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8395B - 成像设备和盒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8395B
CN105068395B CN201510546097.0A CN201510546097A CN105068395B CN 105068395 B CN105068395 B CN 105068395B CN 201510546097 A CN201510546097 A CN 201510546097A CN 105068395 B CN105068395 B CN 105068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lug boss
concave portion
image bearing
bear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6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8395A (zh
Inventor
小石勇雄
森冈昌也
沼田哲哉
宗次广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Corp filed Critical Kat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68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8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8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83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盒以及该多个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移动件。在一对安装于该移动件并彼此相邻的盒当中,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另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突出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当所述一对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该另一个盒上的凸起部进入该一个盒上的凹入部。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本发明还涉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上的盒。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盒
本申请是2013年5月22日提出的、名称为“成像设备和盒”的发明专利申请No.201310191119.7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以及涉及可安装于这种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盒。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的例子包括用于通过例如电子照相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例子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或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传真机以及文字处理机。
在使用电子照相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中,用作图像承载件的电子照相光敏件(下称感光鼓)被均匀充电,通过感光鼓的选择性曝光而形成潜像。用显影剂(下称调色剂)显影潜像,从而使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之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通过对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从而记录图像。传统中,这种成像设备涉及到对各处理单元的维护。
作为便于维护的手段,采用一种盒系统,其中,感光鼓、充电单元、显影单元、清洁单元等被全部或部分地一体化到盒中。在这一系统中,盒可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安装和拆卸。
在这种盒系统中,用户可通过更换盒来进行对设备的维护,从而可在操作性方面获得实质性改进。因此,这种盒系统在成像设备中广泛使用。
例如,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设备装配有多个盒。作为使该多个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安装和拆卸的手段,可用这样一种方法,其采用可相对于设备主体移动的移动件,即盒托盘。盒托盘可在设备主体的外部和内部之间移动,多个盒置于其上。通过将放有多个盒的盒托盘移至设备主体的内部,就可以将盒安装于设备主体(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213024)。
盒的一个例子是由保持着感光鼓、充电单元和清洁单元的清洁框架件以及保持着显影单元等的显影框架件形成。该清洁框架件具有废调色剂容纳部,用于回收任何粘附于感光鼓而未用于成像的调色剂并保存该废调色剂。显影框架件具有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将要由显影单元(显影辊)承载的调色剂。
当更换盒时用户大力抓握构成盒的清洁框架件和显影框架件时,废调色剂容纳部和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压增加,从而存在调色剂从盒内部溅洒的风险。
此外,在盒中,为了使每个处理单元的质量稳定化并改进它们的性能,有必要对每个处理单元的部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并保持就此建立的位置关系,直至它们使用寿命结束。
出于上述原因,理想的是清洁框架件和显影框架件具有高刚性,以便它们不会发生变形。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64094提出一种盒,其框架件具有凸起部和凹入部,以减轻由于盒运输、储存以及使用中温度变化而作用在框架件上的应力,从而抑制框架件的变形。
总体而言,通过为盒的框架件设置凸起形和凹入形,就可以增强其刚性。然而,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64094的情形下,当试图将多个盒设置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中时,盒上的凸起形和凹入形存在彼此干涉的可能性。通过增大设备主体内部作为盒安装部的空间以及使相邻凸起部和凹入部彼此隔开从而使它们不彼此干涉,有可能避免上述干涉。然而,这将导致成像设备尺寸增加。
