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2738A -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2738A
CN101832738A CN201010159207A CN201010159207A CN101832738A CN 101832738 A CN101832738 A CN 101832738A CN 201010159207 A CN201010159207 A CN 201010159207A CN 201010159207 A CN201010159207 A CN 201010159207A CN 101832738 A CN101832738 A CN 101832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arth
target
sigma
t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9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龙
季家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59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2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273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包括预警机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载机模块、它机模块、远程空空导弹模块、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以及目标信息融合模块;实现方法包括步骤一:预警机、地基雷达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步骤二: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载机发射空空导弹;步骤三: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它机对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本发明利用由预警机、地基雷达、载机和它机组成的多平台作战网络为远程空空导弹提供高精度目标信息,并采用它机制导方式对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从而实现对远程目标的隐蔽、精确打击。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属于空空导弹制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远程空空导弹攻击距离远、飞行速度快、自动跟踪能力强,是一种能够对敌方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有效战术威慑力量。但由于受自身导引头探测距离的限制,导弹载机发射空空导弹后,需要持续跟踪并探测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送给导弹,以协助导弹完成中制导。
传统的空空导弹制导模式为单机制导方式,即由载机发射空空导弹并对导弹进行中制导。在这种攻击模式下,由于机载火控雷达对敌方远程目标的探测范围有限,使远程空空导弹的攻击范围受到了限制;并且当载机因受到敌方攻击威胁而做机动逃离作战区域时,不得不放弃对空空导弹的中制导,从而会大大降低攻击的成功率,甚至导致攻击失败。
随着战术数据链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本机制导攻击模式被发展为它机制导攻击模式,即导弹载机和它机通过战术数据链相互协同合作,实现载机发射、它机制导的攻击方式。在整个攻击过程中,它机除了负责侦测和锁定目标,并将目标数据传送给载机,以协助载机完成导弹的发射外,还需持续探测目标,并将目标更新信息传送给空空导弹;而导弹载机只负责发射空空导弹,且发射完导弹后即可脱离战斗。较传统的单机制导模式,它机制导模式提高了攻击的隐蔽性和成功率以及战斗机的生存力和利用率,是未来网络化作战条件下空战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它机制导模式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技术实施上亟需解决载机与它机之间的制导权交接、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以及弹上数据链编码同步等问题。
在目标信息获取方面,单机制导模式和它机制导模式只能依赖于载机雷达或它机雷达,目标信息来源单一、可靠性低、精度低,难以保证导弹的中制导精度。而随着战场通信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与成熟,导弹中制导所需的目标信息可以通过基于海陆空天一体化的战场信息网络系统获取。目前,以传输制导数据为使命的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系统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投入使用,它在技术实施上需要解决通信数据的时空基准统一以及数据融合算法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空空导弹单机制导模式的不足,利用由预警机、地基雷达、导弹载机、它机以及战术数据链组成的多平台作战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作战平台的优势,提高空空导弹的攻击范围、中制导精度以及攻击的隐蔽性和成功率。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包括预警机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载机模块、它机模块、远程空空导弹模块、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和目标信息融合模块;
预警机模块包括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的斜距RA、方位角uA、俯仰角vA和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21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得到预警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地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地基雷达的斜距RGB、方位角uGB、俯仰角vGB和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22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载机模块包括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和载机引导模块;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载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分别将载机的位置、速度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载机引导模块;载机引导模块根据载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载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载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载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载机飞向作战区域;
它机模块包括它机雷达探测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它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它机的斜距RF、方位角uF、俯仰角vF和径向速度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它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同时分别将它机的位置、速度传送给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它机引导模块根据它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它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与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获取它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它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包括时间归一化模块和空间归一化模块;空间归一化模块又包括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时间归一化模块的输入为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输出的目标状态估计,所述的目标状态估计包括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经过时间对准处理后,时间归一化模块得到目标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态估计,并输出给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的航迹融合模块;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分别根据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它机雷达探测模块输出的目标斜距、方位角、俯仰角与径向速度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预警机、它机位置、速度与姿态,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视线系变换至地球系,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的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根据航迹融合模块输出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和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载机和它机位置、速度,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分别变换至载机、它机地理系,并将转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载机引导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航迹融合模块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变换至惯性坐标系,并输出至远程空空导弹模块中的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
目标信息融合模块包括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和航迹融合模块;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提供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输出至时间归一化模块,另外,第三航迹滤波模块也将滤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传送给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航迹融合模块根据时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经时间对准后的各目标状态估计,对各平台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位置、速度信息输出给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远程空空导弹模块包括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和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获取空空导弹在惯性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将导弹的位置、速度提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根据导弹的位置、速度以及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导弹中制导所需要的法向过载;空空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按照法向过载控制导弹飞行目标,实现对导弹的中制导。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预警机、地基雷达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首先发现远程目标,并持续跟踪目标;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预警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预警机将融合后的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分别传送给载机和它机,以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步骤二: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载机发射空空导弹;
目标进入它机雷达探测范围之内后,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并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导弹载机;目标进入空空导弹的射程之内后,载机将从它机接收到的目标信息变换到惯性坐标系中,并装订给空空导弹,而后载机发射空空导弹,并迅速飞离作战区域;
步骤三: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它机对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
空空导弹发射后,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持续探测目标,并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三者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而后它机将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空空导弹,以协助空空导弹完成中制导。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预警机、地基雷达发现远程目标,并引导载机和它机迅速拦截,能够大大缩短攻击反应时间,同时增大了导弹的攻击范围,从而真正做到“先视先射”;
