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7669A -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7669A
CN101897669A CN2009100519703A CN200910051970A CN101897669A CN 101897669 A CN101897669 A CN 101897669A CN 2009100519703 A CN2009100519703 A CN 2009100519703A CN 200910051970 A CN200910051970 A CN 200910051970A CN 101897669 A CN101897669 A CN 101897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n
drug delivery
pei
polymin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1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7669B (zh
Inventor
陆伟跃
孟庆刚
顾炳
余梅
李瑾
谢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519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7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7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7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7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76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脂肪酸,聚阳离子大分子作为载体,两者共价结合成纳米粒或胶束,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脑靶向示踪系统进行了活体、离体表征,结果表明能够明显提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入脑量,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对脑部疾病进行防治和诊断。本发明能避免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且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与鼻腔给药途径比较,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病人顺应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酸介导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本递药系统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对脑部疾病进行防治和诊断。
背景技术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疼痛、药物成隐性、癫痫、周期性偏头痛、神经变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等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但大部分活性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BBB),致使诸多脑内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
血-脑屏障是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调节界面,对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物质交换起调节作用。BBB有三层结构:内层为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MEC)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中间为基膜和周细胞,外层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其中BMEC及其紧密连接是构成BBB屏障的主要因素。由于BBB和脑脊液屏障(BCSFB)的存在,使几乎所有大分子药物和98%的治疗、诊断脑部疾病药物无法进入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除了药物本身的脂溶性、相对分子质量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等是造成药物难以通过BBB的原因外,BBB还具有外向通量机制,即通过BBB上的P-糖肽将一些药物从大脑内运出;此外,BBB上存在的“酶化血脑屏障”,即高活性的神经肽降解酶,如与毛细血管结合的胺肽酶、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等,也使得与肽偶联的药物因代谢不稳定而影响了对脑部疾病的治疗。BBB既有效保护了脑组织,同时也给药物治疗脑部疾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目前,有关克服BBB增加药物脑内递送的方法有:按给药方式划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侵袭性的给药方法包括高渗休克、颈动脉注射血管活性物质和直接脑内注射给药。该方法虽然有效,但可能造成脑部感染、BBB的损伤以及外科性损伤,而且给药方式复杂,病人顺应性差,不适宜作为常规的治疗和诊断方案。相比而言,非侵袭性给药方法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非侵袭性的给药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的结构修饰、化学传递系统、载体介导转运、胞吞转运和鼻腔给药系统。前三种方法都需要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化学修饰,这对于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等要求较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胞吞转运是利用细胞膜内陷形成有被小窝,胞吞药物或载药系统进入细胞,然后以胞吐的方式将药物或载药系统排出细胞的一种转运机制,是细胞对较大颗粒、液体和溶质或大分子复合物吞入吐出的过程,其又分为受体介导胞吞转运和吸附介导的胞吞转运。受体介导胞吞入脑是利用BBB内皮细胞上有大量的受体,通过克隆得出其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并以之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脑内转运。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克隆出BBB内皮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药物载体,把不能通过BBB的神经诊断药物和神经中枢治疗药物输送到脑部,在动物身上已取得成功;利用BBB上新发现的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OX26),把神经生长因子(NGF)连到鼠源性OX26上,实现了神经生长因子的脑内转运,且已证实了OX26-NGF复合物对哈丁氏舞蹈病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的缺点是,免疫原性和动物种属选择性强,应用到人体上时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化抗体,制备技术和设备要求高且过程复杂。吸附介导的胞吞转运是利用阳离子修饰的蛋白(如阳离子白蛋白)通过静电吸附在BBB上(包括腔面侧的唾液酸部分和基膜侧的硫酸肝素)。这种静电引力能够激发吸附介导的胞吞转运而将蛋白导入脑内。另有报道将NGF与一种多胺(如腐胺)共价结合后,能够增加NGF穿过大鼠BBB的能力。
