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487B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487B
CN101582487B CN2009101410727A CN200910141072A CN101582487B CN 101582487 B CN101582487 B CN 101582487B CN 2009101410727 A CN2009101410727 A CN 2009101410727A CN 200910141072 A CN200910141072 A CN 200910141072A CN 101582487 B CN101582487 B CN 101582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naphthonaphthalen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1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2487A (zh
Inventor
松波成行
鬼岛靖典
肥后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2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2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Abstract

本申请披露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包括发光层、含萘并萘化合物的萘并萘化合物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层;所述发光层由发光客体材料和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构成,以及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和具有0.5至10nm的厚度,并且与电子传输层的朝向发光层的那面接触。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长发光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安装有该器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具有轻重量和高效率,所以近来平板型显示装置盛行。它们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谓的有机EL器件)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透明基底如玻璃板上形成。器件本身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保持在这些电极之间的有机层。靠近基底的阳极由透明的ITO(氧化铟锡)形成。有机层由层叠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构成。阴极在顶部形成。可以将该结构改变,使得将另外的电子传输层放置在发光层上。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发光层导致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和从阳极注入的空穴之间发生再结合,并且该再结合通过阳极和基底发光。
存在另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不同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它由顺序地向上排列的基底、阴极、有机层和阳极构成。顶部电极(阳极或阴极)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使得光从与基底相对的顶部电极发出。因为具有大的开口面积比,顶部发光(top emission)型器件对于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是理想的,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由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薄膜晶体管(TFT)构成。
为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实际用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该具有大的开口面积,以得到有效的发光和可靠的长寿命。
存在数种对寿命有害的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传输层的劣化,所述电子传输层通常由Alq3(8-羟基喹啉铝)制成。在Science,1999年,第283卷,第1900-1902页中,Z.D.Popovic等人报道,空穴注入到Alq3中并由此产生的自由基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劣化,并且提出了劣化模型。
基于劣化模型,Z.D.Popovic等人试图通过用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红荧烯)对空穴传输层进行掺杂来抑制空穴注入到Alq3中。这种尝试成功地将发射寿命改善了很多。所得的结果证实了所述模型(该模型假定掺杂层捕获过剩空穴,由此防止Alq3形成自由基)。参见Thin Solid Films,2000年,第363卷,第6-8页。
此外,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2,第80卷,第2180-2182页中报导,掺杂的红荧烯在层叠的层之间(例如,在金属层和有机层之间或在有机层和有机层之间)的界面处不起作用,但是掺杂有红荧烯的层改变了整体性质并捕获空穴,由此将寿命延长。
涉及红荧烯的技术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电荷捕获。它也涉及发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这是因为单质形式的红荧烯发黄光,并因此红荧烯层和发蓝光的发光层的组合将产生白光。参见JP-A-2002-93583;JP-A-2004-47469;JP-A-2004-134396;JP-T-2007-503092;Science,1999年,第283卷,第1900-1902页;Thin Solid Films,2000年,第363卷,第6-8页;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2年,第80卷,第2180-2182页;AppliedPhysics Letters,2003年,第83卷,第5359-5361页;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6年,第89卷,第133509页;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6年,第89卷,第243521页。具有红荧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产生白光,白光的纯度取决于来自红荧烯掺杂层的光和来自邻近的发蓝光的发光层的光之间的比率,这是因为两层同时发光。
发明内容
近年来对用于工业用途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构造,使得保持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包括数个亚层(sublayer),每一亚层起不同作用。因此,用红荧烯进行掺杂以形成捕获层会对于发光层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换句话说,因为红荧烯发光,它发出的光会与来自发光层本身的光进行组合,所以为保护发光层或它的邻近层免于劣化而简单地用红荧烯进行掺杂以用于空穴捕获会对发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从邻近红荧烯层发出的光产生不希望的颜色混合,除非用红荧烯进行的掺杂意在产生白光。因此,所得的EL器件发出的光不具有发光层所固有产生的颜色。
鉴于前述内容完成了本发明。理想的是提供这样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出没有颜色混合的具有足够色纯度的光且寿命得到极大地延长,和提供安装有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插入由特定纯度的萘并萘化合物形成的具有特定厚度的层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个发现产生了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和保持在它们之间的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发光层、含萘并萘化合物的萘并萘化合物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发光层由发光客体材料和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构成,以及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和具有0.5nm至10nm的厚度,并且与电子传输层的朝向发光层的那面接触。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031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比不含萘并萘化合物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长得多的寿命。此外,它仅发出由发光层产生的光而不受萘并萘化合物层影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主要由基底和在基底上设置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成。
