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9455B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9455B
CN101869455B CN 201010167140 CN201010167140A CN101869455B CN 101869455 B CN101869455 B CN 101869455B CN 201010167140 CN201010167140 CN 201010167140 CN 201010167140 A CN201010167140 A CN 201010167140A CN 101869455 B CN101869455 B CN 101869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cking mouth
suction inlet
extension tube
manual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671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9455A (zh
Inventor
友利健太郎
菅野恭一
长田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69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9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前端的刷子轴向较长,所以使用者在进行前后往复的作时打扫效率很低,或者使用者在进行左右往复的操作时,由于管部分弯曲变得不稳定,而且操作性也差。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有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吸入件(100),吸入件(100)具有: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旋转连接部(200)和连接管(300)以及可连接于连接管(300)的大致T字形的旋转连接部(400);吸入件可通过旋转连接部(200)及旋转连接部(400)弯曲。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尤其是关于除了具有地板用的大致T字形吸口外,还具有一个大致T字形吸口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动吸尘器是,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0484号公报)所公开,在把手部和延长管之间设置了用于弯折延长管的配件。该弯折用配件是由两个L字形的弯管构成,这两个弯管是可旋转地连接的。并且,通过旋转该弯管,以便打扫床下及桌下,或空调等的上面。
另外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53456号公报)所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在上延长管和下延长管之间设置了可旋转的关节部,已便打扫沙发或床下等。
另外如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44267号公报)所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吸入口部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管连结,以连接部的旋转轴为中心,将连接管旋转到吸入口部的吸入口侧,以便打扫空调或家具的上面等。
另外如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66332号公报)所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利用钩体在延长管上安装可伸缩的附属吸入件。
另外如非专利文献1(日立家电株式会社,2009年3月发行的《HITACHI,清扫器,综合目录,2009-3》,第4-6页)所公开,提出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具有2个关节,其中1个关节的之间的管可以伸缩,前端具有带刷子的附吸口。在使用时,该附吸口代替地板用吸口,连接于延长管的前端,可以打扫高的搁板或冰箱上面的灰尘,在收放时,可以卡合在延长管的侧面。
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来说,作为旋转部的延长管弯折用配件,由于只是在把手部和延长管之间,在打扫高处的时候,需要将沉重的延长管和地板用吸入件抬到与高处的上面相同的高度,而且因为操作柄的位置也高,需要举着胳膊进行打扫,身体的负担大。另外,用简单的带刷子的吸入件代替地板用吸入件时,由于要用刷子面压住高处的上表面,所以还存在必须将延长管及操作柄抬到高处进行打扫的问题。
并且,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来说,在上延长管和下延长管之间设置了可旋转的关节部,所以在打扫高处的时候,需要将沉重的延长管和地板用吸入件抬到与高处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需要举着胳膊进行打扫,身体的负担大。
另外,对于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来说,打扫高处时,打扫的部位和连接管接触,所以只能对相当于吸入口部长度的深度进行打扫,无法打扫家具或冰箱的顶面等深处。
另外,对于上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来说,附属吸入件上没有关节机构,所以打扫高处比较困难。
再有,对于上述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尘器来说,前端的刷子的轴向较长,所以使用者在面前和深处之间来回操作时,打扫效率低,或者使用者左右来回操作时,由于管部分弯曲会不稳定,而且操作性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第二吸口体提高打扫效率和操作性的电动吸尘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用第二吸口体提高打扫效率和操作性,还提高第二吸口体的收放性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吸入件,吸入件包括: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的连接管(例如,根侧的旋转连接部及连接管);以及可连接于连接管的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例如,旋转连接部);吸入件可通过多个关节机构弯曲。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例如,旋转连接部),该第二吸口体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第二吸口体可通过多个间接机构弯曲。
再有,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吸口体(例如,旋转连接部),该第二吸口体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通过将形成间隙用吸口的连接管的开口端插入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的开口端内,以连接连接管和第二吸口体,通过将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插入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开口内,从而使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与第二吸口体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例如,旋转连接部),其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上述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较长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吸口体的较长方向的宽度,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较短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接头管的宽度,该接头管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通过本发明,由于第二吸口体为大致T字形,所以不会导致操作性低下,可以提高打扫效率。尤其是,吸入件包含连接于第二吸口体的连接管,并具有多个关节机构,可以打扫高处,可扩大打扫范围。而且第二吸口体具有多个关节机构,因此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上的方便。
