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3912B - 携带钟表 - Google Patents

携带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3912B
CN101813912B CN2010101278355A CN201010127835A CN101813912B CN 101813912 B CN101813912 B CN 101813912B CN 2010101278355 A CN2010101278355 A CN 2010101278355A CN 201010127835 A CN201010127835 A CN 201010127835A CN 101813912 B CN101813912 B CN 101813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handle
spindle unit
axial region
ho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78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3912A (zh
Inventor
保住义雄
伊藤金主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13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3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00Normal winding of clockworks by hand or mechanically; Winding up several mainsprings or driving weights simultaneously
    • G04B3/04Rigidly-mounted keys, knobs or crowns
    • G04B3/043Locking of the operating element, also by mounting in a concealed pl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钟表。携带钟表(11)具备钟表外装体(12)、转柄(31)、转柄锁定按钮(45)以及施力部件(49)。在外装体所具备的壳体(21)上形成转柄安装孔(27)以及与该孔连通且上下正交的部件安装部(41)。在孔中配设转柄。转柄具有通过孔的转柄轴(31a)以及与该转柄轴连接的转柄头部(32)。在转柄轴上设置沿周方向连续的锁定槽(39)。收纳于安装部中的锁定按钮具有从安装部突出的按钮头部(操作端部)(48)。按钮能够在与槽卡合而约束转柄的锁定位置和从槽脱离而解除转柄的约束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利用按钮头部的单按操作而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由收纳于安装部中的施力部件对按钮施力,以将按钮配置在锁定位置。

Description

携带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携带时等能够防止转柄的误操作的构成的手表或怀表等携带钟表。
背景技术
关于手表,要求在携带手表时不会误操作转柄、即误拉出转柄而不慎旋转该转柄。
因此,作为能够锁定转柄的现有技术,已知一种钟表,该钟表在管状突出部的外周上设置外螺纹部,该管状突出部向固定于壳体上的上条柄轴管的壳体外侧突出,由轴部和转柄头部形成转柄,该轴部插通在上条柄轴管中,该转柄头部能够容纳管状突出部且设有内螺纹部,并且,在这些轴部和转柄头部之间配置螺旋弹簧,通过使转柄头部的内螺纹部与管状突出部的外螺纹部螺纹接合,能够将转柄与上条柄轴管螺纹接合而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能够锁定转柄的现有技术,已知一种钟表,该钟表在管状突出部的外周上设置外螺纹部并且安装停止环,该管状突出部向固定于壳体上的上条柄轴管的壳体外侧突出,将具有轴部和与轴部一体的转柄头部的转柄的所述轴部插通在上条柄轴管中,使具有能够容纳转柄头部的保护框部和内螺纹部的保护器的所述内螺纹部与管状突出部的外螺纹部螺纹接合,使该保护器在能够由停止环定位并配置为包围转柄头部的保护位置和配置成使转柄头部露出的待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通过将保护器配置在保护位置,能够防止不慎的转柄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9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无论在防止转柄的误操作时还是在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时都需要使转柄头部或保护该转柄头部的保护器旋转的麻烦,因而操作性不好。而且,由于钟表佩戴在手腕上时,对于使转柄头部或保护器旋转的操作,手腕容易成为障碍,因而为了确保使转柄等旋转的手指的作业空间,一般而言,不得不从手腕摘下钟表来进行操作,在这点上操作性也不好。 
如以上那样,依照现有技术,存在着用于使防止转柄的误操作的操作和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的操作性不好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钟表外装体,该钟表外装体具备壳体,具有转柄安装孔和部件安装部,所述转柄安装孔在该壳体上沿半径方向贯通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与从该转柄安装孔的中央部偏离的部位连通,相对于所述转柄安装孔而上下正交,并且,上端开放,形成于所述壳体;转柄,具有设有沿周方向连续的锁定槽的转柄轴以及与该轴连接的转柄头部,使所述转柄轴插通在所述转柄安装孔中而配设;转柄锁定部件,具有从所述部件安装部的开放的上端突出的操作端部并收纳于所述部件安装部中,能够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而约束所述转柄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锁定槽脱离而解除所述转柄的约束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利用所述操作端部的单按操作而配置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施力部件,收纳在所述部件安装部中,对所述转柄锁定部件施力,以将所述转柄锁定部件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 
在本发明中,转柄安装孔的中央部是指该安装孔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孔截面的中央部。因而,在本发明中,部件安装部与从转柄安装孔的中央部偏离的位置连通是指部件安装部与转柄安装孔的所述孔截面上的周部连通。 