(2)空空导弹的中制导采用它机制导方式,载机无需开启自身雷达,且发射完空空导弹后即可脱离战斗,提高了对目标攻击的隐蔽性和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载机的生存力和利用率;
(3)在它机制导空空导弹阶段,将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能够提高目标信息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提高导弹的中制导精度以及中末交班时导弹对目标的截获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4)本发明的多平台协同制导模式通过预警机、地基雷达、它机和载机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了各作战平台的优势,最终能够实现对远程目标的隐蔽、精确打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
1-预警机模块        2-地基雷达探测模块    3-载机模块            4-它机模块
5-远程空空导弹模块  6-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   7-目标信息融合模块    101-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
                                                          
102-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          301-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             302-载机引导模块      401-它机雷达探测模块
                                
                
402-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            403-它机引导模块      501-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      502-弹载  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
                                        
                                                            
601-时间归一化模块    602-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603-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604-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605-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606-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607-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701-第一航迹滤波模块
       
                  
702-第二航迹滤波模块    703-第三航迹滤波模块     704-航迹融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预警机模块1、地基雷达探测模块2、载机模块3、它机模块4、远程空空导弹模块5、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和目标信息融合模块7;
预警机模块1包括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101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102;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101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的斜距RA、方位角uA、俯仰角vA和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51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中的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102得到预警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
地基雷达探测模块2测得目标相对于地基雷达的斜距RGB、方位角uGB、俯仰角vGB和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52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中的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
载机模块3包括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301和载机引导模块302;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301提供载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分别将载机的位置、速度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中的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和载机引导模块302;载机引导模块302根据载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输出的载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载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载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载机飞向作战区域。
它机模块4包括它机雷达探测模块401、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402和它机引导模块403;它机雷达探测模块401测得目标相对于它机的斜距RF、方位角uF、俯仰角vF和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53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中的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402提供它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同时分别将它机的位置、速度传送给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中的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和它机引导模块403;它机引导模块403根据它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输出的它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与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获取它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它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6包括时间归一化模块601和空间归一化模块。其中,空间归一化模块又包括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时间归一化模块601的输入为目标信息融合模块7中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输出的目标状态估计,所述的目标状态估计包括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经过时间对准处理后,时间归一化模块601得到目标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态估计,并输出给航迹融合模块704;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分别根据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101、地基雷达探测模块2、它机雷达探测模块401输出的目标斜距、方位角、俯仰角与径向速度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102、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402输出的预警机、它机位置、速度与姿态,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视线系变换至地球系,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根据航迹融合模块704输出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和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301、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402输出的载机和它机位置、速度,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分别变换至载机、它机地理系,并将转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载机引导模块302和它机引导模块403;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将航迹融合模块704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变换至惯性坐标系,并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
目标信息融合模块7包括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和航迹融合模块704;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提供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输出至时间归一化模块601,另外,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也将滤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传送给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航迹融合模块704根据时间归一化模块601输出的经时间对准后的各目标状态估计,对各平台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位置、速度信息输出给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
远程空空导弹模块5包括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和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502;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502获取空空导弹在惯性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将导弹的位置、速度提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根据导弹的位置、速度以及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导弹中制导所需要的法向过载;空空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按照法向过载控制导弹飞行目标,最终实现导弹的中制导。
本发明的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预警机、地基雷达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由于预警机雷达和地基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探测范围大且能够相互补盲的特点,利用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首先发现远程目标,并持续跟踪目标;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预警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预警机将融合后的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分别传送给载机和它机,以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1)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101和地基雷达探测模块2分别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的斜距RA、方位角uA、俯仰角vA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1
和相对于地基雷达的斜距RGB、方位角uGB、俯仰角vGB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2
并由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和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将目标位置、速度分别从预警机视线系和地基雷达视线系转换至地球系。
所述的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具体为:
目标位置矢量在预警机视线系中为[0 RA 0]T,将目标位置矢量从视线系依次经机体系、地理系转换至地球系:
X → T d = C t A d · C b A t A · C G A b A · 0 R A 0 T + X → A d - - - ( 1 )
式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4
为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5
为预警机视线系到机体系的坐标变换矩阵,由方位角uA和俯仰角vA计算得到;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6
为预警机机体系到地理系的坐标变换矩阵,即为预警机的姿态矩阵;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7
为预警机地理系到地球系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预警机的经度LA和纬度BA计算得到;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8
