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297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297A
CN101923297A CN2009102151490A CN200910215149A CN101923297A CN 101923297 A CN101923297 A CN 101923297A CN 2009102151490 A CN2009102151490 A CN 2009102151490A CN 200910215149 A CN200910215149 A CN 200910215149A CN 101923297 A CN101923297 A CN 101923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unit
delevoping cartridge
revolving member
photosensitive drums
bea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5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297B (zh
Inventor
桥本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3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15Cartridge systems for cleaning or developing but not being a 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串联式感光鼓单元,该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保持多个平行的感光鼓;显影盒,该显影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中;平移构件,该平移构件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可以在排列方向上线性运动;轴,该轴被设置在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上用于每个显影盒;和枢轴转动构件,该枢轴转动构件被第一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枢轴转动构件包括:抵靠部分,该抵靠部分被设置在轴的一侧上从而抵靠平移构件;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被设置在另一侧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方向上按压预定部分;和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在按压部分与预定部分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偏压力。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1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334380为优先权,该在前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诸如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已知串联式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在该串联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中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分别与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对应的感光鼓。
串联式彩色打印机设置有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保持显影辊面对每个感光鼓。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当静电潜像随着感光鼓的旋转而面对显影辊时,色粉被从显影辊供应到静电潜像,从而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具体地,对于彩色图像的形成,形成分别对应于感光鼓的颜色的色粉图像,并且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被叠加且被转印到由带传送的纸张。对于单色图像的形成,仅黑色色粉图像被形成在黑色的感光鼓上,并且黑色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
在单色图像的形成中,由于任何的色粉图像都未形成在除了黑色之外的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感光鼓上,所以有利于将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从而减少或者防止显影辊的磨损。
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平移凸轮构件(translation cam member)和中间构件,该平移凸轮构件可以在感光鼓的排列方向上线性运动,该中间构件通过平移凸轮构件的线性运动而移动,并且向上按压显影装置从而将感光鼓从显影辊分离(见JP-A-2007-1 78654)。具体地,平移凸轮构件的线性运动可以实现显影辊从所有感光鼓分离的所有颜色分离状态、显影辊接触黑色感光鼓且其他显影辊分别离开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感光鼓的黑色接触状态,以及显影辊分别接触所有感光鼓的所有颜色接触状态之间的切换。
另外,在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中,四种颜色的感光鼓共同保持在鼓单元内,并且鼓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此外,各个颜色的显影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在鼓单元内。
但是,在上述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中,当中间构件向上按压显影装置时,由于从中间构件施加到显影装置的强制力,鼓单元的位置可能相对于设备主体发生偏移。如果鼓单元的位置发生偏移,那么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位置也会随着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当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时,防止感光鼓的位置相对于设备主体发生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串联式感光鼓单元,该串联式感光鼓单元彼此平行地保持多个感光鼓并且沿感光鼓的排列方向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显影盒,该显影盒为每个感光鼓而设置,支撑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相应的感光鼓,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中;平移构件,该平移构件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可以在排列方向上线性运动;第一支撑轴,该第一支撑轴被设置在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上用于每个显影盒;和枢轴转动构件(pivoting member),第一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该枢轴转动构件。枢轴转动构件包括:抵靠部分,该抵靠部分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支撑轴的一侧上从而随着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抵靠平移构件;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支撑轴的另一侧上,面对显影盒的预定部分,并且被构造为在平移构件抵靠抵靠部分之后,随着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在显影辊离开感光鼓的方向上按压预定部分;和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被构造为在按压部分离开预定部分的方向上施加偏压力。[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鼓单元,该鼓单元保持感光鼓并且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显影盒,该显影盒支撑显影辊,该显影辊用来向鼓单元供应显影剂;平移构件,该平移构件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可以线性运动;支撑轴,该支撑轴被设置在鼓单元上;和枢轴转动构件。该枢轴转动构件包括: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被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相对于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第一侧上,配置在随着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方向能够抵靠平移构件的位置;和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相对于支撑部分被设置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并且在平移构件按压第一部分且枢轴转动构件绕着支撑部分旋转时,该第二部分能够抵靠到显影盒。