在本发明中,虽然部件安装部由贯通孔形成,但也可以由具有底的孔形成,并且,虽然在该部件安装部上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 向的孔截面为圆形,在对壳体加工部件安装部变得容易的方面是优选的,但不限制于此。在本发明中,虽然转柄锁定部件的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也是圆形,在使加工变得容易的方面是优选的,但不限制于此,只要是采用与部件安装部的孔截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即可。 
在本发明中,操作端部的单按操作是指不使转柄锁定部件在其中心轴线周围旋转而仅下推转柄锁定部件的操作或者仅使转柄锁定部件倾斜的操作。在本发明中,在施力部件中,虽然能够优选使用螺旋弹簧或板簧,但也能够使用除此以外的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在本发明中,转柄轴可以由一体构造的单一轴部件形成,或者即使组合多个轴部件而形成也无妨。 
在本发明的携带钟表中,通常,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将转柄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位置,将该锁定部件保持成与转柄的锁定槽卡合的状态。因此,在携带钟表的携带中,即使在施加向转柄的壳体外侧的力的情况下,也不会误拉出转柄,并且,与此同时,能够防止转柄的误旋转操作。 
在本发明的携带钟表中,在例如时刻修正等时,使用者为了操作转柄,首先,将使用者的手指捏在突出至壳体上方的转柄锁定部件的操作端部上,利用不伴有旋转操作的例如仅推入转柄锁定部件等的单按操作,使转柄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由此,转柄锁定部件从转柄的锁定槽脱离,转柄的轴方向的移动成为可能。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将手指捏在转柄头部上,拉出转柄而对转柄进行操作。 
在该转柄操作后,由使用者利用单按推入转柄。由此,随着转柄的锁定槽与转柄锁定部件相对,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将转柄锁定部件与锁定槽卡合,将转柄保持成不会被误拉出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转柄的单按推入操作能够实现防止转柄的误操作,并且,利用转柄锁定部件的单按操作能 够实现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因而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操作性都很好。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锁定部件由能够向下方推入的转柄锁定按钮构成,该锁定按钮具有卡合轴部和后退轴部(逃げ軸部),所述卡合轴部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锁定槽卡合并且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从所述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所述后退轴部配置为与所述卡合轴部的上侧连接并且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从所述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 
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转柄锁定部件由转柄锁定按钮构成,因而利用向下方推入转柄锁定按钮的单按操作,能够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即,通过将转柄锁定按钮从锁定位置向下方推入,转柄锁定按钮的卡合轴部和后退轴部以不会成为转柄的拉出操作的障碍的方式从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而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然后,在转柄操作后,如果利用单按操作推入转柄,则随着转柄的锁定槽与转柄锁定部件相对,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上推转柄锁定部件,将转柄锁定部件的卡合轴部与锁定槽卡合,将转柄保持成不会被误拉出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利用转柄的单按推入操作和转柄锁定部件的单按推入操作能够实现防止转柄的误操作和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因而操作性很好。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锁定部件是能够通过以所述转柄锁定部件的下端部为中心而与所述转柄轴接触或分离的方式倾动的转柄锁定杆。 
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转柄锁定部件由能够倾动的转柄锁定杆构成,因而利用使转柄锁定杆倾斜的单按操作,能够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即,通过使配置在锁定位置的转柄锁定杆以从转柄轴离开的方式倾斜,该杆以不会成为转柄的拉出操作的障碍的方式从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而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然后,在转柄操作后,由于如果利用单按操作推入转柄,则随着转柄的锁定槽与转柄锁定杆相 对,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将转柄锁定杆以与转柄轴接触的方式推回而与锁定槽卡合,因而将转柄保持成不会被误拉出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利用转柄的单按推入操作和使构成转柄锁定部件的转柄锁定杆倾动的单按操作能够实现防止转柄的误操作和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因而操作性很好。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最大地拉出所述转柄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槽也配置在所述转柄安装孔内,与所述锁定槽的两侧连接的所述转柄轴的轴部位由所述转柄安装孔的内面支撑。 
在该优选方式中,虽然转柄轴的强度被设在转柄轴上的锁定槽降低,但与该锁定槽的两侧连接的一对轴部位由转柄安装孔的内面支撑。因此,在最大地拉出转柄的状态下,即使在携带钟表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一对轴部位而由壳体支撑其冲击。与此相伴,所述冲击不会集中施加于一对轴部位之间,因而转柄轴不会变形。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轴具备第1轴部件和第2轴部件,所述第1轴部件连结上条柄轴并且具有卡止凸部,所述第2轴部件具有容纳该第1轴部件的包围端部以及所述锁定槽,与所述转柄头部连接,而且,在所述包围端部上设置能够滑动所述卡止凸部的卡止槽,向壳体外侧对所述第2轴部件施力的施力体以压缩状态夹设在这两个轴部件之间。 