特别是,当把多个盒置于盒托盘(移动件)上的情况下而安装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时,盒托盘的尺寸也必须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大作用力和空间以移动盒托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通过为盒设置凸起部和凹入部而在盒刚性方面获得改进。此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配备有用于与其上安装的多个盒一起移动的移动件,其中,可实现移动件尺寸和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尺寸的减小,同时增强盒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盒,每个盒都包括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图像承载件上的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移动件,所述多个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移动件上,并且该移动件能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其中,在一对安装于该移动件上并彼此相邻的盒当中,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另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突起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其中,当所述一对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所述另一个盒上的凸起部进入所述一个盒上的凹入部;并且其中,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时,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盒,每个盒包括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图像承载件上的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移动件,该多个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移动件,并且该移动件能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其中,在该多个安装于该移动件的盒当中,位于与之相邻的其它盒之间的中心盒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以及从其框架件突起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其中,当该多个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一个相邻盒上的凸起部进入该中心盒中的凹入部,且该中心盒上的凸起部进入另一相邻盒中的凹入部;并且其中,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该多个盒上的凸起部和凹入部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盒,该盒包括: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图像承载件上的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该图像承载件或处理件的框架件;从该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以及从该框架件突出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其中,该盒与其它盒一起安装于能在该成像设备外部和内部之间移动的移动件,该盒构成设置在与之相邻的其它盒之间的中心盒;其中,当每个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一个相邻盒上的凸起部进入该中心盒上的凹入部,并且该中心盒上的凸起部进入另一个相邻盒上的凹入部;并且其中,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盒上的凸起部和凹入部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之间布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6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安装/拆卸方法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安装/拆卸方法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之间布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安装/拆卸方法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8对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根据下文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例如为全色成像设备,安装有四个处理盒,每个处理盒都包括图像承载件和显影装置。
但是,安装于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的数量不仅限于四个。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定。
根据下文所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例如为打印机。但是,这也不应视为限制性解释。本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其它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功能组合起来的多功能机。
首先,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成像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是四色全色激光打印机,其采用电子照相处理并用于在记录介质S上实现彩色图像的成像。该成像设备1采用处理盒系统,其中,处理盒P(下称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设备主体2,并且彩色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S上。这里,设备主体2是成像设备1的主体部分并构成通过从成像设备1移除盒P而获得的部分。盒P具有感光鼓4和作用于其上的处理单元,并且盒P可拆卸地一体安装于设备主体2,构成成像设备1的成像单元。
这里,就成像设备1而言,设备开/关门3所在的一侧将被称为前侧(前表面),与之相对的一侧将被称为后侧(后表面)。当从前侧观察成像设备1时,右手侧将被称为驱动侧,左手侧将被称为受驱侧。在图2中,上部将被称为上表面,下部将被称为下表面。
在设备主体2中,水平地布置四个盒:第一盒PY,第二盒PM,第三盒PC,和第四盒PK(PY、PM、PC和PK)。
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具有类似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但在调色剂颜色方面彼此不同。旋转驱动力从设备主体2的驱动输出单元(未示出)传递给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
此外,偏压电压(充电电压,显影电压等)从设备主体2供给至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所供给的电压未示出)。
