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6869B -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6869B
CN101906869B CN201010156260XA CN201010156260A CN101906869B CN 101906869 B CN101906869 B CN 101906869B CN 201010156260X A CN201010156260X A CN 201010156260XA CN 201010156260 A CN201010156260 A CN 201010156260A CN 101906869 B CN101906869 B CN 101906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
dextral
sinistral
carriag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62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6869A (zh
Inventor
乔治·安纳赛斯
罗伯特·埃迪
吉恩·弗朗科易斯·戴斯麦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 Climber LLC
Original Assignee
Sky Climber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 Climber LLC filed Critical Sky Climber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906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6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6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6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1/20Scaffolds comprising upright members and provision for supporting cross-members or platform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therealo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Epoxy Compounds (AREA)
  • Jib Crane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具有被起重系统悬吊在模块化桅杆之间的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具有桅杆稳定器,与稳定器导向装置配合以防止发生不期望的摇摆。所述起重系统包括多个车架和桅杆缆绳,所述车架可沿桅杆滑动。

Description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特别是地面塔支撑的悬吊型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悬吊型工作平台在本技术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它们通常通过临时的顶梁或者永久性的安装吊架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或者较高楼层,并经常使用基于轨道的屋顶车架或者单轨来为工作平台系统提供可移动的锚定点。显而易见,安装在屋顶的悬吊平台系统要求有可利用的屋顶,因此这样的设计自然不适合在建的垂直建筑、屋顶的大部分被HAVC系统的机械设备覆盖的建筑、或者成斜坡的屋顶。
做为选择,工作平台可通过起重装置从地面上升起,例如在各种“动臂装卸机(cherry picker)”型的工作篮中所看到的起重装置;或者使用剪式装置升起,如美国专利4,114,854所述;或者通过延伸塔从地面上升起,如美国专利4,068,737所述。这些地面系统具有方便移动的优点,但是都具有平台被升起的高度严重受限的明显缺陷,通常仅限于楼层非常少的建筑物高度。
做为选择,地面系统可利用通过多个部件叠加起来的脚手架支撑件,以达到不同的高度。典型的例子参见美国专利4,294,332,其中矩形脚手架部件沿着平台设置,该平台通过齿轮齿条系统沿脚手架爬升。该专利中还设计了一种悬吊平台,其中链条勾在脚手架部件或者塔上,用于升起平台。
当从升起的或者悬吊的工作平台工作时,安全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现有技术的装置存在许多严重的安全问题。首先,模块化的部件应该很轻易举起并从内部锁定,工作平台才相对安全。这样的模块化部件应该很容易牢固地连接上,也能轻松地解开,不要求工人使劲移动或者倾靠到在工作平台边界的外部。其次,该模块化的部件必须易于连接到垂直面上,其中该部件或塔沿该垂直面旁边竖起,以允许安全地达到较高的高度。再其次,强烈要求附加的安全系统,以防止工作平台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意外落下,例如在起重和安全锁定机构分离为单独的部件的情况下,并且最好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安全锁定系统。
本技术领域一直所缺少的是一种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使自升式工作平台在由易联锁的各部件构成的塔式系统上升起,该塔式系统内的各部件可在工作平台的安全范围内轻松地升起,并且该系统利用马达和钢索起重机来升高和降低已与安全锁定机构完全分离的平台系统,该安全锁定机构用于在添加或移除构成塔的部件时,将工作平台锁定在适当的位置。
发明内容
从总的配置来说,本发明提出了具有各种新性能的技术,以新的和新颖的方式,克服了现有装置的许多缺点。从最广义的方面来说,本发明在许多通常有效的配置方面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局限。本发明通过实施例的方式介绍了这些性能,并以新的和新颖的方式克服了现有方法的许多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用于建造、维修和建筑清洁,或者用于任何其它的接近解决方案。该平台系统包括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被起重系统悬吊在左侧模块化桅杆和右侧模块化桅杆之间。
左侧模块化桅杆和右侧模块化桅杆各自由垂直叠放且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桅杆单元组成。每个桅杆单元都有远端、近端、从远端延伸到近端的多功能轨道、靠近远端的单元互连装置以及单元组装导向装置,其中该多功能轨道包括稳定器导向装置和多个安全接合装置。当桅杆单元彼此叠放时,各桅杆单元的多功能轨道与相邻桅杆单元的多功能轨道对齐。该模块化桅杆单元事实上可以是任何形状和配置的。
工作平台用作使用者、工人建造墙、洗窗户、或进行任何其他高架任务的平台。工作平台有左端和右端。工作平台悬吊于左侧模块化桅杆和右侧模块化桅杆之间。因此,从工作平台的左端到右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桅杆之间间隔的距离。工作平台还有左侧桅杆稳定器和右侧桅杆稳定器,连接到平台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桅杆多功能轨道上的左侧和右侧桅杆稳定器导向装置配合,以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发生不期望的摇摆。工作平台还有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和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与平台连接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桅杆多功能轨道上的多个左侧和右侧桅杆安全接合装置中至少其一配合,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平台锁定到模块化桅杆上,从而防止平台意外降下。
起重系统将工作平台从模块化桅杆上起吊。起重系统包括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左侧桅杆式起重机、右侧桅杆式起重机、左侧桅杆缆绳、以及右侧桅杆缆绳。每个车架用于协作接收相关的模块化桅杆,因此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沿相关的模块化桅杆上下滑动车架。每个车架还有近端、远端、主体、缆绳连接器、操作手柄、以及车架桅杆接合器。车架桅杆接合器用于可解开地方式将车架锁定在相关的模块化桅杆上,从而防止车架意外降下。
桅杆式起重机连接到工作平台和相关的桅杆缆绳上,然后桅杆缆绳连接到相关车架的缆绳连接器上,从而将工作平台从车架上悬吊起来。桅杆式起重机通过延长和缩回桅杆缆绳来调节工作平台的高度。
最后,该平台系统包括有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有中央控制站,用于用户控制。中央控制站与每个桅杆式起重机通信,从而控制工作平台的高度。
各优选实施例的变化、修改、选择和变更可单独使用或者彼此结合,通过参照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对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将会变得更明白。
附图说明
以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附图中:
图1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侧视图;
图2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俯视图;
图3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侧视图;
图4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侧视图;
图5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侧视图;
图6是未按比例绘出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的侧视图;
