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7577B -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7577B
CN101907577B CN2010102291554A CN201010229155A CN101907577B CN 101907577 B CN101907577 B CN 101907577B CN 2010102291554 A CN2010102291554 A CN 2010102291554A CN 201010229155 A CN201010229155 A CN 201010229155A CN 101907577 B CN101907577 B CN 101907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moment
torsion
vertic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91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7577A (zh
Inventor
黄训志
彭绍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291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匣校正系统,包含一基座、一感测装置、一影像撷取装置、一扭矩调整装置以及一数据处理装置。基座具有一开口。感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开口中。影像撷取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一第一侧。扭矩调整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一第二侧,且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数据处理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于感测装置、影像撷取装置以及扭矩调整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当卡匣放置于基座上时,数据处理装置即会控制感测装置、影像撷取装置以及扭矩调整装置自动对卡匣进行校正。这样,不仅可节省人力及系统资源,亦可缩短量测、校正时间。

Description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尤指一种可自动校正卡匣的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晶片厂或面板厂大多利用卡匣来承载玻璃基板。为了避免玻璃基板在存取的过程中因卡匣变形过大而造成破片,生产线需要先检验卡匣是否有变形。目前,卡匣的校正大多依靠作业人利用手动量测工具进行检验。在检验出某一个卡匣为不良品后,再由作业人员针对不良处加以调校。之后,经手动量测工具确认为良品后,再投入生产系统中。然而,上述流程需花费不少资源,如人力、校正占地及良品/不良品多次判定作业事宜,造成人力及系统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校正卡匣的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卡匣校正系统包含一基座、一感测装置、一影像撷取装置、一扭矩调整装置以及一数据处理装置。基座具有一开口。感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开口中。影像撷取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一第一侧。扭矩调整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的一第二侧,且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数据处理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于感测装置、影像撷取装置以及扭矩调整装置。 
于此实施例中,影像撷取装置包含一第一升降平台以及N个影像撷取单元,N为正整数。N个影像撷取单元并行排列于第一升降平台上,且第一升降平台可带动N个影像撷取单元相对基座的第一侧上下移动。扭矩调整装置包含一第二升降平台以及N个扭矩调整单元。N个扭矩调整单元并行排列于第二升降平台上,且第二升降平台可带动N个扭矩调整单元相对基座的第二侧上下移动。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影像撷取单元。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包含P个调整件,P为正整数。感测装置包含一第三升降平台、2N个转动件以及6N×M个感测单元,M为正整数。2N个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在每一个转动件上设置3M个感测单元,且第三升降平台可带动2N个转动件以及6N×M个感测单元相对基座上下移动。每二个转动件分别对应一个扭矩调整单元与一个影像撷取单元。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卡匣校正方法用以校正一卡匣。卡匣包含一框架、N×M个支撑件以及N×M×P个扭矩固定件。N×M个支撑件排列成M列,每一列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支撑件,且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利用P个扭矩固定件固定于框架上,N、M与P皆为正整数。 
本发明的卡匣校正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将卡匣放置于一基座上;(b)利用一影像撷取装置撷取对应N×M个支撑件的N×M个影像,该影像撷取装置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影像撷取单元,利用该N个影像撷取单元同时撷取对应每一列的该N个支撑件的N个影像;(c)比对一标准样版与每一个影像中的一第一实际样版,以判断每一个支撑件是否需被校正,当N×M个支撑件中的Q个支撑件需被校正时,进行步骤(d),Q为小于或等于N×M的正整数,当N×M个支撑件中的Q个支撑件不需被校正时,则将卡匣自基座上移离或载出,并针对另一卡匣重复进行步骤(a);(d)利用一感测装置感测对应Q个支撑件中的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垂直斜率Sx1、一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一水平斜率Sy,u为小于或等于Q的正整数;(e)根据第一垂直斜率Sx1、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水平斜率Sy,计算对应P个扭矩固定件的P个权重斜率Sw,并以Sw_v表示P个权重斜率中的第v个权重斜率,v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f)查询一对照表,以得到对应P个权重斜率Sw的P个调整参数,对照表记录多个权重斜率以及多个调整参数,每一个权重斜率分别对应一个调整参数;以及(g)根据P个调整参数,利用一扭矩调整装置分别调整P个扭矩固定件。 
