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7186U -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7186U
CN203747186U CN201420017510.5U CN201420017510U CN203747186U CN 203747186 U CN203747186 U CN 203747186U CN 201420017510 U CN201420017510 U CN 201420017510U CN 203747186 U CN203747186 U CN 203747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rear wall
baffle
sever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75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智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UQ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175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7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7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71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包括一母端连接器和一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接触端子和第一遮蔽体。所述接触端子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分别装设于第一绝缘本体内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内。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第二遮蔽体、一电路板和一外壳。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内。本实用新型由于母端连接器内上下装设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呈对称并列排列结构,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因此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具有正反插的功能,从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正反插功能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之间及其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与其周边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器来实现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因此电连接器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因此生产厂家对电连接器的生产也由原来的小规模生产逐渐转变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大都是单方向插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在插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判断方向再进行插接,对使用者来说极其不方便,于是各生产厂家纷纷采取各种办法改进电连接器的结构来方便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种具有正反插功能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組合,包括一母端连接器和一与母端连接器对接的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接触端子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于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前侧及周围向插接槽内部凸伸形成卡台,所述数个接触端子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所述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内;所述第一遮蔽体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外部;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第二遮蔽体、一电路板和一外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墙、一底墙、一端墙、一后墙和两侧墙,顶墙和底墙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后墙于水平方向开设有一凹口,顶墙和底墙之间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的数个导电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槽内;所述第二遮蔽体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外部;所述电路板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且所述电路板、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和第二遮蔽体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内,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相互对接,公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端连接器的第一接触端子或第二接触端子电性接触,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卡台抵顶于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端连接器,该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接触端子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于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前侧及周围向插接槽内部凸伸形成卡台。所述数个接触端子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所述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内。所述第一遮蔽体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外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该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第二遮蔽体、一电路板和一外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墙、一底墙、一端墙、一后墙和两侧墙。顶墙和底墙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后墙于水平方向开设有一凹口,顶墙和底墙之间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的数个导电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槽内。所述第二遮蔽体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外部。所述电路板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且所述电路板、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和第二遮蔽体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由于母端连接器的顶壁和底壁上装设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呈对称并列排列结构;所述公端连接器上装设的导电端子向外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的顶墙外,所述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相互对接时,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因此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具有正反插的功能,从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母端连接器的第一遮蔽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母端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公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所示公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剖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连接器组合         100              母端连接器           10 
第一绝缘本体         11                顶壁                     111    
卡合槽                   1111            底壁                     112    
后壁                       113              容置槽                  1131  
侧壁                       114              卡持槽                  1141  
插接槽                   115              第一接触端子槽    116    
第二接触端子槽     117              止挡块                  118    
卡销                      1181            卡台                    119    
接触端子                12                第一接触端子       121    
第一固定部            1211            第一接触部           1212  
第一焊接部            1213            第二接触端子       122    