如图3所示,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均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件的感光鼓4,以及作为作用在感光鼓4上的处理单元的充电单元。此外,盒P具有清洁装置8。清洁装置8是具有清洁刮片7(下文所述)的装置,其作为作用在感光鼓4上的处理单元(清洁单元)。
此外,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均具有显影装置9,其配备有用于显影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单元。该显影装置9具有显影辊6(显影剂承载件),其作为作用在感光鼓4上的处理单元。
清洁装置8和显影装置9彼此连接。此外,用充电辊5作为充电单元,清洁刮片7作为清洁单元,显影辊6作为显影剂承载件以用作显影单元。盒的构造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描述。
第一盒PY在显影框架件29中存储黄色(Y)调色剂,并在感光鼓4的表面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第二盒PM在显影框架件29中存储品红色(M)调色剂,并在感光鼓4的表面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
第三盒PC在显影框架件29中存储青色(C)调色剂,并在感光鼓4的表面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
第四盒PK在显影框架件29中存储黑色(K)调色剂,并在感光鼓4的表面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
在对盒PY、PM、PC和PK的下文描述中,表示各盒容纳调色剂颜色的后缀Y、M、C和K可以省略,统一描述成盒P。
如图2所示,激光扫描器单元LB作为曝光装置设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上方。这一激光扫描器单元LB输出对应于图像信息的激光Z。激光Z通过盒P的曝光窗口部10传输,以实现在感光鼓4表面上的扫描。
中间转印带单元11作为转印件设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下方。这一中间转印带单元11具有驱动辊13、转向辊14和张紧辊15,柔性转印带12在它们之间拉伸。
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感光鼓4的下表面与转印带12的上表面保持接触。接触部分构成初次转印部。在转印带12内侧,设置有与感光鼓4相对的初次转印辊16。
二次转印辊17经转印带12的介入而与转向辊14保持接触。
进给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1的下方。该进给单元18具有容纳叠放在一起的记录介质S的片材进给托盘19,以及片材进给辊20。
在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的左上部,具有定影单元21和排出单元22。设备主体2的上表面构成排出托盘23。
通过设置在定影单元21中的定影装置把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S,然后记录介质排放到排出托盘23上。
成像设备执行全色图像成像的操作如下所述。
如图2所示,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感光鼓4以预定的速度转动(从图2中看逆时针方向,即如图3中箭头D所示)。
转印带12也以与感光鼓4的速度对应的速度相对于感光鼓4的转动而顺向转动(沿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
激光扫描器单元LB也被驱动。在每个盒中,与激光扫描器单元LB的驱动同步地,充电辊5对感光鼓表面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和电势。激光扫描器单元LB用对应于不同颜色图像信号的激光Z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执行扫描曝光。
结果是,对应于相应颜色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通过以预定速度旋转(图2中顺时针方向或图3中箭头E的方向)的显影辊6来显影所形成的静电潜像。
通过上述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操作,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黄色成分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盒PY的感光鼓4上。然后,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
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成分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盒PM的感光鼓4上。然后,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从而叠置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
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青色成分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盒PC的感光鼓4上。然后,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而叠置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
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黑色成分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盒PK的感光鼓4上。然后,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而叠置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
以这种方式,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全色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转印带12上。
另一方面,记录介质S以预定的控制定时一个接一个分开地进给。每个记录介质S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引入构成二次转印辊17和转印带12之间接触部的二次转印部。
结果是,在记录介质S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的过程中,在转印带12上叠置的四种颜色调色剂图像接连并共同地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表面。
如图4所示,盒P(PY、PM、PC、PK)具有水平的伸长构造,其纵向是感光鼓4的转动轴线a的方向(轴向)。盒P包括清洁装置8、显影装置9、驱动侧盖件24和受驱侧盖件25。
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8由感光鼓4、充电辊5、清洁刮片7和支撑它们的清洁框架件(第一框架件)26构成。
