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325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3259B
CN101833259B CN200910252792.0A CN200910252792A CN101833259B CN 101833259 B CN101833259 B CN 101833259B CN 200910252792 A CN200910252792 A CN 200910252792A CN 101833259 B CN101833259 B CN 101833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transfer member
hold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7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3259A (zh
Inventor
佐佐木庆治
松本英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560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66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922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437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3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3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9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paper trans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以及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是相对于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的独立体,并且支撑所述传送部件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可打开和关闭。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已公布的专利申请No.2003-84517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装置结构被分成图像形成部分和图像扫描部分,通过将这些部分组合而形成图像形成装置。在此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分的结构由模制框架构成,该模制框架由形成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除了供纸箱部之外的底面的金属底板部件支撑。此外,图像扫描部分由竖立在底板部件的三个角部的三根支柱和设置在其余一个角部的箱形支撑侧板支撑。
日本未经审查已公布的专利申请No.2005-283733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用于保持调色剂图像的多个可移动图像保持体和与多个图像保持体相对的带部件,其中设置有沿着与图像保持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向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至少之一送风或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至少之一吸气的冷却部分,所述第一空间由多个图像保持体中的相邻两个图像保持体和带部件构成,所述第二空间形成为用于使图像保持体曝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用于支撑图像保持体的支撑部分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由于所述支撑部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图像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一种能够进行良好散热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以及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是相对于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的独立体(即,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是彼此独立的部件),并且支撑所述传送部件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可打开和关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底座,其固定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和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中,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包括一对侧板,并且,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固定在构成所述一对侧板的两个侧板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箱体形状的箱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箱部内设置有电基板。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箱部是可以封闭的。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箱部,所述两个箱部中之一是封闭的并且内部设置有控制基板,所述两个箱部中的另一个至少一面是敞开的并且内部设置有电源基板。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通过支撑件来支撑所述传送部件,所述支撑件沿着打开所述传送部件的方向自由旋转并且沿着关闭所述传送部件的方向产生转矩。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一对侧板,其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的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并且通过铸造或粉末冶金工艺而形成。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潜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保持体沿纵向的长度与所述显影装置沿纵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传送结构,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包括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和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中至少之一,其中,当所述传送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时,由所述一对侧板支撑所述传送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显影装置以及所述传送部件中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于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允许安装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机。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于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和多个所述显影装置,并且,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多个电动机,所述多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的每一个。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一对侧板,其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由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导热树脂制成。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潜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保持体沿纵向的长度与所述显影装置沿纵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传送结构,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包括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和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中至少之一,其中,当所述传送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时,由所述一对侧板支撑所述传送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显影装置以及所述传送部件中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在于根据二十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允许安装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机。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和多个所述显影装置,并且,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多个电动机,所述多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的每一个。
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显影剂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一对侧板和传送部件支撑部分,所述一对侧板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的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并且通过铸造或粉末冶金工艺而形成,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是相对于所述一对侧板的独立体并且支撑所述传送部件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可打开和关闭。