在该优选方式中,随着转柄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而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利用以压缩状态夹在第1、第2轴部件之间的施力体的作用力将转柄的第2轴部件以及与第2轴部件连接的转柄头部推出至壳体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轴部件不动,因而第2轴部件的卡合槽相对于第1轴部件的卡止凸部滑动,从而进行以上推出。由此,由于对使用者而言,转柄头部变得容易用手指抓住,因而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转柄的进一步的拉出操作或其后的旋转操作等转柄操作。在拉出转柄的状态下,如果旋转转柄头部,则转柄头部 的旋转经由卡合槽和卡止凸部的卡合处而传递至第1轴部件,进行时刻的修正等。另外,由于如果推入转柄,则卡合槽滑动卡止凸部且包围端部更深地容纳第1轴部件,因而施力体被压缩。然后,由于如果完成了转柄的推入,则在该时间点,转柄锁定部件与转柄的锁定槽卡合,因而施力体被保持成压缩状态。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锁定按钮的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所述施力体的作用力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相同或者比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更小。 
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转柄锁定按钮的截面为圆形,因而形成转柄锁定按钮的加工以及在壳体上形成收纳该转柄锁定按钮的部件安装部的加工都很容易。因此,虽然存在截面为圆形的转柄锁定按钮在部件安装部内旋转的可能性,但由于施力体的力不会使转柄锁定按钮旋转,结果,不会不慎将转柄进一步突出至壳体外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具有上端开放的上孔部、下端开放的下孔部以及比这些上下孔部直径更小并与所述转柄安装孔连通的中间孔部,所述转柄锁定按钮具有滑动所述中间孔部的所述卡合轴部、所述后退轴部以及与该后退轴部的上侧连接并且能够没入所述上孔部中的按钮头部,所述施力部件夹设在该按钮头部和所述上孔部的底之间,并且,从下方与所述下孔部的底接触或分离的止动件安装于所述卡合轴部的下端部。 
在该优选方式中,由于部件安装部沿上下方向贯通壳体而设置,因而与在壳体上加工具有底的孔的情况相比较,对壳体加工部件安装部很容易。而且,虽然由施力部件向上对收纳于该部件安装部中的转柄锁定按钮施力,但能够由止动件防止该转柄锁定按钮向上方脱出。并且,由于止动件不妨碍转柄锁定按钮向下方的移动,因而能够利用单按下推操作使转柄锁定按钮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下孔部的帽安装于所述壳体,该帽配置为比所述钟表外装体的后盖的表面更 高。 
在该优选方式的携带钟表安装于使用者的手上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封闭下孔部的帽能够抑制与手的肌肤生硬接触而带来不适感,因而使用感很好。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与配设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上的文字板的3点侧对应地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凸部,在该凸部上配设所述转柄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 
依照该优选方式,不将壳体整体制成大径就能够在壳体上设置转柄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 
依照本发明的携带钟表,具有能够使防止转柄的误操作的操作以及使转柄的操作成为可能的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在转柄锁定按钮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手表的正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F2-F2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F3-F3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F4-F4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5是在转柄锁定按钮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显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表的正面图。图6是沿着图5中的F6-F6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F7-F7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F8-F8线而显示的截面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手表的转柄在被拉出一级的状态下显示的相当于图8的截面图。图10是在转柄锁定杆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手表的一部分的正面图。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F11-F11线而显示的截面图。 图12是在转柄锁定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显示第2实施方式的手表的一部分的正面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F13-F13线而显示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1…手表(携带钟表)12…钟表外装体14…文字板21…壳体23…后盖23a…后盖的表面24…凸部27…转柄安装孔31…转柄31a…转柄轴32…转柄头部33…转柄轴的第1轴部件34…卡止凸部35…上条柄轴36…转柄轴的第2轴部件36a…包围端部36c、36d…轴部位37…卡止槽39…锁定槽40…施力体41…部件安装部41a…上孔部41b…下孔部 41c…中间孔部42…帽45…转柄锁定按钮(转柄锁定部件)46…卡合轴部47…后退轴部48…按钮头部(操作端部)49…施力部件50…止动件58…转柄锁定杆(转柄锁定部件)58a…操作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在图1、2、5、6中,符号11表示携带钟表,例如手表。如图2和图6所示,在手表11的钟表外装体12内,设有内置零件,例如钟表机芯13,并且,设有时刻显示部,例如圆形的文字板14。文字板14的显示由被钟表机芯13驱动的时刻显示针指示,具体而言,由图1和图5所示的短针15、长针16以及分针17指示。 
