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398A -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398A
CN101873398A CN201010154050.7A CN201010154050A CN101873398A CN 101873398 A CN101873398 A CN 101873398A CN 201010154050 A CN201010154050 A CN 201010154050A CN 101873398 A CN101873398 A CN 101873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line operation
online assignment
executed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40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3398B (zh
Inventor
户仓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73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3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3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03G15/502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relat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menu, e.g. pop-up menus, help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7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6Means for paper feeding or form fee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1Sorting, reordering or inve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57Compensating for different handling speeds of different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a plurality of sheets simultaneously, e.g. mechanical buffe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109Remote control of apparatus, e.g. by a ho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打印系统执行利用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在线作业,并执行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利用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利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离线作业。该打印系统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并且在判断为能够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并且在判断为不能够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接收离线作业,并在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Description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系统和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利用电子照相打印设备或喷墨打印设备的POD(Print On Demand,按需打印)打印系统(参见日本特开2004-31074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4-310747号公报)。利用这种POD打印系统,不需要执行印刷业中通常进行的胶印制版处理(offset plate making process)和其它复杂任务。另外,通过使用这种POD打印系统,可以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订钉处理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由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由后处理设备对由该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这种作业被称为“在线作业(inline-job)”。
为了提高这种在线作业的处理效率,日本特开2007-220082号公报提出了使得能够并行处理多个在线作业的打印系统。
然而,可以想到未来将需要使得能够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由连接至该打印设备的后处理设备等进行后处理。这里,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由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作业被称为“离线作业(offline-job)”。
上述传统的打印系统未被配置成使得能够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由连接至该打印设备的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因此,没有考虑到当执行这种离线作业时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是高效地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其中,该在线作业利用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该离线作业在打印设备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利用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系统,包括:第一执行部件,用于执行在线作业,所述在线作业利用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所述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第二执行部件,用于执行离线作业,所述离线作业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利用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利用所述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判断部件,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判断部件判断为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由所述第一执行部件执行的在线作业和由所述第二执行部件执行的离线作业,并且在所述判断部件判断为不能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执行步骤,用于执行在线作业,所述在线作业利用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所述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第二执行步骤,用于执行离线作业,所述离线作业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利用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利用所述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在所述第一执行步骤中执行的在线作业和在所述第二执行步骤中执行的离线作业,并且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不能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设置在说明书内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OD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胶粘装订设备(glue bindingapparatus)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骑马装订设备(saddle stitchingapparatus)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的大容量插入器(large-volume inserter)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操作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薄片处理的类型的设置画面的显示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用于提示用户在“允许”和“不允许”并行处理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之间进行选择的设置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当用户选择了针对在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时所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当用户选择了针对离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时所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用于设置在指定了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时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当选择了在线作业薄片排出处理设置时所显示的UI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当选择了离线作业薄片排出处理设置时所显示的UI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5是说明当选择了“自动”作为作业并行处理条件时所进行的控制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要理解,以下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并且并非根据以下实施例所述的方面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言都是必需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OD系统的结构的图。