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显影剂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一对侧板和传送部件支撑部分,所述一对侧板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由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导热树脂制成,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是相对于所述一对侧板的独立体并且支撑所述传送部件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可打开和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用于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支撑部分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由于该支撑部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图像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一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用于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支撑部分的变形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一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用于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支撑部分的强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三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允许有效地利用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三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用于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支撑部分的强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五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难以引起从所述控制基板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泄漏并且便于冷却所述电源基板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一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所述传送部件的开闭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良好散热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调节所述图像保持体与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之间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调节所述图像保持体与所述显影装置之间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允许对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进行高密度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所述传送结构的变形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安装所述驱动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三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允许良好地消散从电动机传递的热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八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安装有多个电动机也允许良好地消散从电动机传递的热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良好散热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调节所述图像保持体与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之间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调节所述图像保持体与所述显影装置之间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与不是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可以提供一种允许对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进行高密度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所述传送结构的变形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安装所述驱动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允许良好地消散从电动机传递的热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除了产生由本发明第十六方面获得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安装有多个电动机也允许良好地消散从电动机传递的热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减小用于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支撑部分的变形,能够抑制由于该支撑部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图像劣化,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减小用于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支撑部分的变形,能够抑制由于该支撑部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图像劣化,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散热。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各图对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主开闭部分相对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的状态和将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拆卸下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感光体单元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图4所示的感光体单元的平面图;
图6A和6B是示出图4所示的感光体单元的闸板部件的操作的视图,其中,图6A是示出闸板部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并且图6B是示出闸板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主体框架的后侧板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铰链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潜像形成装置的平面图;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第一平面图;
图1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第二平面图;
图18是从右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板的第一侧视图;以及
图19是从右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板的第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将前侧开闭部分18和主开闭部分20安装成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包括稍后将说明的主体框架300(参见图10)和安装在主体框架300上的外盖14。
前侧开闭部分18绕着中心轴24转动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此外,前侧开闭部分18设置有操作部分34。操作部分34例如包括用于输入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数量的数字小键盘和在图像形成开始时操作的开始按钮。
此外,在前侧开闭部分18上,以可相对于前侧开闭部分18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安装有供给用开闭部分30。如图1和图2所示,供给用开闭部分30通常相对于前侧开闭部分18关闭。当使用与收纳在稍后将说明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中的记录介质不同的记录介质时,相对于前侧开闭部分18打开供给用开闭部分30。
主开闭部分20绕着中心轴26转动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主开闭部分20通常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当将稍后说明的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下来时,打开主开闭部分20。为了避免安装在主开闭部分20上的稍后将说明的支撑辊70、中间转印带62等与前侧开闭部分18发生干涉,在打开主开闭部分20之前先打开前侧开闭部分18。此外,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前侧开闭部分18时,在关闭前侧开闭部分18之前先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主开闭部分20。
此外,在主开闭部分20上,以可相对于主开闭部分20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安装有副开闭部分32。副开闭部分32可独立于主开闭部分20而打开和关闭,并且可以处于相对于主开闭部分20打开的状态,其中该主开闭部分20正处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的状态。当将稍后说明的清洁装置96的整个或一部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下来时,打开副开闭部分32。此外,将副开闭部分32的上表面用作用于排出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分。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40。图像形成部分40包括例如四个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