为预警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预警机的大地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LA,BA,HA)变换得到;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9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10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711
分别如下:
C G A b A = cos u A - sin u A cos v A sin u A sin v A sin u A cos u A cos v A - cos u A sin v A 0 sin v A cos v A C t A d = - sin B A cos L A cos B A cos L A - sin L A - sin B A sin L A cos B A sin L A sin B A cos B A cos L A 0
X → A d = ( R N + H A ) cos B A cos L A ( R N + H A ) cos B A sin L A [ R N ( 1 - e 2 ) + H A ] sin B A
其中,RN为地球的卯酉圈曲率半径;e为地球的第一偏心率。
目标速度矢量在预警机视线系中为根据理论力学运动学原理:动点相对于静坐标系的绝对速度矢量,等于动点相对于动坐标系的相对速度矢量与动坐标系相对于静坐标系的牵连速度矢量之和。取预警机视线系为动坐标系,地球系为静坐标系,则得目标相对地球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3
V → T d = C G A d · ( 0 R · A 0 + ω → dG A G A × 0 R A 0 ) + C t A d · V → A t A - - - ( 2 )
式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5
为预警机视线系到地球系的变换矩阵;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6
为预警机在地理系中的速度,由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102提供;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7
为预警机视线系相对于地球系的角速度矢量,表示为:
ω → d G A G A = ω → i G A G A - ω → id G A = C b A G A · ( ω → i b A b A + ω → b A G A b A ) - C d G A · 0 0 ω ie T - - - ( 3 )
其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9
为预警机相对于惯性系的角速度矢量,由预警机机载陀螺仪测得;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10
为预警机视线系相对于机体系的角速度矢量:
ω → b A G A b A = cos u A sin u A 0 · v · A + 0 0 1 · u · A - - - ( 4 )
其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12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813
分别为目标方位视线角速度和俯仰视线角速度,由前后两个时刻的方位角uA和俯仰角vA差分计算得到。
同理,可实现地基雷达的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由于地基雷达固定在地面不动,在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过程中的地基雷达位置、姿态能够提前确定,地基雷达的速度为零。
(2)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和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提供的目标在地球系中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由时间归一化模块601对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和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输出的目标状态进行时间对准处理,获得目标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态估计;最终由航迹融合模块704根据时间对准后的目标状态估计对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
所述的航迹滤波模块根据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最优估计,具体为:
A:航迹滤波的状态方程为:
X ( k + 1 ) = Φ ( k + 1 , k ) X ( k ) + U ( k ) A ‾ ( k ) + W ( k ) - - - ( 5 )
其中,状态变量X(k)为:
X ( k ) = [ x d ( k ) , x · d ( k ) , x · · d ( k ) , y d ( k ) , y · d ( k ) , y · · d ( k ) , z d ( k ) , z · d ( k ) , z · · d ( k ) ] T - - - ( 6 )
式中,[xd(k),yd(k),zd(k)]T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93
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速度;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加速度;
状态一步转移矩阵Φ(k+1,k)为:
Φ ( k + 1 , k ) = Φ d ( k + 1 , k ) 0 3 × 3 0 3 × 3 0 3 × 3 Φ d ( k + 1 ) , k 0 3 × 3 0 3 × 3 0 3 × 3 Φ d ( k + 1 , k ) Φ d ( k + 1 , k ) = 1 T 1 α 2 ( - 1 + αT + e - αT ) 0 1 1 α ( 1 - e - αT ) 0 0 e - αT - - - ( 7 )
式中,T为滤波周期,即为雷达的探测周期;α为机动时间常数的倒数。
输入项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97
为:
A ‾ ( k ) = [ a ‾ x ( k ) , a ‾ y ( k ) , a ‾ z ( k ) ] T - - - ( 8 )
式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99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910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0911
分别为目标沿地球系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均值。状态输入阵U(k)为:
U ( k ) = U d ( k ) 0 3 × 1 0 3 × 1 0 3 × 1 U d ( k ) 0 3 × 1 0 3 × 1 0 3 × 1 U d ( k ) U d ( k ) = 1 α ( - T + α T 2 2 + 1 - e - αT α ) T - 1 α ( 1 - e - αT ) 1 - e - αT - - - ( 9 )
W(k)为高斯白噪声序列,其方差Q(k)为:
Q ( k ) = Q d ( k ) 0 3 × 3 0 3 × 3 0 3 × 3 Q d ( k ) 0 3 × 3 0 3 × 3 0 3 × 3 Q d ( k ) Q d ( k ) = 2 α σ a 2 q 11 q 12 q 13 q 21 q 22 q 23 q 31 q 32 q 33
q 11 = 1 2 α 5 [ 1 - e - 2 αT + 2 αT + 2 α 3 T 3 3 - 2 α 2 T 2 - 4 α Te - αT ] q 12 = q 12 = 1 2 α 4 [ 1 + e - 2 αT - 2 e - αT + 2 α Te - αT - 2 αT - 2 α 2 T 2 ] q 13 = q 31 = 1 2 α 3 [ 1 - e - 2 αT - 2 αTe - αT ] q 22 = 1 2 α 3 [ 4 a - αT - 3 - e - 2 αT + 2 αT ] q 23 = q 32 = 1 2 α 2 [ 1 + e - 2 αT - 2 e - αT ] q 33 = 1 2 α [ 1 - e - 2 αT ] - - - ( 10 )
式中,σa 2为目标加速度方差。
B:航迹滤波的量测方程为:
Z(k)=H(k)X(k)+V(k)            (11)
其中,量测量Z(k)为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和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输出的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和速度:
Z ( k ) = [ x ~ d ( k ) , y ~ d ( k ) , z ~ d ( k ) , x · ~ d ( k ) , y · ~ d ( k ) , z · ~ d ( k ) ] T - - - ( 12 )
量测矩阵H(k)为:
H ( k ) =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 - - ( 13 )
V(k)为观测高斯白噪声序列,其方差R(k)为:
R ( k ) = C b d · R X b · C d b 0 3 × 3 0 3 × 3 C b d · R V b · C d b - - - ( 14 )
其中,Cb d为机体系到地球系的变换矩阵;RX b与RV b分别为目标机体系中的位置、速度误差协方差阵。
目标机体系中的位置误差协方差阵RX b表示为:
R X b = σ x 2 σ xy σ xz σ xy σ y 2 σ yz σ xz σ yz σ z 2 - - - ( 15 )
式中,
σ x 2 = cos 2 v sin 2 u σ R 2 + R 2 sin 2 v sin 2 u σ v 2 + R 2 cos 2 v cos 2 u σ u 2 σ y 2 = cos 2 v cos 2 u σ R 2 + R 2 sin 2 v cos 2 u σ v 2 + R 2 cos 2 v sin 2 u σ u 2 σ z 2 = sin 2 v σ R 2 + R 2 cos 2 v σ v 2 σ xy = 0.5 sin 2 u ( - cos 2 v σ R 2 - R 2 sin 2 v σ v 2 + R 2 cos 2 v σ u 2 ) σ yz = 0.5 sin 2 v cos u ( σ R 2 - R 2 σ v 2 ) σ xz = - 0.5 sin 2 v sin u ( σ R 2 - R 2 σ v 2 )
R、u和v分别为雷达测得的目标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σR、σu和σv分别为目标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误差的标准差。
目标机体系中的速度误差协方差阵RV b表示为:
R V b = σ vx 2 σ vxy σ vxz σ vxy σ vy 2 σ vyz σ vxz σ vyz σ vz 2 - - - ( 16 )
式中,
σ vx 2 = cos 2 v sin 2 uσ R · 2 + R 2 sin 2 v sin 2 uσ v · 2 + R 2 cos 2 v cos 2 uσ u · 2 σ vy 2 = cos 2 v cos 2 uσ R · 2 + R 2 sin 2 v cos 2 u σ v · 2 + R 2 cos 2 v sin 2 u σ u · 2 σ vz 2 = sin 2 vσ R · 2 + R 2 cos 2 v v · 2 σ vxy = 0.5 sin 2 u ( - cos 2 v σ R · 2 - R 2 sin 2 v σ v · 2 + R 2 cos 2 vσ u · 2 ) σ vyz = 0.5 din 2 v cos u ( σ R · 2 - R 2 σ v · 2 ) σ vxz = - 0.5 sin 2 v sin u ( σ R · 2 - R 2 σ v · 2 )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4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5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6
分别为目标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7
方位角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8
和俯仰角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9
误差的标准差,由于目标视线角速度是通过目标视线角差分得到的,因此,方位角速度和俯仰角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111
误差的等效标准差为:
σ u · = 2 σ u / T σ v · = 2 σ v / T - - - ( 17 )
C:在进行航迹滤波时,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如下:
X ^ ( k / k - 1 ) = Φ 1 ( T ) X ^ ( k - 1 / k - 1 ) X ^ ( k / k ) = X ^ ( k / k - 1 ) + K ( k ) [ Z ( k ) - H ( k ) X ^ ( k / k - 1 ) ] K ( k ) = P ( k / k - 1 ) H T ( k ) [ H ( k ) P ( k / k - 1 ) H T ( k ) + R ( k ) ] - 1 P ( k / k - 1 ) = Φ ( k / k - 1 ) P ( k - 1 / k - 1 ) Φ T ( k / k - 1 ) + Q ( k - 1 ) P ( k / k ) = [ I - K ( k ) H ( k ) ] P ( k / k - 1 ) - - - ( 18 )
式中,
Φ 1 ( T ) = Φ 1 d ( T ) 0 3 × 3 0 3 × 3 0 3 × 3 Φ 1 d ( T ) 0 3 × 3 0 3 × 3 0 3 × 3 Φ 1 d ( T ) Φ 1 d ( T ) = 1 T T 2 2 0 1 T 0 0 1
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过程中,目标加速度方差σa 2按下式计算:
&sigma; a 2 = 4 - &pi; &pi; ( a max -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2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GreaterEqual; 0 4 - &pi; &pi; ( - a max +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2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0 - - - ( 19 )
式中,amax为目标的最大机动加速度。
根据航迹滤波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并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进行滤波处理,最终可得到目标的最优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
所述的时间归一化是将各平台雷达测得的关于同一目标的不同步目标数据同步到相同时间点上。将频率低的雷达数据采样时间作为时间基准,把高数据率的观测数据通过插值的方法推算到低数据率的时间片上,以形成一系列等间隔的目标观测数据;