该POD系统10000包括经由网络101所连接的打印系统1000和1001、扫描器102、服务器103(PC)以及客户计算机104(PC)。POD系统10000还包括薄片折叠设备107、封面装订设备(casebinding apparatus)108、裁切器109和骑马装订设备110等。
PC 103管理向连接至网络101的各种设备发送数据和从连接至网络101的各种设备接收数据。PC 104经由网络101向打印设备100(图2)或PC 103发送图像数据。薄片折叠设备107折叠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封面装订设备108对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封面装订。裁切器109针对包括多个薄片的各薄片堆,裁切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骑马装订设备110对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进行骑马装订。
当用户利用薄片折叠设备107、封面装订设备108、裁切器109或骑马装订设备110时,该用户取出由打印系统1000或1001打印出的薄片,将这些薄片装载至该用户想要使用的设备上,并且使该设备执行处理。另外,本实施例的POD系统10000的除骑马装订设备110以外的多个设备连接至网络101,并被配置成能够彼此进行数据通信。
打印系统1001具有与打印系统100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如果存在任何一个打印系统,则实现了本实施例的结构。作为例子,将以打印系统1000包括以下所述的各种构件来说明本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2的系统框图来说明打印系统1000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和1001的结构的图。打印系统1000和1001各自包括打印设备100和薄片处理设备200。将以打印设备100是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为例来说明本实施例。然而,打印设备100可以是仅具有复印功能或打印功能的单功能设备。
在图2中,打印系统1000中所设置的除薄片处理设备200以外的单元均包括在打印设备100中。另外,可以将任意数量的薄片处理设备200连接至打印设备100。打印系统1000和1001(手针对打印系统1000来说明下文)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对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执行薄片处理。然而,还可以配置仅具有打印设备100而未连接薄片处理设备200的打印系统1000。
薄片处理设备200被配置成能够与打印设备100通信,并且能够响应于来自打印设备100的指令执行如后面将说明的薄片处理。扫描器单元201读取原稿图像,将该图像转换成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传送至其它单元。外部I/F 202进行向连接至网络101的其它设备发送数据和从连接至网络101的其它设备接收数据。打印单元203在薄片上打印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操作台单元204包括后面参考图7将说明的硬键输入单元(键输入单元)772和触摸面板单元771,并且经由硬键输入单元772和触摸面板单元771接收用户指令。操作台单元204还在操作台单元204的触摸面板上呈现各种显示。
控制单元205包括CPU 205a,并对打印系统1000的单元的处理和操作等进行整体控制。换言之,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设备100的操作以及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的操作。ROM 207存储由控制单元205的CPU 205a所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例如,ROM 207存储使控制单元205执行后面将说明的流程图的各种处理的程序、以及显示后面将说明的各种设置画面所需的显示控制程序。ROM 207还存储使控制单元205执行用于解释从PC 103、PC 104等接收到的PDL(Page Description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代码数据、并将该代码数据展开成光栅图像数据的操作的程序。ROM 207还存储引导序列、字体信息等。RAM 208存储从扫描器单元201和外部I/F 202发送来的图像数据、从ROM 207载入的各种程序以及设置信息。RAM 208还存储与薄片处理设备200有关的信息(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的数量、与各薄片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有关的信息、各薄片处理设备200的连接顺序等)。HDD(硬盘驱动器)209由硬盘、从该硬盘读取数据并向该硬盘写入数据的驱动单元等构成。HDD 209是用于存储从扫描器单元201和外部I/F202输入的并由编码解码器210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装置。控制单元205能够基于用户指令通过使用打印单元203来打印HDD 209上所存储的图像数据。控制单元205还能够基于用户指令,经由外部I/F 202将HDD 209上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发送至PC 103、打印系统1001等的外部设备。控制单元205还能够经由外部I/F 202从PC 103、打印系统1001等的外部设备获取图像数据。控制单元205还能够经由外部I/F 202搜索连接至网络101的外部设备。编码解码器210通过使用JBIG (Joint Bi-levelImage experts Group,联合二值图像专家组)、JPEG(JointPhotograph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等的各种压缩格式对RAM 208和HDD 209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等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的结构的截面图。
自动原稿进给器(ADF)301通过从原稿托盘的装载面上所装载的原稿堆的第一张薄片起逐页分离原稿,将该原稿堆输送至稿台玻璃,以使得扫描器302扫描原稿。扫描器302读取被输送至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并通过使用CCD将该图像转换成图像数据。这些单元与图2的扫描器单元201相对应。
接着,将说明打印单元203的结构。转动多面镜(多面镜等)303使例如激光等的根据图像数据调制后的光束入射到该转动多面镜上,并且经由反射镜将该激光作为反射扫描光引向感光鼓304。利用调色剂对由激光在感光鼓304上所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贴附至转印鼓305的薄片。通过针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顺次执行这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形成全色图像。在四次图像形成处理之后,由分离爪306分离转印鼓305上已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薄片,并经由定影前输送装置307将该薄片输送至定影单元308。定影单元308由辊和带的组合构成,包含卤素加热器等的热源,并且通过加热和加压来熔化并定影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上的调色剂。排出挡板309被配置成能够绕其摆动轴摆动,从而限定输送薄片的方向。当排出挡板309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摆动时,薄片被直线向前输送,并且由排出辊310将该薄片排出至打印设备100外部。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设备100以通过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序列执行单面打印。
另一方面,在薄片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排出挡板309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摆动以将方向变为向下,并且薄片被发送至双面进给路径。该双面进给路径包括反转挡板311、反转辊312、反转引导件313和双面打印用托盘314。反转挡板311绕其摆动轴摆动以限定输送薄片的方向。当处理双面打印作业时,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反转挡板311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摆动,使得第一面已由打印单元203进行了打印的薄片经由反转辊312被发送至反转引导件313。在由反转辊312夹持薄片的后端的状态下,反转辊312的转动暂时中止。随后,使反转挡板311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且使反转辊312沿反方向转动,由此在薄片的后端和前端被反转的情况下,该薄片被转向并被输送至双面打印用托盘314。将薄片暂时堆叠在双面打印用托盘314中,之后由薄片进给辊315将这些薄片再次发送至定位辊316。此时,在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面向感光鼓304的情况下输送薄片。然后,以与上述处理相同的方式在薄片的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对薄片的两面上均形成有图像的薄片进行定影步骤,并经由排出辊310将该薄片排出至打印设备100外部。控制单元205通过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序列,控制打印设备100执行双面打印。
打印设备100还包括贮存打印处理用的薄片的薄片进给单元。这些薄片进给单元包括薄片进给盒317和318(例如,各自能够贮存500张薄片)、薄片进给柜319(例如,能够贮存5000张薄片)和手动进给托盘320等。在薄片进给盒317和318以及薄片进给柜319中,可以将不同大小和材料的各种类型的薄片单独地装载至各薄片进给单元中。在手动进给托盘320中,可以装载包括OHP薄片等的特殊薄片的各种薄片。薄片进给盒317和318、薄片进给柜319以及手动进给托盘320各自设置有薄片进给辊,并且由这些薄片进给辊逐张连续地进给薄片。
接着,将说明图3所示的薄片处理设备200。
作为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可以连接任意数量的任意类型的设备,只要该设备可以经由薄片输送路径将薄片从上游设备输送至下游设备即可。例如,如图3所示,从靠近打印设备100的一侧开始,按顺序连接大容量堆叠器200-3a、插入器200-3d、胶粘装订设备200-3b和骑马装订设备200-3c。可以由打印系统1000选择性地利用这些设备。各个薄片处理设备200均具有薄片排出单元,并且用户可以从各薄片处理设备的薄片排出单元取出已进行了薄片处理的薄片。