第二固定部            1221            第二接触部           1222  
第二焊接部            1223            第一遮蔽体           13 
顶盖                       131              凹槽                    1311  
卡合臂                   1312            后壁                     132    
侧壁                       133              开口                     1331  
弹臂                       1332            卡孔                     1333  
卡口                       1334            卡持片                  134    
卡楔                       1341            公端连接器           20 
第二绝缘本体         21                顶墙                     211    
底墻                       212              端墙                     213    
后墙                       214              固定孔                  2141  
安装槽                   2142            倒扣                     2143  
侧墙                       215              凹陷部                  216    
凹口                       217              导电端子槽           218    
导电端子                22                固定部                  221    
固定孔                   222              弹性部                  223
焊接部                   224              塑胶体                  23 
凸块                       231              第二遮蔽体           24 
顶板                       241              底板                     242    
侧板                       243              干涉孔                  2431  
缺口                       244              固设片                  245    
扣孔                       2451            安装片                  246    
支撑片                    247               电路板                   25 
外壳                       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母端连接器10和一与母端连接器10对应配合连接的一公端连接器20。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定义所述母端连接器10和公端连接器20的对接端为其前端方向。 
请参阅图2,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数个接触端子12和第一遮蔽体13。 
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一顶壁111、一底壁112、一后壁113和两侧壁114,顶壁111、底壁112、后壁113和两侧壁114共同围成一插接槽115,顶壁111和底壁112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壁113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115相通的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117。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1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卡合槽1111。第一绝缘本体11前表面于顶壁111及两侧壁114周缘向外凸伸形成止挡块118并于两侧壁114的止挡块118中部向后凸伸形成卡销1181。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1和底壁112于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和第二接触端子槽117前侧及周围向插接槽115内部凸伸形成卡台119。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两侧壁114向内凹陷并向后延伸贯穿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壁113形成一对卡持槽1141,卡持槽1141的前端向内贯穿两侧壁114并与插接槽115连通,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壁113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容置槽1131。 
所述数个接触端子12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121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122。所述数个第一接触端子121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122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和第二接触端子槽117内。每一第一接触端子121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一固定部1211、一从第一固定部1211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1212和一从第一固定部121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再水平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1213。每一第二接触端子122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二固定部1221、一从第二固定部1221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1222和一从第二固定部122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1223。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遮蔽体13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上。该第一遮蔽体13具有一矩形板状的顶盖131、一从顶盖131后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后盖132和从顶盖131的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盖133。该第一遮蔽体13于顶盖131中部开设一凹槽1311,凹槽1311前侧缘向后向下延伸形成一卡合臂1312。两侧盖133对应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持槽1141开设有一开口1331,开口1331后侧缘向前向内延伸且其末端向内拱起形成弹臂1332,所述弹臂1332采用从后向前宽度渐缩设计以提供较大的夹持力。第一遮蔽体13的两侧盖133于开口1331后端开设有一对卡孔1333。两侧盖133前端对应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销1181向后凹陷形成一对卡口1334。所述后盖132两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对卡持片134,卡持片134末端向外凸伸形成卡楔1341,所述卡持片134抵顶于两侧盖133内侧且所述卡楔1341卡合于两侧盖133的卡孔1333内。 
请再次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母端连接器10组装时,数个第一接触端子121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122于纵向呈两排排列而横向方向上顺序排列,从后向前对应插入第一绝缘本体11的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和第二接触端子槽117内。第一接触端子121的第一固定部1211和第一接触部1212固定装设于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内且第一焊接部1213向后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表面;第二接触端子122的第二固定部1221和第二接触部1222固定装设于第二接触端子槽117内且第二焊接部1223容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容置槽1131内,其第二焊接部1223末端向下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下表面。所述第一遮蔽体13从后向前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上,第一遮蔽体13的顶盖131和两侧盖133前表面抵顶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止挡块118上,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销1181卡合于第一遮蔽体13的卡口1334内,以防止第一遮蔽体13向上翘起。第一遮蔽体13的卡合臂1312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合槽1111内固定第一遮蔽体13,防止第一遮蔽体13向后滑脱第一绝缘本体11。第一遮蔽体13的弹臂1332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持槽1141前端且弹臂的拱起向内伸出于卡持槽1141,第一遮蔽体13的卡持片134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持槽1141后端且卡持片134的上表面抵顶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卡持槽1141上槽壁以达到组装限位的功能。 