如图2和图6所示,钟表外装体12具备壳体21、玻璃22以及后盖23。壳体21由不锈钢或钛等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环状。在壳体21的正面部上液密地安装有透视文字板14的玻璃22。后盖23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封闭壳体21的背面而液密地安装。 
如图1和图5所示,从正面观察,壳体21具有包围文字板14的周围的圆环状部位21a、凸部24、一对凸脚25以及另一对凸脚26。 
与壳体21一体的圆环状部位21a为圆形,在其内周部上安装有玻璃22。如图2及图6所示,凸部24在文字板14的3点侧上一体地突设。该凸部24的上面位于比圆环状部位21a的上端更低的位置, 并且,凸部24的下面位于比后盖23的表面(下面)23a更高的位置。凸部24具有与其顶端部垂直的转柄承受面24a,并且,具有转柄罩部24c,该转柄罩部24c形成以该转柄承受面24a为底的凹陷24b。凹陷24b的下端在凸部24的下面开放。此外,也可以省略从转柄31的外周保护转柄31的转柄罩部24c和凹陷24b。凸脚25在图1和图5中从壳体21的上部一体地突设,其他凸脚26在图1和图5中从壳体21的下部一体地突设,在这些凸脚上安装有图中未显示的表带等手腕安装部件。 
壳体21具有沿半径方向贯通壳体21而形成的转柄安装孔27。转柄安装孔27设在文字板14的3点的时刻显示侧上。该转柄安装孔27由小径孔部27a和与小径孔部27a连接的大径孔部27b构成。小径孔部27a在壳体21的内部开放,大径孔部27b在转柄承受面24a开放。小径孔部27a的内面被固定在该小径孔部27a的上条柄轴管28覆盖。 
在转柄安装孔27上安装有金属制的转柄31。如图2、图4、图6、图8以及图9所示,具备转柄轴31a以及与转柄轴31a连接的转柄头部32,转柄轴31a由第1轴部件33和第2轴部件36构成。 
第1轴部件33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该第1轴部件33从大径孔部27b侧向壳体21的内部插入上条柄轴管28中。在位于第1轴部件33的大径孔部27b内的端部外周上,多个例如一对卡止凸部34一体地突设。这些卡止凸部34沿第1轴部件33的周方向相隔180°。而且,在位于第1轴部件33的大径孔部27b内的端部上设有在该端部的端面开放的孔33a。 
上条柄轴35从壳体内侧连结至该第1轴部件33。上条柄轴35与钟表机芯13连接。转柄31的操作经由上条柄轴35而提供至钟表机芯13,由此,进行时刻修正或日历的日期修正等。 
第2轴部件36从转柄头部32的背面中央部一体地突出。第2轴部件36从壳体外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大径孔部27b中, 在顶端部上具有包围端部36a。包围端部36a能够容纳设有孔33a的第1轴部件33的端部。 
在包围端部36a上设有在其内周面开放的卡止槽37并且固定有挡圈38。卡止槽37形成为与卡止凸部34数目相同,沿第2轴部件36的轴方向延伸。挡圈38固定在包围端部36a的开口端上,封闭各卡止槽37的端。 
在第2轴部件36上设有在包围端部36a的内侧空间开放的孔36b。该孔36b与第1轴部件33的孔33a相对。第2轴部件36具有形成于其轴方向中间部的锁定槽39。该锁定槽39形成为沿第2轴部件36的周方向连续。第2轴部件36的除包围端部36a以外的部位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与锁定槽39的两侧连接的轴部位36c,36d的直径与大径孔部27b的直径大致相等。 
第2轴部件36从壳体外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大径孔部27b中。第1轴部件33容纳在第2轴部件36的包围端部36a内,并且,卡止槽37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卡止凸部34卡合。由此,转柄31与文字板14的3点的时刻显示侧对应而安装在钟表外装体12上。 
转柄31具有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体40。施力体40的两端部插入孔33a,36b中,以压缩状态夹设在第1轴部件33和第2轴部件36之间,向壳体外侧对第2轴部件36施力。在转柄31配置于图2所示的拉出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对该转柄31进行旋转操作,该旋转力也不会对钟表机芯13起任何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配置在所述拉出待机位置的转柄31的第1轴部件33的端面处于与包围端部36a的底接触或靠近的状态,因而施力体40处于压缩状态。而且,配置在所述拉出待机位置的转柄31被保持成使转柄31的转柄头部32的背面与壳体21的转柄承受面24a接触的状态。 
壳体21具有部件安装部41。如图3和图7所示,部件安装部41设在转柄安装孔27的附近,具有上孔部41a、下孔部41b以及中间孔部41c。上孔部41a在凸部24的上面开放,与中心轴线正交的 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下孔部41b在凸部24的下面开放,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该下孔部41b例如与上孔部41a直径相同。中间孔部41c设置为连通上孔部41a和下孔部41b。中间孔部41c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中间孔部41c的直径比上孔部41a和下孔部41b的直径更小。 
上孔部41a、下孔部41b以及中间孔部41c的中心轴线构成部件安装部41的中心轴线并沿上下方向连接成一条直线。因此,部件安装部41由沿上下方向贯通凸部24的阶梯孔形成。如图3和图4等所示,该部件安装部41的中间孔部41c与转柄安装孔27的大径孔部27b的周部连通。换句话说,部件安装部41形成为相对于转柄安装孔27而上下正交,并且,在转柄安装孔27上与从转柄安装孔27的中央部偏离的部位连通。部件安装部41的上孔部41a和下孔部41b相对于转柄安装孔27而从转柄安装孔27上下偏离。 
将帽42旋入壳体21的凸部24中,该帽42封闭部件安装部41的下孔部41b的下端开口。该帽42的下面位于比后盖23的表面23a更高的位置。 
诸如转柄锁定按钮45的金属制的转柄锁定部件以能够向下方推入的方式的安装在壳体21的凸部24上。 
即,如图2和图3等所示,转柄锁定按钮45具有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全都呈圆形的卡合轴部46、后退轴部47以及按钮头部48。卡合轴部46与中间孔部41c直径大致相同。按钮头部48具有大径部以及在其背侧上突设的小径轴部。按钮头部48的大径部与上孔部41a直径大致相同,按钮头部48的小径轴部与中间孔部41c直径大致相同。后退轴部47与卡合轴部46的上侧连接,将该卡合轴部46和按钮头部48的小径轴部一体地连接。该后退轴部47的直径比卡合轴部46和按钮头部48的小径轴部更小,由此,后退轴部47始终不会与转柄31交叉。 