作为图像形成结构的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分别包括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并且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后侧(图2中的右侧)依次设置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稍后将说明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的细节。
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用作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体。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40包括潜像形成装置41。潜像形成装置41对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照射光以便在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各自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40包括显影装置46Y、46M、46C以及46K。显影装置46Y利用收容在其中的黄色显影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Y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M利用收容在其中的品红色显影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M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C利用收容在其中的蓝绿色(青色)显影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C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K利用收容在其中的黑色显影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K上的潜像进行显影。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40包括转印装置58。转印装置58包括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二次转印装置84。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62用作传送从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转印的图像(调色剂图像)的传送部件。此外,中间转印带62为环状,并且由支撑辊64、66、68、70以及72张紧以沿着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通过稍后将说明的齿轮92(参见图8),从稍后将说明的电动机90(参见图8)向支撑辊70传递驱动。支撑辊70受到从电动机90传递的驱动而旋转,从而将驱动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
此外,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80Y、80M、80C以及80K。一次转印辊80Y、80M、80C以及80K分别将形成在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的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蓝绿色调色剂图像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
稍后将进一步说明中间转印带单元60。
二次转印装置84包括二次转印辊86。二次转印辊86将已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2上的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转印装置58包括清洁装置96。清洁装置96包括刮除部件98。刮除部件98刮除在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辊86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2表面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将由刮除部件98刮除的调色剂回收到清洁装置96的主体内。清洁装置96适合于经由通过打开副开闭部分32而形成的开口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
在组成转印装置58的部件之中,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清洁装置96安装在主开闭部分20上,二次转印辊86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将被二次转印辊86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50。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回收容器260。将从显影装置46Y、46M、46C以及46K排出的剩余显影剂回收到回收容器260中。回收容器260例如与感光体单元200K一体化。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安装有用于向图像形成部分40供给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前侧(图2中的右侧)拉出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并且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拉出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的情况下补充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包括以堆叠的状态收容诸如普通纸等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容器512。此外,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包括用于拾取收容在记录介质容器512中的顶层记录介质以便将所拾取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的供纸辊514。此外,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包括用于将记录介质分离由此防止多页记录介质被重叠地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的阻滞辊516。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形成有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530。传送路径530包括主传送路径532、翻转传送路径534以及副传送路径536。
主传送路径532用于将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供给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进而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外部。沿着主传送路径532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上述供纸辊514和阻滞辊516、定位辊542、上述二次转印辊86、上述定影装置50以及排出辊544。
定位辊542使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传送的记录介质暂时停止在记录介质的前边缘处,随后与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的定时(时刻)相吻合地将记录介质发送到二次转印辊86处。
排出辊544将由定影装置50定影有各颜色调色剂的记录介质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外部。
翻转传送路径534用作用于将一面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翻转进而再次将该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的传送路径。例如,沿着翻转传送路径534设置有两个翻转供给辊548和548。在翻转传送路径534上,排出辊544在夹持记录介质的后边缘的同时反向旋转,由此在记录介质的后边缘朝向前方的情况下供给记录介质。翻转供给辊548和548将所供给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定位辊542的上游位置。
副传送路径536用作用于向图像形成部分40供给与收容在记录介质供给装置510中的记录介质不同的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在供给用开闭部分30打开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前侧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沿着副传送路径536设置有供纸辊552和阻滞辊554。供纸辊552将被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阻滞辊554用于将被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的记录介质分离由此防止多页记录介质被重叠地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
图3示出了主开闭部分2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的状态和将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下来的状态。
如图3所示,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主开闭部分20时,转印装置58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清洁装置96随着主开闭部分20一起移动。换言之,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清洁装置96与主开闭部分20一体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
当主开闭部分20、中间转印带单元60以及清洁装置9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一体地打开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形成开口36。通过开口36将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如上所述,回收容器260与感光体单元200K一体化。因此,将回收容器260与感光体单元200K一体地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