本发明的卡匣校正方法,其中,该感测装置包含N个第一转动件、N个第二转动件、N×M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N×M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N×M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在每一个第一转动件上分别设置M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M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以及M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在每一个 第二转动件上分别设置M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M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M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每一个影像撷取单元同时对应一个第一转动件与一个第二转动件,该第一转动件与该第二转动件相距一间距D,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一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一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利用该第一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垂直距离x1;利用该第二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垂直距离x2;利用该第三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三垂直距离x3;利用该第四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四垂直距离x4;利用该第一水平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水平距离y1;利用该第二水平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水平距离y2;计算该第一垂直斜率Sx1,且Sx1=(x1-x2)/D;计算该第二垂直斜率Sx2,且Sx2=(x3-x4)/D;以及计算该水平斜率Sy,且Sy=(y1-y2)/D。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当卡匣放置于基座上时,数据处理装置即会控制感测装置、影像撷取装置以及扭矩调整装置自动对卡匣进行校正。这样,不仅可节省人力及系统资源,亦可缩短量测、校正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匣校正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卡匣3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卡匣的后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匣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2中的卡匣放置在图1中的卡匣校正系统的基座上的示意图; 
图6A为对应一个支撑件的影像的水平偏移量示意图; 
图6B为对应一个支撑件的影像的垂直偏移量示意图; 
图7A为一个支撑件与对应的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前视图; 
图7B为一个支撑件与对应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的侧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照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卡匣校正系统             3卡匣 
10基座                    12感测装置 
14影像撷取装置            16扭矩调整装置 
18数据处理装置            30框架 
32支撑件                  34扭矩固定件 
100开口                   120第三升降平台 
122转动件                 124感测单元 
140第一升降平台           142影像撷取单元 
160第二升降平台           162扭矩调整单元 
164调整件                 320突出部 
1220第一转动件            1222第二转动件 
1240第一垂直感测单元      1241第三垂直感测单元 
1242第一水平感测单元      1243第二垂直感测单元 
1244第四垂直感测单元      1245第二水平感测单元 
x1第一垂直距离            x2第二垂直距离 
x3第三垂直距离            x4第四垂直距离 
[0037] y1第一水平距离            y2第二水平距离 
[0038] D间距                     Sa水平偏移量 
S10-S30步骤               Sb垂直偏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匣校正系统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卡匣校正系统1包含一基座10、一感测装置12、一影像撷取装置14、一扭矩调整装置16以及一数据处理装置18。基座10具有一开口100。感测装置12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0的开口100中。影像撷取装置14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0的一第一侧。扭矩调整装置16,通常又可称为定心装置或定心机(Centering Machine),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0的一第二侧,且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数据处理装置18有线或无线连接于感测装置12、影像撷取装置14以及扭矩调整装置16。 
于此实施例中,影像撷取装置14包含一第一升降平台140以及三个影像撷取单元142。三个影像撷取单元142并行或直线排列于第一升降平台140上,且第一升降平台140可带动三个影像撷取单元142相对基座10的第一侧或感测装置12上下移动。扭矩调整装置16包含一第二升降平台160以及三个扭矩调整单元162或定心单元。三个扭矩调整单元162并行或直线排列于第二升降平台160上,且第二升降平台160可带动三个扭矩调整单元162相对基座10的第二侧或感测装置12上下移动。当第二升降平台160移动至定点后,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162可分别相对第二升降平台160或感测装置12前后移动,以接近或远离第二升降平台160与感测装置12。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162包含五个调整件164或定心件。感测装置12包含一第三升降平台120、六个转动件122以及七十二个感测单元124。六个转动件122分别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120上,在每一个转动件122上分别设置十二个感测单元124,且第三升降平台120可带动六个转动件122以及七十二个感测单元124相对基座10、影像撷取装置14或扭矩调整装置16上下移动。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162可分别对应一个影像撷取单元142。每二个转动件122可分别对应一个扭矩调整单元162与一个影像撷取单元142。 
