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5968A -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5968A
CN101815968A CN200880110207A CN200880110207A CN101815968A CN 101815968 A CN101815968 A CN 101815968A CN 200880110207 A CN200880110207 A CN 200880110207A CN 200880110207 A CN200880110207 A CN 200880110207A CN 101815968 A CN101815968 A CN 101815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opening
crystal panel
cooling devic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0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5968B (zh
Inventor
山下荣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5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5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5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5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从第一管道(100)的开口(101a)冒出的第一空气流沿着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200)和偏光片(未示出)之间的空间流动。同样,从第二管道(101)的开口(101a)冒出的第二空气流也沿着液晶面板流动。第二管道的开口的中心相对于第一管道的开口的中心位于线(200c)的相对侧,其中线(200c)是穿过液晶面板的中心(200a)的线。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的中心附近相互碰撞以产生涡流。通过碰撞变成涡流的空气在图中虚线箭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使空气流相互碰撞以将其变成涡流并在碰撞之后移动所述空气,来提高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安装于电子设备比如液晶投影仪中的冷却装置,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冷却产生热量的部件的表面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投影仪包括:多个二向色镜,所述多个二向色镜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通量的光线分离成颜色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的每一种颜色的光通量;三个液晶面板,被颜色分离的每一种颜色的光通量照射在所述三个液晶面板上;颜色合成棱镜,所述颜色合成棱镜用于在每一个液晶面板中利用空间布置而被调制的每一种颜色的图像光线的颜色合成;和投影光学系统,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用于将已被颜色合成的图像光线投影到屏幕上。
液晶面板设有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液晶盒,并且进一步设有被称作黑矩阵的光线阻断区域,每一个液晶盒均被光线阻断区域包围。液晶盒是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在被布置成形成透明电极的表面彼此相对的两个玻璃基板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液晶材料,并且通过向透明电极供应电压以由此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而能够阻断或者透射入射光线。当光线被液晶盒阻断时,液晶分子吸收光线,由此液晶面板产生热量。另外,液晶面板由于黑矩阵吸收光线而产生热量。液晶面板产生热量在一些情形中对于液晶盒的配向膜引起损坏。
另外,当以TN(扭曲向列)模式操作的液晶面板被用作液晶面板时,偏光片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侧和出射表面侧上。这些偏光片仅仅透射具有预定极性分量的光线(例如,S极化光线)并且吸收其它光线。光线吸收在偏光片中引起进一步的热量产生。偏光片产生热量在一些情形中引起偏光片的偏振选择性特性的显著降低。
作为响应,已经提出用于冷却液晶面板和偏光片的冷却装置。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在下面描述结合这种冷却装置的各种液晶投影仪。
作为相关技术的示例,图1A是液晶投影仪的外部视图,并且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液晶投影仪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在这个液晶投影仪中结合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如在图1A、1B和2中所示,液晶单元2、冷却风扇3、空气冷却管道4、光源5、反射器6、灯冷却风扇7、灯冷却管道8、排气风扇9、电源单元10和投影透镜11设置在液晶投影仪1的外壳中。
来自光源5的光线被反射器6反射并且作为平行光通量照射到液晶单元2中。液晶单元2设有三个液晶面板,每一个液晶面板均被已被多个二向色镜颜色分离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每一种颜色的光通量照射,并且通过颜色合成棱镜对已经通过每一个液晶面板的空间布置而得以调制的每一种颜色的图像光线进行颜色合成。偏光片设置在每一个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侧和出射表面侧上。已被颜色合成棱镜颜色合成的图像光线被投影透镜11投影到屏幕上。
灯冷却风扇7和灯冷却管道8是用于冷却光源5的装置。由灯冷却风扇7产生的空气流经由灯冷却管道8流动以到达光源5。冷却风扇3和空气冷却管道4是用于冷却液晶单元2的装置。由冷却风扇3产生的空气流经过空气冷却管道4流动以到达液晶单元2。排气风扇9将外罩内侧的空气排出到外侧。
图3A是示出冷却液晶单元2的冷却装置的实际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3B是用于解释在图3A所示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操作的概略截面视图。
如在图3A和3B中所示,冷却装置15包括空气冷却管道4和冷却风扇3。空气冷却管道4设有用于使来自冷却风扇3的空气流朝向液晶单元2的多个排气端口17。液晶单元2布置在排气端口17上方。
偏光片12布置在构成液晶单元的每一个液晶面板13的入射表面侧上,并且偏光片14布置在出射表面侧(颜色合成棱镜侧)上。排气端口17设置在由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和13构成的每一个点处。
如在图3B中所示,来自冷却风扇3的通风空气16在空气冷却管道4中流动并且从每一个排气端口17朝向液晶单元2。从排气端口17供应的空气流通过经过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和14的每一个间隙而冷却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和14。
JP-A-H11-295814(在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冷却液晶单元的另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图4是示出这个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参考图4,来自冷却风扇3的通风空气16在偏光片12和液晶面板13之间并且在液晶面板13和颜色合成棱镜35之间流动。流动方向板39设置在用于保持颜色合成棱镜35的部件的冷却风扇3侧的一个部分上。通过利用流动方向板39改变通风空气16的方向,使得来自冷却风扇3的通风空气16朝向液晶面板13的表面,液晶面板13的冷却效率的提高能够得以实现。
JP-A-2001-318361(在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冷却液晶单元的又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图5是示出这个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参考图5,沿着液晶面板13的保持框架40的相对边沿设置两个凸出部件41。每一个凸出部件41均是板形部件并且受到控制使得从管道排气端口42供应的空气在固定的方向上流动,由此从管道排气端口42供应的几乎全部的空气均沿着液晶面板13的表面流动,并且因此提高了冷却效率。
JP-A-2004-061894(在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献3)公开了用于冷却液晶单元的又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图6是示出这个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图表。