图7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模块化桅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右侧模块化桅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右侧模块化桅杆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右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5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车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7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8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9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0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1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2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和平台桅杆稳定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3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和平台桅杆稳定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4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多功能轨道和平台桅杆稳定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5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6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7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8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9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0是未按比例绘出的本发明的几个部件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1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模块化桅杆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2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右侧模块化桅杆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3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单元组装导向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4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单元组装导向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5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左侧模块化桅杆和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6是未按比例绘出的右侧模块化桅杆和多功能轨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10)促进了本技术领域的显著进步。本发明设备的优选实施例通过新的和新颖的部件设置以及以唯一和新颖的方式配置的方法实现这种进步,示例说明了目前难以获得但更优和期望的能力。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仅用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用来代表构造或利用本发明的唯一形式。描述结合示出的实施例,给出了实施本发明的设计、功能、手段和方法。但是,应该理解,相同或等同的功能和特征可以由不同的实施例来完成,这些不同的实施例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用于建造、维修和清洁建筑,或者用于任何其它的接近解决方案。参照图1,平台系统(10)包括位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之间的工作平台(300),其中起重系统(400)将工作平台(300)从模块化桅杆(100,200)上吊起。
首先,将详细公开模块化桅杆(100,200)。如图7所示,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具有垂直叠放并且以可解开地方式连接在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的至少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和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完全相同。每个左侧桅杆单元(110a,110b)有远端(112)、近端(114)、从远端(112)延伸到近端(114)的多功能轨道(116)、靠近远端(112)的单元互连装置(135)(参照图7)、以及靠近远端(112)的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其中该多功能轨道(116)包括多个安全接合装置(117)和稳定器导向装置(122),仅在图31中示出。当左侧桅杆单元(110a,110b)彼此叠放时,各桅杆单元(110a,110b)的多功能轨道(116)完全对齐。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建造在左侧基板(113)上,左侧基板(113)与地面接触以保持稳定,并用于承载左侧模块化桅杆(100)。
类似地,如图8和图9所示,右侧模块化桅杆(200)具有垂直叠放并且以可解开地方式连接在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上的至少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和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完全相同,并且与左侧桅杆单元(110a,110b)完全相同。每个右侧桅杆单元(210a,210b)有远端(212)、近端(214)、从远端(212)延伸到近端(214)的多功能轨道(216)、靠近远端(212)的单元互连装置(235)、以及靠近远端(212)的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其中该多功能轨道(216)包括多个安全接合装置(217)和稳定器导向装置(222),仅在图32中示出。当右侧桅杆单元(210a,210b)彼此叠放时,各桅杆单元(210a,210b)的多功能轨道(216)完全对齐。右侧模块化桅杆(200)建造在右侧基板(213)上,右侧基板(213)与地面接触以保持稳定,并用于承载右侧模块桅杆(200)。另外,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将会理解,多功能轨道(116,216)不必位于模块化桅杆(100,200)一侧的中部。事实上,通过偏移多功能轨道(116,216),工作平台(300)可被放置得更靠近在其上执行工作的建筑。
左侧桅杆单元(110a,110b)的结构配置使得在左侧模块化桅杆(100)的组装过程中,当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的远端(112)与相邻的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的近端(114)接触时,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枢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因此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可以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左侧单元互连装置(135)便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连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如图7所示。类似地,如图3、8和9最清楚地示出,右侧桅杆单元(210a,210b)的结构配置使得在右侧模块化桅杆(200)的组装过程中,当第二左侧桅杆单元(210b)的远端(212)与相邻的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的近端(214)接触时,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枢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上,因此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可以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右侧单元互连装置(235)便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连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110a)上。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分开桅杆间距(50)。
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将会意识到,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事实上可以是任何形状和配置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的设计和构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平台(300)的尺寸和负载,以及工作平台(300)必须达到的高度。例如,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可以具有预定的尺寸和配置,用于与十英尺长的工作平台(300)一起使用,可以达到最多六十英尺的高度。此外,用于更长、更重负载的工作平台(300)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可以有不同的配置和强度水平,这样的话,为了安全起见,应用于一个特殊工作平台(300)和使用标准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不能与用于其它不同工作平台(300)和使用标准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一起使用。如许多建筑用塔式系统一样,通常矩形截面的桁架建造塔可提供最大的效用,但是也可使用许多已知的结构形状。
此外,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240)可以以各种有效的结构来构造。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240)包括钩状装置(142,242),参照图33和图34,钩状装置(142,242)靠近远端(112,212),使得当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的远端(112,212)与相邻的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的近端(114,224)在垂直方向上接触时,钩状装置(142,242)将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枢接到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因此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可以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的话,单元互连装置(135,235)便将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连接到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上。类似地,单元互连装置(135,235)可以以各种有效的结构来构造。也许单元互连装置(135,235)的最简单实施例是鱼钩形拨爪,如图7和图8所示,偏转并扣在相邻的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的一部分上,需要有意操作该拨爪才能解开相邻的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