于实际应用中,影像撷取单元142可为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影像传感器或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传感器,且数据处理装置18可为计算机设备或其它具有数据运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装置。 
于此实施例中,六个转动件122可包含三个第一转动件1220以及三个第二转动件1222,其中第一转动件1220与第二转动件1222相距一间距D。此外,七十二个感测单元124可包含十二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十二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十二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十二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十二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以及十二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如图1所示,在每一个第一转动件1220上分别设置四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四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以及四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分别与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相对应,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则分别位于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与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之间,并且在每一个第二转动件1222上分别设置四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四个第 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以及四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分别与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相对应,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则分别位于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与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之间。每一个影像撷取单元142可同时对应一个第一转动件1220与一个第二转动件1222。 
需说明的是,影像撷取装置14可包含N个影像撷取单元142,扭矩调整装置16亦可包含N个扭矩调整单元162,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162亦可包含P个调整件164,且感测装置12亦可包含2N个转动件122以及6N×M个感测单元124,N、M与P皆为正整数。亦即,2N个转动件122可包含N个第一转动件1220、N个第二转动件1222,且6N×M个感测单元124可包含N×M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N×M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N×M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N×M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N×M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以及N×M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亦即,在其它实施例中,N、M与P可为其它的正整数,不以图1实施例的3、4与5为限。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卡匣3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卡匣3的后视图。卡匣3包含一框架30、十二个支撑件32以及六十个扭矩固定件34。如图2所示,十二个支撑件32排列成四列,每一列包含三个并行或直线排列的支撑件32。此外,如图3所示,每一个支撑件32分别利用五个扭矩固定件34固定于框架30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件32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一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一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一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一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以及一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 
需说明的是,卡匣3亦可包含N×M个支撑件以及N×M×P个扭矩固定件,N×M个支撑件排列成M列,每一列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支撑件,且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利用P个扭矩固定件固定于框架30上,N、M与P皆为正整数。亦即,在其它实施例中,N、M与P可为其它的正整数,不以图2以及图3实施例的3、4与5为限。 
