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165A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165A
CN101911165A CN2008801226262A CN200880122626A CN101911165A CN 101911165 A CN101911165 A CN 101911165A CN 2008801226262 A CN2008801226262 A CN 2008801226262A CN 200880122626 A CN200880122626 A CN 200880122626A CN 101911165 A CN101911165 A CN 101911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otential
power lead
potential
signal lin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26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1165B (zh
Inventor
佐藤昭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1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与分别具有发光元件及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连接的第1电源线(11)及第2电源线(12);向驱动元件施加与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图像数据电位的图像信号线(14);以及控制施加给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并且控制施加给第1电源线(11)及第2电源线(12)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在全部像素电路中一齐进行对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的驱动控制部(定时控制器(1)、X驱动器(22)、Y驱动器(20))。该驱动控制部通过使图像信号线(14)的图像数据电位从成为基准电位的第1电位逐渐变化到成为一定电位的第2电位,由此开始发光元件的发光。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发光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一种利用具有如下功能的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功能是指通过注入到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来产生光。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例如由非晶硅或多晶硅等形成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或作为有机EL元件之一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构成了各像素,并且各像素配置为矩阵状。然后,通过设定适合各像素的电流值,控制各像素的亮度,显示期望的图像。
其中,存在着具有多个如下像素的有源矩阵型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像素串联配置了发光元件和、TFT等的驱动晶体管(例如,R.M.A.Dawson,et al.(1998).Design of an Improved Pixel for a Polysilicon Active-MatrixOrganic LED Display.SID98 Digest,pp.11-14.)。
但是,在对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各像素进行发光控制的方式中,存在总括发光方式和依次发光方式。总括发光方式如下:对各像素电路的图像信号电位的写入是按照每个规定单位(例如,每行、每列等)依次进行的,对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在全部像素电路中一齐进行。另一方面,依次发光方式如下:对各像素电路的图像信号电位的写入、及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的双方都是按照每个规定的组(例如每一行、每一列等)依次进行。
这里,由于依次发光方式如上述那样,图像信号电位的写入控制或对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按照每个规定的组依次进行,所以负载的峰值分散、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冲击小。另一方面,由于总括发光方式是在全部像素电路中一齐进行对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所以负载的峰值集中、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大。为此,像素电路的规模(像素数)同等的情况下,在总括发光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与依次发光方式相比,需要准备电容更大的电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总括发光方式驱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能够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有发光元件及驱动该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电源线,其与所述各像素电路连接;图像信号线,其向所述驱动元件施加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图像数据电位;和驱动控制部,其控制施加给所述图像信号线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并且控制施加给所述电源线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在全部像素电路中一齐进行对所述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该驱动控制部通过使所述图像信号线的图像数据电位从成为基准电位的第1电位逐渐变化到成为一定电位的第2电位,开始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
发明的効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效果:提供一种在用总括发光方式驱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能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2上的像素电路(1像素)的构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时控制器1的更详细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用于实现定时控制器1的功能的程序代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未利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及电流波形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及电流波形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变形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并非由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图像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
