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5906A -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5906A
CN101835906A CN200880113346A CN200880113346A CN101835906A CN 101835906 A CN101835906 A CN 101835906A CN 200880113346 A CN200880113346 A CN 200880113346A CN 200880113346 A CN200880113346 A CN 200880113346A CN 101835906 A CN101835906 A CN 101835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ic acid
probe
acid probe
target analyte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薄井贡
波木井千雅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5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5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0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analyt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nucleic acids, uric acid, worms, m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13Hybridisation assays
    • C12Q1/6816Hybridisation ass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means
    • C12Q1/682Signal ampl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简便且有效地形成核酸探针聚合物的核酸探针聚合物形成方法,由该方法形成的探针聚合物,使用该方法的新核酸探针以及高灵敏度且简便地检测标的分析物的标的分析物检测方法。所述核酸探针含有3个以上的核酸区域,同时该核酸探针的各个核酸区域含有第1区域以及与该第1区域互补且邻接的第2区域。通过使该核酸探针反应,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

Description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核酸探针,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自我聚合体(聚合物),能够提高标的分析物检测灵敏度的探针聚合物形成方法,通过该方法生成探针聚合物以及利用该方法检测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提出过一种去酶恒温核酸扩增法,即使用多种含有与其他核酸探针互补的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通过探针的自我聚合反应(Probe alternation link self
Figure GPA00001115219900011
assemblyreaction)形成核酸探针聚合体(聚合物)的方法(以下,将通过探针的自我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的方法称为PALSAR法)(专利文献1~4)。此外,本发明人也提出利用Palsar法提高目标基因的检测灵敏度的方法(专利文献5)。
通过上述方法,虽然能高灵敏度地检测出目标基因,但需要使用多种核酸探针来形成信号探针聚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67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10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2/31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2-355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03/029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便且有效地形成核酸探针聚合物的方法,由该方法形成的探针聚合物,使用该方法的新核酸探针以及高灵敏度且简便地检测标的分析物的标的分析物检测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在核酸探针的一个区域,以此区域的中心位置为界,通过构成对称相对的碱基间具有互补的镜像关系(对称)的碱基序列,并且仅以一种核酸探针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
即本发明中的核酸探针的特征是,含有3个以上的核酸区域,同时该核酸探针的各个核酸区域含有第1区域以及与该第1区域互补且邻接的第2区域。
本发明的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使本发明中的核酸探针发生反应生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探针聚合物的特征是通过上述的本发明中的探针聚合物形成方法形成。
