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9874A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9874A
CN101859874A CN201010133327A CN201010133327A CN101859874A CN 101859874 A CN101859874 A CN 101859874A CN 201010133327 A CN201010133327 A CN 201010133327A CN 201010133327 A CN201010133327 A CN 201010133327A CN 101859874 A CN101859874 A CN 101859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nsubstituted
electron transfer
negative electrode
organnic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3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9874B (zh
Inventor
神户江美子
鬼岛靖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59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9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9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9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阳极;阴极;有机层,其包括发光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以及电子传输层,其构成所述有机层,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并具有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包括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以及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
Figure 201010133327.8_AB_0
通式(1)通式(1)中,Y1至Y8每个均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并且Y7和Y8可通过连接基团成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改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4月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2009-090765的公开内容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装置)以及显示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含有含氮杂环衍生物的电子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有机材料电致发光(以下缩写为EL)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装置)包括阳极、阴极以及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作为可通过低压直流驱动发出高亮度光的发光装置正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为了改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已经对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结构以及用于各层的材料配置进行了各种研究。举例来说,已经提出一种配置,其中使用二苯并咪唑衍生物作为设置于发光层和阴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参见2008-521243号和2008-521244号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PCT申请的译文))。
发明内容
在2008-521243号和2008-521244号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PCT申请的译文)中记载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电子注入势垒高而电子迁移率低。因此,会发生由缺少电子造成的电压升高和发光效率降低。
为此,希望提供可进一步改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阳极;阴极;有机层,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以及电子传输层,其构成所述有机层并且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该电子传输层具有下述结构:含有由下列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以及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从所述发光层一侧依次堆叠。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21
通式(1)
在通式(1)中,Y1至Y8每个均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并且Y7和Y8能通过连接基团成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布置有上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板。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中,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堆叠结构,并且含有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层设于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层的阴极一侧。当只使用由通式(1)表示的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时,来自所述阴极的电子注入势垒较高。然而,可通过在所述阴极一侧堆叠具有高的电子注入性的苯并咪唑衍生物来降低所述电子注入势垒。当只使用该苯并咪唑衍生物时,电子被过度供给至发光层。然而,电子的数量可通过在所述发光层一侧堆叠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来调整,从而调整了用于形成发光所需激子的必需且足够的电子数量。特别地,必需的电子数量可通过调整含有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层的厚度而得到令人满意地调整。
因此,如下列实施例所述,可制得寿命长且效率高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改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实现降低功耗以及改善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显示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示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为具有密封配置的模块的显示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4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视机的立体图;
图5A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从正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5B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从后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6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图;
图7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8A~图8G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如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图;
图9为显示当电子传输层中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厚度改变时电流效率变化的曲线图;
图10为显示当电子传输层中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厚度改变时驱动电压变化的曲线图;以及
图11为显示当电子传输层中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厚度改变时发光寿命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为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横剖面图。图1中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包括:设置于基板12上的阳极13;堆叠于所述阳极13上的有机层14;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层14上的阴极15。
现在来对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的结构进行描述,其中,从所述阳极13注入的空穴和从所述阴极15注入的电子在发光层14c中重新结合时所发出的光从与所述基板12相对的所述阴极15一侧射出。
2.基板
其上设置有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的基板12可从例如玻璃基板、硅基板和薄膜状柔性基板等透明基板中进行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当通过使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制得的显示设备的驱动系统为有源矩阵系统时,将包括TFT的TFT基板作为所述基板12,所述TFT排列成与各个像素对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显示设备被配置成使得所述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由所述TFT进行驱动。