在图1中,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定时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1及显示面板2。在显示面板2中设置有显示部3,所述显示部3配置有第1电源线11、第2电源线12、扫描线13、及图像信号线14的各布线。而且,在显示面板2中设置有:在所希望的定时对扫描线13施加规定电位的Y驱动器(行驱动器)20、在所希望的定时对图像信号线14施加规定电位的X驱动器(数据驱动器)22。在这些布线中,在显示部3中的规定方向(在图1的例子中为横向)配设有第1电源线11、第2电源线12及扫描线13。然后,对扫描线13连接Y驱动器20。另外,图像信号线14沿着与第1电源线11、第2电源线12及扫描线13不同的方向(大致正交方向)配设,并且与X驱动器22连接。
在显示部3中构成多个像素(像素电路),所述多个像素(像素电路)由与上述的第1电源线11、第2电源线12、扫描线13及图像信号线14连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元件)排列为矩阵状而形成。
在显示面板2的外部设置有定时控制器1。定时控制器1利用在内部例如包括运算电路、逻辑电路等在内的驱动用IC或计数器等的控制设备而构成。定时控制器1控制如下所述的定时,该定时是:将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或作为用于使显示部3显示该图像数据的电源输入而例示的3种发光控制用电源(VDD,-VE、VdH)提供给X驱动器22或Y驱动器20的定时。其中,X驱动器22、Y驱动器20及定时控制器1是与本发明中的驱动控制部对应的构成部。
X驱动器22例如利用在内部包括运算电路等在内的驱动用IC等而构成。X驱动器22基于从定时控制器1经由图像信号供给线6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信号,生成与该图像数据信号对应的电位(以下,称为“图像数据电位”)。然后,基于从定时控制器1通过时钟信号供给线7所输入的时钟信号(XCLK),控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电位提供给图像信号线14的定时。
另外,Y驱动器20例如利用在内部包括开关元件等在内的驱动用IC等而构成。Y驱动器20基于从定时控制器1经由时钟信号供给线8所输入的时钟信号(YCLK),控制将在自己内部生成的控制信号施加给扫描线13的定时。
与第1电源线11相应的施加电位(OUT_P)不经由Y驱动器20而利用第1电源供给线4直接赋予。同样地,与第2电源线12相应的施加电位(OUT_N)也不经由Y驱动器20而利用第2电源供给线5直接赋予。
另外,在图1的显示部3中,与第1电源线11、第2电源线12、扫描线13及图像信号线14、以及Y驱动器20、X驱动器22相关的该图的设计表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这些设计。
例如,在图1中,虽然将Y驱动器20及X驱动器22配置在显示面板上,但是也可以将它们配置在显示面板2的外部。另外,在图1中,虽然将定时控制器1配置在显示面板2的外部,但是也可以配置在显示面板2的内部。
<像素电路的构成>
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在显示面板2上排列为矩阵状。各像素电路构成为:具备作为有机EL元件之一的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Td、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及用于保持阈值电压(Vth)或图像信号电位的电容Cs
在图2中,驱动晶体管Td是用于根据在栅极电极·源极电极间施加的电位差来控制在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流动的电流量的驱动元件。另外,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具有如下功能(以下,称为“Vth检测功能”):在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从而使电流从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极流向漏极电极,使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极·源极电极间的电位差接近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Vth,结果,使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极·源极电极间的电位差接近阈值电压Vth或者成为阈值电压Vth
有机发光元件OLED是具有因在两端产生阈值电压以上的电位差(阳极-阴极间电压)而有电流流动、进行发光这一特性的元件。有机发光元件OLED采用如下构造:至少具备由Al、Cu、ITO(Indium Tin Oxide)等形成的阳极层及阴极层、在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由酞菁、三铝配位化合物、苯并喹啉醇化物、铍配位化合物等的有机材料形成的发光层。并且,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注入到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来产生光。
驱动晶体管Td及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例如是薄膜晶体管。其中,在以下所参照的各附图中,虽然对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N型或P型)可以利用N型、P型中的任意类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N型。
第1电源线11及第2电源线12给有机发光元件OLED或驱动晶体管Td赋予与这些各动作期间对应的规定电位(可变电位)。扫描线13供给用于控制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的信号。图像信号线14将与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图像信号供给给电容Cs
<像素电路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中,如图3所示,经过Cs复位期间、Vth检测准备期间、Vth检测期间、数据写入期间、Coled复位期间及发光期间这6个期间进行动作。另外,在这些动作中,发光期间中的动作基于后述的图4所示的定时控制器1的详细框图及图5所示的处理流程而执行的,但是在此,对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详细的动作见后述。
(Cs复位期间)
在Cs复位期间中,第1电源线11为高电位(VDD)、第2电源线12为高电位(VDD)、扫描线13为高电位(VgH)、图像信号线14为零电位(GND)。通过该控制,从而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被导通、驱动晶体管Td被断开,电流流经第1电源线11→有机发光元件OLED→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电容Cs这一路径。然后,由于电容Cs被充电,所以电容Cs的电荷被复位。另外,在该Cs复位期间对电容Cs充电的理由是为了对被写入到电容Cs的1帧前的图像信号电位进行复位。
