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382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382A
CN101809382A CN200780100841A CN200780100841A CN101809382A CN 101809382 A CN101809382 A CN 101809382A CN 200780100841 A CN200780100841 A CN 200780100841A CN 200780100841 A CN200780100841 A CN 200780100841A CN 101809382 A CN101809382 A CN 101809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heat source
conditioner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382B (zh
Inventor
篠崎万誉
稻垣智基
小野达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28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多个具有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13B)和压缩机(11A、11B)的热源机(10A、10B);一个或多个具有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和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的室内机(20A、20B、20C);利用配管连接多个热源机(10A、10B)和一个或多个室内机(20A、20B、20C)之间的至少两根主管(100、200);使从流入口流入的来自主管的制冷剂向多个流出口分支并向多个热源机(10A、10B)分配的管状的分配器(50);分别连接多个热源机(10A、10B)和分配器(50)的连接配管(500A、500B),相对于多个热源机(10A、10B)中的一个热源机(10A),将分配器(50)固定配置在事先特定的位置和方向上。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冷冻循环的空气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具有多个热源机(热源侧单元)的情况下,为了分配制冷剂、冷冻机油而设置的分配器的配置等。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在多个室内单元中可分别、任意地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从热源机向着多个室内机(负载侧单元)的多个制冷剂配管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形成高压制冷剂从热源机流出、低压制冷剂返回热源机的流动。此时,由于是一台热源机,从多个室内机侧返回的制冷剂总是利用一根配管返回热源机,因此,制冷剂不会或多或少地返回热源机。另外,下面,压力的高低不是根据与作为基准的压力的关系来确定,而是通过压缩机11的加压、各节流装置的制冷剂通过控制等作为相对的压力来表示。温度的高低也一样。
并且,虽然从热源机内的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经过室内机返回热源机,但是这样的冷冻机油也全部返回一台热源机,因此不容易发生冷冻机油耗尽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52045号公报
另一方面,例如在室内机的数量多,要求热源机侧具有更大能力的情况下,利用配管连接多个热源机进行空气调节。此时,例如并联多个热源机,使各热源机的制冷剂合流、供给到室内机侧,并且使来自室内机侧的制冷剂、冷冻机油分支,向各热源机分配。此时,需要根据各热源机的运转状态向各热源机分配相应的量。
但是,在制冷剂是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气体制冷剂中混合含有冷冻机油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冷冻机油并不一定以与气体制冷剂的分配比相同的比例分配。尤其是在气体流速降低的情况下,液体形成沿着配管内面流动的层状流,受到重力的影响和离心力的影响。因此,不容易确定液体的分配程度,如果液体分配率根据分配机构的设置状态等发生变化,则热源机有可能发生制冷剂量不够或冷冻机油的返回量不够的问题。尽管这样,分配机构的设置还是要取决于例如在设置现场的多个热源机的设置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可有效地向多个热源机分配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空气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多个具有热源机侧热交换器和压缩机的热源机;一个或多个具有流量控制装置和室内机侧热交换器的室内机;通过配管连接多个热源机和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之间的至少两根主管;使从流入口流入的来自主管的制冷剂向多个流出口分支并向多个热源机分配的管状分配器;以及分别连接多个热源机和分配器的连接配管,对于多个热源机中的一个热源机,将分配器固定配置在事先特定的位置和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将用于向多个热源机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器固定设置在相对于一个热源机事先指定的位置上,因此,通过考虑到重力的影响和各个热源机(尤其是一个热源机)进行配置,可按照事先设想的规定分配量稳定地分配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等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5是表示以分配器50为中心的机构的设置状态(放置)的图。
图6是表示以分配器50为中心、进一步放大图5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等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全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空气调节装置,10A、10B热源机,11A、11B压缩机,12A、12B四通切换阀,13A、13B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4A、14B储能器,15-1A、15-1B第一止回阀,15-2A、15-2B第二止回阀,15-3A、15-3B第三止回阀,15-4A、15-4B第四止回阀,16-1A、16-1B第一手动开关阀,16-2A、16-2B第二手动开关阀,16-3A、16-3B第三手动开关阀,17A、17B固定金属板,18A、18B电磁开关阀,19A、19B流量控制阀,20a、20b、20c室内机,21a、21b、21c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2a、22b、22c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30中继机,31第一分支部,32、33汇合部,34a、34b、34c第一开关阀,35a、35b、35c第二开关阀,36第二分支部,37、38汇合部,39a、39b、39c第一中继机止回阀,40a、40b、40c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1气液分离装置,42中继机过冷却部,43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4旁通配管,45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6第一热交换部,47第二热交换部,50分配器,51合流部,52分配合流部,60第一压力检测器,61第二压力检测器,100第一主管,200第二主管,300a、300b、300c第一支管,400a、400b、400c第二支管,500A、500B第一连接配管,600A、600B第二连接配管,700A、700B分支管,800A、800B第三连接配管,900主高压气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等的图。首先,基于图1就构成空气调节装置1的机构(装置)等进行说明。该空气调节装置1利用基于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热泵循环)进行制冷采暖运转。特别地,空气调节装置1是可在多个室内机中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的装置,在所述制冷采暖混合运转中同时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主要由多台热源机(热源侧单元、室外机)10A和10B、多台室内机(负载侧单元)20a、20b、20c以及中继机30构成。为了控制制冷剂的流动,将中继机30设置在热源机10A、10B和室内机20a、20b、20c之间,通过各种制冷剂配管进行配管连接。多台室内机(负载侧单元)20a、20b、20c相互并联。另外,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下面将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也作为制冷剂进行说明。并且,在例如热源机10A、10B等中,在无需进行特别区分或指定的情况下,以下省略符号A、B。
利用第一主管100、分配器50以及第一连接配管500A形成的一组和第二主管200、合流器51、第二连接配管600A形成的一组连接热源机10A和中继机30之间。同样,利用第一主管100、分配器50以及第一连接配管500B形成的一组和第二主管200、合流器51、第二连接配管600B形成的一组连接热源机10B和中继机30之间。并且,在第一主管100、分配器50以及第一连接配管500形成的一组中,低压制冷剂从中继机30侧向热源机10侧流动。并且,在第二主管200、合流器51、第二连接配管600形成的一组中,高压制冷剂从热源机10侧向中继机30侧流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例如具有一个流入口和几个流出口的管状分配机构、即分配器50设置在热源机10A内。因此,第一连接配管500A也在热源机A内。之后将详细说明该分配器50、第一连接配管500A以及热源机A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例如具有多个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的管状的合流器51在设置热源机10A、10B的位置关系上发生变化。因此,基本上是设置在热源机10的外面,使在第二连接配管600A、600B中流动的制冷剂合流、流入第二主管20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第一主管100的直径比第二主管200的直径粗。