本发明的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根据上述本发明中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形成探针聚合物,通过检测出该探针聚合物来检测标的分析物。
本发明的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使用能与上述标的分析物特异结合可能且含有与上述核酸探针相同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碱基序列的辅助探针,形成含有上述标的分析物、上述辅助探针和上述探针聚合物的复合体,通过分析该复合体检测上述标的分析物。同时,本说明书中的辅助探针是指含有能与被检测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部分,并且具有与用于形成聚合物的上述核酸探针相同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碱基序列,起连接标的分析物与探针聚合物的作用。
上述标的分析物可以列举,例如,核酸、抗原、抗体、受体、半抗原、酶、蛋白质、肽、聚合物以及糖类构成的群类中至少一种。
上述标的分析物是核酸的情况时,上述核酸探针通过构成含有与上述标的核酸(目标基因)的一部分互补的序列,能使标的核酸与探针聚合物相结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仅通过一种核酸探针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此外,通过本发明,能简便地检测出标的分析物并且能显著的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一例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的简要说明图
【图2】表示图1记载的核酸探针的结合方式的简要说明图
【图3】表示由图1记载的核酸探针形成的探针聚合物的简要说明图
【图4】显示实施例1的结果的照片
【图5】显示实施例2的结果的照片
【图6】显示实施例3的结果的照片
符号说明
10:本发明的核酸探针,10a、10b、10c:核酸区域,20:氢键,30:探针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示例仅例示,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图1是表示一例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简要说明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核酸探针的结合方式的简要说明图。图3是表示由图1中的核酸探针形成的自我聚合体(探针聚合物)的简要说明图。
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其特征是含有3个以上的核酸区域,该核酸探针的各个核酸区域含有相互邻接的第1区域以及与该第1区域互补的第2区域,通过使该核酸探针发生反应可以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本说明书中,核酸探针的核酸区域是指上述第1区域与第2区域构成的区域。此外,也称各核酸区域中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各自的互补区域。本发明中核酸探针包含的核酸区域是3个以上,优选3个以上10以下,更优选3个以上5以下。
图1表示一例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简要说明图,其中包含3个核酸区域。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核酸探针10从5’端部开始按顺序含有核酸区域10a,核酸区域10b以及核酸区域10c,各个核酸区域10a,10b以及10c包括与之互补且邻接的2区域。也即,上述核酸区域10a包含互补区域X以及与其邻接并含有与该互补区域X互补的碱基序列的互补区域X’,上述核酸区域10b包含互补区域Y以及与其邻接并含有与该互补区域Y互补的碱基序列的互补区域Y’,上述核酸区域10c包含互补区域Z以及与其邻接并含有与该互补区域Z互补的碱基序列的互补区域Z’。
本发明的核酸探针10中,互补区域X与互补区域X’,互补区域Y与互补区域Y’,互补区域Z与互补区域Z’是分别能够与之杂化的互补核酸区域,如图2所示,互补区域X与互补区域X’相结合【图2(a)】,互补区域Y与互补区域Y’相结合【图2(b)】,互补区域Z与互补区域Z’相结合【图2(c)】。图2中,符号20表示氢键。其中,作为适宜的例子,图1所举是含有3个核酸区域(10a,10b以及10c)的核酸探针,但是并没有特别将核酸区域的数目限定为3个以上。
本发明中核酸探针10通过杂化反应,如图3所示,核酸探针10进行自我聚合,形成核酸探针10自我聚合体即探针聚合物30。
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其各个互补区域的长度以碱基数量来说,优选2个碱基以上,更优选3~50个碱基,进一步优选4~15个碱基。此外,核酸探针中各个互补区域的长度以相同为宜。
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的碱基序列最优是由各个核酸区域中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互补的碱基序列构成即可,无特别限定,各个互补区域两末端的碱基优选鸟瞟呤或者胞嘧啶。各个互补区域两端的碱基是鸟瞟呤或者胞嘧啶时,能缩短反应时间,以更低的反应温度形成稳定的探针聚合物,同时还可以提高操作性和检测灵敏度。