通过本发明,第二吸口体既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还可连接于形成间隙用吸口的连接管,因此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上的方便。
通过本发明,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较短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接头管的宽度,因此第二吸口体以大致I字形收放时,可提高收放性。还可以提高收放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配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动操作部侧的旋转连接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碗状罩的P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延长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制动装置被按下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前端侧旋转连接部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配件在旋转及延长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扫高处的例子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配件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配件分离时的立体图。(反装)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扫天花板的例子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扫地板面的例子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前端侧旋转连接部的外观立体图及横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前端侧旋转连接部的横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前端侧旋转连接部的外观立体图及俯视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件的俯视图及俯视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口形成部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前端侧旋转连接部连接于手动操作部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中:10-吸尘器主体,11-软管,12-手动操作部,13-延长管,14、15-吸口体,100-吸入件,200、400-旋转连接部,30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外观立体图。在图15中,10是具有产生吸力的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的吸尘器主体,11是其一端通过软管接头11a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0的软管,并与集尘部连通。12是其一端连接于软管11的另一端,并具有进行电动送风机的开闭的开关操作部12a的手动操作部。13是其一端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的另一端并可伸缩的延长管,14是连接于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吸口体,15是连接于延长管13和吸口体14之间或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和延长管13之间的吸口体。在软管11、手动操作部12、延长管13、吸口体14、吸口体15的各内部形成有吸入通道,吸口体14与吸尘器主体10的集尘部相连通。当使用者操作开关操作部12a,电动送风机开始运转时,产生吸力。该吸力到达吸口体14,从吸口体14吸入的灰尘通过延长管13、手动操作部12、软管11,收集到吸尘器主体10的集尘部。吸口体14的吸口(开口)内设有通过吸入流旋转或电动旋转的旋转毛刷,主要用于打扫地板。吸口体15的吸口(开口)周围设有毛刷,主要用于打扫家具间隙或家具的上面或空调。但是,吸口体15不是必要结构。
手动操作部12与延长管13、延长管13与吸口体14,手动操作部12及延长管13与吸口体15、延长管13及吸口体14与吸口体15的连接分别是可装卸地连接。打扫木地板或草垫、地毯时,在连接了手动操作部12、延长管13、吸口体14的状态下进行打扫。打扫家具间隙或家具的上面或空调时,从手动操作部12卸下延长管13,或从延长管13卸下吸口体14,在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上连接附属吸入件100,根据需要进行打扫。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尤其是打扫家具的上面或空调等高处时有效的用于吸尘器的吸入件100进行说明,但被打扫的位置并不限于高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吸入件100的整体外观图。用于吸尘器的吸入件100包括:在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侧(根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中间的连接管300,前端的旋转连接部400。中间的连接管300位于旋转连接部200与旋转连接部400之间,可轴向伸缩。但是连接管300的伸缩不是必要的结构,连接管300不伸缩也可。旋转连接部200及旋转连接部400具有可轴向旋转的关节机构。旋转连接部200具有1个关节机构,旋转连接部400具有2个关节机构,但并不限定于该数量。以吸口体14为第一吸口体时,旋转连接部400形成第二吸口体。吸口体15还可以在吸口(开口)端连接延长管13的连接部,但吸口体14或旋转连接部400在吸口(开口)端不能连接延长管13的连接部。
图2是旋转连接部2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侧的旋转连接部200包括:后接头(管)201、碗状罩204及前接头(管)202。该后接头(管)201包括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连通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205及向垂直于该筒状部205轴向的方向打开的碗状部206;该碗状罩204具有与碗状部206相对称的形状,并与其相对;该前接头(管)202包括与连接管300连通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207及在垂直于该筒状部207轴向的方向设有轴的桶状部208。筒状部207与中间的连接管300连接。即,后接头201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前接头202的一端可以连接于连接管300。并且,后接头201的另一端和前接头202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再者,通过将筒状部205的与碗状部206相反一侧的开口端插入到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的开口端内侧而与之抵接,从而使碗状部206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连接。因此,碗状部206的开口端的外表面直径向前端渐渐变小,在变小的过程中,外表面直径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开口端的内表面直径相符(一致)为好。