另一方面,中继机30和室内机20a通过第二支管400a和第一支管300a连接。同样,中继机30和室内机20b通过第二支管400b和第一支管300b连接,中继机30和室内机C通过第二支管400c和第一支管300c连接。通过基于第一主管100、第二主管200、第二支管400(400a、400b、400c)以及第一支管300(300a、300b、300c)的配管连接,制冷剂在热源机10A和10B、中继机30、室内机20a、20b、20c之间循环,构成制冷剂回路。
在图1中,通过以下所述的各构成要素构成热源机10(10A、10B)。在此,热源机10A和热源机10B是几乎相同的结构,因此以热源机10A为代表进行说明。压缩机11(11A、11B)对吸入的制冷剂加压,然后将其排出(送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1形成为具有变换电路(无图示)的可变容量的变频压缩机,但并不局限于此。因此,例如通过使驱动频率任意变化为最低驱动频率以上的频率,可使容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排出量)、与之相伴的制冷采暖能力(向室内机侧供给的单位时间的热量,以下称其为能力)进行变化。四通切换阀12(12A、12B)与运转对应地切换阀,切换制冷剂的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全制冷运转(这里是指运转的所有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在制冷采暖混合运转中制冷运转为主的运转)时和全采暖运转(这里是指运转的所有室内机进行采暖运转)、采暖主体运转(在制冷采暖混合运转中采暖运转为主的运转)时切换路径。
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13A、13B)具有散热片(无图示),该散热片用于增大例如使制冷剂通过的管以及流过该管的制冷剂和空气(室外空气)的传热面积,进行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采暖运转、采暖主体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使制冷剂蒸发气化。而在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使制冷剂冷凝液化。例如在制冷主体运转时冷凝调整到液体和气体的两相域(气液两相制冷剂)的状态。并且,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5的附近设置有热源机侧风扇(无图示),该热源机侧风扇用于高效率地进行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储能器14(14A、14B)储存制冷剂回路中剩余的制冷剂。
并且,具有第一止回阀15-1~第四止回阀15-4。各止回阀例如使通过制冷运转或采暖运转发生变化的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与各运转对应地保持一定,防止制冷剂向该路径之外倒流。第一止回阀15-1(15-1A、15-1B)位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和第二主管200之间,只允许制冷剂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向第二主管200方向流动。第二止回阀15-2(15-2A、15-2B)位于四通切换阀12和后述的第一主管100之间,只允许制冷剂从第一主管100向四通切换阀12方向流动。第三止回阀15-3(15-3A、15-3B)位于四通切换阀12和第二主管200之间,只允许制冷剂从四通切换阀12向第二主管200方向流动。第四止回阀15-4(15-4A、15-4B)位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和第一主管100之间,只允许制冷剂从第一主管100向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的方向流动。并且,第一手动开关阀16-1(16-1A、16-1B)和第二手动开关阀16-2(16-2A、16-2B),例如在出厂时形成为关闭状态。在设置时打开,使制冷剂可循环。因此,在空气调节装置1运转时通常是打开的状态。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中继机30由第一分支部31、第二分支部36、气液分离装置41以及中继机过冷却部42构成。第一分支部31具有第一开关阀34(34a、34b、34c)、第二开关阀35(35a、35b、35c)以及汇合部32和33。
第一开关阀34和第二开关阀3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管300连接。并且,通过汇合部32集中连接第一开关阀34的另一端,与第一主管100连接。并且,通过汇合部33集中连接第二开关阀35的另一端,通过气液分离装置41与第二主管200连接。在使制冷剂从室内机20侧向第一主管100侧流动的情况下,打开第一开关阀34,关闭第二开关阀35。并且,在使制冷剂从第二主管200侧通过气液分离装置41向室内机20侧流动的情况下,关闭第一开关阀34,打开第二开关阀35。
第二分支部36具有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39a、39b、39c)、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40a、40b、40c)以及汇合部37和38。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和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分别是倒并列的关系,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管400连接。并且,通过汇合部37集中连接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的另一端。同样通过汇合部38集中连接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的另一端。在制冷剂从室内机20侧向中继机过冷却部42侧流动时,通过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汇合部37而流动。并且,在制冷剂从中继机过冷却部42侧向室内机侧流动时,通过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汇合部38流动。
气液分离装置41将从第二主管200流来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流出气体制冷剂的气相部(无图示)与第一分支部31(汇合部33)连接。如果打开第二开关阀35,则气体制冷剂将向室内机20侧流动。另一方面,流出液体制冷剂的液相部(无图示)通过中继机过冷却部42与第二分支部36连接。
中继机过冷却部42具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旁通配管44、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第二热交换部46以及第一热交换部47。中继机过冷却部42是为了在例如制冷运转时等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过冷却、并向热源机10侧供给而设置的。并且,使用于进行过冷却的制冷剂等向第一主管100流动。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对通过第一热交换部47、第二热交换部46从气液分离装置41向第二分支部36流动的制冷剂流量(单位时间流动的制冷剂量)进行调整。旁通配管44通过第一热交换部47、第二热交换部46连接第二分支部36和第一主管100。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对通过旁通配管44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调整。第二热交换部46在流过旁通配管44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的下游部分的制冷剂、和从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向第二分支部36的汇合部38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第一热交换部47在流过旁通配管44、第二热交换部46的下游部分的制冷剂、和从气液分离装置41向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并且,将第一压力检测器60和第二压力检测器61安装在中继机30上。第一压力检测器60安装在连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和气液分离装置41的配管上。第二压力检测器61安装在连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和第二分支部36的配管上。
