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4061B -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4061B
CN101824061B CN2010101104141A CN201010110414A CN101824061B CN 101824061 B CN101824061 B CN 101824061B CN 2010101104141 A CN2010101104141 A CN 2010101104141A CN 201010110414 A CN201010110414 A CN 201010110414A CN 101824061 B CN101824061 B CN 101824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icalin
ion
pair compound
compound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04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4061A (zh
Inventor
曾建国
谈满良
贺晓华
杜方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104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4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4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4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4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4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的含有黄芩苷的离子对化合物。本发明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是指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生成的离子对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MS、IR、UV波谱分析证明该离子对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5O15N。经抗菌活性筛选,该离子对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而且活性明显优于黄芩苷。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在抗菌方面的人用药,兽药或日化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以及该药物在抗菌方面具体是人用药、兽用药以及日化产品中的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例如,上海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许多常用抗生素抗菌效能日渐减低,抗生素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称,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迅速增长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医学界束手无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消炎药物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尽管科学家努力研究和制造更广谱、作用更强的抗生素,但新的抗生素的产生明显跟不上耐药菌株形成的速度,而且研制一个新的抗生素所花费时间和成本都是难以想象的。在现代化抗生素诞生之前,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在一些杀菌、消炎方面中药体现出特有的作用。基于中医药理论,大多数清热燥湿类中药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杀(抑)菌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细菌较少对中药产生耐药性,研究具有高效、广谱、低耐药性的中药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性炎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n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而黄芩苷(baicalin,C21H18O11)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i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21H18O11、分子量为446.36,熔点223-225℃,[α]18D+123℃(c=0.2,吡啶-水);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中,可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但在碱液中不稳定,渐变暗棕色,微溶于热冰醋酸,难溶于甲酸、乙酸、丙酮,几乎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等。
目前证实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清除氧自由基、抗心律失常、扩张心脑血管、保护脑神经细胞、保肝利胆、降压、利尿、镇静、解热、抑制醛糖还原酶等作用,已收载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10册239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其中规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注射用);黄芩苷不得少于83%(口服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黄芩提取物,规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5%。因此,已有将黄芩苷作为抗菌药的应用研究,已发挥其抑菌抗炎、清热解毒、镇静、降压、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
然而,在长期的药物研究中,由于黄芩苷极难溶于多种无机和有机溶剂,水溶性和脂溶性差,并且在碱液中不稳定,因此限制了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另外,长期单一使用黄芩苷的中药成分,也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使得其抗菌谱不够广泛。
综合所述,目前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扩大黄芩苷的抗菌谱、增强黄芩苷药效的方法及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基于通过多年对黄芩等天然物质研究积累,突破对于黄芩苷开发的传统思路,即不再局限于选择适于黄芩苷的合适载体或配伍剂,也不再对黄芩苷进行酸/碱基团的盐化处理,而是创造性的选择一种能够增强黄芩苷的抑菌协同效应、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中药单一成分,并将二者非常规地通过分子间静电引力作用结合成新的配对化合物(即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最终获得一种来自中药的新的离子对化合物。
虽然,黄芩苷等有些中药提取物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如何发挥药效相近的药物的协同作用的研究,多是集中于将几者中药提取物成分进行混合或是单一处理,通过联合使用来产生协同作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36957.4、“血根碱或白屈菜红碱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应用”中提到将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分别进行盐化处理并混合后以用于防治血吸虫病,获得了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同时盐化处理也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然而,上述方法所获得的联合药物并不是单一药物,其理化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均不如纯化合物成分。