前接头202的桶状部208的形状是凸版印刷后接头201的碗状部206及碗状罩204的内表面的形状,可滑动(可旋转)地抵接并安装于碗状部206和碗状罩204。碗状部206和碗状罩204分别设有缺口部209,210,前接头202可在缺口部的上端211与下端212之间旋转。在前接头202与碗状罩204之间设有产生提示旋转角度位置的触点感(点击感)的触点环203。触点环203为圆环状,在内周设有止转突起213,在外周设有产生触点感(点击感)的触点突起214(突起),触点突起214插入到在前接头202的桶状部208的与碗状罩204抵接侧的底面上设置的止转槽215中,得以与前接头202一起旋转。但是因这种结构,后接头201与前接头202的旋转范围不是360度,而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如图3所示,碗状套204的内侧底面上设有将触点环203外周的触点突起214塞进,并使触点环203弯曲的大致圆形肋216,在该圆形肋216上按一定角度形成有未将触点环203外周的触点突起214塞进的凹部217。借此,后接头201和前接头202可以以碗状部206与桶状部208的中心轴为轴进行旋转,由于触点环203的触点突起214容纳于大致圆形肋216的凹部217内,前接头202旋转时,触点环203与前接头202一起旋转,触点突起214脱离凹部217,向环的半径方向弯曲,抵接着圆形肋216并移动到旋转目标位置的凹部217,解除弯曲而容纳于凹部217中,通过这种容纳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旋转角度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突起214的个数为两个,凹部217的部位虽为两处,但并不限于本结构。就触点环203的设置而言,也可以与本实施例相反地,将插入触点环203的槽215设在碗状套204上,将使触点环203弯曲的圆形肋216设在前接头202上。另外,触点环203设在后接头201与前接头202抵接一侧也可,而且,若使用两个触点环203并设在两侧,则可分散施加在各触点环上的弯曲力而提高可靠性。产生触点感的方法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方法,例如,若以螺旋弹簧代替环,以钢珠代替触点突起,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后接头201的筒状部205可以连接手动操作部11的连接部或延长管13,在筒状部205的碗状部206一侧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凹部218,该凹部218用于插入防止设在手动操作部11或延长管13上的装卸用夹子脱落用的卡爪(未图示)。另外,在前接头202的筒状部207可以通过连接部305连接连接管300,筒状部207还有用于插入防止连接管脱落用的突起305的、在圆周方向延伸的两个孔部219,。
如图4、图5所示,连接管300在中空的鞘体301(外管)内自由伸缩地容纳有中空的扁管体302(内管)。鞘体301的连接部305的断面形状是大致圆形,鞘体301的连接部305以外的断面形状是大致方形。在扁管体302的外侧下面等距设有凹部309。在鞘体301的扁管体302伸缩出入一侧的端部上设有在轴304上沿半径方向自由旋转的锁挡303。在鞘体301的另一端侧(连接部305)的外周上形成有防脱突起305,在扁管体302的前端部的两个侧面上,也形成有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延伸的防脱突起306。防脱突起306是分别在两个侧面上沿轴向错开地各形成两个。防脱突起306在两个侧面的各个上既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由于扁管体302的前端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在吸入件100处最窄,形成从前端部向另一端的下方倾斜(锥形)的形状,因而可以在将连接管300连接在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上的状态下对间隙等进行打扫。即,扁管体302的前端部形成间隙用吸口(管嘴)。另外,该扁管体302的前端部成为与旋转连接部400连接的连接部,在该连接部形成有与旋转连接部400连接时的防脱突起306。如本实施例那样,虽然最好是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分离连接管300与旋转连接部200的连接结构,但也可以是使用者不容易地分离连接管300与旋转连接部200的连接结构。
图6、图7表示锁挡303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锁挡303通过弹簧等弹性体307,对爪部308向使爪部308嵌入到形成于扁管体302外表面的多个凹部309中的方向加力,以固定扁管体302的伸缩位置。使用者用手指按下锁挡303以克服弹性体307的弹力的期间,由于爪部308从扁管体302的凹部309离开,可以自由地进行扁管体302的伸缩。
图8表示旋转连接部400的结构。图16(A)表示大致T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外观立体图,图16(B)表示图16(A)的A-A断面的横剖视图。图17表示大致T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图16(A)的A-A断面的横剖视图。图18(A)表示大致T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外观立体图,图18(B)表示图18(A)的B-B断面的横剖视图。如图8所示,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包括:后接头(管)401,该后接头401由能插入连接管300的扁管体302的前端部(连接部)的筒状部406和横断面为大致圆形的旋转底座部407构成;前接头(管)402,该前接头402由横断面为大致圆形的旋转部408和筒状部409构成;与前接头402的旋转部408相对着的旋转套405;盖体404;通过支撑前接头402的轴突起427的连接孔423而与前接头402连接的旋转轴体(接头部件)424;设有与旋转轴体424连接的旋转突起425的吸口形成部426。前接头402的旋转部408与旋转套405组装成能覆盖后接头401的旋转底座部407,并且相对于旋转底座407能滑动。在前接头402的旋转部408与相反一侧端部的两侧面上设有圆柱状的轴突起427,并且,在轴突起427的上侧设有圆柱状的滑动突起428。
前接头402的旋转部408与旋转套405分别设有缺口部410,411,前接头402能在直到缺口部的上端部412和下端部413碰到后接头401之前的期间旋转。在旋转底座部407与旋转部408的连接之间设有能产生提示旋转角度位置的触点感的触点环403。触点环403的形状与触点环203的形状相同,具有止转突起414和触点突起415(突起),插入设在后接头401的旋转底座部407侧面上的止转槽416中。
在前接头402的旋转部408上设有压入触点环403外周的触点突起415并使触点环403弯曲的大致圆形孔417,该圆形孔417在规定的角度上形成有不压入触点环403外周的触点突起415的凹部418。另外,在旋转部408上形成有爪孔419,盖体404通过嵌合爪部420而被固定。
借此,后接头401与前接头402可以以旋转底座部407与旋转部408的中心轴为轴进行旋转,由于触点环403的触点突起415容纳于大致圆形孔417的凹部418内,前接头402旋转时,触点突起415脱离凹部418而向环的半径方向弯曲,抵接着大致圆形孔417而移动到旋转目标位置的凹部418,解除弯曲而容纳于凹部418中,通过该容纳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旋转角度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突起415的个数为两个,接触的部位为两处,但并不限定于本结构。就触点环403的设置而言,也可以与本实施例相反地,将插入触点环403的槽416形成在前接头402上,将使触点环403弯曲的大致圆形孔417形成在后接头401上。另外,触点环403也可以设在后接头401与旋转套405相抵接侧,而且,若使用两个触点环403并设在两侧,则可分散施加在各触点环上的弯曲力,可以提高可靠性。产生触点感(点击感)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方法,例如,若以螺旋弹簧代替环,以钢珠代替触点突起,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因为这种结构,后接头401与前接头402的旋转范围不是360度,而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旋转轴体424的左右两侧上形成有连接孔423与滑动孔429,该连接孔423支撑轴突起427而与前接头402相连接,该滑动孔429用于固定滑动突起428并对前接头402进行定位。滑动孔429形成于比连接孔423靠上侧,在每个侧面各设有两个滑动孔429。以轴突起427与连接孔423形成的连接部432为轴,可以使前接头402朝向前端部向上面方向旋转,容纳在一个滑动孔429中的滑动突起428脱离这一个滑动孔429而使旋转轴体424的侧面向外侧弯曲并与侧面抵接,通过进入到旋转目标位置的另一个滑动孔429中,借此可以固定旋转轴体424相对于前接头402的旋转角度的位置。吸口形成部426可相对于旋转轴体424旋转360度。而且,如图19(A)、图19(B)所示,若在相对于后接头401或前接头402的轴向,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为大致90度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旋转连接部400,则旋转连接部400呈大致T字形。如图19(E)、图19(F)所示,若在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与后接头401或前接头402的轴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旋转连接部400,则旋转连接部400呈大致I字形。与专利文献4和非专利文献1相同,优选在将吸入件100安装并容纳在延长管13的侧面时,旋转连接部400呈大致I字形。