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公端连接器2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数个导电端子22、一塑胶体23、第二遮蔽体24、一电路板25和一外壳26。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具有一顶墙211、一底墙212、一端墙213、一后墙214和两侧墙215。顶墙211和底墙212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且向前贯穿于端墙213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216,顶墙211和底墙212后端端缘向外凸伸形成所述后墙214,后墙214开设有一水平向内延伸的凹口217,顶墙211和底墙212之间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3的数个导电端子槽218。所述导电端子槽218前端向上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顶墙211的凹陷部216,后端与所述凹口217贯通连接。所述后墙214两侧边分别开设有一固定孔2141,且两侧边至少一边开设有一安装槽2142,后墙214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凸设一倒扣2143。 
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导电端子22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导电端子槽218内。具体地,每一导电端子22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固定部221,该固定部221中部设有一固定孔222、一从固定部221前端向前向上延伸后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弹性部223和一从固定部221后端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24。 
所述塑胶体23大致呈矩形状,该塑胶体23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形成一凸块2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个导电端子22的固定部221一体成型于塑胶体23内,每一导电端子22的弹性部223向前凸出于塑胶体23前端,焊接部224向后凸出于塑胶体23后端。 
所述第二遮蔽体24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21外部。具体地,第二遮蔽体24为一中空壳体,具有一顶板241、一底板242和两侧板243。顶板241和底板242前端对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顶墙211和底墙212前端上的凹陷部216分别开设有上下贯穿于第二遮蔽体21的矩形缺口244。顶板241于后端侧缘处垂直向上延伸再弯曲和顶板241平行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固设片245,底板242于后端侧缘处垂直向下延伸再弯曲和底板242平行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固设片245,固设片245分别开设一矩形扣孔2451。两侧板243对应于所述缺口244的一端分别开设一矩形干涉孔2431,两侧板243对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的安装槽2142至少一侧于后端端缘处向后延伸形成一长条状安装片246,从安装片246后端下端缘处继续向后延伸形成一支撑片247。 
所述电路板25装设于所述支撑片247上方,且该电路板25前端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所述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4焊接于电路板25下表面。 
所述外壳26大致呈矩形,其包覆于塑胶体23、电路板25、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固设片245以及支撑片246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体23、电路板25、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固设片245以及支撑片246之组合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26内。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所述公端连接器20组装时,所述数个导电端子22的固定部221一体成型于塑胶体23内,每一导电端子22的弹性部223向前凸出于塑胶体23的前端,焊接部224向后凸出于塑胶体23的后端。将一体成型有数个导电端子22的塑胶体23从后向前的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内。具体地,所述导电端子22的弹性部223装设于所述导电端子槽218内且向上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顶墙211。所述塑胶体23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21后端开设的凹口217内且塑胶体23两侧的凸块231卡扣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两侧开设的固定孔2141内。所述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4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第二遮蔽体24从前至后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21外部,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凸设的倒扣2143卡扣于第二遮蔽体24的固设片245上开设的扣孔2451内,第二遮蔽体24的安装片246卡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安装槽2142内。所述电路板25装设于所述支撑片247上方,且该电路板25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所述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4焊接于电路板25下表面。所述塑胶体23、电路板25、第二绝缘本体21的后墙214、固设片245以及支撑片247之组合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26内。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在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20对接时,由于公端连接器20的导电端子22设计为外露式活动端子,为防止导电端子22在使用者收纳时不慎被勾出或挤压导致损伤,因此第二绝缘本体21的顶墙211和底墙212前端分别于导电端子22接触区域向下向上凹陷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216。为搭配公端连接器20设计,所述母端连接器10的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1和底壁112于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116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117前侧向插接槽115内部凸伸形成卡台119,使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20对接时搭配更密合。所述母端连接器10的第一遮蔽体13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1外,且向内伸出于卡持槽1141的弹臂1332卡合于公端连接器20的第二遮蔽体24的干涉孔2431内。所述公端连接器20的导电端子22与母端连接器10的顶壁111和底壁112上装设的第一接触端子121和第二接触端子122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由于母端连接器10的顶壁111和底壁112上装设的第一接触端子121和第二接触端子122呈对称并列排列结构;所述公端连接器20上装设的导电端子22向外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顶墙211外,所述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20相互对接时,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因此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具有正反插的功能,从而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母端连接器和一与母端连接器对接的公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母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接触端子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于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前侧和周围向插接槽内部凸伸形成卡台,所述数个接触端子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所述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内;所述第一遮蔽体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外部;公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第二遮蔽体、一电路板和一外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墙、一底墙、一端墙、一后墙和两侧墙,顶墙和底墙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后墙于水平方向开设有一凹口,顶墙和底墙之间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的数个导电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槽内;所述第二遮蔽体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外部;所述电路板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且所述电路板、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和第二遮蔽体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内,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相互对接,公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端连接器的第一接触端子或第二接触端子电性接触,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卡台抵顶于