接下来,参照图1,工作平台(300)用作使用者、工人建造墙、洗窗户、或进行任何其他高架任务的平台。工作平台(300)有左端(302)和右端(304),如图3所示。由于工作平台(300)被设计为悬吊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之间,从工作平台(300)的左端(302)到右端(304)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桅杆间距(50),如图5所示。工作平台(300)位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之间,这样的话,工作平台左端(302)靠近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工作平台右端(304)靠近右侧模块化桅杆(200)。工作平台(300)具有轨道(310),如图3所示。工作平台(300)还具有左侧桅杆稳定器(320)和右侧桅杆稳定器(330),它们连接到平台(300)上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桅杆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左侧和右侧桅杆稳定器导向装置(122,222)配合(如图31和32所示),以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发生不期望的摇摆。此外,工作平台(300)具有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和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它们与平台(300)连接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桅杆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多个左侧和右侧桅杆安全接合装置(117,217)中至少一个配合,以可接卡地方式将平台(300)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从而防止平台(300)意外降下。
参照图4,起重系统(400)将工作平台(300)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起吊。起重系统(400)包括:(a)左侧车架(450)、(b)右侧车架(470)、(c)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d)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e)左侧桅杆缆绳(410)、以及(f)右侧桅杆缆绳(420)。
左侧车架(450)用于协作容纳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因此使用者可沿左侧模块化桅杆(100)方便地上下滑动左侧车架(450)。如图10、12和14所示,左侧车架(450)具有近端(466)、远端(467)、主体(452)、缆绳连接器(454)、操作手柄(456)、以及车架桅杆接合器(460)。车架桅杆接合器(460)用于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左侧车架(450)锁定在左侧模块化桅杆(100)上,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意外降下。
右侧车架(470)用于协作容纳右侧模块化桅杆(200),因此使用者可沿右侧模块化桅杆(200)方便地上下滑动右侧车架(47)。如图11和13所示,右侧车架(470)具有近端(486)、远端(487)、主体(472)、缆绳连接器(474)、操作手柄(476)、以及车架桅杆接合器(480);车架桅杆接合器(480)用于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右侧车架(470)锁定在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上,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意外降下。
再参照图4,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的左端(302)附近,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的右端(304)附近。此外,左侧桅杆缆绳(410)连接到左侧车架(450)的缆绳连接器(454)和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上,右侧桅杆缆绳(420)连接到右侧车架(470)的缆绳连接器(474)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上,从而将工作平台(300)从左侧车架(450)和右侧车架(470)上悬吊起来。桅杆式起重机(430,440)通过延长和缩回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上的左侧桅杆缆绳(410)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上的右侧桅杆缆绳(420)来调节工作平台(300)的高度。桅杆式起重机(430,440)可以是商业上通常使用的电动起重机,但是它们也可以是手动起重系统。
最后,平台系统(10)包括有控制系统(500),该控制系统(500)具有中央控制站(510),用于用户控制。中央控制站(510)与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通信,从而通过延长和收回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上的左侧桅杆缆绳(410)和右侧桅杆缆绳(420)来控制工作平台(300)的高度。控制系统(500)可结合有各种电气互锁机构来改善安全性。例如,控制系统(500)可包括有加速计,一旦感测到预定的加速度或速度,就启动安全接合装置(117,217)。其它的安全特征还有上限开关、下限开关、以及有效载荷超载检测系统。
以下将详细介绍以上讨论过的各个部件,并应用到各种不同实施例。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多个安全接合装置(117,217)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设置为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锁定槽(118,218),如图17和2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为从多功能轨道(116,216)上延伸出来的锁定突起(119,219),如图19、20和23所示。图17和22中所示的形成在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锁定槽(118,218)通常是贯通多功能轨道(116,216)的开口,但是它们也可以仅仅是在多功能轨道(116,216)上形成的槽。
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和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与各自连接的模块化桅杆(100,200)协作,以防止车架(450,470)意外落下。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事实上可以是可选择地将相关的车架(450、470)锁定到相关桅杆(100,200)上的任何装置。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的大部分实施例包括某种形式的锁定舌。例如,如图25和图26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左侧车架锁定舌(462),用于与左侧锁定槽(118)配合,这样左侧车架锁定舌(46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左侧锁定槽(1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左侧车架(450)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类似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包括右侧车架锁定舌(482),用于与右侧锁定槽(218)配合,这样右侧车架锁定舌(48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右侧锁定槽(2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右侧车架(470)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这些虽未图示但是与图25和26相同。但是,在可选择的其它实施例中,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可直接连接到桅杆(100,200),而不连接到多功能轨道(116,216)。车架锁定舌(462,482)的动作可以由使用者的作用力来启动,或者通过液压、气动或者电磁等动力源来供能启动。
与刚刚讨论的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类似,工作平台(300)设置有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和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如图3所示,两者都连接到平台(300),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多个左侧和右侧桅杆安全接合装置(117,217)中的至少一个协作。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用于通过多功能轨道(116,216)将平台(300)以可解开地方式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从而防止平台(300)意外落下。此外,在悬吊平台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平台(300)系统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事实上可以是可选择地将工作平台的相关侧(302,304)锁定到对应的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任何装置。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的大部分实施例包括某种形式的锁定舌。例如,如图25和图26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左侧平台锁定舌(342),用于与左侧锁定槽(118)配合,这样左侧平台锁定舌(34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左侧锁定槽(1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左端(302)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类似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包括右侧平台锁定舌(352),用于与右侧锁定槽(218)配合,这样右侧平台锁定舌(35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右侧锁定槽(2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右端(304)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这些虽未图示但是与图25和26相同。