附图说明
通过对结合附图的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方面更加清楚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打印机的截面侧视图;图2是从鼓单元的上前左侧看的、一个显影盒被安装且其他显影盒被拆卸的鼓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从鼓单元的上前左侧看的、一个显影盒被安装和拆卸且其他显影盒被拆卸的鼓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鼓单元的正视图;图5是当一部分鼓单元被切除时的左侧视图;图6是第二右侧板的左侧视图;图7A是枢轴转动构件的侧视图,显示第二侧板的一部分;图7B是从上后左侧看的枢轴转动构件的立体图;图7C是从上后右侧看的枢轴转动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当枢轴转动构件在显影盒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旋转时,枢轴转动构件的侧视图;图9是平移凸轮的侧视图;图10是显示所有显影盒分别从感光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当一部分鼓单元被切除,并且显示所有显影盒分别压力接触感光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2是当一部分鼓单元被切除,并且显示仅黑色显影盒压力接触感光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3是当一部分鼓单元被切除,并且显示所有显影盒分别与感光鼓分离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4是当一部分鼓单元被切除,并且显示在枢轴转动构件的按压部分从显影盒分离之前,所有显影盒分别压力接触感光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将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
1.打印机
图1所示的打印机201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为了讨论的便利,在以下说明中,是从操作打印机1的用户的角度定义方向的。利用附图中的箭头表示打印机1的顶部或者上侧、底部或者下侧、左方或者左侧、右方或者右侧、前方或者前侧和后方或者后侧。此外,这里左右方向同时也表示宽度方向,并且上下方向同样也表示竖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同样也表示水平方向。关于打印机1的各种单独的组件,单独组件的各侧同样是基于打印机1中的组件的配置/附接的位置来表示的。
打印机201是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机201包括主壳体202(作为设备主体的实例)。前盖203被可打开和关闭地设置在本体壳202的侧面上。
鼓单元204(作为串联式感光鼓单元的实例)被设置在本体壳202内。在前盖203被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形成在本体壳202的前面中的开口,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的内部并且被从本体壳202的内部拆卸。
在鼓205可以旋转的状态下,四个感光鼓205沿前后方向被设置在鼓单元204中。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06和显影辊207被设置为面对每个感光鼓205。另外,支撑显影辊207并且存储色粉(显影剂)的显影盒208被设置为邻接每个感光鼓205。显影盒208可以被安装在鼓单元204中且可以被从鼓单元204拆卸。显影盒208的色粉被承载在显影辊207的表面上。
每个感光鼓205的表面被充电器206均匀地充电之后,表面被从设置在本体壳202的上部的扫描器单元209发射的激光束(参考虚线箭头)曝光。这就会促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每个感光鼓205的表面上。通过携带在对应于每个感光鼓205的显影辊207的表面上的色粉,每个感光鼓205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成色粉图像。这里,由于存储在每个显影盒208中的色粉的颜色根据每个显影盒208不同,所以每个感光鼓205上的色粉图像的颜色也根据每个感光鼓205不同。
存储纸张S的馈纸盒210被设置在本体壳202的底部。存储在馈纸盒中的纸张S被各种辊传送到传动带211上。传送带211被设置为从下方面对四个感光鼓205。转印辊212被设置在面对感光鼓205的每个位置上,在其间具有传送带211的上部。传送到传送带211上的纸张S通过传送带211的运动而经过传送带211和每个感光鼓205的之间。然后,当色粉图像面对纸张S时,感光鼓205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通过转印偏压被转印到纸张S。
定影装置213在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传送带211的下游侧。色粉图像被转印到其的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213。在定影装置213中,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色粉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色粉图像被定影在其上的纸张S通过各种辊被位于本体壳202上面上的纸张排出盘214排出。
2.鼓单元
[0029]如图2所示,鼓单元204包括作为一个单元的四个感光鼓205、四个显影盒208、四个鼓子单元(drum subunit)220、前梁221、后梁222、一对第一侧板223,和一对第二侧壁224,并且鼓单元204被可滑动地安装在本体壳202中,并且可从本体壳202的内部拆卸(参考图1)。
(1)鼓子单元
四个鼓子单元220以一定间隔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在一对第一侧板223之间。每个鼓子单元220由树脂制成,在宽度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形成向下前侧开口的大致三棱柱的形状。
(2)前梁
前梁由树脂制成。前梁221被设置在一对第一侧板223的前端之间。
前梁221保持支撑轴225。支撑轴225沿着宽度方向经过前梁221,在宽度方向上从前梁221向外突出,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经过第一侧板223和第二侧板224。
前侧把手部分226被支撑轴225可旋转地支撑。前侧把手部分226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前梁221的中心部分。前侧把手部分226是大致U型的形状,并且被设置为由支撑轴225可旋转地支撑在每个自由端上,并且能够在把手部分沿着前梁221上升的隐藏位置(housed position)和把手部分倾斜到前梁221的前侧的操作位置之间切换。
(3)后梁
后梁222由树脂制成。后梁222被设置在一对后侧板223的后端之间。
后侧把手部分227在宽度方向上整体形成在后梁222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上。后侧把手部分227在后视图中大致呈U型形状,并且被设置为在每个自由端连接到后梁222,并且从下后侧倾斜到上前侧从而从后梁222倾斜地向上突出。
(4)第一侧板
左右第一侧板223是通过使用相同的按压模具实施按压金属板的操作而制成的,并且具有相同的形状。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223形成大致细长的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每个第一侧板22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图2和3所示的前梁221和后梁223。