由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意图获得高亮度和高色纯度,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产生具有可再现的颜色的光。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长寿命并产生具有良好色纯度的光。
因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长寿命并产生具有良好的色纯度和色彩重现性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密封显示模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4A至4C是示出通过激光转移技术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包括阳极13和阴极15和保持在它们之间的有机层14。有机层14包括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发光层14c由发光客体材料和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构成。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和具有0.5nm至10nm的厚度,并且与电子传输层14e的朝向发光层14c的那面接触。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041
在式(1)中,R1至R8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选自羰基、羰酯基(carbonyl ester group)、烷基、烯基和烷氧基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可以取代有具有不超过20个碳原子的基团;和选自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可以取代有具有不超过30个碳原子的基团。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方式]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的截面图。
图1中示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包括顺序地层叠放置的基底12、阳极13、有机层14和阴极15。有机层14包括在阳极13上顺序地层叠放置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层14包括发光层14c,和与电子传输层14e的朝向发光层14c的那面接触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
假定具有如上所述层合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是从基底12的反面发光的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下面是从基底12开始对每层进行详细描述。
<基底>
基底12是载体,在它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它可以由任何已知的材料形成,例如石英、玻璃、金属箔和塑料膜或片材。尤其优选的是石英和玻璃。塑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以及聚碳酸酯树脂。塑料应该优选具有层合结构或表面处理以克服水或气体渗透性。
<阳极>
阳极13可以由具有对于有效的空穴注入足够大的关于真空能级的功函数的任何材料形成。该材料的实例包括铝(Al)、铬(Cr)、钼(Mo)、钨(W)、铜(Cu)、银(Ag)、金(Au)、它们的合金和氧化物,以及该合金的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锡(SnO2)和锑(Sb)的合金、ITO(氧化锡铟)、InZnO(氧化锌铟)、氧化锌(ZnO)和铝(Al)的合金,它们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阳极13也可以具有层合结构,所述层合结构包括能高效地反射光的第一层,和置于第一层上的透射光的具有大功函数的第二层。
第一层可以由主要由铝构成的合金形成。次要组分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具有比铝小的功函数的元素。该元素应该优选为镧系元素。尽管它们的功函数小,但是镧系元素使阳极稳定化,且提高阳极的空穴注入能力。次要组分的其它实例包括硅(Si)和铜(Cu)。
如果构成第一层的铝合金中次要组分为使铝稳定化的Nd、Ni或Ti等,则它们的总含量应该优选为不超过10wt%。该条件对于铝合金层具有足够的反射率,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对于精确的制造保持稳定是必要的,因为需要良好的加工精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第一层提高阳极13的导电性和与基底12的粘着力。
第二层可以由铝合金氧化物、氧化钼、氧化锆、氧化铬和氧化钽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例如,第二层可以由铝合金氧化物层(包括自然氧化物膜)和作为次要组分的镧系元素组成。在该情况中,因为镧系元素氧化物具有高透射率,所以第二层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因此,第一层的表面具有高反射率。此外,第二层可以是ITO(氧化锡铟)或IZO(氧化锌铟)的透明导电层。该导电层提高阳极13的电子注入特性。
可以将另外的导电层插在阳极13和基底12之间以改善它们之间的粘合性。例如,它是ITO或IZO的透明导电膜。
在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施用至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中,将阳极13对每个像素构图,并连接至每个在基底12上形成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在该情况中,阳极13配置有绝缘膜(未示出),该绝缘膜具有开口,阳极13通过所述开口将本身曝露于每个像素中。
<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
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都是为了有效地将空穴注入至发光层14c。它们可以由以下物质形成:联苯胺、苯乙烯胺、三苯胺、卟啉、三亚苯、氮杂三亚苯(azatriphenylene)、四氰基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odimethane)、三唑、咪唑、噁二唑(oxidiazole)、聚芳基烷烃、苯二胺、芳基胺、噁唑、蒽、芴酮、腙、茋和它们的衍生物;聚硅烷化合物、乙烯基咔唑化合物、噻吩化合物、苯胺化合物,和类似的单体、低聚物和聚合物形式的杂环共轭化合物。
下面列出的是用于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的具体材料。
α-萘基苯基苯二胺、卟啉、金属四苯基卟啉(metal tetraphenylporphyrin)、金属萘酞菁(metal naphthalocyanine)、六氰基氮杂三亚苯(hexacyanoazatriphenylene)、7,7,8,8-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7,7,8,8-四氰基-2,3,5,6-四氟醌二甲烷(F4-TCNQ)、四氰基-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tetracyano-4,4,4-tris(3-methylphenyl 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N,N,N’,N’-四(对-甲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苯基-4,4’-二氨基联苯、N-苯基咔唑、4-二-对甲苯基氨基茋、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oly(paraphenylenevinylene))、聚(噻吩亚乙烯基)(poly(thiophenevinylene))和聚(2,2’-噻吩基吡咯)。它们是非限制性的。
<发光层>
该发光层14c是当向阳极13和阴极15施加电压时从阳极13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15注入的电子发生再结合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层14c由作为主体的蒽化合物和掺杂在蒽化合物中作为客体的蓝光荧光染料或绿光荧光染料构成。它发出带蓝色或带绿色的光。然而,上述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的。
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层14c的主体材料应该优选为下式(3)表示的蒽衍生物,其选自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
在式中(3),R1至R6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选自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可以取代有具有不超过20个碳原子的基团;以及选自甲硅烷基、芳基、氨基和杂环基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甲硅烷基、芳基、氨基和杂环基可以取代有具有不超过30个碳原子的基团。