肉豆蔻酸为含十四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知约有100多个蛋白是肉豆蔻酸化的,且大多数这些蛋白可以与细胞膜结合,肉豆蔻酸化可为这些蛋白嵌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提供足够的能量。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细胞膜上是否存在肉豆蔻酸受体,但是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肉豆蔻酸化有利于蛋白与膜结合,这种结合可以简单解释为:(一)肉豆蔻酸化提高了疏水性,有利于蛋白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每一个CH2单位可以提供0.8kcal/mol的能量,大约十个CH2单位的能量就可以将其从水相渗入油相;(二)肉豆蔻酸化影响G糖蛋白受体结合,G糖蛋白α亚单位是G糖蛋白受体的结合部位,其N端含有肉豆蔻酸化的甘氨酸-棕榈酸半胱氨酸残基。与该亚单位对应的脂肪酸化二肽可以影响M胆碱受体结合,肉豆蔻酸-甘氨酸丝氨酸二肽可以竞争抑制M1、M2胆碱受体;棕榈酸-丝氨酸类似物只能影响M2受体结合,不影响M1受体结合。
聚乙烯亚胺(PEI)为富含N原子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与聚赖氨酸(PLL)、树枝状高分子PAMAM、阳离子脂质体具有类似的性质,可以与DNA、R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纳米粒,广泛用于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PEI、PAMAM等可以与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毛细管上皮细胞非特异的结合,广泛用于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目前已有转铁蛋白-PEG-PAMAM、乳铁蛋白-PEG-PAMAM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相关报道;叶酸、甲状腺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也已用于修饰PEI实现肿瘤、肝等部位的靶向治疗系统的构建。目前国内外未见脂肪酸化修饰的PEI靶向载体构建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酸介导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本发明构建了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实现脑内递药的脂肪酸-聚乙烯亚胺递药系统。本递药系统能通过静脉给药途径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入脑内,发挥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
本发明的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脂肪酸,聚阳离子大分子作为载体,两者共价结合成纳米粒或胶束,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能够明显提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入脑量。所述的递药系统纳米粒或胶束其粒径为10-500nm。
本发明中,聚阳离子大分子载体选用以下高分子材料制备:
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PEG-PEI),其中:PEI为线性或枝状,优选为枝状,分子量为600-100000Da,优选10000-30000Da;PEG分子量为1000-20000Da,优选分子量2000-5000Da;上述PFG-PEI的聚乙二醇部分可以是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也可以是一端为甲氧基,另一端为其它活性基团的聚乙二醇衍生物,PEI和PEG-PEI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树枝状高分子PAMAM和聚乙二醇-PAMAM共聚物(PEG-PAMAM),其中:PAMAM分子分为G3、G4、G5、G6、G7、G8、G9代,优选G5-G7代;PEG分子量为1000-20000Da,优选分子量2000-5000Da;上述PFG-PAMAM的聚乙二醇部分可以是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也可以是一端为甲氧基,另外一端为其它活性基团的聚乙二醇衍生物,PAMAM和PEG-PAMAM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在生理条件下,其它表面具有高密度的正电荷的化合物及其聚乙二醇共聚物。
上述的活性基团是马来酰亚胺基、巯基、酰胺基、氨基、羧基、生物素或亲和素中的一种。
本发明采用含6-20个碳原子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为脑靶向分子,优选含14和1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本发明中,所述的脂肪酸选自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辛酸或/和棕榈酸。
在本发明的递药系统中,载药方式是包裹或者静电吸附。
本发明所递送的药物可以是诊断药物、基因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诊断药物包括:核医学诊断试剂,放射治疗药物。基因药物是指含有治疗基因的质粒DNA。治疗基因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用于治疗神经退行疾病,中风和脑创伤;酪氨酸羟化酶和芳香性氨基酸脱羧酶基因,用于治疗帕金森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氨基己糖苷酶A基因;肿瘤凋亡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或者是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反义RNA;编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基因的反义RNA。除治疗基因外,质粒DNA还包括治疗基因前后的DNA序列,可以是启动子、增强子,促进治疗基因转录的mRNA蛋白翻译和稳定的DNA序列,能够使游离基因在被转染的细胞中复制的DNA序列。
本发明递药系统通过:脂肪酸-聚乙烯亚胺脑内递药系统,新吲哚菁绿、罗丹明荧光标记脑靶向示踪系统,放射性125I标记脑靶向示踪系统进行了活体、离体表征: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的荧光标记
将肉豆蔻酸酰氯与聚乙烯亚胺置于室温下反应,产物通过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
将6-氨基己酸和新吲哚菁绿(IR820)在碱性条件下85C反应,产物用快速色谱纯化。
将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与6-氨基己酸-IR820在碱性条件下室温反应过夜,产物通过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
2、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的荧光标记
分别将月桂酸、棕榈酸酸、硬脂酸、辛酸的酰氯与聚乙烯亚胺置于室温下反应,产物通过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后续标记新吲哚菁绿(IR820)和纯化条件同上。