3.阳极结构
在所述基板12上作为下电极的所述阳极13由相对于真空能级的功函数大的电极材料组成。该材料的示例包括:铬(Cr)、金(Au)、氧化锡(SnO2)和锑(Sb)的合金、氧化锌(ZnO)和铝(Al)的合金、银(Ag)合金以及这些金属或合金的氧化物。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以混合状态使用。
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为顶部发光型装置时,所述阳极13可由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组成。因此,光向外出射的效率可通过干涉效应和高反射效应加以改进。举例来说,优选使用含有Al或Ag等作为主要组分的材料作为该电极材料。当由功函数大的例如ITO的透明电极材料组成的层设置于由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组成的层上时,也可增加载流子注入效率。
或者,所述阳极13可由Al合金组成,并且可使用与作为主要组分的铝相比功函数相对较小的例如钕的金属作为所述Al合金的附加组分。因此,对所述Al合金的稳定性进行改善以实现具有高反射率的稳定阳极。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功函数常常小于由功函数大的例如ITO的透明电极材料层组成的阳极。因此,当只使用常用的胺化合物作为所述空穴注入层时,所述空穴注入势垒常常会变高。因此,通过在与所述阳极交界处形成胺化合物和例如2,3,5,6-四氟-7,7,8,8-四氰二甲基对苯醌(F4TCNQ)的受体材料混合于其中的层、由聚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等组成的p型掺杂层,或者通过使用下述的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可得到低驱动电压。具体从装置稳定性和低驱动电压方面来考虑,氮杂苯并菲衍生物是优选的。
当通过使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制得的显示设备的驱动系统为有源矩阵系统时,图形化该阳极13,使其与包括各个TFT的各个像素相对应。设有绝缘膜(未图示)作为所述阳极13的上层,并且所述各个像素的阳极13的表面通过所述绝缘膜的开口露出。
4.阴极结构
所述阴极15形成为由功函数小的材料组成的层,使得该层与所述有机层14相接触,并具有光透性好的配置。作为该配置,举例来说,所述阴极15具有下述结构:其中第一层15a和第二层15b依次从所述阳极13侧起堆叠。
所述第一层15a由功函数小和光透性好的材料组成。该材料的示例包括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氟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氟化物,例如Li2O、Cs2CO3、Cs2SO4、MgF2、LiF和CaF2。所述第二层15b由具有光透性且导电性好的材料组成,并且例如以薄膜Mg-Ag电极或Ca电极的形式形成。特别是,当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为通过谐振器结构构成的顶部发光装置时,其中所发出的光在所述阳极13和所述阴极15之间发生谐振并出射,所述第二层15b例如由比如Mg-Ag的半透射的反射材料形成,以使所述光在所述第二层15b和所述阳极13之间谐振。或者,所述第二层15b例如由透明的SiNx化合物组成,并形成为密封电极以抑制所述电极的恶化。
所述第一层15a和所述第二层15b通过例如真空蒸发法、喷镀法或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CVD)法等方法形成。当通过使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制得的显示设备的驱动系统为有源矩阵系统时,所述阴极15可作为固态膜在所述基板12上形成,使得所述阴极15通过覆盖所述阳极13的周边和所述有机层14的绝缘膜(未图示)与所述阳极13绝缘,并且所述阴极15可用作所述各个像素的公共电极。
5.有机层的整体结构
位于上述阳极13和阴极15之间的所述有机层14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14c。所述有机层14通过从所述阳极13侧起以空穴供给层(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所述发光层14c、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以及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依次堆叠而形成。由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堆叠而形成的所述空穴供给层将空穴从所述阳极13供给至所述发光层14c。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将电子从所述阴极15供给至所述发光层14c。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所述阴极15和所述发光层14c之间设置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通过从所述发光层14c侧起以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次序堆叠而形成。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之一为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而另一个为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优选地,从所述发光层14c侧起以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次序堆叠。
上述的每一层都是通过真空蒸发法或例如旋转涂覆法的另一种方法形成的有机层。以下将详细说明所述层的材料。
6.有机层的材料
首先按照这样的顺序说明构成所述有机层14的各层的材料,即先说明构成该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然后说明所述发光层14c。随后,说明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所述空穴传输层14b的材料。
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
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之一含有由下列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71
通式(1)
在通式(1)中,Y1至Y8每个均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并且Y7和Y8可通过连接基团成环。
由通式(1)表示的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1)-1至(1)-2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72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81
上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可以以含有另一化合物的混合层的形式构成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或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另一化合物可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及它们的氧化物、复合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优选地含于位于所述发光层14c侧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的厚度优选为5nm以上,更优选为10nm。
依据该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中,不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在本文中,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是指具有苯并咪唑作为主要骨架的衍生物。该苯并咪唑衍生物优选为电子注入性高的材料,并且由下列通式(2)至(4)的任何一个来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可含有由通式(2)至(4)表示的多种材料。或者,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具有堆叠有多个含有上述材料的层的结构。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91
通式(2)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92
通式(3)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093
通式(4)
通式(2)至(4)中的每个符号说明如下。
R表示:氢原子;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n表示0至4的整数。
R1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
L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或仅为连接部分。
Ar1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喹啉基。
Ar2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具有3至4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Ar3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包含上述Ar1和Ar2的、由-Ar1-Ar2表示的基团。
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更为具体的结构性示例如下所示。
由通式(2)表示的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2)-1至(2)-79表示的化合物。请注意,在表1至表10中,HAr表示通式(2)中的[苯并咪唑结构+R+R1]。