在式(3)中R1至R6表示的芳基包括,例如,苯基、1-萘基、2-萘基、芴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4-phenathrylgroup)、9-菲基(9-phenathryl group)、1-萘并萘基、2-萘并萘基、9-萘并萘基、1-芘基、2-芘基、4-芘基、1-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072
基、6-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073
基、2-荧蒽基、3-荧蒽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和对-叔-丁基苯基。
R1至R6表示的杂环基包括含有O、N和S作为杂原子的5-元芳族杂环基或6-元芳族杂环基,和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稠合的多环芳族杂环基。这些杂环基包括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喹啉基、喹喔啉基、咪唑并吡啶基和苯并噻唑基。下面列出它们的典型实例。
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2-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3-咔唑基、4-咔唑基、9-咔唑基(carbozolyl group)、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9-菲啶基(phenathrdidinyl group)、10-菲啶基(phenathrdidinyl group)、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和9-吖啶基。
R1至R6表示的氨基包括烷基氨基、芳基氨基以及芳烷基氨基。它们应该优选具有含1至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基团和/或含1至4个环的芳基。该基团的典型实例包括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联苯基氨基和二萘基氨基。
顺便提及,上述取代基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缩合形成的环,或者上述取代基可以具有自己的取代基。
下表1至3示出上面列出的取代化合物的典型实例。
表1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091
表2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01
表3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11
用于发光层14c的客体材料是选自低分子量荧光染料、荧光聚合物和金属络合物的能有效地发光的有机材料。
蓝光客体材料是在约400至49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萘衍生物、蒽衍生物、萘并萘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和化合物A(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12
bis(adinyl)methene boron complex)。这些实例中优选的是氨基萘衍生物、氨基蒽衍生物、氨基衍生物(aminochrysenederivatives)、氨基芘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和化合物A。
绿光客体材料是在约490至58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峰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萘衍生物、蒽衍生物、芘衍生物、萘并萘衍生物、荧蒽衍生物、二萘嵌苯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茚并[1,2,3-cd]二萘嵌苯衍生物和化合物A。这些实例中优选的是氨基蒽衍生物、荧蒽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茚并[1,2,3-cd]二萘嵌苯衍生物和化合物A。
<萘并萘化合物层>
萘并萘化合物层14d捕获空穴以防止它们从发光层14c进入电子传输层14e,并且萘并萘化合物层14d还促进萘并萘化合物层14d所阻挡的空穴与发光层14c中的电子有效再结合。因此,它延长了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含有不少于80wt%的上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
在式(1)中,R1至R8表示的芳基包括,例如,苯基、1-萘基、2-萘基、芴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phenathrylgroup)、9-菲基(phenathryl group)、1-萘并萘基、2-萘并萘基、9-萘并萘基、1-芘基、2-芘基、4-芘基、1-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21
基、6-基、2-荧蒽基、3-荧蒽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和对-叔-丁基苯基。
R1至R8表示的杂环基包括含有O、N和S作为杂原子的5-元芳族杂环基或6-元芳族杂环基,和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稠合的多环芳族杂环基。这些杂环基包括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喹啉基、喹喔啉基、咪唑并吡啶基和苯并噻唑基。下面列出它们的典型实例。
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吡嗪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1-吲哚基、2-吲哚基、3-吲哚基、4-吲哚基、5-吲哚基、6-吲哚基、7-吲哚基、1-异吲哚基、2-异吲哚基、3-异吲哚基、4-异吲哚基、5-异吲哚基、6-异吲哚基、7-异吲哚基、2-呋喃基、3-呋喃基、2-苯并呋喃基、3-苯并呋喃基、4-苯并呋喃基、5-苯并呋喃基、6-苯并呋喃基、7-苯并呋喃基、1-异苯并呋喃基、3-异苯并呋喃基、4-异苯并呋喃基、5-异苯并呋喃基、6-异苯并呋喃基、7-异苯并呋喃基、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4-异喹啉基(isoquinoyl group)、5-异喹啉基、6-异喹啉基、7-异喹啉基、8-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1-咔唑基、2-咔唑基(carbozolyl group)、3-咔唑基、4-咔唑基、9-咔唑基(carbozolyl group)、1-菲啶基、2-菲啶基、3-菲啶基、4-菲啶基、6-菲啶基、7-菲啶基、8-菲啶基、10-菲啶基、1-吖啶基、2-吖啶基、3-吖啶基、4-吖啶基和9-吖啶基。
上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应该优选为下面示出的式(2)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31
在式中(2),R1至R4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杂环基、苯基取代的杂环基和具有不超过13个碳原子的稠合的多环芳族杂环基中的任何一个。
理想的是,上式(2)中的R1至R4应该独立地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中的任何一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由上述萘并萘化合物形成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延长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下表4至6列出式(2)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的典型实例。然而,它们是非限制性的。
表4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41
表5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51
表6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61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含有的上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的量应该优选为不少于80wt%,更优选为不少于90wt%。具有少于80wt%的量时,萘并萘化合物不产生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应该优选具有0.5至10n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1至5nm的厚度。当厚度超过10nm时,它不提供令人满意的色纯度,这是因为萘并萘化合物发出的光与发光层发出的光混合。当厚度小于0.5nm时,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不产生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的效果。