(Vth检测准备期间)
在Vth检测准备期间中,第1电源线11为负电位(-VE)、第2电源线12为零电位(GND)、扫描线13为低电位(VgL)、图像信号线14为高电位(VgH)。通过该控制,从而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被断开、驱动晶体管Td被导通,电流流经第2电源线12→驱动晶体管Td→有机发光元件OLED这-路径。然后,在有机发光元件OLED固有的元件电容(以下,表记为“元件电容Coled”)中蓄积了电荷。另外,在该Vth检测准备期间中,在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蓄积电荷的理由是因为,在后述的Vth检测期间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接近阈值电压时,将有机发光元件OLED作为在驱动晶体管Td的漏极·源极间流动的电流的供给源而起作用。
(Vth检测期间)
在Vth检测期间中,第1电源线11为零电位(GND)、扫描线13为高电位(VgH),而图像信号线14被维持在高电位(VdH)、第2电源线12被维持在零电位(GND)。通过该控制,从而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导通,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和漏极连接。
另外,电容Cs及有机发光元件OLED所蓄积的电荷被放电,电流以电容Cs→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驱动晶体管Td→第2电源线12、及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Td→第2电源线12这两个路径流动。然后,在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达到阈值电压Vth后,由于驱动晶体管Td断开,所以结果检测出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Vth
(数据写入期间)
在数据写入期间中,通过使图像信号电位(-Vdata)反映到电容Cs,来进行使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变化为所希望的电位的动作。更详细地说,第1电源线11被维持在零电位(GND),第2电源线12被维持在零电位(GND)。另外,图像信号线14为从Vth检测期间时的施加电位(VdH)中减去图像信号电位(Vdata)后的电位(VdH-Vdata),扫描线13在数据写入期间内的规定期间中被设为高电位(VgH)。
通过该控制,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导通,元件电容Coled所蓄积的电荷被放电,电流流经有机发光元件OLED→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电容Cs这一路径。即,有机发光元件OLED所蓄积的电荷移动到电容Cs中。结果,在电容Cs中蓄积了基于图像信号电位(Vdata)所确定的规定电荷。
另外,在数据写入期间中,因为电容Cs和有机发光元件OLED串联连接,所以电容Cs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连接的端)的电位的降低量不是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降低量(Vdata),受到电容Cs和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电容比的影响。
(Coled复位期间)
在Coled复位期间中,第1电源线11为负电位(-VE)、第2电源线12也为负电位(-VE)。另一方面,扫描线13被维持在低电位(VgL),图像信号线14被维持在高电位(VdH)。此时,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被断开、驱动晶体管Td被导通,电流流经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Td→第2电源线12这一路径,残存在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的电荷被放电。其中,在该Coled复位期间对元件电容Coled的电荷放电的理由是为了避免了因元件电容Coled的残存电荷带来的对发光的影响。
(发光期间)
在发光期间中,第1电源线11为高电位(VDD)、第2电源线12为零电位(GND),扫描线13被维持在低电位(VgL)。另外,由此第1电源线11在发光期间开始时从作为第3电位的负电位(-VE)切换为作为第4电位的高电位(VDD)。另一方面,图像信号线14在发光期间的刚开始之后,暂且下降到成为基准电位的第1电位即GND电平。其后,提升到成为一定电位的第2电位即高电位(VdH),并维持该高电位(VdH)的电平。而且,在发光期间即将结束之前,下降到GND电平。即,从发光期间中的发光开始时的控制中,进行使在该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流动的电流增加的控制,而不是将在控制对象的像素电路中的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流动的电流一下提升到用于发出所希望的发光亮度所需的电流电平。即,到发光期间中的发光停止为止的控制中,进行减少在该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流动的电流的控制,而不是将在控制对象的像素电路中的有机发光元件OLED中流动的电流一下降到不发光的电平(黑电平)。因此,图像信号线14从第1电位变为第2电位所需的时间比第1电源线11从第3电位变为第4电位所需的时间长。
这里,对从发光期间的开始时刻起使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第1电位提升到第2电位的时间进行说明。首先,假设如下的模型。在使图像信号线14上升的过渡现象的考察中,能够将有机发光元件OLED电容元件化、将驱动晶体管Td电阻化、模型化。即,假设在第1电源线11与第2电源线之间,电容元件和电阻串联连接的电路。这里,在发光期间的开始时刻,第1电源线11为高电位,与第2电源线12之间产生电位差。因该电位差而在与第2电源线12之间流动电流,在电阻小时在电容元件中会流动大的电流。因此,通过将电阻设置得较大,在电容元件中逐渐蓄积电荷,从而能够抑制电容元件中流经大电流。另外,在图像信号线14成为GND电平起到成为高电位(VdH)的时间例如被设定为50μs以上350μs以下。
对发光开始时的驱动晶体管Td的状态进行考虑后,在栅极与源极间写入与点亮的图画的亮度对应的电位。结果,在设定输出明亮的图画时,处于驱动晶体管Td的电阻成分小、电流容易在驱动晶体管Td流动的状态,所以在发光开始之后过电流会立刻流向发光控制用电源(VDD)的输入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徐徐提升图像信号线的电位,使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电容成分蓄积电荷,从而能够减少过电流。因处于驱动晶体管Td电阻成分大、抑制了突然在驱动晶体管Td流过电流的状态,从而与点亮的图画的亮度无关,能够抑制在发光控制用电源(VDD)发生过电流。
另外,对阶段性提升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的方法进行说明。对于阶段性提升必要性而言,为了避免在发光控制用电源(VDD)产生过电流所需的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的确定需要考虑温度特性或驱动晶体管Td的特性变动,但是预先求出这些要因是很困难的。结果,通过从GND电平直到高电位(VdH)阶段性进行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设定并保持该状态,从而能够抑制过电流。