3、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的125I标记
将对羟基苯甲酸与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室温下反应,产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
将对羟基苯甲酸-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与Na125I溶液在40℃反应5分钟,产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
4、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DNA纳米粒的制备
将鲑鱼精DNA与异硫氰基罗丹明(RITC)在碳酸钠缓冲液中4℃反应,产物用凝胶色谱法纯化处理。
将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与RITC-DNA混合,制备得到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RITC-DNA纳米粒。
5、动物组织分布试验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
利用整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素标记的递药系统在正常大鼠、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处死小鼠后观察各个脏器内荧光分布情况。小鼠全脑冷冻切片观察递药系统脑内分布情况。
2)月桂酸/棕榈酸/辛酸/硬脂酸-聚乙烯亚胺-IR820
利用整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素标记的递药系统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处死小鼠后观察各个脏器内荧光分布情况。
3)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的125I标记物
利用γ闪烁计数仪,观察125I标记的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在小鼠脑内分布情况。
4)包载DNA的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
利用整体动物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包载DNA后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正常小鼠脑内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了上述物质在正常小鼠、大鼠体内分布情况,表明本发明的脂肪酸-聚乙烯亚胺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穿透血脑屏障和脑部聚集效果。
本发明以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实现将药物递送入脑的功能,避免了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与鼻腔给药途径比较,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病人顺应性强等优点。
与目前具有脑靶向功能的单克隆抗体、转铁蛋白、乳铁蛋白、阳离子白蛋白、RVG等多肽脑靶向头基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肉豆蔻酸等脂肪酸具有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制备方法简单、价廉易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MC-PEI-IR820、PEI-IR820、IR820小鼠活体组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PEI-IR820、MC-PEI-IR820、IR820后24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后的活体荧光成像图,1A为IR820染料,1B为PEI-IR820、1C为MC-PEI-IR820。
图2:MC-PEI-IR820、PEI-IR820、IR820小鼠离体组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MC-PEI-IR820、PEI-IR820、IR820后24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后小鼠离体各脏器荧光分布图,2A为空白对照、2B为IR820染料、2C为PEI-IR820、2D为MC-PEI-IR820的组织分布,2E为以上各组脑内荧光分布图。
图3:MC-PEI-IR820小鼠脑切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注射MC-PEI-IR820后24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生理盐水、4%PA心脏灌流,脑组织经20%和30%蔗糖PA溶液脱水、固定,冰冻切片后的荧光分布图。
图4:MC-PEI-IR820、PEI-IR820大鼠活体组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MC-PEI-IR820、PEI-IR820后24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后的活体荧光成像图,4A为PEI-IR820,4B为MC-PEI-IR820。
图5:MC-PEI-IR820、PEI-IR820大鼠离体组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MC-PEI-IR820、PEI-IR82024小时后,10%水合氯醛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后大鼠离体各脏器荧光分布图,5A为MC-PEI-IR820、5B为PEI-IR820的组织分布,5C为以上2组脑内荧光分布图。
图6: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活体组织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SC-PEI-IR820、OC-PEI-IR820、LC-PEI-IR820、PC-PEI-IR820、MC-PEI1800-IR820后24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后的活体荧光成像图,6A为SC-PEI-IR820,6B为OC-PEI-IR820、6C为LC-PEI-IR820,6D PC-PEI-IR820、6E为MC-PEI 1800-IR820。
图7: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脑内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SC-PEI-IR820、OC-PEI-IR820、LC-PEI-IR820、PC-PEI-IR820、MC-PEI1800-IR820后0.5,4,24,48小时,10%水合氯醛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后小鼠离体全脑,7A为SC-PEI-IR820,7B为OC-PEI-IR820、7C为LC-PEI-IR820,7D PC-PEI-IR820、7E为MC-PEI1800-IR820。
图8:MC-PEI/RITC-DNA纳米粒电镜图
其中显示,MC-PEI与RITC-DNA形成的纳米粒粒径圆整,平均粒径为330nm。
