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3903A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3903A
CN112443903A CN201910817486.0A CN201910817486A CN112443903A CN 112443903 A CN112443903 A CN 112443903A CN 201910817486 A CN201910817486 A CN 201910817486A CN 112443903 A CN112443903 A CN 112443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pipe
heat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4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3903B (zh
Inventor
孙继国
程绍江
禚百田
张锐钢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74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8425 priority patent/WO20210367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3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3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多联机中央空调难以在保证其管路系统的简洁度的同时实现其多个室内机灵活运行不同工作模式的问题。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每个室内机的换热器均允许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同时流入。在此情形下,通过控制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流量比例,可使各室内机的换热器散发出不同的预期热量或冷量,从而使不同换热器具备不同的换热能力、实现任意一个室内机的工作模式的自由选择,使得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制冷/制热/部分制冷、部分制热),在不增添复杂的冷媒切换管路的情形下提升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多联机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中大型场所维持舒适的环境温度,多联机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换热设备。目前市场中,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多个室内机大多以并联方式连通至同一冷媒回路上,以便通过该冷媒回路连通室外机。在此情形下,当部分室内机处于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时,其余室内机只能选择相同的运行模式或者不运行,而不能选择不同模式,即所有室内机只能运行同一制热/制冷模式,不能出现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另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室温调节需求。
进一步地,现有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一种三管路阀盒式多联机中央空调,该多联机中央空调能够通过切换冷媒回路的方式使同一阀盒冷媒回路的室内机以同一工作模式运行,使不同阀盒冷媒回路的室内机能够以不同工作模式运行。但是该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弊端在于:多个室内机的整体运行灵活程度完全依赖于阀盒的数量,如果阀盒数量配置过多则增大了多联机中央空调的管路系统的复杂度,如果阀盒数量配置过少又难以使大部分室内机自由选择工作模式,管路系统的复杂度与多个室内机的整体运行灵活度难以协调。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多联机中央空调难以在保证其管路系统的简洁度的同时实现多个室内机灵活运行不同工作模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盘管、第二换热盘管和多个室内机,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流动着温度不同的冷媒,所述室内机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输入管和第一冷媒输出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流入所述换热器中,并使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流入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中,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中的冷媒流量,所述换热器还通过第二冷媒输入管和第二冷媒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流入所述换热器中,并使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中的冷媒流量。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混合管,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和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与所述冷媒混合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和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与所述冷媒混合管的输出端连通。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三阀件,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中的冷媒流量,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第四阀件,所述第四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中的冷媒流量。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阀件和/或所述第四阀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相连。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交错设置。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送风风机,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器附近。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件和/或所述第二阀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共属于同一个冷媒循环机组。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分别属于两个冷媒循环机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每个室内机的换热器均允许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二换热盘管内不同温度的冷媒同时流入。在此情形下,通过控制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二换热盘管的冷媒流量比例,可使各室内机的换热器散发出不同的预期热量或冷量,从而使不同换热器具备不同的换热能力、实现任意一个室内机的工作模式的自由选择,使得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制冷/制热/部分制冷、部分制热),在不增添复杂的冷媒切换管路的情形下提升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的多样性。
优选地,上述换热器包括冷媒混合管,该冷媒混合管允许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二换热盘管内不同温度的冷媒混合流入,以便通过控制冷、热冷媒的混合比例调控各换热器的热量/冷量传递能力。
