩吸入口109中插入有从上游侧(前侧)向下游侧(后侧)逐渐缩径的大致圆筒状的叶轮(inducer)(整流体)108的下游端(后端)。
插入到该罩吸入口109的叶轮108的下游端,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侧气密地连接。在电动鼓风机罩107的后侧的下部,开口形成有用于排出来自电动鼓风机27的排气的罩排气口110。
另外,电动鼓风机罩107,例如可上下或前后等地分割为多个,也可以构成为经由未图示的悬架机构等在内部弹性地悬架电动鼓风机27。另外,电动鼓风机罩107自身也可以弹性地支承于主体壳体25的下壳体38等。
下面,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将集尘杯36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集尘室35内,如图4所示,将连接管部15连续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主体吸入口43,以顺次连通软管体16、延长管18以及地板刷19的状态将地板刷19载置在地面上。
接着,通过操作把持部21的希望的设定按钮22,主体控制部使电动鼓风机27以希望的动作模式动作。作业者可以通过把持部21,经由延长管18使地板刷19在地面上在前后行驶。
通过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经由叶轮108、连通口31、集尘杯36、主体吸入口43、软管体16以及延长管18作用于地板刷19,将地面上的尘埃和空气一起吸入。
该被吸入的空气,成为吸气风,与尘埃一起从地板刷19经由延长管18、软管体16以及主体吸入口43,从图1所示的集尘杯36的吸气口71吸入到集尘杯36内。
该吸气风,如图1的箭头W所示,沿着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水平状地吹到第一过滤器部68上。
此时,第一过滤器框部81相对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以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交叉的方式倾斜,由此,吸气风沿着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在该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的表面流动的成分(矢量)比与第一过滤器82正交的成分(矢量)即通过第一过滤器82的成分多。
因此,吸气风通过第一过滤器82,被捕集到第一过滤器82的尘埃由于吸气风的力而从第一过滤器82几乎全部剥离,被吹走向从吸气口71离开的方向,与该被吹走的尘埃一起,吸气风沿着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倾斜面86)被整流,流向闭塞部61a侧,收容到尘埃收容部56。
所以,与吸气风一起被吸入的尘埃的大部分(棉絮等粗尘D)从第一过滤器部68的后端部储留在闭塞部61a侧,第一过滤器部68的第一过滤器82由于吸气风剥离并吹走尘埃,而维持在抑制了堵塞的状态。即,被维持在第一过滤器82的堵塞被抑制的状态,因此,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力持续。
通过了第一过滤器82的吸气风,在通过百褶过滤器98时,没有被第一过滤器82捕集到的细尘(微细尘)被集尘在百褶过滤器98的表面。
此后,吸气风从排气口93向集尘杯36的下游侧(外侧)被排气,经由图1所示的连通口31以及叶轮108被向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侧吸入,对该电动鼓风机27进行冷却并通过而成为排气风,从电动鼓风机罩107的罩排气口110被排气后,从电动鼓风机室28以及卷线盘室经由主体排气孔49被向吸尘器主体13(主体壳体25)的外部排气。
结束吸尘后,作业者操作图4所示的设定按钮,停止电动鼓风机27。
此时,集尘杯36内的粗尘D由于没有了吸气风的作用而由于自重而落下到第一过滤器部68侧。
在集尘杯36内储留了一定量以上的粗尘时,作业者打开主体壳体25的主体盖40将集尘杯36从主体集尘室35取出,把持手柄54将集尘杯36拿到垃圾箱等废弃部上。
然后,由于作业者操作操作按钮104,卡止体72、72从被卡合部102、102脱离,盖体53的前端侧以转动轴53a为中心由于自重向下方转动,尘埃排出口95打开。
此时,如图2所示,被盖体53从下侧支持的第一过滤器部68,由于盖体53向下方打开而失去来自下侧的支持,前端侧由于自重以转动轴85b为中心向下方转动。
因此,储留在第一过滤器部68的上侧的尘埃收容部56的粗尘D,由于自重从尘埃排出口95落下到集尘杯36的外部的废弃部而被排出。
此时,优选第一过滤器82以及过滤器体52的百褶过滤器98也对各自捕集的尘埃进行清洁。
废弃了尘埃后,作业者将盖体53向上方转动,过滤器部69与该盖体53抵接,也以转动轴85b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在通过盖体53完全闭塞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即,将卡止体72、72卡合在盖体53的被卡合部102、102的状态下,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前端部保持为在吸气口71的下侧与位于壳体主体部61的前面部65的下方的扩开部63的内面接触的状态。