参考图6,在面对在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4之间的空气流流道的液晶面板13的保持框架40的一个部分中形成狭槽43。设置狭槽43增加了空气流流道的宽度(在图6中由X和Y示出的宽度),由此空气流的量增加。
JP-A-2000-124649(在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献4)公开了用于冷却液晶单元的又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图7A和7B是用于解释这个冷却装置的配置的图,图7A是上平面视图并且图7B是侧截面视图。
参考图7A和7B,具有U形轮廓的空气引导板44安装在颜色合成棱镜35和偏光片12之间,所述颜色合成棱镜35和偏光片12被布置成彼此相对,液晶面板13置于其之间。来自冷却风扇3的空气流在颜色合成棱镜35和液晶面板13之间经过,并且然后被空气引导板44转向。已被空气引导板44转向的空气流在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之间经过。这种配置使得能够抑制在液晶面板13的表面中产生的温度发生变化。
专利文献4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冷却装置的一种变型。图8A和8B是用于描述该变型的图,图8A是上平面视图,并且图8B是侧截面视图。在该变型中,冷却风扇3布置在液晶面板13下方,并且冷却风扇3b布置在液晶面板13上方。来自冷却风扇3a的空气流在颜色合成棱镜35和液晶面板13之间经过。来自冷却风扇3b的空气流在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之间经过。该变型能够抑制在液晶面板13的表面上形成的温度发生变化。
JP-A-2001-209126(在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献5)公开了用于冷却液晶单元的又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图9是给出这个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表示的截面视图。
参考图9,该冷却装置具有:内部循环部分,所述内部循环部分设有循环管道45,冷却风扇3a产生的空气流在循环管道45中循环;和外部循环部分,所述外部循环部分设有空气循环管道46,冷却风扇3b产生的空气流在空气循环管道46中循环。外部空气被冷却风扇3b抽入外部循环部分中。被冷却风扇3b抽入的空气通过沿着循环管道45的外表面流动而冷却内部循环部分。
发明内容
通常,当流体沿着平坦板的表面在固定方向上流动时,由于比如流动速度或者粘度条件产生的两种流动状态即层流和湍流在形成于平坦板表面上的流动位置中的分界层中发生,但是在任一情形中,当分界层厚时热传递系数下降,并且来自平坦板表面的热量的辐射不能得以有效率地实现。结果,为了以高的效率释放来自平坦板表面的热量,薄化分界层(减小其膜厚度)以提高热传递系数是重要的。
然而,在图3所示的冷却装置中或者在于专利文献1到5中公开的任何一种冷却装置中均未公开能够减小分界层的膜厚度的构造,并且以充分程度地提高热传递系数因此是难以实现的。
分界层的厚度与沿着平坦板表面流动的流体的流动速度(风速)的平方根成反比,并且应该因此显著地增加流动速度(风速)以获得充分地提高热传递系数的效果。虽然能够通过增加冷却风扇的旋转速率而提高风速,但是增加冷却风扇的旋转速率产生大的冷却风扇噪音的缺点。
另外,能够通过使用大的冷却风扇提高风速。然而,近年来在液晶投影仪的小型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根据小型化的观点,使用大的冷却风扇是不理想的。
能够利用冷却风扇实现的冷却具有局限(空气冷却的局限),并且不能预期超过这些局限的冷却效果。
进而,即使当利用冷却风扇实现的风速增加时,热传递系数固定的状态也对于降低平坦板的温度施加限制。因此,提高热传递系数是重要的。
在具有用于沿着待被冷却的部件的表面在固定方向上传送空气流的构造的冷却装置中,尚未提出一种实现热传递系数足够提高的构造。
与沿着例如液晶面板的表面形成的空气流的情形相比,能够通过使空气流朝向例如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而获得更高的冷却效果。然而,在液晶面板和偏光片之间具有小的间隙的构造中,比如在液晶单元中,实际上不能使空气流朝向垂直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能够薄化分界层、并且能够获得充分地提高热传递系数的效果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一种采用该冷却装置的投影仪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为: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被并置从而它们的表面彼此相对,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表面具有从其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第一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由所述多个构件构成的单元的第一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侧表面与包括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和
第二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单元的第二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侧表面邻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并且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二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二线经过所述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所述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所述第二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本发明的液晶投影仪包括:
液晶面板;
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侧上;
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射表面侧上;
第一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其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和
第二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邻接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其中从所述第二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二线经过所述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所述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平行于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空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空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方向)在从其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之上相交叉,并且结果,来自第一开口的第一空气流与来自第二开口的第二空气流在热量释放表面之上碰撞。这些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的碰撞产生包括在垂直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方向上的旋流(涡流)的碰撞射流。这个碰撞射流引起在热量释放表面上形成的分界层分离(变成薄膜)并且因此能够获得充分地提高热传递系数的效果。
另外,因为本发明被配置成:当从垂直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方向上观察时并且当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时,所述第二线经过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参考点和第一开口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第二开口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所以能够使得来自第一开口的第一空气流和来自第二开口的第二空气流以例如120°的角度碰撞。在此情形中,所产生的碰撞射流在热量释放表面之上在预定方向上移动。在碰撞射流以此方式移动的情形中提高热传递系数的效果大于在固定位置中保持碰撞射流的情形并且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作为相关技术的一个实例的液晶投影仪的外观;
