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2738B -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2738B
CN101882738B CN2010101727458A CN201010172745A CN101882738B CN 101882738 B CN101882738 B CN 101882738B CN 2010101727458 A CN2010101727458 A CN 2010101727458A CN 201010172745 A CN201010172745 A CN 201010172745A CN 101882738 B CN101882738 B CN 101882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hangeover plug
changeover
arm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2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2738A (zh
Inventor
井上浩一
森田秀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2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7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将弹性触点简单且确实地固定于转换插头刃,提高可靠性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在设备主体的AC插头上拆装自如地连结有转换插头。转换插头具备固定于绝缘支座的表面板部的转换插头刃(21)、与插头刃(12)弹性接触的弹性触点(26)。弹性触点(26)在与转换插头刃(21)平行的姿势的平行板部(26A)一端设有弯曲固定部(26B),在另一端设有弹性臂部(26C)。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宽度比弹性臂部(26C)宽,在其两端部设有插入设于转换插头刃(21)的一对连结凸部(21A)的一对贯通孔(26D),将各个连结凸部(21A)配置在弹性臂部(26C)的外侧。在转换插头中,对连结凸部(21A)进行弯曲加工,将弯曲固定部(26B)固定于绝缘支座的表面板部。

Description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从商用电源获得电力的电气设备,尤其涉及装拆自由地连结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从商用电源供给电力的充电器等电气设备将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来使用。商用电源的规格因使用国或地域而有所不同,除电压及频率以外,插座的插入孔及插入其中的插头的形状也不同。因而,使用国或地域不同时,必须按照不同的规格设计电气设备的插头。但是,若对插头形状各异的每个国家制作不同的电气设备时,只能在特定的国家使用。
以消除该缺点,本申请人开发了具有图1所示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2998号公报。
图1和图2所示的电气设备连结为可相对于设备主体90装拆转换插头80。这些图的电气设备可以将转换插头80卸下用于日本的插座,进行连结的变换插头80可以作为适合各个国家的插座形状而在各个国家使用。对于变换插头80,将适合所使用国家的形状的转换插头刃81固定在绝缘支座82上。另外,绝缘支座82设有插入设备主体90的插头刃92的插头插入部83。转换插头80在将设备主体90的插头刃92插入插头插入部83的状态下,使转换插头刃81与插头刃92电连接。因而,转换插头81被插入各个国家的插座时,设备主体90的插头刃92经由转换插头刃81与插座的电源触点(未图示)连接。
这种结构的转换插头80具备在将插头刃92插入插头插入部83的状态下,用于将转换插头刃81与插头刃电连接的弹性触点84。该弹性触点84为导电性的金属板,将转换插头刃81插入设于一端的筒部84A的内部,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此外,弹性触点84设计为在另一端设有弹性臂部84B,弹性按压而与被插入插头插入部83的插头刃92电连接的结构。该转换插头80有难以将金属板的弹性触点84可靠地固定于杆状的转换插头刃81的缺点。这是因为将弹性触点84即金属板的筒部84A通过铆接加工固定于转换插头刃81上的结构通过铆接加工过的筒部84A的极少的复原就可解除夹持固定转换插头81的状态。
本发明人等以消除该缺点为目的,开发了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的转换插头70。该转换插头70是将弹性触点74的一端弯曲成L字状并设有弯曲固定部74A,在该弯曲固定部74A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74a。此外,在转换插头刃71的后端设有被插入贯通孔74a的一对连结凸部71A。该结构可以通过将转换插头刃71的一对连结凸部71A插入贯通孔74a,且将各个连结凸部71A向外侧方向弯曲,将弹性触点74可靠、简单地固定于转换插头刃71。尤其是,该结构的转换插头70如图4所示,可用压模79按压,弯曲加工一对连结的凸部71A,以可靠地固定弹性触点74,因此,具有能够将弹性触点74简单且容易地、而且可靠地进行固定的特点。但是,用压模79按压连结凸部71A时,弹性触点74的弹性臂部74B成为妨碍,所以,必须使弹性臂部74B向不妨碍压模79的位置变形并对连结凸部71A进行弯曲加工,经过弯曲加工后,需要再将弹性臂部74B修正至规定位置,缺点在于弹性臂部74B的修正要花费工夫。另外,对弯曲凸部71A进行弯曲加工后,被修正至规定位置的弹性臂部74B存在修正位置容易交错不齐,使得其与被插入插头插入部的插头刃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进一步解决该缺点为目的而开发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将弹性触点简单且容易地、而且可靠地固定于转换插头刃上,同时能够提高弹性触点与插入插头插入部的插头刃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具备:设备主体100,其具备AC插头11,该AC插头11具有一对插头刃12;转换插头20,其拆装自如地连结于该设备主体10o的AC插头11。