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306A -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 Google Patents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306A
CN101809306A CN200880109086A CN200880109086A CN101809306A CN 101809306 A CN101809306 A CN 101809306A CN 200880109086 A CN200880109086 A CN 200880109086A CN 200880109086 A CN200880109086 A CN 200880109086A CN 101809306 A CN101809306 A CN 101809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retainer
ball
rail slot
velocity univer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306B (zh
Inventor
星野学
藤尾辉明
中川亮
菅沼和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49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89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461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2040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7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where the grooves are composed of radii and adjoining straight lines, i.e. undercut free [UF] type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2003/22303Details of ball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250/00Manufacturing;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保持架的强度并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另外能够使仰角度强度及耐久性提高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使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开口侧、使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里侧,分别沿轴向向彼此相反侧以等距离偏置。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保持架(28)的内外球面(28a、28b)的曲率中心和转矩传递滚珠(27)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转矩传递滚珠(27)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28)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在2.7°≤θCAGE≤5.7°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或各种工业用机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使用,在驱动侧与从动侧的两轴之间容许动作角变位并同时传递旋转转矩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及同等各种车辆中,在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中配设即使在两轴间存在角度变位或轴向变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等速传递旋转动力的等速万向接头。在等速万向接头上存在不进行插进(plunging)运动(轴向变位)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和进行插进运动的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作为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广泛知道球笼型(BJ)和无根切型(UJ)。
例如,UJ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如图23和图24所示具有:在内球面1在圆周方向等间隔沿轴向形成多个轨道槽2的作为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圈3;在外球面4在圆周方向等间隔沿轴向形成与外圈3的轨道槽2成对的多个轨道槽5的作为内侧接头部件的内圈6;安装于外圈3的轨道槽与内圈6的轨道槽5之间而传递转矩的多个滚珠7;安装于外圈3的内球面1与内圈6的外球面4之间而保持滚珠7的保持架8。在保持架8沿着周向配设多个收容滚珠7的凹坑9。
另外,外圈3的轨道槽2其里侧形成圆弧部2a,其开口侧形成直线部2b。内圈6的轨道槽5其里侧形成直线部5a,其开口侧形成圆弧部5b。内圈6的轨道槽5的曲率中心O1及外圈3的轨道槽2的曲率中心O2相对于接头中心O以等距离F、F在轴向上反向偏置。
近年来、为了实现紧凑化,如图24所示有形成八个滚珠的结构(专利文献1)。这种情况下,设保持架的凹坑中心位置上的保持架壁厚为tCAGE,并且设动作角为0°时的滚珠的节圆半径为PCRBALL,其比tCAGE/PCRBALL为0.11~0.19程度。
另外,在以往的UJ型等速万向接头中,如图26所示,为了实现小型轻量化,将连结上述内外圈3、6的各轨道槽2、5的曲率中心O1、O2和转矩传递滚珠7的中心Q的直线与连结转矩传递滚珠7的中心Q和接头中心O的直线所成的轨道槽的偏置角θTRACK设定在4°≤θTRACK≤6°的范围内(专利文献2)。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案中,外圈3的内球面1的曲率中心O10(保持架8的外球面8a的曲率中心)以及内圈6的外球面4的曲率中心O20(保持架8的内球面8b的曲率中心)也分别隔着接头中心O在轴向上等距离偏置。并且,连结保持架8的内外球面8a、8b的曲率中心O10、O20和转矩传递滚珠7的中心Q的直线与连结转矩传递滚珠7的中心Q和接头中心O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8的偏置角θCAGE设定为0°<θCAGE<1°的范围。由于像这样、保持架8其偏置角θCAGE设定得非常小,所以成形为大致均匀的厚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592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337304号公报