可替代地,上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允许第一换热盘管内的冷媒流入,第二换热管允许第二换热盘管内的冷媒流入,以便通过调控两个换热管内各自的冷媒流量来调整换热器整体的热量/冷量传递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换热部分;101、第一换热盘管;102、蒸发器;103、第一压缩机;2、第二换热部分;201、第二换热盘管;202、冷凝器;203、第二压缩机;3、室内机;4、送风风机;5、第一冷媒输入管;6、第一冷媒输出管;7、第一阀件;8、第二冷媒输入管;9、第二冷媒输出管;10、第二阀件;11、三通接头;12、第三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相应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或者图2所示,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盘管101、第二换热盘管201和多个室内机3,其中,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中流动着温度不同的冷媒,室内机3包括换热器(位于室内机3的内部,图中未示出)和送风风机4。送风风机4设置在换热器附近,以便促进与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气流或者冷气流流动至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一冷媒输出管6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相连,以使第一换热盘管101中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冷媒输入管5流入换热器中,并使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冷媒输出管6流入第一换热盘管101中。第一冷媒输入管5上设置有第一阀件7,第一阀件7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一冷媒输入管5中的冷媒流量。换热器还通过第二冷媒输入管8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与第二换热盘管201相连,以使第二换热盘管201中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二冷媒输入管8流入换热器中,并使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二冷媒输出管9流入第二换热盘管201中。第二冷媒输入管8上设置有第二阀件10,第二阀件10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二冷媒输入管8中的冷媒流量。也就是说,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一冷媒输出管6能够构成一条冷媒回路,第二冷媒输入管8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能够构成另一条冷媒回路。换热器同时与这两条冷媒回路连通,使得第一换热盘管101内流出的冷媒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流出的冷媒能够分别通过相应的冷媒回路流经换热器后再流入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在此情形下,当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的冷媒温度不同时,通过第一阀件7和第二阀件10分别控制第一换热盘管101内流出的冷媒流量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流出的冷媒流量,能够调控同时流经换热器的两种不同温度的冷媒量比例,进而在根据各换热器的换热需求设定该冷媒量比例的情形下,能够使各换热器流经设定温度的冷媒,使得每个换热器具备其各自预期的热量/冷量传递能力,进而使每个室内机3均能够根据各自的换热需求设定共同流经室内机3的换热器的冷媒比例,实现各室内机3的独立制热或制冷。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实施方式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其中,室外部分被划分为包含第一换热盘管101和包含第二换热盘管201的两个小部分,室内部分包括多个室内机3。该两个小部分的换热盘管中的一个能够流动温度恒定且较高的冷媒,另一个能够流动温度恒定且较低的冷媒(以下将两种温度的冷媒简称为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单就一个室内机3而言,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一冷媒输出管6以及第二冷媒输入管8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分别组成的两条冷媒回路能够使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的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同时以设定流量(该设定流量可以通过第一阀件7和第二阀件10调整)流经换热器。在每个换热器均采用双冷媒回路的管路连接方式安装于多联机空调系统中时,多个室内机3的换热器以并联方式同时连通至包含第一换热盘管101的部分和包含第二换热盘管201的部分。在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持续流出温度恒定的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的情形下,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能够通过两条冷媒回路被同时向输送每个换热器。通过调节每个冷媒回路上的阀件的开度,能够改变流经换热器的高、低温冷媒的整体温度,从而使每个换热器能够释放出预期的热量或冷量并将该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气流,进而形成符合各用户的室温调节需求的、不同温度的热气流或冷气流,实现了每个室内机3的独立控制,使得任意室内机3均可自由选择运行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温控需求。无需为多个室内机3设置复杂的冷媒切换管路,以使管路结构简洁、易布置,冷媒流动控制更加简单、易实现,便于安装和维护,实用性更强。
继续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整体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分别属于两个冷媒循环机组,即包含第一换热盘管101的部分自身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媒循环机组、实现冷媒的闭合循环。包含第二换热盘管201的部分自身能够构成另一个完整的冷媒循环机组、实现冷媒的闭合循环。每个室内机3通过一条冷媒回路连通至包含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循环机组,并通过另一条冷媒回路连通至包含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循环机组。多个室内机3通过该连接方式并联至两个冷媒循环机组上。具体而言,图1中示出了第一换热部分1(即其中一个冷媒循环机组)、第二换热部分2(即其中另一个冷媒循环机组)、多个室内机3以及冷媒管路,图中的所有箭头均表示冷媒的流动方向。以第一换热盘管101流出的是高温冷媒、第一换热盘管101为冷凝器202以及第二换热盘管201流出的是低温冷媒、第二换热盘管201为蒸发器102为例,第一换热部分1包括第一换热盘管101、蒸发器102、第一压缩机103和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图1中的第一换热部分1/第二换热部分2仅示意出了换热盘管、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冷媒流动管路等部件组成,但并未示出各部件间具体的连接关系,图中第一换热部分1/第二换热部分2的部件分布与连接示意并不代表第一换热部分1和第二换热部分2的各部件真实安装位置和管路连接方式。图2同图1),第一换热盘管101、蒸发器102、第一压缩机103和节流装置通过冷媒流动管路连通成一个闭合的冷媒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分2包括第二换热盘管201、冷凝器202、第二压缩机203和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换热盘管201、冷凝器202、第二压缩机203和节流装置通过冷媒流动管路连通成另一个闭合的冷媒循环回路。鉴于上述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连通方式与常规空调器的冷媒循环回路的构建方式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详细阐述第一换热部分1和第二换热部分2的具体管路连接方案。第一冷媒输入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第一冷媒输出管6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入端。第一阀件7设置于第一冷媒输入管5上、位于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之间,以便控制流入换热器内的高温冷媒的流量。第二冷媒输入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第二冷媒输出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入端。第二阀件10设置于第二冷媒输入管8上、位于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输出端之间,以便控制流入换热器内的低温冷媒的流量。