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匣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图2中的卡匣3放置在图1中的卡匣校正系统1的基座10上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欲对图2所示的卡匣3进行校正时,将卡匣3放置于基座10上(步骤S10),如图5所示。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控制影 像撷取装置14的第一升降平台140相对基座10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依序移动,并且利用三个或N个影像撷取单元142同时撷取对应每一列的三个或N个支撑件32的三个或N个影像,以得到对应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的十二个或N×M个影像(步骤S12)。 
请参阅图6A及6B图,图6A及6B图为对应一个支撑件32的影像的示意图。如图6A及6B图所示,支撑件32具有一突出部320,实线框表示一标准样版,且虚线框表示一第一实际样版。于此实施例中,标准样版为突出部320位于影像中的标准位置,而第一实际样版则为突出部320位于影像中的实际位置。其中,标准样版是储存或内建于数据处理装置18中,第一实际样版则由三个或N个影像撷取单元142依序对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进行影像撷取后,再储存于数据处理装置18中,经数据处理装置18进行影像或数据处理而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实际样版与标准样版皆为大于突出部320的剖面影像的矩形图样,第一实际样版与标准样版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实际样版可完全包围突出部320的剖面影像;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实际样版与标准样版可以与突出部320的剖面影像相同,且第一实际样版与突出部320的剖面影像相同或完全重迭。 
在利用三个或N个影像撷取单元142得到对应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的十二个或N×M个影像后,数据处理装置18会处理十二个或N×M个影像以得到对应的十二个或N×M个第一实际样版,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会再比对储存或内建的标准样版与每一个影像中的第一实际样版,以判断每一个支撑件32是否需被校正(步骤S14)。当数据处理装置18判断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中的Q个支撑件32需被校正时,进行步骤S16,Q为小于或等于十二或N×M的正整数(于此实施例中,Q可为一至十二中的任意整数);当数据处理装置18判断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皆不需被校正时,则将卡匣3自基座10上移离或载出,并针对另一卡匣(未显示)重复进行步骤S10与其后续步骤。 
于上述的步骤S14中,数据处理装置18会先计算第一实际样版相对标准样版的一水平偏移量Sa及/或垂直偏移量Sb,并且判断此偏移量Sa及/或Sb是否大于一门坎值。若此偏移量Sa及/或Sb大于门坎值,数据处理装置18判断对应的支撑件需被水平及/或垂直校正。反之,若此偏移量Sa及/或Sb未大 于门坎值,数据处理装置18判断对应的支撑件不需被水平及/或垂直校正。上述的门坎值即为可容忍或可容许的支撑件32在基座10第一侧的水平及/或垂直偏移量或变形量,其可由使用者自行定义。在本实施例中,垂直偏移量Sb是以门坎值则为2公厘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当数据处理装置18判断十二个或N×M个支撑件32中的Q个支撑件32需被校正时,也就是垂直偏移量Sb为2.12公厘,大于门坎值为2公厘时,数据处理装置18会控制感测装置12之第三升降平台120从基座10的开口100中升起,请参阅图1。此时,六个转动件122会分别由卡匣3的框架30底部的开口(未显示)进入或伸入卡匣3的框架30中。待第三升降平台120移动至定点后,例如:对应于Q个需被校正的支撑件32中的第u个支撑件32的位置,数据处理装置18会控制每一个转动件122分别相对第三升降平台120转动,以使每一个支撑件32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一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一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2、一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一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以及一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此时,数据处理装置18即可利用感测装置12感测对应Q个需被校正的支撑件32中的第u个支撑件32的一第一垂直斜率Sx1、一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一水平斜率Sy(步骤S16),u为小于或等于Q的正整数。 
请参阅图7A以及图7B,图7A为一个支撑件32与对应的第一转动件1220或第二转动件1222的前视图,图7B为一个支撑件32与对应的第一转动件1220及第二转动件1222的侧视图。于此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8利用第一垂直感测单元1240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垂直距离x1(例如:23公厘),以及利用第二垂直感测单元1243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垂直距离x2(例如:21公厘),利用第三垂直感测单元1241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三垂直距离x3(例如:18公厘),以及利用第四垂直感测单元1244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四垂直距离x4(例如:19公厘);利用第一水平感测单元1243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水平距离y1(例如:5公厘),以及利用第二水平感测单元1245感测对应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水平距离y2(例如:6公厘)。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利用下列公式一、公式二以及公式三分别计算第一垂直斜率Sx1、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水平斜率Sy。下列公式中的D(例如:500公厘)即为前述的第一转动件1220与第二转动件1222 之间的间距,请参阅图1与图5。 
公式一:Sx1=(x1-x2)/D=(23-21)/500=0.004。 
公式二:Sx2=(x3-x4)/D=(18-19)/500=-0.002。 
[0056] 公式三:Sy=(y1-y2)/D=(5-6)/500=-0.002。 
