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1933A - 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1933A
CN101831933A CN 201010128615 CN201010128615A CN101831933A CN 101831933 A CN101831933 A CN 101831933A CN 201010128615 CN201010128615 CN 201010128615 CN 201010128615 A CN201010128615 A CN 201010128615A CN 101831933 A CN101831933 A CN 101831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uel
petrolift
cleaner
str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286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泽功治
山下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1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在液压挖掘机中,在燃料供给装置中具有连接在燃料泵的吸引口侧上的燃料软管及连接在燃料泵的输出口与燃料容器之间的过滤装置等。该燃料供给装置被收纳在收纳壳体的内部,与区划其底面的支承板单元化。在过滤装置中设有能够替换地收纳过滤器的第一滤清器及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超过既定值则令燃料泵停止的泵停止控制装置等。

Description

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燃料供给装置的液压挖掘机等的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有具有燃料供给装置的作业机械,能够在作业现场从筒罐等直接供给燃料(专利文献1~4)。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燃料供给装置:在燃料容器的前方具有燃料补给设备,该燃料补给设备包括在顶端安装有粗滤器的长软管、与该软管连接的泵、和泵的断通开关,将该燃料补给设备收纳在收纳壳体中。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将软管缩短而将其嵌入至设置在燃料容器的侧面上的凹槽中、能够在软管的大部分伸直的状态下进行收纳,以便在供油作业时能够不令软管蜷曲或伸直。
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设置在设于机械罩的台阶的下侧、燃料容器的下侧而不会从成为障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6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6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95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95345号公报
在作业现场供油时,有时必须使用大量地混有细小的异物的低劣的燃料。于是,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在软管的顶端安装粗滤器,通过该粗滤器除去异物。
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长软管的情况中,若为了提高异物的除去性能而减小粗滤器的孔径,则泵的吸引力不足而在燃料的吸引方面浪费时间,可能很快引起粗滤器的孔眼堵塞而不能供油。若增大粗滤器则能够有所改善,但其越大相应地作业性就越低。
在此方面,若是专利文献2那样的短的软管,则与长的软管相比能够稍微改善泵的吸引力的不足,但是在粗滤器容易孔眼堵塞方面是相同的,必须将筒罐等运到软管所够得着的地方,令供油作业变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含在燃料中的异物的除去性能方面优异且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供油作业的作业机械。
在本发明中,在燃料供给装置中设置过滤燃料的过滤装置,连接在燃料泵与燃料容器之间。
具体而言是一种作业机械,在下部行进体的上方具有上部支承体,在该上部支承体上设有燃料容器、和将燃料供给至该燃料容器的燃料供给装置,所述作业机械的特征为,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具有能够拉出的燃料软管、输出燃料的燃料泵和过滤燃料的过滤装置,上述燃料软管被连接在上述燃料泵的吸引口侧,上述过滤装置被连接在上述燃料泵的输出口与上述燃料容器之间。
根据该构成,燃料软管被连接在燃料泵的吸入口侧,过滤装置被连接在燃料泵的输出口侧,因此,即便在燃料中含有大量异物时也能够在燃料泵之前不产生多余的负荷而输送液体,不会产生燃料泵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因为过滤装置被连接在燃料泵的输出口与燃料容器之间,所以能够使燃料泵的输出压高效率地作用于过滤装置,相应地能使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得以高效率地发挥。
具体而言,在上述燃料容器的附近设有收纳备件用的收纳壳体,借助安装在上述上部支承体上的支承板而区划形成上述收纳壳体的底面,上述支承板的上表面被区划为用于收纳备件的备件收纳区域和用于设置上述燃料供给装置的装置设置区域,在该装置设置区域上以各自相互接近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燃料软管、上述燃料泵、上述过滤装置。
