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4622A -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4622A
CN101884622A CN2010102306348A CN201010230634A CN101884622A CN 101884622 A CN101884622 A CN 101884622A CN 2010102306348 A CN2010102306348 A CN 2010102306348A CN 201010230634 A CN201010230634 A CN 201010230634A CN 101884622 A CN101884622 A CN 101884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serazide
microsphere
sustained
preparatio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06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4622B (zh
Inventor
刘振国
袁伟恩
郑瑞媛
杨新新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0102306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4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4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6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1008 priority patent/WO201200997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4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40%-99%,苄丝肼1%-60%。本发明还提供了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可以克服苄丝肼在贮存的过程的不稳定性、提高病人用药的治疗效果;用这种方法制备成微球组合物,可以避免用常规的W/O和W/O/W的包封率不高,及S/O/O的严重突释,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缺点;采用该方法制备微米球组合物,其粒径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控制,不污染环境;可以避免对苄丝肼的治疗的作用影响。微粒的表面光滑圆整,颗粒规整无粘连,粒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从1μm到500μm,其冻干粉剂为白色细腻、疏松,不会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制药行业从药物发现,到临床的应用,最后一个环节是药物制剂。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需要长期频繁的给药才能治愈;还有一部分需要局部给药由于系统给药的毒性大。要达到这些目的,原料药必须要制备成相应的剂型。例如需要长期给药但在体内的半衰期短的药物,宜制备成缓释或控释剂型;对于一些肿瘤的治疗,需要一些药物靶向于病照,例如靶向于肿瘤血管的栓塞微米球制剂等;对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由于现有的口服制剂,每日需要服用三次,但是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是十分不便的,因为他们本来行动和记忆有问题,如果能用一次药可以达到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效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基于这个药物存在的这类问题开发了具有长期疗效的左旋多巴缓释制剂,但是由于苄丝肼在体内非常容易被酶代谢,需要酶抑制剂的帮助,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目前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制备苄丝肼的微球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该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  40%-99%
苄丝肼              1%-60%。
所述的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聚己内酯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粒径为0.4-500μm。
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粒径为50-160μm。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苄丝肼颗粒加入到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有机溶液后,形成混悬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混悬液加入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0%的氯化钠溶液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中乳化;
c,将步骤b得到的复乳加入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氯化钠溶液固化;
d,将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除去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得到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
步骤a中所述的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一种或其混合物,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有机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庚烷、氯仿或丙酮。
所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或聚己内酯的分子量的大小分别为:6000-500,000、6000-1,000,000或10,000-5,000,000。
所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聚己内酯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的有机溶液重量百分浓度为3%-30%。
所述的苄丝肼颗粒的粒径大小为0.1-10μm。
步骤b中所述的乳化时间1-5min,步骤c中所述的固化时间1-4小时。
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克服苄丝肼在贮存的过程的不稳定性、提高病人用药的治疗效果;用这种方法制备成微球组合物,可以避免用常规的W/O和W/O/W的包封率不高,及S/O/O的严重突释,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缺点;采用该方法制备微米球组合物,其粒径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控制,不污染环境;可以避免对苄丝肼的治疗的作用影响。微粒的表面光滑圆整,颗粒规整无粘连,粒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从1μm到500μm,其冻干粉剂为白色细腻、疏松,不会塌陷、不粘连,再分散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苄丝肼PLA缓释微球组合物扫描电镜图。
图2苄丝肼PLA缓释微球组合物体外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37.5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90,000-14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25%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6-120μm如图1所述)。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75%和苄丝肼为25%、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0.63%、7天后的累积释放98.34%,释放曲线如图2所述。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8-48%。
实施例2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49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000-6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1%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氯化钠和2%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70-10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99%和苄丝肼为1%、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0.63%、4天后的累积释放95.2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1%。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7-46%。
实施例3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37.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000-6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25%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0%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75%和苄丝肼为25%、在37℃和pH为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32.88%、4天后的累积释放95.25%。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9%。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7-49%。
实施例4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6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50%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10,000-124,000,醇解度为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50-12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50%和苄丝肼为50%、在37℃和pH为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45.78%、4天后的累积释放95.8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8-48%。
实施例5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9,000-8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39%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0%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61%和苄丝肼为39%、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8.88%、5天后的累积释放为99.21%。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7-47%。