图9:MC-PEI/RITC-DNA纳米粒脑内荧光分布图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注射MC-PEI/RITC-DNA纳米粒后2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依次用生理盐水,4%PA心脏灌流,脑组织经20%和30%蔗糖PA溶液中脱水、固定,冰冻切片后的荧光分布图,9A为全脑RITC-DNA荧光分布图,9B为脑切片RITC-DNA荧光分布图。
图10:MC-PEI-PHBA-125I小鼠体内组织分布
其中显示,小鼠尾静脉注射MC-PEI-PHBA-125I溶液,分别与给药后0.5、1、2和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取心、肺、肝、脾、肾和脑等脏器或组织,称重,进行放射性计数,并计算单位重量组织占注射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数(ID%/g)。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描述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如下描述范围。
实施例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MC-PEI-IR820)的制备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MC-PEI)的制备
精密称取PEI(枝状,分子量为25000)0.9247g(0.03699mmol)溶于5mlDMF中,将肉豆蔻酸酰氯20ul(0.07398mmol)溶于1mlDMF中,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到PEI的DMF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小时,得到白色混悬液。离心后丢弃沉淀,上清液加入冷乙醚100ml沉淀处理,离心后丢弃上清液,沉淀再用冷乙醚洗涤3次,10ml/次。真空干燥24小时,产物用少量双蒸水(dH2O)溶解,上G-25凝胶柱以dH2O洗脱,收集相应组分,冷冻干燥,得到MC-PEI。核磁氢谱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5-3.0ppm之间有聚乙烯亚胺的特征峰,而且在1.3-1.4ppm之间有肉豆蔻酸的特征峰,MC-PEI得到确认。
2、6-氨基己酸-新吲哚菁绿(IR820)的制备
精密称取IR820100mg(0.177mmol)溶于5mlDMF中,加入6-氨基己酸46.4mg(0.354mmol),TFA(0.354mmol),氮气保护下85℃反应3小时,溶液由绿变蓝。反应液用快速色谱纯化处理,乙酸乙酯/甲醇(70/30到0/100)梯度洗脱,收集相应组分。真空干燥24小时,产物用少量dH2O溶解,冷冻干燥得到6-氨基己酸-IR820。
3、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MC-PEI-IR820)的制备
精密称取EDC·HCL(4.32mg,0.023mmol)加到6-氨基己酸-IR820(19mg,0.020mmol)的无水DMF(2ml)溶液中,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到MC-PEI(84mg,0.0037mmol)的无水DMF(5ml)中,室温下避光反应18小时,小心吸掉上清液,沉淀用冰乙醚洗涤3次,10ml/次。真空干燥24小时,产物用少量dH2O溶解,上G-25凝胶柱以dH2O洗脱,收集相应组分,冷冻干燥,得到MC-PEI-IR820。核磁氢谱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5-3.0ppm之间有聚乙烯亚胺的特征峰,在1.3-1.4ppm之间有肉豆蔻酸的特征峰,而且在2.1-2.2ppm出现了IR820的特征峰,MC-PEI-IR820得到确认。
4、聚乙烯亚胺-IR820(PEI-IR820)的制备
聚乙烯亚胺-IR820(PEI-IR820)的制备同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MC-PEI-IR820)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2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的制备
月桂酸-聚乙烯亚胺-IR820(LC-PEI-IR8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棕榈酸-聚乙烯亚胺-IR820(PC-PEI-IR8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硬脂酸-聚乙烯亚胺-IR820(SC-PEI-IR8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辛酸-聚乙烯亚胺-IR820(OC-PEI-IR8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1800-IR820(MC-PEI1800-IR8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MC-PEI-IR820)脑内递药系统动物试验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活体组织分布
分别精密称取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和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6、12、24和48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小鼠体内荧光分布。由分布图可以看出,MC-PEI-IR820在小鼠脑内有明显荧光分布,而IR820和PEI-IR820在脑内没有荧光分布,提示MC-PEI-IR820可以通过MC介导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1)。
2、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离体组织分布
分别精密称取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和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6、12、24和48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100ml/只,取心、肺、肝、脾、肾和脑等脏器置于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各脏器荧光分布结果显示MC-PEI-IR820在小鼠脑内有明显荧光分布,提示MC-PEI-IR820可以通过MC介导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2)。
3、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脑内分布
精密称取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6、12、24和48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依次用生理盐水(100ml/只)、4%PA(100ml/只)心脏灌流,取全脑,PBS漂洗,依次置于20%和30%蔗糖PA溶液中脱水、固定,冰冻切片,用磷酸甘油封片,放置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脑内各部位的荧光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鼠小脑、中脑、大脑内均有荧光分布,进一步确认了MC-PEI-IR820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3)。
4、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大鼠活体组织分布