以下就室内机20(20a、20b、20c)的构成进行说明。室内机20具有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和与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接近地串联连接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与上述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一样,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在采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在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发挥减压阀和膨胀阀的功能,调整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的压力。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例如由可使开度变化的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并且,在制冷运转时,根据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出口侧(在此为第一支管300)的过热度控制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关状态(开度)。并且,在采暖运转时,根据制冷剂出口侧(在此为第二支管400)的过冷却度控制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关状态(开度)。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如上所述可进行全制冷运转、全采暖运转、制冷主体运转和采暖主体运转的四种方式中任何一种方式的运转。在此,热源机10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在全制冷运转时和制冷主体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功能,在全采暖运转时和采暖主体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功能。
以下,基于图1就全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此,就所有的室内机10都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全制冷运转的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此,以热源机10A为中心进行说明。在热源机10A中,压缩机11A压缩吸入的制冷剂,排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A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四通切换阀12A流向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通过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并且,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第一止回阀15-1A、第二连接配管600A中流动(由于制冷剂的压力的关系,不向第三止回阀15-3A、第四止回阀15-4A侧流动)。另一方面,在热源机10B中也通过同样的流动,制冷剂在第二连接配管600B中流动。在第二连接配管600A、第二连接配管600B中流动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合流器51中合流,通过第二主管200流入中继机30。
气液分离装置41将流入中继机30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在此,在全制冷运转中,流入中继机30的制冷剂是液体制冷剂,基本上没有气体制冷剂。并且,在全制冷运转时,在第一分支部31处打开第一开关阀34(34a、34b、34c),关闭第二开关阀35(35a、35b、35c)。因此,气体制冷剂不流向室内机20(20a、20b、20c)侧。而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46、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一部分流入第二分支部36。流入第二分支部36的制冷剂,通过汇合部37、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a、39b、39c和第二支管400a、400b、400c向室内机20a、20b、20c分流。
在室内机20a、20b、20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对分别从第二支管400a、400b、400c流来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开度调整、压力调整。在此,如上所述,基于各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出口侧的过热度调整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通过调整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的开度,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分别流向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分别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期间,通过与成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然后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分别向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动。此时,通过热交换冷却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制冷。在此,虽然形成了气体制冷剂,但例如在各室内机20的空调负载(室内机所需的热量。以下称为负载)小的情况下,或在进行过渡运转的情况下等时刻,也有可能在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中不完全气化,可能发生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流动。从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来的低压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开关阀34a、34b、34c以及汇合部32流向第一主管100。
分配器50将从第一主管100流来的低压制冷剂分成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和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A流入热源机10A。然后经过热源机10A的第二止回阀15-2A、四通切换阀12A以及储能器14A再次返回压缩机11A,以此进行循环。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也一样,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B流入热源机10B。然后经过热源机10B的第二止回阀15-2B、四通切换阀12B以及储能器14B再次返回压缩机11B。这成为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循环路径。
这里就中继机过冷却部42中的制冷剂流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气液分离装置41中分离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46、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一部分流入第二分支部36。而没有流向第二分支部36侧的制冷剂通过旁通管14。然后,通过调整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的开度,作为低压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46、第一热交换部47,对流入第二分支部36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流入第一主管100。通过对制冷剂进行过冷却,可减小制冷剂入口侧(在此是第二支管400侧)的焓,在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中可增大与空气的热交换量。在此,若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的开度大、流过旁通管14的制冷剂(用于过冷却的制冷剂)量增加,则产生不能蒸发的制冷剂。因此,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第一主管100流入分配器50。这并不仅是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例如,在如下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也为同样的情况,该空气调节装置在多个热源机的外部具有使高压液体制冷剂向低压侧旁通的回路,旁通流流入分配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分配器20)的入口侧。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在此就全部室内机20a、20b、20c进行采暖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全采暖运转的制冷剂流动如图2的实线箭头所示。在此也以热源机10A为中心进行说明。在热源机10A中,压缩机11A压缩吸入的制冷剂,排出高压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A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切换阀12A、止回阀15-3A流过第二连接配管600A(由于制冷剂的压力的关系,不向止回阀15-2A、止回阀15-1A侧流动)。在热源机10B中也通过同样的流动,制冷剂在第二连接配管600B中流动。从第二连接配管600A、第二连接配管600B流来的制冷剂通过合流器51合流,通过第二主管200流入中继机30。
气液分离装置41将流入中继机30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流入中继机30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第一分支部31。在此,在第一分支部31关闭第一开关阀34(34a、34b、34c),打开第二开关阀35(35a、35b、35c)。因此,流入第一分支部31的制冷剂通过汇合部33、第二开关阀35a、35b、35c以及第一支管300a、300b、300c分流到所有的室内机20(20a、20b、20c)中。