图4示出了感光体单元200Y。注意到除了待使用的显影剂的颜色不同之外,感光体单元200M、200C以及200K与感光体单元200Y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再对感光体单元200M、200C以及200K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感光体单元200Y包括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上述感光鼓210Y安装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感光鼓210Y的一部分作为露出部分212Y而露出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的外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用作以局部露出的方式安装有感光鼓210Y的壳体。
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安装有用于对感光鼓210Y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220Y。充电装置220Y包括与感光鼓210Y接触的充电辊222Y。潜像形成装置41在经充电装置220Y均匀充电的感光鼓210Y的表面上写入潜像(参见图1)。
此外,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安装有作为清洁装置的刮除部件224Y。刮除部件224Y刮除在一次转印辊80Y将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10Y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参见图2)。
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还设置有用于回收由刮除部件224Y从感光鼓210Y的表面上刮除的黄色调色剂的回收室226Y。
此外,闸板部件230Y例如通过支撑部件232Y安装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闸板部件230Y用作移动部件。此外,闸板部件230Y与连杆机构400连接,并且通过连杆机构400与上述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连接。
图5是示意性示出感光体单元200Y的平面图。
如图5所示,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上形成有开口204Y,并且感光鼓210Y的一部分适合于通过开口204Y从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露出。此外,感光鼓210Y由轴承206Y和206Y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
轴承206Y和206Y分别由诸如金属或导热树脂等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以及100W/m·K或更高的材料。这里,可以将导热率为106W/m·K的黄铜作为用于轴承206Y和206Y的材料的实例。对于导热率的测定,可以使用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E 1530定义的稳态热流计技术。
此外,如图5所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22例如与感光鼓210Y的左侧轴连接,感光鼓210Y受到从电动机322传递来的驱动而旋转。
图6A和6B示出了闸板部件230Y的操作。闸板部件230Y在作为第二位置的图6A所示位置与作为第一位置的图6B所示位置之间移动。
图6A所示的第二位置对应于闸板部件230Y遮盖感光鼓210Y的露出部分212Y的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遮盖位置)。另一方面,图6B所示的第一位置对应于闸板部件230允许露出部分212Y从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露出的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露出位置)。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取出感光体单元200Y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处于图6A所示的遮盖位置。此外,在感光体单元200Y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且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处于图6A所示的遮盖位置。同时,在感光体单元200Y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且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处于图6B所示的露出位置。
闸板部件230Y通过上述连杆机构400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或主开闭部分20连接。此外,闸板部件230Y适合于借助连杆机构400的作用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操作相关联地从露出位置移动到遮盖位置。同时,闸板部件230Y适合于借助连杆机构400的作用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操作相关联地从遮盖位置移动到露出位置。
这样,当在感光体单元200Y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状态下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中间转印带单元60时,感光体单元200Y进入准备形成图像的状态。
图7是示意性示出显影装置46Y的平面图。
如图7所示,显影装置46Y包括显影装置主体47Y,并且通过轴承48Y和48Y将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49Y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装置主体47Y中。
轴承48Y和48Y分别由诸如金属或导热树脂等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以及100W/m·K或更高的材料。这里,可以将导热率为106W/m·K的黄铜作为用于轴承48Y和48Y的材料的实例。
此外,如图7所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24例如与显影辊49Y的右侧轴连接,显影辊49Y受到从电动机324传递的驱动而旋转。
图8示出了中间转印带单元60。
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中间转印带62和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62的框架体100。框架体100包括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用于连接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的连接部件106。上述支撑辊64、66、68、70以及72(参见图2)安装在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并且中间转印带62由支撑辊64、66、68、70以及72张紧。
此外,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支撑上述一次转印辊80Y、80M、80C以及80K(参见图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包括安装在支撑辊70(参见图2)的轴上的齿轮92。齿轮92受到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90传递的驱动,由此使支撑辊70旋转而将驱动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与上述连杆机构400(参见图4)连接。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单元60通过连杆机构400与闸板部件230Y、230M、230C、230K相连。这样,如上所述,闸板部件230Y、230M、230C、230K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打开和关闭。
注意到,在图8中,为了使框架体100的结构清晰,将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连接部件106的形状简化。
图9~11示出了主体框架300。如上所述,外盖14安装在主体框架300上,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由主体框架300和外盖14构成。
主体框架300包括右侧板302、左侧板304、后侧板330以及底座380。
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用作用于支撑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的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另外,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用作具有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的一对侧板。分别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四个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306K形成为从上端朝着下端倾斜。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的轴分别通过轴承(未示出)插入到分别形成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的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306K中。因此,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
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例如通过模制成型而制成。
此外,例如,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由铝合金制成并且通过压模铸造而形成。铝合金例如具有96W/m·K的导热率。
作为用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材料,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其他材料来代替铝合金。满足此条件的材料的实例包括导热率为72W/m·K的镁合金、导热率为109W/m·K的锌合金以及导热率为207W/m·K的铜合金。另外,成型方法不限于上述压模铸造,可以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例如,可以采用导热率为180W/m·K的铜熔渣。该粉末冶金工艺包括金属注射成型(MIM)。