设在时间基准点tb(j),高数据率的雷达与之相邻的采样时间为ta(i-1)和ta(i),所对应的雷达数据设为z1和z2,则在基准点时刻tb(j)高数据率雷达的数据z通过以下插值公式得到:
z = z 1 + t b ( j ) - t a ( i - 1 ) t a ( i ) - t a ( i - 1 ) ( z 2 - z 1 ) - - - ( 20 )
所述的航迹融合根据最小方差的原则,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最优融合各平台雷达测得的目标数据:
X ^ = P &CenterDot; &Sigma; i = 1 n R i - 1 X ^ i - - - ( 21 )
其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26
与Pi分别为对各平台雷达测得的目标数据进行航迹滤波和时间归一化处理后的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27
为融合后的误差方差阵;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28
是融合后的目标状态估计。
(3)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5和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6将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从地球系分别转换至载机、它机地理系,并将转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提供给载机引导模块302和它机引导模块403;载机引导模块302和它机引导模块403分别根据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载机、它机的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载机、它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从而实现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所述的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以载机为例,具体转换方法如下: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为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29
根据下式得载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X &RightArrow; T t C = C d t C &CenterDot; ( X &RightArrow; T d - X &RightArrow; C d ) - - - ( 22 )
式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2
为地球系到载机地理系的坐标转换矩阵,根据载机的经度LC、纬度BC计算得到;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3
为载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载机的大地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LC,BC,HC)变换得到;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4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5
分别如下:
C d t C = - sin B C cos L C - sin B C sin L C cos B C cos B C cos L C cos B C sin L C cos L C - sin L C sin B C 0 X &RightArrow; C d = ( R N + H C ) cos B C cos L C ( R N + H C ) cos B C sin L C [ R N ( 1 - e 2 ) + H C ] sin B C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速度矢量为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8
取地球系为动坐标系,载机地理系为静坐标系,根据理论力学运动学原理,可得目标相对于载机地理系的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9
为:
V &RightArrow; T t C = C d t C &CenterDot; ( V &RightArrow; T d + &omega; &RightArrow; t C d d &times; X &RightArrow; T d ) - V &RightArrow; C t C - - - ( 23 )
式中,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11
为载机在地理系中的速度,由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301提供;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12
为地球系相对于载机地理系的角速度矢量:
&omega; &RightArrow; tCd d = C tC d &CenterDot; - V Cz R N + H C - V Cz &CenterDot; tan B C R M + H C V Cx R M + H C - - - ( 24 )
其中,RM和RN分别为地球的子午圈曲率半径和卯酉圈曲率半径。
步骤二: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载机发射空空导弹;
目标进入它机雷达探测范围之内后,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并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导弹载机;目标进入空空导弹的射程之内后,载机将从它机接收到的目标信息变换到惯性坐标系中,并装订给空空导弹,而后载机发射空空导弹,并迅速飞离作战区域。
具体为:它机雷达探测模块401首先测得目标相对与它机的斜距RF、方位角uF、俯仰角vF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314
并由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它机视线系变换至地球系;然后,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对地球系中目标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并由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将滤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转换至惯性坐标系;最后,载机将此惯性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装订给空空导弹,并发射导弹。
所述的惯性坐标系是由载机在发射导弹之前的t0时刻建立的,被用作空空导弹的导航坐标系。该惯性坐标系与载机主惯导在t0时刻模拟的地理坐标系重合,且惯性坐标系建立后,相对于惯性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坐标系是一个动坐标系,但其空间指向不变),速度近似等于:
V &RightArrow; drift = 0 0 &omega; ie R 0 cos B 0 T - - - ( 25 )
其中,R0为t0时刻载机与地心之间的距离;B0为t0时刻载机纬度;ωi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载机建立惯性坐标系后,将该惯性坐标系的基准,即惯性坐标系建立时刻的载机经度L0、纬度B0和高度H0,通过航电总线传送给空空导弹,并在导弹上建立惯性坐标系;同时,载机将惯性坐标系基准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它机,并在它机上建立惯性坐标系,从而实现它机惯性系与导弹惯性系之间的对准。
所述的目标信息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的具体转换方法如下: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为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2
利用下式可得惯性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3
X &RightArrow; T i = C d 0 i &CenterDot; ( C d d 0 &CenterDot; X &RightArrow; T d - X &RightArrow; C d 0 ) - - - ( 26 )
式中,Cd0 i为t0时刻(惯性系建立时刻)地球系到地面惯性系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t0时刻载机的经度L0和纬度B0计算得到;Cdd 0为当前t时刻地球系到t0时刻地球系的坐标变换矩阵;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5
为t0时刻载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t0时刻载机大地坐标(L0,B0,H0)变换得到;Cd0 i、Cdd 0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6
分别为:
C d 0 i = - sin B 0 cos L 0 - sin B 0 sin L 0 cos B 0 cos B 0 cos L 0 cos B 0 sin L 0 sin B 0 - sin L 0 cos L 0 0 C d d 0 = cos [ ( t 0 - t ) &omega; ie ] sin [ ( t 0 - t ) &omega; ie ] 0 - sin [ ( t 0 - t ) &omega; ie ] cos [ ( t 0 - t ) &omega; ie ] 0 0 0 1
X &RightArrow; C d 0 = ( R N + H 0 ) cos B 0 cos L 0 ( R N + H 0 ) cos B 0 sin L 0 [ R N ( 1 - e 2 ) + H 0 ] sin B 0
由于在t0~t时间段内,惯性坐标系相对于惯性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对由于惯性系的运动带来的误差进行补偿,补偿误差后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10
为:
X &RightArrow; T &prime; i = X &RightArrow; T i - V &RightArrow; drift &CenterDot; ( t - t 0 ) - - - ( 27 )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速度矢量为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12
取地球坐标系为动坐标系,惯性系为静坐标系,根据理论力学运动学原理,可得目标相对地面惯性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13
为:
V &RightArrow; T i = C d i &CenterDot; ( V &RightArrow; T d + &omega; &RightArrow; id d &times; X &RightArrow; T d ) - V &RightArrow; drift - - - ( 28 )
式中,为地球系相对于惯性系的角速度矢量;
Figure GSA000001000911001416
为地球系到惯性系的变换矩阵。
步骤三: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它机对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
空空导弹发射后,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持续探测目标,并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三者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而后它机将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空空导弹,以协助空空导弹完成中制导。具体为:
①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101、地基雷达探测模块2和它机雷达探测模块401分别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地基雷达和它机的斜距、方位角、俯仰角和径向速度,并分别由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和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将目标位置、速度从预警机视线系、地基雷达视线系和它机视线系转换至地球系。
②第一航迹滤波模块701、第二航迹滤波模块702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703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2、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3和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4提供的目标在地球系中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由时间归一化模块601对目标状态进行时间对准处理,最终由航迹融合模块704根据对准后的目标状态估计对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获得高精度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
③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607将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转换至惯性系,并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501根据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导弹位置、速度,通过比力导引律得到导弹中制导所要的法向过载;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按照此法向过载控制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最终实现导弹的中制导。

Claims (5)

1.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预警机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载机模块、它机模块、远程空空导弹模块、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和目标信息融合模块;