进一步地,上述换热器包括冷媒混合管。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的冷媒输出端均与该冷媒混合管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的冷媒输入端均与冷媒混合管的输出端连通,使得第一换热盘管101内的高温冷媒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的低温冷媒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流入换热器内,并且在换热器的冷媒混合管内混合成预期温度的冷媒,然后再分流至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内、通过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分别流入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在此情形下,就任意一个室内机3而言,当第一换热盘管101内的高温冷媒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的低温冷媒分别以一定流量流入该室内机3的冷媒混合管内时,两种温度的冷媒会混合成预期温度的冷媒,从而使得换热器释放出预期的热量和冷量、实现与气流的热交换。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三通接头11。该三通接头11包括一个冷媒输出端和两个冷媒输入端。第一冷媒输入管5的冷媒输出端连通至三通接头11的一个冷媒输入端,第二冷媒输入管8的冷媒输出端连通至三通接头11的另一个冷媒输入端,三通接头11的冷媒输出端与冷媒混合管的冷媒输入段连通,从而实现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与冷媒混合管的合并连接。当然,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优选示例,在实际的管路连接方案中,设计人员可以选用任意一种能够实现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与冷媒混合管合并连通的方案,如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的冷媒输出端一体设置、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第二冷媒输入管8共同使用一个冷媒输出口。
在此情形下,优选地,第一冷媒输出管6上设置有第三阀件(图中未示出),第三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一冷媒输出管6中的冷媒流量。第二冷媒输出管9上设置有第四阀件,第四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第二冷媒输出管9中的冷媒流量。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换热器内部的冷媒在流经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第二冷媒输出管9时能够分别以设定的流量流入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避免第一换热盘管101所属的冷媒循环机组或者第二换热盘管201所属的冷媒循环机组的冷媒在循环过程中明显减少的情况,便于两个冷媒循环机组的冷媒流动管路内的压力维稳。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冷媒输入管5相连,第一换热管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一冷媒输出管6相连,以便使第一换热管内的高温冷媒能够流经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二冷媒输入管8相连,第二换热管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冷媒输出管9相连,以便使第二换热管内的低温冷媒能够流经第二换热管。通过使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同时流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能够使第一换热管释放出的热量和第二换热管释放出的冷量综合成预期的热量/冷量,从而使得气流能够与散发出预期的热量/冷量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变成设定温度的热气流或者冷气流。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冷媒循环机组的冷媒始终独立循环流动、没有混合交汇的情形,因此两个冷媒循环机组内的冷媒既可以是同种冷媒也可以是不同种冷媒。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交错设置,以避免换热器发出的热量/冷量分布不均匀。其中,上述交错设置的具体方式不是限定的,其具体交错形式可以根据管路排布需求、具体换热需求等进行设定。例如,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可以彼此缠绕设置,或者,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包括多层相连通且弯曲盘绕的面结构,第一换热管的面结构与第二换热管的面结构之间交叉设置。
在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阀件7、第二阀件10、第三阀件和第四阀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为电子膨胀阀。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调节相应阀件所在管道的冷媒流量。当然,上述阀件还可以是除电子膨胀阀以外其他能够调节冷媒流量的阀。上述四个阀件既可以是同一种类的流量调节阀,也可以包含多种流量调节阀。
继续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整体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共属于同一个冷媒循环机组,即包含第一换热盘管101的部分和包含第二换热盘管201的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媒循环机组、实现冷媒的闭合循环。每个室内机3均通过两条冷媒回路连通至该冷媒循环机组。多个室内机3通过该连接方式并联至该冷媒循环机组上。具体而言,图2中示出了第一换热盘管101、第二换热盘管201、第三压缩机12、多个室内机3以及冷媒流动管路,图中的所有箭头均表示冷媒的流动方向。以第一换热盘管101流出的是高温冷媒、第一换热盘管101为冷凝器202以及第二换热盘管201流出的是低温冷媒、第二换热盘管201为蒸发器102为例,第一换热盘管101、第二换热盘管201、第三压缩机12和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冷媒流动管路连通成一个闭合的冷媒循环回路。该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连通方式与常规空调器的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构建方式相同。第一冷媒输入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第二冷媒输出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以便使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管内的冷媒在流经换热器后能够再流入该冷媒输出管上。第一阀件7设置于第一冷媒输入管5上、位于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一换热盘管101的冷媒输出端之间,以便控制流入换热器内的高温冷媒的流量。第二冷媒输入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输出端,第二冷媒输出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换热器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输入端,以便使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输出管内的冷媒在流经换热器后能够再流入该冷媒输出管上。第二阀件10设置于第二冷媒输入管8上、位于换热器的冷媒输入端与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输出端之间,以便控制流入换热器内的低温冷媒的流量。