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液晶投影仪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安装于图1所示液晶投影仪中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3A是示出用于冷却安装于图1A所示的液晶投影仪中的液晶单元的冷却装置的实际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B是用于解释图3A所示冷却操作的概略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在JP-A-H11-295814中描述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5是示出在JP-A-2001-318361中描述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6是示出在JP-A-2004-061894中描述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7A是当从上方观察时在JP-A-2000-124649中描述的冷却装置的概略视图;
图7B是当从侧面观察时图7A所示冷却装置的概略视图;
图8A是当从上方观察时在JP-A-2000-124649中描述的另一冷却装置的概略视图;
图8B是当从侧面观察时图8A所示冷却装置的概略视图;
图9是示出在JP-A-2001-209126中描述的另一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10是示出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11是给出配备有能够在本发明中应用的湍流产生构造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表示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用于解释由图11所示湍流产生构造产生的空气流的概略视图;
图13是用于解释在图11所示湍流产生构造中的湍流产生原理的概略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0所示冷却装置的上管道的端部的构造的概略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0所示冷却装置的上管道的端部的另一构造的概略视图;
图16是示出是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图17是示出结合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的内部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冷却装置的每一个部件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在图17所示液晶投影仪中在上管道、下管道和液晶面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视图;
图20是示出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其中上管道设置在用于绿色(G)的液晶面板上,这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
图21是示出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其中上管道设置在用于绿色的液晶面板和用于蓝色的液晶面板这两者上,这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
图22A是示出具有隔板的上管道的配置的概略视图;以及
图22B是图22A所示上管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1    管道
100a、101a  开口
200         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解释。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被并置从而它们的表面彼此相对,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表面具有从其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以下配置:产生在热量释放表面之上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热量释放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的第一空气流和在热量释放表面之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参考点流动的第二空气流;通过使这些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在热量释放表面之上碰撞,所述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产生湍流(碰撞射流);并且,通过适当地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叉的角度,使得湍流(碰撞射流)朝向预定方向移动。参考点是空气流碰撞位置的目标点,并且能够被适当地设定。例如,当配备有热量释放表面的构件是液晶面板时,液晶面板的中心点能够被取作参考点,并且能够使得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的中心碰撞。
将首先描述能够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应用的湍流产生构造及其原理的细节。
图11是给出具有能够在本发明中应用的湍流产生构造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表示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用于解释由这个湍流产生构造产生的空气流的概略视图,并且图13是用于解释在这个湍流产生构造中的湍流产生原理的概略视图。
参考图11和图12,液晶单元2配备有为颜色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的每一种颜色设置的三个液晶面板13。偏光片12布置在每一个液晶面板13的入射表面侧上,并且偏光片14布置在出射表面侧上。这个液晶单元2等价于在现有液晶投影仪中结合的液晶单元。
冷却装置由分别地在液晶单元1下方和上方布置的空气冷却单元29a和33a构成。空气冷却单元29a由冷却风扇27a和冷却管道28a构成。空气冷却单元33a由冷却风扇31a和冷却管道32a构成。
空气冷却管道28a延伸到每一个液晶面板13的下端,并且在位于每一个下端处的部分中设有用于朝向每一个液晶面板13吹送空气的三个开口。由冷却风扇27a产生的第一通风空气(空气流)30a经过冷却管道28a并且从每一个开口朝向每一种颜色的液晶面板13。
冷却管道32a延伸到每一个液晶面板13的上端,并且在位于每一个上端处的部分中设有用于朝向每一个液晶面板13吹送空气的三个开口。由冷却风扇31a产生的第二通风空气(空气流)34a经过冷却管道32a并且从每一个开口朝向每一种颜色的液晶面板13。
如在图13中所示,空气冷却管道28a的每一个开口均具有被隔板分离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隔板被设置成与液晶面板13的下端相对地定位。从第一开口吹送的第一空气流从下方在向上的方向上在液晶面板13和入射侧的偏光片12之间经过。从第二开口吹送的第二空气流从下方在向上方向上在液晶面板13和出射侧的偏光片14之间经过。
如在图13中所示,冷却管道32a的每一个开口也包括被隔板分离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隔板被设置成与液晶面板13的上端相对地定位。从第一开口吹送的第三空气流从上方在向下方向上在液晶面板13和入射侧上的偏光片12之间经过。从第二开口吹送的第四空气流从上方在向下方向上在液晶面板13和出射侧上的偏光片14之间经过。
在液晶面板13和入射侧的偏光片12之间的第一空气流道中,从上方向下的第三空气流与从下方向上的第一空气流碰撞。类似地,在液晶面板13和出射侧的偏光片14之间的第二空气流道中,从上方向下的第四空气流与从下方向上的第二空气流碰撞。当冷却风扇27a和31a中的每一个冷却风扇的通风空气的量相同并且对于在冷却管道28a和32a中的每一个冷却管道的内表面上的流体的阻力相等时,第一空气流和第三空气流的碰撞位置是第一空气流道的中间点(在图13中的碰撞平面a),并且第二空气流和第四空气流的碰撞位置是第二空气流道的中间点(在图13中的碰撞平面a)。
在第一空气流道中,第一空气流和第三空气流沿着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2的表面中每一个行进直至碰撞位置。当第一空气流和第三空气流碰撞时,产生碰撞射流。类似地,在第二空气流道中,第二空气流和第四空气流沿着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4的表面中的每一个行进直至碰撞位置。当第二空气流和第四空气流碰撞时,在该点处产生碰撞射流。这些碰撞射流是伴随不稳定涡流的产生和损失的湍流,并且如在图13中作为放大图所示出的,包括沿着碰撞平面a朝向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4的表面中的每一个的旋流(涡流)。这些旋流(涡流)是基本上垂直地撞击液晶面板13和偏光片14的表面中的每一个的空气流,并且这些旋流的冷却效果大于沿着表面流动的空气流的冷却效果。
利用在旋流(涡流)中包含的碰撞射流的冷却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1)在表面上形成的分界层的破坏(分离);
2)利用在碰撞部分处产生的旋流实现的流体交换(温度更替);和