如前文所提及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多个安全接合装置(117,217)可以是从多功能轨道(116,216)上延伸出的锁定突起(119,219),如图18-21所示。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左侧安全接合装置(117)是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延伸出的左侧锁定突起(119),多个右侧安全接合装置(217)是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延伸出的右侧锁定突起(219)。与前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类似,采用锁定突起(119,219)的大多数实施例也采用锁定舌形式的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以与锁定突起(119,219)配合。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包括左侧车架锁定舌(462),用于与左侧锁定突起(119)配合,因此左侧车架锁定舌(462)可以与任意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从而将左侧车架(450)以可解开地方式紧固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如图27和28所示;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包括右侧车架锁定舌(482),用于与右侧锁定突起(219)配合,因此右侧车架锁定舌(482)可以与任意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从而将右侧车架(470)以可解开地方式紧固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这些虽未图示但是与图27和28类似。车架锁定舌(462,482)的动作可以由使用者的作用力来手动启动,或者通过液压、气动或者电磁等动力源来供能启动。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个特殊实施例中,车架操作手柄(456,476)包括接合器启动装置(457,477),用于启动和解除车架桅杆接合器(460,480),将车架(450,470)以可解开地方式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从而防止车架(450,470)意外降下。
在设有锁定突起(119,219)的实施例中,工作平台(300)设有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和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两者都连接到平台(300),并用于与左侧和右侧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多个左侧和右侧桅杆锁定突起(119,219)中的至少一个协作。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用于通过多功能轨道(116,216)将平台(300)以可解开地方式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从而防止平台(300)意外落下,如图25和26的实施例所示。此外,在悬吊平台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平台(300)系统锁定到模块桅杆(100,200)上。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事实上可以是可选择地将工作平台的相关侧(302,304)锁定到相关的多功能轨道(116,216)的任何装置。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的大部分实施例包括某种形式的锁定舌。例如,一个实施例包括左侧平台锁定舌(342),用于与左侧锁定突起(119)配合,这样左侧平台锁定舌(342)可以与任何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左端(302)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类似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包括右侧平台锁定舌(352),用于与右侧锁定突起(219)配合,这样右侧平台锁定舌(352)可以与任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右端(304)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
在如图27和28所示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左侧车架锁定舌(462)是锁定楔(463),刚性地连接到左侧缆绳连接器(454)下方的左侧车架近端(466)处或者左侧车架近端(466)上方。类似地,在这个实施例中,右侧车架缆绳连接器(474)位于右侧车架远端(477)处,右侧车架锁定舌(472)是锁定楔(483),刚性地连接到右侧缆绳连接器(474)下方的右侧车架近端(476)处或者右侧车架近端(476)上方,这些虽未图示但是与图27和28类似。因此,为了将这个实施例的左侧车架(450)相对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移动,必须将左侧车架锁定楔(463)和左侧车架近端(466)从左侧锁定突起(119)上移开,这样当左侧车架(450)穿过左侧模块化桅杆(100)时,左侧车架锁定楔(463)可以通过左侧锁定突起(119),如图28所示。这样的移动通常通过使用者抓住操作手柄(456)并且在车架(450)升起时旋转车架(450)来完成,如标记为R的旋转箭头所指示。类似地,为了将这个实施例的右侧车架(470)相对于右侧模块化桅杆(200)移动,必须将右侧车架锁定楔(483)和右侧车架近端(486)从右侧锁定突起(219)上移开,这样当右侧车架(470)穿过右侧模块化桅杆(200)时,右侧车架锁定楔(483)可以通过右侧锁定突起(219)。因此,一旦在左侧车架缆绳连接器(454)上施加悬吊力(SF),左侧车架锁定楔(463)与至少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移动,如图27所示。类似地,一旦在右侧车架缆绳连接器(474)上施加悬吊力,右侧车架锁定楔(483)与至少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移动。在这个实施例中,缆绳连接器(454,474)上施加的悬吊负载与它们的定位一起促使固定的锁定楔(463,483)进入安全接合装置(117,217),确保车架(450,470)与模块化桅杆(100,200)可靠接合。
在可选择的另一实施例中,车架锁定舌(462,482)是连接到车架(450,470)的偏动锁定棘爪(464,484),如图29和30所示。为了增加车架(450,470)相对于模块化桅杆(100,200)的高度,车架(450,470)被迫向上移动,车架偏动锁定爪(464,484)接触到锁定突起(119,219)或锁定槽(118,218)时旋转,因此当车架(450,470)穿过模块化桅杆(100,200)时,车架(450,470)可通过锁定突起(119,219)。由于偏动锁定爪(464,484)的偏动特性,一旦它通过锁定突起(119,219)或者锁定槽(118,218),就扣回到接合位置。此外,一旦对车架缆绳连接器(454,474)施加悬吊力,车架偏动锁定爪(464,484)就和至少一个锁定突起(119,219)或者锁定槽(118,218)接合,从而防止车架(450,470)移动。虽然图29和30仅示出了带有相应锁定槽(118)的左侧部件,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将会理解,偏动锁定爪(464)同样也可应用到右侧偏动锁定爪(484),以及与锁定突起(119,219)一起使用的偏动锁定爪(464,484)。
如之前所提及的,工作平台(300)还带有左侧桅杆稳定器(320)和右侧桅杆稳定器(330),如图5所示,它们连接到平台(300),用于与左侧和右侧桅杆多功能轨道(116,216)上的左侧和右侧桅杆稳定器导向装置(122,222)配合,如图31和32所示,以防止悬吊工作平台(300)发生不期望的摇摆。在图16和17中明确示出并在大多数图中概略示出的一个特殊实施例中,左侧稳定器导向装置(122)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合为一体,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合为一体。在图25和26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工作平台左侧桅杆稳定器(320)包括至少一个左侧平台滚轮(322),它与左侧稳定器导向装置(122)滚动接触,从而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摆动;工作平台右侧桅杆稳定器(330)包括至少一个右侧平台滚轮(332),它与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滚动接触,从而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摆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左侧和右侧多功能轨道(116,216)是U形多功能轨道(125,225),如图16-19所示的左侧部件,具有承载表面(126,226)、第一侧壁(127,227)、以及第二侧壁(128,228)。在这种配置结构中,桅杆稳定器(320,330)限制在第一侧壁(127,227)与第二侧壁(128,228)之间,如图22所示。或者,左侧和右侧多功能轨道(116,216)是V形多功能轨道(130,2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承载面(131,231)和第二承载面(132,232),如图23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桅杆稳定器(320,330)限制在第一承载面(131,232)与第二承载面(132,232)之间。这个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在于,多功能轨道(116,216)可以与从轨道(116,216)延伸出的锁定突起(119,219)配合,而不会干扰移动和磨损桅杆稳定器(320,330)。
车架(450,470)可以按照多种结构布置件来构造。车架主体(452,472)可以完全包围模块化桅杆外周(145,245),如图14所示,或者车架主体(452,472)仅部分包围模块化桅杆(100,200),如图15所示。此外,车架(450,470)可包括有导向装置(458,478),用于与相关的多功能轨道(116,216)协作,并约束车架(450,470)在模块化桅杆(100,200)上的运动,如图12和13所示。如图10和11所示,车架(450,470)上的操作手柄(456,476)通常延伸到车架(450,470)的远端(467,487)之外,这样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将车架(450,470)机动操作到超出使用者的正常触及范围之外的高度。另外,车架(450,470)的构造通常随着安全接合装置(117,217)的类型而变化。例如,在前文公开的实施例中,其中车架(450,470)设有刚性连接的锁定楔(463,483),车架(450,470)必须相对较松地设置在模块化桅杆(100,200)外周,这样车架锁定楔(463,483)可以由车架(450,470)的操作来移动,从而通过锁定突起(119,219),如图27和28所示。或者,带有安全接合装置(117,217)的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接合装置仅伸出和缩进,如图25和26的实施例所示,或者旋转,如图29和30的偏动锁定爪(344,444),从而将车架(450,470)锁定到模块化桅杆(100,200)上,因而车架(450,470)和模块化桅杆(100,200)之间的配合紧密得多。