近年来,为了实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更小型轻量化,尝试使保持架8的厚度更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等速万向接头中,使tCAGE/PCRBALL保持0.11~0.19,要实现进一步的紧凑化、即使节圆半径减小,则保持架8的壁厚必然会变薄。若像这样变薄,则凹坑9间的柱部及凹坑9的侧框(面对轴向的窗框)的刚性降低。即,在接头以高动作角的状态旋转的情况下,由于保持架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受到较大的负载,所以必须确保该部分的强度。但是,在高动作角时,确保作为等速万向接头的强度是困难的。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接头的结构中,若将保持架8的厚度设定得薄,则保持架8均匀地较薄成形,所以难以充分确保保持架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强度。另外,伴随该保持架8的小型轻量化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强度降低,特别是对于适合小型车、轻机动车等的小尺寸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被认为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保持架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另外能够使仰角度强度以及耐久性提高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在由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配对形成的每个滚珠轨道各配置一个共六个转矩传递滚珠;安装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之间并保持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保持架,其中,所述保持架的外球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开口侧、所述保持架的内球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里侧,分别沿轴向向彼此相反侧以等距离偏置,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所述保持架的内外球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在2.7°≤θCAGE≤5.7°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通过将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得比以往的保持架的偏置角(0°<θCAGE<1°)大,从而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与其他部分相比成形得厚。保持架的偏置角若不到2.7°,则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变薄,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若超过5.7°,则保持架的接头里侧的端部的壁厚极度变薄。在保持架的制造工序中一般实施热处理,若保持架的壁厚极度变薄,则在该壁厚薄的部分上热处理导致的未硬化层变少,韧性降低,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若在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与接头里侧的端部壁厚差大,则加工性还会恶化。
本发明的第二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在由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配对形成的每个滚珠轨道各配置一个共六个转矩传递滚珠;安装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之间并保持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保持架,其中,在保持架的凹坑中心位置上的保持架壁厚为tCAGE,且动作角为0°时的滚珠的节圆半径为PCRBALL时,其比tCAGE/PCRBALL为0.20以上0.23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由于滚珠个数为六个,所以能够使用较大的滚珠,而且也能够使保持架的凹坑间的柱宽度变厚。tCAGE/PCRBALL若不到0.20,则外径变大,紧凑化变得困难,或保持架的壁厚变薄,难以确保大角度时的必要接头强度。另一方面,当tCAGE/PCRBALL超过0.23,则内径锯齿部(轴嵌合部)上的内圈(内侧接头部件)的壁厚变薄,变得难以确保大角度时(高动作角时)的必要接头强度,或内侧接头部件及外侧接头部件的球面变小,能够容许的转矩级别降低。其结果是,滚珠容易滚到内侧接头部件及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边缘部上,耐久性会显著降低。因此,通过使0.20tCAGE/PCRBALL≤0.23,则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保持架强度的提高,而且能够防止滚珠滚向轨道槽的边缘部。
在上述第二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优选连结保持架的内外球面的曲率中心和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在2.7°≤θCAGE≤5.7°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可以是,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开口侧、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里侧,分别沿轴向向彼此相反侧以等距离偏置,另外,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和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轨道槽的偏置角θTRACK设定为与所述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大致相同。即、优选将保持架的偏置量增大到与轨道槽的偏置量大致相同。由此,能够防止接头里侧的轨道槽深度变浅,并能够增大开口侧的保持架的壁厚(径向厚度)。