进而,在发光期间的最后,通过徐徐降低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而能够使驱动晶体管Td的电阻变大、使第1电源线11和第2电源线12中流动的电流徐徐减小。假设,在未徐徐降低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的情况下,因第1电源线11和第2电源线12中存在的电感成分,电流要继续在两者之间流动。然后,在驱动晶体管Td的漏极-源极间被施加因电感成分带来的大的感应电压,从而对驱动晶体管Td的寿命带来坏影响。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徐徐降低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而能够减小感应电压,进而延长驱动晶体管Td的产品寿命。
根据该控制,驱动晶体管Td继续导通、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继续断开,另一方面,向有机发光元件OLED施加正向偏置的电压,所以电流流经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Td→第2电源线12这一路径,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光。但如上述,在从发光开始时的控制中,因为提升了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所以发光亮度也徐徐增加,在直到发光停止为止的控制中,因为下降了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所以发光亮度也徐徐减少。
<定时控制器1的构成及功能>
接着,参照图4对定时控制器1的构成及功能进行说明。
在图4中,定时控制器1由:信号生成部21、控制部23、计数器25、运算部27及选择器29构成。在定时控制器1输入上述的3种类型的发光控制用电源(VDD,-VE,VdH)及图像数据(Xdata0)。信号生成部21生成并输出用于生成电位波形所需的逻辑信号(Ctrl_P,Ctrl_N)、用于同步控制图像显示所需的逻辑信号(HSYNC)、及同样用于同步控制所需的时钟信号(XCLK,YCLK)。进而,信号生成部21控制所输入的图像数据(Xdata0)的输出定时。
控制部23基于所输入的来自信号生成部21的逻辑信号(Ctrl_P),确定并输出对第1电源线11的施加电位(OUT_P)。另外,控制部23基于所输入的来自信号生成部21的逻辑信号(Ctrl_N),确定并输出对第2电源线12的施加电位(OUT_N)。另外,从控制部23输出的施加电位(OUT_P)对应于图3的时序图中的对第1电源线11的施加电位,施加电位(OUT_N)对应于图3的时序图中的对第2电源线12的施加电位。
计数器25将计数所输入的逻辑信号(HSYNC)后的计数值(COUNT)输出到运算部27及选择器29中。计数器25计数出的计数值根据从控制部23输出的控制信号(CLR)清零,其后再次执行计数处理。
运算部27基于来自计数器25的计数值,运算校正图像数据后输出到选择器29中,其中该校正图像数据是校正来自信号生成部21的图像数据后的数据。
选择器29基于来自计数器25的计数值,从由信号生成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和由运算部27输入的校正图像数据中选择其中一个,并输出到X驱动器22中。即,选择器29进行如下处理:选择图像数据及校正图像数据中的其中一个图像数据。
控制部23、计数器25、运算部27及选择器29是与本发明中的图像数据生成部对应的构成部。
图5是表示用于实现上述的定时控制器1的功能的程序代码的一个例子的图,尤其表示进行发光开始之后的发光控制的程序代码的一个例子。另外,对于进行发光即将停止之前的发光控制的程序代码,也能够仿效图5进行记述。
在图5中,首先,基于逻辑信号(VSYNC)判断是否是发光期间(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在判断出不是发光期间的情况下(例如,VSYNC=0),移行至步骤S9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9的处理中,基于逻辑信号(Crtl_P,Crtl_N),分别确定对第1电源线11的施加电位及对第2电源线12的施加电位。
这里,在步骤S1中,在判断出是发光期间的情况下(例如,VSYNC=1),还基于逻辑信号(Crtl_P,Crtl_N)判断是否是发光期间的开始(步骤S2)。在判断出不是发光期间的开始的情况下(例如,Crtl_P=0或Crtl_N=0),移行至后述的步骤S4的处理。另外,在判断出是发光期间的开始的情况下(例如,Crtl_P=1且Crtl_N=1),进行将计数器25的计数值清零的处理(步骤S3)。
接着,判断计数器25的计数值是否达到规定值(N)(步骤S4)。然后,如果计数值未达到规定值(N),则进行计数器的计数处理(步骤S5)。而且,在由信号生成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分别乘以计数值(COUNT)和规定系数(A),将相乘后的值作为上述校正后的校正图像数据输出(步骤S6,S7)。
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值达到规定值(N),则输出由信号生成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步骤S6,S8)。即,在步骤S6~S8的处理中,如果计数值未达到规定值(N),则与计数值成比例的值被设定为校正图像数据,如果计数值达到规定值(N),则设定所输入的图像数据。
上述对发光开始时的控制进行了说明,对于发光停止时的控制也相同。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是若要概略说明,则成为下述那样的控制。
首先,基于所输入的逻辑信号(Crtl_P,Crtl_N)判断是否进入到发光期间中的发光停止的控制期间,在判断出未进入到发光停止时的控制期间的情况下,基于逻辑信号(Crtl_P,Crtl_N)所确定出的各施加电位(对第1电源线11的施加电位及对第2电源线12的施加电位)的每一个被施加在第1电源线11及第2电源线12上。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进入到发光停止的控制期间的情况下,对计数器25的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的处理。而且,判断所计数的计数值是否达到规定值(M,M是满足M<N的正整数)。
这里,如果计数值未达到规定值(M),将在由信号生成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上分别乘以计数值(COUNT)和规定系数(B,该系数B也可以是与上述系数A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后的值作为校正图像数据而输出。另外,如果计数值达到规定值(M),则结束发光期间的动作。其中,关于上述图5所示的处理流程而言,虽然对用于以软件处理实现定时控制器1的功能的程序代码的位置安排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基于图5所示的各功能块的硬件处理。
<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
接着,对施加在图像信号线14上的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进行说明。其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规格,假设如下。
(1)1帧:16.6ms(60Hz)
(2)1帧中的发光期间:8.3ms(相当于1/2帧)
(3)X驱动器的时钟频率:16.6μs(相当于1/1000)