第一侧板223的前端朝着上前侧延伸。支撑轴插入孔230形成在第一侧板223的前端以经过其中。支撑轴225被插入穿过支撑轴插入孔230。
第一侧板223的后端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大致L形。更具体地,第一侧板223的后端朝着上后侧倾斜,并且形成朝着上侧延伸的形状。
第一侧板223的后端形成有切除部分231,该切除部分被从第一侧板的后端边缘切成大致V型形状。具体地,切除部分231形成为在侧视图中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端边缘、朝着上前侧以预定斜度倾斜的下端边缘,和连接上端边缘的前端和下端边缘的前端的前端边缘的形状。
第一侧板223形成有四个圆形鼓支撑孔232。鼓支撑孔232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在第一侧板22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感光鼓205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插入穿过每个鼓支撑孔232。因而,每个感光鼓205被保持在一对第一侧板223之间。
(5)第二侧板
第二侧板224由例如纤维加强树脂制成。如图5所示,第二侧板224在侧视图中形成呈大致细长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宽,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侧板223相比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第二侧板224的前端和后端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面对图2和3所示的前梁221和后梁222。
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224的前端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窄于第二侧板224的中间部分,并且第二侧板224的下端边缘朝着上前侧倾斜。另外,第二侧板224的后端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窄于第二侧板224的中间部分,并且第二侧板的下端边缘朝着上后侧倾斜。
如图2和3所示,每个第二侧板224的上端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233。凸缘部分233的前端形成有从凸缘部分233的下表面朝着上前侧倾斜的倾斜表面234。
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224的前端形成有支撑轴插入孔235。支撑轴插入孔235在宽度方向上被形成在与第一侧板223的支撑轴插入孔230(参考图5)相对的位置。
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224的后端形成有切除部分236。切除部分236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与第一侧板223的切除部分231相对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与切除部分231(参考图5)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用于引导显影盒208(参考图2和3)在左右第二侧板224中安装和将显影盒208从左右第二侧板224拆卸的四个盒引导部分237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在第二侧板224内部在宽度方向的面(左第二侧板224的右侧面和右第二侧板224的左侧面)上。每个盒引导部分237都由两个脊部形成并且是以预定间隔形成,两个脊部从第二侧板224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突向内部。盒引导部分237从第二侧板224的上端朝着下后侧以预定斜度倾斜,并且与盒保持部分238相连接。盒保持部分238形成为平行于图1所示的连接感光鼓205的中心和显影辊207的中心的线,并且其的下端朝着感光鼓205开口。
另外,四个第一支撑轴23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设置在第二侧板224的内表面上的上端,以从其突出。另外,四个第二支撑轴240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设置在第二侧板224的内表面的上端,以从其突出。第二支撑轴240分别被配置置在第一支撑轴239的前方的间隔位置中。
枢轴转动构件280被每个第一支撑轴239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按压凸轮271(作为按压构件的实例)被每个第二支撑轴240可旋转地支撑。以下将说明枢轴转动构件280和按压凸轮271的具体构造。
(5-1)左第二侧板
如图2和3所示,左第二侧板224形成有露出每个感光鼓205的轴向左端的鼓联接插入孔242。
四个鼓联接插入孔242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在第二侧板224的下端。每个鼓联接插入孔242形成为圆形孔,该圆形孔在宽度方向上在插入孔与每个感光鼓205的轴左端和第一侧壁板223内的鼓支撑孔232相对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穿过第二侧板224。
另外,显影联接插入孔243被形成在左第二侧板224上、位于每个鼓联接插入孔242前面和上面的位置上。虽然图2和3中未显示显影联接插入孔243,但是插入孔被配置在形成在左第二侧板224的内表面上的每个盒引导部分237的两个脊部之间,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穿过第二侧板224。如图2所示,在每个显影盒208被安装在左右侧板224之间的状态下,设置到显影盒208的左侧面的显影联接器(development coupling)261与每个显影联接插入孔243相对。
(6)按压机构
如图5所示,鼓单元4包括四个按压机构270。每个按压机构270包括按压凸轮271(作为按压构件的实例),和弹性地朝向下后侧按压该按压凸轮271的按压弹簧272(作为弹簧的实例)。
按压凸轮271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板的形状。第二侧板224的第二支撑轴240被插入按压凸轮271的一个角内。因而,按压凸轮271相对于第二侧板224被可旋转地支撑。按压凸轮271被设置的姿态是按压凸轮271从由第二支撑轴240支撑的一个角朝向上后侧倾斜地延伸。
如图5中虚线所示,按压弹簧272绕着第二支撑轴240,并且具有锁定在第二侧板224的一端和锁定在按压凸轮271的另一端。
(7)枢轴转动构件
如图5所示,鼓单元4包括四个枢轴转动构件280。枢轴转动构件28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如图7A所示,包括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板形状的主体281。具体地,主体281的上端边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主体281的前端边缘从上端边缘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从主体的中间部分朝下后侧倾斜地延伸。主体281的后端边缘从下前侧朝上后侧倾斜,使得前端边缘的下端和上端边缘的后端连接在一起。
轴孔282形成为一个圆形孔,该圆形孔在左右方向上、在主体281的后端边缘的中间部分上穿过主体281。如图5所示,设置在第二侧板224中的第一支撑轴239插入穿过轴孔282。因而,枢轴转动构件280相对于第二侧板224被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7B所示,两个引导部分283形成在主体281的左侧面上。每个引导部分28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从上右侧朝下左侧倾斜。
另外,如图7B和7C所示,枢轴转动构件280包括抵靠部分284,该抵靠部分284从主体281的上端边缘的后端向右突出。抵靠部分284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形成倾斜表面285,该倾斜表面285的前端面从上后侧朝向下前侧倾斜。
另外,枢轴转动构件280包括按压部分286,该按压部分286从主体281的后端边缘的下端向左突出,按压部分286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沿轴孔282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为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下,其上端位于上后侧上且其下端位于下前侧的倾斜姿态。