转换插头20具备:绝缘支座22,其具有插入AC插头11的插头刃12的插头插入部25;固定于该绝缘支座22的转换插头刃21;固定于该转换插头刃21并与插入绝缘支座22的插头插入部25中的插头刃12弹性地按压接触的弹性触点26。转换插头刃21在连结弹性触点26的端部设有一对连结凸部21A。绝缘支座22具有以使转换插头刃21向外侧和内侧突出的方式对该转换插头刃21进行固定的表面板部23,且以使连结凸部21A向该表面板部23内侧突出的方式固定转换插头刃21。所述弹性触点26为弹性金属板,该弹性金属板的弹性触点26包括:沿转换插头刃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配置为与转换插头刃21平行的姿势的平行板部26A、设置于该平行板部26A一端的弯曲成L字状的弯曲固定部26B、设置于平行板部26A另一端的弹性臂部26C。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宽度比弹性臂部26C宽,在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两部位(沿横向)设有插入转换插头刃21上的各个连结凸部21A的一对贯通孔26D,插入贯通孔26D中的连结凸部21A配置在弹性臂部26C的两侧缘的外侧。在变化插头20中,该连结凸部21A被弯曲加工,弹性触点26的弯曲固定部26B固定于绝缘支座的表面板部23。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而且可靠地将弹性触点固定于转换插头刃,并且,提高弹性触点和插入插头插入部的插头刃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这是因为以上的电气设备在以突出的方式固定于绝缘支座的表面板部的转换插头刃上设有一对连结凸部,并且,弹性触点的弯曲固定部将其横向宽度设定为比弹性臂部宽,在其横向两部位设置有插入各个连结凸部的一对贯通孔,插入该贯通孔的连结凸部配置于弹性臂部的两侧缘的外侧,通过对这些连结凸部进行弯曲加工,将弯曲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支座的表面板部。这种结构的转换插头除了对一对连结凸部进行弯曲加工而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以外,还可以将弹性臂部配置于不会成为压模的妨碍的位置,所以,在用压模对连结凸部进行弯曲加工后,不需要对弹性臂部进行修正。因此,可以实现不需要弯曲加工后的再加工,且弹性臂部的位置不会错开地、将弹性金属板可靠地按压在插入插头插入部的插头刃而与其电连接的特征。
在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中,可以将弹性臂部26C设为向弯曲固定部26B的弯曲方向U形弯曲而成的U形弯曲弹性臂部。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将弹性臂部设为U形弯曲弹性臂部,所以,可以将弹性触点更加可靠、稳定地与插入插头插入部的插头刃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中,可以将弹性臂部26C的横向宽度(W1)设计为比一对贯通孔26D的内宽(W2)窄。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可以增大用压模对一对连结凸部进行弯曲加工的角度,所以,可以将弹性触点更加可靠地固定于转换插头刃和绝缘支座。
在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中,可以利用将前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加工而成的连结凸部21A将弯曲固定部26B固定于绝缘支座22的表面板部23。
该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可以将弹性触点的弯曲固定部更加可靠地固定于转换插头刃和绝缘支座。
在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中,绝缘支座22可以具备表面板部23和用该表面板部23闭塞开口部而形成的罩壳24。此外,可以在表面板部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一体成形设置朝向罩壳24的内侧突出的弹性卡止臂23C,在罩壳24的内面设有卡住弹性卡止臂23C的卡止凹部24D,将弹性卡止臂23C引导至卡止凹部24D,将表面板部23连结于罩壳24。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可以将转换插头的表面板部可靠地与罩壳连结。另外,其特征在于,对于利用螺钉等将表面板部规定于罩壳的结构能够连结为,即使螺钉松弛也会从罩壳拆下表面板部。
本发明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中,可以在所述弹性触点26的平行板部26A设置有引导弹性卡止臂23C并使其倾斜移动自如的导向狭缝26E,以由该导向狭缝26E引导弹性卡止臂23C的方式将弹性触点26固定于所述表面板部23。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能够在不增大罩壳的情况下,在表面板部设置弹性卡止臂,用弹性卡止臂连结表面板和罩壳。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申请人以前申请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具有图1所示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的转换插头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人以前开发的转换插头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对图3所示的转换插头的弹性触点进行固定的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示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