控制单元205经由操作台单元204,一起接收打印执行请求和薄片处理执行请求,其中请求执行的薄片处理的类型是用户从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可以执行的薄片处理的候选类型中选择出的薄片处理的类型。响应于经由操作台单元204从用户接收到要处理的作业的打印执行请求,控制单元205使打印单元203执行该作业所请求的打印处理。控制单元205经由薄片输送路径将已进行了打印处理的作业的薄片输送至可以执行用户所选择的薄片处理的薄片处理设备200,并且使该薄片处理设备执行薄片处理。
例如,当打印系统1000具有图3所示的系统结构时,假定与打印执行请求一起从用户接收到的系统要处理的作业是指示执行利用大容量堆叠器200-3a的大量堆叠处理的作业。这种作业被称为“堆叠器作业”。当利用图3中的系统结构处理该堆叠器作业时,控制单元205使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作业的薄片通过图3中的点A,从而将这些薄片输送至大容量堆叠器200-3a内部。之后,控制单元205使大容量堆叠器200-3a执行作业的堆叠处理。然后,控制单元205在不将由大容量堆叠器200-3a所堆叠的作业的印刷物输送至其它设备(例如,后续设备)的情况下,使大容量堆叠器200-3a将这些印刷物保持在大容量堆叠器200-3a内部所设置的排出目的地X中。
结果,用户可以从图3所示的排出目的地X的位置直接取出排出目的地X中所保持的堆叠器作业的印刷物。该结构不需要执行设备和用户所进行的诸如沿图3的薄片输送方向将薄片输送至位于最下游的排出目的地Z和从排出目的地Z取出堆叠器作业的印刷物等的一系列操作。
在图3的系统结构中,假定与打印执行请求一起从用户接收到的系统要处理的作业是指示执行利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薄片处理(例如,封面装订处理或便笺装订处理(pad bindingprocess)等的胶粘装订)的作业。这种作业被称为“胶粘装订作业”。当利用图3的系统结构处理该胶粘装订作业时,控制单元205经由图3的点A、点A’和点B将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输送至胶粘装订设备200-3b内部。之后,控制单元205使胶粘装订设备200-3b执行作业的胶粘装订。然后,控制单元205在不将由胶粘装订设备200-3b已进行了胶粘装订的作业的印刷物输送至其它设备(例如,后续设备)的情况下,使胶粘装订设备200-3b将这些印刷物保持在胶粘装订设备200-3b内所设置的排出目的地Y中。
此外,例如,在图3的系统结构中,假定与打印执行请求一起从用户接收到的系统要处理的作业是指示执行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薄片处理的作业。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薄片处理包括例如,骑马装订处理、打孔处理、裁切处理、移位排出处理和折叠处理等。这里,这种作业被称为“骑马装订作业”。当利用图3的系统结构处理该骑马装订作业时,控制单元205使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作业的薄片通过点A、点A’以及点B和点C,从而将这些薄片输送至骑马装订设备200-3c。之后,控制单元205使骑马装订设备200-3c执行作业的薄片处理。然后,控制单元205使骑马装订设备200-3c将由骑马装订设备200-3c已进行了薄片处理的骑马装订作业的印刷物保持在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排出目的地Z中。由于骑马装订设备200-3c可以执行多种类型的薄片处理,因此排出目的地Z具有根据薄片处理的类型将处理后的印刷物分类至排出目的地时使用的多个候选排出目的地。
此外,例如,在图3的系统结构中,假定与打印执行请求一起从用户接收到的系统要处理的作业是指示执行利用插入器200-3d的薄片处理的作业。这种作业被称为“插入器薄片进给作业”。利用该插入器薄片进给作业,可以使用下游侧所连接的薄片处理设备。
考虑利用图3的系统结构来处理该插入器薄片进给作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将从插入器200-3d进给的薄片插入至由打印设备100所打印的作业的薄片上,并将这些薄片输送至薄片处理设备,并根据所指定的薄片处理进行薄片处理。在图3中,由于在插入器200-3d的下游连接有胶粘装订设备200-3b和骑马装订设备200-3c,因此可以将插入器薄片进给作业处理为如上所述的胶粘装订作业或骑马装订作业。另外,插入器薄片进给作业不需要利用打印设备100的打印。换言之,仅将从插入器200-3d进给的薄片输送至下游,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所指定的薄片处理设备对这些薄片进行薄片处理。
如参考图1~3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中,可以将多个薄片处理设备连接至打印设备100。可以将多个薄片处理设备以任意组合连接至打印设备100。另外,可以在能够在设备之间建立薄片输送路径的范围内随意改变连接多个薄片处理设备的顺序。还存在可以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的多个候选类型。
接着,将参考图4~6来说明可以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各类型的薄片处理设备200的内部结构。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胶粘装订设备200-3b将从上游设备输送来的薄片选择性地输送至三个输送路径中的任一输送路径。这些输送路径包括封面薄片路径401、主体薄片路径402和直路径403。胶粘装订设备200-3b还具有插入器路径404。插入器路径404是用于将插入器托盘405上所放置的薄片输送至封面薄片路径401的薄片输送路径。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直路径403是用于将不需要利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胶粘装订的作业的薄片输送至后续设备的薄片输送路径。主体薄片路径402和封面薄片路径401是用于输送创建封面装订印刷物(case-bound printed material)所需的薄片的薄片输送路径。
例如,当通过使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创建封面装订印刷物时,控制单元205使打印单元203打印要在该封面装订印刷物的主文本用的薄片上打印的主文本用的数据。当创建1册封面装订印刷物时,利用封面薄片对相当于1册的主文本用的薄片堆包封皮。封面装订时主文本用的薄片堆被称为“主体”。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将由打印设备100已打印的并用作主体的薄片输送至主体薄片路径402。当进行封面装订时,控制单元205执行用于利用经由封面薄片路径401输送来的封面薄片对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主体包封皮的处理。
例如,控制单元205使堆叠单元406顺次堆叠经由主体薄片路径402从上游侧设备输送来的并作为主体的薄片。当在堆叠单元406中堆叠了已打印有主文本数据的相当于1册的数量的薄片时,控制单元205使得经由封面薄片路径401输送该作业所需的一个封面薄片。然后,控制单元205控制胶粘单元407以对与主体相对应的一套堆叠薄片的脊部进行胶粘处理。之后,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得由胶粘单元407将主体的脊部和封面薄片的中央部粘合。当将主体粘合至封面薄片时,输送主体以使主体在设备200-3b中被推至下方,由此进行封面薄片折叠处理以利用一个封面薄片对该主体包封皮。之后,沿引导件413将这套堆叠薄片堆叠在转台408上。在这套堆叠薄片已被装载至转台408上之后,控制单元205使切割器单元409对这套堆叠薄片执行裁切处理。此时,可以由切割器单元409执行对这套堆叠薄片的除与脊部相对应的边以外的三个边进行裁切的三边裁切处理。之后,控制单元205通过使用倾斜单元410使已进行了三边裁切处理的这套堆叠薄片被推至篮子411,从而将其贮存在篮子411中。
胶粘装订设备200-3b不仅能够处理从上游设备输送来的薄片,而且能够独自进行封面装订处理或便笺装订处理。作为例子,将说明通过仅使用胶粘装订设备来创建封面装订印刷物的情况。
首先,操作员将要处理的薄片装载至插入器托盘405上。然后,控制单元205通过使用插入器412进给插入器托盘405上所装载的薄片以形成主体。接着,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得作为主体的薄片被输送至主体薄片路径402。然后,控制单元205执行用于经由封面薄片路径401输送也从插入器托盘405进给的封面薄片、并对主体薄片包封皮的处理。该处理之后的处理与上述处理相同。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骑马装订设备200-3c包括对从打印设备100发送来的薄片选择性地执行订钉处理、裁切处理、打孔处理、Z折叠处理、移位排出处理和骑马装订处理等的各种单元。骑马装订设备200-3c不包括具有将薄片输送至后续设备的功能的直路径。因此,当将多个薄片处理设备连接至打印设备100时,如图3所示,将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连接在系统的尾端。
如图5所示,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还包括布置在设备200-3c外部的样品托盘501和堆叠托盘502、以及位于设备200-3c内部的小册子托盘503。当接收到用于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进行订钉的指令时,控制单元205使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顺次堆叠在骑马装订设备200-3c中所设置的处理托盘504中。当处理托盘504中已堆叠有一个薄片堆时,控制单元205使订书机505进行订钉。之后,控制单元205使订钉后的薄片堆从处理托盘504排出至堆叠托盘502。
当执行已经指示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进行Z折叠处理的作业时,控制单元205执行用于通过使用Z折叠单元506将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折叠成Z状的处理。然后,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折叠后的薄片通过骑马装订设备200-3c并被排出至堆叠托盘502或样品托盘501等的排出托盘。
当接收到用于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进行打孔处理的指令时,控制单元205通过使用打孔单元511对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执行打孔处理。然后,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薄片通过骑马装订设备200-3c并被排出至堆叠托盘502或样品托盘501等的排出托盘。
当执行已经指示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进行骑马装订处理的作业时,控制单元205使骑马装订单元507在两个位置对一套多个堆叠薄片的中央部订钉。之后,控制单元205使该薄片堆的中央部保持在辊之间,从而相对于薄片的中央部对折该薄片堆,由此可以创建宣传小册等的小册子。由骑马装订单元507以上述方式进行了骑马装订处理的薄片堆被输送至小册子托盘503。
当针对已经指示执行骑马装订处理的作业接收到用于进行裁切处理的指令时,控制单元205使骑马装订后的薄片堆从小册子托盘503输送至裁切器508。之后,控制单元205使切割器单元509裁切被输送至裁切器508的薄片堆,并使小册子保持单元510保持该薄片堆。如上所述,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还被配置成能够对骑马装订后的薄片堆进行三边裁切。
在骑马装订设备不包括裁切器508的情况下,可以从小册子托盘503取出由骑马装订单元507所装订的薄片堆。