另外,如图7A所示,枢轴转动构件280包括弹簧部分287。弹簧部分287与主体280整体地形成,并且具有从主体281的前端边缘的中间部分竖直向下延伸的细长薄板形状。从而,弹簧部分287具有可弹性变性的弹簧特性。弹簧部分287的下端具有向前突出的突起288。
同时,第二侧板224配备有弹簧部分287的突起288抵靠于其上的抵靠壁289。抵靠壁289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二侧板224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并且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倒置L的形状。
(7-1)弹簧部分的弹性变形
如图8所示,当枢轴转动构件280在枢轴转动构件280将显影盒208(参照图2和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旋转时,即在图8中绕着插入穿过轴孔282的第一支撑轴239(参照图5)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弹簧部分287的突起288沿着抵靠壁289的后侧表面向上运动。同时,弹簧部分287的中间部分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随着突起288的运动,在轴孔282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凸出。在这种状态下,弹簧部分287在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具有旋转枢轴转动构件280的偏压力。
(8)感光鼓
如图2和3所示,感光鼓205包括圆柱形鼓体245,和适配进鼓体245的两端从而彼此不能旋转的两个凸缘部分构件246。
鼓体245的最上表面层由具有正电特性的感光层形成。
凸缘部分构件246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其部分被插入鼓体245的两端内。左凸缘部分构件246的左端面形成有联接槽(coupling groove)247。设置在本体壳202中的驱动传输部分(未显示)联接该联接槽247。从而,如图1所示,在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内的状态下,来自驱动传输部分的驱动力被传输到感光鼓205,从而能够旋转感光鼓205。
左右凸缘部分构件246分别被轴承构件(未显示)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第一侧板223的鼓支撑孔232(参考图5)旋转。
3.显影盒
如图1所示,显影盒208包括向下后侧开口的盒形显影框架251。显影辊207、供应辊252、搅拌器253、和厚度调节片254被设置在显影框架251内。
显影辊207被构造为一部分的外周表面被从显影框架251朝下前侧露出,并且在显影盒208被安装到显影单元204的状态下,从上前侧抵靠感光鼓205的外周表面。
供应辊252被设置在显影辊207的前面和上面的位置上,并且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显影辊207的外周表面。
搅拌器253被设置在显影框架251内的上面的位置上,从而绕着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厚度调节片254具有固定到显影框架251的一端和弹性地抵靠在显影辊207的外周表面的另一端。对应于每种颜色的色粉被存储在显影框架251中。
显影框架25 1内的色粉被供应到供应辊252,同时通过搅拌器253的旋转在显影框架251内被搅拌。供应到供应辊252的色粉通过供应辊252和显影辊207之间的接触被供应到显影辊207。随着显影辊207的旋转,通过厚度调节片254调节供应到显影辊207的色粉的厚度,并且该色粉被携带在显影辊207的外周表面上作为具有预定厚度的薄层。因而,当形成在感光鼓205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与显影辊207相对时,色粉被从显影辊207供应到静电潜像,并且静电潜像被显影。
(1)显影框架
如图3所示,显影框架251具有一对左右侧壁255、前壁256、后壁257和将一对侧壁255连接在一起的上壁258,并且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
显影辊207(参考图1)的辊轴259的两个轴向端259穿过侧壁255的下端,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另外,显影按压凸起260(作为按压部分的实例)被设置在每个侧壁255中的上前位置,从而在宽度方向上从侧壁255向外突出。
另外,在左侧壁255中,显影联接器261被设置在辊轴259的上前位置。显影联接器261被连接到多个齿轮(未显示),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输到显影辊207和供应辊252(参考图1)。
如图2所示,在每个显影盒208被安装到鼓单元204的状态下,每个显影联接器261与每个显影联接器插入孔243相对。然后,用于传输来自设置在本体壳202中的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的驱动传输部分(未显示)插入穿过每个显影联接器插入孔243。当每个驱动传输部分与每个显影联接器261联接时,旋转驱动力能够通过每个驱动传输部分和显影联接器261被传输到显影辊207和供应辊(参考图1)。
(2)显影盒在鼓单元中的安装
如图3所示,每个颜色的显影盒208被从上方安装在左右第二侧板224之间。此时,从显影盒208的显影框架251的侧壁255突出的辊轴259的两端被从上方引导到盒引导部分237,同时在宽度方向上被枢轴转动构件208的引导部分283(参考图7A和7B)向内引导。然后,辊轴259的另一端被引导到盒引导部分237的同时,显影盒208向下运动。当显影盒208被引导到盒保持部分238(参考图5)时,如图1所示,显影辊207接触感光鼓205,调节显影盒208的进一步推进量,并且显影辊207被定位在感光鼓205上。之后,显影盒208稍微向前侧倾斜。从而,如图5所示,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经过按压凸轮271和枢轴转动构件208的按压部分286之间,并且被设置在按压凸轮271之下,从而克服由按压弹簧272引起的偏压力从下提升按压弹簧271。因而,显影按压凸起260通过按压凸轮271向下偏置,并且向下按压显影盒208。在这种状态下,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被设置在稍微与显影按压凸起260分离的位置。
4.本体壳的内部结构
如图10所示,彼此相对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一对本体侧板(bodyside plate)290被设置在本体壳202内。在图10后的各个附图中,仅显示右本体侧板290。
本体侧板290的前端配备有辊构件291,该辊构件291从下抵靠鼓单元204的每个第二侧板224的凸缘部分233,并且能够滑动地将鼓单元204引导到本体壳202的内部。辊构件291被轴(未显示)可旋转地支撑,该轴在宽度方向上从本体侧板290向内延伸。
另外,一个本体参考轴292被设置为在左右本体侧板290的后端之间延伸。当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内时,首先打开本体壳202的前盖203(参考图1)。然后,鼓单元204的第二侧板224的凸缘部分233的后端边缘被从上方抵靠辊构件291。然后,通过向后移动鼓单元204,第二侧板224的凸缘部分233在辊构件291上滑动,并且鼓单元204在本体壳202内被引导。当辊构件291抵靠设置在凸缘部分233的前侧的倾斜部分234(参考图2和3)时,当鼓单元204整体向后移动之后,第一侧板223的切除部分231抵靠本体参考轴292时,鼓单元204的进一步推进量被调节。从而,完成鼓单元204在本体壳202内的安装。
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操作,实施鼓单元204从本体壳202的拆卸。
5.分离机构
本体壳202配备有分离机构301。分离机构301被构造为可以将每个显影盒208移动到每个显影盒接触相应的感光鼓205的第一位置,和每个显影盒与相应的感光鼓205分离的第二位置。
分离机构301包括平移凸轮302(作为平移构件的实例),分别保持平移凸轮302从而能使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线性运动的轨道303,和用于同时线性地移动一对平移凸轮302的同步移动机构304。
(1)平移凸轮
一对平移凸轮302被设置在本体壳202内、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图10中仅显示右平移凸轮302。由于左右平移凸轮302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以下只说明右平移凸轮302。
如图9所示,平移凸轮302整体地包括主体305,和设置在主体305的内表面上的四个凸轮部分306。
主体305形成大致细长矩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主体305的后端被从上表面切掉,其在侧视图中呈矩形形状,并且齿条(rack gear)310形成在主体的上端边缘上。另外,主体305形成大致L形的截面,并且其的下端边缘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