现在,通过以上已经描述的多个实施例,已经公开了操作的大致顺序。系统(10)的操作从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和工作平台(300)的定位开始,如图3所示。接下来,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被升起,这样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定位在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的一部分的顶面上。这种定位使使用者可使用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240),从而将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安全旋转到适当的位置。随着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旋转到垂直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单元互连装置(135,235)以可解开的方式将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与第一桅杆单元(110a,210a)锁定。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也可使用传统的固定装置以可解开地方式固定在一起,例如,螺栓。如图3所示,第一对第二桅杆单元(110b,210b)上已经安装好了车架(450,470)。
现在,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处于垂直位置,起重系统缆绳(410,420)连接到缆绳连接器(454,474)和起重机(430,440)。然后在中央控制台(510)处启动起重机(430,440),从而拉动缆绳(410,420)并将工作平台(300)提升到图5所示的位置。一旦工作平台(300)已经被提升到接近一个桅杆单元(110a,110b,210a,210b)的高度,平台桅杆接合器(330,340)就被启动,将工作平台(300)固定到桅杆(100,200)上。接下来,使用者可安装第三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c,210c)。一部分缆绳(410,420)可从起重机(430,440)收回,允许使用者将车架(410,420)靠近第三组模块化桅杆单元(110c,210c)的近端(114,214),在该点上车架(450,470)被锁定到桅杆(100,200)上。接下来按以下顺序执行:(a)将车架(450,470)尽可能高地升起,并与桅杆(100,200)接合;(b)接合起重器(430,440)从而收回缆绳(410,420),将工作平台(300)升到车架(450,470)的高度;(c)通过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将工作平台(300)锁定到桅杆(100,200)上;(d)将缆绳(410,420)从起重机(430,440)上释放;以及(e)将车架(450,470)从桅杆(100,200)上释放,使得它们能够前进。可选择的另一实施例包括有辅助安全缆绳,当车架(450,470)移动时,该辅助安全缆绳可以从工作平台(300)连接到桅杆(100,200),因此当车架(450,470)移动时工作平台(300)的安全性不仅仅依赖于平台桅杆接合器(340,350)。
在一个特殊的实施例中,起重机(430,440)包含足够的缆绳(410,420),因此工作平台(300)可以从最高的高度降到地面,而不必重新移动车架(450,470)的位置。当使用者需要将工作平台返回到地面来获取更多的供料或者休息时,这种设计尤其有好处。
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将会理解,每个模块化桅杆(100,200)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多功能轨道(116,216),如图35和36所示。当先后使用多个工作平台(300)时,这尤其有利。例如,可彼此相邻安装两个工作平台(300),从而共用模块化桅杆(100,200),这样两个工作平台(300)的操作仅需要三个模块化桅杆。这个构思可以延伸到利用十个或更多工作平台(300)的工作地点,以便于在建筑的整个表面上工作。
对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对此处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做出许多变更、修改和变化,它们都预期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例如,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将会理解,前述实施例和变化可以被修改,以结合各种类型的替换实施例以及附加或选择性的材料、有关的部件布置以及尺寸配置。因此,即使在此仅描述了少数几种变化,容易理解,这样的附加修改和变化及其等同条件的实施,仍位于如以下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以下权利要求中的对应结构、材料、动作、以及所有装置或步骤加功能部件的等同条件包括与其他如具体要求保护的部件结合来执行该功能的任何结构、材料或动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自升式悬吊平台满足了对悬吊在多个模块化桅杆之间的相对安全工作平台的长期需求。该自升式悬吊平台用于建筑物的建造、维修和清洁。该平台也可用于墙壁建造、洗窗户、或进行任何其他高架任务。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吊在左侧模块化桅杆和右侧模块化桅杆之间的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具有与所述桅杆协作的稳定器以及额外的安全机制,以防止平台意外落下,且所述工作平台可以由起重系统升起和降下。

Claims (18)

1.一种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具有至少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和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其中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和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是分开的可叠放单元,每个左侧桅杆单元具有远端(112)、近端(114)、从左侧桅杆单元的远端(112)延伸到左侧桅杆单元的近端(114)的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以及靠近左侧桅杆单元的远端(112)的左侧单元互连装置(135)、以及靠近左侧桅杆单元的远端(112)的左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其中所述多功能轨道(116)包括多个左侧安全接合装置(117)和稳定器导向装置(122),所述左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使得当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的远端(112)的一部分与位于垂直位置的相邻的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的近端(114)接触时,所述左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枢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从而使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从而左侧单元互连装置(135)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连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
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分开桅杆间距(50),具有至少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和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其中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和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是分开的可叠放单元,每个右侧桅杆单元具有远端(212)、近端(214)、从右侧桅杆单元的远端(212)延伸到右侧桅杆单元的近端(214)的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以及靠近远端(212)的右侧单元互连装置(235)、以及靠近右侧桅杆单元的远端(212)的右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所述右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使得当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的远端(212)的一部分与位于垂直位置的相邻的第一 右侧桅杆单元(210a)的近端(214)接触时,所述右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枢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上,从而使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从而右侧单元互连装置(235)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连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上,其中所述多功能轨道(216)包括多个右侧安全接合装置(217)和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
工作平台(300),具有工作平台左端(302)和工作平台右端(304);轨道(310);左侧桅杆稳定器(32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并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的左侧桅杆稳定器导向装置(122)配合,以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发生不期望的摇摆;右侧桅杆稳定器(33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并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的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配合,以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发生不期望的摇摆;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与工作平台(300)连接并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的多个左侧安全接合装置(117)中的至少一个配合,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300)锁定到左侧模块桅杆(100)上,从而防止工作平台(300)意外降下;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与工作平台(300)连接并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的多个右侧安全接合装置(217)配合,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平台(300)锁定到右侧模块桅杆(200)上,从而防止工作平台(300)意外降下;其中所述工作平台(300)位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之间,使得工作平台左端(302)靠近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工作平台右端(304)靠近右侧模块化桅杆(200);