根据该构成,区划形成收纳壳体的底面的支承板的上表面被区划为两个区域,燃料供给装置被紧凑地设置在其中一个区域(装置设置区域)内。从而,虽然收纳壳体的内部设置了燃料供给装置而变得狭小,但是因为能够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所以能够收纳比较大的备件,且能够不妨碍备件的取出和放入。
因为燃料供给装置被设置在安装在上述支承体上的支承板上而被单元化,所以只要能够收纳在收纳壳体中就可以简单地装入现有的液压挖掘机中,且能够在不需要时拆卸,在通用性方面优异。
更具体而言,优选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能够替换地收纳有过滤器(フイルタ一)的第一滤清器(濾過器)、检测该第一滤清器的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在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变为既定值时令上述燃料泵停止的泵停止控制机构。
若如此,则在过滤器孔眼堵塞而不能够供给燃料时,能够只更换过滤器而简单地恢复燃料的供给。若过滤器孔眼堵塞,则第一滤清器的内压变大,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该内压变化而准确地判断过滤器的更换时期。而且,若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表示过滤器的孔眼堵塞的既定值,则泵停止控制机构自动将燃料泵停止,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燃料供给作业。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第一滤清器的下端部设有能够开闭的残余液流出口,在上述支承板上设有将从上述残余液流出口流出的残余液引导至上述上部支承体的外侧的残余液流路。
若如此,则在过滤器更换时,若打开残余液流出口则能够使残存在第一滤清器的内部的燃料经由残余液流路而排出至上述支承体的外侧,令过滤器的更换变得容易且能够令收纳壳体内不被燃料污染。
此外优选为,在上述上部支承体的上方还设有贮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容器和过滤工作油的第二滤清器,将过滤器能够替换地收纳在上述第二滤清器内,上述第一滤清器的过滤器和上述第二滤清器的过滤器能够共用。
若如此,则无需分别准备备用的过滤器,因此在便利性方面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作业机械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作业机械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收纳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收纳壳体的内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单元的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
图1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作业机械)。该液压挖掘机在履带型的下部行进体1的上方具有能够旋转的上部旋转体2(上部支承体),在该上述旋转体2的框架上设置有驾驶室3及附属装置4、发动机室5、燃料容器6、工作油容器7、收纳壳体8等。另外,前后及左右等的方向以图1的处于基本姿势的液压挖掘机为基准进行说明。
驾驶室3为配设在上部旋转体2的左前方部分上的、纵长的箱形状的驾驶室。在其前后面及左右侧面设有比较大的窗10,在其内部具有操作者就座的坐席及操作设备等。并且,在上部旋转体2的前部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以与该驾驶室3的右侧面邻接的方式配设有附属装置4。
附属装置4具有:大致く字形状的动臂11,被能够俯仰地支承在上部旋转体2的框架上;臂12,沿该动臂1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基端部侧被支承为能够绕设置在动臂11的顶端部上的第一横轴转动;铲斗13,被支承为能够绕设置在该臂12的顶端部上的第二横轴转动。
发动机室5配设在上部旋转体2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间,该发动机室5内未图示但搭载有发动机及散热器、液压泵等。
收纳壳体8及燃料容器6、工作油容器7以隔着附属装置4而与驾驶室3左右地对置的方式配设在上部旋转体2的右前方部分上。更详细而言,这些燃料容器6等组装在上部旋转体2的框架的右侧部分(也称为侧架2a)的上方。图2表示该上部旋转体2的右前方部分,收纳壳体8、燃料容器6、工作油容器7以该顺序被配置为从前侧连成一列。
工作油容器7是以与发动机室5的右前部接触的方式配设的四角箱型的容器,在其内部贮存有供给至液压系统的工作油。在工作油容器7的内部,如图2的虚线所示,设有用于过滤工作油的过滤器14(第二滤清器),过滤器14a被能够替换地收纳在第二滤清器14中。
另一方面,燃料容器6被配设为与工作油容器7的前面接触,且是比工作油容器7的容量大的四角箱型的容器,在其内部贮存有供给至发动机的燃料。燃料容器6除前后尺寸比工作油容器7大之外,上下及左右的尺寸被大致相同地形成,为了外观漂亮,各容器的外面被设计为没有阶梯差地连接。
收纳壳体8被设置为能够收纳例如装有发动机油等的圆罐(ペ一ル缶)及备用过滤器等的备件,被配设为与燃料容器6的前面接触。并且,在该收纳壳体8的内部,如图3所示,配设有用于将燃料供给至燃料容器6的燃料供给装置15(有关于该燃料供给装置15的说明在后面陈述)。