进一步地,上述换热器既可以设置成允许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混流的结构,如设置冷媒混合管,又可以设置成允许高温冷媒和低温冷媒独立并行流动的结构,如设置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其中,冷媒混合管或者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具体管路连接方式已在前文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均能够输出温度恒定的冷媒。在实际实施时,温度恒定的标准具体可以为冷媒的温度的波动值上下均不超过设定差值。例如,当设定差值为1度、高温冷媒设定为50度、低温冷媒为20度时,高温冷媒的温度维持在49度至51度范围内的任意温度即可,低温冷媒的温度维持在19度至21度范围内的任意温度即可。其中,上述设定差值可以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预期运行稳定度等进行设定。
尽管本发明描述的多个实施方式都是结合每个室内机3均独立控制的情形来描述的,但是这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构成限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控制需求对室内机3的整体管路设置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在多个室内机3中的部分室内机3不需要独立运行控制时,该部分室内机3还可以以并联方式连通至同一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同一第二冷媒输入管8与同一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同一第二冷媒输出管9之间,以便该部分室内机3的换热器流经的冷媒的整体(混合)温度相同。或者,在该部分室内机3的数量较少时,该部分的室内机3也可以以串联方式连通至同一第一冷媒输入管5和同一第二冷媒输入管8与同一第一冷媒输出管6和同一第二冷媒输出管9之间。按照这种方式调整的技术方案没有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因此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每个室内机3的换热器均允许第一换热盘管101内的高温冷媒和第二换热盘管201内的低温冷媒同时流入。在此情形下,通过控制第一换热盘管101和第二换热盘管201的冷媒流量比例,可使各室内机3的换热器散发出不同的预期热量或冷量,从而使不同换热器具备不同的换热能力、实现任意一个室内机3的工作模式的自由选择,使得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具备多种工作模式(制冷/制热/部分制冷、部分制热),在不增添多个复杂的冷媒切换管路的情形下提升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的多样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盘管、第二换热盘管和多个室内机,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流动着温度不同的冷媒,所述室内机包括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输入管和第一冷媒输出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流入所述换热器中,并使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流入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中,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中的冷媒流量,
所述换热器还通过第二冷媒输入管和第二冷媒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流入所述换热器中,并使所述换热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中,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中的冷媒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混合管,
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和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与所述冷媒混合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和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与所述冷媒混合管的输出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三阀件,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中的冷媒流量,
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第四阀件,所述第四阀件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中的冷媒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件和/或所述第四阀件为电子膨胀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送风风机,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器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件和/或所述第二阀件为电子膨胀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共属于同一个冷媒循环机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分别属于两个冷媒循环机组。
CN201910817486.0A 2019-08-30 2019-08-30 多联机空调系统 Active CN112443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486.0A CN112443903B (zh) 2019-08-30 2019-08-30 多联机空调系统
PCT/CN2020/108425 WO2021036781A1 (zh) 2019-08-30 2020-08-11 多联机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486.0A CN112443903B (zh) 2019-08-30 2019-08-30 多联机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903A true CN112443903A (zh) 2021-03-05
CN112443903B CN112443903B (zh) 2022-06-24

Family

ID=7468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486.0A Active CN112443903B (zh) 2019-08-30 2019-08-30 多联机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3903B (zh)
WO (1) WO202103678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622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多联机系统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15264681A (zh) * 2022-07-05 2022-11-01 曼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性能变频三联供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056A (zh) * 2021-03-15 2021-06-01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卷烟厂贮叶房