3)由于科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而引起的射流的壁表面滑动。这里,流体交换(温度更替)意味着在稍微地与表面分离的点处的特定流体与靠近表面的流体的交换(温度更替)。科恩达效应指的是这样的流体性质:当物体被置于流体流内时,在流体和固体壁之间的压力下降,所述流体流被拉向壁表面,并且由于在流体流内存在物体而使得流动方向改变。利用上述三个过程,与流体只是沿着平坦板流动的情形相比,图11所示的冷却装置能够获得五到十倍的冷却能力。
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在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中产生的碰撞射流的作用是加速从液晶面板13、偏光片12和偏光片14中的每一个的表面的热量辐射。换言之,由于从表面释放的热能,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的温度升高。结果,当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保留在表面处时,在从表面辐射热量的过程中,热传递系数在一些情形中下降。移动在表面之上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能够抑制热传递系数的降低。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具有沿着适当的方向移动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的配置。
图10是示出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配置的概略视图。
参考图10,冷却装置包括构成第一冷却单元的下管道100和构成第二冷却单元的上管道101。图10所示液晶面板200的表面是光线入射的表面(入射表面)。虽然在图10中未示出,但是当向图里侧观察时,偏光片布置在液晶面板的近侧(入射表面侧)和内部侧(出射表面侧)上。
下管道100设有开口100a。开口100a被设置成朝向与包含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平面相交叉的第一侧表面。开口100a这里位于液晶面板200下方,并且来自这个开口100a的空气流(第一空气流)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之上在沿着经过该表面的中心200a的线200b的第一方向上流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的中心200a在这里意味着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具有像素的区域)的中心,并且更加具体地,矩形显示区域的对角线的交叉点。当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侧观察时,线200b是联结是参考点的中心200a和开口100a在平行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的线(第一线)。
上管道101设有开口101a。开口101a被设置成朝向液晶单元邻接上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侧表面,这个第二侧表面与包括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当从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侧观察时开口101a在这里位于液晶面板200的左上侧上,并且从开口101a冒出的空气流(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之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表面的中心200a流动。当从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侧观察时,开口101a在平行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经过液晶面板200的表面的中心200a并且与线200b以直角相交的线200c(第二线)上方。换言之,采取线200c作为分界线,开口101a的中心位于与形成开口100a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中,为了移动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由第一空气流的方向和第二空气流的方向形成的角度θ2被设为大于90°的角度,例如120°。结果,当从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侧观察时,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之上在对角线方向上朝向右上侧移动。在图10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示意碰撞射流的移动方向。
当角度θ2增加时,由碰撞射流产生的冷却效果增加,而当角度θ2降低时,碰撞射流的冷却效果降低。另外,碰撞射流的移动方向是由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的流动速度(风速)和流量(空气量)和由第一空气流的方向和第二空气流的方向形成的角度θ2确定的。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空气量)是相同的,因此碰撞射流的移动方向是由角度θ2确定的。因为碰撞射流的移动方向基本符合释放热量的方向,所以释放热量的方向能够由角度θ2确定。
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产生碰撞射流使得分界层能够被破坏(转换成薄膜)。移动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进一步能够对于由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捕集的热量进行有效率地热量释放,并且在这个程度上,由碰撞射流实现的冷却效果能够得以增大。当碰撞射流移动时提高热传递系数的效果大于碰撞射流保持在固定位置中的情形,并且能够因此获得更高的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如在图14中所示,上管道101由线性地延伸的管道部分101b和设于管道部分101b的端部上的管道部分101c构成,管道部分101c相对于管道部分101b的延伸方向被以角度θ1设置。然而,上管道101不限于图14所示的这个构造,只要从开口101a冒出的空气流能够朝向液晶面板200的中心200a,任何构造都是可能的。
图15示出上管道101的另一种构造。图15所示的上管道101具有线性地延伸的形式,端部具有壁部分101d,所述壁部分101d设有基本垂直于流动通过管道的空气流的行进方向的表面。开口101a被设置成邻接端部的壁部分101d。开口101a的开口平面垂直于端部的壁部分101d的表面。
在图15所示的上管道101中,流动通过管道的空气流撞击端部的壁部分101d的表面并且从开口101a流动到管道外部。此时,在端部的壁部分101d的表面上产生空气流停滞。发生停滞的这个区域(在图15中由虚线示意的区域)的高度从端部的壁部分101d的表面随着接近于开口101a侧而降低。换言之,发生停滞的区域具有斜度。
发生停滞的区域相对于空气流正像壁那样起作用。据此,流动通过管道的空气流沿着发生停滞的这个区域的倾斜表面朝向开口101a流动并且从那里流动到管道外部。由从这个开口101a流动的空气流(第二空气流)的方向和开口平面形成的角度与由发生停滞的区域的倾斜平面和端部的壁部分的平面形成的角度相一致。
利用上述上管道101的构造,从开口101a冒出的空气流也能够朝向液晶面板200的中心200a的方向。在图14所示构造中,管道端部部分朝向液晶面板200凸出。相反,在图15所示的构造中,不存在管道端部部分的凸出部分。管道端部部分的尺寸能够被降低至没有凸出部分的程度,由此能够更加邻近地布置管道和液晶面板。
在图10所示实例中,上管道的数目仅为一个,但是只要能够产生和移动碰撞射流,还能够设置多个上管道。图1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设有两个上管道的冷却装置。
参考图16,除了图10所示的配置之外,该冷却装置在液晶面板的右上侧包括上管道102。上管道102具有以下构造:以线202b作为中心与上管道101具有线对称性。
上管道102设有开口102a。开口102a被设置成朝向液晶单元与上述第二侧表面相对的第三侧表面,这个第三侧表面与包括液晶面板200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平面相交叉。这里,当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一侧观察时开口102a位于液晶面板的右上侧,并且从开口102a冒出的空气流(第三空气流)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之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朝向表面的中心200a流动。当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一侧观察时,开口102a的中心位于线200c上方。换言之,采取线200c作为分界线,开口102a在平行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形成开口100a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这个实施例,来自开口100a的第一空气流、来自开口101a的第二空气流和来自开口102a的第三空气流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上相互碰撞以产生碰撞射流。这个碰撞射流包括朝向液晶面板200和偏光片(未示出)的表面的旋流。当从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一侧观察时,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在液晶面板200的表面之上在三个方向上移动:向上、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下和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下。在图16中由虚线示意的箭头示出碰撞射流的移动方向。