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还被配置成能够将插入托盘512上所装载的薄片(例如,已进行了打印的封面薄片)添加至从打印设备100输送来的(由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此外,骑马装订设备200-3c还被配置成不仅能够处理从上游设备输送来的薄片,而且还能够独自进行订钉处理、裁切处理、打孔处理、Z折叠处理、移位排出处理和骑马装订处理等。然而,在图5中,骑马装订设备200-3c未被配置成具有用于将通过插入器513所进给的薄片输送至Z折叠单元的路径。因此,骑马装订设备200-3c自己不能实现Z折叠处理。然而,骑马装订设备200-3c被配置成能够将从上游输送来的薄片输送至Z折叠单元506。因此,可以通过上游所连接的薄片处理设备中设置的插入器等进给薄片,并利用Z折叠单元506执行薄片处理。因此,骑马装订设备200-3c被配置成能够在不使用打印设备100的情况下仅执行薄片处理。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大容量插入器200-3d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大容量插入器200-3d通过直路径661将从上游设备输送来的薄片输送至下游。大容量插入器200-3d还通过使用各薄片进给电动机进给各薄片进给抽屉上所装载的薄片,并通过直路径661将这些薄片输送至下游。排出路径662是用于将薄片排出至排出托盘663的薄片输送路径。在薄片进给期间检测到重进给时,这些结构提供了用于将重进给的薄片输送至排出托盘663的薄片输送路径。大容量插入器200-3d内所设置的这些薄片输送路径配置有用于检测薄片输送状况或卡纸发生的多个薄片检测传感器。
大容量插入器200-3d还包括经由数据通信用的信号线向控制单元205通知来自各传感器的薄片检测信息的CPU(未示出)。控制单元205基于从大容量插入器200-3d所通知的信息,识别大容量插入器200-3d中薄片的输送状况和卡纸的发生。在大容量插入器200-3d和打印设备100之间连接有其它的薄片处理设备的情况下,其它的薄片处理设备的CPU(未示出)向控制单元205通知与大容量插入器200-3d的传感器有关的信息。附图标记666~668表示各自可以包含薄片并进给薄片的薄片进给柜。
接着,将参考图7来说明操作台单元204的结构。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的操作台单元204的示意图。
操作台单元204包括触摸面板单元771和键输入单元772。触摸面板单元771具有液晶显示器(LCD)和贴附至该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并且显示用于接收用户指令的各种设置画面。触摸面板单元771具有显示各种画面的功能和接收用户指令的作业接收功能这两个功能。键输入单元772包括电源键773、开始键774、停止键775、用户模式键776和数字小键盘777。开始键774用于使打印设备100开始复制作业或发送作业。数字小键盘777用于输入要打印的复制份数等的要设置的数值。
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系统1000,从而基于经由触摸面板单元771上所显示的各种画面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以及经由键输入单元772接收到的用户指令,进行各种处理。
图8是示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对由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打印出的薄片要执行的薄片处理的类型的设置画面的显示的示例的图。
当用户按下触摸面板单元771的画面上所显示的图7所示的薄片处理设置键609时,控制单元205使触摸面板单元771显示图8所示的画面。图8所示的画面是被配置成使用户可以选择通过使用打印系统1000中所包括的薄片处理设备200可以执行的薄片处理的类型的设置画面。控制单元205经由图8的画面接收在要处理的作业中要执行的薄片处理的设置,并且使薄片处理设备200根据这些设置执行薄片处理。
在薄片处理设备200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操作员可以登记用于指定要连接的薄片处理设备的类型、连接顺序和薄片处理设备的数量等的信息。
例如,考虑如图3所示配置打印系统100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了表示四个薄片处理设备即大容量堆叠器200-3a、插入器200-3d、胶粘装订设备200-3b和骑马装订设备200-3c从大容量堆叠器200-3a开始按该顺序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登记信息。控制单元205使RAM 208保持由操作员已设置的与薄片处理设备200有关的信息作为系统结构信息,并适当地读取并参考该信息。这样,控制单元205确定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连接顺序等。
这里假定用户已进行了将不具有直路径的骑马装订设备200-3c放置在多个薄片处理设备中间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使触摸面板单元771显示通知设置无效的错误消息。可选地,代替该操作,控制单元205可以使触摸面板单元771显示通知操作员将骑马装订设备200-3c放置在系统尾端的引导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打印设备100中所设置的操作台单元204作为打印系统1000中所应用的用户接口单元的例子,然而还可以使用其它单元。例如,打印系统1000可被配置成能够基于从PC 103和104等的外部设备中所设置的用户接口单元接收到的指令执行处理。在如上所述由这种外部设备远程操作打印系统1000的情况下,可以在该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与打印系统1000有关的设置画面。
例如,将说明基于来自PC 104的指令进行处理的情况。当从用户接收到打印请求时,PC 104中所设置的CPU使在PC 104的显示器上显示设置画面,并且经由该画面从PC 104的操作员接收与打印处理条件有关的设置。然后,当接收到来自操作员的打印执行请求时,PC 104的CPU将经由该画面接收到的打印处理条件与要打印的图像数据相关联,并经由网络101将由此产生的数据作为一个作业发送至打印系统1000。
另一方面,当打印系统1000经由外部I/F 202接收到作业的打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系统1000以基于从PC104发送来的打印处理条件处理从PC 104发送来的作业。这样,各种单元可以用作打印系统1000的用户接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操作台单元204和经由网络101所连接的PC中的任一个进行离线作业的接收和在线作业的接收。
如这里所使用的,“在线作业”是指执行由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由后处理设备对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第一动作的作业。
当执行在线作业时,控制单元205使打印系统1000如下进行动作。
首先,控制单元205从打印系统1000中所设置的多个薄片进给单元中的任一个薄片进给单元进给薄片。这里提到的多个薄片进给单元包括图3所示的薄片进给盒317和318、薄片进给柜319以及手动进给托盘320。控制单元205通过使用打印设备100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打印文本和图像,并经由薄片输送路径将打印出的薄片输送至薄片处理设备200。薄片处理设备200对输送来的薄片进行特定薄片处理,并排出处理后的薄片。根据用户对要执行的作业所进行的设置的详细内容确定从多个薄片进给单元中的哪个薄片进给单元进给薄片。还根据用户对要执行的作业所进行的设置的详细内容确定对薄片所进行的薄片处理的类型。
另一方面,“离线作业”是指执行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由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第二动作的作业。当执行这种离线作业时,控制单元205使打印系统1000如下进行动作。
首先,控制单元205从打印系统1000中所设置的多个薄片进给单元中的任一个薄片进给单元进给薄片。除薄片进给盒317和318、薄片进给柜319以及手动进给托盘320以外,这里提到的多个薄片进给单元还包括插入器200-3d中所设置的薄片进给单元、以及胶粘装订设备200-3b和骑马装订设备200-3c中所设置的插入器。控制单元205在不使打印设备100在所进给的薄片上打印文本和图像的情况下,经由薄片输送路径将所进给的薄片输送至薄片处理设备200。从插入器200-3d的薄片进给单元、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插入器或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插入器进给的薄片被直接输送至薄片处理设备200(例如,胶粘装订设备200-3b或骑马装订设备200-3c)。薄片处理设备200对输送来的薄片进行特定薄片处理并排出处理后的薄片。根据用户对要执行的作业所进行的设置的详细内容确定从多个薄片进给单元中的哪个薄片进给单元进给薄片。还根据用户对要执行的作业所进行的设置的详细内容确定对薄片所进行的薄片处理的类型。
接着,以下将说明由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205对打印系统1000所执行的各种控制操作。
打印系统1000将与多个作业有关的数据存储在HDD 209上,并且执行通过使用打印设备100的打印单元203来打印数据的处理。打印系统1000还被配置成可以连接打印设备100和多个薄片处理设备200。可以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多个薄片处理设备200各自被配置成能够对由打印单元203所打印的作业的薄片(还被称为印刷物或印刷介质)执行薄片处理(还被称为自动整理或后处理)。各薄片处理设备200还被配置成可以由操作员从薄片处理设备取出作为设备执行薄片处理的结果所获得的印刷物。另外,作为薄片处理设备200之一的插入器200-3d被配置成能够将插入器200-3d的薄片进给柜上所装载的薄片选择性地进给至其它的薄片处理设备200。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还被配置成能够从打印单元203将由打印单元203打印出的薄片选择性地进给至多个薄片处理设备200。
打印系统1000还具有不由打印设备100进行打印、而仅使用薄片处理设备200处理作业的功能。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系统1000,以基于通过用户接口单元(UI单元)的操作员指令,针对要处理的各作业选择性地执行仅使用薄片处理设备200的处理和使用打印设备100的处理。控制单元205还可以控制打印系统1000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一起执行这两个处理。