由于发明人一直从事于来源于中草药黄芩的黄芩苷等成分的研究,通过长期的研究积累,终于得到本发明的纯化合物成分。
因此,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来自中药黄芩苷的离子对化合物,该化合物为(I)所示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图1):
其中,该化合物由黄芩苷(图2)中的葡萄糖醛酸基和白屈菜红碱(图3)的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032
依靠分子间静电作用结合而生成的水不溶性化合物。另外,白屈菜红碱为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又名白屈菜赤碱、白屈菜季铵碱,主要来源于中草药,例如罂粟科、芸香科、小檗科等植物中。白屈菜红碱主要从罂粟科植物如博落回、血水草、白屈菜等以及芸香科植物如双面针、飞龙掌血中提取分离得到或通过合成制备,其分子式为C21H18O4N+、分子量为348.37。白屈菜红碱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菌、抗炎、杀虫、杀蛆、改善肝脏功能、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因其在药理方面的独特作用已受到高度重视。最新发现白屈菜红碱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从而保护肝脏。白屈菜红碱也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能抑制PKC-α、PKC-β2、NF-κB和C-fos的表达和活性,对高糖环境中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首次提供一种将来源于中草药黄芩的黄芩苷和来自罂粟科植物的白屈菜红碱通过分子间静电引力而制成单一的化合物(即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步骤包括:
1)将黄芩苷在60~100℃下用无机碱调pH至6.5~7.5制成1%~10%浓度的质量百分比水溶液,过滤,其中无机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2)将白屈菜红碱的无机酸盐在60~100℃下制成0.2%~2%浓度的质量百分比水溶液后,过滤,其中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磷酸或硝酸;
3)将上述溶液在60~100℃下混合,冷却,沉淀过滤、干燥即得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步骤4:使用甲醇对离子对化合物进行重结晶纯化处理。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步骤2可直接使用黄芩苷的无机碱盐来制成水溶液。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优选在1)、2)、或3)中在90℃~100℃进行溶解或混合处理。并且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的量按摩尔之比为1∶0.8~1.2,其中优选1∶1。
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也就是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或配对化合物。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提供一种上述方法所制备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用途,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药物是人用药或兽用药。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提供含有上述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日化产品,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日化产品是化妆品、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或洗涤液或洗衣粉、消毒液或消毒剂、洗手液或除垢剂等)、口腔用品或身体清洁用品(包括药皂或香皂)、香味剂、除臭剂、驱虫灭害产品。
本发明第五个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饲料是家禽、牲畜或水产饲料。
附图说明
图1: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结构式
图2:黄芩苷的结构式
图3:白屈菜红碱的结构式
图4: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UV图谱
图5: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IR图谱图谱
图6: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1H-NMR图谱
图7: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13C-NMR图谱
图8: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ESI-MS(负离子)图谱
图9: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ESI-MS(正离子)图谱
图10: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COSY图谱
图11: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HSQC图谱
图12: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NOETY图谱。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具有亲水性小,亲脂性大的特点,其光谱也与用于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单一化合物不同。
2.离子对化合物改变了单体分子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既可发挥各自活性,也有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升药物疗效;同时又易于穿透亲脂性的细胞膜,改善吸收。
3.发明人通过将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生成离子对化合物,通过抗菌活性测定、生物利用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发现,该离子对化合物可成倍地增强黄芩苷抗菌效果、提高了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并为扩大黄芩苷的抗菌谱提供了可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还可增大黄芩苷的脂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增强药效提供了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根据前面所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专业人员可最大限度地应用本发明。应当指出,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抗菌消炎药物。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足以证实所述药物的疗效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制药用途、日化产品用途以及饲料用途的常规技术,完全可以预料出本发明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能够用于上述领域且能实现预期功能,因此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白屈菜红碱盐酸盐(由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提供)20.0g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90℃以上,直至白屈菜红碱盐酸盐全都溶解,过滤,制成白屈菜红碱盐酸盐水溶液(A);将黄芩苷钠盐(由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提供)24.4g溶于200mL水中过滤配制成黄芩苷钠盐水溶液(B);在90℃以上条件下将黄芩苷钠盐水溶液(B)缓慢加入到白屈菜红碱盐酸盐水溶液(A)中,不断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用纯净水充分洗涤沉淀,沉淀60℃真空干燥,即得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40.2g。