在室内机20a、20b、20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分别调整开度。通过这样,对于分别从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来的制冷剂,对在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调整。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此时,通过热交换加热室内空气、进行室内采暖。通过了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支管400a、400b、400c和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a、40b、40c向汇合部38流动。然后,通过第二热交换部46、第二热交换部46流向第一主管100。此时,通过调整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的开度,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向第一主管100。
分配器50将从第一主管100流来的低压的制冷剂分成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和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向热源机10A侧流动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A流入热源机10A,通过热源机10A的第四止回阀15-4A流入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在通过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期间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然后,经过四通切换阀12A、储能器14A再次返回压缩机11A,并如上所述地排出,以此进行循环。流入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也一样。这成为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循环路径。
在此,就在上述的全制冷运转和全采暖运转中、所有的室内机20a、20b、20c都进行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一部分室内机运转或停止。并且,在例如一部分室内机20停止,整个空气调节装置的负载小的情况下,也可停止热源机10A、10B的压缩机11A、11B中的任一方。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此,就室内机20a、20b进行制冷运转,室内机20c进行采暖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主体运转的制冷剂的流动。热源机10A、10B进行的运转和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1所说明的全制冷运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这里通过控制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13B中的制冷剂的冷凝,使通过第二主管200流入中继机30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制冷剂。
并且,关于室内机20a、20b进行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1所说明的全制冷运转的流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室内机20c进行采暖运转,制冷剂的流动与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0a、20b不同,因此以该制冷剂的流动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气液分离装置41将流入中继机30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在第一分支部31中打开第一开关阀34a、34b,关闭第二开关阀35a、35b,因此,气体制冷剂不流向室内机20a、20b侧。另一方面,由于关闭第一开关阀34c、打开第二开关阀35c,所以气体制冷剂通过汇合部33、第二开关阀35c和第一支管300c流向室内机20c侧。
在室内机20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分别调整开度,对于从第一支管300c流来的制冷剂,调整在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c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此时,通过热交换加热室内空气、进行室内采暖。通过了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支管400c和第二中继机止回阀40c流向汇合部38。然后,通过通向第一流量控制装置15的分支部、经过第二热交换部46、从气液分离装置41流来的液体制冷剂在通过第二流量控制装置13的下游部分合流。然后,流向室内机20a、20b,成为制冷运转用的制冷剂。
如上所述,在制冷主体运转下,热源机10A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热源机10B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B成为冷凝器。并且,将通过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20(在此为室内机20c)的制冷剂,作为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0(在此为室内机20a、20b)的制冷剂使用。在室内机20a、20b的负载小,抑制流向室内机20a、20b的制冷剂等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流量控制装置15的开度。通过这样,可使通过室内机20c流向汇合部38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46、第一热交换部47,在旁通后流向第一主管100。此时,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第一主管100流入分配器50。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此,就室内机20a、20b进行采暖运转,室内机20c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主体运转的制冷剂流动。热源机10A、10B所进行的运转和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2所说明的全采暖运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并且,关于室内机20a、20b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2所说明的全采暖运转的流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室内机20c进行制冷运转,制冷剂的流动与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20a、20b不同,因此以该流动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室内机20a、20b中,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而形成为液体制冷剂,经过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通过汇合部38。此时,通过调整开度使第一流量控制装置43成为关闭状态。因此,切断来自气液分离装置41的制冷剂的流动,同时制冷剂也不向气液分离装置41流动。因此,通过了汇合部18A的制冷剂经过第二热交换部46,通过汇合部37、第一中继机止回阀39c以及第二支管400c流向室内机20c,形成制冷运转用制冷剂。
在采暖主体运转时,从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在此为室内机20a、20b)流出的制冷剂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在此为室内机20c)中流动。因此,如果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停止,则在旁通管44中流动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的量增加。相反,如果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的负载增加,则在旁通管44中流动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的量减少。因此,在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20所需的制冷剂量不变的状态下,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0中的室内机热交换器21(蒸发器)的热交换处理能力发生变化。此时,热源机10A、10B的压缩机11A、11B的容量相同。
并且,来自各压缩机10的排出制冷剂流量(质量流量)和吸入制冷剂流量(质量流量)相同。因此,在采暖主体运转时,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0的负载的变化是,低压侧的制冷剂、即经过第二流量控制装置45流向第一主管100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干度(密度)变化,质量流量保持一定。因此,进入分配器50的制冷剂的状态为,即使是气液两相制冷剂,也从干度高的状态变化到干度低的状态。但在任何状态下,压缩机11A、11B都继续驱动,因此需要分配器50分流制冷剂。