所谓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时间”是指,在发光开始时的控制期间中,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作为第1电位的GND电位到达作为第2电位的高电位(VdH)的电平为止的时间。该时间也能够捕捉为如下期间:将经由定时控制器1输入的图像数据加工成校正后的校正图像数据的期间。另外,该上升时间从确保为了以所希望的亮度发光所需的充分的发光期间的观点出发,例如若要是上述规格的图像显示装置则优选300μs左右,另外更优选100μs左右。另外,该上升时间内是在全部像素电路中对各像素电路一齐进行发光控制的期间,成为负载的峰值集中的期间,所以通过进行使上述的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GND电平徐徐提升到高电位(VdH)的控制,从而能够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
另外,所谓图像数据电位的“下降时间”是指,在发光停止时的控制期间中,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从高电位(VdH)到达GND电位的电平为止的时间。其中,该时间也能捕捉为如下期间:将经由定时控制器1输入的图像数据加工成校正后的图像数据的期间。
另外,该下降时间在考虑一般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的情况下,0.5~1ms左右是优选的条件。
另外,上述下降时间优选的值与上述上升时间优选的值不同取决于在一般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所利用的电源电路的特性。在一般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所利用的电源电路中,利用生成3V左右的低电压至15V左右的电压的升压电路,并且通过反馈输出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为此,因负载变动而上升的电压变动返回到因反馈功能而稳定的输出电压为止的时间,成为控制图像数据电位的时间的目标。另外,该时间也依赖于开关频率和反馈方式,大致为0.5~1ms的时间。
在使因负载变动而下降的电压变动返回到原始的情况、和使因负载变动而上升的电压变动返回到原始的情况下,关于返回到稳定的电压的时间而言,在前者的情况下较短。其原因在于,升压电路的特性(升压能力强、降压能力弱)。因此,与发光停止时的控制期间相比,发光开始时的控制期间比电压的恢复期间短。
这里,如果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需要花费300μs的时间、图像数据电位的下降需要花费1ms的时间,则(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与发光期间之比为(300+1000)/8300=13/83=15.7%。此时,因为能够确保施加与发光亮度对应的电位的期间的约84%,所以能够确保为了以所希望的亮度发光所需的充分的发光期间。
另外,如果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需要花费100μs的时间、图像数据电位的下降需要花费0.5ms的时间,则(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与发光期间之比为(100+500)/8300=6/83=7.23%。此时,因为能够确保施加与发光亮度对应的电位的期间的约93%,所以能够进一步确保为了以所希望的亮度发光所需的充分的发光期间。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既能确保为了以所希望的亮度发光所需的充分的发光期间,又能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因为能够使用在一般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电源装置,所以既能确保为了以所希望的亮度发光所需的充分的发光期间,又能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特性的影响。
接着,对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说明。
在图6、7中,实线所示的波形是施加在第2电源线12上的电压波形(参考图3),单点划线所示的波形是在定时控制器1的输入侧(例如,发光控制用电源(VDD)的输入端:参考图1)测量出的电流波形。
这里,在未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例如以高亮度使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光的情况下,如图6(a)的椭圆部K1所示,能理解为:在发光开始时产生大的过电流并且负载的峰值集中。另外,对于该性质而言,如图6(b)的椭圆部K2所示,即使在以低亮度使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光的情况下也能发生。
另一方面,在利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以高亮度使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光的情况下,如图7(a)的椭圆部K1所示,能理解为:在发光开始时产生大的过电流并且负载的峰值集中。另外,对于该性质而言,如该图(b)的椭圆部K3、K4所示,能理解为:在用高亮度和低亮度使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光的两种情况下都能充分地抑制过电流。
(控制方法的变形例-变形例1)
在图8中,与图2所示的时序图不同点在于,在发光期间中,在使发光期间的开始后立刻降到GND电平的电位徐徐上升时,进行如下控制:使提升后的电位不维持在高电位(VdH)而维持在比该高电位(VdH)只小ΔV1的规定电位。结果,在发光期间维持的第1电位为“VdH-ΔV1”。
根据该图8所示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特性的偏差的影响。即,通过使决定提升后的电位电平的ΔV1可变,从而能够改善因显示面板的特性的偏差引起的发光特性的偏差的影响。另外,通过该控制也能得到缩短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这两个时间的效果。
(控制方法的变形例-变形例2)
在图9中,与图2所示的时序图不同点在于,使在发光期间的刚开始之后暂且下降的电位控制在比GND高的电位,以及使发光停止时的电位下降后的电位控制在比GND高的规定电位。结果,发光期间的刚开始之后及发光停止时的电位为“ΔV2”。
根据该图9所示的控制方法,通过使下降时的电位电平ΔV2可变,从而能够得到缩短图像数据电位的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双方的效果。另外,下降时的电位电平ΔV2能够在0<ΔV2<VdH-Vdata的范围内可变。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1,2中,虽然将发光期间的开始之后立刻下降的电位电平和发光停止时的电位下降后的电位电平表示为同一电位电平,但是这些电位电平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元件虽然以有机发光元件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适用于有机发光元件以外的发光元件,例如LED或利用了无机EL元件的像素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关于驱动晶体管Td及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而利用N型类型的晶体管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驱动晶体管Td及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也可以利用P型类型的晶体管。接着,对驱动晶体管Td及阈值电压检测用晶体管Ts为P型类型的晶体管进行说明。其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
