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9592B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9592B
CN101839592B CN 201010179358 CN201010179358A CN101839592B CN 101839592 B CN101839592 B CN 101839592B CN 201010179358 CN201010179358 CN 201010179358 CN 201010179358 A CN201010179358 A CN 201010179358A CN 101839592 B CN101839592 B CN 101839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downstream
spacing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793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9592A (zh
Inventor
刘华钊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Danfoss AS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Danfos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Danfoss AS filed Critical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7935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9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9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9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9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9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用于制冷剂流进行热交换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扁管,以及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并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其中上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下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本发明根据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用于热泵室外机并作为蒸发器运行时,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微通道换热器外表面以及翅片上结霜。此外,当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单冷蒸发器时,外表面以及翅片上会有冷凝水。如何设计翅片使得结霜时仍能保证足够的换热量,以及如何使冷凝水顺利排走并仍能保证其换热性能,这是本领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现有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单排两回路和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双排和多排微通道换热器等。
对于单排两回路以及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对于整个芯体,即便是各个回路,翅片结构都是相同的。下面以单排两回路微通道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现有的单排两回路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示意图。图2A是用于图1中的换热器的第一回路L1的翅片103的示意图,图2B是沿图2A中的线BB截取的翅片103的示意剖面图。图2C是用于图1中的换热器的第二回路L2的翅片103′的示意图,图2D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翅片103′的示意剖面图。如图1中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扁管105以及隔板101。该微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回路L1和第二回路L2。将图2A和2B与图2C和2D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用于第一回路L1的翅片103的诸如翅片间距F_P,翅片高度F_H,开窗间距L_P和开窗角度L_A的结构参数与用于第二回路L2的翅片103′的诸如翅片间距F_P′,翅片高度F_H′,开窗间距L_P′和开窗角度L_A′的结构参数相同。
从图1、2A、2B、2C和2D中可以看出,翅片103和103′在第一方向H上在相邻的扁管105之间延伸,翅片103和103′大致成波状,或者说,翅片103和103′在第一方向H上大致以波状延伸。在第一方向H上,相邻的波峰点和波谷点之间的距离为翅片间距F_P和F_P′,翅片高度F_H和F_H′为在与第一方向H大体垂直的第二方向V上,相邻的波峰点和波谷点之间的距离,开窗间距L_P为相邻的开窗片106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开窗间距L_P′为相邻的开窗片106′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第三方向大体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开窗角度L_A为开窗片106与第三方向Z的夹角。开窗角度L_A′为开窗片106′与第三方向Z的夹角。
对于双排以及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与单排情况类似,每排的翅片结构完全相同。图3A示出了一种双排式微通道换热器100′,图3B示出了另一种双排式微通道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和100″都包括第一排换热器R1和第二排换热器R2,用于两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结构完全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改进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用于通过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扁管,以及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并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其中上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下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换热器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彼此相邻或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与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与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回路,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个回路中的相邻两个回路中的上游回路和下游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是多排换热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排换热器中的相邻两排换热器的上游排换热器和下游排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开窗间距大于上游回路的开窗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开窗间距小于上游回路的开窗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间距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间距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高度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高度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是多排换热器,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排换热器中的相邻两排换热器中的上游排换热器和下游排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相比,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开窗间距小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开窗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开窗角度小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开窗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间距小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高度小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翅片的结构参数是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回路,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个回路中的一个回路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或者所述换热器是多排换热器,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排换热器中的一排换热器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
本发明根据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单排两回路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A是用于图1中的换热器的第一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2B是沿图2A中的线BB截取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
图2C是用于图1中的换热器的第二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2D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
图3A是一种双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3B是另一种双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4是单排两回路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5是单排换热器中整个流路中周围空气和制冷剂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7A和7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7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7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8A和8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8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8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9A和9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9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图9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0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11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11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12A和12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12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12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13A和13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13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3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14A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4B是用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回路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15是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16A是用于在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16B是用于在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17A和17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其中图17A是用于在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图17B是用于在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剖面图,翅片的剖切平面的位置与图2A和2B中的线BB所示的位置相同。
图18A和18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18A是用于在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8B是用于在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图。