收纳壳体8具有:由与燃料容器6大致相同的前后以及左右的各方向的尺寸和燃料容器6的大致一半的上下尺寸构成的四角箱形状的壳体主体18、和在壳体主体18的左右间以从壳体主体18的上部的后侧向上方延伸的方式立设的罩体19。
壳体主体18如图3所示,具有:左右一对的侧壁部18a、18a;在这些侧壁部18a、18a的前端之间连接的前壁部18b;与两侧壁部18a、18a及前壁部18b的上端连接而堵住壳体主体18的上表面的上壁部18c。在该上壁部18c的后端开槽形成有开口18d,以从该开口18d的周围立起的方式设置罩体19。此外,在上壁部18c上设置有能够摆动地支承的开闭门20(参照图2、图5)。
罩体19具有前盖部19a和与前盖部19a的左右两侧及上侧连接的侧盖部19b,这些前盖部19a及侧盖部19b的下端与壳体主体18的上壁部18c的后端接合。并且,通过利用该罩体19和壳体主体18的后部覆盖燃料容器6的前面而在燃料容器6的前侧形成各种装置的配设空间。
收纳壳体8位于侧架2a的前角部,在该侧架2a的前角部的前侧、即收纳壳体8的前方下侧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台阶21。此外,在燃料容器6的上表面的前部右角与收纳壳体8的上壁部18c的前部右角之间设有由管子形成的栏杆22。即,台阶21、收纳壳体8、以及燃料容器6成为升降台阶,作业者抓住栏杆22而能够向燃料容器6及工作油容器7的上方轻易地上下。
燃料供给装置15如图4所示,作为在支承板25上预先安装了主要各备件的一个单元而构成(燃料供给装置单元),具有燃料软管26、燃料泵27、过滤装置28等。
支承板25是钢板的冲压加工品,具有四角板状的基座部25a、和将基座部25a的四方的侧端部分别向下方弯曲而形成的脚壁部25b,被形成为比壳体主体18的前后以及左右的内尺寸小一圈。
支承板25被螺栓B能够卸下地紧固在侧架2a的前角部上,以覆盖该支承板25的方式将收纳壳体8能够卸下地安装在侧架2a上。即,收纳壳体8的底面由该支承板25而区划形成。
并且,该支承板25的上表面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区划为用于收纳备件的区域25c(备件收纳区域)和用于设置燃料供给装置15的区域25d(装置设置区域),在该装置设置区域25d上以各自相互地接近的方式紧凑地配设有燃料软管26及燃料泵27、过滤装置28。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设置区域25d被设置在支承板25的靠右的部分上,备件收纳区域25c被设置在支承板25的靠左的部分上。从而,收纳壳体8的内部设置有燃料供给装置15而变得狭小,但是能够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因此,即便是圆罐等比较大的备件也能够顺畅地收纳。
燃料软管26由伸直可为数m的比较长的耐油性、柔软性优异的软管构成,在其顶端安装了用于除去比较大的异物的粗滤器29,其基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燃料泵27直接连接。
为了易于收纳这样的燃料软管26,在燃料供给装置15上以沿着支承板25的右侧端的边缘的方式配设由软管收纳部30a和粗滤器收纳部30b构成的燃料软管收纳件30。
软管收纳部30a是与左右方向相比相对而言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被更大地形成的箱型的容器,其上表面开放。从而,若将燃料软管26适当弯曲而从上方放入软管收纳部30a,则能够容易地收纳燃料软管26。
粗滤器收纳部30b是纵长的有底筒状的容器,被安装在软管收纳部30a的一侧面上,能够令收纳在软管收纳部30a中的燃料软管26的顶端的粗滤器29插入而将其收纳。在粗滤器收纳部30b的底面上连接有排液管31以使在收纳时令残留于粗滤器29中的燃料不积存于粗滤器收纳部30b中。排液管31a的下端与在支承板25上形成的贯通孔连接。
燃料泵27是比较小型的横长的电动泵,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在燃料软管收纳件30的左前部附近的装置设置区域25d上。在燃料泵27的泵部上以都朝向上方的状态左右横列地设置吸入燃料的吸入口27a和输出燃料的输出口27b,在该吸入口27a上连接有燃料软管26的基端部,在输出口27b上连接有比较短的中继软管32的一端。在燃料泵27的左侧安装有用于保护燃料泵27的保护框33。
过滤装置28具有第一滤清器35及压力传感器36、泵停止控制装置37(泵停止控制机构)等,其主体在燃料软管收纳件30的左后部附近的装置设置区域25d中被配设为与燃料泵27前后地邻接。
第一滤清器35是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容器主体35a、堵住该容器主体35a的上部开口的盖体35b的压力容器,盖体35b被螺栓能够卸下地紧固在从容器主体35a的上端缘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35c上。在容器主体35a的上部连接有中继软管32的另一端,燃料从这里被供给至第一滤清器35。第一滤清器35被固定在支承板25上的支承框38支承在从支承板25向上离开既定距离的位置上。
并且,在该容器主体35a的下端部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管状的残余液流出管39,该残余液流出管39的基端与在容器主体35a的底面上形成的残余液流出口40连接,残余液流出管39的顶端借助塞子41而能够开闭。
此外,如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35a的下端部设有被第一滤清器35过滤的燃料流出的燃料流出部42,在此连接有与燃料容器6的上部连通的燃料配管43。
如图4所示,在第一滤清器35中能够替换地收纳有过滤器45,该过滤器45能够除去含在燃料中的比较细小的异物。该过滤器45例如是深度过滤器等的即便异物量多也能够过滤的过滤器,设定为借助与粗滤器29的组合而在抑制孔眼堵塞的同时能够均衡地除去异物。
并且,与设置在工作油容器7上的第二滤清器14的过滤器14a相同的备件能够被用于该过滤器45,能够相互共用。从而,无需分别准备备用的过滤器,因此在便利性方面优异。