起重系统(400),用于将工作平台(300)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起吊,包括:
A)左侧车架(450),用于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协作接合,以便左侧车架(450)可通过使用者方便地沿左侧模块化桅杆(100)上下滑动,所述左侧车架(450)具有左侧车架近端(466)、 左侧车架远端(467)、左侧车架主体(452)、左侧缆绳连接器(454)、左侧操作手柄(456)、以及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所述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用于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左侧车架(450)锁定在左侧模块化桅杆(100)上,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意外降下;
B)右侧车架(470),用于与右侧模块化桅杆(200)协作接合,以便右侧车架(470)可通过使用者方便地沿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上下滑动,所述右侧车架(470)具有右侧车架近端(486)、右侧车架远端(487)、右侧车架主体(472)、右侧缆绳连接器(474)、右侧操作手柄(476)、以及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所述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用于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右侧车架(470)锁定在右侧模块桅杆(200)上,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意外降下;
C)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并位于工作平台的左端(302)附近;
D)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连接到工作平台(300)并位于工作平台的右端(304)附近;
E)左侧桅杆缆绳(410),连接到左侧缆绳连接器(454)和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上,从而将工作平台(300)从左侧车架(450)上悬吊起来;
F)右侧桅杆缆绳(420),连接到右侧缆绳连接器(474)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上,从而将工作平台(300)从右侧车架(470)上悬吊起来;以及
控制系统(500),该控制系统(500)有中央控制站,用于用户控制,中央控制站与每个桅杆式起重机通信,从而通过延长和收回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上的左侧桅杆缆绳(410)和右侧桅杆缆绳(420)控制工作平台(300)的高度控制工作平台的 高度,其中所述控制系统(500)操作左侧桅杆式起重机(430)和右侧桅杆式起重机(440)以控制所述工作平台(300)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左侧安全接合装置(117)是形成在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的左侧锁定槽(118),所述多个右侧安全接合装置(217)是形成在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的右侧锁定槽(2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包括左侧车架锁定舌(462),左侧车架锁定舌(46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左侧锁定槽(1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左侧车架(450)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所述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包括右侧车架锁定舌(482),右侧车架锁定舌(46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右侧锁定槽(2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右侧车架(470)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包括左侧平台锁定舌(342),用于与左侧锁定槽(118)配合,这样左侧平台锁定舌(342)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左侧锁定槽(1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左端(302)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所述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包括右侧平台锁定舌(352),用于与右侧锁定槽(218)配合,这样右侧平台锁定舌可以伸进任何一个右侧锁定槽(218)内并可从中收回,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右端(304)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左侧安全接合装置(117)是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延伸出的左侧锁定突起(119),所述多个右侧安全接合装置(217)是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延伸出的右侧锁定突起(2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包括左侧车架锁定舌(462),用于与左侧 锁定突起(119)配合,因此左侧车架锁定舌(462)可以与任意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从而将左侧车架(450)以可解开地方式紧固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所述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包括右侧车架锁定舌(482),用于与右侧锁定突起(219)配合,因此右侧车架锁定舌(482)可以与任意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从而将右侧车架(470)以可解开地方式紧固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40)包括左侧平台锁定舌(342),用于与左侧锁定突起(119)配合,这样左侧平台锁定舌(342)可以与任何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左端(302)固定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上;所述右侧平台桅杆接合器(350)包括右侧平台锁定舌(352),用于与右侧锁定突起(219)配合,这样右侧平台锁定舌(352)可以与任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并可与之脱离,以可解开地方式将工作平台右端(304)固定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稳定器导向装置(122)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合为一体,所述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与右侧多功能轨道(216)合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左侧桅杆稳定器(320)包括至少一个左侧平台滚轮(322),其与左侧稳定器导向装置(122)滚动接触,从而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摆动;所述工作平台右侧桅杆稳定器(330)包括至少一个右侧平台滚轮(332),其与右侧稳定器导向装置(222)滚动接触,从而防止悬吊的工作平台(300)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是U形左侧多功能轨道(125),具有承载表 面(126)、第一侧壁(127)、以及第二侧壁(128),其中工作平台左侧桅杆稳定器(320)限制在第一侧壁(127)与第二侧壁(128)之间;所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是U形多功能轨道(225),具有承载表面(226)、第一侧壁(227)、以及第二侧壁(228),其中工作平台右侧桅杆稳定器(330)限制在第一侧壁(227)与第二侧壁(228)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多功能轨道(116)是V形多功能轨道(1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承载面(131)和第二承载面(132),其中工作平台左侧桅杆稳定器(320)限制在第一承载面(131)与第二承载面(132)之间;所述右侧多功能轨道(216)是V形多功能轨道(2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承载面(231)和第二承载面(232),其中工作平台右侧桅杆稳定器(330)限制在第一承载面(231)与第二承载面(23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缆绳连接器(454)位于左侧车架远端(467)处,所述左侧车架锁定舌(462)是锁定楔(463),刚性地连接到左侧车架近端(466)处或者左侧车架近端(466)上方;所述右侧缆绳连接器(474)位于右侧车架远端(487)处,所述右侧车架锁定舌(482)是锁定楔(483),刚性地连接到右侧车架近端(476)处或者右侧车架近端(476)上方;其中,为了将左侧车架(450)相对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移动,必须将左侧车架锁定楔(463)和左侧车架近端(466)从左侧锁定突起(119)上移开,这样当左侧车架(450)穿过左侧模块化桅杆(100)时,左侧车架锁定楔(463)可以通过左侧锁定突起(119);为了将右侧车架(470)相对于右侧模块化桅杆(200)移动,必须将右侧车架锁定楔(483)和右侧车架近端(486)从右侧锁定突起(219)上移开,这样当右侧车架(470)穿过右侧模块化桅杆(200)时,右侧 车架锁定楔(483)可以通过右侧锁定突起(219);一旦在左侧缆绳连接器(454)上施加悬吊力,左侧车架锁定楔(463)与至少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移动;一旦在右侧缆绳连接器(474)上施加悬吊力,右侧车架锁定楔(483)与至少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缆绳连接器(454)位于左侧车架远端(467)处,所述左侧车架锁定舌(462)是偏动锁定棘爪(464),连接到左侧车架近端(466)处或者左侧车架近端(466)上方;所述右侧缆绳连接器(474)位于右侧车架远端(487)处,所述右侧车架锁定舌(482)是偏动锁定棘爪(484),连接到右侧车架近端(476)处或者右侧车架近端(476)上方;其中,为了增加左侧车架(450)相对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的高度,左侧车架(450)被迫向上移动,所述左侧车架偏动锁定爪(464)接触到左侧锁定突起(119)时旋转,因此当左侧车架(450)穿过左侧模块化桅杆(100)时,左侧车架(450)可通过左侧锁定突起(119);为了增加右侧车架(470)相对于右侧模块化桅杆(200)的高度,右侧车架(470)被迫向上移动,所述右侧车架偏动锁定爪接触到右侧锁定突起(219)时旋转,因此当右侧车架(470)穿过右侧模块化桅杆(200)时,右侧车架(470)可通过右侧锁定突起(219);一旦对左侧缆绳连接器(454)施加悬吊力,左侧车架偏动锁定爪(464)就和至少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移动;一旦对右侧缆绳连接器(474)施加悬吊力,右侧车架偏动锁定爪(484)就和至少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平台锁定舌(342)是偏动锁定爪(344),所述右侧平台锁定舌(352)是偏动锁定爪(354);其中,为了增加工作平台(300)相对 