[0057]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根据第一垂直斜率Sx1(例如:0.004)、第二垂直斜率Sx2(例如:-0.002)以及水平斜率Sy(例如:-0.002),以下列公式四计算对应五个或P个扭矩固定件34的全部或预定数目的权重斜率Sw(步骤S18),并以Sw_v表示五个权重斜率中的第v个权重斜率,v为小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举例而言,如果五个扭矩固定件34皆须被调整,则数据处理装置18会计算出五个对应的权重斜率;如果五个扭矩固定件34只有其中的三个须被调整,则数据处理装置18会计算出三个对应的权重斜率;以此类推。 
公式四:Sw_v=w1_v×Sx1+w2_v×Sx2+w3_v×Sy。 
其中w1_v表示对应第v个(例如:第一个至第五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一权重(例如:40%、50%、45%、25%、15%),w2_v表示对应第v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二权重(例如:20%、50%、40%、55%、65%),w3_v表示对应第v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三权重(例如:-40%、0%、15%、20%、-20%)。上述第一权重、第二权重以及第三权重可根据实际所欲调整的量来设计。 
Sw_1=w1_1×Sx1+w2_1×Sx2+w3_1×Sy 
=(40%)×0.004+(20%)×(-0.002)+(-40%)×(-0.002)=0.002; 
Sw_2=w1_2×Sx1+w2_2×Sx2+w3_2×Sy 
=(50%)×0.004+(50%)×(-0.002)+(0%)×(-0.002)=0.001; 
Sw_3=w1_3×Sx1+w2_3×Sx2+w3_3×Sy 
=(45%)×0.004+(40%)×(-0.002)+(15%)×(-0.002)=0.0007; 
Sw_4=w1_4×Sx1+w2_4×Sx2+w3_4×Sy 
=(25%)×0.004+(55%)×(-0.002)+(20%)×(-0.002)=-0.002; 
Sw_5=w1_5×Sx1+w2_5×Sx2+w3_5×Sy 
=(15%)×0.004+(65%)×(-0.002)+(-20%)×(-0.002)=-0.0016。 
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照表的示意图。如果五个扭矩固定件34皆须被调整,数据处理装置18查询一对照表,其储存或内建于数据处理装置18中,以得到对应五个或P个权重斜率Sw的五个或P个调整参 数(步骤S20),其中上述对照表记录多个权重斜率以及多个调整参数,且每一个权重斜率分别对应一个调整参数,如图8所示。于此实施例中,当权重斜率为正,对应的调整参数以逆转圈数表示;当权重斜率为负,对应的调整参数以正转圈数表示;当权重斜率为0,对应的调整参数亦为0。举例而言,如果对应五个扭矩固定件34的五个权重斜率Sw_1~Sw_5分别为0.002、0.001、0.0007、-0.002以及-0.0016,则由图8所示的对照表可以得到对应的五个调整参数分别为逆转(逆时针方向旋转)放松2圈、逆转放松1圈、逆转放松0.7圈、正转(顺时针方向旋转)锁紧2圈以及正转锁紧1.6圈,亦即调整圈数等于1000×权重斜率。在其它实施例中,逆转可以是锁紧,正转可以是放松,而调整圈数与权重斜率也可以是其它的对照关系,并不限于图8所示的线性对照关系。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根据得到的五个或P个调整参数,利用扭矩调整装置16分别调整五个或P个扭矩固定件34(步骤S22)。于此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8控制扭矩调整装置16的第二升降平台160相对基座10由下往上移动至需被校正的支撑件32处,例如:对应于Q个需被校正的支撑件32中的第u个支撑件32的位置,并且控制对应的扭矩调整单元162往前移动,使每一个调整件164与对应的扭矩固定件3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调整件164为凸出件,扭矩固定件34则为凹入件,调整件164可插入扭矩固定件34中而互相连接;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调整件164可为凹入件,扭矩固定件34则为凸出件,扭矩固定件34则可插入调整件164中而互相连接。之后,根据五个或P个调整参数的逆转圈数、正转圈数或0,利用对应的五个或P个调整件164分别逆转、正转调整或不调整对应的五个或P个扭矩固定件34。 
接着,数据处理装置18直接利用影像撷取装置14撷取已完成第一次校正的第u个支撑件的影像(步骤S24),并且比对标准样版与第u个支撑件的影像中的一第二实际样版,以判断第u个支撑件是否仍需被校正(步骤S26)。当第u个支撑件仍需被校正时,重复步骤S16至S22。接着,重复步骤S24至S26R次,R为正整数,例如可重复重复步骤S24至S26一次、两次、三次...等。最后,在重复步骤S24至S26R次后,若第u个支撑件仍需被校正,数据处理装置18即可判断第u个支撑件无法完成自动校正(步骤S28),则将卡匣3自基座10上移离或载出,以将卡匣3手动调整或将此卡匣3列为待修状 态,由系统通知卡匣管理者以人工或自动方式更换无法完成自动校正的第u个支撑件,并针对另一卡匣重复进行步骤S10与其后续步骤。或者,重复步骤S16至S26,直到需被校正的Q个支撑件32皆完成校正(步骤S30),再将卡匣3自基座10上移离或载出,并针对另一卡匣重复进行步骤S10与其后续步骤。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当卡匣放置于基座上时,数据处理装置即会控制感测装置、影像撷取装置以及扭矩调整装置自动对卡匣进行校正。这样,不仅可节省人力及系统资源,亦可缩短量测、校正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卡匣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开口;
一感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开口中;
一影像撷取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基座的一第一侧;
一扭矩调整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基座的一第二侧,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以及
一数据处理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于该感测装置、该影像撷取装置以及该扭矩调整装置;
其中,该影像撷取装置包含一第一升降平台以及N个影像撷取单元,N为正整数,该N个影像撷取单元并行排列于该第一升降平台上,该第一升降平台可带动该N个影像撷取单元相对该基座的该第一侧上下移动;该扭矩调整装置包含一第二升降平台以及N个扭矩调整单元,该N个扭矩调整单元并行排列于该第二升降平台上,该第二升降平台可带动该N个扭矩调整单元相对该基座的该第二侧上下移动,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影像撷取单元;该感测装置包含一第三升降平台、2N个转动件以及6N×M个感测单元,M为正整数,该2N个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三升降平台上,在每一个转动件上设置3M个感测单元,该第三升降平台可带动该2N个转动件以及该6N×M个感测单元相对该基座上下移动,每二个转动件分别对应一个扭矩调整单元与一个影像撷取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包含P个调整件,P为正整数。