如图17所示,在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开口)内表面,从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向中央部倾斜,与此同时,在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开口)的相反一侧的外表面(上表面),也从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向中央部倾斜,横断面成梯形。即,从横向看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是左右对称的。而且,从横向看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也是左右对称的。如此,由于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开口)的内表面是倾斜的,所以减少了从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开口)流向通气孔430的空气的紊流。并且,在吸口形成部426上表面的吸口形成部426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以及吸口形成部426短边方向的中央部设有旋转突起425。在旋转突起425的内侧形成有通气孔430而可以通气。通气孔430为大致圆形,旋转突起425在该通气孔430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形成有多个旋转突起425的圆的中心为吸口形成部426相对旋转轴体424的旋转轴心。而且,形成有多个旋转突起425的圆的中心还与通气孔430的的中心、旋转孔433的中心一致。图18(B)中的点划线表示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和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吸口形成部426相对旋转轴体424的旋转轴心最好位于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以及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中央,即如图18(B)所示,位于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与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线的交点。总之,从吸口形成部426相对旋转轴体424的旋转轴心至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端部)的距离相等,从吸口形成部426相对旋转轴体424的旋转轴心至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面(端部)的距离相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吸口形成部426相对旋转轴体424的旋转轴心存在于后接头401的轴心上或前接头402的轴心上或连接管300的轴心上。借此,使用者在对吸入件100进行前后的往复操作及左右的往复操作时,旋转连接部400的动作稳定,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图17中的点划线表示后接头401的筒状部406的轴心和前接头401的筒状部409的轴心。前接头402相对于后接头401可向上侧旋转到α角度。角度α一般是5度至10度。筒状部409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大致是相互平行的,所以如图17所示,在前接头402相对于后接头401处于向上侧为角度α的状态下,筒状部409的上表面的形成方向及下表面的形成方向也相对于后接头401的轴向为向上侧形成角度α的方向。在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I字形的状态下,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与筒状部409的下表面相对,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与筒状部409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最好是0至5mm。最好是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与筒状部409的下表面大致平行。这时,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相对于后接头401的轴向处于向上侧形成角度α的方向。因此,旋转轴体424相对于筒状部409最好是以轴突起427为轴,旋转至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相对于后接头401的轴向处于向上侧形成α角度的方向。如上所述,旋转轴体424相对于筒状部409的旋转角度可以根据连接孔423与滑动孔429的相互位置关系决定。并且,在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面与筒状部409的轴向大致平行时,吸口形成部426的上表面与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面的形成的角度为角度α。并且,如图17所示,从吸口形成部426与旋转轴体424的连接部(通气孔430的中心)即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至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端面)的长度,即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1/2,最好是大致等于或小于筒状部409的轴向长度,或者大致等于或小于从筒状部409与吸口形成部426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旋转孔433的中心)至筒状部409的旋转部408侧的端部(端面)的长度,或从前接头402与吸口形成部426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旋转孔433的中心)至前接头402与后接头401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旋转部408的轴心)的长度。借此,可以使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从连通轴的方向靠近,由于可以通过将吸口形成部426配置到后方而缩短旋转连接部400及吸入件100的全长,因而可以不增加体积地收放,可以提高收放性。不仅在后接头401与前接头402之间沿轴向旋转,还能在前接头402与旋转轴体424之间沿轴向旋转,而且,由于在旋转轴体424与吸口形成部426之间向不同于轴向的方向旋转,所以提高了收放性。另外,由于前端侧的重心比前接头401靠近于前接头401的轴心,所以还增加了收放时的稳定性。
如图18(B)所示,吸口形成部426上设有旋转突起425,其用于插入位于旋转轴体424底面上的旋转孔433,使吸口形成部426与旋转轴体424连接,吸口形成部426可以在旋转轴方向旋转。旋转突起425上形成有触点突起435,该触点突起435与触点环203和触点环403同样地可以产生提示旋转角度位置的触点感,并容纳于旋转轴体424底面凹部434内。吸口形成部426旋转时,触点突起435脱离凹部434而向旋转孔433的半径方向弯曲,抵接着大致圆形壁436并移动到大致圆形壁436的终端而解除弯曲。将下一个触点突起435容纳于凹部434内,通过这种容纳,旋转角度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固定。另外,触点突起435还可以用作防止脱落用的卡爪,使吸口形成部426不会从旋转轴体424脱落。