只要含有的上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的量不少于80wt%,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就是可以接受的。尽管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可以含有选自蒽化合物、芘化合物和并五苯化合物的其它组分,但是它应该优选仅由上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组成。如同其它有机层一样,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可以通过气相沉积形成。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14e是意图用于将从阴极15注入的电子传输至发光层14c。电子传输层14e可以由诸如喹啉、二萘嵌苯、菲咯啉、联苯乙烯、吡嗪、三唑、噁唑、噁二唑、芴酮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金属络合物之类的材料形成。它们典型的实例包括三(8-羟基喹啉)铝(简化为Alq3)、蒽、萘、菲、芘、二萘嵌苯、丁二烯、香豆素、吖啶、茋、1,10-菲咯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金属络合物。
<有机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有机层14包括在阳极13上层叠放置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
顺便提及,有机层14不限于上述的层结构。只要有机层14至少包括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其中萘并萘化合物层14d插在发光层14c和电子传输层14e之间),即可接受。有机层14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另外的层结构。例如,发光层14c可以是能够传输空穴和电子之一的发光层,或者是既能够传输空穴又能够传输电子的发光层。
另一种层结构可以是这样的,即将具有对本发明效果无害的主体材料的附加层保持在发光层14c和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之间。该附加层包括发出蓝光或更短波长的光的辅助发光层。它应该由主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构成。该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萘衍生物、蒽衍生物、萘并萘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和化合物A。这些实例中优选的是氨基萘衍生物、氨基蒽衍生物、氨基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171
衍生物、氨基芘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和化合物A。辅助发光层容许再结合产生的能量迅速移至发光层14c,由此有助于发光。
同时,发光层通过热转移法(thermal transfer method)或荫罩法(shadowmask method)形成。与用荫罩法形成的发光层相比,用热转移法形成的发光层发光效率和亮度寿命较差。热转移法的缺点是,当将空穴传输层14b从真空转移至用于热转移法的惰性气体中时,空穴传输层14b的表面捕获杂质而破坏载流子平衡。这个问题对于设计来使光从空穴传输层14b的界面发出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严重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优选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计成萘并萘化合物层14d放置在空穴传输层14b的朝向发光层14c的那侧上,并将辅助发光层插在发光层14c和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之间。该结构将再结合的位置从空穴传输层14b移至辅助发光层,并且在热转移时保护空穴传输层14b不受污染,这有助于有效的发光和延长寿命。
而且,可将层合结构用于构成有机层14的各个层,例如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
<阴极>
阴极15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有机层14上形成。阴极15包括顺序地设置在有机层14上的第一层15a和第二层15b。
第一层15a由具有小功函数且擅长光透射的材料形成。该材料的实例包括氧化锂(Li2O)、碳酸铯(Cs2CO3)和它们的混合物。第一层15a也可以由单质、混合物或合金形式的碱土金属如钙(Ca)和钡(Ba)、碱金属如锂和铯、具有小功函数的那些金属如铟(In)和镁(Mg),以及它们的氧化物、络合氧化物和氟化物形成。它们有助于提高稳定性。
第二层15b是具有良好光透射的MgAg薄膜。第二层15b可以另外含有有机发光材料,例如喹啉铝络合物(alumiquinoline complex)、苯乙烯胺衍生物和酞菁衍生物。在该情况中,阴极15可以另外具有透明的具有MgAg的第三层。
在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用于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中,阴极15以连续膜的形式在基底12上形成,使得通过上述的有机层14和绝缘膜(未示出)将阴极15与阳极13绝缘。它起着像素的共用电极的作用。
阴极15的上述层结构是非限制性的;可根据待制造的器件结构而使用任何层结构。尽管阴极15包括第一层15a(其是促进电子注入到有机层14中的无机层)和第二层15b(其是起着电极作用的无机层),但是它也可以采取单层结构,在所述单层结构中第一无机层也起第二无机层的作用。该单层结构可以覆盖有透明的ITO电极。
通常对如上所述构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供应直流电流。然而,可以用交流电流或脉冲电流代替直流电流。电流强度和电压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们足够小,不破坏器件即可。考虑到器件的功耗和寿命,具有最小可能电能的有效发光是理想的。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是空腔结构的情况中,阴极15由半-透明的半-反射材料形成,使得光从阴极15发出之前在阳极13的反射表面和阴极15的反射表面之间发生多重干涉。多重干涉和所得的顶部发光将输出光的强度放大。输出光的波长决定阳极13的反射表面和阴极15的反射表面之间的光程(optical distance),且相应地决定各个层的厚度。空腔结构使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实施有效的发光且能发出具有可控波谱的光。
为了防止大气中的湿气(moisture)和氧(oxygen)所导致的劣化,应该优选将如上所述构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保护膜或钝化膜(未示出)进行覆盖。保护膜可由氮化硅(通常为Si3N4)、氧化硅(通常为SiO2)、氧氮化硅(SiNxOy,x>y)或氮氧化硅(SiOxNy,x>y)形成。它也可以由碳如类金刚石的碳(DLC)和碳纳米管(CN)形成。应该优选将这些膜构造为单层或多层。在这些实例中,致密的氮化物是理想的,这是因为它具有突出的阻挡湿气、氧和其它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有害的杂质的能力。
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与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关,但是它不意在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包括这样类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构造为包括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层插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该器件包括层叠放置的基底、阴极、有机层和阳极。底部发光型(所谓的透射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是可能的。在该情况中,邻近基底的下部电极(为阴极(或阳极))由透明材料形成,以及与基底相对的上部电极(为阳极(或阴极))由反射材料形成。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具有一对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保持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层的任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仅包括一对电极和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包括具有对本发明的效果无害的其它组件(例如无机化合物层和无机组分)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已证实,与不具有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如上所述构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容易实现延长寿命(如随后的实施例中所示)。
此外,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构成发光层14c的材料中固有的纯光,不与邻近发光层14c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其发出黄光或红光)发出的光混合。这是因为萘并萘化合物层14d捕获透过发光层14c的空穴并防止它们进入电子传输层14e,从而保护构成电子传输层14e的材料(例如Alq3)不劣化。此外,被捕获的空穴使构成发光层14c的主体材料中的电子有效地激发。结果是发光层14c以稳定的方式发光,从而有助于延长寿命。在客体材料是发蓝光或绿光的有机材料的情况中,前述结构对于延长寿命产生显著的效果。