如果可以将用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材料限制在上述条件内,则不必需要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导热树脂,诸如通过将低熔点合金混合到添加有诸如氧化铝等导热填料的导热率为1.5W/m·K的导热树脂中而形成的导热率提高到14~25W/m·K范围内的导热树脂。
如果使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与使用导热率大约在0.1~0.5W/m·K范围内的普通树脂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散热。换言之,可以消散通过轴承206Y、206M、206C、206K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此外,可以消散通过轴承48Y、48M、48C、48K从显影辊49Y、49M、49C、49K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此外,使用通过铸造或粉末冶金工艺而形成的侧板便于形成对应于驱动传递部件的凹部,由此便于齿轮系的布置。
此外,可以消散从潜像形成装置41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另外,可以消散从电动机324传递到右侧板302的热量和从电动机322传递到左侧板304的热量。
底座380用作用于安装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和传送部件支撑部分的底座。例如利用螺钉将右侧板302、左侧板304以及后侧板330紧固到底座380的上表面上。
后侧板330用作用于支撑作为传送部件的中间转印带62的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并且是相对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独立体以便支撑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62的框架体100,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62可相对于外盖14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后侧板330通过框架体100支撑中间转印带62使得中间转印带62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参见图1)打开和关闭。如图3所示,这允许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
更具体地说,利用铰链450和450将框架体100的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安装到后侧板330的上表面上,由此将中间转印带单元60支撑在后侧板330上。这里所使用的铰链450和450是适合于沿着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中间转印带62的方向自由旋转并且沿着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中间转印带62的方向产生转矩的所谓单向离合器铰链。
这将不再需要用过大的力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中间转印带单元60,并且允许中间转印带单元60停止在半开位置。这里,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半开位置对应于如图2所示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关闭位置和如图3所示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打开位置之间的位置。此外,由于铰链450和450沿着关闭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方向产生转矩,因此可防止主开闭部分20由于中间转印带单元60等的重力而下落关闭。
此外,例如利用螺钉将后侧板330紧固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
设置有中间转印带62等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0趋向于重量增加。因此,当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或关闭时且框架体100相对于后侧板330打开或关闭时,后侧板330易于在中间转印带单元60等的重量作用下而变形。此外,如果由共同的部件来支撑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则支撑部件恐怕会发生变形由此引起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的位移,从而导致所形成的图像中出现缺陷。
鉴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支撑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并且由后侧板330支撑框架体100。这样,由于由各自独立的部件来支撑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和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62的框架体100,因此难以引起由于支撑框架体100的部件的变形而导致的此类图像缺陷。
图12示出了后侧板330。
如图12所示,后侧板330包括分隔板332。在分隔板332的右侧(图12中的左侧)形成有作为箱部的右箱部340,并且在分隔板332的左侧(图12中的右侧)形成有左箱部360。这样,在后侧板330的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所设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从左向右和上下延伸的箱形延伸部分,由此允许确保支撑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强度。
右箱部340的后侧(图12中的近侧)的表面为敞开的,并且在该敞开表面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盖部件342。这样,盖部件342密封该敞开表面,从而封闭右箱部340。此外,在右箱部340中设置有控制基板344。控制基板344用作电基板,也用作例如控制图像形成部分40的各部件的控制基板。
如上所述,由于控制基板344在通过盖部件342密封的状态下设置在右箱部340中,因此与控制基板344设置在敞开空间中的情况相比,难以引起从控制基板344发出的无线电波的泄漏。另外,通过安装盖部件342,与未安装盖部件342的情况相比,可增加后侧板330的强度。
左箱部360形成有由板状部件围绕的侧部,并且左箱部360的后侧的表面是敞开的。在左箱部360中安装有电源基板362。电源基板362用作例如向图像形成部分40的各部件供电的电基板。
如上所述,由于电源基板362安装在至少一个侧面敞开的左箱部360中,因此与电源基板362设置在封闭空间中的情况相比,容易冷却电源基板362。
图13示出了铰链450。
铰链450包括铰链主体452、转矩限制器机构454、单向离合器机构456以及轴458。单向离合器机构456构造成:对于轴458沿着一个方向的旋转,打开轴458,而对于轴458沿着另一方向的旋转,阻止轴458旋转。设置转矩限制器机构454使得弹簧沿着松弛方向移动以便轴458沿着一个方向旋转,由此获得预定的转矩。
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铰链450支撑框架体100并且支撑中间转印带单元60。因此,如上所述,沿着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方向产生转矩,由此利用转矩限制器机构454产生阻尼器效果。同时,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中间转印带单元60时,轴458自由旋转且中间转印带单元60可以容易地打开。
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用于传送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转印的图像(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62,将中间转印带62用作传送部件。作为另一种选择,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构造成包括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纸张)的传送带而不是中间转印带62,该记录介质转印有来自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的图像(调色剂图像)。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构造图像形成装置10,则不再需要二次转印装置84,并将转印有来自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的图像(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装置50。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应注意的是在下文中将不再说明与先前所述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共同的部分,说明仅限于这两个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中间转印带62,并且用作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的传送结构。除了中间转印带62之外,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包括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62的框架体100。框架体100包括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用于连接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的连接部件120。上述支撑辊64、66、68、70以及72(参见图2)安装在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并且中间转印带62由支撑辊64、66、68、70以及72张紧。
此外,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支撑上述一次转印辊80Y、80M、80C以及80K(参见图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包括安装在支撑辊70(参见图2)的轴上的齿轮92。齿轮92受到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24(参见图7、图10以及图11)传递的驱动,由此使支撑辊70旋转而将驱动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与上述连杆机构400(参见图4)连接。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单元60通过连杆机构400与闸板部件230Y、230M、230C、230K相连。这样,如上所述,闸板部件230Y、230M、230C、230K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打开和关闭。