本发明的核酸探针通常由DNA或者RNA构成,核酸类似体也可以。核酸类似体可以列举,例如,肽核酸(PNA,参阅国际公开第92/20702号公报等)和Locked Nucleic Acid(LNA,参阅Koshkin AA et al.Tetrahedron1998.54,3607-3630.,Koshkin AA et al.J.Am.Chem.Soc.1998.120,13252-13253.,Wahlestedt C et al.PNAS.2000.97,5633-5638.等)。此外,本发明中,核酸探针内的核酸组成无必要仅为一种,比如,仅由DNA构成,根据具体要求,也可能使用例如由DNA和RNA构成的低聚核苷酸·探针(嵌合体探针)。
这些探针均可由已知的方法合成。例如,使用Applied Biosystem公司(AppliedBiosystem Inc.)生产的DNA合成器394型,通过亚磷酰胺法可以合成DNA探针。此外还有,磷酸三酯法,H-膦酸盐(phosphonate)法,硫代膦酸盐法等,使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合成均可。
本发明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方法是使上述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发生反应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方法。如图3所示,通过使多种本发明的核酸探针10发生杂化反应,根据探针的浓度有效地形成核酸探针10的自我聚合体即探针聚合物30。
所使用的核酸探针的数量无特别限定,但是一般在102~1015根的范围内使用。对于反应缓冲溶液的组成,其浓度无特别限定,核酸扩增常用的通常缓冲溶液适当使用即可。PH值在常用的范围即可,优选7.0~9.0的范围内。杂化反应的温度条件也无特别限定,通常的温度即可,但优选在反应溶液中形成部分的反应温度区,在此反应温度区内发生自我聚合反应(国际公开第2005/106031号公报)。适用的部分反应温度区优选40~80℃,更优选55~65℃。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检测标的分析物,能简便且高灵敏度地检测标的分析物。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无特别限定,采用已知的方法即可。
本发明的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上述本发明的探针聚合物形成方法生成聚合物,通过检测该聚合物测定样本中标的分析物是否存在的方法。上述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具体的可以列举,使标的分析物与探针聚合物形成复合体,通过检测探针聚合物测定标的分析物的方法以及仅在标的分析物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形成聚合物的方法生成聚合物,通过检测聚合物测定标的分析物的方法(例如,使用切断的核酸探针,仅在标的分析物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杂化反应连接核酸探针形成聚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中的标的分析物测定用样本,可以适宜使用有可能含有该标的分析物的所有样本,例如,血液、血清、尿、大便、脑脊液、组织液、痰、细胞培养物等生物由来样本,含有或者可能已感染病毒、细菌、霉等的样本。
上述标的分析物可以列举,例如,核酸、抗原、抗体、受体、半抗原、酶、蛋白质、肽、聚合物、糖类以及它们的组合所构成的。该标的分析物可以由样本配制也可离析出来。此外,样本中的标的核酸也可使用以已知的方法扩增过的DNA或者RNA等核酸。上述标的核酸(目标基因)可以使用单链的DNA以及/或者RNA,与双链的DNA以及/或者RNA。此外,上述标的核酸可以使用SNPs(单核苷酸多态)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优选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具有与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相同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碱基序列的区域(称为探针结合区域),并且含有能与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部分(称为目标区域T)的辅助探针。比起使用上述辅助探针,形成含有标的分析物、辅助探针和聚合物的复合体,通过分析复合体测定上述标的分析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更能简便地检测标的分析物。目标区域优选位于辅助探针末端。
上述目标区域可根据标的分析物进行选择。例如,标的分析物是核酸的情况时,目标区域优选构成含有与标的核酸互补的碱基序列,使用含有与标的核酸的1区域互补的序列的辅助探针,通过杂化反应结合的区域。
标的分析物是抗原等蛋白质的情况时,优选其直接或者间接结合于能与抗体等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物质。并且,辅助探针与标的分析物之间,两者直接结合亦可,通过其他物质介入间接结合亦可。具体的,优选通过化学结合与抗体结合的辅助探针,例如,使用预先将氨基和羧基与抗体相结合的辅助探针。另外,选用使用抗生蛋白链霉素与生物素化抗体相结合的辅助探针也可以。