图19(A)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T字形时的吸入件100的俯视图,图19(B)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T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俯视图,图19(C)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T字形时的吸入件100的俯视剖视图,图19(D)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T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俯视剖视图,图19(E)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I字形时的吸入件100的俯视图,图19(F)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I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俯视图,图19(G)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I字形时的吸入件100的俯视剖视图,图19(H)表示的是旋转连接部400为大致I字形时的旋转连接部400的俯视剖视图。如图19(E)、图19(F)、图19(G)、图19(H)所示,使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由旋转底座部407和旋转部408等形成的连接部431的宽度(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宽度)。另外,也可以使吸口形成部426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连接管300的最大的宽度。还有,连接管300的最大宽度形成于连接部305上。因此,将吸入件100配合于延长管13的侧面并容纳于其中时,由于吸口形成部426不会伸出来干扰而提高了收放性。并且使用者只要使吸口形成部426相对于前接头402旋转,从而使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沿着后接头401及前接头402的轴向,使吸口形成部426呈大致I字形,还可以打扫深而窄的间隙。另外,使用者只要使吸口形成部426相对于前接头402旋转,从而使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成为与后接头401及前接头40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使吸口形成部426旋转成大致T字形,可以扩大打扫面积,在使用者为了加大前后方向(向前面和深处的往复方向)的打扫面时可以减少前后往复的次数,可以提高打扫效率。并且,由于吸口形成部426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小于吸口体14的长边方向,因此可以打扫吸口体14进不去的间隙。另外,与大致I字形相比,由于减小了左右方向的摩擦面而减少了阻力,可以减少使用者对把手的负担。
在后接头401的筒状部046上设有孔部421,该孔部421供位于连接管300的扁管体302的前端部的防脱突起306插入。通过将扁管体302的前端部(连接部)插入筒状部406中,将防脱突起306嵌入该孔部421(通过扁管体302的前端部的外表面抵接到筒状部406的内表面)中,连接管300便与旋转连接部400连接。借此,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分离连接管300与旋转连接部400。
图20表示的是吸口形成部426分离时的立体图。在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面(开口)上,还可以如本实施例那样在切口部的端面上植入毛刷422,利用该毛刷422,还可以得到扫、擦的打扫效果。毛刷422的形成方向既可以是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面的法线方向,也可以是比吸口形成部426的吸口面的法线方向还扩展到外侧。另外,吸口形成部426还可以设计成分割为毛刷架438与吸口部437的结构。即,在毛刷架438上设有多个卡合爪439,通过监将卡合爪439嵌入吸口部437,可以将卡合爪439安装到吸口部437上。借此,在毛刷422老化或脱落等时仅更换毛刷架438即可,可以提高毛刷部的维修性能。
图21表示的是将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时的外观立体图。旋转连接部400的筒状部406具有配合部441,该配合部441具有外表面的上侧和下侧的形状对应于手动操作部12的连接部或延长管13的内表面的形状,即R形。配合部441的外表面的上侧和下侧最好是在轴向随着向旋转底座部407而逐渐变宽。相比于筒状部406的配合部441,开口侧的外形(外表面的直径)小于配合部441的外形(外表面的直径)。并且,旋转连接部400的筒状部406与后接头201的筒状部205同样地插入到手动操作部12的连接部或延长管13的内侧,配合部441与手动操作部12的连接部或延长管13的内表面抵接,并且,将设在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上的装卸用夹具的防止脱落用的卡爪(未图示)嵌入到设在筒状部205上的凹部440中。借此,将旋转连接部400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连接起来。由于可以将旋转连接部400不连接于连接管300上而是作为吸入件使用,因此轻便无负担,可以很容易地打扫桌子或高度低的搁板等近处。
图9是表示在连接管300上连接了旋转连接部200及旋转连接部400的状态的图。在图9中,在旋转连接部200连接于连接管300的状态下,以使连接管300朝向下方的方式使其旋转,进而在旋转连接部400连接于连接管300的状态下,以使旋转连接部400的前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使其旋转。相对于连接管300的轴心上,吸口形成部426旋转到下侧的位置。如图9所示,把手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与中间的连接管300与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通过各自的连接部连接,利用防脱突起而不易脱落。把手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与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分别旋转45°转角,利用触点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旋转位置。若在手动操作部12上连接延长管12的一端,在延长管12的另一端连接旋转连接部200,并将中间的延长管300延伸至最长,则如图10所示,可以打扫例如家具的上面或一般的冰箱的上面。手动操作部12位于比家具900低的位置,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的延长管13的一端虽然也位于比家具900低的位置,但延长管13的另一端(前端)位于家具900的上方。延长管13处于另一端向上倾斜的状态。连接于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旋转连接部200朝向下方旋转,从而使连接于旋转连接部200的连接管300沿着家具900的上面。通过这种旋转,则连接管300处于沿着家具900的上面的状态。进而,连接于连接管300的旋转连接部400朝向下方旋转,从而使前接头402的前端部向着家具900的上面,设于前接头402前端部的毛刷422便与家具900的上面接触。借此,可以打扫家具的上面或一般的冰箱的上面。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对于高度尺寸为1800mm,进深尺寸为600mm的家具900,若将手动操作部12抬高到1200mm左右的高度,就可以轻松地打扫到家具900的上面深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称之为把手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与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作为旋转连接部,从而,使手动操作部12的高度位于比高处的被打扫面低的位置而减小对使用者的臂所施加的负荷。另外,由于将旋转连接部之间做成可以伸缩,所以还可以满足进深尺寸短的高处的要求。触点与锁扣相比,不需要解除锁定的操作,而且,在施加过大的力时,对于锁扣而言,有可能会损坏锁定处,与之相比,对于触点而言,由于旋转而不会使力集中并被分散,损坏的可能性很小。
在这里,用于吸尘器的吸入件100由于还可以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的连接部,因此还可以不连接延长管13进行使用。另外,连接方法不限于利用防脱突起的方法,也可以用螺纹连接或夹具连接来构成牢固的连接。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把手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与中间的连接管300与前端侧的旋转连接管400做成可分离的结构。上述结构虽然通过防脱突起而不易脱落,但可以不连接地使用,若不连接例如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则能进入因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的宽度而进不去的狭窄的间隙,另外,若将短的吸入口(图未示)连接到把手侧的旋转连接部200上,则适合于打扫近身处。