表1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11
表2
表3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31
表4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41
表5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51
表6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61
表7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71
表8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81
表9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191
表10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01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11
由通式(3)表示的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3)-1至(3)-58表示的化合物。请注意,在表11至表17中,HAr表示通式(3)中的[苯并咪唑结构+R+R2]。
表11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21
表12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31
表13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41
表14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51
表15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61
表16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71
表17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81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82
由通式(4)表示的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4)-1至(4)-34表示的化合物。请注意,在表18至表21中,HAr表示通式(4)中的[苯并咪唑结构+R2+R3]。
表18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291
表19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01
表20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11
表21
含有上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可为含有另一化合物的混合层。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另一化合物可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及它们的氧化物、复合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苯并咪唑衍生物优选包含于位于所述阴极15侧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具有包含两种或多种上述材料的堆叠结构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显示出极好的电子供给稳定性,并可同时实现高效率发光和稳定发光。
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14c是提供电子和空穴重新结合的位置并且具有促使发光功能的层,并且所述发光层14c含有至少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材料。此外,所述发光层14c优选由具有电荷注入功能和电荷传输功能的材料组成。所述的电荷注入功能是指,在施加电场时能够使空穴从所述阳极13或所述空穴供给层14a和14b注入同时使电子从所述阴极15或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注入的功能。所述传输功能是指使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随电场力移动的功能。
所述发光层14c可通过在主体材料中加入发光材料(掺杂剂)构成。
所述主体材料的示例包括苯乙烯衍生物、蒽衍生物、丁省衍生物和芳香胺。所述苯乙烯衍生物特别优选为至少一种选自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苯乙烯衍生物、四苯乙烯衍生物和苯乙烯胺衍生物的苯乙烯衍生物。
当所述发光层含有蒽衍生物且优选不对称蒽化合物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装置的载流子平衡特别好。所述芳香胺优选为有2至4个氮原子被芳基取代的化合物。
将荧光材料用作发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的示例包括:例如苯乙烯基苯染料、噁唑染料、苝染料、香豆素染料和吖啶染料的激光染料;例如蒽衍生物、丁省衍生物、并五苯衍生物和屈衍生物的多芳烃材料;吡咯甲川骨架化合物和吡咯甲川金属络合物;喹吖啶酮衍生物;双氰亚甲基吡喃衍生物(DCM、DCJTB);苯并噻唑化合物;苯并咪唑化合物;以及金属螯合的oxynoid化合物。可适当地选择和使用这些荧光材料。根据所述膜厚度比,这些荧光材料的掺杂浓度优选为每种0.5%以上15%以下。
所述发光材料不限于荧光材料。作为选择,所述发光材料可为磷光材料。
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
构成空穴供给层的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由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组成。更优选地,可使用由下列通式(5)表示的氮杂苯并菲衍生物、由下列通式(6)表示的胺衍生物、由下列通式(7)表示的二胺衍生物以及由下列通式(8)表示的三芳胺多聚体。当用这些化合物形成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时,从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向所述发光层14c进行的空穴供给可优化为通过所述电子传输层14d进行的电子供给。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51
通式(5)
氮杂苯并菲衍生物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52
通式(6)
胺衍生物
通式(7)
二胺衍生物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54
通式(8)
三芳胺多聚体
由通式(5)至(8)表示的材料可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14a或所述空穴传输层14b。然而,通过使用具有高氮(N)含量组分的化合物作为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可降低来自所述阳极13的空穴注入势垒。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子注入得以增强。因此,为实现良好的载流子平衡,在与所述阳极13交界处进一步优选使用空穴注入性高的氮杂苯并菲衍生物(通式(5))。
在由通式(5)表示的所述氮杂苯并菲衍生物中,通式(5)中的R1至R6每个均独立地表示选自下列的取代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氨基;芳胺基;具有2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具有2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酯基;具有2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2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具有2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具有3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具有30个碳原子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腈基;氰基;硝基;以及甲硅烷基;并且相邻的Rm(m为1至6)可通过环状结构彼此成键。此外,通式(5)中X1至X6每个均独立地表示碳(C)原子或氮(N)原子。特别地,当X为N原子时,这些化合物具有高氮含量,因此可适当地用作所述空穴注入层14a。
所述氮杂苯并菲衍生物的具体示例为由下列结构式(5)-1表示的六氰基六氮杂苯并菲。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61
六氰基六氮杂苯并菲
在由通式(6)表示的所述胺衍生物中,通式(6)中的A0至A2每个均独立地表示具有6至30个碳原子的芳烃。由A0至A2表示的每个芳烃可为未取代芳烃或者可含有取代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羰基酯基、烷基、烯基、环烷基、烷氧基、芳基、氨基、杂环基、氰基、腈基、硝基和甲硅烷基。对由A0至A2表示的所述芳烃进行取代的这些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
所述胺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6)-1至(6)-9表示的化合物。
在由通式(7)表示的所述二胺衍生物中,通式(7)中的A3至A6每个均独立地表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烃。由A3至A6表示的每个芳烃可为未取代芳烃或者可含有取代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羰基酯基、烷基、烯基、环烷基、烷氧基、芳基、氨基、杂环基、氰基、腈基、硝基和甲硅烷基。对由A3至A6表示的所述芳烃进行取代的这些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A3与A4以及A5与A6中的每一对均可通过连接基团彼此成键。在通式(7)中,Y表示选自苯、萘、蒽、菲、丁省、荧蒽和苝的芳烃,并且m表示1以上的整数。此外,Y可在除了每个与氮(N)成键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羰基酯基、烷基、烯基、环烷基、烷氧基、芳基、氨基、杂环基、氰基、腈基、硝基和甲硅烷基。