四个凸轮部分306对应于各种颜色的显影盒208(参考图3)而被设置。凸轮部分306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在主体305的内表面上以预定间隔排列,并且在侧视图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每个凸轮部分306的后端形成从其的下端边缘朝向上后侧倾斜的倾斜表面307。
三个后凸轮部分(除了最前的凸轮部分306的三个凸轮部分306)形成为使得彼此邻接的凸轮部分306之间的间隔相同。最前的凸轮部分306形成为使得从邻接于该最前的凸轮部分的凸轮部分306的间隔大于三个后凸轮部分306之间的间隔。
(2)轨道
轨道303被设置在本体壳202内、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上。由于左右轨道303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以下仅说明右轨道303。
如图10所示,轨道30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大致U形的截面,并且其的每个自由端被固定到本体侧板290。
在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内的状态下(参考图2和3),在轨道303中,四个切除部分308分别被形成在对应显影盒208的位置上,四个切除部分是通过从轨道的上端边缘切除轨道303而获得的,在侧视图中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另外,轨道303的后端形成为轨道的底表面比轨道的上表面和左表面更向后延伸。
平移凸轮302被配置在轨道303的U形部分内,使得凸轮部分306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平移凸轮302沿着轨道303可滑动地设置,并且平移凸轮302的后端总是被从轨道303的后端向上露出,而不论平移凸轮302的位置。
(3)同步运动机构
同步运动机构304适合于将线性运动的驱动力从右平移凸轮302传输到左平移凸轮302,例如,随着右平移凸轮302的线性运动。
即,同步运动机构304包括形成在右平移凸轮302的后端的上表面上的右齿条310、与右齿条310啮合的右小齿轮(right pinion gear)311、形成在左平移凸轮302(未显示)的后端的上表面的左齿条,与左齿条啮合的左小齿轮(未显示),以及右齿条311和左齿条被附接到其从而彼此不能随着对方旋转的连接轴312。
驱动力被从电动机(未显示)输入到左平移凸轮302。
(4)分离/按压操作
参考附图11到14主要说明分离机构301的操作。如图11所示,在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参考图1)内,并且平移凸轮302运动到最前位置的状态下,每个凸轮部分306的倾斜表面307(参考图9)和配置在倾斜表面之后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在前后方向上不接触、以一定间隔面向彼此。最前凸轮部分306的倾斜表面307和配置与其相应的倾斜表面之后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之间的间隔大于三个凸轮部分306中的每个的倾斜表面307和配置与其相应的倾斜表面之后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之间的间隔。
在这种状态下,每个显影盒208都被配置在显影辊207和感光鼓205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中。每个按压凸轮207从上方抵靠每个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并且向下按压每个显影按突起260。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A所示,枢轴转动构件280的弹簧部分287的突起188抵靠抵靠壁289的下端。
当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左平移凸轮302的输入齿条(未显示)并且左平移凸轮302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后运动时,左小齿轮311随着左平移凸轮302的运动而旋转,左小齿轮311的旋转通过连接轴312被传输到右小齿轮311,并且右小齿轮311在与左小齿轮311相同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右平移凸轮302向后运动。
当平移凸轮302向后运动时,三个凸轮部分306的每个凸轮部分的倾斜表面307抵靠配置在该倾斜表面下方和后方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从而朝向下后侧按压三个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每个的抵靠部分284。因而,枢轴转动构件280被旋转以使得按压部分被向上提升,且第一支撑轴239被插入穿过作为支点的轴孔282。在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旋转期间,每个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从下抵靠位于按压部分上方的显影按压凸起260。因此,分别对应于黄色、洋红、和青色的显影盒208被向上提升,抵抗从按压凸轮271施加的按压力。
然后,当平移凸轮302进一步向后运动时,如图12所示,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抵靠三个后凸轮部分306的底表面,分别对应于黄色、洋红、和青色的显影盒208被配置在第二位置中,并且每个显影盒208的显影辊207从感光鼓205分离。此时,按压凸轮271按压黑色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因此,仅黑色显影盒208的显影辊207按压抵靠感光鼓205。
此时,如图8所示,对应于三个后凸轮部分306中的每个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弹簧部分287的突起288沿着抵靠壁289向上运动。因而,弹簧部分287的中间部分弯曲,从而在轴孔282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凸出,并且在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偏置枢轴转动构件的偏压力作用在枢轴转动构件280上。
之后,当平移凸轮302从图1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后运动时,最前凸轮部分306的倾斜表面307抵靠配置在该倾斜表面的后方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从而朝向下后侧按压最前枢轴转动构件280的一端。因而,枢轴转动构件280被旋转以使得按压部分286被向上提升,且第一支撑轴239作为支点。在枢轴转动构件280旋转期间,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从下方抵靠位于按压部分上方的显影按压凸起260,并且向上推动显影按压凸起260。因此,黑色的显影盒27被向上提升,抵抗按压凸轮271施加的按压力。
然后,当平移凸轮302进一步向后运动时,如图13所示,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抵靠最前凸轮部分306的底表面,黑色的显影盒208被配置在第二位置中,并且黑色的显影盒208的显影辊207被从感光鼓205分离。因而,显影盒208的所有显影辊207分别从感光鼓205分离。
另外,通过向前移动平移凸轮,平移凸轮302能够从图13所示的状态返回到图11和12所示的状态。同时,当每个凸轮部分306的倾斜表面307和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位于倾斜表面的后方时,可以释放从枢轴转动构件280施加到显影按压凸起260的向上的力。然后,如图14所示,显影盒208被按压凸轮271向下按压,并且显影辊207和感光鼓205被配置在显影辊207和感光鼓205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
此外,当显影按压凸起260按压按压部分286时,每个枢轴转动构件280在按压部分286向下移动的方向上旋转。然后,当显影按压凸起260返回到显影辊207和感光鼓205彼此接触的位置时,通过弹簧部分287(参考图7A)的偏压力(弹簧部分287的稳定性),枢轴转动构件进一步在按压部分286向下运动的方向上旋转。
6.优点