实施例6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9,000-8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20%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2.0%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3,000-23,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80%和苄丝肼为20%、在37℃和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20.48%、4天后的累积释放99.2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8-48%。
实施例7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495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5000-6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1%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0%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4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99%和苄丝肼为1%、在37℃和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31.88%、4天后的累积释放91.2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6-45%。
实施例8
①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90,000-14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45%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50-125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55%和苄丝肼为45%、在37℃和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32.48%、7天后的累积释放99.78%。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7-45%。
实施例9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595mg的聚己内酯(PCL分子量为1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1%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4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CL的重量百分比为99%和苄丝肼为1%、在37℃和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30.18%、7天后的累积释放94.2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9-48%。
实施例10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37.5mg的聚己内酯(PCL分子量为25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25%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0%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6-12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CL的重量百分比为75%和苄丝肼为25%、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25.47%、10天后的累积释放99.9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6-48%。
实施例11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己内酯(PCL分子量为50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50%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50-125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CL的重量百分比为50%和苄丝肼为50%、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天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8.92%、60天后的累积释放99.8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4-45%。
实施例12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15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90,000-140,000)和10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9,000-8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50%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5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30和PLGA为20%和苄丝肼为50%、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2.68%、12天后的累积释放98.9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0-43%。
实施例13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70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90,000-140,000)和30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9,000-8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0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6%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5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65%和PLGA为29%和苄丝肼为6%、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4.48%、14天后的累积释放99.8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0-45%。
实施例14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60mg的聚乳酸(PLA,分子量为90,000-140,000)和40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9,000-8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5%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0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8%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1%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60-125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A的重量百分比为55%和PLGA为37%和苄丝肼为8%、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11.58%、14天后的累积释放99.8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0-40%。
实施例15
①苄丝肼微粒制备
将100mg苄丝肼,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05-0.1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再过筛选出0.05-0.1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37.5mg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d,l-lactide:46-52%Mole和glycolide 48-54%Mole;分子量为5000-6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1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25%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2%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10%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0.4-4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LGA的重量百分比为82.18%和苄丝肼为17.82%、在37℃和pH为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小时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38.88%、4天后的累积释放98.25%。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1%,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9%。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2-39%。
实施例16
将100mg苄丝肼,先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在0.4-10μm,如果不在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0.4-5μm;
②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制备
(a)将称取25mg的聚己内酯(PCL分子量为5,000,000)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二氯甲烷的有机溶液和称取①得的苄丝肼微粒25mg混和并搅拌、漩涡或超声1-5分钟形成均匀得混悬液,即油包固体(S/O)乳液;将制备成苄丝肼的理论百分含量为50%缓释微球。
(b)把步骤(a)得乳液分别加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氯化钠和0.5%的聚乙二醇(PVA的分子量为146,000-186,000,醇解度98-99%)水溶液10mL并搅拌、漩涡或超声0.1-5分钟形成复乳;
(c)把步骤(b)的复乳加到浓度为5%的1000mL氯化钠溶液固化1-4小时;
(d)把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并用水洗涤3-5次,冻干后得到微球组合物(上述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约200-500μm)。
制备的微球组合物:其实际PCL的重量百分比为50.83%和苄丝肼为49.17%、在37℃和pH2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摇体外第1天的释放量占总的苄丝肼的百分比为7.96%、60天后的累积释放99.83%。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微球组合物的包封率比分别比用W/O和W/O/W法制备微球高5-30%;第一天的突释比W/O和W/O/W法及S/O/O法少5%-20%。
稳定性试验考察:把苄丝肼和本发明制备的苄丝肼微球同时放在可见光照射,然后回收检测其含量,发现苄丝肼在一年后活性下降5-10%,而微球几乎不变约0-0.8%。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的给药方式(目前只有口服剂型的状态)及现有的技术长期制备微球不足:初期突释、及不完全释放等难题,利用水包油一油包固体(S/O/W)制备微球方法把上述苄丝肼进一步微囊包在具有缓释的高分子材料中。使其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均匀度好,颗粒规整无粘连;包封率高,突释小,载药量高。这种微球不仅可以用来皮下注射给药、肌肉,而且可以口服等给药的方式。