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节圆直径(PCDBALL)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直径(DBALL)的比r1(PCDBALL/DBALL)能够设定为3.0≤r1≤3.3的范围。由此,能够确保作为等速万向接头的强度和耐久性。
当节圆直径和滚珠的直径的比若不到3.0,在滚珠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内侧接头部件的壁厚过薄,在强度上不够,在滚珠的节圆直径小的情况下,内侧接头部件(内圈)、外侧接头部件(外圈)与滚珠间的面压变大,耐久性上不够。相反,若超过3.3,则在滚珠的直径小的情况下,滚珠的负载容量变小,耐久性上不够,在滚珠的节圆直径大的情况下,外侧接头部件外径变大,不能实现紧凑化。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DOUTER)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直径(DBALL)的比r2(DOUTER/DBALL)能够设定为4.6≤r2≤4.8的范围。若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与滚珠的直径的比不到4.6,则滚珠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外侧接头部件的壁厚变得过薄,则强度上不够,则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小的情况下内侧接头部件、外侧接头部件与滚珠间的面压变大,耐久性上不够。相反,若超过4.8,则滚珠的直径小的情况下,滚珠的负载容量变小,耐久性上不够,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大的情况下,不能实紧凑化。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在周向上以不等节距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多个内球面中配设在最小的所述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
在组装等速万向接头的情况下,变成在外侧接头部件组装保持架。在外侧接头部件上组装保持架的工序,一般地将保持架的凹坑与配设在外侧接头部件的最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对置组装。通过如上所述构成,配设在最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对置的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因此,所述内球面不会干涉保持架的外周面,能够容易将保持架组装在外侧接头部件上。
另外,可以将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相互间的节距中相对于接头中心位于对称位置的两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小于60°,并且剩余的四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大于60°,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外侧接头部件上组装保持架时,使保持架的凹坑与配设在比60°小的相位的节距内的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对置组装。这时,配设在比该60°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由于设定为比对置的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所以上述内球面不会干涉保持架的外周面,能够容易将保持架组装在外侧接头部件上。另外,比凹坑的宽度小的周向长度的内球面(开口侧端部)相对于接头中心对称配置,所以更加容易组装。
可以除去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在保持架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长凹坑,并且所述长凹坑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
这样的情况下,在将内侧接头部件组装在保持架上时,变成将配设在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外球面的一个插入保持架的长凹坑,将内侧接头部件收纳在保持架内。这时,由于长凹坑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所以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不会干涉长凹坑而容易地进行插入。
另外,可以除去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的一部分,在保持架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长凹坑,并且所述长凹坑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
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地、在将内侧接头部件组装在保持架上时,变成将配设在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外球面的一个插入保持架的长凹坑,将内侧接头部件收纳在保持架内。这时,由于长凹坑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所以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不会干涉长凹坑,而容易进行插入。
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可以通过冲切加工或铣削加工除去。
另外,优选在内侧接头部件的至少一个轨道槽的接头里侧的末端缘部设置切口部。也可以通过塑性加工成形所述切口部。