如上所述,四个感光鼓205被彼此平行地保持在鼓单元204中。显影盒208分别支撑显影辊207,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到鼓单元204。枢轴转动构件280被设置在鼓单元204中用于每个显影盒208。每个枢轴转动构件280被第一支撑轴239可旋转地支撑,该第一支撑轴被设置为可以从鼓单元204突出。鼓单元204沿着前后方向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本体壳202中。平移凸轮302被设置在本体壳202中,从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线性运动。抵靠部分284相对于第一支撑轴239被设置在枢轴转动构件280的一侧。平移凸轮302随之其线性运动抵靠抵靠部分284。按压部分286相对于第一支撑轴239被设置在枢轴转动构件280的另一侧上。按压部分286与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相对,并且在平移凸轮302抵靠抵靠部分284之后,在显影辊207随着线性运动从感光鼓205分离的方向上按压显影按压凸起260。枢轴转动构件280包括弹簧部分287。弹簧部分287构造为在按压部分286与显影按压凸起260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偏压力。
在每个显影盒208被安装在鼓单元204中的状态下,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与每个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相对。根据平移凸轮302的线性运动,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按压抵靠平移凸轮302,并且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在显影辊207与感光鼓205分离的方向上按压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这能够使显影辊302与感光鼓205分离。当平移凸轮302从该状态线性运动时,平移凸轮302对于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的按压被解除,并且可以解除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对于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的按压。
因而,枢轴转动构件280被设置在鼓单元204中的第一支撑轴239支撑,并且枢轴转动构件280以第一支撑轴239作为支点进行旋转时,显影辊207从感光鼓205分离。所以,尽管按压力被从平移凸轮302施加到枢轴转动构件280,但按压力不能直接作用在鼓单元204上。结果,当显影辊207从感光鼓205分离时,能够防止鼓单元204相对于本体壳202的偏移。
另外,当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对于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的按压被解除时,按压部分286利用弹簧部分287的偏压力在与显影按压凸起260分离的方向上运动。因而,能够在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按压部分286不按压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的位置上稳定地保持枢轴转动构件280的姿态。
另外,弹簧部分287抵靠鼓单元204(抵靠壁289)以产生弹性形变。这能够使弹簧部分287的偏压力有效地作用在枢轴转动构件280上。
另外,枢轴转动构件280包括引导部分283。引导部分283在宽度方向上倾斜,以使得引导部分283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低于引导部分283的外侧部。因而,当盒208被安装到鼓单元204时,通过沿引导部分283移动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引导显影盒208。因此,显影盒208在宽度方向上能够被容易地排列。
另外,本体壳202具有在感光鼓205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本体参考轴292。在鼓单元204被安装在本体壳202中的状态中,鼓单元204抵靠本体参考轴292。因而,鼓单元204相对于本体壳202被定位。从平移凸轮302输入到每个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的按压力的方向与鼓单元204抵靠本体参考轴292的方向(大致前后的方向)基本相同。因此,即使力通过枢轴转动构件280被从平移凸轮302作用在鼓单元204,力还是沿着与鼓单元204抵靠本体参考轴292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所以,当显影辊207从感光鼓205分离时,能够防止鼓单元204相对于本体壳202发生偏移。
另外,用于按压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的凸轮部分306被设置在平移凸轮302中用于每个枢轴转动构件280。当凸轮306抵靠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时,凸轮部分306按压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另一方面,当凸轮部分306与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分离时,凸轮部分306对于枢轴转动构件208的抵靠部分284的按压被解除。因此,通过配备有凸轮部分306的平移凸轮302的简单构造,能够旋转枢轴转动构件280,并且显影辊207能够从感光鼓205分离。
另外,平移凸轮302的线性运动允许切换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中,所有的凸轮部分306抵靠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在第二状态中,黑色的显影盒的凸轮部分306抵靠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且其他凸轮部分306与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分离,在第三状态中,所有的凸轮部分306与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分离。
另外,显影盒208被设置为分别对应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在第一状态中,当凸轮部分306分别抵靠所有颜色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时,所有颜色的显影辊207从抵靠部分284分离。在第二状态下,当凸轮部分306抵靠分别对应黄色、洋红色、青色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时,对应黄色、洋红色、青色的显影辊207从感光鼓205分离,并且对应黑色的显影辊207接触感光鼓205。在第三状态中,当凸轮部分306与所有颜色的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分离时,对应的所有颜色的显影辊207接触感光鼓205。因此,通过在单色图像形成时实施切换到第二状态的操作,能够防止黄色、洋红色、青色的显影辊207的磨损。
另外,凸轮部分306抵靠抵靠部分284的抵靠表面形成在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307上。因此,从凸轮部分306施加到枢轴转动构件280的抵靠部分284的按压力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分力(force component)。因而,由于宽度方向上的力作用在鼓单元204上,所以鼓单元204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
另外,用于在显影辊207和感光鼓205彼此相对的方向上按压显影盒208的按压机构270为每个显影盒208而设置。通过按压机构270,显影辊207能够按压抵靠感光鼓205。因而,色粉能够被完全地从显影辊207供应到感光鼓205。
另外,鼓单元204配备有第二支撑轴240。按压凸轮271被第二支撑轴240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通过按压弹簧272,按压凸轮271弹性地按压抵靠显影盒208的显影按压凸起260。通过这种按压,显影辊207能够按压抵抗感光鼓205。
参考特定示意性实施例显示并且说明本发明的同时,应该可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的形式和细节做各种修改。
在所述示意性实施例中,以彩色打印机作为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打印机201可以是具有单个黑色的显影盒208的单色激光打印机。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串联式感光鼓单元,该串联式感光鼓单元彼此平行地保持多个感光鼓,并且沿所述感光鼓的排列方向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