图19A和19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示意图,其中图19A是用于在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图,图19B是用于在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4示出了作为换热器示例的单排两回路微通道换热器10,该换热器10包括作为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实例的两个回路L1和L2。换热器10包括:设置在两个回路L1和L2的扁管105,分别设置在两个回路L1和L2的并位于扁管之间的翅片FU和FD,以及设置在扁管105的端部的集流管3。作为上游部分的回路L1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作为下游部分的回路L2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或任何合适的其它换热器,例如,两回路或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单排或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等。下面作为示例,分别描述两回路和多回路的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双排和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
1、两回路以及多回路的微通道换热器
通常,如图5中所示,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沿着设定的回路流经换热器芯体时,沿着流路流动时,制冷剂持续从空气侧吸热,两相制冷剂中气体成分比例逐渐增大,即干度逐渐变大,在制冷剂变为过热蒸气之前,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由于沿着流路流动时制冷剂侧存在压力损失,制冷剂压力是逐渐降低的,制冷剂温度TR也逐渐降低,而且低于空气温度Ta,而空气温度Ta是恒定不变的,即制冷剂与空气温差逐渐增大,作为热泵室外蒸发器时,结霜量逐渐增多,作为单冷蒸发器时即冷凝水逐渐增多。制冷剂在换热器某个位置,开始变为过热蒸气,制冷剂温度随之升高,空气侧与制冷剂测温度差值逐渐缩小,作为热泵室外蒸发器时,结霜量逐渐减少,作为单冷蒸发器时即冷凝水逐渐减少。整个流路中空气和制冷剂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
如果整个换热器的翅片结构都是完全相同的,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本发明根据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图6是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10′的局部示意图。该多回路微通道换热器10′包括多个回路Ln+1,Ln和Ln+1,隔板101等。上游回路和下游回路的定义为:制冷剂沿流路R先后紧接着流经第n回路Ln和第n+1回路Ln+1,则第n回路Ln为作为上游部分的上游回路,第n+1回路Ln+1为作为下游部分的下游回路,图中还示出了第n-1回路Ln-1
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作为例如热泵室外蒸发器或单冷蒸发器,并且用于上游和下游回路的翅片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参数。
如图7A和7B所示,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间距L_p2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间距L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a采用小开窗间距,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a采用大开窗间距。
如图8A和8B所示,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间距L_p2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间距L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b采用大开窗间距,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b采用小开窗间距。
如图9A和9B所示,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间距F_P2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间距F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c采用小翅片间距,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c采用大翅片间距。
如图10A和10B所示,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间距F_P2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间距F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d采用大翅片间距,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d采用小翅片间距。
如图11A和11B所示,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L_A2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L_A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e采用小开窗角度,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e采用大开窗角度。
如图12A和12B所示,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L_A2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开窗角度L_A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f采用大开窗角度,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f采用小开窗角度。
如图13A和13B所示,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高度F_H2大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高度F_H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g采用矮翅片,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g采用高翅片。
如图14A和14B所示,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回路的翅片高度F_H2小于上游回路的翅片高度F_H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回路的翅片FUh采用高翅片,而用于下游回路的翅片FDh采用矮翅片。
以上设计可以应用于单排、双排以及多排式换热器的两个回路和多个回路中。
2、双排和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
图15是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5中所示,上游排和下游排定义为:制冷剂沿流路R先后紧接着流经第n排换热器Rn和第n+1排换热器Rn+1,则第n排换热器Rn为作为上游部分的上游排换热器,第n+1排换热器Rn+1为作为下游部分的下游排换热器,图中还示出了第n-1排换热器Rn-1
同样,可以根据上述原理,根据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参见图7A和7B,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开窗间距L_p2大于上游排的翅片开窗间距L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a采用小开窗间距,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a采用大开窗间距。
参见图8A和8B,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开窗间距L_p2小于上游排的开窗间距L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b采用大开窗间距,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b采用小开窗间距。
参见图9A和9B,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间距F_P2大于上游排的翅片间距F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c采用小翅片间距,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c采用大翅片间距。
参见图10A和10B,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间距F_P2小于上游排的翅片间距F_P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d采用大翅片间距,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d采用小翅片间距。
参见图11A和11B,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2大于上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e采用小开窗角度,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e采用大开窗角度。
参见图12A和12B,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2小于上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f采用大开窗角度,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f采用小开窗角度。
参见图13A和13B,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高度F_H2大于上游排的翅片高度F_H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增多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g采用矮翅片,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g采用高翅片。
参见图14A和14B,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下游排的翅片高度F_H2小于上游排的翅片高度F_H1,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用于上游排的翅片FUh采用高翅片,而用于下游排的翅片FDh采用矮翅片。
通常,作为蒸发器时,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比如双排或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首先流过第一排换热器,再流经第二排换热器。流经第一排时,空气温度与制冷剂温度差值较大,且第一排两相制冷剂占主导地位,作为热泵室外蒸发器时,结霜量较多,作为单冷蒸发器时冷凝水较多,制冷剂流过第一排后,流经第二排时空气温度与制冷剂温度差值减小,且第二排过热蒸气制冷剂占主导地位,结霜量较少,作为单冷蒸发器时冷凝水较少。本发明根据各排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对于双排和多排式微通道换热器,翅片在用于上游排和下游排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参数。
如图16A和16B所示,对于双排以及多排式换热器,下游排的翅片开窗间距L_p1小于上游排的翅片开窗间距L_p2,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用于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D1采用小开窗间距,而用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U1采用大开窗间距。
如图17A和17B所示,对于双排以及多排换热器,下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1小于上游排的翅片开窗角度L_A2,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用于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D2采用小开窗角度,而用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U2采用大开窗角度。
如图18A和18B所示,对于双排以及多排换热器,下游排的翅片间距F_P1小于上游排的翅片间距F_P2,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用于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D3采用小翅片间距,而用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U3采用大翅片间距。
如图19A和19B所示,对于双排以及多排换热器,下游排的翅片高度F_H1小于上游排的翅片高度F_H2,以适应结霜量或冷凝水逐渐减少的趋势。即,用于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D4采用矮翅片,而用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FU4采用高翅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上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下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例如,使用中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与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大,以及使用中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与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作为选择,对于多排换热器,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相比,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本发明根据结霜量或冷凝水量不同来设计相适应的翅片结构,使之充分发挥换热器性能。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各个翅片结构参数显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使用,这种组合显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上述实施例中,各个翅片结构显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使用,这种组合显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可以用于任何合适的换热器,而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可以用于单排、双排、多排式换热器、单回路、双回路、多回路换热器,以及各种排数和回路数的换热器。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不同排和不同的回路的翅片可以不同,但是也可以是:多个回路中的一个回路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翅片结构不同,以及多排换热器中的一排换热器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翅片结构不同。
此外,在制冷剂流经换热器时,在制冷剂和空气温差变化很小的阶段,这一部分的冷凝水量或结霜量差异很小,换热器这一部分的翅片可以采取相同的结构,以方便加工制造,而不会影响换热器性能。例如,对于多回路换热器,这一部分通常是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前几个回路和最后面几个回路。