分别在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以向外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前侧突起110和后侧突起112。在图14中,应注意的是仅示出了设置在右侧板102上的前侧突起110和后侧突起112,而未示出位于左侧板104里侧的在左侧板104上形成的前侧突起110和后侧突起112。
注意到,在图14中,为了使框架体100的结构清晰,将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连接部件120的形状简化。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潜像形成装置41的平面图。
如图15所示,潜像形成装置41包括潜像形成装置主体42,并且在潜像形成装置主体42上形成有允许光从内部通过的通光窗口43Y、43M、43C、43K。此外,在潜像形成装置主体42的左右两侧表面上设置有前侧突起44和后侧突起45。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框架300的第一平面图。如上所述,外盖14安装在主体框架300上,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由主体框架300和外盖14构成。主体框架300包括右侧板302、左侧板304、后侧板330以及底座380。
底座380用作用于安装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和传送部件支撑部分的底座。例如利用螺钉将右侧板302、左侧板304以及后侧板330紧固到底座380的上表面上。
后侧板330用作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支撑部分,并且是相对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独立体以便支撑中间转印带单元60,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单元60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和关闭。
更具体地说,利用铰链450和450将框架体100的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安装到后侧板330的上表面上,由此将中间转印带单元60支撑在后侧板330上。这里所使用的铰链450和450是适合于沿着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中间转印带62的方向自由旋转并且沿着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中间转印带62的方向产生转矩的所谓单向离合器铰链。
此外,例如利用螺钉将后侧板330紧固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
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用作安装有感光鼓210、显影装置46以及潜像形成装置41中至少之一的一对侧板。分别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从上端朝向下端形成有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306K(参见图18)。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306K分别用于支撑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
也就是说,从感光体单元200Y(参见图5)、200M、200C以及200K的右侧表面突出的轴承206Y、206M、206C以及206K分别从上方插入到形成在右侧板302上的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以及306K中。此外,从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以及200K的左侧表面突出的轴承206Y、206M、206C以及206K分别从上方插入到形成在左侧板304上的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以及306K中。这样,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同时支撑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200K以及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
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中形成有显影装置支撑孔308Y、308M、308C以及308K。显影装置支撑孔308Y、308M、308C以及308K分别用于支撑显影装置46Y、46M、46C以及46K。
也就是说,从显影装置主体47Y(参见图7)、47M、47C以及47K的右侧表面突出的轴承48Y、48M、48C以及48K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右侧板302中的显影装置支撑孔308Y、308M、308C以及308K中。此外,从显影装置主体47Y、47M、47C以及47K的右侧表面突出的轴承48Y、48M、48C以及48K分别插入到形成在左侧板304中的显影装置支撑孔308Y、308M、308C以及308K中。这样,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同时支撑显影装置46Y、46M、46C、46K以及显影辊49Y、49M、49C、49K。
在右侧板302上安装有包括上述电动机324的驱动传递机构312。驱动传递机构312例如包括齿轮系以便利用该齿轮系将电动机324的驱动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参见图14)。由于驱动传递机构312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支撑感光鼓210和显影辊49的右侧板302上,因此除了右侧板302之外,不需要再提供用于支撑驱动传递机构312的另一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同时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安装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显影辊49Y、49M、49C、49K。利用这种结构,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显影辊49Y、49M、49C、49K由互不相同的部件来支撑的情况相比,可以精确地调节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与显影辊49Y、49M、49C、49K之间的位置。
此外,当发生振动时,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显影辊49Y、49M、49C、49K、右侧板302以及左侧板304以相同周期振动,因此难以引起由于振动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此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显影辊49Y、49M、49C、49K沿纵向的长度互不相同。与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沿纵向的长度与显影辊49Y、49M、49C以及49K沿纵向的长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这允许以较高密度安装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显影辊49Y、49M、49C、49K。
在左侧板304上安装有包括上述电动机322的驱动传递机构310。驱动传递机构310例如包括齿轮系以便利用该齿轮系将电动机322的驱动传递到感光鼓210Y、210M、210C以及210K。由于驱动传递机构310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支撑感光鼓210和显影辊49的左侧板304上,因此除了左侧板304之外,不需要再提供用于支撑驱动传递机构310的另一部件。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传递机构312安装在右侧板302上,并且驱动传递机构310安装在左侧板304上。简言之,该对侧板设置有各自的驱动传递机构。然而,可以仅有其中一个侧板设置有驱动传递机构,也就是说,可以仅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中之一上设置驱动传递机构。
如下所述,除了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以及显影辊49Y、49M、49C、49K之外,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还安装有潜像形成装置41。然而,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未示出潜像形成装置41。
图1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框架300的第二平面图。
如图17所示,分别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以向内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前侧支撑部分316和后侧支撑部分318。前侧支撑部分316和后侧支撑部分318用于支撑潜像形成装置41。也就是说,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支撑潜像形成装置41,使得潜像形成装置41的前侧突起44和44分别载置在前侧支撑部分316和316上,并且使得潜像形成装置41的后侧突起45和45分别载置在后侧支撑部分318和318上。通过诸如螺旋弹簧等按压部件(未示出)将前侧突起44和44按压在前侧支撑部分316和316上,并且将后侧突起45和45按压在后侧支撑部分318和318上。
如上所述,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以及显影辊49Y、49M、49C、49K同时安装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然而,在图17中,为了便于说明,未将其示出。
图18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右侧板302的第一侧视图。
如图18所示,在右侧板302上形成有上述感光体支撑槽306Y、306M、306C以及306K。在右侧板302中还形成有显影装置支撑孔308Y、308M、308C以及308K。
右侧板302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设置在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上的前侧突起110和后侧突起112,该中间转印带单元60正处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关闭状态。与右侧板302的方式相同,左侧板304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设置在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上的前侧突起110和后侧突起112。这样,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不由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支撑的情况相比,难以发生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变形。此外,在右侧板302上形成有形状与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齿轮系(未示出)相对应的凹部,将齿轮系插入并设置在凹部中。