如图4所示,感光鼓4可转动地由驱动侧盖件24和受驱侧盖件25支撑。通过经鼓驱动联结器4a传递的设备主体2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来使该感光鼓转动(沿图3中箭头D的方向)。
如图3所示,充电辊5可转动地在其两端部由清洁框架件26的充电辊轴承27支撑,并且在受到充电偏压时,在与感光鼓4的表面接触的同时受驱旋转。此时,为了均匀地对表面充电,通过充电辊压力弹簧28而把充电辊5的两端部压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
清洁刮片7固定于清洁框架件26的支撑表面26b,其远端沿着与感光鼓4的转动方向(图3中箭头D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抵接在感光鼓4上。成像时,残留在感光鼓4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刮掉,以实现对感光鼓4表面的清洁。此时,为了完全刮除转印残余调色剂,清洁刮片7的远端以预定的压力与感光鼓4的表面保持接触。
被清洁刮片7从感光鼓4的表面刮除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容纳在清洁框架主体26的废调色剂容纳部26a内。出于此目的,用于防止废调色剂从感光鼓与清洁刮片7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废调色剂回收片状件44固定于清洁框架件26,从而沿感光鼓4的纵向延伸。
显影装置9具有显影辊6作为显影剂承载件以承载显影剂,并且具有水平伸长构造,其纵向是显影辊6的轴向。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9是由显影辊6、显影刮片31、显影剂供给辊33、柔性片状件35和支撑它们的显影框架件(第二框架件)29形成的单元(显影单元)。
显影框架件29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29a,并具有用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部29a排放到外部的开口。
显影辊6和显影剂供给辊33设置在显影框架件29的开口附近,显影辊6和显影剂供给辊33的两轴向端部均可转动地由安装于显影框架件29两侧表面的轴承件(未示出)支撑。
显影刮片单元30是由显影刮片31以及支撑该显影刮片31的支撑金属片32组成的单元,该支撑金属片32通过螺钉固定于该显影框架件29。该显影刮片31是大约0.1mm厚度的弹性片状金属,显影刮片31横向的远端沿相对于显影辊6转动方向(图3中箭头E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抵接在显影辊6上。即,显影刮片31的远端设置为沿显影辊6的转动方向朝上。
柔性片状件35设置为抵接在位于显影框架件29开口处的显影刮片31相对一侧的纵向侧表面上,防止调色剂从显影框架件29和显影辊6之间的间隙泄漏。
在显影装置9中,通过压力弹簧(未示出)把显影辊6绕图4所示摆动轴线b持续推压(沿图3中箭头W1所示方向)以使显影辊与感光鼓4保持接触,从而使得显影辊6与感光鼓4保持接触。
在成像时,显影剂供给辊33和显影辊6通过驱动而转动以彼此摩擦,这样,从调色剂容纳部29a排放的调色剂由显影辊6承载。显影刮片31管制形成在显影辊6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并通过接触压力而在其自身与显影辊6之间产生的摩擦充电来对调色剂施加电荷。
然后,在显影辊6和感光鼓4之间的接触部,显影辊6上带电荷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从而显影该静电潜像。
接下来,描述盒P(PY、PM、PC和PK)安装于设备主体2以及从其拆卸的操作。
图6是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盒托盘43已经从设备主体2抽出以允许盒P安装/拆卸的状态。
图7是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将盒P安装于盒托盘43和从其拆卸的操作。
如图6所示,在设备主体2内部具有盒托盘43,其构成安装部,盒P安装于此。
盒托盘43是形成为能够沿方向G2和G3直线运动(推入/抽出)的移动件,方向G2和G3相对于设备主体2大致水平。盒托盘43可处于设备主体2内部的安装位置(图2)和盒已从设备主体2内抽出的抽出位置(图7)。放有多个盒P(PY、PM、PC和PK)的盒托盘43相对于设备主体2移动,从而使盒P能够安装于设备主体2上以及从其拆卸。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这一操作。
首先,将描述把盒P(PY、PM、PC和PK)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操作。通过打开设备的开/关门3并沿图6中箭头G3的方向移动盒托盘43,盒托盘43移至抽出位置。在这一状态下,盒P从箭头H1的方向安装于盒托盘43并保持在其上。这里,箭头H1的方向是竖直方向。这是与盒P中的感光鼓4的轴向(垂直于图7平面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与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保持盒P的盒托盘43沿图6中箭头G的方向移动,盒托盘43移向设备主体2内的安装位置。然后,通过关闭设备的开/关门3,将盒P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操作即完成。
另一方面,将描述从设备主体2取出盒P的操作。像上述将盒P安装于设备主体的操作一样,盒托盘43移动到抽出位置(图7)。在此状态下,沿图7中箭头H2的方向取出盒P,将盒P从设备主体2取出的操作即可完成。
通过上述操作,盒P可安装于设备主体2以及从其拆卸。
图1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P(PY、PM、PC和PK)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盒托盘43上的布置方式。图4和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图1中,各相邻盒P的感光鼓4的中心连线方向将被称为水平方向F。也就是说,在图1中,水平方向F从左向右延伸。
如图1所示,构成每个盒P的框架件(盒框架件)的一部分并形成清洁装置8的清洁框架件26具有与相邻盒P相对的表面26f(见图4)。该表面26f具有从表面26f凹入并大致沿盒P的安装/拆卸方向(图7中箭头H1和H2所示方向)延伸的凹入形(第一凹入部)80(80y、80m、80c和80k)。凹入形80是沿与感光鼓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大致沿正交方向)延伸的凹槽部。
此外,构成每个盒P的框架件(盒框架件)的一部分并形成显影装置9的显影框架件29具有与相邻盒P相对的表面29f(见图5)。该表面29f具有从表面29f突出并大致沿盒P的安装/拆卸方向(图7中箭头H1和H2所示方向)延伸的凸起形(第一凸起部)90(90y、90m、90c和90k)。凸起形90是沿与感光鼓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大致与之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肋。
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设置为使得凸起形90进入凹入形80。即,假定沿纵向四个位置设置的凹入形80的宽度是L1(见图4)以及沿纵向四个位置设置的凸起形90的宽度是L2(见图5),则它们的关系设定为如下:L1>L2。