图5是表示以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50为中心的机构的设置状态(配置)的图。在此,将图5中的下侧(在实际设置中为地面(热源机10的底面)侧)作为下,将上侧作为上而进行说明。图5表示上述热源机10A、10B中的第一手动开关阀16-1A、16-1B、第二手动开关阀16-2A、16-2B、第一主管100、第一连接配管500A、500B、分配器50、第二主管200、合流器51、第二连接配管600A、600B。热源机10A、10B表示了箱体的一部分。并且,除了以上的机构外,图5中还表示了具有相对于热源机10的底面向大致上方垂直方向延伸的面、被固定的固定金属板17(17A、17B)。固定金属板17A将第一手动开关阀16-1A、第二手动开关阀16-2A固定在规定位置。热源机10B内部的固定金属板17B也同样固定第一手动开关阀16-1B、第二手动开关阀16-2B的位置。
图6是以分配器50为中心、进一步放大图5的图。如图5所示,分配器50设置在热源机10A内部的固定金属板17A附近。在此,事先规定连接分配器50和手动开关阀16-1A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形状。因此,在热源机10A内,通过处于固定位置的手动开关阀16A和规定了形状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分配器50的安装位置必然成为定位置(规定位置)。并且,对于分配器50,事先指定制冷剂入口的配管直径、配管长度的尺寸,并固定为该尺寸。因此,可在事先设想制冷剂等的分配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尺寸规定形状。
并且,如图5所示地设置分配器50,使制冷剂的流入口朝向大致垂直下侧,使分配分支后的制冷剂的流出口朝向相反侧的大致垂直上侧。因此,在第一主管100上,在热源机10A内形成向上方的弯曲部分,与分配器50的流入口连接。由于两个流出口相对于地面(就其高度、流出方向等)位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制冷剂不会受重力的影响而偏靠一方的流出口,而是以事先设想的规定的分配量分配制冷剂。
并且,分别连接分配器50的两个流出口和第一连接配管500A、500B。在此,对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形状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至少一端部分具有U字形的弯曲部501A。实际上在连接第一连接配管500A时,使该弯曲部501A形成为倒U字形,以使弯曲部501A位于分配器50的流入口位置的上侧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连接配管500B也同样具有弯曲部501B。并且,至少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另一端也具有U字形的弯曲部502A。以使该弯曲部502A位于与第一手动开关阀16-1A的连接部分的下侧的方式连接。通过事先规定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形状,可规定到手动开关阀16-1A(压缩机11A)为止的配管长度、位置、安装方向,将分配器50固定设置在指定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可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第一主管100成为包括制冷主体运转、采暖主体运转、制冷剂时常从室内机20侧返回热源机10侧的返回配管。因此,分配器50中的制冷剂流量,例如按照全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采暖主体运转的顺序发生很大变化。在此,在全制冷运转时,低压气体或干度大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主管100内流动。此时,由于制冷剂密度小,因此具有制冷剂的流动加快的趋势。如果制冷剂流量增大,配管长度变长,则由于摩擦损失的影响,将引起性能降低。因此,为了降低最大制冷剂流量时的压力损失,扩大第一主管100的配管直径,降低制冷剂的流速。即,通过这样,在分配器50中,流入口的直径变大,流速降低。在此,如果气体流速降低,则气体制冷剂中含有的液滴(制冷剂、冷冻机油)受重力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如果配管上有弯曲部分,则由于离心力的影响,在配管内剖面积中质量的分布将不均匀。
在与热源机10A的关系上,事先确定设想了这些情况等的特定的位置。并且,在如热源机10A、10B那样具有多个热源机10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事先准备了用于固定设置分配器50的规定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一连接配管500A)。无论热源机10A、10B的设置场所如何,通过该规定部件,其安装位置包括设置方向都可相对于热源机10A以时常不变的方式进行固定配置。
因此,可如事先设想的那样分配从分配器50向热源机10A侧流动的制冷剂量。(即,向另一方的热源机10B侧流动的制冷剂也将稳定)。由于可进行事先设想的分配,因此例如在热源机10A和10B中即使在产生微妙的分配差异时,在产品开发阶段也可形成与其相应的产品规格。例如,可进行如下的对应,即,使压缩机11A、11B的制冷剂流量不同、改变液体制冷剂的返回比例等。
并且,在例如可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1,在春季或秋季等的所谓的中间期进行制冷主体运转、采暖主体运转的情况下,返回分配器50的制冷剂流量减少。此时,由于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20的负载减少,所以制冷剂未完全蒸发,形成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第一主管100内流动。如上所述,通过固定设置分配器50,例如可均匀地分配液体制冷剂,得到适当分配制冷剂的效果。尤其是在可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中间期的制冷运转更加频繁。因此,虽然容易发生伴随着分配器50的液体分配的问题,但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1A、11B是可变容量的变频压缩机。这样,在至少一方是可变容量的压缩机11的情况下,在几个压缩机11之间,有时制冷剂流量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产品开发阶段也可对制冷剂流量的差采取措施,可决定特定分配器50的位置。并且,通过将分配器50固定设置在特定的位置,也可使伴随着两个压缩机11中的制冷剂流量变化的液体制冷剂的分配变化状态稳定。例如,可通过改变分配器50之后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500B的配管直径来改变分配量。并且,可使在热源机10A内部规定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的形状(长度、直径、弯曲数量)不同于第一连接配管500B的形状等。这样容易按照分配器50事先设定液体的分配量。
并且,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所有的室内机20进行制冷运转或采暖运转,但也有只有一部分室内机20运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室内机20侧的负载小的情况居多,因此有时无需驱动全部热源机10(驱动压缩机11),可使一部分停止运转。因此,考虑例如热源机10A(压缩机11A)运转,热源机10B(压缩机11B)停止的情况。由于基本上室内机10中的负载也小的情况居多,因此,在第一主管100中流动、流入分配器50的制冷剂是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可能性大。如上所述,此时液体(液体制冷剂)成为沿着配管内面流动的层状流,受到重力和离心力的影响。
通常,由于压缩机11B停止,所以在第一连接配管500B侧不产生与吸引相关的压力,因此气体制冷剂不流动。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以使流入口位于流出口下侧的方式固定设置分配器50。因此,液体制冷剂沿着配管内面形成层状流,从下方向上方流动,但因为该液体制冷剂比气体制冷剂重,所以具有动量。因此,即使气体制冷剂不流动,液体制冷剂也有可能流入第一连接配管500B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配管500B从分配器50进一步向上方伸出,具有弯曲部501B。因此,刚开始向第一连接配管500B侧流动的液体制冷剂受到重力的影响迅速失速,向下方坠落,返回分配器50。因此,由于液体制冷剂不再向第一连接配管500B侧流动,所以可防止应供给到室内机20侧的制冷剂不返回压缩机11A。虽然第一连接配管500A也具有弯曲部501A,但由于施加与压缩机11A的吸引相关的力,因此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连接配管500A中流动。
并且,不仅是液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出来的冷冻机油经过各制冷剂配管、室内机20等返回时也一样。因此,冷冻机油不会流向停止的热源机10侧的第一连接配管500B,驱动中的压缩机11A不会陷入机油耗尽的状态。
并且,在第一主管100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一直是从室内机20侧向热源机10侧。因此,在制冷剂流量小的情况下,特别有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即,冷冻机油不能随着流动到达分配器50,而是滞留在分配器50跟前。第一主管100内部的流动不会倒流,即,制冷剂不会从热源机10A、10B侧向室内机20侧流动。因此,滞留的油有可能一直滞留到制冷剂流量增大的时期。作为使滞留机油返回的方法,例如有故意增加制冷剂流量,推动冷冻机油通过分配器50的方法。并且,还有如下的方法等,即,有意识地使黏度低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内机20侧流动,使冷冻机油溶解在该液体制冷剂中降低黏性,由此在分配器50等内容易上升。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到达分配器50的时间点分离液滴。通过将分配器50固定设置在特定位置,其姿势也可像事先确定的那样固定。并且,可将使冷冻机油返回的制冷剂流量、使液体制冷剂返回的量限制在所设想的最低限度。因此,可不使冷冻循环的运转变化过大,能够进行稳定的空气调节。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等的图。在图7中,由于与图1相同符号的部件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动作相同的动作等,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10(10A、10B)中,具有从连接四通切换阀12和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排出侧配管分支的分支管700(700A、700B)。第三手动开关阀16-3(16-3A、16-3B)设置在分支管700上。与第一手动开关阀16-1和第二手动开关阀16-2相同,例如在出厂时预先形成为关闭状态,在设置后打开。并且,在分支管700中,电磁开关阀18(18A、18B)设置在手动开关阀16-3的压缩机11侧。如果电磁开关阀18打开,则制冷剂通过分支管700,如果关闭则不通过。并且,流量调整阀19(19A、19B)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和手动开关阀15之间调整流动的制冷剂流量。