上述辅助探针的探针结合区域优选含有1个以上与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的互补区域具有相同碱基序列的区域结构,更优选含有2种以上与本发明的核酸探针相同的互补区域,辅助探针与本发明的核酸探针通过2个以上互补区域连结的结构。此外,使用含有多个相同的探针结合区域的辅助探针,一个辅助探针连结有两个以上的核酸探针亦可。
此外,标的分析物是核酸的情况时,本发明的核酸探针构成含有与上述标的核酸的一部分互补的序列,使用该核酸探针形成标的核酸和探针聚合物的复合体,通过检测探针聚合物测定标的核酸。
此外,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中,优选含有通过标的分析物检测用反应器材捕捉标的分析物的步骤。本发明适用于标的分析物检测用的各种反应器材,特别的,DNA芯片或者DNA微阵列(参阅Marshall,A.,Hodgson,J.DNA chips:an array of possibilities.Nat Biotechnol.16,27-31,1998.等),微孔板以及磁性体粒子等同样适用。
使用反应器材捕捉标的分析物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连接有能与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捕捉用物质的反应器材,通过该捕捉用物质与标的分析物结合,使反应器材与标的分析物结合。
该捕捉用物质根据标的分析物进行适宜选择即可,无特别限定。标的分析物是核酸的情况时,捕捉用物质优选含有与该标的核酸的1区域(与辅助探针互补的区域除外)相配对的碱基序列的低聚核苷酸(捕捉探针)。标的分析物是抗原或者抗体的情况时,捕捉用物质优选使用与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抗体或者抗原。此外,标的分析物是糖类的情况时,捕捉用物质优选使用与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的外源凝集素。
本发明中,探针聚合物的检测方法无特别限定,优选预先用标识物质标记上述核酸探针,利用该标识物质进行检测。上述标识物质优选吖啶鎓酯,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异羟洋地黄毒苷配基,荧光物质,发光物质或者色素,考虑到操作性,定量性及灵敏度特别优选吖啶鎓酯。具体的,预先用荧光物质标记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可以通过荧光物质的光化学变化检测探针聚合物是否存在。再者,预先用发色系酶或者发光系酶标记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可以通过光化学变化检测探针聚合物是否存在。进一步,预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探针聚合物是否存在。
此外,对于上述形成的探针聚合物,可以通过标识探针与探针聚合物进行杂化检测探针聚合物是否存在。标识探针可以使用发色系酶,发光系酶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等进行标记。此外,对于上述形成的探针聚合物,加入具有与核酸相结合性质的荧光物质,可以通过这个荧光物质的光化学变化检测上述探针聚合物是否存在。荧光物质优选具有能插入到双链的碱基对间的性质的荧光物质。
此外,本发明的探针聚合物在260nm下极大地显现出紫外吸收带的强度降低(减色特征)这个淡色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波长260nm下的紫外吸收确认聚合物的状态。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仅供参考,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通过电泳确认本发明的核酸探针有无生成探针聚合物。
将含有下述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1(序列号1)溶解于反应溶液【4XSSC】,配制成2000pmol/mL的探针溶液。
核酸探针-1的碱基序列(5′-X1(碱基数7)X1′(碱基数7)-Y1(碱基数7)Y1′(碱基数7)-Z1(碱基数7)Z1′(碱基数7)-3′)
5’-CCTGTCT AGACAGG CTTCGGA TCCGAAG GGTAGCA TGCTACC-3’(序列号1)
将上述配制的探针溶液在94℃下加热1分钟,立即用冰冷却。接着,预热软管使其达到各个反应温度【35,38,40,43,46,48,50,53,55,57,59,61,64,66,68或者70℃】,反应1小时。将反应后的标本置于0.2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4所示。图4~图6中,M表示分子尺寸标记,各个数字表示相应的反应温度条件。
如图4所示,55℃~61℃的反应温度中,确认探针聚合物是否形成。
(实施例2)
使用含有下述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2(序列号2)来替代核酸探针-1,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核酸探针-2的碱基序列(5′-X2(碱基数6)X2′(碱基数6)-Y2(碱基数6)Y2′(碱基数6)-Z2(碱基数6)Z2′(碱基数6)-3′)
5’-CCTGTC GACAGG CTCGGA TCCGAG GGAGCA TGCTCC-3’(序列号2)
如图5所示,53℃~61℃的反应温度中,确认探针聚合物是否形成。
(实施例3)