从前述明显看出,如上所述构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在保持色纯度的同时具有长寿命。
[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
下面描述由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造的显示装置(所谓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的电路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是由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构造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如图2中所示,使显示装置20在基底12上形成且分为两个区域:由虚线围绕的显示区域12a;和周围区域12b。在显示区域12a中是水平设置的扫描线21和垂直设置的信号线23。在它们的每个交叉点处是一个像素,且所有像素构成阵列。在周围区域12b中设置扫描线驱动电路25和信号线驱动电路27,扫描线驱动电路25驱动扫描线21,信号线驱动电路27响应于亮度信息将视频信号(或输入信号)提供给信号线23。
在扫描线21和信号线23交叉点处的像素具有由用于开关的薄膜晶体管Tr1、用于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r2、存储电容(storage capacity)Cs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构成的电路。扫描驱动电路25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将通过用于开关的薄膜晶体管Tr1从信号线23供给的视频信号保持在存储电容Cs中。将与这样保持的信号量成比例的电流通过用于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r2供应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发光。顺便提及,将用于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r2和存储电容Cs连接至共用电源线(Vcc)29。
上述像素电路仅是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实例。像素电路也可以用另外的电容元件和晶体管进行改变。也可以响应于电路的变化而改变周围区域12b。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中,每个像素由用于红(R)、绿(G)和蓝(B)的三个子像素构成,且每个子像素是上面参照图1解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大量像素(每个像素是一组三个子像素)设置在基底12上,使得显示装置能够以良好的色彩重现性进行全色显示。
应该优选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构造,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至少部分地发蓝光的器件。蓝光发射器件具有长寿命和高色纯度,且因此有助于长期地以良好的色彩重现性进行全色显示。
而且,应该优选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构造,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至少部分地发绿光的器件。绿光发射器件具有长寿命和高色纯度,且因此有助于长期地以良好的色彩重现性进行全色显示。
如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构造的显示装置20应该优选安装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免受大气中湿气和氧的劣化。
图3是示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密封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图3中所示的密封模块的形式。该显示模块具有密封部件31,所述密封部件31包围含有像素(设置在显示区域12a中)的显示区域12a。密封部件31是粘合剂,其将显示区域12a粘合至密封基底32,所述密封基底32是透明玻璃板。密封基底32可以安装有滤色片(color filter)、保护膜、屏蔽膜等。
用于显示模块(在所述显示模块中形成显示区域12a)的基底12可以安装有用于在显示区域12a(像素阵列)和外部电路之间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3。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由如上所述有效地发光且具有长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成。因此,如果显示装置20由各自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三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成,则它能够以良好的色彩重现性和高可靠性进行全色显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装置可用于具有显示装置的各种电子仪器和设备中,例如数码相机、笔记本式个人电脑、便携式终端设备如便携式电话,以及摄像机,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内部产生的图象信号或从外部接收的图象信号。
实施例
为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操作,下面参照图1描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用器件的评估结果对实施例和对比例作出结论。
<实施例1至4>
用以下方式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的发光层14c含有用于发蓝光的客体材料。
首先,将基底12(其为30×30mm的玻璃板)用用作反射层的Ag合金薄膜(190nm厚)和用作透明电极的ITO薄膜(12.5nm厚)覆盖。这两种膜构成阳极13。将其上具有阳极13的基底12用作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单元(cell)。
在阳极13上通过以0.2至0.4nm/秒的速率真空沉积,由下式(101)表示的m-MTDATA形成空穴注入层14a(12nm厚)作为有机层14的一个组件。m-MTDATA代表4,4’,4”-三(苯基-间-甲苯基氨基)三苯胺。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21
然后,在空穴注入层14a上通过以0.2至0.4nm/秒的速率真空沉积,由下式(102)表示的α-NPD形成空穴传输层14b(120nm厚)。α-NPD代表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22
在空穴传输层14b上通过真空沉积,由结构式A-20(如表2中所示)表示的9,10-二(2-萘基)蒽(ADN)作为主体材料形成发光层14c(30nm厚)。主体材料(ADN)用BD-052(Idemitsu Kosan Co.,Ltd.制造)作为蓝光掺杂剂进行掺杂。依据厚度比率,掺杂剂的量为5%。
在发光层14c上通过真空沉积,由下面结构式(103)表示的红荧烯形成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在实施例1至4中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分别为1nm、3nm、5nm和10nm。
在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上通过真空沉积,由Alq3(8-羟基喹啉铝)形成电子传输层14e,使得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具有28nm的总厚度。因此,在实施例1至4中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分别为27nm、25nm、23nm和18nm。
从而形成有机层14,其包括层叠放置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然后,在有机层14上通过真空沉积(以0.01nm/秒的速率),由LiF形成阴极15的第一层15a(约0.5nm厚)。在第一层15a上通过真空沉积,由MgAg形成阴极15的第二层15b(11nm厚)。
以这种方式获得实施例1至4中每个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
<对比例1>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将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省略并将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改为28nm,电子传输层14e直接在发光层14c上形成。
<对比例2>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将电子传输层14e省略并将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改为28nm,阴极15直接形成于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上。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中,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用作电子传输层14e。
<对比例3>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过程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将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分别改为15nm和13nm。