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接触端子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一固定部、一从第一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和一从第一固定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再水平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每一第二接触端子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第二固定部、一从第二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和一从第二固定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容置槽;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固定装设于第一接触端子槽内且第一焊接部向后伸出绝缘本体的后表面;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端子槽内且第二焊接部容置于第一绝缘本体的容置槽内且其末端向下伸出于绝缘本体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前表面于顶壁和两侧壁周缘向外凸伸形成止挡块并于两侧壁的止挡块中部向后凸伸形成卡销;第一遮蔽体具有一矩形板状的顶盖、一从顶盖后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后盖及从顶盖的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盖,所述第一遮蔽体两侧盖前端对应绝缘本体的卡销向后凹陷形成一对卡口,第一绝缘本体的卡销卡合于第一遮蔽体的卡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并向后延伸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形成一对卡持槽,卡持槽的前端向内贯穿两侧壁并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第一遮蔽体的两侧盖对应第一绝缘本体的卡持槽开设有一开口,开口后侧缘向前向内延伸且其末端向内拱起形成弹臂,所述弹臂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的卡持槽内且弹臂的拱起向内伸出于卡持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体于顶盖中部开设一凹槽,凹槽前侧缘向后向下延伸形成一卡合臂,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卡合槽,第一遮蔽体的卡合臂卡合于绝缘本体的卡合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两侧边分别开设有一固定孔,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水平前后延伸的长条板状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中部设有一固定孔、一从固定部前端向前向上延伸后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弹性部和一从固定部后端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该电连接器组合还包括一塑胶体,该塑胶体左右两侧对应第二绝缘本体的固定孔分别向外凸设形成凸块;所述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一体成型于塑胶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部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槽内且向上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的顶墙,所述塑胶体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后端开设的凹口内且所述凸块卡扣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固定孔内,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顶墙和底墙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且向前贯穿于端墙形成凹陷部,后墙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凸设一倒扣;所述第二遮蔽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和两侧板,顶板和底板前端对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顶墙和底墙前端上的凹陷部分别开设有上下贯穿于第二遮蔽体的矩形缺口,顶板于后端侧缘处垂直向上延伸再弯曲和顶板平行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固设片,底板于后端侧缘处垂直向下延伸再弯曲和底板平行的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固设片,固设片对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上凸设的倒扣分别开设一矩形的扣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壁上的倒扣卡扣于所述扣孔内,两侧板至少一侧于后端端缘处向后延伸形成一长条状安装片,从安装片后端下端缘处继续向后延伸形成一支撑片,所述电路板装设于支撑片上方。
9.一种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数个接触端子和第一遮蔽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一后壁和两侧壁,顶壁、底壁、后壁和两侧壁共同围成一插接槽,顶壁和底壁对称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第一绝缘本体的后壁且并行排列与插接槽相通的数个第一接触端子槽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于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前侧及周围向插接槽内部凸伸形成卡台,所述数个接触端子包括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所述数个第一接触端子和数个第二接触端子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开设的第一接触端子槽和第二接触端子槽内;所述第一遮蔽体盖合于第一绝缘本体外部。
10.一种公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第二遮蔽体、一电路板和一外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顶墙、一底墙、一端墙、一后墙和两侧墙,顶墙和底墙前端分别向下向上凹陷形成上下对称的凹陷部,后墙于水平方向开设有一凹口,顶墙和底墙之间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的数个导电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槽内;所述第二遮蔽体盖合于第二绝缘本体外部;所述电路板端部抵顶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且所述电路板、第二绝缘本体的后墙和第二遮蔽体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内。
CN201420017510.5U 2014-01-10 2014-01-10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7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7510.5U CN203747186U (zh) 2014-01-10 2014-01-10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7510.5U CN203747186U (zh) 2014-01-10 2014-01-10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7186U true CN203747186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75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7186U (zh) 2014-01-10 2014-01-10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7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742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742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相关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43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473391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856042U (zh) 电连接器
CN202585913U (zh) 电连接器
CN203747122U (zh) 电连接器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80033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3367567U (zh) 电连接器
CN201130793Y (zh) 电连接器
CN203367571U (zh) 电连接器
CN20374718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N203826598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CN203747133U (zh) 防水连接器
CN206271917U (zh) 电连接器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3456621U (zh) 电连接器
CN203674433U (zh) 电连接器
CN205016761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3774513U (zh) 电连接器
CN202308498U (zh) 电池连接器组合
CN203481542U (zh) 电连接器
CN20366013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66011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487825U (zh) 电池连接器
CN202513421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