移动已经如此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能够有效地释放在碰撞射流中被流体捕集的热量,并且在这个程度上,能够增加由碰撞射流实现的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被并置从而它们的表面彼此相对,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表面具有从其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的配置包括:
第一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由所述多个构件构成的单元的第一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该第一侧表面与包括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和
第二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单元的第二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侧表面邻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并且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二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二线经过所述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所述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所述第二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也在此情形中,移动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能够有效地释放被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捕集的热量,并且在这个程度上,能够增加由碰撞射流实现的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上述情形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第三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三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单元的第三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该第三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相对并且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三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其中,采取所述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三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也在此情形中,移动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使得能够有效率地释放已被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捕集的热量,并且因此能够增加由碰撞射流实现的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另外,所述冷却装置还可以包括公共冷却风扇,所述公共冷却风扇用于将空气供应到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共用所述冷却风扇使得能够降低成本。
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管道和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管道可以与公共进入端口连通。
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可以比所述第一侧表面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可以比第二侧表面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在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管道和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第三管道中的至少两个管道可以与公共进入端口连通。
所述第三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可以比第三侧表面在平行于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根据在上文描述的每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除了由于碰撞射流的移动而抑制热传递系数的降低,还具有以下效果:
通常,在液晶面板的上部中设置用于向液晶面板供应驱动信号的柔性缆线。如在图11中所示,在上管道的开口位于液晶面板正上方的冷却装置中,出现上管道的开口干扰柔性缆线的问题。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上管道的开口被布置成朝向液晶面板的右端和左端,由此在上管道的开口和柔性缆线之间的干扰能够得以避免。
下面将描述结合上述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图17是示出结合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的内部配置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冷却装置的一个部件的配置的透视图。
参考图17和图18,该液晶投影仪包括:西罗科风扇(sirocco fan)301a、301b、302和303;灯304;偏振分束器(PBS)305;液晶面板306-308;光学引擎309、投影透镜310;上管道311;进入管道312;和下管道313。
在从灯304出射的光通量的行进方向上设置PBS 305。PBS 305调节来自灯304的光线的偏振。在已经通过PBS 305的光通量的行进方向上布置由多个二向色镜构成的颜色分离单元(未示出)。该颜色分离单元将入射光通量分离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的每一种颜色。
偏光片设置在液晶面板306-308的入射表面侧和出射表面侧的每一个上。这些液晶面板306-308和偏光片通过保持结构而被紧固到光学引擎309上。在被颜色分离单元颜色分离的光通量中,红色(R)光通量照射到液晶面板306,绿色(G)光通量照射到液晶面板307,并且蓝色(B)光通量照射到液晶面板308。已经通过液晶面板306-308的每一种颜色的光通量在颜色合成棱镜(未示出)中被颜色合成并且然后指向投影透镜310中。
西罗科风扇303用于冷却灯304。西罗科风扇301a从设于外壳侧表面上的进入端口抽入外部空气。西罗科风扇301b通过进入管道312抽入外部空气。西罗科风扇301a和301b的输出端口与下管道313连通,并且由西罗科风扇301a和301b产生的空气流通过下管道313而被供应到液晶面板306-308。
西罗科风扇302的进入端口与进入管道312连通。西罗科风扇302,类似于西罗科风扇301b,通过进入管道312抽入外部空气。西罗科风扇302的输出端口与上管道311连通,并且由西罗科风扇302产生的空气流通过上管道311而被供应到液晶面板308。
图19给出当从液晶面板308的光线入射侧观察时在上管道311、下管道313和液晶面板308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表示。
如在图19中所示,下管道313配备有开口313a。开口313a位于液晶面板308下方。当从液晶面板308的光线入射侧观察时,开口313a在平行于液晶面板308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线308b左侧,所述线308b经过液晶面板308的表面的中心308a。板部分313b设置在开口313a中,用于使从开口313a冒出的空气流朝向液晶面板308的表面的中心308a。这个板部分313b限制来自开口313a的空气流的输出方向。结果,从开口313a冒出的空气流(第一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之上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液晶面板308的中心308a流动。