预警机模块包括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的斜距RA、方位角uA、俯仰角vA和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11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得到预警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地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地基雷达的斜距RGB、方位角uGB、俯仰角vGB和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12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载机模块包括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和载机引导模块;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载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分别将载机的位置、速度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载机引导模块;载机引导模块根据载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载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载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载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载机飞向作战区域;
它机模块包括它机雷达探测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它机雷达探测模块测得目标相对于它机的斜距RF、方位角uF、俯仰角vF和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13
并输出至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它机在地理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输出至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同时分别将它机的位置、速度传送给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中的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它机引导模块根据它机的位置、速度和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它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与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获取它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它机按此法向过载飞向目标,从而实现引导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目标信息时空归一化模块包括时间归一化模块和空间归一化模块;空间归一化模块又包括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时间归一化模块的输入为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输出的目标状态估计,所述的目标状态估计包括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经过时间对准处理后,时间归一化模块得到目标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态估计,并输出给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的航迹融合模块;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分别根据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它机雷达探测模块输出的目标斜距、方位角、俯仰角与径向速度和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预警机、它机位置、速度与姿态,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视线系变换至地球系,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目标信息融合模块中的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根据航迹融合模块输出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和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它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载机和它机位置、速度,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分别变换至载机、它机地理系,并将转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输出至载机引导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航迹融合模块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变换至惯性坐标系,并输出至远程空空导弹模块中的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
目标信息融合模块包括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和航迹融合模块;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提供的地球系目标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输出至时间归一化模块,另外,第三航迹滤波模块也将滤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传送给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航迹融合模块根据时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经时间对准后的各目标状态估计,对各平台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位置、速度信息输出给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
远程空空导弹模块包括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和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获取空空导弹在惯性系中的位置、速度与姿态,并将导弹的位置、速度提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根据导弹的位置、速度以及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目标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导弹中制导所需要的法向过载;空空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按照法向过载控制导弹飞行目标,实现对导弹的中制导。
2.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预警机、地基雷达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首先发现远程目标,并持续跟踪目标;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预警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预警机将融合后的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分别传送给载机和它机,以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步骤二: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载机发射空空导弹;
目标进入它机雷达探测范围之内后,它机雷达开机探测目标,并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导弹载机;目标进入空空导弹的射程之内后,载机将从它机接收到的目标信息变换到惯性坐标系中,并装订给空空导弹,而后载机发射空空导弹,并迅速飞离作战区域;
步骤三: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并由它机对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
空空导弹发射后,预警机雷达、地基雷达和它机雷达持续探测目标,并根据数据融合算法对三者探测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而后它机将融合后的高精度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空空导弹,以协助空空导弹完成中制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和地基雷达探测模块分别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的斜距RA、方位角uA、俯仰角vA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1
和相对于地基雷达的斜距RGB、方位角uGB、俯仰角vGB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2
并由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目标位置、速度分别从预警机视线系和地基雷达视线系转换至地球系;
所述的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具体为:
目标位置矢量在预警机视线系中为[0 RA 0]T,将目标位置矢量从视线系依次经机体系、地理系转换至地球系:
X &RightArrow; T d = C t A d &CenterDot; C b A t A &CenterDot; C G A b A &CenterDot; 0 R A 0 T + X &RightArrow; A d - - - ( 1 )
式中,为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5
为预警机视线系到机体系的坐标变换矩阵,由方位角uA和俯仰角vA计算得到;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6
为预警机机体系到地理系的坐标变换矩阵,即为预警机的姿态矩阵;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7
为预警机地理系到地球系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预警机的经度LA和纬度BA计算得到;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8
为预警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预警机的大地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LA,BA,HA)变换得到;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9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310
分别如下:
C G A b A = cos u A - sin u A cos v A sin u A sin v A sin u A cos u A cos v A - cos u A sin v A 0 sin v A cos v A C t A d = - sin B A cos L A cos B A cos L A - sin L A - sin B A sin L A cos B A sin L A sin B A cos B A cos L A 0
X &RightArrow; A d = ( R N + H A ) cos B A cos L A ( R N + H A ) cos B A sin L A [ R N ( 1 - e 2 ) + H A ] sin B A
其中,RN为地球的卯酉圈曲率半径;e为地球的第一偏心率;
目标速度矢量在预警机视线系中为取预警机视线系为动坐标系,地球系为静坐标系,则得目标相对地球坐标系的速度
V &RightArrow; T d = C G A d &CenterDot; ( 0 R &CenterDot; A 0 + &omega; &RightArrow; dG A G A &times; 0 R A 0 ) + C t A d &CenterDot; V &RightArrow; A t A - - - ( 2 )
式中,为预警机视线系到地球系的变换矩阵;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4
为预警机在地理系中的速度,由预警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5
为预警机视线系相对于地球系的角速度矢量,表示为:
&omega; &RightArrow; dG A G A = &omega; &RightArrow; iG A G A - &omega; &RightArrow; id G A = C b A G A &CenterDot; ( &omega; &RightArrow; ib A b A + &omega; &RightArrow; b A G A b A ) - C d G A &CenterDot; 0 0 &omega; ie T - - - ( 3 )
其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7
为预警机相对于惯性系的角速度矢量,由预警机机载陀螺仪测得;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8
为预警机视线系相对于机体系的角速度矢量:
&omega; &RightArrow; b A G A b A = cos u A sin u A 0 &CenterDot; v &CenterDot; A + 0 0 1 &CenterDot; u &CenterDot; A - - - ( 4 )
其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10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11
分别为目标方位视线角速度和俯仰视线角速度,由前后两个时刻的方位角uA和俯仰角vA差分计算得到;
同理实现地基雷达的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由于地基雷达固定在地面不动,在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过程中的地基雷达位置、姿态提前确定,地基雷达的速度为零;
(2)第一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提供的目标在地球系中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由时间归一化模块对第一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二航迹滤波模块输出的目标状态进行时间对准处理,获得目标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态估计;最终由航迹融合模块根据时间对准后的目标状态估计对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