通过这样地废弃尘埃,集尘杯36被重复使用。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51的内部已至少一部分位于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的方式,将第一过滤器82配置在相对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以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倾斜面86上,该吸气口71形成具有水平成分的流路。
通过这样地配置第一过滤器82,沿着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流入到壳体51内的吸气风的在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流动的成分,比与该第一过滤器82正交的成分(通过第一过滤器82的成分)多,吸气风快速地沿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流动,吹走附着在该第一过滤器82上的尘埃。
因此,第一过滤器82上不容易附着尘埃,所以,可以确保吸入的持续性。
另外,由于不需要将第一过滤器82整体靠近吸气口71而配置,因此,不会降低尘埃收容部56的容积,在可以确保集尘量的同时,可以增大过滤器面积,因此可以抑制吸入效率的降低。
特别地,由于第一过滤器82相对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以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倾斜,因此,从吸气口71吸入到壳体51的内部的吸气风的投影面,成为沿着相对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情况时的
倍以上,可以有效地增大过滤器面积,并且有效地抑制尘埃附着在第一过滤器82上。
另外,通过将构成第一倾斜面86的第一过滤器框部81与壳体51的吸气口71侧的内面接触,可以将从吸气口71流入到壳体51内的吸气风的全部毫不浪费地引导到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可以有效地将尘埃从第一过滤器82吹走,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尘埃附着在第一过滤器82。
另外,将第一倾斜面86(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第一过滤器82的下游侧向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的更下游侧延长。
由此,在电动鼓风机27驱动的状态下,可以将由吸气风从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吹走的尘埃,从第一过滤器82的下游侧的没有第一过滤器82的第一倾斜面86上保持到闭塞部61a侧的位置,可以抑制该被吹走的尘埃闭塞第一过滤器82。
将第一过滤器82位于盖体53侧而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壳体51,在通过壳体53打开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下,转动第一过滤器82以使尘埃向尘埃排出口95侧移动,由此,只通过打开盖体53的动作就可以使第一过滤器82转动,将尘埃收容部56内的粗尘D从尘埃排出口95排出而容易地除去尘埃收容部56内的粗尘D。
另外,第一过滤器82中,外缘部整体位于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更外侧,换而言之,第一过滤器82形成为覆盖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面积整体的大小,因此,第一倾斜面86不会闭塞吸气口71的下游侧,可以抑制壳体51内的风路57中的压力损失。
下面,参照图5以及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过滤器部68的第一过滤器框部81上,一体形成了区划肋113、113。
即,这些区划肋113、113,如图6所示,在第一过滤器82的与吸气口71相对的位置,配置在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两侧部,在风路57内形成具有投影位置A以上的宽度尺寸的流路114。
另外,区划肋113、113形成为侧视看是大致直角三角形状,成为上边为大致水平状。因此,区划肋113、113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倾斜面86,从前侧向后侧突出量逐渐减少。
另外,这些区划肋113、113从第一过滤器82的前端的两侧部跨越后端的两侧部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为直线状。
在吸尘时,驱动电动鼓风机27,通过由该驱动所产生的负压,如图5以及图6所示,含有尘埃的空气从吸气口71流入到壳体51内(尘埃收容部56内)(箭头W)。
该流入的吸气风,沿着区划肋113、113向第一过滤器82被整流,确实地剥离并吹走附着在该第一过滤器82上的尘埃,可以维持在抑制第一过滤器82的堵塞的状态。
这样,通过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在与第一过滤器82的吸气口71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形成流路114的区划肋113、113,经由流路114将吸气风确实地向第一过滤器82引导,可以通过吸气风更加有效地将附着在第一过滤器82的尘埃吹走,其中该流路114具有壳体51的内面侧的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以上的宽度尺寸。