3.一种卡匣校正方法,用以校正一卡匣,该卡匣包含一框架、N×M个支撑件以及N×M×P个扭矩固定件,该N×M个支撑件排列成M列,每一列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支撑件,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利用P个扭矩固定件固定于该框架上,N、M与P皆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该卡匣校正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将该卡匣放置于一基座上;
(b)利用一影像撷取装置撷取对应该N×M个支撑件的N×M个影像,该影像撷取装置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影像撷取单元,利用该N个影像撷取单元同时撷取对应每一列的该N个支撑件的N个影像;
(c)比对一标准样版与每一个影像中的一第一实际样版,以判断每一个支撑件是否需被校正,当该N×M个支撑件中的Q个支撑件需被校正时,进行步骤(d),Q为小于或等于N×M的正整数,当该N×M个支撑件中的Q个支撑件不需被校正时,则将该卡匣自该基座上移离或载出,并针对另一卡匣重复进行步骤(a);
(d)利用一感测装置感测对应该Q个支撑件中的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垂直斜率Sx1、一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一水平斜率Sy,u为小于或等于Q的正整数,其中,该感测装置包含N个第一转动件、N个第二转动件、N×M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N×M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N×M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N×M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在每一个第一转动件上分别设置M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M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以及M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在每一个第二转动件上分别设置M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M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M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每一个影像撷取单元同时对应一个第一转动件与一个第二转动件,该第一转动件与该第二转动件相距一间距D,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三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一水平感测单元、一个第二垂直感测单元、一个第四垂直感测单元以及一个第二水平感测单元;利用该第一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垂直距离x1;利用该第二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垂直距离x2;利用该第三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三垂直距离x3;利用该第四垂直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四垂直距离x4;利用该第一水平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一水平距离y1;利用该第二水平感测单元感测对应该第u个支撑件的一第二水平距离y2;计算该第一垂直斜率Sx1,且Sx1=(x1-x2)/D;计算该第二垂直斜率Sx2,且Sx2=(x3-x4)/D;以及计算该水平斜率Sy,且Sy=(y1-y2)/D;
(e)根据该第一垂直斜率Sx1、该第二垂直斜率Sx2以及该水平斜率Sy,计算对应该P个扭矩固定件的P个权重斜率Sw,并以Sw_v表示该P个权重斜率中的第v个权重斜率,v为小于或等于P的正整数;
(f)查询一对照表,以得到对应该P个权重斜率Sw的P个调整参数,该对照表记录多个权重斜率以及多个调整参数,每一个权重斜率分别对应一个调整参数;以及
(g)根据该P个调整参数,利用一扭矩调整装置分别调整该P个扭矩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包含下列步骤:
(e1)计算该P个权重斜率Sw中的第v个权重斜率Sw_v,且Sw_v=w1_v×Sx1+w2_v×Sx2+w3_v×Sy,其中w1_v表示对应该P个扭矩固定件中的第v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一权重,w2_v表示对应该第v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二权重,w3_v表示对应该第v个扭矩固定件的一第三权重;以及
(e2)重复步骤(e1),以得到全部或预定的该P个权重斜率Sw。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扭矩调整装置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扭矩调整单元,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影像撷取单元,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包含P个调整件,步骤(g)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该P个调整参数,利用该P个调整件分别调整该P个扭矩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具有一突出部,该标准样版为该突出部位于该影像中的标准位置,该第一实际样版为该突出部位于该影像中的实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含下列步骤:
(c1)计算该第一实际样版相对该标准样版的一偏移量;
(c2)判断该偏移量是否大于一门坎值,若是,则进行步骤(c3),若否,则进行步骤(c4);
(c3)判断对应的该支撑件需被校正;以及
(c4)判断对应的该支撑件不需被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偏移量为一水平偏移量或一垂直偏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权重斜率为正,对应的该调整参数以逆转圈数表示,当该权重斜率为负,对应的该调整参数以正转圈数表示,当该权重斜率为0,对应的该调整参数亦为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装置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影像撷取单元,该扭矩调整装置包含N个并行排列的扭矩调整单元,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影像撷取单元,每一个扭矩调整单元包含P个调整件,步骤(g)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该P个调整参数的逆转圈数、正转圈数或0,利用该P个调整件分别逆转、正转调整或不调整该P个扭矩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h)利用该影像撷取装置撷取该第u个支撑件的影像;