<评估结果>
对上述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3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的驱动电压(V)和颜色坐标(x,y)进行检查。还在用电流密度为100mA/cm2的恒定电流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对它们亮度的半衰期进行检查。结果示于表7。顺便提及,所述颜色坐标是CIE比色系统的颜色坐标。
表7
 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红荧烯)的厚度 电压(V) 颜色坐标(x,y)   亮度的半衰期(hr)
  实施例1  1nm  8.0   (0.13,0.10)   750
  实施例2  3nm  8.0   (0.13,0.10)   720
  实施例3  5nm  8.1   (0.13,0.10)   680
  实施例4  10nm  8.2   (0.13,0.10)   610
  对比例1  无(Alq3 28nm)  8.1   (0.13,0.10)   320
  对比例2  28nm  8.8   (0.13,0.16)   80
  对比例3  15nm  8.4   (0.13,0.14)   280
从表7看出,与对比例1中的不具有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实施例1至4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相同驱动电压具有长得多的寿命。与实施例1至4中的样品相比,对比例2中的样品(该样品用红荧烯代替了电子传输层14e)的色纯度和寿命较差,这是因为来自红荧烯的光会混合而增加颜色坐标的y值。此外,与对比例1中的不具有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样品相比,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不超过10nm的那些样品寿命较长。与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中的样品相比,对比例2和3中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不薄于15nm的那些样品的寿命较差。
从前述得到的结论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享有由于良好的再结合电荷平衡所导致的持久亮度,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具有插在电子传输层14e和发光层14c之间的不超过10nm厚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当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具有1nm或3nm的厚度时,这种效果是显著的。
<实施例5和6>
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其中在发光层中的客体材料是发绿光的化合物。
首先,将基底12(其为30×30mm的玻璃板)用用作反射层的Ag合金薄膜(190nm厚)和用作透明电极的ITO薄膜(12.5nm厚)覆盖。这两种膜构成阳极13。将其上具有阳极13的基底12用作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单元。
在阳极13上通过以0.2至0.4nm/秒的速率真空沉积,由上式(101)表示的m-MTDATA形成空穴注入层14a(8nm厚)作为有机层14的一个组件。
然后,在空穴注入层14a上通过以0.2至0.4nm/秒的速率真空沉积,由上式(102)表示的α-NPD形成空穴传输层14b(20nm厚)。
在空穴传输层14b上通过真空沉积,由下面结构式(A)表示的9-(1-萘基)-10-(1-联苯基)蒽(ANB)作为主体材料形成发光层14c(30nm厚)。主体材料(ANB)用下面结构式(B)表示的绿光掺杂剂进行掺杂。依据厚度比率,掺杂剂的量为9%。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51
在发光层14c上通过真空沉积,由下面结构式(105)表示的化合物形成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在实施例5和6中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分别为1nm和5nm。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61
在萘并萘化合物层14d上通过真空沉积,由Alq3(8-羟基喹啉铝)形成电子传输层14e,使得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具有40nm的总厚度。因此,在实施例5和6中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分别为39nm和35nm。
从而形成有机层14,其包括层叠放置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然后,在有机层14上通过真空沉积(以0.01nm/秒的速率),由LiF形成阴极15的第一层15a(约0.5nm厚)。在第一层15a上通过真空沉积,由MgAg形成阴极15的第二层15b(11nm厚)。
以这种方式获得实施例5和6中每个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
<实施例7和8>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5和6中相同的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用下式(106)表示的化合物代替用于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化合物(105)。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71
这样得到根据实施例5至8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
<实施例9和10>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5和6中相同的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用下式(107)表示的化合物代替用于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化合物(105)。
Figure G2009101410727D00272
<对比例4>
通过重复与实施例5中相同的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所不同的是将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省略并将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改为40nm,电子传输层14e直接在发光层14c上形成。
<评估结果>
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3相同的方式,对上述实施例5至10和对比例4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的驱动电压(V)和颜色坐标(x,y)进行检查。还在用电流密度为100mA/cm2的恒定电流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对它们亮度的半衰期进行检查。结果示于表8。
表8
萘并萘化合物   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 电压(V) 颜色坐标(x,y)   亮度半衰期(hr)
  实施例5   105   1nm   7.5   (0.24,0.67)   480
  实施例6   105   5nm   7.6   (0.24,0.67)   430
  实施例7   106   1nm   7.6   (0.24,0.67)   360
  实施例8   106   5nm   7.7   (0.24,0.67)   320
  实施例9   107   1nm   7.5   (0.24,0.67)   320
  实施例10   107   5nm   7.7   (0.24,0.67)   300
  对比例4   无   无(Alq3 40nm)   7.5   (0.24,0.67)   240
从表8看出,与对比例4中的不具有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实施例5至10中用于绿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相同的驱动电压具有长得多的寿命。
从前述得到的结论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享有由于良好的再结合电荷平衡所导致的持久亮度,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具有插在电子传输层14e和发光层14c之间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
<实施例11至14和对比例5>
如示意性的图4A至4C中所示,这些实施例说明了通过激光转移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在实施例11至14和对比例5中,如与实施例5和6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用于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单元。在器件的基底12上形成阳极13。通过构图形成绝缘膜20,使得绝缘膜20覆盖阳极13的周围,使像素区域保持开放。如图4A中所示,在阳极13上通过真空沉积顺序形成空穴注入层14a和空穴传输层14b。