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发挥冷凝器作用的全制冷运转时和制冷主体运转时,分配合流器52与合流器51一样,发挥使制冷剂合流的合流器的作用。并且,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发挥蒸发器作用的全采暖运转时和采暖主体运转时,与分配器50一样,发挥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器的作用。在此,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由于分配合流器52也发挥分配器的作用,因此,其形状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配器50相同。并且,也可将分配合流器52与分配器50相同地设置在热源机10内。在此设置在热源机10A内。因此,第三连接配管800A也设置在热源机10A内。并且,与第一连接配管500A一样事先确定了形状。由此,分配合流器52在热源机10A内的安装位置也成为定位置(规定)。而第三连接配管800B由于与热源机10A内的分配合流器52连接,因此,一旦出了热源机10A,则重新与热源机10B内部的手动开关阀15B连接。
主高压气体管900通过合流器51、第二连接配管600与分支管700(手动开关阀16-3)连接,使排出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流器51设置在热源机10A、10B外部。
以下,基于图7就全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此,就在所有的室内机20a、20b、20c中都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7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全制冷运转的制冷剂流动。在此,以热源机10A为中心进行说明。在热源机10A中,压缩机11A压缩吸入的制冷剂,排出高压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A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四通切换阀12A流向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另一方面,在全制冷运转时,由于电磁开关阀18A关闭,所以在主高压气体管900中不流动制冷剂。
流向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在通过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流量控制阀19A在第三连接配管800A中流动。而在热源机10B中通过同样的流动,制冷剂也在第三连接配管800B中流动。在第三连接配管800A、第三连接配管800B中流动的制冷剂,在分配合流器52中合流,通过第二主管200向室内机20a、20b、20c分流。
在室内机20a、20b、20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进行开度调整,对分别从第二支管400a、400b、400c流来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压力调整。如上所述,基于各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出口侧的过热度调整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通过调整各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的开度,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分别流向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分别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期间,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然后分别向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动。此时,通过热交换冷却室内空气,进行室内制冷。在全制冷运转时,在第一分支部31处打开所有的第一开关阀34,关闭第二开关阀35。因此,从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来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开关阀34a、34b、34c以及汇合部32流向第一主管100。
分配器50将从第一主管100流来的低压的制冷剂分成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和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A流入热源机10A,经过热源机10A的储能器14A再次返回压缩机11A,如上所述地排出,由此进行循环。这成为制冷剂主回路中的制冷运转时的循环路径。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也一样,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B流入热源机10B,经过热源机10B的储能器14B再次返回压缩机11B。
以下,基于图8就全采暖运转进行说明。首先,就在所有的室内机20a、20b、20c中都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的实线箭头表示全制冷运转的制冷剂的流动。在此也以热源机10A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四通切换阀12A切换成连接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和储能器14A。另一方面,以从压缩机11A排出的制冷剂不通过四通切换阀12A的方式关闭。并且,打开电磁开放阀16A,使制冷剂通过分支管700A、第二连接配管600A、合流器51流向主高压气体管900。对于热源机10B的对应的机构也是同样的。
在热源机10A中,压缩机11A压缩吸入的制冷剂,排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1A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分支管700A、电磁阀18A在第二连接配管600A中流动。在热源机10B中也有制冷剂流动,在第二连接配管600B中流动。从第二连接配管600A、第二连接配管600B流来的制冷剂通过合流器51合流,通过主高压气体管900流入第一分支部31。在全采暖运转时,在第一分支部31处关闭所有的第一开关阀34,打开第二开关阀35。流入第一分支部31的制冷剂通过汇合部33、第二开关阀35a、35b、35c以及第一支管300a、300b、300c向室内机20a、20b、20c分流。
在室内机20a、20b、20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分别调整开度,对分别从第一支管300a、300b、300c流来的制冷剂,调整在各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并且,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此时,通过热交换加热室内空气,进行室内采暖。通过了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或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二支管400a、400b、400c流向第二主管200。
分配合流器52将从第二主管200流来的低压制冷剂分成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和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流向热源机10A侧的制冷剂通过第三连接配管800A流入热源机10A。然后,经过热源机10A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四通切换阀12A、储能器14A再次返回压缩机11A,如上所述地排出,由此进行循环。这成为采暖运转时的循环路径。在此,在全采暖运转时,由于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因此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进行气化。流向热源机10B侧的制冷剂也一样,通过第三连接配管800B流入热源机10B。然后,经过热源机10B的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B、四通切换阀12B、储能器14B再次返回压缩机11B。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在上述的全制冷运转和全采暖运转时,所有的室内机A、B、C都进行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一部分室内机运转或停止。并且,在例如一部分室内机停止,整个空气调节装置的负载小的情况下,也可停止热源机10A、10B的压缩机11A、1B中的任意一方。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此,就室内机20a、20b进行制冷运转,室内机20c进行采暖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主体运转的制冷剂流动。对于热源机10A、10B进行的运转和制冷剂的流动,由于与利用图7所说明的情况相同,因此与全制冷运转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另一方面,在制冷主体运转时,与全制冷运转不同,由于向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在此为室内机C)供给气体制冷剂,因此,在热源机10A中打开电磁开关阀18A。这样,一部分高压气体制冷剂通过分支管700、第二连接配管600A、合流器51流向第一分支部31。在此,例如在基于采暖运转的负载小的情况下,也可预先关闭热源机10B的电磁开闭阀18B。另一方面,在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20的负载大的情况下,在热源机10B中也可打开电磁开关阀18B,从热源机10B侧供给高压气体制冷剂。