在各薄膜晶体管为P型类型的情况下,为了使各薄膜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而将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的电位设定在阈值电压以下。即、将栅极电位设定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下。为此,作为驱动控制部的定时控制器1将发光元件的发光开始时的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设定为与发光元件发光状态下的图像数据电位相比暂且大的电位,然后使其降低到图像数据电位。另外,在停止发光元件发光时,定时控制器1使图像信号线14的电位上升到位于图像数据电位与阈值电压之间的电位。由此,通过在发光期间的发光开始时或发光停止时使图像信号线的电位变化,从而能够降低在发光控制用电源(VDD)的输入端流动的过电流的大小。
【产业上的可用性】
如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以总括发光方式驱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能够减小对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容的影响的发明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有发光元件及驱动该发光元件的驱动元件;
电源线,其与所述各像素电路连接;
图像信号线,其向所述驱动元件施加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图像数据电位;和
驱动控制部,其控制施加给所述图像信号线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并且控制施加给所述电源线的电位的大小及输出定时,在全部像素电路中一齐进行对所述各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
所述驱动控制部通过使所述图像信号线的图像数据电位从成为基准电位的第1电位逐渐变化到成为一定电位的第2电位,开始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给所述电源线的电位,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期间开始时,从第3电位切换为第4电位,
所述图像信号线从所述第1电位变为所述第2电位所需的时间,比所述电源线从第3电位变为第4电位所需的时间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信号线从所述第1电位变为所述第2电位的时间在50μs以上、350μs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信号线从所述第1电位阶段性变化到达所述第2电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线具有与各像素电路连接的第1电源线和第2电源线,
从所述发光期间开始时起,切换所述第1电源线及所述第2电源线的双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还具备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部判断所述发光期间的发光开始时,基于从发光开始时经过的经过时间调整向所述图像信号线输出的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1电源线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侧连接,且所述第2电源线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侧连接。
CN200880122626.2A 2007-12-28 2008-12-26 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911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0478 2007-12-28
JP2007-340478 2007-12-28
PCT/JP2008/073848 WO2009084681A1 (ja) 2007-12-28 2008-12-26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165A true CN101911165A (zh) 2010-12-08
CN101911165B CN101911165B (zh) 2014-04-30

Family

ID=4082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2626.2A Active CN101911165B (zh) 2007-12-28 2008-12-26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79010B2 (zh)
JP (1) JP5385791B2 (zh)
KR (1) KR101239672B1 (zh)
CN (1) CN101911165B (zh)
WO (1) WO20090846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236A (zh) * 2019-10-30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6497A (ja) * 2012-10-22 2014-05-12 Toshiba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KR102054760B1 (ko) 2013-12-17 2019-12-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동작방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021A (zh) * 2000-09-20 2002-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和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05972A (zh) * 2002-10-18 2005-12-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设备
JP2006178028A (ja) * 2004-12-21 2006-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発光駆動回路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駆動方法
CN1822083A (zh) * 2005-01-21 2006-08-2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JP2006227337A (ja) * 2005-02-18 2006-08-3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848223A (zh) * 2005-03-18 2006-10-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显示器件,驱动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JP200628495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CN101093639A (zh) * 2006-06-22 2007-12-2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0903B2 (ja) 2001-10-03 2010-09-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2003150118A (ja) * 2001-11-14 2003-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US7663615B2 (en) * 2004-12-13 2010-0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ght emission drive circuit and its drive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unit and its display drive method