将内侧接头部件组装在保持架上时,设有切口部(例如由倾斜部或台阶部等构成)的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不会跨到保持架的入口部。这时,内侧接头部件能够使设有倾斜部或台阶部的轨道槽(没有倾斜部等的)比以往的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整体更靠近保持架的入口部配置。由此,能够确保位于设有倾斜部或台阶部的引导槽的相反侧的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与保持架的入口部之间较大的隙间。
该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是在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底面设置直线部的无根切型,或者在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底面上设置锥形部。
能够通过塑性加工、或者磨削加工或淬火钢切削加工成形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中的至少一者。在此,淬火钢切削是单纯的切削,切削是在通常原材料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为了明确热处理后(淬火后)的切削,称作淬火钢切削。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能够比其他部分成形得厚。由此,为了实现接头的小型轻量化,即使保持架成形得薄,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能够确保可承受接头的高动作角旋转时受到的负载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由于能够使用较大的滚珠,所以能够确保可容许一个滚珠的转矩容量,能够配置成小的PCD、即能够使外径紧凑化。也能够增大保持架的凹坑间的柱部的壁厚,所以能够确保高动作角时的强度。
通过满足0.20≤tCAGE/PCRBALL≤0.23,能够提高小型化以及保持架强度的提高,而且能够防止滚珠滚向轨道槽的边缘部。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紧凑化(小型化),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确保保持架的强度,进而,还能够防止仰角扭曲转矩负载时的保持架损伤,能够实现仰角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以紧凑的形式将接头强度耐久性确保在以往产品(八个滚珠的固定式接头)同等以上。
通过使滚珠的节圆直径与滚珠的直径的比形成为3.0以上3.3以下,能够确保作为等速万向接头的强度、耐久性,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等速万向接头。另外,通过使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与滚珠的直径的比形成为4.6以上4.8以下,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强度、耐久性。通过将保持架的偏置角度设定为2.7°以上5.7°,从而能够使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形成得比其他部分成形得厚,为了实现接头的小型轻量化,即使将保持架形成得薄,保持架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也能够确保可承受接头的高动作角旋转时受到的负载的强度。
通过使保持架的偏置量增大到与轨道槽的偏置量大致相同,能够防止接头里侧的轨道槽深度变浅,并且能够增大开口侧的保持架的壁厚(径向厚度)。因此,能够防止仰角时的滚珠滚到轨道边缘上,不会对边缘作用过大的应力。即,能够防止仰角时的扭曲转矩负载容量的降低,能够实现仰角耐久寿命的提高(改善)或仰角度时的内侧接头部件和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塑性变形引起的破损强度的提高(改善)。
若将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及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在圆周方向以不等节距配设,则保持架的凹坑也在圆周方向以不等节距配设。由此,在保持架上组装内圈时,能够利用该组装时周向长度大的凹坑,能够提高组装性。
通过使配设在最小的所述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使配设在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从而能够提高在外侧接头部件上组装保持架时的组装性。
若在保持架上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长凹坑,并且将所述长凹坑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则能够实现将内侧接头部件组装在保持架上时的组装性的提高。
另外,对于形成保持架长凹坑,作为除去柱部的方法可以是冲切加工,也可以是铣削加工,也能够通过这些各种塑性加工稳定地成形。
在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接头里侧的末端缘部设置切口部的结构中,在组装时能够增大在保持架的入口部形成的间隙,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另外,轨道槽的成形能够采用塑性加工、磨削加工或淬火钢切削加工等的各种加工方法,生产性优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图2是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图3是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横剖面图。
图4是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横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外圈与保持架的关系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内圈与保持架的关系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向保持架组装内圈的状态的侧面图、上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内圈的剖面图。
图9A是所述图5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保持架的侧面图。