图6是具有图5所示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的背面立体图;
图7是具有图6所示的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的转换插头和设备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设备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方形包装(pack)电池安装在图8所示的设备主体上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设备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转换插头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转换插头的背面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转换插头和设备主体的连结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14是表示转换插头的转换插头刃和弹性触点的连结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转换插头刃连接于弹性触点的工序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将转换插头刃连接于弹性触点的工序的剖面图;
图17是弹性触点的立体图;
图18是图7所示的转换插头和设备主体的剖面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将图18所示的转换插头连结于设备主体的工序的剖面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将图19所示的转换插头连结于设备主体的工序的剖面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  设备主体
10   外装壳体
10A  主体壳体
10B  主体壳体
11   AC插头
12   插头刃
13   绝缘旋转台
14   引导空间
14A  第一空间
14B  第二空间
15   卡止凹部
16   旋转轴
17   突出部
18   底面板
18A  挡块开口
19   连结凹部
20   转换插头
21   转换插头刃
21A  连结凸部
21a  倾斜面
22   绝缘支座
23   表面板部
23A  螺纹孔
23B  外周部
23C  弹性卡止臂
23D  卡止部
24   罩壳
24A  底板
24B  螺纹衬套
24C  台阶凹部
24D  卡止凹部
24E  穿通孔
24F  导向件
24G  连结肋
25   插头插入部
26   弹性触点
26A  平行板部
26B  弯曲固定部
26C  弹性臂部
26D  贯通孔
26E  导向狭缝
27   触点空间
29   止动螺钉
30   锁定机构
31   锁定钩
32   锁定卡止部
33   挡块
33A  突出部
33B  卡止部
33C  弹性臂
34   卡止臂
35   第一连结突出部
36   第二连结突出部
37   肋条
38   卡止台阶部
40   拆装凹部
41   方形包装电池
41A  第一方形包装电池
41B  第二方形包装电池
42   端子面
42A  端子面
42B  端子面
43   电极端子
43A  电极端子
43B  电极端子
44    周壁
44A   第一周壁
44B   第二周壁
45    充电端子
45A   第一充电端子
45B   第二充电端子
50    压模
51    狭缝
70    转换插头
71    转换插头刃
71A   连结凸部
74    弹性触点
74A   弯曲固定部
74a   贯通孔
74B   弹性臂部
79    压模
80    转换插头
81    转换插头刃
82    绝缘支座
83    插头插入部
84    弹性触点
84A   筒部
84B   弹性臂部
90    设备主体
92    插头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下面表示的实施例是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对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进行例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并非将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特定于下面的实施例。
此外,该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在“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中所示的部件上,标记了与实施例所表示的部件相对应的编号。但是,并非决定将权利要求书所示的部件特定于实施例的部件。
图5~图10所示的电气设备具备以能够倾斜移动的方式连结有AC插头11的设备主体100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该设备主体100的AC插头11连结的转换插头20。图5~图10所示的电气设备,如图7所示,卸下转换插头20将AC插头11连结于电源插座(未图示)。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AC插头上连结转换插头20,就可以连结于与AC插头11的电源插座不同形状的电源插座(未图示)。
以下的例子中,作为设备主体100,对适用于二次电池即方形包装电池的充电器中通用的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仅限于充电器,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于自商用电源的插座接受电源供给的其它电气设备。
充电器即电气设备100如图8和图9所示,在外装壳体10上设有拆装自如地放置方形包装电池41而进行充电的拆装凹部40。外装壳体10为塑料制,将上壳体10A和下壳体10B分别成形后进行连结。图中的外装壳体10中,将外周壁与将平面形状设计成正方形的上壳体10A和下壳体10B一体成形而设置,将外周壁相互连结。下壳体10B在其底面以可折叠的方式连结有以可拆装的方式插入商用电源的插座的AC插头11。