旋转连接部400除了在连接于连接管300的状态下使毛刷422朝向下方一侧的状态(图1、图9、图10、图11)外,如图12所示,还可以上下(左右)反向地安装前端侧的旋转连接部400,从而在连接于连接管300的状态下使毛刷422处于朝向上方一侧的状态。即,通过使旋转连接部400旋转方向相对于连接管300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则能将旋转连接部400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连接管300上。通过将旋转连接部400相对于连接管300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反向连接,就可以使旋转连接部400相对于连接管300的旋转方向不同,从而扩大了可打扫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若做成在连接于连接管300的状态下使毛刷422朝向上方一侧,则如图13所示,还可以打扫例如天花板800等打扫面朝向正下方的部位,而且,由于将旋转连接部之间做成可以伸缩,因而还可以打扫延长管13受家具900等的干扰而达不到的位于深处的狭窄的空间的天花板面。
虽然手动操作部12位于比天花板800低的位置,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的延长管13的一端也位于比天花板800低的位置,但延长管13的另一端(前端)位于靠近天花板800的位置。延长管13处于另一端向上倾斜的状态。连接于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旋转连接部200向下方旋转,从而使连接于旋转连接部200的连接管300沿着天花板800。通过这种旋转,则连接管300处于沿着天花板800的下面的状态。进而,连接于连接管300的旋转连接部400向上旋转而使前接头402的前端部朝向天花板800,则设于前接头402的前端部的毛刷422与天花板800接触。借此,可以打扫天花板800。而且,即使是位于家具900上方的天花板800,不会与家具900干涉,可以避免与家具900接触同时进行天花板800的打扫。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对于高度尺寸为2200mm的天花板800,若将手动操作部12抬高到1400mm左右的高度,就可以轻松地进行天花板800的打扫。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可以打扫桌子1000之下等与地板面之间的空间狭窄,延长管13进不去的位于深处的间隙。这时,将连接于连接管300的旋转连接部200按照与图9、图10、图13所示的状态上下相反地旋转进行安装。在图9、图10、图13中,连接于延长管13的旋转连接部200以使连接管300相对于延长管13向下方旋转的方式进行连接。图14中则与之相反,连接于延长管13的旋转连接部200以使连接管300相对于延长管13向上方旋转的方式进行连接。
虽然手动操作部12位于比桌子1000高的位置,连接于手动操作部12的延长管13的一端也位于比桌子1000高的位置,但延长管13的另一端(前端)是位于靠近下方的地板面1200的位置。延长管13处于另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连接于延长管13的另一端的旋转连接部200相对于延长管13的轴向向上方旋转,从而使连接于旋转连接部200的连接管300沿着地板面1200。通过这种旋转,连接管300处于沿着地板面1200的状态。进而,连接于连接管300的旋转连接部400向下方旋转,从而使前接头402的前端部向着地板面1200,设于前接头402前端部的毛刷422便与地板面1200接触。借此,可以打扫地板面1200。
另外,若不采用如图12所示的后接头201的筒状部205或旋转连接部400的筒状部406以凹部440连接的形状,而采用锥形嵌合,则还可以连接在设有防脱用的卡抓的延长管或操作柄上,可以不需要专用的连接部件。
锥形嵌合时,可以将吸入件100或旋转连接部400上下反向地安装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的另一端。这时也可以达到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吸入件100上设有多个旋转连接部,相对于设在旋转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管,能将旋转连接部的至少一方上下相反地安装在连接管上,因此即使是延长管等由于家具等的干扰而无法达到的位于深处的狭窄空间的天花板面也可以打扫到。另外,由于将旋转连接部(关节)之间做成自由伸缩,因此可以应付各种高处的深处。并且,由于吸入件100可以上下相反地安装于手动操作部12或延长管13的另一端,因而即使是桌下等,与地板面之间的空间狭窄,延长管13进不去的位于深处的间隙也可以打扫。并且,由于可以将吸入件100前端的吸口形成部426直接安装于手动操作部或延长管的另一端,以大致T字形来增加前后方向的打扫面,由于能在左右方向减少摩擦面而能减轻对把手的负荷。

Claims (18)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具有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的吸尘器主体;一端可连接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软管;一端可连接于上述软管的另一端的手动操作部;一端可连接于该手动操作部的另一端的延长管;以及可连接于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大致T字形的第一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吸入件,
上述吸入件包括:可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连接管;以及可连接于上述连接管的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
上述吸入件可通过多个关节机构弯曲,
上述连接管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机构,
上述第二吸口体具有至少两个关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较长方向的宽度小于上述第一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较长方向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周围具有毛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具有关节机构,该关节机构能在上述第二吸口体和上述连接管成为大致T字形的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吸口体和上述连接管成为大致I字形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较短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上述连接管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管在可连接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开口端较细,并形成间隙用吸口,
通过将形成间隙用吸口的上述连接管的开口端插入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的开口端,以连接上述连接管和上述第二吸口体。
7.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具有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的吸尘器主体;一端可连接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软管;一端可连接于上述软管的另一端的手动操作部;一端可连接于该手动操作部的另一端的延长管;以及可连接于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大致T字形的第一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该第二吸口体可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上述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