上管道311是类似于图15所示的管道结构的构件,并且配备有开口311a。当从液晶面板308的光线入射侧观察时,开口311a位于液晶面板308的左上侧上,并且从开口311a冒出的空气流(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之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中心308a流动。当从液晶面板308的光线入射侧观察时,开口311a在平行于液晶面板308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线308c上方,所述线308c经过液晶面板308的表面的中心308a并且与线308b以直角相交。
来自开口313a的第一空气流和来自开口311a的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上碰撞并且产生碰撞射流。这个碰撞射流包括朝向液晶面板308的表面和与所述表面相对的偏光片的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的旋流。当从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侧观察时,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之上沿着对角线方向朝向右上侧移动。因此能够有效率地释放已经被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从液晶面板308捕集的热量,并且能够在这个程度上增加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在图17到19所示液晶投影仪中,仅仅在用于蓝色的液晶面板308上形成上管道311,并且这是因为由于入射光线的光线能量的差异,在用于蓝色的液晶面板308中释放的热量的量大于在其它液晶面板306和307中释放的热量的量。
还能够为用于绿色(G)的液晶面板307设置上管道。图20示出上管道设置在用于绿色(G)的液晶面板中的冷却装置的配置。
参考图20,除设置由上管道311a和西罗科风扇302a构成的冷却单元来替代由上管道311和西罗科风扇302构成的冷却单元以外,该冷却装置等价于图18所示配置。
西罗科风扇302a的进入端口与进入管道312连通。类似于西罗科风扇302,西罗科风扇302a也通过进入管道312抽入外部空气。西罗科风扇302a的输出端口与上管道311a连通。由西罗科风扇302a产生的空气流通过上管道311a而被供应到液晶面板307。当从液晶面板307的光线入射的一侧观察时,上管道311a、下管道313和液晶面板307的位置关系基本上与图19所示的位置关系相同。上管道311a位于液晶面板307的左上侧上。
来自下管道313的第一空气流和来自上管道311a的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7的表面上碰撞并且产生碰撞射流。这个碰撞射流包含朝向液晶面板307的表面和与这个表面相对的偏光片的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的旋流。当从液晶面板307的表面侧观察时,已经作为碰撞射流出现的流体在液晶面板307的表面之上沿着对角线方向朝向右上侧移动。结果,能够有效地释放被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从液晶面板307的表面捕集的热量,并且能够在这个程度上增大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另外,能够为用于绿色的液晶面板307和用于蓝色的液晶面板308这两者设置上管道。图21示出为用于绿色的液晶面板307和蓝色的液晶面板308这两者设置上管道的冷却装置的配置。
参考图21,该冷却装置具有图20所示的由上管道311a和西罗科风扇302a构成的冷却单元被添加到图18所示配置的配置。
根据这个冷却装置,来自下管道313的第一空气流和来自上管道311的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上碰撞并且产生碰撞射流。所产生的碰撞射流然后在液晶面板308的表面之上在对角线方向上朝向右上侧移动。类似地,来自下管道313的第一空气流和来自上管道311a的第二空气流在液晶面板307的表面之上碰撞并且产生碰撞射流。这个碰撞射流在液晶面板307的表面之上在对角线方向上朝向右上侧移动。结果,能够有效地释放被作为碰撞射流的流体从液晶面板307和308的表面和偏光片的表面捕集的热量,并且能够在这个程度上增加冷却效果。换言之,导热性能够得以改进。
在图17到21所示的实例中,为用于蓝色的液晶面板、用于绿色的液晶面板或者为这两种液晶面板设置上管道,但是还可以为用于红色的液晶面板设置上管道。
根据应用上述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在不受比如邻接液晶面板设置的柔性缆线、凸缘和光学引擎阻碍的空间中布置上管道。另外,在液晶面板的表面上产生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并且由这些空气流产生的碰撞射流在不存在任何阻碍的方向上移动。结果,能够避免已加热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回流,以实现液晶面板冷却效果增加。
在已经应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中,上管道的开口可以设有用于将该开口划分成多个开口的至少一个隔板。图22示出具有这种类型的隔板的上管道的构造。
图22A是当从在设置上管道的开口的表面侧观察时的概略视图,并且图22B是上管道的侧视图。上管道400是图10所示的上管道101或者图16所示的上管道102,并且开口的部分(开口101a或者开口102a)具有被隔板402分离的两个开口401a和401b。在与液晶面板13的端部相对的位置中设置隔板402。
偏光片12和光学补偿板12a布置在液晶面板13的入射表面侧上。分析器14a、14b和14c布置在液晶面板13的出射表面侧上。偏光片12和光学补偿板12a的间隔是1.5mm。光学补偿板12a和液晶面板13的间隔是3.3mm。液晶面板13和分析器14a的间隔是3.1mm。分析器14a和分析器14b的间隔是1.5mm。分析器14b和分析器14c的间隔是1.0mm。
液晶面板13的厚度是5.7mm。光学补偿板12a的厚度是0.7mm。分析器14a、14b和14c的厚度分别地是1.0mm、0.5mm和1.5mm。隔板402的宽度tl是2mm,并且厚度t2是1.5mm。开口401a的宽度是5.1mm,并且开口401b的宽度是8.1mm。
与没有设置隔板的情形相比,在上管道400的开口部分中设置隔板402增加了从开口401a和401b冒出的空气流的流动速度(风速)。
因为液晶面板13具有5.7mm的厚度,所以存在以下顾虑:当隔板402未设置在上管道400的开口部分中时,这个液晶面板13的端部将对于来自开口的空气流形成阻力并且因此降低了冷却效果。
与没有设置隔板402的情形相比,在上管道400的开口部分中设置隔板402增加了从开口401a和401b冒出的空气流的流动速度(风速)。来自开口401a的空气流在液晶面板13和分析器14a、14b和14c中的每一个之间经过。来自开口401b的空气流在液晶面板13、偏光片12和光学补偿板12a中的每一个之间经过。以此方式,能够利用具有更高流动速度(风速)的空气流实现冷却。另外,偏光片12、光学补偿板12a、分析器14a、14b和14c的厚度比液晶面板13的厚度充分地更薄,由此由偏光片12、光学补偿板12a和分析器14a、14b和14c的每一个的端部对于空气流形成的阻力不成问题。
在上文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不限于液晶单元,并且能够被应用于具有带有彼此相对的表面的多个并置构件的电子设备,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表面具有从其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用于应用的电子设备的实例包括多个印刷电路板被排列成行地安装的台架单元和在外壳内侧包装IC芯片基板的紧凑电子设备。
可替代地,在应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中,由偏光片、相移板或者光学补偿板中的一个或者任何组合构成的光学元件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入射表面侧和每一个出射表面侧上。在此情形中,该液晶单元由液晶面板和光学元件构成。
虽然已经在上文中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易于理解的,可以对于本发明的配置和操作进行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07年10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262206的优先权,并且结合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被并置从而它们的表面彼此相对,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表面具有释放热量的热量释放表面,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第一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由所述多个构件构成的单元的第一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侧表面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和