图中的充电器设计为可拆装自如地安装种类各异的方形包装电池41进行充电的结构。该充电器的结构如图9所示,外形各异,并且在外周的端子面42上可拆装地放置设有电极端子43的第一方形包装电池41A和第二方形包装电池41B。但是,充电器即设备主体可以设计为安装一种方形包装电池进行充电的结构,也可以设计为安装1~多个圆筒形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结构。
如图8~图10所示,充电器即设备主体100将拆装凹部40的开口部的内形设计为正方形,设置有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邻接配设的第一周壁44A和第二周壁44B,在第一周壁44A上设有与第一方形包装电池41A的电极端子43A相接触的第一充电端子45A,在第二周壁44B上设有与第二方形包装电池41B的电极端子43B相接触的第二充电端子45B。此外,如图9所示,拆装凹部40以使各自的端子面42A、42B以90度旋转的姿势放置第一方形包装电池41A和第二方形包装电池41B,将各自的电极端子43A、43B设计为可与充电端子45接触的内形。如图9所示,第一方形包装电池41A以将电极端子43A与第一充电端子45A相接触的姿势放置于拆装凹部40,经由第一充电端子45A进行充电。第二方形包装电池41B以将电极端子43B与第二充电端子45B相接触的姿势放置于拆装凹部40,经由第二充电端子45B进行充电。
图7和图10所示的AC插头11将由一对面状的金属板构成的插头刃12固定于塑料制的绝缘旋转台13上。绝缘旋转台13以在设备主体100中可以旋转的方式连结有向两端突出的旋转轴16。AC插头11经由该绝缘旋转台13以能够倾斜移动的方式连结于设备主体100。此外,未图示,一对插头刃12与内置于设备主体100内的电源电路连接,向电源电路供给商用电力。而且,电源电路具有能够对应世界各国的商用电力的规格。
该AC插头11以在与插头刃12的两面平行的面内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将绝缘旋转台13的旋转轴16连结于设备主体100。以该姿势倾斜的AC插头11如图10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在塑料制的绝缘旋转台13的两端,以与插头刃12的两面正交的方式一体成形设置有旋转轴16。一对旋转轴16位于插头刃12的后端,相互配置在直线上。在设备主体100内设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旋转轴16的旋转孔(未图示)。由该旋转孔支承旋转轴16,AC插头1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设备主体100。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未图示的内部结构,在将插头刃12折叠的状态下,插头刃12不会和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进行电连接。另外,在将插头刃12竖起的状态下,插头刃12和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进行电连接。
设备主体100向表面开口设置有容纳折叠状态的AC插头11的插头刃12的引导空间14。AC插头11如图8所示,在被折叠的状态下不会从设备主体100突出。图7的设备主体100在上部配置有折叠的AC插头11。因而,引导空间14如图7所示,向设备主体100的上面开口设置。AC插头11具有一对插头刃12,因此,为了容纳一对插头刃12,引导空间14具有分别容纳各个插头刃12的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AC插头11在包括插头刃12的两面的面内旋转并倾斜移动,因此,引导空间14的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的宽度设计为比插头刃12的厚度大的槽形。
由于AC插头11是在与插头刃12的两面平行的面内倾斜,因此,可以减小分别容纳一对插头刃12的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相对于插头刃12倾斜移动面的垂直方向的宽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转换插头20在其绝缘支座22上固定有一对转换插头刃21。转换插头刃21为与插头刃相同的金属板。绝缘支座22为塑料制,包括表面板部23和开口部被该表面板部23闭塞的罩壳24。
表面板部23为长方形的板状,以贯通其中的方式镶嵌成形有转换插头刃21,以使转换插头21的一端向外侧、另一端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进行固定。自表面板部23向外侧突出的转换插头刃21设计为可插入各个国家的插座的形状。
罩壳24是将塑料成形为用底板24A闭塞一端而使另一端开口的长方形的筒状。罩壳24的开口部被表面板部23闭塞。在罩壳24中,由止动螺钉29固定表面板部23的螺纹衬套24B自底板24A向内面突出。该螺纹衬套24B通过拧入贯通表面板部23的止动螺钉29,将表面板部23固定于罩壳24。表面板部23在中心部设有插入止动螺钉29的螺纹孔23A。此外,图13的剖面图所示的罩壳24在其内侧沿着开口部的周缘设有嵌装表面板部23的台阶凹部24C。台阶凹部24C使其内形与表面板部23的外形大致相等,将其深度设定为表面板部23的外周部23B的厚度,将表面板部23嵌装在其中并配置于规定位置。
此外,表面板部23在其两端部一体成形设置有与罩壳24相连结的弹性卡止臂23C。弹性卡止臂23C以向表面板部23的内面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其前端部设有钩状的卡止部23D。为了卡住弹性卡止臂23C的卡止部23D使其不会从罩壳24上脱开,在罩壳24的内面设有卡止凹部24D。弹性卡止臂23C弹性地将卡止部23D引导至卡止凹部24D,将表面板部23连结为使其不会从罩壳24上脱开。该结构中,由于是用弹性卡止臂23C和止动螺钉29两者将表面板部23连结在罩壳24,因此,即使卸下止动螺钉29,也可以防止表面板部23脱落的情况,另外,由于是用弹性卡止臂23C将表面板部23连结在罩壳24并拧入止动螺钉29,因此,具有能够用止动螺钉29简单地将表面板部23固定于罩壳24上的特点。但是,表面板部23不一定用止动螺钉及弹性卡止臂固定在罩壳上,例如,也可以粘接固定或用其他的卡止结构进行固定。