Claims (9)

1.一种换热器,包括:
用于通过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
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扁管,以及
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并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
其中上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下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
使用中,与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在制冷剂为两相状态的区域内的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大。
2.一种换热器,包括:
用于通过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
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扁管,以及
设置在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并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
其中上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与下游部分的翅片的结构参数不同,
使用中,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使用中,与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上游部分的翅片相比,在制冷剂为过热蒸气的区域内的下游部分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回路,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个回路中的相邻两个回路中的上游回路和下游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换热器是多排换热器,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排换热器中的相邻两排换热器中的上游排换热器和下游排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与上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相比,下游排换热器的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翅片的结构参数是翅片的开窗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开窗角度、翅片高度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回路,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个回路中的一个回路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或者所述换热器是多排换热器,其中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分别是多排换热器中的一排换热器中的相邻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彼此相邻。
CN 201010179358 2010-05-19 2010-05-19 换热器 Active CN101839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79358 CN101839592B (zh) 2010-05-19 2010-05-19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79358 CN101839592B (zh) 2010-05-19 2010-05-19 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9592A CN101839592A (zh) 2010-09-22
CN101839592B true CN101839592B (zh) 2013-05-29

Family

ID=4274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79358 Active CN101839592B (zh) 2010-05-19 2010-05-19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95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615A (zh) * 2014-05-28 2014-08-06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蒸发器芯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7972A (en) * 1997-08-22 1998-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tolerant louvered heat exchanger fin
CN101482347A (zh) * 2008-01-09 2009-07-15 德尔菲技术公司 耐霜翅片
CN10184647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以及采用该翅片的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0083A (ja) * 2000-09-19 2002-03-27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熱交換器
CN101799246B (zh) * 2009-02-05 2011-11-16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7972A (en) * 1997-08-22 1998-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tolerant louvered heat exchanger fin
CN101482347A (zh) * 2008-01-09 2009-07-15 德尔菲技术公司 耐霜翅片
CN10184647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以及采用该翅片的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9592A (zh)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040B (zh) 制冷剂分配器、具备此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冷冻循环装置和空调机
CN203375766U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JP6278904B2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の冷媒分配器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1806550B (zh) 微通道换热器
EP2236972B1 (en) Fi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using the fin
US20060101849A1 (en) Parallel flow evaporator with variable channel insertion depth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WO2015004720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833137A (zh) 热交换器
JP2015017738A (ja) 熱交換器
EP306203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ing said heat exchanger
CN110595111B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N210128650U (zh)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JP560847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EP3916320B1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P360861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1839592B (zh) 换热器
EP3224565B1 (en) Frost tolera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2016148480A (ja) 熱交換器
CN201277832Y (zh) 强化传热的不对称翅片
JP5084304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102252464A (zh) 换热器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WO2018040036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10688819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ANFOSS INC.

Effective date: 20120723

Owner nam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7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289, No. 12,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21 Avenue, No. 60

Applicant before: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2500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3

Address after: 312500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Applicant aft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Co-applicant after: DANFOSS A/S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89, No. 12,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before: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2500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Assigno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1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mbined structure of system radial-flow machinery and heat exchang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10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26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289-1, No. 12, Poplar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Patentee after: DANFOSS A/S

Address before: 312500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Patentee befor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NFOSS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