上述第二吸口体可通过多个关节机构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具备:可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或上述连接管的第一接头管;可轴向旋转地连接于上述第一接头管的第二接头管;以及吸口形成部,该吸口形成部可轴向旋转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接头管,并且可以在上述第二吸口体成大致T字形的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吸口体成大致I字形的第二位置之间以不同于该轴向的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头构件,其可轴向旋转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接头管,可以以不同于该轴向的方向旋转地连接于上述吸口形成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较短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上述第一接头管与上述第二接头管中宽度较大的一个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第二接头管与上述吸口形成部之间的旋转轴定义为第一旋转轴、将上述第一接头管与上述第二接头管之间的旋转轴定义为第二旋转轴时,上述吸口形成部的较长方向的宽度的1/2小于上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距离、和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轴向长度之中长度较小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与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连接部至上述吸口形成部的较长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小于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与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连接部至上述第一接头管与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连接部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吸口面相反一侧的外表面做成以上述吸口面为基准,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较长方向的端部向与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连接部倾斜;
在上述第二吸口体成大致I字形的第二位置时,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吸口面相反一侧的外表面与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连接部的下表面相对着,且其间的距离为0以上,5mm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吸口面与上述第一接头管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下,在以上述第一接头管与上述第二接头管之间的旋转轴为基准时,上述第二接头管的轴向相对于上述第一接头管的轴向向上倾斜。
15.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具有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的吸尘器主体;一端可连接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软管;一端可连接于上述软管的另一端的手动操作部;一端可连接于该手动操作部的另一端的延长管;以及可连接于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第一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吸口体,该第二吸口体可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上述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
上述连接管在可连接于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开口端较细,并形成间隙用吸口,
通过将形成间隙用吸口的上述连接管的开口端插入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的开口端内,以连接上述连接管和上述第二吸口体,
通过将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插入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开口内,使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与上述第二吸口体连接,
上述连接管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机构,
上述第二吸口体具有至少两个关节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的内表面具有对应于形成上述间隙用吸口的上述连接管的开口端的外表面的形状,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的外表面具有对应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另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的内表面具有可以与在形成上述间隙用吸口的上述连接管的开口端外表面所形成的突起相配合的孔,
在上述第二吸口体的连接侧开口端的外表面具有配合部,配合部的外形可以抵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另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
18.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具有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的吸尘器主体;一端可连接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软管;一端可连接于上述软管的另一端的手动操作部;一端可连接于该手动操作部的另一端的延长管;可连接于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的大致T字形的第一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大致T字形的第二吸口体,其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或者可通过不同于上述延长管的连接管连接于上述手动操作部或上述延长管的另一端;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较长方向的宽度小于上述第一吸口体的较长方向的宽度,
上述第二吸口体的吸口形成部的较短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或小于可通过上述连接管连接的接头管的宽度,
上述第二吸口体通过上述吸口形成部相对于上述接头管旋转而成为大致I字形。
CN 201010167140 2009-04-24 2010-04-22 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1869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5803A JP5452065B2 (ja) 2009-04-24 2009-04-24 電気掃除機
JP2009-105803 2009-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9455A CN101869455A (zh) 2010-10-27
CN101869455B true CN101869455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99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67140 Active CN101869455B (zh) 2009-04-24 2010-04-22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52065B2 (zh)
CN (1) CN101869455B (zh)
TW (1) TWI444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5155B (zh) * 2010-12-06 2016-08-31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屈伸式尖吸嘴
CN102485156B (zh) * 2010-12-06 2016-05-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转换使用的屈伸毛刷尖吸嘴