使用含有下述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3(序列号3),来替代核酸探针-1,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核酸探针-3的碱基序列(5′-X3(碱基数5)X3′(碱基数5)-Y3(碱基数5)Y3′(碱基数5)-Z3(碱基数5)Z3′(碱基数5)-3′)
5’-CCTGC GCAGG CTCGG CCGAG GGACG CGTCC-3’(序列号3)
如图6所示,50℃~59℃的反应温度中,确认探针聚合物是否形成。
(实施例4)
使用通过本发明的核酸探针形成的探针聚合物检测目标基因。
使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rRNA含有相同的碱基序列的合成DNA(目标低聚DNA)(序列号4)作为标的分析物。
目标低聚DNA的碱基序列
5’-TTCGGGAAACCGGAGCTAATA CCGGATAATATTTTGAACCGC
ATGGTTCAAAAGTGAAAGACG GTCTTGCTGTCACTTATAGAT
GGATCCGCGCTGCATTAGCTA-3’(序列号4)
使用含有与上述目标低聚DNA(序列号4)互补的序列的核酸探针(序列号5)作为捕捉探针。
捕捉探针的碱基序列
5’-CGTCTTTCACTTTTGAACCAT GCGGTTCAAAATATTATCCGG-3’-氨基键(序列号5)
将上述捕捉探针固定在各个条井型96井微量滴度酶标板上进行实验。
使用吖啶鎓酯(AE)对实施例1中的核酸探针-1(序列号1)的5’末端进行标记,将其用作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核酸探针。将该AE标记过的核酸探针-1溶解于溶液【100mM-丁二酸锂、600mM-氯化锂、2mM-EDTA、5%-LDS、稳定剂】中,配制成浓度为50pmol/mL的第2杂化溶液。
使用同时含有与上述核酸探针-1的一部分相同的碱基序列以及上述目标低聚DNA互补的区域的核酸探针(辅助探针-1)(序列号6)作为辅助探针。
辅助探针-1的碱基序列(5′-Y1′-X1-polyT-Y1′-X1-T′-3′)
5’-TCCGAAG CCTGTCT TTTTT TCCGAAG CCTGTCT
ATCTATAAGTGACAGCAAGAC-3’(序列号6)
将上述辅助探针溶解于溶液【100mM-丁二酸锂、600mM-氯化钠、2mM-EDTA、1%-LDS】中,配制成浓度为25pmol/mL的第1杂化溶液。
将50μL的0或者10fmol/mL的目标低聚DNA(序列号4)和50μL第1杂化溶液分别注入上述调制好的条井型96井微量滴度酶标板中,用密封板密封封紧,设定标板温度上部为20℃,下部为55℃,在此条件下反应45分钟。反应后,用洗净液【50mM-Tris、0.3M-NaCl、0.01%-TritonX-100、pH7.0】洗净。
洗净后,将100μL第2杂化溶液注入充分洗净的96井微量滴度酶标板中,用密封板密封封紧。设定标板温度上部为20℃,下部为55℃,在此条件下反应30分钟后,用洗净液洗净。
将标板的井洗净后,加入发光化学试剂-I,II(Gen Probe公司制造)测定液-1各50μL,使用照度计(Centro LB 960,Berthold制造)测定发光强度(RLU)。发光强度(RLU)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条件作如下更改,方法参照实施例4进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使用吖啶鎓酯(AE)对实施例3中的核酸探针-3(序列号3)的5’末端进行标记,将其用作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核酸探针。
使用同时含有与上述核酸探针-3的一部分相同的碱基序列以及上述目标低聚DNA互补的区域的核酸探针(辅助探针-2)(序列号7)作为辅助探针。
辅助探针-2的碱基序列(5′-Y3′-X3-X3′-Y3′-X3-X3′-T′-3′)
5’-CCGAG CCTGC GCAGG CCGAG CCTGC GCAGG ATCTATAAGTGACAGCAAGAC-3’(序列号7)
(比较例1)
通过使用2种核酸探针形成的探针聚合物检测目标基因。
将条件作如下更改,方法参照实施例4进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使用吖啶鎓酯(AE)对下述2种核酸探针(第1以及第2探针;序列号8和9)的5’末端进行标记,将其用作形成探针聚合物的核酸探针。分别将该AE标记过的2种核酸探针溶解于溶液【100mM-丁二酸锂、600mM-氯化锂、2mM-EDTA、5%-LDS、稳定剂】中,配制成浓度为25pmol/mL的第2杂化溶液。
第1探针的碱基序列(5′-X4-Y4-Z4-3′)
5’-GATGTCTCGGGATG GCTTCGGAGTTACG CTGGCGGTATCAAC-3’(序列号8)
第2探针的碱基序列(5′-X4′-Y4′-Z4′-3′)
5’-CATCCCGAGACATC CGTAACTCCGAAGC GTTGATACCGCCAG-3’(序列号9)
使用同时含有与上述第1探针的一部分相同的碱基序列以及上述目标低聚DNA互补的区域的核酸探针(辅助探针-3)(序列号10)作为辅助探针。
辅助探针-3的碱基序列(5′-X4-Y4-X4-T′-3′)
5’-GATGTCTCGGGATG GCTTCGGAGTTACG GATGTCTCGGGATG
ATCTATAAGTGACAGCAAGAC-3’(序列号10)
[表1]
  目标低聚DNA浓度(fmol/mL) 实施例4 实施例5 比较例1
  0   98   38   148
  目标低聚DNA浓度(fmol/mL) 实施例4 实施例5 比较例1
  10   84632   38430   82496
如表1所示,使用1种核酸探针与使用2种核酸探针一样,同样能够检测出目标。
序列表
<110>卫材R&D管理有限公司
 