关于室内机20a、20b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7说明的全制冷运转的流动一样,因此省略说明,就室内机20c的采暖运转进行说明。在此,由于在第一分支部31中打开第一开关阀34a、34b,关闭第二开关阀35a、35b,因此在室内机20a、20b侧不流动气体制冷剂。另一方面,由于关闭第一开关阀34c、打开第二开关阀35c,因此,气体制冷剂通过汇合部33A、第二开关阀35c以及第一支管300c流向室内机20c侧。
在室内机C中,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分别调整开度,对从第一支管300c流来的制冷剂,调整在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c内流动的制冷剂压力。并且,高压气体制冷剂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c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而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并通过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此时,通过热交换加热室内空气、进行室内采暖。通过了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c的制冷剂,成为稍微减压的低压液体制冷剂,并通过第二支管400c。然后,与从第二主管200流来的制冷剂合流,流向室内机20a、20b,成为制冷运转用的制冷剂。对于制冷运转用的制冷剂,由于其之后的流动以及各机构的动作与利用图7所说明的全制冷运转的流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此,就室内机20b、20c进行采暖运转、室内机20a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热源机10A、10B进行的运转以及制冷剂的流动,与利用图8所说明的全采暖运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并且,对于室内机20b、20c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由于与全采暖运转时的流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此,由于室内机20a进行制冷运转,制冷剂的流动与进行采暖运转的室内机20b、20c不同,因此以该流动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室内机B、C中,在通过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内期间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并经由室内机侧流量控制装置22a、22b在第二支管400b、400c中流动。
从第二支管400b、400c流来的大部分制冷剂在第二主管200中流动,通过分配合流器52流向热源机10a、10B。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二支管400a流向室内机A,成为制冷运转用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机A的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的热交换,气化的气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第一支管300a、开关阀8a流向第一主管100。分配器50分配通过第一主管100流来的低压制冷剂。通过分配分流的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配管500流入热源机10,经过热源机10的储能器14再次返回压缩机11。
这里,也使分配器50和合流分支部25与事先规定了形状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第三连接配管800A连接。因此,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在将分配器50设置在热源机1A外部方面,图11与图1不同。如图11所示,对于设置分配器50或分配合流器52的位置,并不特别局限在热源机1A内。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利用事先规定了形状的第一连接配管500A固定在热源机1A外的规定位置即可。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连接配管500A将分配器50固定设置在热源机10A内部,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分配器50固定设置在热源机10B侧。并且,只要特定了固定设置分配器50的位置,通过固定金属板17A等固定在热源机10A上当然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也可将分配器50事先组装固定在热源机10A内部后供应市场。这样,具有可缩短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时间的优点。另一方面,在未装入的情况下,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设置。但是,由于不需要只由一台热源机10A构成的装置,因此在具有多台热源机的装置和具有一台热源机的装置之间可共有热源机,可形成施工自由度高的产品。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就设置两台设备、即热源机10A和热源机10B的空气调节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热源机10的台数并不局限于两台。在具有三台以上的热源机10的装置结构中,通过将分配器50在其中一台热源机10内固定在事先确定的位置上,向热源机分配制冷剂的效果当然也一样。
并且,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具有从室内机20侧向热源机10侧单向流动的主管,对于制冷剂流量发生变化的装置非常有效,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适用于冷冻装置等其它的冷冻循环。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多个具有热源机侧热交换器和压缩机的热源机;
一个或多个具有流量控制装置和室内机侧热交换器的室内机;
通过配管连接多个热源机和一个或多个室内机之间的至少两根主管;
使从流入口流入的来自所述主管的制冷剂向多个流出口分支并向多个所述热源机分配的管状分配器;以及
分别连接所述多个热源机和所述分配器的连接配管,
对于所述多个热源机中的一个热源机,将所述分配器固定配置在事先特定的位置和方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多个室内机中以能够分别同时进行采暖运转和制冷运转的方式使制冷剂循环,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
连接所述主管中的在该制冷采暖混合运转时制冷剂从所述室内机侧返回所述热源机侧的主管和所述分配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多个室内机中以能够分别同时进行采暖运转和制冷运转的方式使制冷剂循环,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
连接所述主管中的无论制冷运转还是采暖运转时所述制冷剂都只在如下方向流动的主管和所述分配器,所述方向是从所述多个室内机侧向多个热源机侧流动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事先确定了形状的所述连接配管连接所述一个热源机和所述分配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管是如下形状,即,在与所述分配器的连接部分的上方位置形成有U字形的弯曲部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配置所述分配器,使所述流入口位于比所述流出口更靠地面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侧的配管直径固定为事先特定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侧的配管长度固定为事先特定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入口朝向垂直下侧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出口朝向垂直上侧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配器的制冷剂流出口设置在相对于地面的相同位置上。
CN2007801008418A 2007-09-26 2007-09-26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101809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8606 WO2009040889A1 (ja) 2007-09-26 2007-09-26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82A true CN101809382A (zh) 2010-08-18