当盒P安装于盒托盘43时,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布置为,当沿感光鼓的转动轴线a(见图4和5)延伸的方向(轴向)观察时,其位置彼此重叠。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盒P从左按以下顺序水平布置:第一盒PY、第二盒PM、第三盒PC和第四盒PK。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它们布置为使得盒P的各感光鼓4的轴向彼此平行。
这里,第二盒PM的显影框架件29上的凸起形90m沿水平方向F(见图1)进入第一盒PY的清洁框架件26中的凹入形80y。沿此方向,盒PY和盒PM彼此靠近,从而减小彼此相邻的盒PY和盒PM中的各感光鼓4之间的距离。
此外,第三盒PC的显影框架件29上的凸起形90c沿水平方向F进入第二盒PM的清洁框架件26中的凹入形80m。此外,第四盒PK的显影框架件29上的凸起形90k沿水平方向F进入第三盒PC的清洁框架件26中的凹入形80c。
图8是示意图(俯视图),显示了沿盒P的安装方向(从图1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从上游侧观察时图1的构造。如图8所示,在盒P(PY、PM、PC和PK)已经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状态下,设置在相邻一对处理盒之一上的凸起形90进入设置在该对处理盒中另一个上的凹入形80。
例如,四个凹入形80设置在盒PM的清洁框架件26中,从而沿感光鼓4的轴向并排。在与盒PM相邻的盒PC的显影框架件29上,四个凸起形90c设置为与凹入形80m对应。
这里,从把盒PM和盒PC安装于盒托盘43的方向观察,凹入形80m和凸起形90c定位成彼此互不干涉。当盒PM和盒PC安装于盒托盘43时,盒PC的四个凸起形90c进入盒PM中对应的四个凹入形80m中。
同样,在盒PY和盒PM之间以及盒PC和盒PK之间设置有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它们与设置在盒PM和盒PC之间的凹入形80m和凸起形90c相似。
例如,在三个盒PY、PM和PC中,设置在中心盒PM上的凸起形90m进入设置在两个相邻盒中盒PY上的凹入形80y。此外,设置在这两个相邻盒中盒PC上的凸起形90c进入设置在中心盒PM上的凹入形80m。
这里,如图1所示,当沿感光鼓4的轴向(垂直于图1平面的方向)观察时,彼此相邻的盒上彼此相对的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彼此重叠(定位成重叠)。
即,凸起形90沿水平方向F进入凹入形80,以使相邻盒P彼此靠近。结果是,可减小盒PY、PM、PC和PK的各感光鼓4之间的轴线间距离Lym、Lmc、Lck。结果是,盒PY、PM、PC和PK在设置在设备主体中时的总宽度L3得以减小,从而可减小设备主体2的尺寸。
这里,如上所述,每个盒P的框架件(盒框架件)由显影框架件29和清洁框架件26形成。其中,清洁框架件26具有凹入形80,而显影框架件29具有凸起形90,从而可改进在添加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的部位处的截面二次矩,从而可增强清洁框架件26和显影框架件29的刚性。
结果是,可获得在增强清洁装置8和显影装置9的刚性与减小设备主体2的尺寸之间的兼容性。
通过增强清洁框架件26与显影框架件29的刚性,可获得下述效果。即,当用户牢牢抓握清洁框架件26的表面26f(见图4)以及显影框架件29的表面29f(见图5)时,可抑制每个框架件的变形。换句话说,可抑制清洁框架件26内废调色剂容纳部26a的内部体积(见图3)以及显影框架件29内调色剂容纳部29a的内部体积(见图3)的急剧变化。结果是,可抑制盒P中气压(内部压力)的急剧波动。废调色剂容纳部26a是由清洁刮片7、废调色剂回收片状件44和感光鼓4围成的空间。调色剂容纳部29a是由显影框架件29、显影刮片单元30、显影辊6和柔性片状件35围成的空间。
通过抑制盒P内部压力的变化,可抑制清洁框架件26内废调色剂从感光鼓4和废调色剂回收片状件44之间的接触部溅散。此外,可抑制显影框架件29内调色剂从显影辊6和柔性片状件35之间的接触部溅散到外面。
此外,通过增强清洁框架件26和显影框架件29的刚性,可以高精度地保持感光鼓4、清洁刮片7、显影辊6和显影刮片31等之间的位置关系。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清洁框架件26具有凹入形80,而显影框架件29具有凸起形90。但是,也可通过在清洁框架件26上设置凸起形并在显影框架件29上设置凹入形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虽然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四对凹入形和凸起形,但数量不仅限于此,而是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设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盒P具有多个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其中,清洁框架件26仅具有凹入形80,而显影框架件29仅具有凸起形90。但是,也可以是单个框架件以混合方式既具有凹入形80也具有凸起形90。在这种情况下,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只要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成对地彼此相对形成。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彼此相邻的一对盒当中,一个盒具有凹入形(第一凹入部),另一个盒具有凸起形(第一凸起部)。但是,也可还在另一个盒上设置凹入形(第二凹入部)。就此而言,一个盒不仅可具有凹入形(第一凹入部)也可具有凸起形(第二凸起部),其中,该凸起形(第二凸起部)进入另一个盒中的凹入形(第二凹入部)。
此外,虽然在上述例子中多个凸起形90和多个凹入形80在结构上一致,但它们也可具有不同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具有感光鼓4、清洁件和充电件的清洁装置8由清洁框架件26形成,具有显影件的显影装置9由显影框架件29形成。但是,也可通过用一个单独的框架件支撑感光鼓4、清洁件、充电件和显影件来获得相同的效果,该框架件的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相邻盒的表面分别地设置有凸起形和凹入形。
如上所述,在彼此相邻的一对盒P当中,一个盒的框架件具有沿盒安装/拆卸方向延伸的凹入形80,另一个盒的框架件具有沿盒安装/拆卸方向延伸的凸起形90。当沿感光鼓4的轴向观察时,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定位成使得凸起形90与凹入形80重叠。
此外,当安装盒P(PY、PM、PC和PK)时,凸起形90可进入凹入形80。这就可将两个相邻的盒更进一步靠近彼此设置,从而感光鼓之间的距离会得以缩短。
结果是,可增强盒的刚性并实现成像设备尺寸的减小。
图9是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安装/拆卸方法。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图7)不同之处在于,每个配备有感光鼓4和处理件的不同颜色成像单元Q(QY、QM、QC和QK)由可分离的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组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各自形成为盒,并且各自作为鼓盒和显影盒安装和拆卸。
首先,作为示例,描述把成像单元Q(QY、QM、QC和QK)的成像单元QM(U1和U2)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操作。