转柄锁定按钮45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收纳在部件安装部 41中,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卡合轴部4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中间孔部41c中。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49以压缩状态夹设在按钮头部48的大径部和上孔部41a的底之间。利用该施力部件49的作用力转柄锁定按钮45从上孔部41a的开放的上端突出至上方。换句话说,转柄锁定按钮45以能够向下方推入的方式设置。而且,为了防止转柄锁定按钮45向上方脱出,在卡合轴部46的下端部上安装有止动件50。该止动件50能够随着转柄锁定按钮45的上下移动而与下孔部41b的底接触或分离。止动件50被帽42遮盖。 
转柄锁定按钮45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图3中显示转柄锁定按钮45被施力部件49上推而配置在锁定位置的状态,在图7中显示转柄锁定按钮45被下推而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 
在除操作手表11的转柄31时以外的通常状态下,转柄锁定按钮45配置在锁定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卡合轴部46的上部处于从转柄安装孔27和部件安装部41的连通部的下方向上插入该连通部中的状态。因此,卡合轴部46与转柄31的第2轴部件36的移动轨迹交叉,如图4所示,该交叉部分进入第2轴部件36的锁定槽39中。 
通过该卡合,将转柄31保持在拉出待机位置,转柄31以不能沿其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约束。所以,即使拉出转柄31的力作用于这样被约束的状态的转柄31上,也能防止不慎向壳体外侧拉出转柄31。 
接着,对为了操作转柄31而将转柄31拉出至1级的位置或2级的位置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转柄锁定按钮45下推至图7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能够利用单按进行该操作。由此,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卡合轴部46移动至转柄安装孔27和部件安装部41的连通部的下方,该卡合轴部46从第2轴部件36的锁定槽39脱出而从转柄31的第2轴部件36的移 动轨迹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按钮头部48的小径部从上侧插入部件安装部41的中间孔部41c中,但即使在最大地下推转柄锁定按钮45的状态下,该按钮头部48的小径部也留在从第2轴部件36的移动轨迹偏离的位置。而且,不管后退轴部47处于怎样的状态,后退轴部47都从第2轴部件36的移动轨迹偏离而配置。因此,通过利用单按来下推转柄锁定按钮45,解除转柄锁定按钮45对转柄31的约束。 
通过这样的锁定解除,成为能够进行转柄31的轴方向移动的状态。因此,随着利用施力体40的作用力将第2轴部件36和转柄头部32向壳体外侧自然地推出,转柄头部32配置在0级的位置,并且,施力体40被拉伸。在图8中显示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轴部件33处于静止状态,因而第2轴部件36的卡止槽37相对于该第1轴部件33的卡止凸部34滑动,进行所述推出。由此,第2轴部件36的挡圈38被保持成从壳体内侧卡在卡止凸部34上的状态。 
与此同时,如图8和图9所示,与锁定槽39的左邻连接的轴部位36c向壳体外侧进入转柄安装孔27和部件安装部41的连通部中。由此,如图7所示,第2轴部件36从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卡合轴部46的上端的角(由符号46a表示)的上侧与该角卡合。所以,即使将手从转柄锁定按钮45放开,该转柄锁定按钮45也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如以上那样,由于如果将转柄31推出至0级的位置,则由于使用者在抓住转柄头部32方面不会被转柄罩部24c所阻碍,因而能够很容易地用手指抓住转柄头部32而拉出转柄3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挡圈38和卡止凸部34的卡住,第1轴部件33追随第2轴部件36的移动。在图9中由实线表示转柄31被拉出至1级的位置的状态。而且,在转柄31被拉出至2级的位置的情况下,转柄头部32的顶端的位置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 
而且,在使用者将转柄31拉出至这样的一级或二级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该转柄31旋转,能够进行时刻修正或日历的日期 修正。在这种情况下,与转柄头部32一体旋转的第2轴部件36的旋转通过卡止槽37和卡止凸部34的卡住而传递至第1轴部件33,与此同时经由上条柄轴35而传递至钟表机芯13。而且,如前文所述,由于在这样的转柄操作中没有必要用手不断推压转柄锁定按钮45,因而能够在将手表11安装于手腕上的状态下进行以上的转柄操作。 
另外,在以上的转柄操作之后,使用者使转柄31抵抗施力部件49的作用力而利用单按操作将转柄31推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卡止槽37滑动卡止凸部34且包围端部36a更深地容纳第1轴部件33,因而施力体40被压缩。如果通过这样的推入操作,转柄头部32的背面碰到壳体21的转柄承受面24a,则第2轴部件36的轴部位36c从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卡合轴部46的上端的角46a脱离,并且,转柄31的锁定槽39与部件安装部41的中间孔部41c正对。 
因此,在该时间点,利用施力部件49的弹簧力将转柄锁定按钮45上推至锁定位置,卡合轴部46从转柄安装孔27和部件安装部41的连通部的下方进入该连通部中。由此,如图3所示,卡合轴部46与第2轴部件36的锁定槽39卡合,配置成与转柄31的第2轴部件36的移动轨迹交叉。所以,转柄31被保持在图2和图4所示的拉出待机位置。在这样完成转柄31的推入的时间点,如以上那样,由于转柄锁定按钮45与转柄31的锁定槽39卡合,因而施力体40被保持成压缩状态。 
如以上那样,利用转柄31的单按推入操作能够实现为了防止转柄31的误操作而将转柄31保持在拉出待机位置。与此同时,利用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单按操作、具体而言利用转柄锁定按钮45的单按推入操作能够实现拉出转柄31而使转柄31的操作成为可能。所以,由于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利用单按进行操作,因而操作性很好。