图19是示出右侧板302的第二侧视图。
如图19所示,在右侧板30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上述前侧支撑部分316和后侧支撑部分318,并且形成在潜像形成装置主体42上的前侧突起44和后侧突起45分别载置在前侧支撑部分316和后侧支撑部分318上。此外,通过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按压部件382和384将前侧突起44按压在前侧支撑部分316上并且将后侧突起45按压在后侧支撑部分318上。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潜像形成装置41均安装在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上。利用这种结构,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及潜像形成装置41由互不相同的部件来支撑的情况相比,可以精确地调节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与潜像形成装置41之间的位置。
此外,当发生振动时,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和潜像形成装置41以相同周期振动,因此难以引起由于振动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由铝合金制成并且通过压模铸造而形成。铝合金的导热率例如为96W/m·K。
作为用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材料,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其他材料来代替铝合金。满足此条件的材料的实例包括导热率为72W/m·K的镁合金、导热率为109W/m·K的锌合金以及导热率为207W/m·K的铜合金。另外,成型方法不限于上述压模铸造,可以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例如,可以采用导热率为180W/m·K的铜熔渣。该粉末冶金工艺包括金属注射成型(MIM)。
如果可以将用于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材料限制在上述条件内,则不必需要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导热树脂,诸如通过将低熔点合金混合到添加有诸如氧化铝等导热填料的导热率为1.5W/m·K的导热树脂中而形成的导热率提高到14~25W/m·K范围内的导热树脂。
如果使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与使用导热率大约在0.1~0.5W/m·K范围内的普通树脂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散热。换言之,可以消散通过轴承206Y、206M、206C、206K从感光鼓210Y、210M、210C、210K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此外,可以消散通过轴承48Y、48M、48C、48K从显影辊49Y、49M、49C、49K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此外,使用通过铸造或粉末冶金工艺而形成的侧板便于形成对应于驱动传递部件的凹部,由此便于齿轮系的布置。
此外,可以消散从潜像形成装置41传递到右侧板302和左侧板304的热量。另外,可以消散从电动机324传递到右侧板302的热量和从电动机322传递到左侧板304的热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
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
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其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体;
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是相对于所述图像保持体支撑部分的独立体,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框架体,还包括框架体支撑部分,并且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以及
底座,其固定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中,
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固定在构成所述一对侧板的两个侧板上,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所述框架体,并且被所述底座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箱体形状的箱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箱部内设置有电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箱部是可以封闭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箱部,所述两个箱部中之一是封闭的并且内部设置有控制基板,所述两个箱部中的另一个至少一面是敞开的并且内部设置有电源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通过支撑件来支撑所述传送部件,所述支撑件沿着打开所述传送部件的方向自由旋转并且沿着关闭所述传送部件的方向产生转矩。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
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显影剂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
一对侧板,其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的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并且通过铸造或粉末冶金工艺而形成;
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是相对于所述一对侧板的独立体,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框架体,还包括框架体支撑部分,并且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以及
底座,其固定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中,
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固定在构成所述一对侧板的两个侧板上,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所述框架体,并且被所述底座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潜像形成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保持体沿纵向的长度与所述显影装置沿纵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传送结构,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包括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和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中至少之一,其中,
当所述传送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时,由所述一对侧板支撑所述传送结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显影装置以及所述传送部件中至少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允许安装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机。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和多个所述显影装置,并且
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多个电动机,所述多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的每一个。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
潜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图像保持体保持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传送部件,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显影剂图像或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
一对侧板,其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潜像形成装置以及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所述一对侧板由导热率为10W/m·K或更高的导热树脂制成;
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是相对于所述一对侧板的独立体,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所述传送部件的框架体,还包括框架体支撑部分,并且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支撑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使得所述传送部件和所述框架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以及
底座,其固定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传送部件支撑部分,其中,
所述框架体支撑部分固定在构成所述一对侧板的两个侧板上,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所述框架体,并且被所述底座从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潜像形成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至少设置有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保持体沿纵向的长度与所述显影装置沿纵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传送结构,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包括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传送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的图像和转印有来自所述图像保持体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中至少之一,其中,