JP5865700B2 (ja) * 2011-12-27 2016-02-17 株式会社東芝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5762275B2 (ja) * 2011-12-27 2015-08-12 株式会社東芝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417538B2 (ja) * 2014-09-02 2018-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6517493B2 (ja) * 2014-10-30 2019-05-22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煙検知装置
JP2016214834A (ja) * 2015-05-19 2016-12-22 有限会社レインボーサービス 掃除用グリップ、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を備えた掃除用具
KR102321298B1 (ko) * 2015-09-07 2021-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물흡입가이드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JP6557639B2 (ja) * 2016-07-21 2019-08-0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吸口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気掃除機
WO2018101085A1 (ja) * 2016-11-30 2018-06-0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06859498A (zh) * 2017-04-25 2017-06-20 柳州三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吸尘器
US11937762B2 (en) 2019-06-26 2024-03-2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Vacuum tools
JP7310689B2 (ja) * 2020-04-08 2023-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912A (zh) * 2002-09-14 2005-11-02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可伸缩杆组件保持装置的清洁器具
CN1849986A (zh) * 2005-04-23 2006-10-25 维斯尔-韦克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地板真空吸尘器的吸尘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9364U (zh) * 1986-09-01 1988-03-14
JPH06311948A (ja) * 1993-04-30 1994-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掃除機用パイプ継手
JP2001204665A (ja) * 1995-07-31 2001-07-31 Miwa Science Kenkyusho:Kk 還流式及び吸引式掃除機
JP4081166B2 (ja) * 1997-11-19 2008-04-23 有限会社タナカ薬品 真空掃除機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H11225928A (ja) * 1998-02-16 1999-08-24 Masaharu Arimitsu 電気掃除機の吸引ノズルの接続部分及び接続パイプについて
JP3457909B2 (ja) * 1999-02-08 2003-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
JP3457541B2 (ja) * 1998-07-29 2003-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
JP2000139791A (ja) * 1998-11-10 2000-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0300484A (ja) * 1999-04-20 2000-10-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US6695352B2 (en) * 2001-01-29 2004-02-24 Lg Electronics Inc. Extension tube in vacuum cleaner
JP3868953B2 (ja) * 2003-12-22 2007-0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掃除機
JP2007021055A (ja) * 2005-07-21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4530940B2 (ja) * 2005-08-10 2010-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掃除機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09066332A (ja) * 2007-09-18 2009-04-0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912A (zh) * 2002-09-14 2005-11-02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可伸缩杆组件保持装置的清洁器具
CN1849986A (zh) * 2005-04-23 2006-10-25 维斯尔-韦克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地板真空吸尘器的吸尘口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39791A 2000.05.23
JP特开2001-204665A 2001.07.31
JP特开2002-253456A 2002.09.10
JP特开2007-021055A 2007.02.01
JP特开平11-151185A 1999.06.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52999A (ja) 2010-11-11
TWI444163B (zh) 2014-07-11
CN101869455A (zh) 2010-10-27
TW201102038A (en) 2011-01-16
JP5452065B2 (ja)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455B (zh) 电动吸尘器
CN102232814B (zh) 电动吸尘器
CN101564281B (zh) 电动吸尘器
CN202288141U (zh) 地板处理装置
CN109715018B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头
US7996954B2 (en) Path-conversion valve assembly for vacuum cleaner
EP2494904A2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pivoting manifold
US20090265872A1 (en) Low profile cleaning device with pivoting handle
CN204618092U (zh) 一种地拖和吸尘两用的手持式电动地刷
KR102321633B1 (ko) 청소기 및 이를 갖는 청소장치
KR101291202B1 (ko) 업라이트형 진공청소기
CN107616764B (zh) 挤水方式改进的发泡棉头拖把
CN215959592U (zh) 真空吸尘器
CN215191322U (zh) 一种洗拖机地刷结构
CN110381789A (zh) 清洁装置
KR101732109B1 (ko) 롤타입 청소용 밀대걸레
CN101731995B (zh) 一种自动式吸尘器吸嘴
CN216602775U (zh) 一种多向锁止拖把
CN210961797U (zh) 拖地工具
KR200420870Y1 (ko) 청소도구용 밀대
JP5719920B2 (ja) 電気掃除機
EP1321086A2 (en) Brush accessory f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particularly vacuum cleaners, electric brooms and the like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tube
EP2127582B1 (en) Suction head for vacuum cleaner
US20090158551A1 (en) Combined nozzle for dust vacuum cleaner
CN109431375B (zh) 一种超薄地刷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