所述的航迹滤波根据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最优估计,具体为:
A:航迹滤波的状态方程为:
X ( k + 1 ) = &Phi; ( k + 1 , k ) X ( k ) + U ( k ) A &OverBar; ( k ) + W ( k ) - - - ( 5 )
其中,状态变量X(k)为:
X ( k ) = [ x d ( k ) , x &CenterDot; d ( k ) , x &CenterDot; &CenterDot; d ( k ) , y d ( k ) , y &CenterDot; d ( k ) , y &CenterDot; &CenterDot; d ( k ) , z d ( k ) , z &CenterDot; d ( k ) , z &CenterDot; &CenterDot; d ( k ) ] T - - - ( 6 )
式中,[xd(k),yd(k),zd(k)]T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14
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415
为目标在地球系中的加速度;
状态一步转移矩阵Φ(k+1,k)为:
&Phi; ( k + 1 , k ) = &Phi; d ( k + 1 , k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Phi; d ( k + 1 , k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Phi; d ( k + 1 , k ) , &Phi; d ( k + 1 , k ) = 1 T 1 &alpha; 2 ( - 1 + &alpha;T + e - &alpha;T ) 0 1 1 &alpha; ( 1 - e - &alpha;T ) 0 0 e - &alpha;T - - - ( 7 )
式中,T为滤波周期,即为雷达的探测周期;α为机动时间常数的倒数;
输入项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52
为:
A &OverBar; ( k ) = [ a &OverBar; x ( k ) , a &OverBar; y ( k ) , a &OverBar; z ( k ) ] T - - - ( 8 )
式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54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55
分别为目标沿地球系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均值;
状态输入阵U(k)为:
U ( k ) = U d ( k ) 0 3 &times; 1 0 3 &times; 1 0 3 &times; 1 U d ( k ) 0 3 &times; 1 0 3 &times; 1 0 3 &times; 1 U d ( k ) U d ( k ) = 1 &alpha; ( - T + &alpha;T 2 2 + 1 - e - &alpha;T &alpha; ) T - 1 &alpha; ( 1 - e - &alpha;T ) 1 - e - &alpha;T - - - ( 9 )
W(k)为高斯白噪声序列,其方差Q(k)为:
Q ( k ) = Q d ( k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Q d ( k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Q d ( k ) Q d ( k ) = 2 &alpha;&sigma; a 2 q 11 q 12 q 13 q 21 q 22 q 23 q 31 q 32 q 33
q 11 = 1 2 &alpha; 5 [ 1 - e - 2 &alpha;T + 2 &alpha; T + 2 &alpha; 3 T 3 3 - 2 &alpha; 2 T 2 - 4 &alpha;Te - &alpha;T ] q 12 = q 12 = 1 2 &alpha; 4 [ 1 + e - 2 &alpha;T - 2 e - &alpha;T + 2 &alpha;Te - &alpha;T - 2 &alpha;T - 2 &alpha; 2 T 2 ] q 13 = q 31 = 1 2 &alpha; 3 [ 1 - e - 2 &alpha;T - 2 &alpha; Te - &alpha;T ] q 22 = 1 2 &alpha; 3 [ 4 e - &alpha;T - 3 - e - 2 &alpha;T + 2 &alpha;T ] q 23 = q 32 = 1 2 &alpha; 2 [ 1 + e - 2 &alpha;T - 2 e - &alpha;T ] q 33 = 1 2 &alpha; [ 1 - e - 2 &alpha;T ] - - - ( 10 )
式中,σa 2为目标加速度方差;
B:航迹滤波的量测方程为:
Z(k)=H(k)X(k)+V(k)    (11)
其中,量测量Z(k)为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输出的目标在地球系中的位置和速度:
Z ( k ) = [ x ~ d ( k ) , y ~ d ( k ) , z ~ d ( k ) , x &CenterDot; ~ d ( k ) , y &CenterDot; ~ d ( k ) , z &CenterDot; ~ d ( k ) ] T - - - ( 12 )
量测矩阵H(k)为:
H ( k ) =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 - - ( 13 )
V(k)为观测高斯白噪声序列,其方差R(k)为:
R ( k ) = C b d &CenterDot; R X b &CenterDot; C d b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C b d &CenterDot; R V b &CenterDot; C d b - - - ( 14 )
其中,Cb d为机体系到地球系的变换矩阵;RX b与RV b分别为目标机体系中的位置、速度误差协方差阵;
目标机体系中的位置误差协方差阵RX b表示为:
R X b = &sigma; x 2 &sigma; xy &sigma; xz &sigma; xy &sigma; y 2 &sigma; yz &sigma; xz &sigma; yz &sigma; z 2 - - - ( 15 )
式中,
&sigma; x 2 = cos 2 v sin 2 u &sigma; R 2 + R 2 sin 2 v sin 2 u &sigma; v 2 + R 2 cos 2 v cos 2 u &sigma; u 2 &sigma; y 2 = cos 2 v cos 2 u &sigma; R 2 + R 2 sin 2 v cos 2 u &sigma; v 2 + R 2 cos 2 v sin 2 u &sigma; u 2 &sigma; z 2 = sin 2 v&sigma; R 2 + R 2 cos 2 v&sigma; v 2 &sigma; xy = 0.5 sin 2 u ( - cos 2 v&sigma; R 2 - R 2 sin 2 v &sigma; v 2 + R 2 cos 2 v &sigma; u 2 ) &sigma; yz = 0.5 sin 2 v cos u ( &sigma; R 2 - R 2 &sigma; v 2 ) &sigma; xz = - 0.5 sin 2 v sin u ( &sigma; R 2 - R 2 &sigma; v 2 )
R、u和v分别为雷达测得的目标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σR、σu和σv分别为目标斜距、方位角和俯仰角误差的标准差;
目标机体系中的速度误差协方差阵RV b表示为:
R V b = &sigma; vx 2 &sigma; vxy &sigma; vxz &sigma; vxy &sigma; vy 2 &sigma; vyz &sigma; vxz &sigma; vyz &sigma; vz 2 - - - ( 16 )
式中, &sigma; vx 2 = cos 2 v sin 2 u &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sin 2 v sin 2 u &sigma; v &CenterDot; 2 + R 2 cos 2 v cos 2 u &sigma; u &CenterDot; 2 &sigma; vy 2 = cos 2 v cos 2 u &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sin 2 v cos 2 u &sigma; v &CenterDot; 2 + R 2 cos 2 v sin 2 u &sigma; u &CenterDot; 2 &sigma; vz 2 = sin 2 v&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cos 2 v&sigma; v &CenterDot; 2 &sigma; vxy = 0.5 sin 2 u ( - cos 2 v&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sin 2 v &sigma; v &CenterDot; 2 + R 2 cos 2 v &sigma; u &CenterDot; 2 ) &sigma; vyz = 0.5 sin 2 v cos u ( &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sigma; v &CenterDot; 2 ) &sigma; vxz = - 0.5 sin 2 v sin u ( &sigma; R &CenterDot; 2 - R 2 &sigma; v &CenterDot; 2 )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2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3
分别为目标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4
方位角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5
和俯仰角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6
误差的标准差,由于目标视线角速度是通过目标视线角差分得到的,因此,方位角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7
和俯仰角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78
误差的等效标准差为:
&sigma; u &CenterDot; = 2 &sigma; u / T &sigma; v &CenterDot; = 2 &sigma; v / T - - - ( 17 )
C:在进行航迹滤波时,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如下:
X ^ ( k / k - 1 ) = &Phi; 1 ( T ) X ^ ( k - 1 / k - 1 ) X ^ ( k / k ) = X ^ ( k / k - 1 ) + K ( k ) [ Z ( k ) - H ( k ) X ^ ( k / k - 1 ) ] K ( k ) = P ( k / k - 1 ) H T ( k ) [ H ( k ) P ( k / k - 1 ) H T ( k ) + R ( k ) ] - 1 P ( k / k - 1 ) = &Phi; ( k / k - 1 ) P ( k - 1 / k - 1 ) &Phi; T ( k / k - 1 ) + ( k - 1 ) P ( k / k ) = [ I - K ( k ) H ( k ) ] P ( k / k - 1 ) - - - ( 18 )
式中,
&Phi; 1 ( T ) = &Phi; 1 d ( T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Phi; 1 d ( T )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0 3 &times; 3 &Phi; 1 d ( T ) &Phi; 1 d ( T ) = 1 T T 2 2 0 1 T 0 0 1
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过程中,目标加速度方差σa 2按下式计算:
&sigma; a 2 = 4 - &pi; &pi; ( a max -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2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GreaterEqual; 0 4 - &pi; &pi; ( - a max +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2 x &CenterDot; &CenterDot; ^ d ( k / k ) < 0 - - - ( 19 )
式中,amax为目标的最大机动加速度;
根据航迹滤波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并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进行滤波处理,最终得到目标的最优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
所述的时间归一化是将各平台雷达测得的关于同一目标的不同步目标数据同步到相同时间点上;将频率低的雷达数据采样时间作为时间基准,把高数据率的观测数据通过插值的方法推算到低数据率的时间片上,形成一系列等间隔的目标观测数据;
设在时间基准点tb(j),高数据率的雷达与之相邻的采样时间为ta(i-1)和ta(i),所对应的雷达数据设为z1和z2,则在基准点时刻tb(j)高数据率雷达的数据z通过以下插值公式得到:
z = z 1 + t b ( j ) - t a ( i - 1 ) t a ( i ) - t a ( i - 1 ) ( z 2 - z 1 ) - - - ( 20 )
所述的航迹融合根据最小方差的原则,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最优融合各平台雷达测得的目标数据:
X ^ = P &CenterDot; &Sigma; i = 1 n P i - 1 X ^ i - - - ( 21 )
其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3
与Pi分别为对各平台雷达测得的目标数据进行航迹滤波和时间归一化处理后的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4
为融合后的误差方差阵;是融合后的目标状态估计;
(3)第一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第二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从地球系分别转换至载机、它机地理系,并将转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提供给载机引导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载机引导模块和它机引导模块分别根据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载机、它机的位置、速度,通过比例导引律得到载机、它机飞向目标所需要的法向过载,从而实现引导载机、它机飞向作战区域;
所述的地球系到地理系空间归一化,以载机为例,具体转换方法如下: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为根据下式得载机地理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7
X &RightArrow; T t C = C d t C &CenterDot; ( X &RightArrow; T d - X &RightArrow; C d ) - - - ( 22 )