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具有使得能够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由连接至该打印设备的后处理设备执行后处理的灵活的和/或方便的机构。例如,利用该机构,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可以接收针对不由打印设备100进行打印、而由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特定类型的作业的执行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以下结构:打印单元203和/或打印设备100用作打印设备,并且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薄片处理设备200(例如,图4~6所示的自动整理器至少之一)用作后处理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特定类型的作业,使用如上所述不需要利用打印单元203进行打印、而需要利用薄片处理设备200进行薄片处理(在下文,被称为“后处理”)的作业(离线作业)作为例子。例如,不由打印设备100进行打印、而由薄片处理设备200执行后处理的作业对应于特定类型的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将独立于(不同步于/不并行于)打印设备100的打印处理的、需要由薄片处理设备200执行后处理的作业描述为特定类型的作业。控制单元205控制打印系统1000以处理这种特定类型的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允许作为特定类型的作业执行的后处理包括:
(A)订钉处理;
(B)打孔处理;
(C)裁切处理;
(D)骑马装订处理;
(E)折叠处理;
(F)封面装订处理;
(G)便笺装订处理;以及
(H)插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A)至(E)被配置成由骑马装订设备200-3c选择性地执行。处理(F)至(G)被配置成由胶粘装订设备200-3b选择性地执行。处理(H)被配置成由大容量插入器200-3d执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用户接口上显示多个选择候选项作为在不涉及利用打印设备100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允许执行的后处理。作为具体例子,设置了后面将参考图13所述的结构。
上述几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采用任意类型的后处理作为在不涉及打印的情况下可以执行的后处理。此外,结构无需是与本实施例相同的、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多个类型的后处理,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包括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可以执行的后处理只有一种类型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打印系统1000中所设置的、并被配置成能够交互应答操作员的操作的各种用户接口来接收执行请求。这种用户接口的例子包括操作台单元204、和/或操作台单元204中所设置的软键和硬键、和/或图中所示的各种用户接口画面等。然而,这些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不同于打印系统1000的外部设备接收针对特定类型的作业的执行请求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网络扫描器102、PC 103或PC 104等的外部数据生成源中所设置的用户接口接收这种执行请求。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打印系统1000从外部I/F 202等的外部接收这种特定类型的作业所需的单元也用作接收单元。如上所述,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和应用本实施例,并且还可应用如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那样至少具有与以下所示的结构相对应的结构的任意系统。
例如,假定控制单元205经由如上所述的用户接口接收到针对如上所述的特定类型的作业的执行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该执行请求,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从而在不使打印设备100执行打印的情况下,使薄片处理设备200对针对该特定类型的作业预先创建的印刷物(第一印刷物)进行后处理。
如上所述,当接收到针对如上所述的特定类型的作业的执行请求时,打印系统1000在不使打印设备100执行打印的情况下,使如上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对针对该作业预先创建的第一印刷物(薄片)执行后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薄片处理设备200具有可以将已进行了打印的多个印刷介质(印刷物)作为第一印刷物来进给的结构。作为薄片处理设备200的例子示出的大容量堆叠器200-3a、骑马装订设备200-3c和大容量插入器200-3d包括如图所示的插入器、薄片进给柜666~668(图6)等。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单元还用作用于进给打印薄片的单元(薄片进给单元)。并且,由操作员将如上所述的特定类型的作业所需的第一印刷物装载至这种进给单元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员发出针对这种特定类型的作业的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205在不使第一印刷物通过打印设备100的情况下,将该第一印刷物从进给单元进给至薄片处理设备200中所设置的后处理单元。之后,控制单元205使后处理设备对第一印刷物执行后处理。这样,控制单元205可以在不涉及利用打印设备100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薄片处理设备200执行由用户所指示的作业的后处理。
当执行如上所述的特定类型的作业时,可以采用从打印设备100中所设置的薄片进给盒进给该作业所使用的第一印刷物(薄片)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打印设备100的输送路径将第一印刷物引入至薄片处理设备200中,但此时,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不使打印设备100对第一印刷物执行打印。当印刷物已被引入至薄片处理设备200中时,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以使得薄片处理设备200对印刷物执行用户所指示的后处理。
接着,将说明允许并行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动作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动作的设置。
图9是示出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0中用于提示用户在“允许”和“不允许”并行处理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动作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动作之间进行选择的设置画面的示例的图。
当用户按下用户模式键776(图7)时,控制单元205显示几个设置画面。作为这些设置画面其中之一,显示图9所示的画面。这里假定该画面包括三个设置项:针对在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901、针对离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902和不允许并行处理的设置(不允许)903。
图10是示出当在图9中用户选择了针对在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901时所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图。设置用于在控制单元205正在执行在线作业时、与在线作业并行地执行离线作业的条件。将该画面中所设置的详细内容保持在HDD 209上。控制单元205通过参考HDD 209上所保持的详细内容,判断是否并行执行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处理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处理。
图11是示出当在图9中用户选择了针对离线作业的并行处理条件设置902时所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图。设置用于在控制单元205正在执行离线作业时、与离线作业并行地执行在线作业的条件。将该画面中所设置的详细内容保持在HDD 209上。控制单元205通过参考HDD 209上所保持的详细内容,判断是否并行执行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处理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处理。以下将给出对该操作的详细说明。
在图10中,附图标记10001表示基于在线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自动判断是否执行并行处理的自动模式用的按钮。附图标记10002表示作业数量指定模式用的按钮。该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是设置所保持的在线作业的数量、并且当所保持的在线作业的数量达到设置值时、并行执行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处理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处理的模式。附图标记10003表示用于针对与在线作业的执行并行执行的离线作业的各类型、设置是否允许并行执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的排出处理设置按钮。
在图11中,附图标记11001表示基于离线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自动判断是否执行并行处理的自动模式用的按钮。附图标记11002表示作业数量指定模式用的按钮。该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是设置所保持的离线作业的数量、并且当所保持的离线作业的数量达到设置值时、并行执行与在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一处理和与离线作业相对应的第二处理的模式。附图标记11003表示用于针对与离线作业的执行并行执行的在线作业的各类型、设置是否允许并行执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的排出处理设置按钮。
当在图10和11中选择了自动模式时,在打印系统1000接收到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情形下,检测这些作业的后处理所需的薄片输送路径。例如,在指定了到堆叠器的薄片排出的在线作业和仅使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或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离线作业之间,薄片输送路径不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进行控制,从而允许并行处理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