(i)比对该标准样版与该第u个支撑件的影像中的一第二实际样版,以判断该第u个支撑件是否仍需被校正;以及
(j)当该第u个支撑件仍需被校正时,重复步骤(d)至(g)。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匣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k)重复步骤(h)至(j)R次,R为正整数;
(l)在重复步骤(h)至(j)R次后,若该第u个支撑件仍需被校正,判断该第u个支撑件无法完成校正;以及
(m)重复步骤(d)至(l),直到该Q个支撑件皆完成校正。
CN2010102291554A 2010-07-13 2010-07-13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91554A CN10190757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91554A CN10190757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577A CN101907577A (zh) 2010-12-08
CN101907577B true CN101907577B (zh) 2012-01-04

Family

ID=43263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91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757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7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0463A (zh) * 2012-02-29 2012-07-25 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卡匣偏移的补正装置及补正方法
CN103412347B (zh) * 2013-07-23 2016-02-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卡匣和卡匣的检测方法
CN105035557B (zh) * 2015-08-06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卡匣
CN111361967B (zh) * 2020-03-13 2022-02-25 北京七星华创集成电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夹校正装置和卡夹校正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9055A (en) * 1996-05-31 1997-10-21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Automated wafer lapping system
US6591160B2 (en) * 2000-12-04 2003-07-08 Asyst Technologies, Inc. Self teaching robot
JP3960162B2 (ja) * 2001-08-08 2007-08-1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基板搬送方法
CN101058349A (zh) * 2006-04-19 2007-10-24 叶祺成 显示面板贴标作业的工作机台
CN101339324B (zh) * 2008-07-24 2012-03-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加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577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7577B (zh) 卡匣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81136B (zh) 图像校准系统和立体摄像机的校准方法
CN110225336B (zh) 评估图像采集精度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06910221B (zh) 一种全局标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14087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多工位单视觉aoi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
CN102749794B (zh) 一种全自动dlp光机位置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3885217B (zh) 一种检测液晶面板柱状隔垫物缺陷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94974A (zh) 一种基于多次识别标定板图像的多目相机外参标定精度的提高方法
JP2000503433A (ja) 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50072354A (ko) 로봇 시스템 및 검출 방법
US9026249B2 (en) Robot calibration method
CN107333123A (zh) 对焦检测系统及对焦检测方法
CN102954760B (zh) 图像测量装置和图像测量方法
CN105074569A (zh) 可旋转的相机模块测试系统
CN116539644A (zh) 自动换型方法、机构及系统
CN105844670A (zh) 水平机器人移动相机多点移动标定方法
CN104339188B (zh) 被支撑物的再设置方法
CN103630542B (zh)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修正装置及缺陷检测方法
CN106331693B (zh) 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7833841A (zh) 缺陷检测方法
KR20220136249A (ko)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및 정보 취득 방법
CN113643995A (zh) 一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10381141U (zh) 一种相机功率校准平台
TWI417535B (zh) 卡匣校正系統及其方法
CN101092034A (zh) 晶片搬运设备的校正装置与晶片搬运设备的校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