以下面的方式制备用于转移的基底30r。通过普通的溅射用铬的吸光层33(200nm厚)覆盖玻璃基底31。通过真空沉积,用具有上面结构式(A)表示的9-(1-萘基)-10-(1-联苯基)蒽(ANB)作为主体材料的发光层14c(30nm厚)覆盖吸光层33。ANB用上面结构式(B)表示的绿光掺杂剂进行掺杂。依据厚度比率,掺杂剂的量为9%。
将这样获得的用于转移的基底30r以如图4B中所示使空穴传输层14b和发光层14c彼此面对的方式放置在器件的基底12上,并且在真空中将它们紧紧粘合在一起。在用于转移的基底30r和空穴传输层14b之间有小空隙(约2μm,取决于绝缘层20的厚度而变化)。如图4C中所示,用波长为800nm的激光束(hr)对用于转移的基底30r的反面进行辐射,使得激光束的能量由吸光层33吸收。吸收的能量(或热)用于将发光层14c从用于转移的基底30r转移到空穴传输层14b上。
激光束hr具有300×10μm的光点尺寸(spot size)和2.6e-3mJ/μm2的能量密度。在垂直于激光束hr的光点的长(long side)方向上扫描激光束hr。
使这样形成的发光层14c通过真空沉积用辅助发光层(30nm厚)覆盖,所述辅助发光层含有表2中的结构式A-20表示的9,10-二(2-萘基)蒽(ADN)作为主体材料。将所述(ADN)用BD-052(Idemitsu Kosan Co.,Ltd.制造)作为蓝光掺杂剂进行掺杂。依据厚度比率,掺杂剂的量为5%。辅助发光层未示出。
使这样形成的辅助发光层通过真空沉积而用具有上述化合物(105)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覆盖。在实施例11至14中的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分别为1nm、3nm、5nm和10nm。
然后,通过真空沉积,由Alq3(8-羟基喹啉铝)形成电子传输层14e(39nm厚)。确立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使得萘并萘化合物层14d和电子传输层14e的总厚度为40nm。因此,在实施例11至14中电子传输层14e的厚度分别为39nm、37nm、35nm和30nm。在对比例5中,将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省略并且通过真空沉积形成电子传输层14e(40nm厚)。
从而获得有机层14,其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萘并萘化合物层14d、辅助发光层(未示出)和电子传输层14e。随后,通过真空沉积以0.01nm/秒的速率由LiF形成阴极15的第一层15a(约0.5nm厚)。最后,在第一层15a上通过真空沉积由MgAg形成阴极15的第二层15b(11nm厚)。从而获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
<评估结果>
对上述实施例11至14和对比例5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检查以10mA/cm2的电流密度驱动时的颜色坐标(x,y)、在以10mA/cm2的电流密度驱动时的发光效率(cd/A)和在用电流密度为100mA/cm2的恒定电流驱动的情况下亮度的半衰期进行。结果示于表9。
表9
  萘并萘化合物   萘并萘化合物层14d的厚度   发光效率(cd/A)   颜色坐标(x,y)   亮度半衰期(hr)
  实施例11   105   1nm   17.7   (0.24,0.67)   1340
  实施例12   105   3nm   20.0   (0.24,0.67)   1380
  实施例13   105   5nm   20.6   (0.24,0.67)   1410
  实施例14   105   10nm   18.9   (0.21,0.67)   1380
  对比例5   无   无(Alq3 40nm)   18.9   (0.24,0.67)   340
从表9看出,与对比例5中的不具有萘并萘化合物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在实施例11至14中用于绿光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相同的驱动电压具有长得多的寿命。
从前述得到的结论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享有由于良好的再结合电荷平衡所导致的持久亮度,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插在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的萘并萘化合物层。
本申请含有与2008年5月1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优先权申请JP 2008-129592中披露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在此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随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变、组合、二次组合和变更。

Claims (13)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阳极;
阴极;和
保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
发光层,
含萘并萘化合物的萘并萘化合物层,和
电子传输层;
所述发光层由发光客体材料和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构成,以及
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和具有0.5nm至10nm的厚度,并且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朝向所述发光层的那面接触,
Figure FSB00000290426000011
其中,R1至R8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中的任何一个,其中所述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其可以被具有不超过20个碳原子的基团取代;以及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中的任何一个,其中所述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可以被具有不超过30个碳原子的基团取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2)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290426000012
其中,R1至R4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杂环基和具有不超过13个碳原子的稠合的多环芳族杂环基团中的任何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杂环基为苯基取代的杂环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用于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的式(2)中的R1至R4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中的任何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具有1nm至5nm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在所述发光层和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之间形成的辅助发光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客体材料是发蓝光或绿光的有机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产生的光在保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任何层之间经历多重干涉,然后从所述阳极或阴极发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产生的光在保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任何层之间经历多重干涉,然后从所述阴极发出。
10.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基底;和
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阵列,至少部分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阳极,
阴极,和
保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
发光层,
含萘并萘化合物的萘并萘化合物层,以及
电子传输层;
所述发光层由发光客体材料和具有蒽骨架的芳族烃化合物构成,以及
所述萘并萘化合物层含有不少于80wt%的下式(1)表示的萘并萘化合物和具有0.5nm至10nm的厚度,并且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朝向所述发光层的那面接触,
Figure FSB00000290426000031