式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9
为地球系到载机地理系的坐标转换矩阵,根据载机的经度LC、纬度BC计算得到;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0
为载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载机的大地坐标经度、纬度和高度(LC,BC,HC)变换得到;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1
分别如下:
C d t C = - sin B C cos L C - sin B C sin L C cos B C cos B C cos L C cos B C sin L C cos L C - sin L C sin B C 0 X &RightArrow; C d = ( R N + H C ) cos B C cos L C ( R N + H C ) cos B C sin L C [ R N ( 1 - e 2 ) + H C ] sin B C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速度矢量为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5
取地球系为动坐标系,载机地理系为静坐标系,得目标相对于载机地理系的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6
为:
V &RightArrow; T t C = C d t C &CenterDot; ( V &RightArrow; T d + &omega; &RightArrow; t C d d &times; X &RightArrow; T d ) - V &RightArrow; C t C - - - ( 23 )
式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8
为载机在地理系中的速度,由载机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提供;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819
为地球系相对于载机地理系的角速度矢量:
&omega; &RightArrow; tCd d = C tC d &CenterDot; - V Cz R N + H C - V Cz &CenterDot; tan B C R M + H C V Cx R M + H C - - - ( 24 )
其中,RM和RN分别为地球的子午圈曲率半径和卯酉圈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具体为:
它机雷达探测模块首先测得目标相对与它机的斜距RF、方位角uF、俯仰角vF以及径向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92
并由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目标的位置、速度从它机视线系变换至地球系;然后,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对地球系中目标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并由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滤波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转换至惯性坐标系;最后,载机将此惯性系中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装订给空空导弹,并发射导弹;
所述的惯性坐标系是由载机在发射导弹之前的t0时刻建立的,被用作空空导弹的导航坐标系;该惯性坐标系与载机主惯导在t0时刻模拟的地理坐标系重合,且惯性坐标系建立后,相对于惯性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近似等于:
V &RightArrow; drift = 0 0 &omega; ie R 0 cos B 0 T - - - ( 25 )
其中,R0为t0时刻载机与地心之间的距离;B0为t0时刻载机纬度;ωi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载机建立惯性坐标系后,将该惯性坐标系的基准,即惯性坐标系建立时刻的载机经度L0、纬度B0和高度H0,通过航电总线传送给空空导弹,并在导弹上建立惯性坐标系;同时,载机将惯性坐标系基准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它机,并在它机上建立惯性坐标系,从而实现它机惯性系与导弹惯性系之间的对准;
所述的目标信息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的具体转换方法如下: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为利用下式得惯性系中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95
X &RightArrow; T i = C d 0 i &CenterDot; ( C d d 0 &CenterDot; X &RightArrow; T d - X &RightArrow; C d 0 ) - - - ( 26 )
式中,Cd0 i为t0时刻地球系到地面惯性系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t0时刻载机的经度L0和纬度B0计算得到;Cd d0为当前t时刻地球系到t0时刻地球系的坐标变换矩阵;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97
为t0时刻载机在地球系中的直角坐标,由t0时刻载机大地坐标(L0,B0,H0)变换得到;Cd0 i、Cd d0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098
分别为:
C d 0 i = - sin B 0 cos L 0 - sin B 0 sin L 0 cos B 0 cos B 0 cos L 0 cos B 0 sin L 0 sin B 0 - sin L 0 cos L 0 0 C d d 0 = cos [ ( t 0 - t ) &omega; ie ] sin [ ( t 0 - t ) &omega; ie ] 0 - sin [ ( t 0 - t ) &omega; ie ] cos [ ( t 0 - t ) &omega; ie ] 0 0 0 1
X &RightArrow; C d 0 = ( R N + H 0 ) cos B 0 cos L 0 ( R N + H 0 ) cos B 0 sin L 0 [ R N ( 1 - e 2 ) + H 0 ] sin B 0
由于在t0~t时间段内,惯性坐标系相对于惯性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对由于惯性系的运动带来的误差进行补偿,补偿误差后的目标位置矢量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102
为:
X &RightArrow; T &prime; i = X &RightArrow; T i - V &RightArrow; drift &CenterDot; ( t - t 0 ) - - - ( 27 )
设地球系中的目标速度矢量为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104
取地球坐标系为动坐标系,惯性系为静坐标系,根据理论力学运动学原理,得目标相对地面惯性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105
为:
V &RightArrow; T i = C d i &CenterDot; ( V &RightArrow; T d + &omega; &RightArrow; id d &times; X &RightArrow; T d ) - V &RightArrow; drift - - - ( 28 )
式中,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107
为地球系相对于惯性系的角速度矢量;
Figure FSA00000100091000108
为地球系到惯性系的变换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预警机雷达探测模块、地基雷达探测模块和它机雷达探测模块分别测得目标相对于预警机、地基雷达和它机的斜距、方位角、俯仰角和径向速度,并分别由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第三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目标位置、速度从预警机视线系、地基雷达视线系和它机视线系转换至地球系;
②第一航迹滤波模块、第二航迹滤波模块和第三航迹滤波模块分别对第一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和第二视线系到地球系空间归一化模块提供的目标在地球系中位置、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状态估计和误差方差阵,并由时间归一化模块对目标状态进行时间对准处理,最终由航迹融合模块根据对准后的目标状态估计对目标信息进行融合,获得高精度的目标位置、速度信息;
③地球系到惯性系空间归一化模块将融合后的目标位置、速度从地球系转换至惯性系,并输出至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导弹导引律计算模块根据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弹载GPS/SINS组合导航模块输出的导弹位置、速度,通过比力导引律得到导弹中制导所要的法向过载;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按照此法向过载控制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最终实现导弹的中制导。
CN201010159207A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ithdrawn CN101832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9207A CN101832738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9207A CN101832738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2738A true CN101832738A (zh) 2010-09-15

Family

ID=42716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9207A Withdrawn CN101832738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2738A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3301A (zh) * 2011-09-15 2012-02-1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虚拟目标点的带有终端约束的导引方法
CN102706217A (zh) * 2012-04-17 2012-10-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控制多枚导弹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的方法
CN102749620A (zh) * 2012-06-13 2012-10-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弹载/机载雷达单脉冲前视成像处理方法
CN103759586A (zh) * 2013-12-18 2014-04-30 魏伯卿 用于控制曲线飞行时间和方向的多指针控制仪
CN103884237A (zh) * 2014-04-08 2014-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目标概率分布信息的多对一协同制导方法
CN103994698A (zh) * 2014-05-23 2014-0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过载与角速度测量的导弹俯仰通道简单滑模控制方法
CN104122793A (zh) * 2014-07-01 2014-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满足预设性能的导弹过载控制方法
CN104655133A (zh) * 2015-02-13 2015-05-2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车载升降桅杆平台姿态动态测量方法
CN105202972A (zh) * 2015-09-16 2015-12-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方法
CN105486307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针对机动目标的视线角速率估计方法
CN105486308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估计弹目视线角速率的快收敛Kalman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CN105721043A (zh) * 2016-03-17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前馈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天线伺服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807781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基于比例导引的空间近距飞越末制导方法
CN105841550A (zh) * 2016-04-15 2016-08-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高度约束的高置修正比例导引律方法
CN106406081A (zh) * 2016-08-26 2017-02-15 方洋旺 一种巡航导弹航路二阶平滑方法
CN106546978A (zh) * 2016-09-22 2017-03-2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组网地基雷达半实物系统
CN108279005A (zh) * 2017-12-21 2018-07-13 北京航天飞腾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导引头数据失效模式下的制导信息重构方法
CN108303095A (zh) * 2018-02-02 2018-07-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于非高斯系统的鲁棒容积目标协同定位方法
CN109597488A (zh) * 2018-12-12 2019-04-09 海南大学 空间展示平台角度距离主动适应算法
CN110285711A (zh) * 2019-05-14 2019-09-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制导弹药飞行姿态修正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0487301A (zh) * 2019-09-18 2019-11-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雷达辅助机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