图9B是表示保持架的第一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9C是表示保持架的第二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9D是表示保持架的第三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10A是表示保持架的第四的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10B是表示保持架的第五的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保持架的第六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12是表示保持架的第六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内圈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所述图13所示的内圈的正面图。
图15是所述图13所示的内圈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向使用所述图13所示的内圈的保持架的组装方法的剖面图。
图17是在向保持架的组装时形成的间隙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内圈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所述图18所示的内圈的正面图。
图20是所述图18所示的内圈的剖面图。
图21A是表示形成在内圈的切口部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21B是表示形成在内圈上的切口部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22A是形成在内圈上的切口部的第三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22B是形成在内圈上的切口部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图24是以往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图25是以往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横剖面图。
图26是以往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内球面
22轨道槽
24外球面
25轨道槽
27转矩传递滚珠
28保持架
28a外球面
28b内球面
29凹坑
30长凹坑
31短凹坑
33柱部
45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球面21上沿轴向形成多个(六个)轨道槽22的作为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圈23;在外球面24上沿轴向形成与外圈23的轨道槽22成对的多个(六个)轨道槽25的作为内侧接头部件的内圈26;安装于外圈23的轨道槽22和内圈26的轨道槽25之间并传递转矩的多个(六个)滚珠27;安装于外圈23的内球面21和内圈26的外球面24之间并具有保持滚珠27的凹坑(pocket)29的保持架28。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凹坑29沿圆周方向以等节距(60°节距)配设六个。
所述外圈23的轨道槽22通过轨道槽底形成圆弧部的里侧轨道槽22a和轨道槽底形成与外圈轴线平行的直线部的开口侧轨道槽22b构成。里侧轨道槽22a其曲率中心O1从接头中心O在轴向上向外圈23的开口侧错开。另外,内圈26的轨道槽25通过轨道槽底形成与内圈轴线平行的直线部的里侧轨道槽25a和轨道槽底形成圆弧部的开口侧轨道槽25b构成。将开口侧轨道槽25b的曲率中心O2从接头中心O在轴向上向外圈23的里侧轨道槽22a的曲率中心O1的相反侧的里侧以等距离k离开设置。
外圈23的轨道槽22或内圈26的轨道槽25能够通过塑性加工、磨削或淬火钢切削等成形。在此,淬火钢切削是单纯的切削,切削由于通常以原材料的状态进行,所以为了明确热处理后(淬火后)的切削,称作淬火钢切削。由于在淬火后进行切削,所以能够将原材料的热处理变形通过该切削过程除去。当进行淬火时,拉伸残留应力容易残留,若这样不变的话疲劳强度降低。因此,若切削表面,则能够对最表面部施加压缩残留应力,由此,疲劳强度提高。
保持架28使外球面28a的曲率中心O3与内球面28b的曲率中心O4相对于接头中心(保持架中心)O以等距离k2在轴向反向偏置,将该保持架28的偏置量增大到与轨道槽的偏置量大致相同。
因此,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能够形成与外圈23的里侧轨道槽22a的槽底大致同心的圆弧(曲率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弧),能够防止接头里侧的轨道槽深度变浅,并能够增大保持架28的开口侧的壁厚(径向厚度)。
如图3所示,设保持架28的凹坑中心位置上的保持架壁厚为tCAGE,且动作角为0°时的滚珠27的节圆半径为PCRBALL,则其比tCAGE/PCRBALL为0.20以上0.23以下。
另外,如图3所示,使滚珠27的节圆直径PCDBALL与滚珠27的直径DBALL的比r1为3.0以上3.3以下。即,3.0≤r1≤3.3。使外圈23的外径DOUTER和滚珠27的直径PCDBALL的比r2为4.6以上4.8以下。即,4.4≤r2≤4.8。
在此,节圆半径PCRBALL是滚珠中心描绘的圆的轨跡的半径,节圆直径PCDBALL是滚珠中心描绘的圆的轨跡的直径。即,节圆直径PCDBALL被定义为连结外圈23的轨道槽22的曲率中心O1或内圈26的轨道槽25的曲率中心O2与转矩传递滚珠7的中心Q的线段的长度PCR的2倍(PCDBALL=PCR×2)。
如图4所示,在动作角为0°时,连结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的曲率中心O3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3与连结接头中心O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所成的角度θ3以及连结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的曲率中心O4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4与连结接头中心O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所成的角度θ4分别设定为2.7°以上5.7°以下。另外,角度θ3以及θ4称作保持架偏置角(θCAGE)。另外,动作角为0°是指外圈23的轴线与内圈的轴线一致的状态。即,设定为2.7°≤θCAGE≤5.7°。
像这样、通过将上述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为比图26所示的以往的保持架的偏置角(0°<θCAGE<1°)大,从而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与其他部分相比能够形成得厚。由此,为了实现接头的小型轻量化而将保持架28成形得薄,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能够确保可承受接头的高动作角旋转时受到的负载的强度。