下面,参照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
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过滤器部68一体地配置在盖体53上。
即,第一过滤器部68闭塞盖体53的上部,与该盖体53一体转动地固定在盖体53上。
所以,在结束了吸尘后,在废弃集尘杯36中捕集到的尘埃时,作业者把持手柄54将集尘杯36拿到垃圾箱等废弃部上,通过操作操作按钮104,卡止体72、72从被卡合部102、102脱离,盖体53以及过滤器部69的前端侧以转动轴53a为中心由于自重而向下方转动,尘埃排出口95打开。
其结果,储留在第一过滤器部68的上侧的尘埃收容部56中的粗尘D,由于自重从尘埃排出口95向集尘杯36的外部的废弃部落下而被排出。
这样,由于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一体地安装在盖体53上,仅打开盖体53就可以容易地将收容在集尘杯36的尘埃除去。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过滤器68的构成适用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过滤器部68的构成中。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82的前端(下端)侧,若位于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下端的更外侧(下侧),则也可以不与壳体主体部61的前面部65接触。
另外,壳体主体部61的闭塞部61a,也可以为具有使吸气风通过、捕集尘埃的过滤纸即集尘用过滤器功能。该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地增大集尘杯36的过滤器面积,并且可以与吸入的持续用的第一过滤器82分担任务,从而更高效地集尘。
另外,第一过滤器部68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转动之外的移动来使尘埃从尘埃排出口95排出。同样地,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转动以外的移动来开闭尘埃排出口95。进而,这些第一过滤器部68以及盖体53也可以构成为不移动(转动)。
下面,参照图8以及图9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设置了第二过滤器部69,取代了在壳体主体部61的上面部66的下部以及侧面部67、67之间连续地设置的闭塞部61a。
壳体51具有壳体主体部61,该壳体主体部61形成实质上收容吸进的尘埃的大部分(主要为粗尘)的尘埃收容部56以及吸气风通过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风路57、58。
另外,在壳体主体部6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器部68和第二过滤器部69。该第一过滤器部68相对于后述的第二过滤器部69位于盖体53侧即下侧。
第二过滤器部69具有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形成为板状的第二过滤器框部88、和安装在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上的网状的(另一个)作为一次过滤器的过滤纸即平面状的第二过滤器89。
在该第二过滤器部69和第一过滤器部68之间,形成有尘埃收容部56。
第二过滤器框部88形成安装第二过滤器89的第二倾斜面91。另外,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外周缘无间隙地与壳体主体部61的内面紧贴。
另外,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形成为具有多个构成另一风路58的第二通气开口88a的格子状、平板状,该另一风路58连通第二过滤器89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另外,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第二倾斜面91)相对于第一过滤器框部81(第一倾斜面86),以最大90度的角度交叉配置,与该第一过滤器框部81(第一倾斜面86)相邻。所以,第二过滤器框部88从前侧朝向后侧、朝向下方地倾斜配置。
另外,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前端部即上端部,与壳体主体部61的上面部66的前侧下部的内面接触。
另外,在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后端侧即下端侧,气密性地与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后端部即上端部接触,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下端部比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上端部更向后方突出,位于过滤器体安装部62的前方。