其中,R1至R8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氰基、硝基;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中的任何一个,其中所述羰基、羰酯基、烷基、烯基和烷氧基可以被具有不超过20个碳原子的基团取代;以及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中的任何一个,其中所述甲硅烷基、芳基和杂环基可以被具有不超过30个碳原子的基团取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发蓝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发绿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发蓝光、绿光和红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且所述发蓝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或所述发绿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成至少部分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09101410727A 2008-05-16 2009-05-1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582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9592/08 2008-05-16
JP2008129592A JP2009277986A (ja) 2008-05-16 2008-05-16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487A CN101582487A (zh) 2009-11-18
CN101582487B true CN101582487B (zh) 2011-08-03

Family

ID=4136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10727A Active CN101582487B (zh) 2008-05-16 2009-05-1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35962B2 (zh)
JP (1) JP2009277986A (zh)
CN (1) CN101582487B (zh)
TW (1) TWI4076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12520A (ko) * 2009-12-09 2012-10-11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전자 응용을 위한 화합물의 배합물의 일부로서의 중수소화된 화합물
US9083000B2 (en) * 2011-04-29 2015-07-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JP6128117B2 (ja) * 2012-04-24 2017-05-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透明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14007301A (ja) * 2012-06-25 2014-01-16 Seiko Epson Corp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382181B (zh) 2013-07-09 2015-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芳基取代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6365353B2 (ja) * 2015-03-05 2018-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Ofdm受信装置
US10270055B2 (en) * 2017-03-16 2019-04-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903232B2 (en) 2019-03-07 2024-02-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charge-generation layer between light-emitting units
CN111900257A (zh) * 2020-08-12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776654B (zh) * 2021-08-24 2022-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6177B1 (en) 2000-08-30 2004-02-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US6661023B2 (en) * 2002-02-28 2003-12-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ment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720092B2 (en) 2002-07-08 2004-04-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rubrene layer
US20040058193A1 (en) 2002-09-16 2004-03-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US8012602B2 (en) * 2002-10-30 2011-09-06 Basf S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6967062B2 (en) * 2003-03-19 2005-1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light-emitting OLED device having a blue light-emitting layer doped with an electron-transporting or a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 or both
US6875524B2 (en) 2003-08-20 2005-04-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doping
KR20080103056A (ko) * 2006-02-23 2008-11-26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용 재료,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CN101410364A (zh) * 2006-03-30 2009-04-1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487A (zh) 2009-11-18
TW200952233A (en) 2009-12-16
US20090294763A1 (en) 2009-12-03
TWI407613B (zh) 2013-09-01
JP2009277986A (ja) 2009-11-26
US7935962B2 (en) 2011-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48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2456711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254856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861169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2141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器
CN10211314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
JP5840877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9301A (ko)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010364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30050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0192366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0041605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90017976A (ko) 전사용 기판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131223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0125774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器
WO2014199745A1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02368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355140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JP2008159775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159777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508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