图12是示出当指定了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时所显示的作业数量指定设置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2所示的画面是当利用图10的作业数量指定按钮10002指定了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时所显示的画面,其中,可以设置用作为允许并行执行作业的阈值的值。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由用户将该值设置为“3”。在这种情况下,当HDD 209上所保持的在线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在该例子中为“3”)时,控制单元205使得并行处理处于等待状态的离线作业。另一方面,当利用图11的作业数量指定按钮11002也指定了作业数量指定模式时,用户可以经由图12的画面指定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当HDD 209上所保持的离线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在该例子中为“3”)时,控制单元205使得并行处理处于等待状态的在线作业。
在利用作业数量指定按钮10002指定了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的值的情况下,不允许并行执行离线作业和在线作业,直到HDD 209上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为止。当HDD 209上所保持的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时,允许并行执行离线作业和在线作业。例如,当HDD 209上所保持的在线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时,允许与在线作业的执行并行地执行离线作业。可选地,当HDD 209上所保持的离线作业的数量达到指定值时,允许与离线作业的执行并行地执行在线作业。HDD 209上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可以是通过对正在执行的作业的数量和处于执行等待状态的作业的数量这两者计数所获得的值,或者是通过对处于执行等待状态的作业的数量计数而未对正在执行的作业的数量计数所获得的值。另外,可以采用由用户从以上计数方法中设置计数方法的结构。当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达到利用作业数量指定按钮10002所指定的值、并且允许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时,可以在与自动模式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允许并行处理。具体地,当在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和离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不重叠时,控制单元205允许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另一方面,当在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和离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彼此重叠时,控制单元205限制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按接收到执行请求的顺序执行离线作业和在线作业。这里,假定将离线作业和在线作业按接收到执行请求的顺序存储在HDD 209上,并且由控制单元205管理这两者。在限制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5可被配置成解释用于打印在线作业的打印数据并展开该打印数据中所包含的图像数据,由此可以提高打印速度。如上所述,当利用作业数量指定按钮10002指定了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的值、并且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小于该指定值时,不允许并行处理作业。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检查作为执行各作业的结果所打印出的印刷物的完成质量来继续执行任务。另一方面,当所保持的作业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指定值时,并行执行可以并行执行的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图13是示出当在图10中选择了针对在线作业的排出处理设置时所显示的UI画面的示例的图。当用户经由该画面已选择在线作业的类型、并且控制单元205正在执行的在线作业的类型与经由图13的画面所选择的作业的类型一致时,允许并行处理离线作业。
在该画面中,从打印系统1000中可以执行的多个后处理中显示可以与离线作业的后处理并行执行的在线作业的后处理的类型。例如,当打印系统1000具有如图3所示的结构时,在正在执行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执行后处理的在线作业时,不存在可以与该在线作业并行执行的离线作业。因此,在图13中,没有将由骑马装订设备200-3c所进行的后处理的类型显示为选择候选项。在图13所示的画面中,选择候选项可以根据打印系统1000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以防止用户经由图13的画面疏忽地选择不能与离线作业并行执行的在线作业。例如,这里假定在图13中,在选择了胶粘装订(封面装订)按钮1301和胶粘装订(便笺装订)按钮1302、并且没有选择其它按钮的状态下保存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仅当执行利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执行胶粘装订(封面装订)或胶粘装订(便笺装订)的在线作业时,控制单元205才允许并行处理离线作业。具体地,对于仅由骑马装订设备200-3c处理的离线作业,允许并行处理。换言之,对于已经指定对从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插入托盘进给的薄片执行订钉、打孔、裁切、移位排出和骑马装订等的后处理的离线作业,允许并行处理。当在图13中选择了排出至堆叠器按钮1303、并且没有选择其它按钮时,在线作业使用打印设备100和大容量堆叠器200-3a,但不使用插入器200-3d、胶粘装订设备200-3b和骑马装订设备200-3c。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对于不使用大容量堆叠器200-3a的离线作业,可以进行并行处理。当按下扫描作业按钮1304时,允许与通过使用扫描器单元201读取原稿、并将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保存在HDD 209上的扫描作业并行地执行所有类型的离线作业。
图14是示出当在图11中选择了针对离线作业的排出处理设置时所显示的UI画面的示例的图。当用户经由该画面选择了离线作业的类型、并且控制单元205正在执行的离线作业的类型与经由图14的画面所选择的作业的类型一致时,允许并行处理在线作业。
在该画面中,从打印系统1000中可以执行的多个后处理中显示可以与在线作业的后处理并行执行的离线作业的后处理的类型。假定在图14中,在选择了胶粘装订(封面装订)按钮1401或胶粘装订(便笺装订)按钮1402的状态下保存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仅当执行利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进行胶粘装订(封面装订)或胶粘装订(便笺装订)的离线作业时,控制单元205才允许并行执行在线作业。具体地,对于使用大容量堆叠器200-3a并且不使用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薄片输送路径的在线作业、或扫描作业,允许并行处理。
另外,假定在选择了订钉、打孔、裁切、骑马装订和折叠至少之一的状态下保存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在利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执行离线作业期间,允许并行执行不使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在线作业。不使用骑马装订设备200-3c的在线作业的例子包括进行排出至堆叠器、胶粘装订(封面装订)和胶粘装订(便笺装订)的在线作业、以及扫描作业。
图15是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当在图10或11中选择了“自动”作为作业并行处理条件时所进行的控制单元205的操作的流程图。由读取并执行ROM 207中所存储的程序的CPU205a来执行图15的流程图所示的各步骤。
首先,在S100中,接收作业。在该步骤中接收到的作业的类型可以是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控制单元205将接收到的作业的打印设置和图像数据保持在HDD 209上。控制单元205能够将多个接收到的作业保持在HDD 209上,并且除非用户改变了HDD 209上所保持的作业的执行顺序,否则控制单元205按接收到的顺序执行这些作业。打印设置包括经由操作台单元204或PC 104的操作台单元(键盘)所接收到的薄片的大小和类型的设置、布局设置以及后处理设置等。控制单元205根据打印设置中所包括的薄片的大小和类型的设置确定作业用的薄片进给单元,并且根据打印设置中所包括的后处理设置确定薄片排出目的地。然后,控制单元205将所确定的薄片进给单元和薄片排出目的地与HDD 209上所保持的作业相关联地存储。代替将薄片的大小和类型设置为打印设置,用户可以指定要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用户还可以指定薄片排出目的地。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5将由用户所指定的薄片进给单元或薄片排出目的地与HDD 209上所保持的作业相关联地存储。