罩壳24在底板24A上设有插头刃12的穿通孔24E,作为插入插头刃12的插头插入部25。并且,图13的剖面图所示的罩壳24以向底板24A的内面突出的方式一体成形设有插头刃12的导向件24F。导向件24F位于被插入穿通孔24E的插头刃12的两侧,插头刃12设置于沿着该导向件24F被插入的位置。该插头插入部25能够以不倾斜的姿势插入所要插入的插头刃12。
图13的转换插头20中,转换插头刃21和插头刃12的间隔大致相等,且将转换插头刃21和插头刃12配置为大致直线状。绝缘支座22以配置为大致直线状的转换插头刃21和插头刃12不相冲突的方式,即以在插入插头刃12的状态下,插头刃12不与转换插头刃21接触的方式,在插头刃12和转换插头刃21之间设有配置弹性触点26的触点空间27。
如图14所示,转换插头刃21在向表面板部23的内部突出的部分设有一对连结凸部21A。连结凸部21A设置于由金属板制成的转换插头刃21的两端部。连结凸部21A自处于表面板部23的内侧的平面突出设置。图15的连结凸部21A设计为朝向前端使宽度变窄的圆锥状。此外,一对连结凸部21A将对置的内侧缘设计为相互平行,使外侧朝向前端向使其宽度变窄的方向倾斜。对该连结凸部21A,可以用压模50按压外侧的倾斜面21a,而弯曲加工成光滑面。一对连结凸部21A被弯曲加工并将弹性触点26固定于绝缘支座22的表面板部23上。连结凸部21A相互向内侧或外侧弯曲加工而固定弹性触点26。图16的转换插头以使连结凸部21A的前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式向内侧弯曲加工来固定弹性触点26。连结凸部也可以使前端部相互离开的方式向外侧弯曲加工来固定弹性触点。
在转换插头20中,在转换插头刃21固定有将转换插头刃21与被插入插头插入部25的插头刃12进行电连接的弹性触点26。弹性触点26是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金属板。图17的立体图表示由弹性金属板制成的弹性触点26。该弹性触点26包括:向转换插头刃21的长度方向延伸配置为与转换插头刃21平行的姿势的平行板部26A、设于该平行板部26A的一端的弯曲成L字状的弯曲固定部26B、设于平行板部26A的另一端的弹性臂部26C。
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宽度比弹性臂部26C宽,在其两端部设有插入设于转换插头刃21的各个连结凸部21A的一对贯通孔26D。贯通孔26D设置于将插入其中的一对连结凸部21A配置在弹性臂部26C的两侧缘的外侧的位置。为了将贯通孔26D配置在弹性臂部26C的两侧缘的外侧,将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宽度设定为比弹性臂部26C的横向宽度大。将一对连结凸部21A配置在弹性臂部26C的侧缘的外侧的原因在于,如图15和图16所示,一边将弹性臂部26C引导至压模50的狭缝51,一边向连结凸部21A挤压压模50,从而对连结凸部21A进行弯曲加工。图15的转换插头20将弹性臂部26C的横向宽度(W1)设定为比一对贯通孔26D的内部宽度(W2)窄,将插入贯通孔26D的连结凸部21A的整体配置于弹性臂部26C的两侧缘的外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大用压模挤压的连结凸部21A的弯曲角度,从而将弹性触点26的弯曲固定部26B更加可靠地固定于表面板部23的内面。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虽未图示,也可以用压模将连结凸部向外侧弯曲加工,将弯曲固定部固定于表面板部。但是,在本发明中,连结凸部不一定将其整体配置在弹性臂部两侧缘。这是因为也可以将连结凸部的一部分配置在弹性臂部的两侧缘的外侧,用压模挤压位于弹性臂部外侧的部分,使其向内侧弯曲而将弯曲固定部固定在表面板部。因而,连结凸部配置在弹性臂部的两侧缘的外侧是指可以将整体或一部分配置在两侧缘的外侧。
在平行板部26A上设有以可倾斜移动的方式引导弹性卡止臂23C的导向狭缝26E。被导向狭缝26E引导的弹性臂部23C与弹性触点26不接触。因而,配置在导向狭缝26E的弹性卡止臂23C不受弹性触点26的变形的影响而自身进行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卡止臂23C以前端的卡止部23D卡住罩壳24的卡止凹部24D且不会脱开的方式进行连结。
在平行板部26A中,将弹性臂部26C配置在触点空间27。图13和图14的弹性触点26中,将弹性臂部26C制成向弯曲固定部26B的弯曲方向U形弯曲的U形弯曲弹性臂部。图13和图14的弹性触点26弯曲加工为使弯曲固定部26B和弹性臂部26C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由U形弯曲弹性臂部构成的弹性臂部26C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区域变长,且向被插入插头插入部25的插头刃12进行弹性挤压,达到最佳的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弹性臂部26C的接触不良,能够与插头刃12进行电连接。但是,弹性臂部不一定制成U形弯曲弹性臂部,也可以设计为将平行板部的前端弯曲成山形。
此外,转换插头20的绝缘支座22上设置有在将AC插头11的插头刃12插入插头插入部25的状态下,换言之,在将转换插头20连结于设备主体100的状态下,与折叠状态的AC插头11连结的卡止臂34。卡止臂34与设于AC插头11的绝缘旋转台13的卡止凹部15卡止,从而将转换插头20连结于设备主体100上。
为了连结转换插头20的卡止臂34,设备主体100的AC插头11在其旋转台13上设有卡止凹部15。绝缘旋转台13在其与插头刃12之间设有卡止凹部15。AC插头11的绝缘旋转台13以使插头刃12垂直竖起的状态将卡止臂34连结于卡止凹部15而与之卡止。因而,如图7所示,绝缘旋转台13设置有在将插头刃12以垂直的姿势竖起的状态下,向设备主体100的表面侧开口的卡止凹部15。绝缘旋转台13在将插头刃12折叠成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不需要在设备主体100的表面侧设置卡止凹部15。因此,绝缘旋转台13将在插头刃12折叠起来的状态下成为设备主体100的表面的面成形为平面状。