精密称取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大鼠尾静脉注射3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12、2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小鼠体内荧光分布。由分布图可以看出,MC-PEI-IR820在大鼠脑内有明显荧光分布,而PEI-IR820在脑内没有荧光分布,提示MC-PEI-IR820可以通过MC介导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4)。
5、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大鼠离体组织分布
精密称取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大鼠尾静脉注射3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12、2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100ml/只,取心、肺、肝、脾、肾和脑等脏器置于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各脏器荧光分布结果,MC-PEI-IR820在大鼠脑内有明显荧光分布,表明MC-PEI-IR820可以通过MC介导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5)。
实施例4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脑内递药系统的动物试验
1、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活体组织分布
分别精密称取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6、12、24和48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小鼠体内荧光分布。由分布图可以看出,所述各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在小鼠脑内有明显荧光分布,提示聚乙烯亚胺可以通过脂肪酸修饰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6)。
2、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小鼠脑内分布
分别精密称取其它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适量,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1mg/ml的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ul/只,分别于给药后6、12、24和48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100ml/只,剥离全脑器置于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显示,各脂肪酸-聚乙烯亚胺-IR820在给药后0.5-48小时内小鼠脑内均有明显荧光分布,提示聚乙烯亚胺可以通过脂肪酸修饰穿透血脑屏障入脑(图7)。
实施例5
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包载DNA的脑内递药系统(MC-PEI/RITC-DNA)动物试验
1、罗丹明标记DNA的制备
精密称取BDNF/GDNF 10mg溶解在0.2M的碳酸钠缓冲液10ml中(pH9.7),加入RITC 10mg,4℃反应12小时,反应液上G-25凝胶柱以dH2O洗脱,收集相应组分,用70%乙醇沉淀DNA,得到RITC-DNA,避光保存。
2、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RITC-DNA纳米粒(MC-PEI/RITC-DNA)的制备
将MC-PEI和RITC-DNA分别配成1mg/ml的溶液,精密吸取40ug MC-PEI,逐滴加入到25ug RITC-DNA溶液中,吹打均匀,制备得到MC-PEI/RITC-DNA纳米粒。
取制备得到的MC-PEI/RITC-DNA纳米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纳米粒外观圆整、光滑,平均粒径330nm左右(图8)。
3、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RITC-DNA纳米粒的小鼠脑内分布试验
小鼠尾静脉注射MC-PEI/RITC-DNA纳米粒100ul/只,给药后2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依次用生理盐水(100ml/只)、4%PA(100ml/只)心脏灌流,取全脑,PBS漂洗,依次置于20%和30%蔗糖PA溶液中脱水、固定,冰冻切片,用磷酸甘油封片,放置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内观察脑内各部位的荧光分布情况。结果可见,MC-PEI可以递送DNA穿透血脑屏障入脑,且小鼠小脑、中脑、大脑内均有RITC-DNA荧光分布(图9)。
实施例6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125I标记物的小鼠体内分布试验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对羟基苯甲酸(MC-PEI-PHBA)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7.5mg,溶于2ml DMF中,加入EDC·HCL 9mg,逐滴加入到MC-PEI(84mg)的2ml DMF中,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12小时,小心吸掉上清液,沉淀用冷乙醚洗涤3次,10ml/次。真空干燥24小时,产物用少量dH2O溶解,上G-25凝胶柱以dH2O洗脱,收集相应组分,冷冻干燥,得到MC-PEI-PHBA。核磁氢谱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5-3.0ppm之间有聚乙烯亚胺的特征峰,在1.3-1.4ppm之间有肉豆蔻酸的特征峰,而且在6.8-7.8ppm出现了对羟基苯甲酸的特征峰,MC-PEI-PHBA得到确认。
2、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对羟基苯甲酸的125I标记(MC-PEI-PHBA-125I)
MC-PEI-PHBA(35ug/ul)50ul,加入Na125I 1.52mCi,40℃水浴反应5分钟,G-25凝胶柱纯化,HPLC梯度洗脱,C-18色谱柱检测,标记率为100%,产品活度为1.45mCi。
3、125I标记的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对羟基苯甲酸小鼠体内分布试验
小鼠尾静脉注射MC-PEI-PHBA-125I溶液100ul/只(0.7657uCi/ul,1.0ug/uL),分别于给药后0.5、1、2和4小时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100ml/只,取心、肺、肝、脾、肾和脑等脏器或组织,称重,测定放射性计数,并计算单位重量组织占注射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数(ID%/g)。组织分布结果显示,MC-PEI-PHBA-125I在脑内有一定的富集(图10)。
实施例7钆标记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的制备
1、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二乙三胺五醋酸(MC-PEI-DTPA)的制备
精密称取MC-PEI181mg,溶于2毫升DMF中,滴加到含有异硫氰基取代的二乙三胺五醋酸(SCN-DTPA)20毫克的2毫升DMF溶液中,搅拌反应12小时,将乳白色反应液离心,沉淀留用,上清液加乙醚沉淀,合并两次沉淀,真空干燥除尽乙醚,加适量水冷冻干燥。
2、钆标记的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MC-PEI-DTPA-Gd)的制备