手表11的转柄31的强度被设在转柄轴31a上的锁定槽39降低。可是,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即使在最大地拉出转柄31的状态下,转柄31的锁定槽39也配置在转柄安装孔27内,并且,与 该锁定槽39的两侧连接的转柄轴31a的轴部位36c、36d由转柄安装孔27的内面支撑。因此,在最大地拉出转柄31的状态下,在手表11落下的情况下,能够经由一对轴部位36c、36d而由壳体21支撑与此相伴的冲击。所以,由于所述冲击能够不集中施加于一对轴部位36c、36d之间的强度很弱的小径轴部上,因而转柄轴31a不会变形。 
另外,由于手表11所具备的转柄锁定按钮45的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因而形成该转柄锁定按钮45的加工以及在壳体21上形成收纳该转柄锁定按钮45的部件安装部41的加工都很容易。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力体40的作用力设定为与施力部件49的作用力相同或者比施力部件49的作用力更小。因此,虽然存在截面为圆形的转柄锁定按钮45在部件安装部41内旋转的可能性,但由于施力体40的力而不会使转柄锁定按钮45旋转,与此同时,能够防止不慎将转柄31突出至壳体外侧。 
而且,手表11的部件安装部41具有上端开放的上孔部41a、下端开放的下孔部41b以及比这些上下孔部直径更小且与转柄安装孔27连通的中间孔部41c。因此,由于部件安装部41沿上下方向贯通壳体21而设置,因而与在壳体21上加工具有底的孔构成的部件安装部的情况相比较,对壳体21加工部件安装部41很容易。 
与此同时,收纳于该部件安装部41中的截面为圆形的转柄锁定按钮45具有滑动中间孔部41c的卡合轴部46、后退轴部47以及与该后退轴部47的上侧连接且能够没入上孔部41a中的按钮头部48。因此,能够通过对圆柱原材料加工直径不同的部位来形成转柄锁定按钮45,转柄锁定按钮45的加工很容易。 
而且,在按钮头部48和上孔部41a的底之间夹设施力部件49,并且,在卡合轴部46的下端部上设置从下方与下孔部41b的底接触或分离的止动件50。该止动件50例如由安装在卡合轴部46上的挡圈构成。因此,虽然收纳于部件安装部41中的转柄锁定按钮45由施力部件49向上施力,但能够由止动件50防止该转柄锁定按钮45 向上方脱出。而且,由于止动件50不妨碍转柄锁定按钮45向下方的移动,因而能够实现转柄锁定按钮45的通过单按操作向锁定解除位置的下推。 
而且,在壳体21的背侧上安装有封闭下孔部41b的帽42,该帽42配置为比钟表外装体12的后盖23的表面更高。由此,在将手表11安装于使用者的手上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抑制封闭下孔部41b的帽42与手的肌肤生硬接触而带来不适感的情况,因而使用感很好。 
另外,在手表11的壳体21上,与配设在壳体21的内侧上的文字板14的3点侧对应而形成凸部24,在该凸部24上配设转柄锁定按钮45和施力部件49。因此,不将壳体21整体制成大径就能够如前文所述在壳体21上设置用于将转柄31锁定在拉出待机位置的转柄锁定按钮45以及施力部件49。 
图10~图13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除部件安装部、转柄锁定部件以及施力部件等构成以外,该第2实施方式包括图10~图13中未图示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部件安装部41由具有底的圆孔形成。该部件安装部41沿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与转柄安装孔27交叉,由该交叉部连通部件安装部41和转柄安装孔27。部件安装部41的上端在凸部24的上面开放,塞子55安装在凸部24上,以封闭该开放部。 
塞子55具有长方形的导孔56。在俯视时,导孔56的长边方向形成为沿与壳体的凸部24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且,导孔56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以从上方与所述交叉部(连通部)相对的方式设在该交叉部的正上方。 
在第2实施方式中,转柄锁定部件由转柄锁定杆58形成。 转柄锁定杆58的上端部构成比转柄锁定杆58的上端部和下侧的部位都更细的操作端部58a。转柄锁定杆58使其操作端部58a贯通在导孔56中,并且,以能够以该转柄锁定杆58的下端部为中心倾动的方式收纳于其中。该转柄锁定杆58的倾动沿着与转柄所具有的转柄轴31a的第2轴部件36接触或分离的方向进行,转柄锁定杆58能够随着该倾动而与锁定槽39卡合脱离。操作端部58a能够在导孔56中滑动,通过利用单按操作将该操作端部58a沿着导孔56拉动至手表的12点侧,能够使转柄锁定杆58倾动而从锁定槽39脱离。转柄锁定杆58的除操作端部58a以外的部位制成比导孔56的宽度更大,从而不会从导孔56脱出。 
在第2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49由呈大致U状或大致V字状的板簧构成,收纳在部件安装部41中。该施力部件49始终向转柄轴31a对转柄锁定杆58施力。通过该施力,随着利用单按操作推入转柄31,能够使转柄锁定杆58与锁定槽39卡合。此外,除以上所说明的以外的构成包括图10~图13中未显示的部位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以上那样,由于转柄锁定部件由能够倾动的转柄锁定杆58构成,因而利用使转柄锁定杆58倾斜的单按操作,能够使转柄31的操作成为可能。即,通过使如图11所示配置在锁定位置的转柄锁定杆58以如图13所示从转柄轴31a离开的方式倾斜,该转柄锁定杆58以不成为转柄31的拉出操作的障碍的方式从转柄轴31a的移动轨迹偏离而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另外,在转柄操作后,如果利用单按操作推入转柄31,则随着转柄31的锁定槽39与转柄锁定杆58相对,利用施力部件49的作用力将转柄锁定杆58以与转柄轴31a接触的方式推回,转柄锁定杆58进入锁定槽39中而与锁定槽39卡合,因而转柄31被保持成不会被误拉出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由于在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转柄31的单按推入操作和使构成转柄锁定部件的转柄锁定杆58倾动的单按操作能 够实现防止转柄31的误操作以及使转柄31的操作成为可能,因而操作性很好。 

Claims (9)

1.携带钟表,具备:
钟表外装体,具备壳体,具有转柄安装孔和部件安装部,所述转柄安装孔在所述壳体上沿半径方向贯通而形成,所述部件安装部与从所述转柄安装孔的中央部偏离的部位连通,相对于所述转柄安装孔上下正交,并且上端开放,形成于所述壳体;
转柄,具有设有沿周方向连续的锁定槽的转柄轴以及与所述轴连接的转柄头部,使所述转柄轴插通在所述转柄安装孔中而配设;