卡止凹部15插入卡止臂34并使其向图19的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移动并进行卡止。该卡止凹部15如图18~图20的剖面立体图所示,使开口部变窄,将转换插头20的卡止臂34卡止。图中的卡止凹部15使转换插头20向图19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移动,将卡止臂34卡止。因而,卡止凹部15将其底部的宽度设计为向图19的箭头表示的方向变宽。即,卡止凹部15的底部加深。
图12表示转换插头20的卡止臂34。该卡止臂34自绝缘支座22的表面突出设置。此外,卡止臂34以与设于插头刃12之间的卡止凹部15连结的方式配设于插头插入部25的开口部之间。卡止臂34使其下端部向转换插头20的移动方向即与插头刃12的两面平行的方向突出,且从截面观察呈L字状的钩状。图中的卡止臂34使转换插头20向图19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移动并与卡止凹部15卡止,因此,使前端部向图19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突出。
图中的转换插头20将卡止臂34与设备主体100卡止而与设备主体100相连结,进而,将转换插头20和设备主体100以经由锁定机构30可拆装的方式相连结。锁定机构30具备: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锁定钩31、设置在转换插头20的锁定卡止部32、停止在锁定钩31被连结于锁定卡止部32的状态的挡块33。
如图7所示,锁定钩31配设于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之间。图中,在设备主体100的外装壳体10的背面上部设有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在它们之间设有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但是,该突出部17从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的底面突出,但不从设备主体100的表面突出。在突出部17的中央设置有圆柱状的凹部,将螺钉的头部装入该凹部,从而螺纹固定上壳体10A和下壳体10B。该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在一个面的上部,图7中是在四棱柱的上面一体成形设置有凸条作为锁定钩31。
此外,该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在锁定钩31的前面侧配设有挡块33。挡块33使转换插头20的锁定卡止部32在与锁定钩31卡止的状态停止。为了设置挡块33,在图的设备主体100中,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的凹部的底面位于同一面上,该底面延伸成为底面板18。该底面板18设有使挡块33弹性地向上方突出的挡块开口18A。挡块开口18A自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的背面离开而被开口。用挡块33、四棱柱状的突出部17、锁定钩31的凸条和底板18围住转换插头20的锁定卡止部32而不使其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
挡块33的整体用塑料一体成形。图10的挡块33包括自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突出的突出部33A、使该突出部33的突出位置停止的卡止部33B、向下方突出的弹性臂33C。该挡块33用一体成形的弹性臂33C弹性地向上推起,使得突出部33A自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突出。弹性臂33C为大致ヘ字状(参照图10),其前端部通过向下壳体14B的内侧推压而松弛(弯曲),由此产生弹性力。卡止部33B与底板18的内面抵接而确定突出部33A的突出量。挡块33在压下突出部33A的状态下,相对锁定卡止部32拆装锁定钩31。
如图12所示,转换插头20用塑料一体成形设置有插入设备主体100的第一空间14A的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插入第二空间14B的第二连结突出部36。图中的转换插头20与绝缘支座22一体成形,设有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
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自绝缘支座22的罩壳24的底面突出(图1中向前方方向突出)而设置。并且,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向将转换插头20插入AC插头11的方向、在图18~图20中是向下方突出设置,以将转换插头20与AC插头11连结的状态插入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
另外,这种结构的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如下使用,使用者不能错误地使用。使用者试着仅利用转换插头20单独将所准备的插头刃的插座(未图示)插入转换插头20的插头插入部25时,插头刃的插头的主体与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抵接不能正常地插入插座。因此,不能使用通过插座供给电力的电子设备(未图示),不能使用与转换插头20的电气规格(例如240V)不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例如100V规格),所以,不会因错误的使用而在电子设备上施加高电压,不会破坏电子设备。
图12的转换插头20将连结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的肋条37一体成形于设备主体100的绝缘支座22,并设有锁定卡止部32。该肋条37上设有对锁定钩31进行卡止的卡止孔,作为锁定卡止部32。该锁定卡止部32将锁定钩31的凸条插入卡止孔而与锁定钩31卡止。该结构的转换插头20用成为锁定卡止部32的肋条37连结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进行增强。因此,可以防止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的变形,将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正确地引导至第一空间14A和第二空间14B,将转换插头20与设备主体100进行连结。