精密称取MC-PEI-DTPA100毫克,溶于适量水中,加入14.5毫克三氧化二钆,用稀盐酸调节pH(3-4),搅拌反应三十分钟,反应液上葡聚糖凝胶G25色谱柱,纯化,得到Gd-MC-PEI。
实施例8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MC-PEI-FITC)的制备
精密称取MC-PEI250毫克,溶于3毫升0.01MPBS中,搅拌下滴加入含有4毫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DMSO溶液,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液葡聚糖凝胶G25色谱柱纯化,得到FITC-MC-PEI。
异硫氰酸罗丹明标记肉豆蔻酸-聚乙烯亚胺(MC-PEI-RITC)的制备
精密称取MC-PEI250毫克,溶于3毫升0.01MPBS中,搅拌下滴加入含有4毫克异硫氰酸荧光素(RITC)的DMSO溶液,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液葡聚糖凝胶G25色谱柱纯化,得到MC-PEI-RITC。
实施例9肉豆蔻酸-PAMAM-(MC-PAMAM)的制备
精密称取PAMAM(G5)0.5g溶于5mlDMF中,将肉豆蔻酸酰氯20ul溶于1mlDMF中,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到PAMAM的DMF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小时,得到白色混悬液。离心后丢弃沉淀,上清液加入冷乙醚100ml沉淀处理,离心后丢弃上清液,沉淀再用冷乙醚洗涤3次,10ml/次。真空干燥24小时,产物用少量双蒸水(dH2O)溶解,上G-25凝胶柱以dH2O洗脱,收集相应组分,冷冻干燥,得到MC-PAMAM。

Claims (14)

1.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脂肪酸,聚阳离子大分子作为载体,两者共价结合成纳米粒或胶束,包载或吸附载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导分子为介导脑靶向分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酸选自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辛酸或/和棕榈酸。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阳离子大分子载体选自聚乙烯亚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树枝状大分子PAMAM及其衍生物或/和PAMAM-聚7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亚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线性或枝状。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PAMAM-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中的聚乙二醇部分是单甲氧醚聚乙二醇,或是带有其它功能基团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基团是马来酰亚胺基、巯基、酰胺基、氨基、羧基、生物素或亲和素中的一种。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是二乙三胺五醋酸-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PAMAM-聚乙二醇共聚物的衍生物是二乙三胺五醋酸-PAMAM-聚乙二醇共聚物。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药系统纳米粒或胶束其粒径为10-500nm。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药系统所包载或吸附的药物是基因药物或诊断药物。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药物选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诊断药物选自金属离子钆、异硫氰酸荧光素或异硫氰酸罗丹明。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药系统中的共价结合是直接共价结合,或以聚乙二醇桥连共价结合。
14.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脑内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药系统中的脂肪酸与聚阳离子大分子载体任意两两共价结合。
CN2009100519703A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7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19703A CN101897669B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19703A CN101897669B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7669A true CN101897669A (zh) 2010-12-01
CN101897669B CN101897669B (zh) 2012-02-01

Family

ID=4322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19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7669B (zh) 2009-05-25 2009-05-25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766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024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复旦大学 一种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23716A (zh) * 2014-12-11 2015-04-2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6015522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脂肪酸结合型白蛋白-药物纳米粒子冻干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97922A (zh) * 2014-09-25 2016-04-2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针对脑癫痫灶的靶向纳米磁共振对比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432051A (zh) * 2018-12-25 2019-03-08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抗卵巢癌活性的靶向纳米粒及制备和应用