于左侧模块化桅杆(100)和右侧模块化桅杆(200)的高度,左侧起重机(430)和右侧起重机(440)将工作平台向上拉,左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44)接触到左侧锁定突起(119)时旋转,因此当工作平台(300)穿过左侧模块化桅杆(100)时,左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44)可通过左侧锁定突起(119);右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54)接触到右侧锁定突起(219)时旋转,因此当工作平台(300)穿过右侧模块化桅杆(200)时,右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54)可通过右侧锁定突起(219);一旦撤销左侧起重悬吊力,左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44)就和至少一个左侧锁定突起(119)接合,从而防止工作平台左端(302)移动;一旦撤销右侧起重悬吊力,右侧平台偏动锁定爪(354)就和至少一个右侧锁定突起(219)接合,从而防止工作平台右端(304)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车架(450)包括左侧操作手柄(456),所述左侧操作手柄(456)具有左侧接合器启动装置(457),用于启动和解除左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60),将左侧车架(450)已可解开地方式锁定到左侧模块化桅杆(100)上,从而防止左侧车架(450)意外降下;所述右侧车架(470)包括右侧操作手柄(476),所述右侧操作手柄(476)具有右侧接合器启动装置(477),用于启动和解除右侧车架桅杆接合器(480),将右侧车架(470)以可解开地方式锁定到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上,从而防止右侧车架(470)意外降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主体(452)完全包围左侧模块化桅杆外界(145),所述右侧主体(472)完全包围右侧模块化桅杆外周(245)。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车架(450)包括导向装置(458),用于与左侧多功能轨道(116)协作,并约束左侧车架(450)在左侧模块化桅杆(100)上的运动;所述右侧车架(470)包括导向装置(478),用于与右侧多功能轨道 (216)协作,并约束右侧车架(470)在右侧模块化桅杆(200)上的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和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还包括左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所述左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140)具有左侧钩状装置(142),所述左侧钩状装置(142)靠近远端(112),使得当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的远端(112)与相邻的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的近端(114)在垂直方向上接触时,所述左侧钩状装置(142)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枢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因此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可以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左侧单元互连装置(135)便将第二左侧桅杆单元(110b)连接到第一左侧桅杆单元(110a)上;所述每个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和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还包括右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所述右侧单元组装导向装置(240)具有右侧钩状装置(242),所述右侧钩状装置(242)靠近远端(212),使得当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的远端(212)与相邻的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的近端(214)在垂直方向上接触时,所述右侧钩状装置(242)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枢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因此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可以安全地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右侧单元互连装置(235)便将第二右侧桅杆单元(210b)连接到第一右侧桅杆单元(210a)上。 
CN201010156260XA 2005-06-29 2006-05-17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6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70,684 2005-06-29
US11/170,684 US20070000724A1 (en) 2005-06-29 2005-06-29 Self-erecting suspension platform system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97613A Division CN101243231B (zh) 2005-06-29 2006-05-17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6869A CN101906869A (zh) 2010-12-08
CN101906869B true CN101906869B (zh) 2012-07-11

Family

ID=3758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626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6869B (zh) 2005-06-29 2006-05-17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CN2006800297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3231B (zh) 2005-06-29 2006-05-17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97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3231B (zh) 2005-06-29 2006-05-17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00724A1 (zh)
EP (1) EP1904699A2 (zh)
CN (2) CN101906869B (zh)
AU (1) AU2006266424B2 (zh)
WO (1) WO200700512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2735B2 (en) 2005-06-29 2012-11-06 Sky Climber, Llc Self-erecting suspension platform system
CA2625313A1 (en) 2008-03-11 2009-09-11 Hydro Mobile Inc. Elevating platform assembly
DE102008022654A1 (de) 2008-05-07 2009-11-12 Berg, Mario, D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eines modulartigen Bauwerks, wie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US8527103B2 (en) * 2010-12-07 2013-09-03 Sky Climber Field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rtar removal
US9579824B2 (en) 2010-12-07 2017-02-28 Sky Climber Field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rtar removal
US8636112B2 (en) 2011-08-31 2014-01-28 Sky Climber, Llc Safety lockout system
AU2013225714B2 (en) * 2012-03-01 2018-03-01 Evap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field erected cooling tower frame
CN103498549A (zh) * 2013-09-23 2014-01-08 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厂房内装修高空作业平台
CA2838259C (en) 2013-12-30 2020-08-18 International Chimney Corporation Scaffold system
CN104032942B (zh) * 2014-06-20 2016-08-17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一种悬吊式脚手架
CN106041790A (zh) * 2016-07-15 2016-10-26 吴义坡 废品拆解固定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0903A (en) * 1945-10-09 1947-05-20 Roy A Noble Scaffold
US4068737A (en) * 1975-06-16 1978-01-17 American Mobile Corporation Safety device for mobile work platform lift
US4294332A (en) * 1979-04-13 1981-10-13 Ready Delbert L Scaffold with gear drive
EP0616275A3 (en) * 1993-03-16 1995-04-19 Francis M Fulton Adaptive control with a huma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a suspended workstation.