体内血药浓度考察:用于同剂量的苄丝肼口服制剂和苄丝肼微球比较,发现微球剂型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其体内血药浓度的总面积高于口服的约20-38%。
实施例17:平行实验
为了科学评价以下各组药物的性能,我们用平行试验的方法,同时检测下列各组的稳定性、体内血药浓度和包封率。
各组药物分组情况如下:
A组:苄丝肼缓释微球采用本发明的(S/O/W)方法制备得到,其中苄丝肼含量为5%,高分子辅料含量为95%。
B组:司来吉兰缓释微球采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01414.X专利文献报道的O1/O2乳化液中干燥方法制备得到司来吉兰缓释微球,其中司来吉兰缓释微球中的卡巴拉汀含量为5%,高分子辅料含量为95%。
C组:卡巴拉汀缓释微球采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01416.9专利文献报道的O1/O2乳化液中干燥方法制备得到卡巴拉汀缓释微球,其中卡巴拉汀缓释微球中的卡巴拉汀含量为5%,高分子辅料含量为95%。
D组:左旋多巴纳米制剂采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30559.5专利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得到左旋多巴纳米制剂。
各组药物实验结果如下:
Figure BSA00000196463400181
Figure BSA0000019646340019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该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    40%-99%
苄丝肼                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一种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粒径为0.4-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粒径为50-160μm。
5.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苄丝肼颗粒加入到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有机溶液后,形成混悬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混悬液加入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0%的氯化钠溶液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中乳化;
c,将步骤b得到的复乳加入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氯化钠溶液固化;
d,将步骤c得到的微球进行离心收集,除去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得到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一种或其混合物,可降解的疏水聚合物有机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庚烷、氯仿或丙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或聚己内酯的分子量的大小分别为:6000-500,000、6000-1,000,000或10,000-5,000,0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聚己内酯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的有机溶液浓度为3%-3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乳化时间1-5min,步骤c中所述的固化时间1-4小时。
CN2010102306348A 2010-07-20 2010-07-20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4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06348A CN101884622B (zh) 2010-07-20 2010-07-20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1/071008 WO2012009973A1 (zh) 2010-07-20 2011-02-16 一种含有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微球组合药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06348A CN101884622B (zh) 2010-07-20 2010-07-20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622A true CN101884622A (zh) 2010-11-17
CN101884622B CN101884622B (zh) 2012-01-18

Family

ID=4307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063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4622B (zh) 2010-07-20 2010-07-20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46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4624A (zh) * 2010-07-20 2010-11-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长效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09973A1 (zh) * 2010-07-20 2012-01-2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含有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微球组合药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2250B1 (en) * 1997-09-25 2002-01-29 Gel-Del Technologies, Inc. Drug delivery devices comprising biodegradable protein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drug delivery devices
CN1739795A (zh) * 2005-08-31 2006-03-01 上海交通大学 甲状旁腺激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2250B1 (en) * 1997-09-25 2002-01-29 Gel-Del Technologies, Inc. Drug delivery devices comprising biodegradable protein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drug delivery devices
CN1739795A (zh) * 2005-08-31 2006-03-01 上海交通大学 甲状旁腺激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4624A (zh) * 2010-07-20 2010-11-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长效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09973A1 (zh) * 2010-07-20 2012-01-2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含有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微球组合药物及其应用
CN101884624B (zh) * 2010-07-20 2012-06-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长效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622B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8528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microparticles having a low residual solvent volume
US10463619B2 (en) Injectable delivery of microparticles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
CN1897975B (zh) 口服给药的水溶性药物纳米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8423C (zh) 控释组合物
CA2763465C (en) A poorly soluble drug containing microsphere with improved bioavailabilit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2935069A (zh) 控释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US20110250269A1 (en) Highly efficient and long-acting slow-release formulation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969816A (zh) 一种含埃坡霉素的抗癌缓释剂
CN101984958A (zh) 纳米级阿苯达唑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0291A (zh) 一种缓释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622B (zh) 一种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736B (zh) 一种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884623B (zh) 一种左旋多巴甲酯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0292A (zh) 一种缓释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10586B (zh) 左旋多巴甲酯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8511C (zh) 油溶性药物的可降解聚合物微胶囊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tetracycline-modified nanoparticles for bone-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tubercular drug
CN101884624B (zh) 一种长效苄丝肼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391B (zh) 制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的方法
CN101040847B (zh) 一种采用氢化蓖麻油生产的纳米药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0475264C (zh) 含干扰素或其类似物的注射用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376B (zh) 降钙素缓释微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8224C (zh) 含干扰素α-1b的注射用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68427B (zh) 缓释7天及缓释14天的青蒿素b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2636A (zh) 可注射雌三醇缓控释给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