所述二胺衍生物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7)-1至(7)-84表示的化合物。
表22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391
表23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401
表24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411
表25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421
在由通式(8)表示的所述三芳胺多聚体中,通式(8)中的A7至A12每个均独立地表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烃。由A7至A12表示的每个芳烃可为未取代芳烃或者可含有取代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羰基酯基、烷基、烯基、环烷基、烷氧基、芳基、氨基、杂环基、氰基、腈基、硝基和甲硅烷基。对由A7至A12表示的所述芳烃进行取代的这些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在通式(8)中,每个Z1至Z3都表示选自苯、萘、蒽、菲、丁省、荧蒽和苝的芳烃,并且p、q和r每个均表示1以上的整数。在通式(8)中,A7与A8、A9与A10以及A11与A12中的每一对均可通过连接基团彼此成键。
所述三芳胺多聚体的具体示例包括由下列结构式(8)-1至(8)-15表示的化合物。
表26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431
构成所述有机层14的上述层14a至14d每一层可具有其他因素。此外,14a至14d的每一层可具有堆叠结构。举例来说,所述发光层14c可具有包括蓝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堆叠结构,从而构成发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7.有机层的厚度设置
接下来,说明由上述材料组成的层堆叠而成的所述有机层14的厚度设置。
参见图1,在所述有机层14中,包括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整个电子传输层的总厚度用[d1]表示,包括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所述空穴供给层的总厚度用[d2]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总厚度[d1]大于所述空穴供给层的总厚度[d2],也就是说满足[d1]>[d2]的关系。
根据该结构,通过减小所述膜厚度可增加空穴的数量,而通过增加所述膜厚度可限制电子的数量,从而改进发光的驱动稳定性。
为了实现与来自所述空穴供给层的空穴供给的平衡,考虑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含有所述苯并咪唑和二苯并咪唑的装置的载流子传输性质以及所发光的出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总厚度[d1]优选为70nm以上。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通过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供给电子的能力以及供给空穴的能力之间的平衡,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优选为60nm以下。
此外,当用[da]表示所述整个有机层14的总厚度时,对所述有机层14的总厚度[da]以及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的总厚度[d1]进行设计,使其满足0.90>[d1]/[da]>0.30的关系。因此,可容易地实现向所述发光层14c的空穴供给和电子供给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电流效率和发光寿命。
此外,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可具有谐振器结构,其中所发出的光在所述阳极13和所述阴极15之间发生谐振并出射,从而改进了所述出射光的色纯度并增加了所述谐振中心波长周围的出射光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举例来说,将在所述阳极13的所述发光层14c一侧的反射端面定义为第一端面P1,将在所述阴极15的所述发光层14c一侧的反射端面定义为第二端面P2,并将所述有机层14定义为谐振部分。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具有这种谐振器结构的情况下,即,其中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的光发生谐振并从所述第二端面P2侧出射,对所述谐振器的所述第一端面P1和第二端面P2之间的光程L进行设定,使其满足下列等式(1)。实际上,所述光程L优选选择满足等式(1)的最小正值。
(2L)/λ+Φ/(2π)=m  …等式(1)
在等式(1)中,L表示所述第一端面P1和第二端面P2之间的光程,Φ表示在所述第一端面P1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Φ1与在所述第二端面P2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Φ2之和(Φ=Φ12)(弧度),λ表示从所述第二端面P2侧出射的光的光谱峰值波长,m为使得L为正值的整数。请注意,在等式(1)中,L和λ以共同的单位来表示,例如以nm为单位来表示。
此外,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设置为使得所述发光层14c的最大发光位置与所述第一端面P1之间的光程L1满足下列等式(2),并且使得所述最大发光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面P2之间的光程L2满足下列等式(3)。在本文中,术语“最大发光位置”是指发光区域中发光强度最高的位置。例如,当在所述发光层14c的所述阳极13侧和所述阴极15侧的两个界面上都发光时,所述最大发光位置为所述界面之一,即发光强度比另一界面更高的那个界面。
L 1 = t L 1 + a 1 ( 2 t L 1 ) / λ = - φ 1 / ( 2 π ) + m 1 . . . 等式(2)
在等式(2)中,tL1表示所述第一端面P1和所述最大发光位置之间的理论光程,a1表示基于所述发光层14c中的发光分布的修正值,λ表示所述出射光光谱的峰值波长,Φ1表示所述第一端面P1中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弧度),m1表示0或整数。
L 2 = t L 2 + a 2 ( 2 t L 2 ) / λ = - φ 2 / ( 2 π ) + m 2 . . . 等式(3)
在等式(3)中,tL2表示所述第二端面P2和所述最大发光位置之间的理论光程,a2表示基于所述发光层14c中的发光分布的修正值,λ表示所述出射光光谱的峰值波长,Φ2表示所述第二端面P2中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弧度),m2表示0或整数。
等式(2)确保当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的向所述阳极13传播的光分量在所述第一端面P1处发生反射并折回时,所述折回的光与发光时的光具有相同相位,并且所述光分量与在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的向所述阴极15传播的另一光分量具有彼此加强的关系。等式(3)确保当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的向所述阴极15传播的光分量在所述第二端面P2处发生反射并折回时,所述折回的光与发光时的光具有相同相位,并且所述光分量与在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的向所述阳极13传播的另一光分量具有彼此加强的关系。
可通过形成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使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总厚度[d1]大于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从而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进行设计,使其满足等式(2)和(3)中的m1>m2的关系。因此,可提高光的出射效率。
请注意,等式(2)中的理论光程tL1和等式(3)中的理论光程tL2为理论值,并且在假定所述发光区域没有延展时,所述第一端面P1或第二端面P2中的相移量与由于传播造成的相移量相互抵消,而且所述折回光的相位变为与发光时的光相位相同。然而,发光区域通常会延展。因此,等式(2)和(3)中分别加上基于发光分布的所述修正值a1和a2
所述修正值a1和a2的变化取决于发光分布。然而,当所述最大发光位置位于所述发光层14c的所述阴极15侧并且所述发光分布从所述最大发光位置向所述阳极13侧延展时,或者当所述最大发光位置位于所述发光层14c的所述阳极13侧并且所述发光分布从所述最大发光位置向所述阴极15侧延展时,可通过例如下列等式(4)确定所述修正值a1和a2
a 1 = b ( log e ( s ) ) a 2 = - a 1 . . . 等式(4)
在等式(4)中,当所述发光层14c中的发光分布从所述最大发光位置向所述阳极13延展时,b表示2n≤b≤6n范围内的值,或者当所述发光层14c中的发光分布从所述最大发光位置向所述阴极15延展时,b表示-6n≤b≤-2n范围内的值。在等式(4)中,s表示与所述发光层14c中的发光分布有关的物理性能值(1/e衰减距离),n表示在出射光光谱的峰值波长λ处所述第一端面P1和第二端面P2之间的平均折射率。
8.显示设备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2的像素电路的配置图,说明基板12上布置有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的有源矩阵显示设备的示例。
如图2所示,显示区域12a及其周边区域12b布置于显示设备20的基板12上。在所述显示区域12a中,分别水平和垂直地排列多个扫描线21和多个信号线22。在对应于所述扫描线21和所述信号线22的交点的位置设置一个像素,从而使所述显示区域12a构成像素阵列部。每个像素都设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用于扫描并驱动所述扫描线2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23以及用于向所述信号线22提供对应于亮度信息的视频信号(即输入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24布置在所述周边区域12b中。