<120>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130>77547-PCT-CN
 
<140>PCT/JP2008/68849
<141>2008-10-17
 
<150>JP 2007-276681
<151>2007-10-24
 
<160>10
 
<170>PatentIn version 3.1
 
<210>1
<211>42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1
cctgtctaga caggcttcgg atccgaaggg tagcatgcta cc                        42
 
<210>2
<211>36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2
cctgtcgaca ggctcggatc cgagggagca tgctcc                               36
 
<210>3
<211>30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3
cctgcgcagg ctcggccgag ggacgcgtcc                                      30
 
<210>4
<211>105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4
ttcgggaaac cggagctaat accggataat attttgaacc gcatggttca aaagtgaaag     60
acggtcttgc tgtcacttat agatggatcc gcgctgcatt agcta                     105
 
<210>5
<211>42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220>
<221>多种特征
<222>(42)..(42)
<223>9:512010-4-20
 
<400>5
cgtctttcac ttttgaacca tgcggttcaa aatattatcc gg                        42
 
<210>6
<211>54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6
tccgaagcct gtcttttttt ccgaagcctg tctatctata agtgacagca agac           54
 
<210>7
<211>51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7
ccgagcctgc gcaggccgag cctgcgcagg atctataagt gacagcaaga c              51
 
<210>8
<211>42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8
gatgtctcgg gatggcttcg gagttacgct ggcggtatca ac                        42
 
<210>9
<211>42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9
catcccgaga catccgtaac tccgaagcgt tgataccgcc ag                        42
 
<210>10
<211>63
<212>DNA
<213>人工
 
<220>
<223>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400>10
gatgtctcgg gatggcttcg gagttacgga tgtctcggga tgatctataa gtgacagcaa     60
gac                                                                   63

Claims (7)

1.一种核酸探针,其特征是含有3个以上的核酸区域,同时该核酸探针的各个核酸区域含有第1区域以及与该第1区域邻接且互补的第2区域。
2.一种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使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核酸探针发生反应,形成该核酸探针的聚合物。
3.一种探针聚合物,其特征是由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形成。
4.一种标的分析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形成探针聚合物,通过检测该探针聚合物来检测标的分析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使用能与所述标的分析物进行特异结合并且具有与所述核酸探针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相同的碱基序列的辅助探针,形成含有所述标的分析物、所述辅助探针和所述探针聚合物的复合体,通过分析该复合体检测所述标的分析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标的分析物为核酸,所述核酸探针含有与所述标的核酸的一部分互补的序列。
7.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标的分析物是选自核酸、抗原、抗体、受体、半抗原、酶、蛋白质、肽、聚合物以及糖类所构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种。
CN200880113346A 2007-10-24 2008-10-17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1835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6681 2007-10-24
JP2007-276681 2007-10-24
PCT/JP2008/068849 WO2009054320A1 (ja) 2007-10-24 2008-10-17 核酸プローブ及びプローブポリマーの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5906A true CN101835906A (zh) 2010-09-15