显影盒,该显影盒为每个所述感光鼓而提供,支撑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对应感光鼓,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中;
平移构件,该平移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可以在排列方向上线性运动;
第一支撑轴,该第一支撑轴被设置在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上用于每个显影盒;和
枢轴转动构件,所述第一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该枢轴转动构件,
其中,该枢轴转动构件包括:
抵靠部分,该抵靠部分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侧上从而随着所述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抵靠所述平移构件;
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侧上,面对所述显影盒的预定部分,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平移构件抵靠所述抵靠部分之后,随着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在所述显影辊离开所述感光鼓的方向上按压所述预定部分;和
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被构造为在所述按压部分离开所述预定部分的方向上施加偏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弹簧部分抵靠所述串联式感光鼓从而产生弹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枢轴转动构件包括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方向上倾斜,以使得所述引导部分的内部在轴向方向上低于所述引导部分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设备主体具有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本体参考轴。
其中,在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抵靠所述本体参考轴,和
其中,所述串联鼓单元抵靠所述本体参考轴的方向与从所述平移构件输入到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所述抵靠部分的按压力的方向实质上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平移构件包括为每个所述枢轴转动构件设置的凸轮部分,该凸轮部分抵靠所述对应的枢轴转动构件的抵靠部分从而按压所述抵靠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凸轮部分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分别采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有所述凸轮部分分别抵靠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所述抵靠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中,至少一个所述凸轮部分抵靠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抵靠部分,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有所述凸轮部分分别地与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所述抵靠部分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显影盒对应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和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中,对应黑色的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抵靠部分的一个所述凸轮部分与所述抵靠部分分离,并且对应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抵靠部分的其他凸轮部分抵靠所述抵靠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凸轮部分具有构造为抵靠对应的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的抵靠部分的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为每个所述显影盒设置,从而在所述显影盒被安装在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中的状态下,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彼此相对的方向上按压所述对应的显影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被设置在所述串联式感光鼓单元上用于每个所述显影盒,
其中,每个按压机构包括:
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被所述对应的第二支撑轴支撑,并且被构造为抵靠所述对应的显影盒的预定部分;和
弹簧,该弹簧弹性地将所述按压部分按压到对应的显影盒的预定部分。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鼓单元,该鼓单元保持感光鼓并且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
显影盒,该显影盒支撑用来向所述鼓单元供应显影剂的显影辊;
平移构件,该平移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可以进行线性运动;
支撑轴,该支撑轴被设置在所述鼓单元上;和
枢轴转动构件,该枢轴转动构件包括:
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由支撑轴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第一侧上,位于随着所述平移构件的线性运动方向能够抵靠所述平移构件的位置;和
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分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并且在所述平移构件按压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枢轴转动构件绕着所述支撑部分旋转时,该第二部分能够抵靠到所述显影盒。
CN2009102151490A 2008-12-26 2009-12-24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923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4380A JP4674635B2 (ja) 2008-12-26 2008-12-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34380 2008-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297A true CN101923297A (zh) 2010-12-22
CN101923297B CN101923297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285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51490A Active CN101923297B (zh) 2008-12-26 2009-12-24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8374525B2 (zh)
JP (1) JP4674635B2 (zh)
CN (1) CN10192329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4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0320782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
CN111679563A (zh) * 2019-03-11 2020-09-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4077181A (zh) * 2020-08-12 2022-02-2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9010A1 (de) * 2008-04-15 2009-10-22 Deutsche Telekom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arbeitung von Terahertz-Wellen