设置于每个像素中的所述像素电路例如由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驱动晶体管Tr2、写晶体管(采样晶体管)Tr1和存储电容器Cs组成。基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23的驱动,通过所述写晶体管Tr1从所述信号线22写入的每个视频信号均存储在所述存储电容器Cs中,向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供给与所存储的信号量对应的电流,然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以对应于所述电流值的亮度发光。用于驱动的所述薄膜晶体管Tr2以及所述存储电容器Cs连接至公共电源线(Vcc)25。
上述像素电路的配置仅为示例。必要时,可在所述像素电路中设置电容性元件,或者在所述像素电路中进一步设置多个晶体管。根据所述像素电路配置的变化,可选择性地向所述周边区域12b中加入驱动电路。
请注意,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密封配置模块。举例来说,密封部27布置为在作为所述像素阵列部的显示区域12a的周围,并且所述基板12通过使用所述密封部27作为粘合剂结合至由透明玻璃等组成的表面组件(密封基板28),从而构成显示模块。该透明密封基板28可设有滤色器、保护膜和遮光膜等。其上具有所述显示区域12a的作为显示模块的所述基板12可设有用于从外部向所述显示区域12a(像素阵列部)输入和输出信号等的柔性印制基板29。
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和显示设备20,所述电子传输层14d具有堆叠式结构,所述堆叠式结构包括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因此,如下列示例所述,与包括具有由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或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组成的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的结构相比,甚至可以以基本相同的驱动电压改善电流效率和使用寿命。
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各自均由电子供给能力高的例如苯并咪唑衍生物或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含氮杂环衍生物组成。该堆叠层可显示出高的电子传输能力。为了实现高效率地发光,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被控制为小于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的总厚度[d1]。因此,可将空穴有效地供给至所述发光层14c,从而在所述发光层14c中产生大量激子。
特别地,通过从所述发光层14c侧起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以及含有选自通式(2)、(3)和(4)的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依次进行堆叠,从所述苯并咪唑衍生物传输的大量电子可通过所述二苯并咪唑衍生物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合适的电子密度。因此,可在所述发光层中稳定产生激发态,同时实现高的电子供给能力。由此,可同时实现高效率发光和稳定发光。
此外,通过控制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使其小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总厚度[d1],可增加空穴供应。因而,可在所述发光层14c中实现载流子平衡,其中不存在空穴和电子的过量或不足并且所供给的载流子数目相当大。因此,可获得高发光效率。
此外,由于不存在空穴和电子的过量或不足,所以所述载流子平衡不易于被扰乱,所述亮度的恶化得以抑制,并且所述发光寿命可以延长。因此,可实现功耗低且长期可靠性好的显示器。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由于所形成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总厚度[d1]大,因此可将所述发光层14c中载流子重新结合的区域排列于远离所述阴极15的位置。该结构可防止所述重新结合区域在通过喷镀法等沉积所述阴极15期间受损。
请注意,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的应用不限于包括TFT基板的有源矩阵显示设备20。可选择的是,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可用作用于无源显示设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并可达到类似的有益效果。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应用于无源显示设备时,所述阴极15和阳极13之一被配置为信号线,而另一个被配置为扫描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所发出的光从与所述基板12侧相对的所述阴极15侧出射的“顶部发光型”装置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通过用透明材料形成所述基板12使所发出的光从所述基板12侧出射。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图1所描述的堆叠结构中,位于由透明材料形成的所述基板12上的所述阳极13由例如ITO的功函数大的透明电极材料形成。因而,所发出的光可从所述基板12侧以及所述基板12侧的对侧出射。在该结构中,通过用反射材料形成所述阴极15,使所发出的光只从所述基板12侧出射。在这种情况下,由Au-Ge、Au或Pt等构成的密封电极可设置于所述阴极15的上层。
此外,也可通过将根据图1所描述的堆叠结构修改为从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所述基板12侧起反向堆叠各层且将所述阳极13设置为上电极的配置,来对所发出的光从所述基板12侧出射的“透射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进行配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用透明电极代替用作上电极的所述阳极13,可使所发出的光从所述基板12侧和所述基板12侧的对侧出射。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也可应用于通过堆叠各单元而制得的堆叠式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每个单元由包括所述发光层14c的所述有机层14组成。在本文中,术语“堆叠式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是指有机电致发光串联装置。举例来说,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11-329748号记载了其中多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串联电连接并且之间有中间导电层的装置。
此外,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45676号和2003-272860号公开了用于实现该串联装置的装置结构并详细记载了实施例。这些专利文件记载了:当两个均包括有机层的单元进行堆叠时,可在不改变发光效率(1m/W)的情况下使电流效率(cd/A)理想化地变为之前的两倍;以及当三个均包括有机层的单元进行堆叠时,可在不改变发光效率(1m/W)的情况下使电流效率(cd/A)理想化地变为之前的三倍。
因此,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至串联装置可提供由于协同效应而具有很长寿命的装置,所述协同效应包括:由所述串联装置配置固有的效率改进所达到的延长寿命的效应;以及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置所达到的延长寿命的效应。
9.应用实例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显示设备可用于各领域中电子仪器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将输入至所述电子仪器的视频信号或所述电子仪器中产生的视频信号显示为图片图像或视频图像,例如图4至图8G中所示的各类电子仪器,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和摄像机。将在下文中对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仪器的实例进行描述。
图4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视机的立体图。该应用实例中的电视机包括由前面板102和滤光玻璃103等组成的图像显示屏幕101,并且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作为所述图像显示屏幕101而制得。
图5A和5B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立体图。图5A为从正面观察的立体图,而图5B为从后面观察的立体图。该应用实例中的数码相机包括用于闪光的发光单元111、显示器112、菜单开关113和快门按钮114等,并且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作为所述显示器112而制得。
图6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图。该应用实例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主体121,其包括输入字符等时操作的键盘122;以及设置为显示图象的显示器123等,并且所述笔记本电脑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作为所述显示器123而制得。
图7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的立体图。该应用实例中的摄像机包括主体131、设置于正面的用于拍摄物体的镜头132、用于拍摄的开始/停止开关133和显示器134等,并且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作为所述显示器134而制得。
图8A至8G为显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如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图。图8A为所述移动电话在开盖状态时的前视图,图8B为其侧视图;图8C为所述移动电话在合盖状态时的前视图,图8D为其左视图,图8E为其右视图,图8F为其俯视图,图8G为其仰视图。该应用实例中的移动电话包括上壳141、下壳142、连接部分(在该实例中为铰链)143、显示器144、副显示器145、图片灯146和摄像头147等,并且可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设备作为所述显示器144或所述副显示器145而制得。