实施例2: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由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提供)20.0g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90℃以上,直至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全都溶解,用碱调PH至7,过滤,制成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水溶液(A);将黄芩苷钠盐21.0g溶于200mL中过滤配制成黄芩苷钠盐水溶液(B);在90℃以上条件下将黄芩苷钠盐水溶液(B)缓慢加入到白屈菜红碱硫酸氢盐水溶液(A)中,不断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用纯净水充分洗涤沉淀,沉淀60℃真空干燥,即得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35.7g。
实施例3
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白屈菜红碱盐酸盐20.0g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90℃以上,直至白屈菜红碱盐酸盐(由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提供)全都溶解,过滤,制成白屈菜红碱盐酸盐水溶液(A);将黄芩苷钾盐25.2g溶于200mL水中过滤配制成黄芩苷钾盐水溶液(B);在90℃以上条件下将黄芩苷钾盐水溶液(B)缓慢加入到白屈菜红碱盐酸盐水溶液(A)中,不断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用纯净水充分洗涤沉淀,沉淀60℃真空干燥,即得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40.7g。
实施例4
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溶解度测试
按照05版《中国药典》溶解度测定方法测定黄芩苷(由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提供)、黄芩苷钠盐、白屈菜红碱盐酸盐以及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在水、甲醇、乙醇中的溶解度,结果见表1:
表1  溶解度实验结果
注:*极微溶解系指溶质1g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溶解度>10g/100ml,属于易溶。
结果显示,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为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其形成改变了单体分子溶解性、熔点和波谱等性质。
实施例5:
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子量的分析
通过1H-NMR、13C-NMR、MS、IR、UV波谱分析证明该离子对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5O15N。
(1)质谱(ESI)分析
阳离子B+分子离子峰的m/z=348.3
阴离子H-分子离子峰的m/z=445.3,m/z=891.3
测定该离子对化合物分子量=348.3+445.3=793.6
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的离子对化合物分子量理论计算值为793.73,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参照图8和图9)
(2)红外光谱分析
通过对该离子对化合物的红外波谱与白屈菜红碱盐酸盐与黄芩苷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该离子对化合物的强峰1485cm-1、1269cm-1分别与白屈菜红碱碱的强峰1483cm-1、1255cm-1相对应,黄芩苷中的羧基峰1727cm-1在该离子对化合物中无此吸收,而该离子对化合物在1614cm-1和1402cm-1处有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071
的非对伸缩和对称伸缩吸收,说明此羧基与白屈菜红碱形成离子对化合物。(参照图5)
(3)紫外可见波谱分析,表2
表2紫外可见波谱分析表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072
从表2的峰形和峰数来看,离子对化合物的紫外几乎为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盐酸盐的迭加。(参照图4)
(4)NMR分析
将离子对化合物的1H-NMR、13C-NMR和白屈菜红碱盐酸盐、黄芩苷的1H-NMR、13C-NMR相比较。在该离子对化合物中除了白屈菜红碱C6-H(δ10.097)和黄芩苷的C3-H(δ0.7043)、C8-H(δ0.7034)及C5-OH(δ12.552)及葡萄糖醛酸上羟基碳上氢的化学位移变化不大之外,其它白屈菜红碱的所有氢的化学位移均产生了很大的位移及裂分,这说明离子对化合物中白屈菜红碱部分与黄芩苷部分由于静电吸引,空间上很近,互相之间产生了屏蔽和去屏蔽效应,并且由于空间位阻,使得可以自由旋转部分固定起来,化学等同磁同氢核变成不等同的氢核,使图谱复杂化,离子对化合物的NMR不等同于白屈菜红碱和黄芩苷两个部分的NMR的迭加。说明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生成了离子对化合物。(参照图6-7、图10-12)
实施例6: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选择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黄芩苷、白屈菜红碱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其试验是对几种常见病菌按照下述方法测定抑菌活性。
菌种系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分离鉴定所得,菌种分别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试验样品的配置浓度均为2000μg/mL;抗菌过程中设相应溶解基质对照;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
(1)MIC测定方法
取无菌试管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8mLMH用肉汤稀释1000倍的菌液,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0.2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2管,并从第12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3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37℃培养24h,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2)MBC测定方法
将高于MIC浓度(含MIC浓度)的试管中的液体无菌方式涂抹与相应的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不长菌的平板对应的那管试管浓度作为MBC浓度。