JP4674635B2 (ja) 2008-12-26 2011-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3366B2 (ja) 2010-05-31 2014-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5724456B2 (ja) * 2011-02-28 2015-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359B2 (ja) 2012-07-03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9226B2 (ja) 2012-07-03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2656B2 (ja) * 2013-05-09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位置決め機構
JP6373081B2 (ja) * 2014-06-16 2018-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1906B2 (ja) * 2016-02-29 2020-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US10459398B2 (en) 2016-09-30 2019-10-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ic contact surface
JP7021587B2 (ja) * 2018-03-30 2022-0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7476B2 (ja) * 2019-11-13 2023-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1265A (ja) * 2000-09-11 2002-03-27 Toshiba Tec Corp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1727A (ja) * 2004-08-31 2006-03-16 Canon Inc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11032C (zh) * 2004-10-28 2009-07-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4654660B2 (ja) * 2004-10-29 2011-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4718A (ja) * 2005-09-26 2007-05-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581948B2 (ja) * 2005-09-30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726B2 (ja) * 2005-12-27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6351A (ja) * 2006-03-20 2007-10-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816270B2 (ja) * 2006-06-09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43199B2 (ja) * 2007-12-28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61846B2 (ja) * 2008-02-29 2010-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965B2 (ja) * 2008-11-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4674635B2 (ja) * 2008-12-26 2011-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4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516244B (zh) * 2013-09-30 2020-03-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0320782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
CN110320782B (zh) * 2018-03-30 2023-07-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
US11921457B2 (en) 2018-03-30 2024-03-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N111679563A (zh) * 2019-03-11 2020-09-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1679563B (zh) * 2019-03-11 2024-04-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4077181A (zh) * 2020-08-12 2022-02-2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6678B2 (en) 2015-07-21
JP4674635B2 (ja) 2011-04-20
US9304437B2 (en) 2016-04-05
JP2010156791A (ja) 2010-07-15
US20100166457A1 (en) 2010-07-01
US8837980B2 (en) 2014-09-16
US8565641B2 (en) 2013-10-22
US20140023407A1 (en) 2014-01-23
US20130129386A1 (en) 2013-05-23
CN101923297B (zh) 2013-06-05
US20150003869A1 (en) 2015-01-01
US20150323885A1 (en) 2015-11-12
US8374525B2 (en) 2013-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3297B (zh) 图像形成设备
RU2713070C1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9625874B2 (en) Pressing mechanism for 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971444B (zh) 显影剂盒和成像设备
CN10183326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69317B (zh) 显影盒、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77157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inear movement member
CN1991622B (zh)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195212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ain body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4583879A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US20070160386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7701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盒
CN102540842B (zh)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23963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42047B2 (en) Movement limiting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JP20101522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20020777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