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制造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和这些实施例的比较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方法以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评价结果进行描述。
实施例1至8
制备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图1所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每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都形成为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其中,从所述阳极13注入的空穴和从所述阴极15注入的电子在发光层14c中重新结合时所发出的光从所述阴极15侧出射。此外,每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都形成为谐振器结构,其中所发出的光在所述阳极13和所述阴极15之间发生谐振并出射。表27显示了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5的所述层结构。但是却省略了对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共同结构的描述。制造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的方法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521
首先,在基板12上,形成厚度120nm含有10wt%Nd的Al-Nd合金层作为阳极13。在这种情况下,由所述Al-Nd合金层组成的所述阳极13的表面起到待形成的谐振器结构第一端面P1的作用。然后,通过SiO2真空蒸发将所述阳极13的表面除尺寸2mm×2mm的发光区域之外用绝缘薄膜(未图示)遮住,从而制备了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单元。
接下来,在所述阳极13上,将由结构式(5)-1表示的六氰基六氮杂苯并菲沉积为空穴注入层14a,使其厚度为10nm(蒸发速率:0.2-0.4nm/sec)。
然后如表27所示,对于实施例1至8和比较例1至5,均使用预定的材料通过真空蒸发法沉积预定厚度的空穴传输层14b(蒸发速率:0.2-0.4nm/sec)。用于该步骤的材料为由表23所示的结构式(7)-42或(7)-43表示的化合物,并且具有空穴运输的性质。因此,在实施例1至8和比较例5中,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为40nm。相反,在比较例1至4中,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为140nm。
随后,在所述空穴传输层14b上,通过真空蒸发法沉积9-(2-萘基)-10-[4-(1-萘基)苯基]蒽(主体材料A)以及发蓝光的掺杂剂N,N,N′,N′-四(2-萘基)-4,4′-二氨基二苯乙烯(掺杂剂B),作为厚度36nm的发光层14c,考虑到所述薄膜厚度的比值,所述掺杂剂浓度为5%。
然后如表27所示,对于实施例1至8和比较例1至5,均使用预定的材料通过真空蒸发法沉积各自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
由此在实施例1至7中,形成了厚度120nm的堆叠式结构,所述堆叠式结构包括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由结构式(1)-8等表示)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上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由结构式(3)-16等表示)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在实施例8中,形成了厚度120nm的堆叠式结构,其中所述的层以与实施例1至7中相反的次序进行堆叠。
相反,在比较例1至3和比较例5中,形成了具有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在比较例4中,由如下所示的红菲绕啉(Bphen)组成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0nm)堆叠在由三(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组成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0nm)上而形成电子传输层。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541
如上所述形成有机层14后,通过真空蒸发法(蒸发速率:0.01nm/sec以下)沉积LiF作为阴极15的第一层15a,使其具有约0.3nm的厚度。随后,通过真空蒸发法沉积Mg-Ag作为所述阴极15的第二层15b,使其具有10nm的厚度。由此设置了具有双层结构的所述阴极15。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所述有机层14一侧的所述第二层15b的表面起到所述谐振器结构第二端面P2的作用。
如上所述,制备了实施例1至8中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以及比较例1至5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评价结果1
对于如上所述制备的实施例1至8和比较例1至5中的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10mA/cm2的电流密度测定所述电流效率(cd/A)和所述驱动电压(V)。此外,假定在30℃和30mA/cm2的条件下恒定电流驱动的初始亮度为1,此时将测量得到的相对亮度降低至0.5时所持续的时间(hr)作为发光寿命。所得结果也如表27所示。
如表27所示,在包括具有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结构的电子传输层的实施例1至8中,已证实,与比较例5相比,所述驱动电压得以降低,并可实现良好的电流效率和发光寿命,在比较例5中,除所述电子传输层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至8相同但未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这些结果证实,可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同时实现效率增加和寿命延长。
特别地,在实施例5和6的包括具有不同迁移率的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中,电流效率高达9cd/A以上,并且可实现比其他实施例更高的发光效率。此外,实施例5和6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实现了5,000小时以上的发光寿命,从而证实了所述寿命得以显著延长。
在比较例1至4中,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总厚度[d2]大于所述电子传输层14d-1和14d-2的总厚度[d1]。可以证实,在具有该结构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在驱动期间所述效率较低并且载流子平衡易于被扰乱,引起短时间内亮度的衰减。比较例5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具有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在具有该结构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无法实现足够的载流子平衡,并且所述效率低,所述寿命被缩短。
实施例9至12
通过与实施例1至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9至12和比较例6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但所述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材料和厚度如下列表28所示进行设定。
评价结果2
以在实施例1至8中的方式对如上所述制备的实施例9至12和比较例6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进行评价。
所得结果证实,在实施例9中可获得优异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总厚度[d1]与整个有机层14的总厚度[da]的比值[d1]/[da]满足0.90>[d1]/[da]>0.30的关系,并且满足[d1]>[d2]的关系,其中[d2]表示包括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所述空穴供给层的总厚度。包括具有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的比较例6的使用寿命显著不及实施例9至12。
此外,其中包括所述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所述空穴供给层的总厚度[d2]为60nm以下的实施例9至11所显示出的使用寿命优于实施例12的使用寿命,实施例12中的总厚度[d2]大于实施例9至11中的总厚度[d2]。
实施例13至21
通过与实施例1至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3至21以及比较例7和8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但所述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4d-2的材料和厚度如下列表29所示进行设定。
Figure GSA00000047446000581
评价结果3
以实施例1至8中的方式对如上所述制备的实施例13至21以及比较例7和8中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1进行评价。图9至11为显示实施例13至21以及比较例7和8的评价结果的曲线图。每张曲线图的横轴表示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的厚度。图9显示了电流效率,图10显示了电压,图11显示了寿命。