接着,控制单元205进入S101,并且判断打印系统1000中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作业。如果判断为不存在正在处理的作业,则由于在打印系统1000中不存在使用薄片输送路径的作业,因此控制单元205进入S105,并且执行所接收到的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在S101中判断为存在正在处理的作业,则处理进入S102,并且检查当前处理的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然后,处理进入S103,并且控制单元205判断在S100中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与在S102中得到的正在处理的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是否相同。如果判断为二者相同,则处理进入S104,并且控制单元205等待正在处理的作业完成。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05,并且控制单元205执行在S100中接收到的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在S103中判断为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和正在处理的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进给单元彼此不同,则处理进入S106,并且控制单元205检查正在处理的作业的薄片排出目的地。接着,处理进入S107,并且控制单元205判断在S100中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排出目的地与在S106中检查得到的作为执行正在处理的作业的结果薄片被排出至的薄片排出目的地是否相同。如果判断为二者相同,则处理进入S108,并且控制单元205等待正在处理的作业完成。然后,处理进入S105,并且控制单元205执行所接收到的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在S107中判断为作为执行所接收到的作业的结果薄片被排出至的薄片排出目的地与作为执行当前所处理的作业的结果薄片被排出至的薄片排出目的地彼此不同,则处理进入S109,并且控制单元205确定当前所处理的作业用的薄片输送路径。这里,基于当前所处理的作业的后处理的指定详细内容来确定该作业的最终薄片排出目的地,或换言之,处理后的薄片最终将被排出至连接至打印设备100的哪个设备的哪部分。接着,处理进入S110,并且控制单元205判断在S109中对正在处理的作业所确定的薄片输送路径和在S100中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是否重叠。如这里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重叠”是指薄片输送路径至少部分相同的状态。要并行执行的两个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交叉的状态也被理解为“薄片输送路径重叠”。换言之,当要并行执行的两个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汇合时,这也被理解为“薄片输送路径重叠”。如果在步骤S110中判断为这两个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不重叠,则处理进入S105,并且控制单元205执行所接收到的作业。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能够并行处理作业。另一方面,如果在S110中判断为正在处理的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和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重叠,则处理进入S111,并且控制单元205等待当前所处理的作业完成。然后,处理进入S105,并且控制单元205处理所接收到的作业。换言之,限制并行执行正在处理的作业和所接收到的作业。这是因为当两个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汇合时所输送的薄片有可能彼此撞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不并行处理作业。例如,当将从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插入器托盘405进给的薄片输送至引导件413时,薄片输送路径与胶粘装订设备200-3b的直路径403交叉。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由胶粘装订设备200-3b执行的离线作业所输送的薄片和从打印设备100输送来的薄片可能彼此撞上,并且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则产生卡纸。因此,如果判断为正在处理的作业的薄片输送路径和接收到的作业要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重叠,则控制单元205等待正在处理的作业的薄片处理完成,然后开始执行下一作业。利用该结构,可以防止因并行执行多个作业所引起的卡纸的发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不涉及利用打印系统或打印设备的打印处理的情况下,执行由连接至该打印系统或打印设备的后处理设备所进行的后处理。因此,可以提供灵活且方便的系统。例如,高效地执行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并由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在线作业、以及在不由打印设备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由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的离线作业。另外,图15所示的流程图还可应用于以下情况中的任意情况:
(1)正在处理的作业是在线作业、并且接收到的作业是离线作业的情况;
(2)正在处理的作业是离线作业、并且接收到的作业是在线作业的情况;
(3)正在处理的作业和接收到的作业这两者均是在线作业的情况;以及
(4)正在处理的作业和接收到的作业这两者均是离线作业的情况。
在(3)的情况下,由于在打印设备100内薄片输送路径很可能汇合,因此即使当正在处理的作业和接收到的作业使用不同的薄片进给单元和不同的薄片排出单元时,也限制并行执行这些作业。在(4)的情况下,当正在处理的作业和接收到的作业使用不同的薄片进给单元和不同的薄片排出单元、并且薄片输送路径未汇合时,允许并行执行。例如,当由胶粘装订设备200-3b所进行的胶粘装订处理和由骑马装订设备200-3c所进行的订钉处理使用不同的薄片进给单元和不同的薄片排出单元时,允许并行执行。
针对控制单元205用作执行在线作业的单元(第一执行单元)和执行离线作业的单元(第二执行单元)这两者的情况,说明了以上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执行在线作业的单元可以是打印设备100的控制单元205,并且执行离线作业的单元可以是薄片处理设备200中所设置的CPU。在这种情况下,薄片处理设备200的CPU可被配置成根据来自打印设备100的控制单元205的指令执行离线作业。
还可以由执行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所获取的软件(程序)的个人计算机等的处理装置(CPU或处理器)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所示的功能。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装置上所记录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的装置)以及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存储装置上所记录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该方法的步骤。为了该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该程序。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打印系统,包括:
第一执行部件,用于执行在线作业,所述在线作业利用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所述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
第二执行部件,用于执行离线作业,所述离线作业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利用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利用所述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
判断部件,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判断部件判断为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由所述第一执行部件执行的在线作业和由所述第二执行部件执行的离线作业,并且在所述判断部件判断为不能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部件基于执行所述在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和执行所述离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是否汇合,来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部件,所述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是否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
其中,在所述设置部件进行了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设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
在所述设置部件进行了不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设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条件设置部件,所述条件设置部件用于设置允许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条件,
其中,在满足所述条件设置部件所设置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
在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设置部件能够将所述在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和所述离线作业所使用的薄片输送路径不汇合这一条件设置为所述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设置部件能够将处于执行等待状态的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定值这一条件设置为所述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设置部件能够将通过执行所述在线作业所进行的后处理的类型或通过执行所述离线作业所进行的后处理的类型是预定类型这一条件设置为所述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部件,所述选择部件用于根据来自操作台单元的指令选择所述预定类型。
9.一种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执行步骤,用于执行在线作业,所述在线作业利用打印设备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并利用后处理设备对由所述打印设备打印出的薄片进行后处理;
第二执行步骤,用于执行离线作业,所述离线作业对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薄片不利用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打印,而利用所述后处理设备进行后处理;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能够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并行执行在所述第一执行步骤中执行的在线作业和在所述第二执行步骤中执行的离线作业,并且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不能并行执行所述在线作业和所述离线作业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离线作业,并在所述在线作业的执行完成之后执行所接收到的离线作业。