该第二过滤器框部88配置在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的更外侧(上侧),即除去该投影位置A的位置。
所以,尘埃收容部56被区划为前后方向的纵长状并且从下游侧即后侧朝向上游侧即前侧在上下方向的扩开状。
第二过滤器89配置为闭塞第二通气开口88a。换而言之,第二过滤器89配置在吸气口71的形状的投影位置A的更外侧,即除去该投影位置A的位置。
另外,第二过滤器89,若其主用部分即50%以上的面积部分配置在除去投影位置A的位置,则剩余的部分可以位于投影位置A。
设置在过滤器体安装部62上的过滤器体52,可以以闭塞排气口93整体的方式安装在过滤器体安装部62的后部。即,该过滤器体52位于第一、第二过滤器82、89的下游侧,经由风路57、58与吸气口71侧连通。
另外,一个风路57为从吸气口71经由各第一通气开口84a、85a(第一过滤器82)以及过滤器体52(百褶过滤器98)而向排气口93流动的风路。
另一个风路58为从吸气口71经由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倾斜面86)的上游侧,经由第二通气开口88a(第二过滤器89)以及过滤器体52(百褶过滤器98)向排气口93流动的风路。
下面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8的箭头W所示,吸气风沿着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水平状地吹到第一过滤器部68上。
此时,第一过滤器框部81相对于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以45度以下的规定角度交叉地倾斜,由此,吸气风中,沿着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流经该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的表面的成分(矢量)比与第一过滤器82正交的成分(矢量)即通过第一过滤器82的成分多。
因此,吸气风通过第一过滤器82,捕集到该第一过滤器82上的尘埃,由于吸气风的力几乎都被从第一过滤器82剥离而被向从吸气口71离开的方向吹走,与该被吹走的尘埃一起,吸气风沿着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倾斜面86)被整流,向第二过滤器部69侧流动。
另外,吸气风从第一过滤器部68的后端侧向上方回旋,通过第二过滤器部69的第二过滤器89。此时,尘埃被捕集。
与吸气风一起被吸入的尘埃的大部分(棉絮等粗尘D),从第一过滤器部68的后端部储留在第二过滤器部69侧,第一过滤器部68的第一过滤器82由于吸气风而被剥离吹走尘埃,维持在抑制堵塞的状态。
所以,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产生的吸气风,即使在第二过滤器89随时间的经过而产生堵塞时,由于在被维持在抑制堵塞的状态的第一过滤器82侧被旁通,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力持续。
即,第一过滤器82主要作为吸入力的持续用的过滤器起作用,第二过滤器89主要作为尘埃的捕集用的过滤器起作用。
通过了第一过滤器82的一部分的吸气风(一个风路57侧)和通过了第二过滤器89的吸气风(另一个风路58侧)分别通过百褶过滤器98时,没有被第一、第二过滤器82、89捕集的细尘(微细尘)被百褶过滤器98进行表面集尘。
之后,吸气风从排气口93向集尘杯36的下游侧(外侧)被排气,经由图8所示的连通口31和叶轮108被向电动鼓风机27的吸入侧吸入,对该电动鼓风机27进行冷却,并且通过后成为排气风,从电动鼓风机罩107的罩排气口110被排气后,从电动鼓风机28以及卷线盘室经由主体排气孔49向吸尘器主体13(主体壳体25)的外部被排气。
吸尘结束后,作业者操作图4所示的设定按钮22,停止电动鼓风机27。
此时,集尘杯36内的粗尘D由于没有了吸气风的作用而因为自重落下到第一过滤器68侧,成为收容在该第一过滤器部68和第二过滤器部69之间的尘埃收容部56的状态。
在集尘杯36内储留了一定量以上的粗尘时,通过作业者操作操作按钮104,卡止体72、72从被卡合部102、102脱离,盖体53的前端侧以转动轴53a为中心由于自重而向下方转动,尘埃排出口95打开。
此时,如图9所示,从下侧被盖体53支持的第一过滤器部68由于盖体53向下方打开而失去了来自下侧的支持,由于自重以转动轴85b为中心前端侧向下方转动。
因此,储留在第一过滤器部68的上侧和第二过滤器部69的下侧之间的尘埃收容部56的粗尘D,由于自重从尘埃排出口95向集尘杯36的外部的废弃部落下而排出。
此时,优选第一、第二过滤器82、89以及过滤器体52的百褶过滤器98也对各自捕集到的尘埃进行清洁。
通过这样的第一过滤器82的配置,沿着吸气口71的开口方向流入到壳体51内的吸气风的流经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的成分比与该第一过滤器82正交的成分(通过第一过滤器82的成分)多,吸气风快速地沿着第一过滤器82的上游面流动,附着在该第一过滤器82的尘埃被吹走。
因此,在第一过滤器82上不容易附着尘埃,即使在第二过滤器89(另一个风路58侧)堵塞的情况下,吸气风可以向一个风路57旁通,因此可以确保吸入的持续性。
另外,在位于与第一倾斜面86的交叉方向的第二倾斜面91上设置第二过滤器89,由此,通过第一过滤器82沿该第一过滤器82在一方向的气流中被整流的吸气风,与含在该吸气风中的尘埃以及从第一过滤器82吹走的尘埃一起顺次碰撞到该第二过滤器89侧,可以在该第二过滤器89侧高效地捕集尘埃。