所述结果显示出,可通过将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且具有10nm以上的厚度大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4d-1进行堆叠实现3,000小时以上的长寿命。此外,包括具有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的比较例8的使用寿命显著低于实施例13至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及改变。

Claims (9)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
阳极;
阴极;
有机层,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以及
电子传输层,其构成所述有机层并且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包括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和含有由下列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
Figure FSA00000047445900011
通式(1)
通式(1)中,Y1至Y8每个均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并且Y7和Y8能通过连接基团成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下述结构:所述含有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以及所述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从所述发光层一侧起依次堆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包括:
空穴供给层,其构成所述有机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空穴供给层的厚度[d2]小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d1]。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d1]为70nm以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空穴供给层的厚度[d2]为60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d1]与所述有机层的总厚度[da]的比值满足0.90>[d1]/[da]>0.30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层中产生的光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谐振并且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一中出射。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层含有蒽衍生物。
9.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阳极;
阴极;
有机层,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并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
电子传输层,其构成所述有机层并且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下述结构: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以及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层从所述发光层一侧起依次堆叠;以及
基板,其上布置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所述阳极、所述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有机层,
Figure FSA00000047445900021
通式(1)
通式(1)中,Y1至Y8每个均表示:具有6至6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脂环基;并且Y7和Y8能通过连接基团成环。
CN2010101333278A 2009-04-03 2010-03-26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101859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0765 2009-04-03
JP2009090765A JP5347662B2 (ja) 2009-04-03 2009-04-03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9874A true CN101859874A (zh) 2010-10-13
CN101859874B CN101859874B (zh) 2012-10-10

Family

ID=4282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33278A Active CN101859874B (zh) 2009-04-03 2010-03-26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858B2 (zh)
JP (1) JP5347662B2 (zh)
KR (1) KR20100110725A (zh)
CN (1) CN101859874B (zh)
TW (1) TWI49021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6119A (zh) * 2011-06-08 2012-12-12 佳能株式会社 6,12-二萘基*衍生物和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3367653A (zh) * 2013-07-10 2013-10-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倒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4772A (zh) * 2014-12-04 2017-08-01 索尼公司 有机el元件和显示装置
CN110010777A (zh) * 2017-12-29 2019-07-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1224000A (zh) * 2018-11-26 2020-06-0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96327A1 (en) 2009-02-11 2011-12-21 Sunovion Pharmaceuticals Inc. Histamine h3 inverse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120172350A1 (en) * 2009-09-11 2012-07-05 Sunovion Pharmaceuticals Inc. Histamine h3 inverse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11065943A (ja) * 2009-09-18 2011-03-31 Fujifilm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9349964B2 (en) * 2010-12-24 2016-05-24 Lg Chem,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355599B2 (ja) 2011-01-19 2013-11-2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86107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shiba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CN106025099B (zh) 2011-04-12 2018-09-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认证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790279B2 (ja) 2011-08-09 2015-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30018547A (ko) 2011-08-09 2013-02-25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티아디아졸계 화합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인증 장치, 전자 기기
JP5879804B2 (ja) * 2011-08-09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970811B2 (ja) 2011-12-28 2016-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324952B2 (en) 2012-02-28 2016-04-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hiadiazole, compound for light-emitting elements,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89057B1 (ko) * 2012-09-07 2019-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7011365A (zh) 2012-10-18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噻二唑系化合物、发光元件用化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认证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331779B2 (ja) * 2014-07-02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623039B1 (ko) 2015-05-15 2024-01-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KR20180094572A (ko) * 2017-02-16 2018-08-24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20200129994A (ko) * 2019-05-10 2020-11-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200A (zh) * 2005-07-22 2007-10-24 Lg化学株式会社 咪唑衍生物以及使用该咪唑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CN101090893A (zh) * 2005-07-22 2007-12-19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的咪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咪唑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6779A (en) * 1996-08-20 1998-06-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4040249B2 (ja) * 2000-11-16 2008-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US6727644B2 (en) * 2001-08-06 2004-04-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n emission layer and in a hole and/or electron transport sublayer