如图9所示,通过打开设备的开/关门并沿图9中箭头G3的方向移动盒托盘43,盒托盘43移至抽出位置。在该状态下,作为鼓盒的清洁单元U1从图9中箭头H2的方向安装于盒托盘43,并保持在其上。此外,作为显影盒的显影单元U2也从图9中箭头H2的方向安装于盒托盘43,并保持在其上。保持着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的盒托盘43沿图9中箭头G2的方向移动,并且该盒托盘43移至设备主体2内部的安装位置。然后,通过关闭设备的开/关门3,完成将成像单元QM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操作。
另一方面,将描述从设备主体2取出成像单元QM的操作。与上述将成像单元QM安装于设备主体2的操作一样,盒托盘43移至抽出位置。在此状态下,沿图9中箭头H1的方向取出显影单元U2,接着,沿图9中箭头H1的方向取出清洁单元U1,从而完成将成像单元QM从设备主体2取出的操作。
通过上述操作,成像单元QM可安装于设备主体2以及从其拆卸。成像单元QY、QC和QK具有相似的构造,包括相似的操作。
与关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凹入形80(见图4)一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单元U1具有多个沿安装/拆卸方向H1和H2延伸的凹入形。
此外,与关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凸起形(见图5)一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U2具有多个沿安装/拆卸方向H1和H2延伸的凸起形。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凹入形和凸起形也形成为平行于感光件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的安装/拆卸方向延伸。
这里,在多个(四个)成像单元Q的相邻一对成像单元当中,一个成像单元的显影单元U2上的凸起形进入另一个成像单元的感光件单元U1中的凹入形。
在其它方面,本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如上所述,在一对相邻的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当中,一个单元的框架件具有平行于其安装/拆卸方向延伸的凹入形80。另一单元的框架件具有平行于其安装/拆卸方向延伸的凸起形90。
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设置为当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沿安装/拆卸方向移动时彼此互不干涉。结果是,当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安装于盒托盘43时,凸起形进入凹入形。
当清洁单元U1和显影单元U2在此状态下沿感光鼓4的轴向观察时,凹入形80和凸起形90彼此重叠。
结果是,由于凹入形和凸起形,可增强清洁单元U1(鼓盒)和显影单元U2(显影盒)的刚性,并实现成像设备尺寸的减小。
总之,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和处理盒的优点可概括如下。即,可增强盒的刚性。此外,在配备有用于与多个置于其上的盒一起移动的移动件的成像设备中,可实现移动件和成像设备主体的尺寸减小。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后叙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盒和第二盒,第一盒包括第一图像承载件,第二盒包括不同于第一图像承载件的第二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不同于第一图像承载件的第二图像承载件上的第二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移动件,第一盒和第二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移动件上,并且该移动件能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
其中,在安装于该移动件上并彼此相邻的第一盒和第二盒当中,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另一个盒具有从其框架件突起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
其中,当第一盒和第二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所述另一个盒上的凸起部能进入所述一个盒上的凹入部,
其中,当凸起部进入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并且
其中,凹入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大于凸起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成像设备包括配备有多个图像承载件的彩色成像设备,并且
其中,第一盒和第二盒包括分别用于形成不同颜色图像的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盒和第二盒通过沿与图像承载件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安装于该移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一盒和第二盒当中,所述一个盒具有多个凹入部,所述另一个盒具有多个凸起部,并且其中,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凸起部和凹入部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盒是第一处理盒,其包括用作第一处理件并作用在第一图像承载件上的第一显影剂承载件;第二盒是第二处理盒,其包括第二图像承载件和用作第二处理件的第二显影剂承载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处理盒包括支撑第一图像承载件的第一图像承载件框架件和支撑第一显影剂承载件的第一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第一图像承载件框架件和第一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作为第一框架件;第二处理盒包括支撑第二图像承载件的第二图像承载件框架件和支撑第二显影剂承载件的第二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第二图像承载件框架件和第二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作为第二框架件,并且
其中,凹入部形成在第一盒的第一图像承载件框架件中,凸起部形成在第二盒的第二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上,或者凹入部形成在第一盒的第一显影剂承载件框架件中,凸起部形成在另一个盒的第二图像承载件框架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盒包括用作第二处理件的显影剂承载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一盒和第二盒中,所述一个盒还具有从其框架件突出并沿其安装方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另一个盒还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其安装方向延伸的凹入部,