肋条37可以通过与挡块33的突出部33A抵接,使突出部33A自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下降,将锁定钩31安装在锁定卡止部32,从而将转换插头20安装在设备主体100上。将转换插头20安装在设备主体100上时,通过变为肋条37不与挡块33抵接,突出部33A自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突出,突出部33A与转换插头20的卡止台阶部38卡合(参照图20),由此来防止转换插头20向设备主体100的上方脱出。
此外,图7和图12所示的转换插头20的绝缘支座22设置为,在将转换插头20连结于设备主体100的状态下,使被插入设置在外装壳体10底面的连结凹部19的连结肋24G自罩壳24的底面突出。图中的连结肋24G在罩壳24的底板24A的一侧缘部,以与第一连结突出部35及第二连结突出部36平行的姿势一体成形而设置。此外,图7所示的外装壳体10在主体壳体10B的底面的侧缘部,沿着主体壳体B的侧缘设置有纵长的槽状的连结凹部19。该连结凹部19设置在可以引导被安装在设备主体100上的转换插头20的连结肋24G的位置。该连结凹部19如下设置,即:在插入连结肋24G的状态下,以能够向将所述的卡止臂34插入AC插头11的卡止凹部15而卡止的方向(图7中为上下方向)引导连结肋24G的方式向下方延长。以上的连结肋24G在按照图7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将插头刃12插入转换插头20的状态下,被插入主体壳体10B的连结凹部19,并且,在使转换插头20向下方滑动而使卡止臂34卡止在AC插头11的卡止凹部15的状态下,沿连结凹部19向下方移动,将转换插头20引导至设备主体100的规定位置。
以上的电源装置如图18~20所示,使用以下的方法将转换插头20安装于设备主体100。
从图18所示的位置如图19所示,使转换插头20接近于设备主体100。这时,插头刃12被插入插头插入部25中,卡止臂34被插入卡止凹部15。另外,第一连结突出部35被引导至第一空间14A,第二连结突出部36被引导至第二空间14B,连结肋24G被引导至连结凹部19。此外,连结第一连结突出部35和第二连结突出部36的肋37与挡块33的突出部33A抵接,由此将突出部33A压下。
其后,如图19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使转换插头20沿着设备主体100的表面向与插头刃12的面平行的方向移动,达到图20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卡止臂34被卡止在卡止凹部15,锁定钩31被卡止在锁定卡止部32。因而,转换插头20和设备主体100由卡止臂34和卡止凹部15卡止,并且,用锁定钩31和锁定卡止部32连结而不会脱开。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弹性臂33C的弹性力的作用,突出部33A自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突出,突出部33A与转换插头20的卡止台阶部38卡合,由此,可阻止转换插头20从图20的位置返回图19的位置,防止转换插头20向主体10的上方脱出。
被连结在设备主体100上的转换插头20通过如下操作而从设备主体100上卸下。
在图20中,将挡块33的突出部33A推入底板18的挡块开口18A,解除突出部33A和转换插头20的卡止台阶部38之间的卡止状态。在该状态下,使转换插头20向与图19的箭头相反的方向偏离,解除卡止臂34和卡止凹部15的卡止状态以及锁定钩31和锁定卡止部32的卡止状态,从而将转换插头20自设备主体100分离。

Claims (6)

1.一种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备主体(100),其具备AC插头(11),该AC插头(11)具有一对插头刃(12);
转换插头(20),其拆装自如地连结于该设备主体(100)的AC插头(11),
所述转换插头(20)具备:绝缘支座(22),其具有插AC插头(11)的插头刃(12)的插头插入部(25);固定于该绝缘支座(22)的转换插头刃(21);固定于该转换插头刃(21)并与插入所述绝缘支座(22)的插头插入部(25)中的插头刃(12)弹性地按压接触的弹性触点(26),
所述转换插头刃(21)在连结弹性触点(26)的端部设有一对连结凸部(21A),并且,所述绝缘支座(22)具有以使所述转换插头刃(21)向外侧和内侧突出的方式对该转换插头刃(21)进行固定的表面板部(23),且以使所述连结凸部(21A)向该表面板部(23)内侧突出的方式固定所述转换插头刃(21),
所述弹性触点26为弹性金属板,该弹性金属板的弹性触点(26)包括:沿转换插头刃(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配置为与转换插头刃(21)平行的姿势的平行板部(26A)、设置于该平行板部(26A)一端的弯曲成L字状的弯曲固定部(26B)、设置于平行板部(26A)另一端的弹性臂部(26C),
所述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宽度比所述弹性臂部(26C)宽,在所述弯曲固定部(26B)的横向两部位设有插入所述转换插头刃(21)上的各个连结凸部(21A)的一对贯通孔(26D),插入所述贯通孔(26D)中的所述连结凸部(21A)配置在所述弹性臂部(26C)的两侧缘的外侧,该连结凸部(21A)被弯曲加工,所述弹性触点(26)的弯曲固定部(26B)固定于所述绝缘支座(22)的表面板部(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臂部(26C)为向所述弯曲固定部(26B)的弯曲方向U形弯曲而成的U形弯曲弹性臂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臂部(26C)的横向宽度(W1)比所述一对贯通孔(26D)的内宽(W2)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弹性触点(26)的弯曲固定部(26B)利用使前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加工而成的连结凸部(21A)固定于绝缘支座(22)的表面板部(2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中,