KR100691543B1 (ko) * 2002-01-18 2007-03-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새로운 전자 수송용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04362914A (ja) * 2003-06-04 2004-12-24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5093425A (ja) * 2003-08-12 2005-04-07 Toray Ind Inc 発光素子
CN101384560A (zh) * 2004-04-07 2009-03-1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含氮杂环衍生物以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0903542B1 (ko) * 2004-05-31 2009-06-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요다 지도숏키 유기 el 소자
US20060105202A1 (en) * 2004-11-17 2006-05-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7517595B2 (en) * 2005-03-10 2009-04-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mixed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KR100786947B1 (ko) * 2005-06-30 2007-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이렌 유도체 및 파이렌 유도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JPWO2007007464A1 (ja) * 2005-07-11 2009-01-2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含窒素複素環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8015949A1 (fr) * 2006-08-04 2008-02-07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mposant organique électroluminescent
JP4730257B2 (ja) 2006-08-25 2011-07-20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熱レンズ往復式光路切替装置および光路切替方法
TWI373987B (en) * 2007-03-07 2012-10-01 Son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564762B1 (ko) * 2007-11-30 2015-10-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퀴녹살린 유도체, 및 퀴녹살린 유도체를 사용한 발광 소자,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200A (zh) * 2005-07-22 2007-10-24 Lg化学株式会社 咪唑衍生物以及使用该咪唑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CN101090893A (zh) * 2005-07-22 2007-12-19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的咪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咪唑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6119A (zh) * 2011-06-08 2012-12-12 佳能株式会社 6,12-二萘基*衍生物和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3367653A (zh) * 2013-07-10 2013-10-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倒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67653B (zh) * 2013-07-10 2016-02-0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倒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4772A (zh) * 2014-12-04 2017-08-01 索尼公司 有机el元件和显示装置
CN110010777A (zh) * 2017-12-29 2019-07-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0010777B (zh) * 2017-12-29 202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1224000A (zh) * 2018-11-26 2020-06-0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0210B (zh) 2015-07-01
US9105858B2 (en) 2015-08-11
US20100252823A1 (en) 2010-10-07
CN101859874B (zh) 2012-10-10
JP2010245211A (ja) 2010-10-28
JP5347662B2 (ja) 2013-11-20
TW201038538A (en) 2010-11-01
KR20100110725A (ko) 201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874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0126204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KR101634814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조명 장치
KR100886976B1 (ko) 다색 발광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138843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3414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WO2010016454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426902A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7650A (zh) 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
CN10158248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WO2009123277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408746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又は表示装置
JP2012238544A (ja)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KR20130134728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59082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CN101783396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和电子装置
TWI391467B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顯示器設備
WO2010041605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730581A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004772A (zh) 有机el元件和显示装置
CN10124197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制造方法
JP2013207167A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5158520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0994855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발광 장치 또는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8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