CN101809382B CN101809382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510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8418A Active CN101809382B (zh) 2007-09-26 2007-09-26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8494B2 (zh)
EP (1) EP2204626B1 (zh)
JP (1) JPWO2009040889A1 (zh)
CN (1) CN101809382B (zh)
WO (1) WO200904088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928A (zh) * 2012-02-03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76424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1244390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1466B1 (ko) * 2008-08-27 2015-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JP5005011B2 (ja) * 2009-09-11 2012-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137933B2 (ja) * 2009-11-24 2013-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121634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84914B2 (ja) * 2012-03-27 2016-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20150211776A1 (en) * 2012-10-01 2015-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963358B1 (en) * 2013-02-25 2023-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229159B2 (ja) * 2014-02-14 2017-1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138364B2 (ja) * 2014-05-30 2017-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6293647B2 (ja) * 2014-11-21 2018-03-1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JP6422363B2 (ja) * 2015-02-13 2018-11-14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4748261B (zh) * 2015-03-31 2019-12-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WO2017094173A1 (ja) * 2015-12-03 2017-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505836A4 (en) 2016-08-23 2019-07-31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FOR A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AND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THEREWITH
CN206001759U (zh) * 2016-08-23 2017-03-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切换装置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JP6698862B2 (ja) * 2016-10-28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721546B2 (ja) * 2017-07-21 2020-07-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11326787B2 (en) * 2017-09-25 202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274863B2 (en) * 2017-09-29 2022-03-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24185830A1 (ja) * 2023-03-07 2024-09-1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2045B2 (ja) * 1990-04-23 1995-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AU636215B2 (en) 1990-04-23 1993-04-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839343B2 (ja) * 1990-08-10 1998-1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エアコン
JPH0752045A (ja) 1993-08-17 1995-02-28 Ebara Corp ポリッシング装置の砥液供給装置
JPH09101070A (ja) * 1995-07-28 1997-04-15 Fuji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2003056968A (ja) * 2001-08-08 2003-02-26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928A (zh) * 2012-02-03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764242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4764242B (zh) * 2015-03-31 2017-03-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1244390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2443903B (zh) * 2019-08-30 2022-06-2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0889A1 (ja) 2009-04-02
US20100199695A1 (en) 2010-08-12
EP2204626A1 (en) 2010-07-07
US8418494B2 (en) 2013-04-16
EP2204626B1 (en) 2018-05-23
JPWO2009040889A1 (ja) 2011-01-13
EP2204626A4 (en) 2013-05-01
CN101809382B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382B (zh) 空气调节装置
EP1762796B1 (en) Air conditioner
AU2005258567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US8424333B2 (en) Air conditioner
EP1775527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91783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110546B (zh) 空气调节装置
EP1992887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JPWO201804741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087794A1 (en) Heat pump with ejector
JP2004219061A (ja) 遮断可能な複数の分配機を有するマルチ空気調和機
CN102706046A (zh) 空调
CN109690209A (zh) 空调装置
EP1120611A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CN102301189A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冷冻机油的返油方法
US9500395B2 (en) Refrigeration circuit,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N103261814A (zh) 空调装置
JP2010276239A (ja) 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EP2896911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20140125141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EP1717522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56021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
CN104896808B (zh) 多联机系统
US20230160610A1 (en) Heat Pump with Ejector
EP4339535A1 (en) Heat pump with ej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