当所述传送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时,由所述一对侧板支撑所述传送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所述显影装置以及所述传送部件中至少之一。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允许安装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中的电动机。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图像保持体和多个所述显影装置,并且
所述一对侧板中至少之一设置有多个电动机,所述多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图像保持体和所述显影装置中至少之一的每一个。
CN200910252792.0A 2009-03-10 2009-12-1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833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6091A JP4826641B2 (ja) 2009-03-10 2009-03-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6091 2009-03-10
JP2009-092247 2009-04-06
JP2009092247A JP2010243777A (ja) 2009-04-06 2009-04-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259A CN101833259A (zh) 2010-09-15
CN101833259B true CN101833259B (zh) 2015-04-29

Family

ID=4271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792.0A Active CN101833259B (zh) 2009-03-10 2009-12-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32853A1 (zh)
CN (1) CN101833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0232B2 (ja) * 2012-03-27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145B2 (ja) * 2016-03-01 2021-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722B1 (en) * 1999-03-12 2002-03-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ystem with motor/duct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appliance
US6453135B1 (en) * 1999-08-31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fer material carrier unit or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unit
CN1503067A (zh) * 2002-11-26 2004-06-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框架结构以及该框架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713083A (zh) * 2004-06-16 2005-12-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821889A (zh) * 2005-02-16 2006-08-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7448621B2 (en) * 2004-03-29 2008-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3807B2 (ja) * 2003-08-29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62682B2 (ja) * 2003-08-29 200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89327B2 (ja) * 2004-06-16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8526B2 (ja) * 2005-04-18 2012-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噴流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577116B2 (ja) * 2005-06-24 2010-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8988A (ja) * 2006-06-22 2008-02-07 Ricoh Co Ltd フレーム、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組み立て方法
JP2008009262A (ja) *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689142B2 (en) * 2006-08-28 2010-03-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unit and latent image writing device mounted therein
JP2008065122A (ja) * 2006-09-08 2008-03-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5909B2 (ja) * 2006-09-14 2012-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35993B1 (ko) * 2007-08-03 2013-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722B1 (en) * 1999-03-12 2002-03-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ystem with motor/duct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appliance
US6453135B1 (en) * 1999-08-31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fer material carrier unit or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unit
CN1503067A (zh) * 2002-11-26 2004-06-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框架结构以及该框架结构的制造方法
US7448621B2 (en) * 2004-03-29 2008-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13083A (zh) * 2004-06-16 2005-12-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821889A (zh) * 2005-02-16 2006-08-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259A (zh) 2010-09-15
US20100232853A1 (en)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94B (zh) 被包装的盒、包装材料和盒
US8401441B2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67003B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733612B2 (en) Cartridge package and packageable process cartridge
US10427867B2 (en) Packing member and cartridge packed in the packing member
CN1021933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3703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14152A (zh) 成像设备
CN101295155B (zh) 图像形成装置、限制部件以及容器
CN105388731A (zh) 显影剂容器、显影剂储存单元、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KR20150006046A (ko) 포장 부재 및 포장 부재에 포장된 카트리지
US9274501B2 (en)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US5604572A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agent accommodating cartridge and cartridge for accommodating developing agent for use in developing apparatus
CN10183325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068395B (zh) 成像设备和盒
JP36929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レーム連結構造
JP593230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43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05095A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53809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167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66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249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1183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597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