转柄锁定部件,具有从所述部件安装部的开放的上端突出的操作端部并收纳于所述部件安装部中,能够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而约束所述转柄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锁定槽脱离而解除所述转柄的约束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利用所述操作端部的单按操作而配置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
施力部件,收纳在所述部件安装部中,对所述转柄锁定部件施力,以将所述转柄锁定部件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锁定部件由能够向下方推入的转柄锁定按钮构成,所述锁定按钮具有卡合轴部和后退轴部,所述卡合轴部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锁定槽卡合并且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从所述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所述后退轴部配置为与所述卡合轴部的上侧连接并且在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从所述转柄轴的移动轨迹偏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锁定部件是能够通过以所述转柄锁定部件的下端部为中心而与所述转柄轴接触或分离的方式倾动的转柄锁定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最大地拉出所述转柄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槽也配置在所述转柄安装孔内,与所述锁定槽的两侧连接的所述转柄轴的轴部位由所述转柄安装孔的内面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轴具备第1轴部件和第2轴部件,所述第1轴部件连结上条柄轴并且具有卡止凸部,所述第2轴部件具有容纳所述第1轴部件的包围端部以及所述锁定槽,与所述转柄头部连接,而且,在所述包围端部上设有能够滑动所述卡止凸部的卡止槽,向壳体外侧对所述第2轴部件施力的施力体以压缩状态夹设在所述两个轴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轴具备第1轴部件和第2轴部件,所述第1轴部件连结上条柄轴并且具有卡止凸部,所述第2轴部件具有容纳所述第1轴部件的包围端部以及所述锁定槽,与所述转柄头部连接,而且,在所述包围端部上设有能够滑动所述卡止凸部的卡止槽,向壳体外侧对所述第2轴部件施力的施力体以压缩状态夹设在所述两个轴部件之间,
所述转柄锁定按钮的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所述施力体的作用力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相同或者比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更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具有上端开放的上孔部、下端开放的下孔部以及比这些上下孔部直径更小并与所述转柄安装孔连通的中间孔部,所述转柄锁定按钮具有滑动所述中间孔部的所述卡合轴部、所述后退轴部以及与所述后退轴部的上侧连接并且能够没入所述上孔部中的按钮头部,所述施力部件以压缩状态夹设在所述按钮头部和所述上孔部的底之间,并且,从下方与所述下孔部的底接触或分离的止动件安装于所述卡合轴部的下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下孔部的帽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帽配置为比所述钟表外装体的后盖的表面更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钟表,其特征在于,与配设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文字板的3点侧对应地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凸部,在所述凸部上配设所述转柄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
CN2010101278355A 2009-02-20 2010-02-20 携带钟表 Active CN101813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8144 2009-02-20
JP2009038144A JP5185855B2 (ja) 2009-02-20 2009-02-20 携帯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3912A CN101813912A (zh) 2010-08-25
CN101813912B true CN101813912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62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78355A Active CN101813912B (zh) 2009-02-20 2010-02-20 携带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42574B2 (zh)
JP (1) JP5185855B2 (zh)
CN (1) CN101813912B (zh)
CH (1) CH700468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9381B2 (en) 2007-01-07 2008-12-23 Apple Inc. List scrolling and document translation, scaling, and rotation on a touch-screen display
IT1392945B1 (it) * 2009-02-23 2012-04-02 Romano Pulsanti stagni per orologi cronografi
JP6071106B2 (ja) * 2012-12-11 2017-02-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時計、およびスイッチのロック解除方法
US10691230B2 (en) 2012-12-29 2020-06-23 Apple Inc. Crown input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275117B2 (en) 2012-12-29 2019-04-30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object manipulations in a user interface
ITFI20130090A1 (it) * 2013-04-23 2014-10-24 Hi Tek Office S R L Dispositivo estrai-corona per orologi.