Family

ID=4057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346A Pending CN101835906A (zh) 2007-10-24 2008-10-17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56007A1 (zh)
EP (1) EP2202319A4 (zh)
JP (1) JPWO2009054320A1 (zh)
KR (1) KR20100085923A (zh)
CN (1) CN101835906A (zh)
SG (1) SG185315A1 (zh)
WO (1) WO2009054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5026A1 (ja) * 2011-12-09 2013-06-13 エーザ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塩基変異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用キット
WO2013172305A1 (ja) 2012-05-15 2013-11-21 エーザ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Rna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用キ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39517C (en) * 1990-04-03 2006-11-07 David Segev Dna probe signal amplification
DK51092D0 (da) 1991-05-24 1992-04-15 Ole Buchardt Oligonucleotid-analoge betegnet pna, monomere synthoner og fremgangsmaade til fremstilling deraf samt anvendelser deraf
JP3267576B2 (ja) * 1998-11-09 2002-03-18 三光純薬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高分子の形成方法
PT1188841E (pt) 2000-03-31 2009-03-24 Eisai R&D Man Co Ltd Sonda para construir um polímero sonda, método de construção do polímero sonda e a sua utilização
CA2389310A1 (en) * 2000-08-30 2002-03-07 Sanko Junyaku Co.,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gene
EP1304386B1 (en) * 2000-10-11 2006-10-04 Sanko Junyaku Co., Lt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elf-assembly probe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same
JP4121757B2 (ja) 2001-03-21 2008-07-23 三光純薬株式会社 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による自己集合体の作製方法及び遺伝子の検出方法
JP2003061679A (ja) * 2001-08-29 2003-03-04 Sanko Junyaku Kk 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の巨視的な自己集合体の検出方法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KR20040041529A (ko) 2001-09-28 2004-05-17 산코 준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Dna 칩의 시그널 증폭방법
JP2003116598A (ja) * 2001-10-09 2003-04-22 Sanko Junyaku Kk 遺伝子の検出方法
WO2003040367A1 (fr) * 2001-11-08 2003-05-15 Sanko Junyaku Co., Ltd. Procede de formation d'un autoassemblage au moyen d'oligonucleotides synthetises par amplification genique et procede de detection d'un autoassemblage et d'un gene
WO2005106031A1 (ja) * 2004-04-28 2005-11-10 Eisai R & D Management Co., Ltd. ハイブリダイゼーション方法
EP1854883B1 (en) * 2005-02-28 2011-09-28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Assist probe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1939622B1 (en) * 2005-09-27 2011-09-21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autoaggregate on microparticl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arget analyte
US7927804B2 (en) * 2006-03-15 2011-04-19 Eisai & Managment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signal probe-polym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54320A1 (ja) 2011-03-03
KR20100085923A (ko) 2010-07-29
SG185315A1 (en) 2012-11-29
EP2202319A1 (en) 2010-06-30
EP2202319A4 (en) 2010-10-20
WO2009054320A1 (ja) 2009-04-30
US20100256007A1 (en) 201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8512B2 (en)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nalytes in complex mixtures
AU2002327202A1 (en)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nalytes in complex mixtures
KR20130118331A (ko) 증폭 핵산 검출 방법 및 검출 디바이스
WO2001075166A3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gene expression
US20080254999A1 (en) Linear nucleic acid and sequence therefor
KR20150139582A (ko) 나노파티클-지원 신호 증폭을 이용한 rna 마이크로칩 검출
CN101835906A (zh) 核酸探针及探针聚合物的形成方法
US20030211532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analyzing nucleic acids
CN101128603A (zh) 信号扩增方法
US7927804B2 (en) Method of forming signal probe-polymer
US7306915B2 (en) Probe set for detection of target substance and dete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01025481A1 (fr) Procede de detection d&#39;acide nucleique
JP5289314B2 (ja) 標的物質の検出方法
KR20070000511A (ko) 핵산 탐지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