第二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单元的第二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侧表面邻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并且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二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二线经过所述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所述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所述第二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三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单元的第三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相对并且与包含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平面相交叉,其中从所述第三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所述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三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采取所述第一线作为参考,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布置在具有线对称性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开口划分成多个开口;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开口的表面中的一定位置处,所述位置与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端部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公共冷却风扇,所述公共冷却风扇用于将空气供应到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和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与公共进入端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侧表面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二侧表面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9.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三开口划分成多个开口;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三开口的表面中的一定位置处,所述位置与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端部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2、3和9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公共冷却风扇,所述公共冷却风扇用于将空气发送到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到所述第三空气冷却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空气冷却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3、9和10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和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到所述第三管道中的至少两个管道与公共进入端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3、9、10和11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三侧表面在平行于所述热量释放表面的截面中的宽度更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的任一项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构件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侧和出射表面侧中的每一个表面侧上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并且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被设置成朝向所述液晶面板的相邻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中设置柔性缆线,以供应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开口被设置成与第二端部相对,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并且
所述第二开口被设置成与第三端部相对,所述第三端部邻近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的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或者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或者这些光学元件是偏光片、相移板和光学补偿板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
16.一种液晶投影仪,包括:
液晶面板;
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侧;
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射表面侧;
第一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一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其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设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上的参考点流动;和
第二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二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邻接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其中从所述第二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二线经过所述参考点并且与第一线以直角相交,所述第一线联结所述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开口在平行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平行于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投影仪,进一步包括:
第三空气冷却部件,所述第三空气冷却部件配备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三侧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相对,其中从所述第三开口冒出的空气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朝向所述参考点流动;
其中,采取所述第二线作为分界线,所述第三开口在平行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射表面或者出射表面的截面中的开口宽度的中心位于与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权利要求17的液晶投影仪,其中,采取所述第一线作为参考,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布置在具有线对称性的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6到18中的任一项的液晶投影仪,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或者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或者这些光学元件是偏光片、相移板和光学补偿板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CN2008801102077A 2007-10-05 2008-10-06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5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2206A JP4956837B2 (ja) 2007-10-05 2007-10-05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7-262206 2007-10-05
PCT/JP2008/068163 WO2009044911A1 (ja) 2007-10-05 2008-10-06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5968A true CN101815968A (zh) 2010-08-25