US7907137B2 (en) * 2005-03-31 2011-03-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Display drive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7219339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harp Corp 容量性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021A (zh) * 2000-09-20 2002-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和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05972A (zh) * 2002-10-18 2005-12-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设备
JP2006178028A (ja) * 2004-12-21 2006-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発光駆動回路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駆動方法
CN1822083A (zh) * 2005-01-21 2006-08-2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JP2006227337A (ja) * 2005-02-18 2006-08-3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848223A (zh) * 2005-03-18 2006-10-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显示器件,驱动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JP200628495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CN101093639A (zh) * 2006-06-22 2007-12-2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236A (zh) * 2019-10-30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820236B (zh) * 2019-10-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5791B2 (ja) 2014-01-08
KR101239672B1 (ko) 2013-03-11
KR20100090722A (ko) 2010-08-16
JPWO2009084681A1 (ja) 2011-05-19
US20100277460A1 (en) 2010-11-04
US8379010B2 (en) 2013-02-19
CN101911165B (zh) 2014-04-30
WO2009084681A1 (ja) 200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8808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377888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1479780B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4809986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382001B1 (ko) 화소 유닛 회로 및 oled 표시 장치
CN10254298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310687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2456318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3325343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US8773332B2 (en) Driving circuit for pixels of an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s of an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20140035470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393719B (zh) 显示装置、显示驱动方法
CN101266749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112427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118438A (zh) 像素驱动电路、方法、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2968954A (zh) 用于像素电流感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流感应方法
CN101350176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以及具有该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2292758B (zh) 显示装置
CN103038812B (zh) 显示装置
CN203300194U (zh)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3325339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714778A (zh)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167167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03564A (zh)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3746857U (zh) 像素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PHILIPS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YOCERA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1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