CN113932484A (zh) * 2021-09-19 2022-01-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114104249A (zh) * 2021-11-19 2022-03-01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舱室个性化控制的方法及船用多功能空调装置
CN114857666B (zh) * 2022-05-31 2023-08-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空调器
CN115226641A (zh) * 2022-07-29 2022-10-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调节宠物舱温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4632A1 (en) * 2000-12-01 2002-06-06 Turbocor Inc Variable capacity refrigerant-sourced heat pump
CN1483970A (zh) * 2002-06-12 2004-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单元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483974A (zh) * 2002-06-12 2004-03-24 Lg������ʽ���� 多单元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1736710A1 (en) * 2004-03-31 2006-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809382A (zh) * 2007-09-26 2010-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80793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251548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海尔集团公司 单机空调器换热系统、单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6635B1 (ko) * 2007-06-22 201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시 냉난방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274174B2 (ja) * 2008-09-18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748261B (zh) * 2015-03-31 2019-12-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JP2017026289A (ja) * 2015-07-28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228439B (zh) * 2017-06-29 2023-07-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138486A (ja) * 2018-02-06 2019-08-22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システム及びデフロスト運転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4632A1 (en) * 2000-12-01 2002-06-06 Turbocor Inc Variable capacity refrigerant-sourced heat pump
CN1483970A (zh) * 2002-06-12 2004-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单元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483974A (zh) * 2002-06-12 2004-03-24 Lg������ʽ���� 多单元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1736710A1 (en) * 2004-03-31 2006-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809382A (zh) * 2007-09-26 2010-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80793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251548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海尔集团公司 单机空调器换热系统、单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622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多联机系统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15264681A (zh) * 2022-07-05 2022-11-01 曼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性能变频三联供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903B (zh) 2022-06-24
WO2021036781A1 (zh)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3903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EP3054231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EP3059514B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S2748323T3 (es) Dispositivo de aire acondicionado
US20200393170A1 (en) Chiller plant with ice storage
EP3401609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13483412B (zh) 多模式水氟多联机系统
US10429101B2 (en) Modular two phase loop distributed HVACandR system
JP5775185B2 (ja) 熱交換コイル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8779645U (zh) 空调热水系统
JP2006258406A (ja) 水冷ヒートポンプ式地中熱利用空調システム
WO2019171486A1 (ja) 熱源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230358415A1 (en) Integrated space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to
CN208653007U (zh) 制冷设备
CN108917138A (zh) 空调热水系统
CN212362532U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量采集装置
JPH012479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050305B (zh) 多区域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1998581A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量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20507001U (zh) 室内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
CN111998430B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EP2479518A2 (en) Multi-user refrigeration plant
JP7370505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00770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4949491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