其中,当第一盒和第二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所述一个盒上的凸起部能进入所述另一个盒上的凹入部,并且
其中,当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设置在第一盒和第二盒上的每个凸起部和每个凹入部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盒,每个盒包括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图像承载件上的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移动件,该多个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移动件,并且该移动件能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
其中,在安装于该移动件的该多个盒当中,位于与之相邻的其它盒之间的中心盒具有从其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凹入部,以及从其框架件突起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
其中,当该多个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一个相邻盒上的第二凸起部能进入所述第一凹入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能进入另一相邻盒中的第二凹入部,
其中,当第二凸起部进入第一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第二凸起部和第一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并且,当第一凸起部进入第二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并且
其中,第一凹入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起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第二凹入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凸起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成像设备包括配备有多个图像承载件的彩色成像设备,并且
其中,该多个盒包括用于分别形成不同颜色图像的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多个盒通过沿与图像承载件轴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安装于该移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该多个盒当中,中心盒具有多个作为第一凹入部的凹入部和多个作为第一凸起部的凸起部,所述一个相邻盒具有多个作为第一凸起部的凸起部,且所述另一相邻盒具有多个作为第二凹入部的凹入部,并且
其中,当相应的凸起部进入相应的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凸起部和凹入部时,相应凸起部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多个盒中的每一个均为处理盒,其包括图像承载件和用作处理件的显影剂承载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处理盒包括作为框架件支撑图像承载件的第一框架件和作为框架件支撑显影剂承载件的第二框架件,并且
其中,该中心盒具有在第一框架件和第二框架件之一上的凹入部,并且具有在第一框架件和第二框架件另一个上的凸起部。
15.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盒,该盒包括:
图像承载件和作用在该图像承载件上的处理件这二者中的至少一个;
支撑该图像承载件或处理件的框架件;
从该框架件凹入并沿盒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凹入部;以及
从该框架件突出并沿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
其中,该盒与其它盒一起安装于能在该成像设备外部和内部之间移动的移动件,该盒构成设置在与之相邻的其它盒之间的中心盒,
其中,当每个盒安装于该移动件时,一个相邻盒上的第二凸起部能进入所述第一凹入部,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能进入另一个相邻盒上的第二凹入部,
其中,当第二凸起部进入第一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第二凸起部和第一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并且,当第一凸起部进入第二凹入部时,沿图像承载件的轴向观察,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凹入部的位置彼此重叠,并且
其中,第一凹入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起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第二凹入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凸起部沿安装方向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中,该盒是处理盒,其包括:
图像承载件;以及,用作处理件的显影剂承载件。
CN201510546097.0A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68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6937 2012-05-22
JP2012116937A JP6071248B2 (ja) 2012-05-22 2012-05-22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01310191119.7A CN103425011B (zh)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1119.7A Division CN103425011B (zh)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8395A CN105068395A (zh) 2015-11-18
CN105068395B true CN105068395B (zh) 2019-11-22

Family

ID=4962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60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68395B (zh)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CN201310191119.7A Active CN103425011B (zh)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1119.7A Active CN103425011B (zh) 2012-05-22 2013-05-22 成像设备和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9623B2 (zh)
JP (1) JP6071248B2 (zh)