CN1156207A (zh) * 1996-01-30 1997-08-06 林信雄 窗外工作辅助平台
CN2541419Y (zh) * 2002-04-17 2003-03-26 韩建国 施工升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404A (en) * 1895-01-29 young-son
US1667440A (en) * 1928-04-24 Mast-erecting apparatus
US1432040A (en) * 1921-02-03 1922-10-17 Schuler Edward Stage and ladder
US2057328A (en) * 1933-11-16 1936-10-13 Cordova Joaquin Pedrero Sectional cable suspension assembly
US2695818A (en) * 1951-01-19 1954-11-30 Rives Jacob Henry Stabbing board for oil well drilling rigs
US3323616A (en) * 1965-10-22 1967-06-06 Frank S Best Mason's scaffold
US3438460A (en) * 1966-11-09 1969-04-15 Louis J Solari Scaffold with elevatable section
FR2036970B1 (zh) * 1969-04-23 1976-04-16 Pomagalski Jean Sa
US3612219A (en) * 1970-02-11 1971-10-12 Bluff City Mfg Co Inc Scaffold structure
US4098737A (en) * 1973-01-02 1978-07-04 Gould Inc. Treatment of vulcanized rubber
US3837428A (en) * 1973-06-27 1974-09-24 L Gish Safety scaffold with electromagnets
ES223512Y (es) * 1976-09-29 1977-06-16 Verdu Mira Vicente Salva-caidas perfeccionado para obra.
US4262777A (en) * 1979-08-16 1981-04-21 Christopher Gordon W Hydraulic elevator
US4641728A (en) * 1985-03-22 1987-02-10 Mccabe Raymond T Scaffold system
US4809814A (en) * 1988-04-01 1989-03-07 St Germain Jean Scaffolding
GB8811111D0 (en) * 1988-05-11 1988-06-15 M C R Eng Ltd Improvements in powered access platform units
USRE34404E (en) * 1988-08-19 1993-10-12 Dupont Gaston L Mobile platform with power operated platform elevation
US4856615A (en) * 1988-09-20 1989-08-15 Arthur Nusbaum Safety net arrangement for multi-floor building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US5196998A (en) * 1990-04-02 1993-03-23 Fulton Francis M Adaptive control man-augmentation system for a suspended work station
CN2072560U (zh) * 1990-06-30 1991-03-06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高空作业平台
US5259479A (en) * 1991-10-15 1993-11-09 Gestion Des Brevets Fraco Ltee Self-raising cantilever-type work platform assembly
US5159993A (en) * 1991-10-15 1992-11-03 Gestion Des Brevets Fraco Limitee Self-raising work platform assembly
US5579866A (en) * 1994-07-08 1996-12-03 Sky Climber, Inc. Suspended access platform
US5980160A (en) * 1997-02-19 1999-11-09 Vanderklaauw; Peter 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dular lifting and shoring system
US6217259B1 (en) * 1999-07-13 2001-04-17 Byron L. Godbersen Portable modular dock system
US6095285A (en) * 1999-08-23 2000-08-01 St-Germain; Andre Scaffolding
US6889798B2 (en) * 2000-03-08 2005-05-10 Steven L. Overby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stabilized desc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0903A (en) * 1945-10-09 1947-05-20 Roy A Noble Scaffold
US4068737A (en) * 1975-06-16 1978-01-17 American Mobile Corporation Safety device for mobile work platform lift
US4294332A (en) * 1979-04-13 1981-10-13 Ready Delbert L Scaffold with gear drive
EP0616275A3 (en) * 1993-03-16 1995-04-19 Francis M Fulton Adaptive control with a huma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a suspended workstation.
CN1156207A (zh) * 1996-01-30 1997-08-06 林信雄 窗外工作辅助平台
CN2541419Y (zh) * 2002-04-17 2003-03-26 韩建国 施工升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66424A1 (en) 2007-01-11
CN101243231B (zh) 2011-05-04
WO2007005122A2 (en) 2007-01-11
AU2006266424B2 (en) 2011-02-03
US20070000724A1 (en) 2007-01-04
WO2007005122A3 (en) 2007-12-13
EP1904699A2 (en) 2008-04-02
CN101243231A (zh) 2008-08-13
CN101906869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6869B (zh) 自升式悬吊平台系统
US9217254B2 (en) Suspension platform system
AU2013361847B2 (en)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a lift
CN101360872B (zh) 建筑领域中的导靴和爬升系统
EP1154947B1 (en) Elevator system
CN1993290A (zh) 电梯安装方法以及电梯
CN1315712C (zh) 一种升降机系统
EP2679531B1 (en) Elevator with moveable rope suspension point
JPH0530758B2 (zh)
EP3752442B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976724B1 (ko) 엘리베이터 승강로 가이드 레일의 설치방법
CN209242538U (zh) 一种矿井用提升机
CN214935144U (zh) 升降机机房平台
KR200146077Y1 (ko) 트럭 크레인용 고소 작업대
CN208829057U (zh) 一种电梯缆绳安全防护锁
JPH10310340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用昇降装置
JPS63110364A (ja) リフト用蓮台のクライミ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486272A (zh) 电梯装置
JPH0388685A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立設方法
JPH0733364A (ja) 転向滑車にクライミング装置を有する工事用のエレベータ
CN112141964A (zh) 消防工程用提升机及其使用方法
JPH07285782A (ja) 吊具ガイド付クレーン
CN105084185A (zh) 超高层用电梯的卷扬机起重方法
CN1321608A (zh) 升降机防坠保护装置
JP2006029078A (ja) 立体駐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