压力传感器36为了检测第一滤清器35的内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过滤器45的一次侧的压力)而被设置在容器主体35a的壁面上,构成为将由压力传感器36检测的压力值连续地输入泵停止控制装置37。
泵停止控制装置37配设在燃料泵27的上侧,在此安装有燃料泵27的电气配线及CPU、ROM等的各种电装备件和控制程序,具有以下功能:将从压力传感器36输入的压力值与对应于过滤器45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压力值超过阈值时停止燃料泵27。
在支承板25的与容器主体35a的下端部对置的部分上设有残余液承受部46,以使从残余液流出管39流出的燃料的残余液不流散开。该残余液承受部46由围住周围的框体和被该框体包围的支承板25的一部分形成为盘状,在区划该底面的支承板25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贯通孔46a。
并且,如图6所示,在支承板25的背面设有大致密闭的筒状的槽部47,其一端覆盖该贯通孔46a而另一端延伸到支承板25的端部。该槽部47具有带状板状的底板47a和与该底板47a的两侧连接的一对的侧板等,被一体地固定在支承板25的背面。底板47a以另一端侧位于比具有贯通孔46a的一端侧更靠下方方式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向下倾斜。并且,在位于该最下方的底板47a的另一端部上,开口有排水流出孔48,在此连接有能够导出到上部旋转体2的外侧的排水软管49。此外,槽部47被配设为连通与粗滤器收纳部30b的底面连接的排液管31。
从支承板25的背面到槽部47的最下部的尺寸被设定为比支承板25的脚壁部25b的突出尺寸小,即便将支承板25载置在平面上槽部47也不会抵接,在安装在侧架2a上时槽部47不会成为障碍。另外,从支承板25的背面的四角突出的备件是支承引导紧固在侧架2a上的螺栓B的凸台部50。
具有这样的燃料供给装置15的液压挖掘机,在例如必须在作业现场补给燃料时,不必担心燃料的品质,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将燃料直接从筒罐等供给至燃料容器6。
即,如图5所示,首先,打开收纳壳体8的开闭门20而从收纳壳体8拉出燃料软管26。然后将燃料软管26的顶端部插入筒罐内,若驱动燃料泵27则能够将燃料输送至燃料容器6。若伸直燃料软管26,则即便在筒罐稍稍离开时也能够供油,因此在作业性方面优异。
此时,比较大的异物被粗滤器29除去,通过粗滤器29的细小的异物能够被过滤装置28可靠地除去。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含在燃料中的异物(两级过滤)。即便在燃料中含有稍多的异物时,也能够通过粗滤器29和过滤器45均衡地除去异物,因此能够减轻燃料泵27的吸引力不足,能够长期无故障地进行燃料供给。
即便是长的燃料软管26,也能够在燃料泵27之前不产生多余的负荷地输送液体,因此不会令燃料泵27的吸引力不足。
在燃料泵27的输出口27b与燃料容器6之间连接有过滤装置28,能够使燃料泵27的输出压高效率地作用于过滤装置28。因此,相应地能够使过滤器45的过滤性能高效率地发挥,此外,能够使基于压力传感器36的过滤器45的孔眼堵塞的检测变得容易。
供油作业结束后,将燃料软管26弯曲而收纳在燃料软管收纳件30中即可。因为排出了燃料的残余液,所以不会污染收纳壳体8的内部。
并且,若压力传感器36测出过滤器45的孔眼堵塞,则借助泵停止控制装置37令燃料泵27停止。
此时,需要更换过滤器45,而设法简单地没有污染地进行过滤器45的更换作业。
即,作业者松开设置在第一滤清器35上的残余液流出管39的顶端的塞子41而打开残余液流出口40。然后,若从容器主体35a卸下盖体35b,则残存在第一滤清器35内的燃料能够经过由残余液流出管39、槽部47、排水软管49构成的流路(残余液流路)而不污染收纳壳体8的内部而回收。残留于粗滤器29的燃料也能够经过排液管31、槽部47、排水软管49而回收。
若在第一滤清器35内燃料的残余液没有了,则其后可以卸下过滤器45而与备用的过滤器交换。备用的过滤器也能够与工作油容器7的过滤器14a共用。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准备备用的过滤器,在便利性方面优异。在紧急时能够代用工作油容器7的过滤器14a。
燃料供给装置15被单元化在支承板25上,能够将支承板25简单地装入收纳壳体8。因此,在通用性方面优异。例如,只要能够将该燃料供给装置单元收纳在收纳壳体8中就可以简单地装入现有的液压挖掘机中。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作业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除此之外的种种的构成。
例如,支承板25上的装置设置区域25d也可以以沿着支承板25的周围的方式区划。在收纳壳体8内也可以设有区划壁而区划为装置设置空间和备件收纳空间。若如此进行则能够更易于收纳备件,且能够进一步保护燃料供给装置15。槽部47也可以由配管形成。此外,排水软管49不一定是必需的。
虽然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5)

1.一种作业机械,在下部行进体的上方具有上部支承体,在该上部支承体上设有燃料容器、和将燃料供给至该燃料容器的燃料供给装置,
其特征为,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具有能够拉出的燃料软管、输送燃料的燃料泵和过滤燃料的过滤装置,
上述燃料软管被连接在上述燃料泵的吸引口侧,上述过滤装置被连接在上述燃料泵的输出口与上述燃料容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为,
在上述燃料容器的附近设有收纳备件用的收纳壳体,
上述收纳壳体的底面由安装在上述上部支承体上的支承板区划形成,