CN201010154050.7A 2009-04-22 2010-04-22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3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4546 2009-04-22
JP2009104546A JP5335533B2 (ja) 2009-04-22 2009-04-22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398A true CN101873398A (zh) 2010-10-27
CN101873398B CN101873398B (zh) 2012-10-31

Family

ID=4299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40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3398B (zh) 2009-04-22 2010-04-22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1647A1 (zh)
JP (1) JP5335533B2 (zh)
CN (1) CN1018733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777A (zh) * 2020-08-03 2020-12-25 南通旭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处理的喷墨打印方法
CN112477462A (zh) * 2020-11-10 2021-03-12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非在线铝质气雾罐数码打样方法
CN113810550A (zh) * 2020-06-11 2021-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作业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6539B2 (ja) * 2012-03-16 2014-11-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57999B2 (ja) * 2012-03-21 2016-07-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順序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処理順序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92376B2 (ja) * 2013-06-18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75998B2 (ja) * 2015-09-11 2019-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395915B2 (ja) * 2017-09-26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JP7073930B2 (ja) * 2018-06-13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用紙挿入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用紙挿入制御方法
JP2023178663A (ja) * 2022-06-06 202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1074A (ja) * 2002-06-25 2004-01-2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4310747A (ja) * 2003-03-27 2004-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7220082A (ja) * 2006-01-20 2007-08-30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ジョブ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5772B2 (ja) * 1998-02-04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0382073C (zh) * 2003-03-27 2008-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5106887A (ja) * 2003-09-29 2005-04-21 Minolta Co Ltd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5121910A (ja) * 2003-10-16 2005-05-12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US7380779B2 (en) * 2003-10-16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system
JP4185842B2 (ja) * 2003-10-16 2008-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4618788B2 (ja) * 2005-02-18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工程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印刷工程管理装置の工程を管理するための印刷工程管理方法
JP5207622B2 (ja) * 2006-01-20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304322A (ja) * 2006-05-11 2007-1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262270B2 (ja) * 2006-08-03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制御方法
JP2008165129A (ja) * 2007-01-05 2008-07-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1074A (ja) * 2002-06-25 2004-01-2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4310747A (ja) * 2003-03-27 2004-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7220082A (ja) * 2006-01-20 2007-08-30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ジョブ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印刷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550A (zh) * 2020-06-11 2021-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作业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12130777A (zh) * 2020-08-03 2020-12-25 南通旭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处理的喷墨打印方法
CN112477462A (zh) * 2020-11-10 2021-03-12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非在线铝质气雾罐数码打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35533B2 (ja) 2013-11-06
US20100271647A1 (en) 2010-10-28
JP2010253735A (ja) 2010-11-11
CN101873398B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3398B (zh)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US93615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JP5473237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408742B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623012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030687B2 (en) Print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that restricts execution of a received printing job upon receiving a request for a non-printing job for post-processing
CN10185908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44281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03005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74671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holding print information for executing the off-line process when the printing process is to be separately executed
KR101410188B1 (ko) 인쇄 시스템, 인쇄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JP53289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1770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8867057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thereof, and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that control a print processing based on number of sheets required by a print job
US8730489B2 (en)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heet processing
JP2014221559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916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774682B (zh) 薄片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5038774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3788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