朝向罩壳(24)的内侧突出的弹性卡止臂(23C)一体成形地设置于所述表面板部(23)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罩壳(24)内面设置有卡住设于弹性卡止臂(23C)前端部的卡止部(23D)的卡止凹部(24D),将弹性卡止臂(23C)引导至卡止凹部(24D),使表面板部(23)连结于罩壳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其中,
在所述弹性触点(26)的平行板部(26A)设置有引导所述弹性卡止臂(23C)并使其倾斜移动自如的导向狭缝(26E),以由该导向狭缝(26E)引导弹性卡止臂(23C)的方式将所述弹性触点(26)固定于所述表面板部(23)。
CN2010101727458A 2009-05-09 2010-05-07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2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4064A JP5300582B2 (ja) 2009-05-09 2009-05-09 変換プラグ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JP2009-114064 2009-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2738A CN101882738A (zh) 2010-11-10
CN101882738B true CN101882738B (zh) 2013-11-20

Family

ID=4305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27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2738B (zh) 2009-05-09 2010-05-07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00582B2 (zh)
CN (1) CN101882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4089A (zh) * 2020-03-04 2020-06-23 河源市凯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数控程序转换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326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1180Y2 (ja) * 1981-06-04 1985-09-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プラグ用アダプタ−
JPS5960979A (ja) * 1982-09-30 1984-04-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の製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326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机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7-194283U 1982.12.09
JP昭59-60979A 1984.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00582B2 (ja) 2013-09-25
JP2010262872A (ja) 2010-11-18
CN101882738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6410A2 (en) Power tool
CN107087437A (zh) 电缆连接器
CN103427174B (zh) 电子装置的连接结构
CN104810645A (zh) 电连接器
US20090068897A1 (en) Slot connector
US8353725B2 (en) Contact and connection unit provided with the contact
US7867009B2 (en) Socket with plug retention structure
TWM320751U (en) Battery connector
CN10206440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1388497A (zh) 软性扁平电缆连接器的模组结构
CN101882738B (zh) 具有转换插头的电气设备
CN105990541A (zh) 电池容置模块及电子装置
US6599136B2 (en) Socket apparatus for a plug-in module
CN103311702B (zh) 连接器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102055090A (zh) 电连接器
CN101728731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113071Y (zh)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CN108430181A (zh) 外壳安装组件
CN115768023A (zh) 助推拔模块
CN201247842Y (zh) 卡缘连接器
CN214542630U (zh) 导电铜排连接结构及其导电弹片
CN20374718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N216312216U (zh) 电连接器总成
CN108418011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