CN112220929A (zh) * 2020-09-30 2021-01-15 湖北大学 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药物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999356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四川大学 一种清道夫受体-a靶向的脂肪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37409A (zh) * 2022-08-05 2022-11-15 沈阳药科大学 白蛋白结合型近红外荧光探针-脂肪酸共轭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1372A (zh) * 2006-09-25 2007-03-21 复旦大学 一种脑靶向基因传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024B (zh) * 2013-05-21 2017-12-01 复旦大学 一种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4024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复旦大学 一种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6015522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脂肪酸结合型白蛋白-药物纳米粒子冻干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97922B (zh) * 2014-09-25 2018-11-16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针对脑癫痫灶的靶向纳米磁共振对比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497922A (zh) * 2014-09-25 2016-04-2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针对脑癫痫灶的靶向纳米磁共振对比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4523716B (zh) * 2014-12-11 2017-09-1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523716A (zh) * 2014-12-11 2015-04-2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32051A (zh) * 2018-12-25 2019-03-08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抗卵巢癌活性的靶向纳米粒及制备和应用
CN112999356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四川大学 一种清道夫受体-a靶向的脂肪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121082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四川大学 一种清道夫受体-a靶向的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20929A (zh) * 2020-09-30 2021-01-15 湖北大学 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药物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337409A (zh) * 2022-08-05 2022-11-15 沈阳药科大学 白蛋白结合型近红外荧光探针-脂肪酸共轭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37409B (zh) * 2022-08-05 2024-04-16 沈阳药科大学 白蛋白结合型近红外荧光探针-脂肪酸共轭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7669B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7669B (zh) 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
US20210212948A1 (en) Nanovesicles derived from cell membrane, and use thereof
KR20020060733A (ko) 핵산 함유 복합체
CN107184987B (zh) 一种硫辛酸修饰的靶向整合素αvβ3纳米多肽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2531010A (ja) 薬物送達キャリ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医薬製剤
Yang et al. Magainin II modified polydiacetylene micelles for cancer therapy
US20190192686A1 (en) Targeted nanodroplet emulsions for treating cancer
Xu et al.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enhances Tumor Retention by Regulating the Self-assembly of Doxorubicin-peptide Conjugates
Sun et al. An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Loaded Blood–Brain Barrier Penetrable Nanoparticle Mediating Recruitment of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CN102160894B (zh) 苯甲酰胺类似物介导的脑靶向递药系统
KR101476953B1 (ko) 세포투과성이 증진된 헵신 표적 신규 펩타이드 및 그의 용도
CN101716353B (zh) 一种用于肿瘤及淋巴转移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叶酸复合物
TWI602577B (zh) 雙重標靶融合蛋白
CN103977434B (zh) 一种对羟基苯甲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
CN1839799B (zh) 一种凝集素修饰的经鼻入脑的药物传递系统
US10668125B2 (en) Peptide having highly-shifted accumulation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tissues, and use of said peptide
CN108314741B (zh) 一种肿瘤血管靶向抗癌肽nkl-dota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64086B (zh) 整合素β3受体高亲和力的多肽及应用
CN104174024B (zh) 一种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86321B (zh) F-18标记修饰Dimer-San A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09718202B (zh) 一种适用于载疏水性化学药物的靶向载药胶束
CN102462846B (zh) 一种氯代毒素修饰的脑胶质瘤靶向基因递释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4641B (zh) 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表面电荷可反转纳米药物递送载体
Tanaka et al. A radiolabeled nanoparticle probe coated with hyaluronic acid via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o diagnose CD44-positive tumors
US20240165241A1 (en) Targeted delivery of drug molecules with drug ligands conjugated to rna nanoparticle motion el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