CN (2) CN105068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1248B2 (ja) * 2012-05-2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155B2 (ja) * 2013-08-20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84140B2 (ja) * 2014-06-16 2018-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9282B2 (ja) 2015-02-27 2019-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イド部材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10753164A (zh) * 2018-07-23 2020-02-04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尺寸感测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1574A (ja) * 1985-12-16 1987-06-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4521B2 (ja) * 1999-11-29 2008-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4250294B2 (ja) * 2000-02-16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09886A (ja) * 2002-09-20 2004-04-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0713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4094A (ja)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69B2 (ja)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71202B (zh) * 2006-01-11 201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4280772B2 (ja) *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5805A (ja) *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7647B2 (ja) * 2007-05-15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9225B2 (ja) * 2007-09-21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9750B2 (ja) * 2008-09-29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211B2 (ja) * 2008-09-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27309B2 (ja) * 2010-06-21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71248B2 (ja) * 2012-05-2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8395A (zh) 2015-11-18
JP2013242489A (ja) 2013-12-05
US20130315618A1 (en) 2013-11-28
JP6071248B2 (ja) 2017-02-01
US8989623B2 (en) 2015-03-24
CN103425011B (zh) 2016-03-02
CN103425011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74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11134B (zh)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US8275283B2 (en) Cartridge with developer layer thickness regula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324072B (zh) 处理盒、显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US8073360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238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ying path
CN105068395B (zh) 成像设备和盒
CN101414152A (zh) 成像设备
US91346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270847A1 (en) Charger positioning adjus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86512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waste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2323007B1 (ko) 트레이에 소모품 카트리지 장착을 위한 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CN100378602C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3365156A (zh)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701769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292370A (ja) ユニット支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39508B2 (en)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596535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5427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imple cassette of image bearing photoconductors
US97468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572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6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854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1980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29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