上述支承板的上表面被区划为用于收纳备件的备件收纳区域和用于设置上述燃料供给装置的装置设置区域,在该装置设置区域上以各自相互接近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燃料软管、上述燃料泵、上述过滤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为,
上述过滤装置具有能够替换地收纳有过滤器的第一滤清器、检测该第一滤清器的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若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变为既定值则令上述燃料泵停止的泵停止控制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为,
在上述第一滤清器的下端部设有能够开闭的残余液流出口,
在上述支承板上设有将从上述残余液流出口流出的残余液引导至上述上部支承体的外侧的残余液流路。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为,
在上述上部支承体的上方还设有贮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容器和过滤工作油的第二滤清器,
在上述第二滤清器内能够替换地收纳过滤器,上述第一滤清器的过滤器和上述第二滤清器的过滤器能够共用。
CN 201010128615 2009-03-04 2010-03-03 作业机械 Pending CN1018319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0601 2009-03-04
JP2009050601A JP5056774B2 (ja) 2009-03-04 2009-03-04 作業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1933A true CN101831933A (zh) 2010-09-15

Family

ID=42716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28615 Pending CN101831933A (zh) 2009-03-04 2010-03-03 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56774B2 (zh)
CN (1) CN1018319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0016B2 (ja) * 2011-02-18 2015-10-0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JP6087175B2 (ja) * 2013-03-06 2017-03-01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油圧ショベル
JP2014202010A (ja) * 2013-04-08 2014-10-2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燃料給油ホース格納構造
JP6588239B2 (ja) 2015-06-03 2019-10-0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6859846B2 (ja) * 2017-05-22 2021-04-1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391A (ja) * 2000-09-19 2002-03-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2103993A (ja) * 2000-09-27 2002-04-09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2180497A (ja) * 2000-12-13 2002-06-2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2002266377A (ja) * 2001-03-09 2002-09-18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燃料供給装置
JP2003013820A (ja) * 2001-06-27 2003-01-15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
JP2003328887A (ja) * 2002-05-16 2003-11-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燃料自動供給装置
JP200722456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
CN101042103A (zh) * 2006-03-20 2007-09-26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过滤器及燃料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9975B2 (ja) * 1994-10-12 1999-10-06 福助工業株式会社 油浄化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JPH09136007A (ja) * 1995-11-14 1997-05-27 Ihara Koatsu Tsugite Kogyo Kk 高温油清浄化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105511A (ja) * 1996-06-24 1998-01-13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作動油フィルタ目詰まり状態検知装置