表3  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n=6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091
红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实验,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抑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低于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充分说明了本发明的离子对化合物可有效地发挥出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的抗菌效果。
实施例7、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
采用HPLC-UV法研究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黄芩苷、白屈菜红碱以灌胃方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比较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揭示药物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生物利用度。
仪器与试剂: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Quat Pump泵,VWD紫外-可见检测器,Agilent全自动进样器,Agilent色谱工作站。移液器,GILSON;FZQ-2型涡旋混合器(江苏泰县医疗器械厂);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甲醇、乙腈、冰醋酸均为色谱纯,盐酸、乙酸乙酯为分析纯,水为亚沸蒸馏水。
实验动物:成年Beagle犬,体重(9kg±0.6kg),雌雄各半。
色谱条件色谱柱:反相C18柱:Lichrospher C R(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1%的冰醋酸水溶液(10∶90);流速:1.0mL·min-1;柱温:30℃;波长:284nm;进样量:20μL。
血浆样品处理:取血浆样品0.5mL,加入1%冰醋酸50mL,涡旋混匀,再加入(3mol·L-1)盐酸溶液300mL,边加边涡旋,加入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2mL,分离乙酸乙酯层,合并,于37℃水浴下N2吹干,残渣用甲醇200mL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备用。进样20μL,记录峰面积,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以峰面积比值定量。
样品采集与处理:给药前采集空白血样,给药组于0,0.25,0.5,1.0,1.5,2.0,4.0,5.0,7.0,9.0,12.0,24.0h在下肢静脉取血5mL,将采集到的血样置含肝素离心管中,离心(2000r·min-1)10min,取上层血浆-20℃储存。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DAS软件拟合计算,确定房室模型,主要药学参数见表4。
表4  Beagle犬灌胃药物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101
结果表明,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组与黄芩苷组比较,Tmax缩短,Cmax提高,AUC反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AUC值为0.821mg/L·h,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
实验例8、
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动物急性毒性实验
观察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黄芩苷、白屈菜红碱进行一次灌胃给药对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以测定其给药毒性。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小鼠7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公司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湘)2009-0004,实验动物合格证号为003465。鼠用全价颗粒饲料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仪器:AY-120电子分析天平。
实验方法:根据预试结果进行急性毒性正式试验,取昆明小鼠70只,体重20.16±1.52g,雌雄各半,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4小时后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组、黄芩苷组、白屈菜红碱组,灌胃给药,给药量为40mL/kg,给药后每日观察动物行为活动、粪便、饮食及毛色和14日内动物存活情况,试验结束时称量动物体重,解剖观察动物脏器情况。
实验结果:给药观察期间,白屈菜红碱组有四个浓度组动物出现死亡,未死亡动物进食进水正常,未见异常行为,末观察到病理分泌物,大便成形,小便无变化,除有一个浓度组外,其余各组生长状况较正常组稍差。观察14天后,处死动物,大致解剖后未发现明显器官病变。
给药观察期间,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组、黄芩苷组、各动物未出现死亡,正常生长,进食进水正常,毛色光亮,呼吸正常,未见异常行为,未观察到病理分泌物,大便成形,小便无变化。观察14天后,处死动物,大致解剖后未发现明显器官病变。
表5  急性毒性实验LD50结果
Figure GSA00000015380400111
结果显示,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组无明显毒性,最大给药量为4000mg/kg;黄芩苷组无明显毒性,最大给药量为4000mg/kg;白屈菜红碱组LD50为1105mg/kg,95%可信限为615-1508mg/kg。
综合所述,本发明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具有亲水性小,亲脂性大的特点,改变了黄芩苷单体分子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通过对黄芩苷、白屈菜红碱和该离子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测定,发现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存在协同作用,两者生成的离子对化合物的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另外,通过对黄芩苷、白屈菜红碱和该离子对化合物生物利用度研究,发现黄芩苷与白屈菜红碱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白屈菜红碱和黄芩苷两者的临床疗效。因此,本发明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制药用途前景,并且还可用于动物饲料、日化产品的生产中。

Claims (10)

1.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该化合物为(I)所示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
Figure FDA0000100062260000011
2.制备权利要求1的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步骤包括:
1)将黄芩苷在60~100℃下用无机碱调pH至6.5~7.5制成1%~1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水溶液,过滤;
或是直接使用黄芩苷的无机碱盐来制成1%~10%质量百分比的水溶液;
其中无机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2)将白屈菜红碱的无机酸盐在60~100℃下制成0.2%~2%浓度的质量百分比水溶液后,过滤,其中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磷酸或硝酸;