CN111220031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北京理工大学 兼顾全射程覆盖的远程制导飞行器
CN111397441A (zh) * 2019-01-03 2020-07-10 北京理工大学 带有捷联导引头的远程制导飞行器的全射程覆盖制导系统
CN111695617A (zh) * 2020-06-02 2020-09-2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协方差交叉算法的分布式火控融合方法
CN112558634A (zh) * 2020-12-08 2021-03-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4023146A (zh) * 2021-11-29 2022-02-08 中船蓝海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母雷达位互动体验装置
CN114184091A (zh) * 2021-04-08 2022-03-15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空空导弹导引头的红外雷达双模数字处理方法
CN114923365A (zh) * 2022-06-07 2022-08-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类tvm制导方法及装置
CN115173919A (zh) * 2022-05-27 2022-10-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射物数据链的空中拉距试验方法

Cited B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3301B (zh) * 2011-09-15 2014-07-0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虚拟目标点的带有终端约束的导引方法
CN102353301A (zh) * 2011-09-15 2012-02-1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虚拟目标点的带有终端约束的导引方法
CN102706217A (zh) * 2012-04-17 2012-10-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控制多枚导弹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的方法
CN102706217B (zh) * 2012-04-17 2014-07-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控制多枚导弹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的方法
CN102749620A (zh) * 2012-06-13 2012-10-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弹载/机载雷达单脉冲前视成像处理方法
CN103759586A (zh) * 2013-12-18 2014-04-30 魏伯卿 用于控制曲线飞行时间和方向的多指针控制仪
CN103759586B (zh) * 2013-12-18 2015-11-04 魏伯卿 用于控制曲线飞行时间和方向的多指针控制仪
CN103884237A (zh) * 2014-04-08 2014-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目标概率分布信息的多对一协同制导方法
CN103994698A (zh) * 2014-05-23 2014-0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过载与角速度测量的导弹俯仰通道简单滑模控制方法
CN103994698B (zh) * 2014-05-23 2016-10-1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过载与角速度测量的导弹俯仰通道简单滑模控制方法
CN104122793A (zh) * 2014-07-01 2014-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满足预设性能的导弹过载控制方法
CN104122793B (zh) * 2014-07-01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满足预设性能的导弹过载控制方法
CN105807781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新跃仪表厂 一种基于比例导引的空间近距飞越末制导方法
CN104655133A (zh) * 2015-02-13 2015-05-2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车载升降桅杆平台姿态动态测量方法
CN104655133B (zh) * 2015-02-13 2017-08-04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车载升降桅杆平台姿态动态测量方法
CN105202972A (zh) * 2015-09-16 2015-12-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方法
CN105486308B (zh) * 2015-11-25 2018-03-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估计弹目视线角速率的快收敛Kalman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CN105486308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估计弹目视线角速率的快收敛Kalman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CN105486307A (zh) * 2015-11-25 2016-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针对机动目标的视线角速率估计方法
CN105486307B (zh) * 2015-11-25 2018-03-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针对机动目标的视线角速率估计方法
CN105721043A (zh) * 2016-03-17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前馈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天线伺服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721043B (zh) * 2016-03-17 2019-01-08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于前馈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天线伺服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841550A (zh) * 2016-04-15 2016-08-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高度约束的高置修正比例导引律方法
CN105841550B (zh) * 2016-04-15 2017-06-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高度约束的高置修正比例导引律方法
CN106406081A (zh) * 2016-08-26 2017-02-15 方洋旺 一种巡航导弹航路二阶平滑方法
CN106546978A (zh) * 2016-09-22 2017-03-2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组网地基雷达半实物系统
CN106546978B (zh) * 2016-09-22 2019-01-2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组网地基雷达半实物系统
CN108279005A (zh) * 2017-12-21 2018-07-13 北京航天飞腾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导引头数据失效模式下的制导信息重构方法
CN108279005B (zh) * 2017-12-21 2020-06-16 北京航天飞腾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导引头数据失效模式下的制导信息重构方法
CN108303095B (zh) * 2018-02-02 2019-04-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于非高斯系统的鲁棒容积目标协同定位方法
CN108303095A (zh) * 2018-02-02 2018-07-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于非高斯系统的鲁棒容积目标协同定位方法
CN111220031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北京理工大学 兼顾全射程覆盖的远程制导飞行器
CN109597488A (zh) * 2018-12-12 2019-04-09 海南大学 空间展示平台角度距离主动适应算法
CN111397441A (zh) * 2019-01-03 2020-07-10 北京理工大学 带有捷联导引头的远程制导飞行器的全射程覆盖制导系统
CN110285711A (zh) * 2019-05-14 2019-09-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制导弹药飞行姿态修正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0487301A (zh) * 2019-09-18 2019-11-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雷达辅助机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
CN111695617A (zh) * 2020-06-02 2020-09-2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协方差交叉算法的分布式火控融合方法
CN111695617B (zh) * 2020-06-02 2023-05-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协方差交叉算法的分布式火控融合方法
CN112558634B (zh) * 2020-12-08 2022-02-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2558634A (zh) * 2020-12-08 2021-03-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14184091A (zh) * 2021-04-08 2022-03-15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空空导弹导引头的红外雷达双模数字处理方法
CN114023146A (zh) * 2021-11-29 2022-02-08 中船蓝海星(北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母雷达位互动体验装置
CN115173919A (zh) * 2022-05-27 2022-10-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射物数据链的空中拉距试验方法
CN115173919B (zh) * 2022-05-27 2023-11-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射物数据链的空中拉距试验方法
CN114923365A (zh) * 2022-06-07 2022-08-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类tvm制导方法及装置
CN114923365B (zh) * 2022-06-07 2023-01-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类tvm制导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738A (zh) 一种远程空空导弹多平台协同制导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314718B (zh) 基于磁测滚转角速率信息的高速旋转弹姿态估计方法
US6281841B1 (en) Direction determining apparatus
CN110487266B (zh) 一种适用于海面目标的机载光电高精度无源定位方法
CN109597427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炸弹随遇攻击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3744052B (zh) 一种应用于空中目标定位的双星测时差测向方法及装置
Bezick et al. Inertial navigation for guided missile systems
CN111598232B (zh) 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估计复杂微动空间锥体目标参数的方法
CN104457748A (zh) 一种嵌入式瞄准吊舱测姿系统及其传递对准方法
CN105486307A (zh) 针对机动目标的视线角速率估计方法
CN109239754A (zh) 一种利用双阵列天线确定微小卫星相对姿态的方法
CN111121770B (zh) 一种交互式多弹多模型航迹融合方法
CN102176013B (zh) 一种弹载非理想凝视聚束式sar混合度提取方法
DeGregoria Gravity gradiometry and map matching: An aid to aircraft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US11920899B2 (en) Collaborative coordination of target engagement
CN115685778A (zh) 基于射频半实物仿真的雷达寻的飞行器脱靶量估算方法
RU2253820C2 (ru) Мобильный зенитный раке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Bei et 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navigation technology
Sanwale et al. Roll Angle Estimation of Smart Projectiles Using GNSS Signal
CN114740511B (zh)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无人机定位方法及无人机定位系统
Pace et al. Relative targeting architectures for captive-carry HIL missile simulator experiments
Xiang Scene matching techniques: modeling and analysis
CN116774216A (zh) 一种基于被动雷达测角的飞行器集群协同目标定位快速联合优化方法
CN106019348A (zh) 一种基于多滞空平台组网的高精度定位装置及方法
Borodacz et al. GNSS denied navigation system for the manoeuvring flying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