JP3610706B2 (ja) * 1996-11-13 2005-01-1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手すり
JP2004217141A (ja) * 2003-01-17 2004-08-05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燃料タンク
JP2004284559A (ja) * 2003-03-25 2004-10-14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作業機械の給油構造
JP2006001597A (ja) * 2004-06-17 2006-01-05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収納箱
JP4535447B2 (ja) * 2005-11-18 2010-09-01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の誤組防止構造
JP4637062B2 (ja) * 2006-06-30 2011-02-2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の燃料性状判別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機械の燃料性状判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391A (ja) * 2000-09-19 2002-03-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2103993A (ja) * 2000-09-27 2002-04-09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2180497A (ja) * 2000-12-13 2002-06-2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JP2002266377A (ja) * 2001-03-09 2002-09-18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燃料供給装置
JP2003013820A (ja) * 2001-06-27 2003-01-15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
JP2003328887A (ja) * 2002-05-16 2003-11-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燃料自動供給装置
JP2007224568A (ja) * 2006-02-22 2007-09-06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
CN101042103A (zh) * 2006-03-20 2007-09-26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过滤器及燃料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56774B2 (ja) 2012-10-24
JP2010203160A (ja)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1933A (zh) 作业机械
EP2358627A1 (en) Funnel
WO2009047492A1 (en) A portable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CN107532626A (zh) 液压流体箱设备
JP2016223242A5 (zh)
CN203030099U (zh) 用于杂质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及具备杂质过滤装置的机床
JP2010084329A (ja) 建設機械の燃料給油装置
US20030057145A1 (en) Coolant recycling system
JP2008207051A (ja) フィルタープレス、排出土処理装置及び排出土処理車両
CN217595371U (zh) 一种陶瓷过滤机过清洗机构
JP5205134B2 (ja) 作業車両
JP2004217141A (ja) 建設機械の燃料タンク
JP2007216217A (ja) ろ過器及びろ過システム並びにろ過材
US20070164552A1 (en) Fluid containment system
JP2007228845A (ja) 防除タンクの給水装置
WO2019224223A1 (fr) Système de récupération de liquid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WO2014115791A1 (ja) 建設機械の燃料タンク
JP2014040143A (ja) 作業車
CN213437635U (zh) 一种闸阀生产加工用车螺纹装置
CN211685013U (zh) 一种基于闭环反馈式汽车自助清理工具
KR102377674B1 (ko) 적재함 하부 저장탱크를 가지는 덤프트럭
JPS5911746Y2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給油装置
JP2010168081A (ja) 薬液タンク
JP6353743B2 (ja) 作業用車両
BE1019830A3 (nl) Mobiel waterzuiveringspla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