3)将上述溶液在60~100℃下混合,冷却,沉淀过滤、干燥即得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4):使用甲醇对离子对化合物进行重结晶纯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2)、或3)中在90℃~100℃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按摩尔之比为1∶0.8~1.2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黄芩苷和白屈菜红碱按摩尔之比为1∶1。
7.权利要求1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是人用药或兽用药。
8.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日化产品,其中所述的日化产品是化妆品、洗涤用品、口腔用品、香味剂、除臭剂或驱虫灭害产品。
9.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饲料,其中所述的饲料是家禽饲料、牲畜饲料或水产饲料。
10.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苷离子对化合物的饲料添加剂。
CN2010101104141A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ctive CN101824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04141A CN101824061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04141A CN101824061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4061A CN101824061A (zh) 2010-09-08
CN101824061B true CN101824061B (zh) 2012-02-15

Family

ID=4268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04141A Active CN101824061B (zh) 2010-02-09 2010-02-09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4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3240A (zh) * 2016-07-19 2016-12-07 山东润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肝脏保护功能复合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制备工艺
CN11201084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北京中医药大学 抑制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黄酮苷与异喹啉生物碱络合物及其无载体纳米药物的制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4954A (zh) * 2003-12-25 2005-07-06 清华大学 黄芩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740175A (zh) * 2005-08-29 2006-03-01 长沙世唯科技有限公司 博落回总生物碱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09043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长沙世唯科技有限公司 血根碱或白屈菜红碱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4954A (zh) * 2003-12-25 2005-07-06 清华大学 黄芩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740175A (zh) * 2005-08-29 2006-03-01 长沙世唯科技有限公司 博落回总生物碱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09043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长沙世唯科技有限公司 血根碱或白屈菜红碱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天达.白屈菜红碱六种盐的制备及其刺激性实验.《中药通报》.1988,第13卷(第5期),第(297).41-298.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4061A (zh) 201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2417B (zh) 博落回总生物碱离子对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319479B (zh) 大黄酸小檗碱离子对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185692B (zh) 一种胆木提取物及其制剂与用途
CN101279964B (zh)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CN101721400A (zh) 阿魏酸在增加某些药物的药效作用及其用途
CN101747405A (zh) 小檗碱甘草酸对映体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74223B (zh) 芹菜素衍生物及其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用途
CN101933930B (zh) 一种复方抗球虫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0030A (zh) 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抗色素沉积的组合物
CN101664446A (zh) 热淋清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24061B (zh) 一种来自中药黄芩的黄芩苷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267356A (zh) 一种巴戟天寡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325502C (zh) 岩白菜素五乙酰化物及其应用
CN101824060B (zh) 一种来自中药提取物的离子对药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058660A (zh) 藿香油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781306B (zh) 一种来自中药提取物的血根碱的离子对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775022A (zh) 一种来自中药提取物的白屈菜红碱的离子对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0471847C (zh) 黑紫橐吾中的含氯原子艾里莫芬烷及其抗菌和细胞毒活性
CN116019824A (zh) 一种用于防治微循环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98322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1423558A (zh) 紫茎泽兰多糖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690535A (zh) 盐酸去亚甲基小檗碱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00464760C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CN1994352A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CN109810153B (zh) 芳香取代葡萄糖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镇痛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