CN101815968B CN101815968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52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20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5968B (zh) 2007-10-05 2008-10-06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45214B2 (zh)
JP (1) JP4956837B2 (zh)
CN (1) CN101815968B (zh)
WO (1) WO200904491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78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110780518A (zh) * 2019-09-24 2020-02-11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投影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2665B2 (ja) * 2010-01-19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593777B2 (ja) * 2010-03-30 2014-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760345B2 (ja) * 2010-08-09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67037B2 (ja) * 2011-12-07 2016-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938929B2 (ja) * 2012-02-09 2016-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772937B2 (ja) * 2013-12-19 2015-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5908B2 (ja) 1995-03-30 2002-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H11295814A (ja) * 1998-04-08 1999-10-29 Toshiba Corp 液晶パネル冷却装置
JP2000124649A (ja) 1998-10-20 2000-04-28 Fujitsu General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冷却構造
US6481854B1 (en) 1998-12-28 2002-11-19 Fujitsu Limite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JP4030208B2 (ja) * 1998-12-28 2008-01-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0231154A (ja) 1999-02-10 2000-08-22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光学系部
JP2001318361A (ja) 2000-05-11 2001-11-16 Seiko Epson Corp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043444A (ja) 2001-07-31 2003-02-13 Toshiba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冷却装置
JP4145595B2 (ja) * 2002-07-30 2008-09-03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CA2552015A1 (en) * 2003-12-29 2005-07-21 Sherwood Information Partner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ss storage using multiple-hard-disk-drive enclosure
JP2005338236A (ja) * 2004-05-25 2005-12-08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330380A (ja) 2005-05-26 2006-12-07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499647B2 (ja) * 2005-10-07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067029B2 (ja) 2006-11-13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装置
JP2010113204A (ja) * 2008-11-07 2010-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78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散热结构
CN110780518A (zh) * 2019-09-24 2020-02-11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88633A1 (en) 2010-07-29
CN101815968B (zh) 2011-12-28
US8345214B2 (en) 2013-01-01
WO2009044911A1 (ja) 2009-04-09
JP2009092842A (ja) 2009-04-30
JP4956837B2 (ja)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968B (zh)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和配备有该冷却装置的液晶投影仪
CN101529330B (zh) 用于冷却电子装置的发热点的设备及其冷却方法,以及液晶投影设备
US10334764B2 (en) Outdoor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structure
CN101135837B (zh) 投影机
JP4985286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冷却装置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1281348A (zh) 电源单元及采用该单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81354B (zh) 光学部件冷却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3091957A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101576706A (zh)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1281355B (zh) 投影机以及用于降低投影机内温度的组件
JP2004053692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841304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EP2296036A1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optical part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281352B (zh) 排气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522827B2 (en)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oling system of the same
JPH10254062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6098759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冷装置
JP583477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288508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方法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冷却方法
JP201219840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6808296B2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JP2007096161A (ja) 発光装置
WO2024058113A1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11528892U (zh) 一种投影仪
JP5205329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