所以,无需将第一过滤器82整体接近吸气口71地配置,因此,尘埃收容部56的容易不会降低,确保了集尘量,并且由于第一过滤器82和第二过滤器89增大了过滤器面积,可以抑制吸入效率的降低。
另外,通过将第二过滤器89整体配置在除去投影位置A的部分,从吸气口71流入到壳体51内的吸气风不会直接吹到第二过滤器89上,可以防止第二过滤器89在早期被堵塞。
由于构成第一倾斜面86的第一过滤器框部81与构成第二倾斜面91的第二过滤器框部88以最大90度的角度交叉配置,不会附着在第一过滤器82而被吹走的尘埃以最大90度的角度与第二过滤器89相交地冲突,在该第二过滤器89上被确实地捕捉,因此,在壳体51(尘埃收容部56)内尘埃不会扬起,可以高效地集尘。
并且,第二过滤器89,在将尘埃排出口95作为下侧的状态下,由于面方向向下方倾斜,因此在打开盖体53第一过滤器82转动时,可以使在第二过滤器89和第一过滤器82之间被区划出的尘埃收容部56内的粗尘D容易地从尘埃排出口95落下。
另外,第一过滤器82,外缘部整体位于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更外侧,换而言之,第一过滤器82形成为覆盖吸气口71的投影位置A的面积整体的大小,因此第一倾斜面86不会闭塞吸气口71的下游侧,可以抑制壳体51内的风路57、58中的压力损失。
下面参照图10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
该第五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过滤器部69(第二过滤器89)以与第一过滤器部68(第一过滤器82)一体地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壳体51的壳体主体61上。
即,第二过滤器部69的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后端部(下端部)与第一过滤器框部81的后侧第一过滤器框部85的后端部(上端部)一体地连接。
另外,该第二过滤器部69的第二过滤器框部88的下端部成为可以转动地轴支承的转动轴88b,由扭簧等未图示的过滤器施力装置被向转动方向施力。
因此,第二过滤器部69以及第一过滤器部68,在以规定角度保持相互的交叉角度的状态下,被向下方向,即被向使第二过滤器89的上游侧向尘埃排出口95相对的方向施力。
如图10的假想线所示,在通过盖体53关闭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下,盖体53从下侧支持第一过滤器部68,由此,第二过滤器部69也以相对于该第一过滤器部68以规定角度交叉的状态被间接地支持,转动被阻止。
所以,第二过滤器部69,在可以向尘埃排出口95转动的位置,在此为第二过滤器部69的可以转动的范围内的与尘埃排出口95相反侧的端部侧即转动开始位置侧,通过盖体53抵抗施力,转动被阻止。
由于电动吸尘器11的运转,在尘埃收容部56中粗尘D储留了一定量以上时,作业者打开主体壳体25的主体盖40,将集尘杯36从主体集尘室35拆下,把持手柄54将集尘杯36拿到垃圾箱等废弃部上。
通过作业者操作操作按钮104,卡止体72、72从被卡合体102、102脱离,如图10的实线所示,盖体53的前端侧以转动轴53a为中心由于自重向下方转动,尘埃排出口95打开。
此时,由盖体53从下侧被支持的第一过滤器部68以及第二过滤器部69,由于盖体53向下方打开而失去了来自下侧的支持,由于过滤器施力装置的施力而向尘埃排出口95侧即下侧转动,储留在尘埃收容部56的粗尘D,通过第二过滤器部69被从尘埃排出口95向集尘杯36的外部的废弃部推出地排出。
这样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过滤器89(第二过滤器部69)可转动地轴支承在壳体51上,通过盖体53打开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下,第二过滤器89使上流侧与该尘埃排出口95相对地转动,由此,在废弃尘埃时,在盖体53打开时,第二过滤器89将储留在尘埃收容部56内的粗尘D从尘埃排出口95推出,可以更有效的废弃尘埃。
并且,对第二过滤器89(第二过滤器部69)向尘埃排出口95侧施力,同时,在通过盖体53闭塞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下,该盖体53在该第二过滤器部69可以向尘埃排出口95侧转动的位置抵抗施力而阻止第二过滤器89(第二过滤器部69)的转动,由此,打开盖体53后,第二过滤器89(第二过滤器部69)由于施力而快速地向尘埃排出口95侧转动,因此,可以将储留在尘埃收容部56内的粗尘D从尘埃排出口95有效地推出。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第一过滤器部68和第二过滤器部69各自单独地转动。该情况下,单独设置通过盖体53关闭尘埃排出口95的状态下支持第二过滤器部69而在可以向尘埃排出口95侧转动的位置阻止该第二过滤器部69的转动的支持装置,由此,可起到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第二过滤器部69,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自重转动。
另外,卷线盘室、电源软线以及卷线盘等不是必须的构成。即,电动吸尘器11可以是通过充电电池等电池对电动鼓风机27等供电的构成。
作为电动吸尘器11,可以为例如将地板刷19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3的下部的立式或手持式等任意型,吸尘器主体13内的细部不限于上述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