US10545657B2 (en) 2013-09-03 2020-01-2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US10001817B2 (en) 2013-09-03 2018-06-19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with magnetic properties
US11068128B2 (en) 2013-09-03 2021-07-20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object manipulations in a user interface
US10503388B2 (en) * 2013-09-03 2019-12-10 Apple Inc. Crown input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262677B (zh) 2013-09-03 2022-08-09 苹果公司 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094509B2 (ja) * 2014-02-19 2017-03-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EP2921915A1 (en) * 2014-03-19 2015-09-23 Visconti S.r.l. Removable crown for timepiece
EP3161603B1 (en) 2014-06-27 2019-10-16 Apple Inc. Manipulation of calendar application in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WO2016036509A1 (en) 2014-09-02 2016-03-10 Apple Inc. Electronic mail user interface
US20160062571A1 (en) 2014-09-02 2016-03-03 Apple Inc. Reduced size user interface
TWI582641B (zh) 2014-09-02 2017-05-11 蘋果公司 按鈕功能性
CN113824998A (zh) 2014-09-02 2021-12-21 苹果公司 音乐用户界面
US10365807B2 (en) 2015-03-02 2019-07-30 Apple Inc. Control of system zoom magnification using a rotatable input mechanism
JP6829116B2 (ja) * 2017-03-13 2021-02-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りゅうずロック機構付き時計
EP3561608B1 (fr) * 2018-04-23 2021-03-10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Barrette de fixation d'un bracelet a une montre munie de deux pivots retractables
DK179896B1 (en) 2018-09-11 2019-08-30 Apple Inc. CONTENT-BASED TACTILE OUTPUTS
US11435830B2 (en) 2018-09-11 2022-09-06 Apple Inc. Content-based tactile outputs
EP3754434A1 (fr) * 2019-06-17 2020-12-23 Omega SA Piece d'horlogerie, notamment montre de poche, equipee d'au moins un couvercle
EP3796104B1 (fr) * 2019-09-20 2022-04-20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Sous-ensemble d'habillag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ou montre ou bijou
EP3796106B1 (fr) * 2019-09-20 2022-06-01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Sous-ensemble d'habillage pour piece d'horlogerie ou montre ou bijou
EP3828641B1 (fr) * 2019-11-29 2022-07-20 Meco S.A. Couronne-poussoir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JP7098106B2 (ja) * 2020-04-24 2022-07-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時計
CN111700345B (zh) * 2020-06-28 2022-06-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设备
EP4092490A1 (fr) * 2021-05-19 2022-11-23 Meco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mouvement horloger avec retour tactile et pièce d'horlogerie, notamment montr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CN113345744B (zh) * 2021-06-11 2023-03-21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0034B1 (en) * 1997-03-21 2001-04-03 Cartier International B.V. Devices for leakproofing instrument-control buttons, particularly for the winding and time-setting buttons of watches
CN167390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CN101114156A (zh) * 2006-07-25 2008-01-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时计
CN101299144A (zh) * 2007-05-02 2008-11-0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计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384A (en) * 1911-06-10 1912-04-16 Henry W Matalene Stem winding and setting watch.
US1292540A (en) * 1918-03-18 1919-01-28 Dubois Watch Case Company Watch.
US1521208A (en) * 1923-05-18 1924-12-30 R H Macy & Co Inc Safety attachment for stop watches
CH473412A (fr) * 1967-03-06 1968-12-31 Ulrich Klingenberg Hans Boîte de montre
CH571739B5 (zh) * 1972-09-28 1976-01-15 Graber S Manufacture De Boites
JPS5294861U (zh) * 1976-01-13 1977-07-15
EP1048988A3 (fr) * 1999-04-27 2001-05-16 Alain Mouawad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de la couronne de remontoir d'une montre
EP1582945A3 (fr) * 2004-03-31 2009-01-14 Alfred Dunhill Limited Pièce d'horlogerie à boutons-poussoirs
JP2006234658A (ja) * 2005-02-25 2006-09-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時計
JP4850008B2 (ja) * 2006-09-19 2012-01-1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時計
JP4745930B2 (ja) * 2006-09-19 2011-08-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0034B1 (en) * 1997-03-21 2001-04-03 Cartier International B.V. Devices for leakproofing instrument-control buttons, particularly for the winding and time-setting buttons of watches
CN167390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CN101114156A (zh) * 2006-07-25 2008-01-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时计
CN101299144A (zh) * 2007-05-02 2008-11-0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计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42574B2 (en) 2011-05-17
JP2010190856A (ja) 2010-09-02
CN101813912A (zh) 2010-08-25
CH700468A2 (de) 2010-08-31
JP5185855B2 (ja) 2013-04-17
US20100220562A1 (en) 2010-09-02
CH700468B1 (de) 201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3912B (zh) 携带钟表
JP5315024B2 (ja)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時計
JP4874066B2 (ja) 時計
CN101807038B (zh)
JP4849986B2 (ja) 携帯時計
KR20150021957A (ko) 분리 및 교체가능한 문자판을 가진 해시계 장치
JP5044374B2 (ja) 携帯時計
CN101807039B (zh)
JP2012189521A (ja) 携帯時計
JP5389424B2 (ja)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時計
EP3462250B1 (en) Timepiece and dial
JP6311462B2 (ja) 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JP6452076B2 (ja) 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JP6870206B2 (ja) 機器ユニット及び時計
JP5575676B2 (ja) リューズガード
JP6270021B2 (ja) 腕時計
JP2006053104A (ja) 回転ベゼル付時計
US324570A (en) Stem-setting device
JP639510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6554779B2 (ja) 電子機器及び時計
JP2015034721A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