当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为θCAGE<2.7°,则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变薄,不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在5.7°<θCAGE的情况下,保持架28的接头里侧的端部的壁厚极度变薄。在保持架的制造工序中一般实施热处理,但当保持架28的壁厚极度变薄,则该壁厚薄的部分热处理导致的未硬化层变少,韧性降低,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当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和接头里侧的端部的壁厚差大则加工性会恶化。
另外,在动作角为0°时,连结外圈23的轨道槽22的曲率中心O1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1与连结接头中心O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所成的角度θ1以及连结内圈26的轨道槽25的曲率中心O2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2与连结接头中心O和滚珠中心Q的直线L所成的角度θ2分别设定为所述偏置角(θCAGE)大致相同。另外,角度θ1以及角度θ2称作轨道偏置角(θTRACK)。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外圈23的轨道槽22的曲率中心O1配置在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的曲率中心O3的接头中心相反侧,并将内圈26的轨道槽25的曲率中心O2配置在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的曲率中心O4的接头中心相反侧。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轨道偏置角(θTRACK)设定为比保持架偏置角(θCAGE)稍大。
在本发明中,由于滚珠的个数是六个,所以能够使用较大的滚珠。因此,能够确保容许一个滚珠的转矩容量,配置成小的PCD,即能够使外径紧凑化。由于保持架28的凹坑间的柱部的壁厚也能够形成得较厚,所以能够确保高动作角时的强度。
若tCAGE/PCRBALL不到0.20,则外径变大,紧凑化变困难,或者保持架的壁厚变薄,难以确保大角度时的必要接头强度。另一方面,当tCAGE/PCRBALL超过0.23,则内径锯齿部(轴嵌合部)上的内圈(内侧接头部件)壁厚变薄,难以确保大角度时(高动作角时)的必要接头强度,内圈26及外圈23的球面变小,从而能够容许的转矩级别降低。其结果,滚珠27容易滚到内圈26及外圈23的轨道槽25,22的边缘部上,耐久性会显著降低。
因此,通过使0.20≤tCAGE/PCRBALL≤0.23,能够实现小型化及保持架强度的提高,而且,能够防止滚珠27滚到轨道槽的边缘部上。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紧凑化(小型化),并且即使小型化也能够确保保持架28的强度,进而,能够防止仰角扭曲转矩负载时的保持架损伤,能够实现仰角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以更紧凑的形式确保接头强度耐久性与以往品(八个滚珠的固定式接头)同等以上。
另外,通过使滚珠27的节圆直径PCDBALL与滚珠27的直径的比为3.0以上3.3以下,从而能够确保作为等速万向接头的强度、耐久性,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等速万向接头。设节圆直径PCDBALL与滚珠27的直径的比为r1时若r1<3.0,则在滚珠27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内圈26的壁厚过度变薄,在强度上不够,在滚珠27的节圆直径小的情况下,内、外圈26、23和滚珠间的面压变大,在耐久性上不够。相反,当r1>3.3,则在滚珠27的直径小的情况下,滚珠27的负载容量变小,在耐久性上不够,在滚珠27的节圆直径大的情况下,外圈23的壁厚变得过薄,在强度上不够或者外圈外径变大,不能实现紧凑化。
优选使外圈23的外径和滚珠27的直径的比为4.6以上4.8以下。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强度、耐久性。设外圈23的外径与滚珠27的直径的比为r2时,当r2<4.6,则在滚珠27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外圈23的壁厚变得过薄,在强度上不够,在外圈23的外径小的情况下内、外圈26、23与滚珠27间的面压变大,耐久性上不够。相反,当r2>4.8,则在滚珠27的直径小的情况下滚珠的负载容量变小,耐久性上不够,在外圈23的外径大的情况下,不能实现紧凑化。
通过将保持架28的角度θ3以及θ4设定为2.7°以上5.7°以下,能够使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与其他部分成形得厚,即使为实现接头的小型轻量化而将保持架28成形得薄,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也能够确保可承受接头的高动作角旋转时受到的负载的强度。通过将保持架28的角度(偏置角)θ3及θ4设定为2.7°以上5.7°以下,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的壁厚与其他部分相比能够成形得厚。保持架28的偏置角θ3、θ4若不到2.7°,则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变薄,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当超过5.7°,则保持架28的接头里侧的端部的壁厚极度变薄。保持架的制造工序中一般实施热处理,但是若保持架28的壁厚极度变薄,则该壁厚薄的部分上热处理引起的未硬化层变少,韧性降低,不能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当保持架28的接头开口侧的端部与接头里侧的端部的壁厚差大时,加工性会恶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保持架28的偏置量k与轨道槽22、25的偏置量大致相同地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接头里侧的轨道槽深度变浅,不能够增大开口侧的保持架28的壁厚(径向厚度)。因此,能够防止仰角时的滚珠27滚到轨道边缘,不会对边缘作用过大的应力。即,能够防止仰角时的扭曲转矩负载容量的降低,能够实现仰角耐久寿命的提高(改善)和仰角时的内圈26与外圈23的轨道槽25、22的塑性变形引起的破损强度的提高(改善)。
外圈23的轨道槽22和内圈26的轨道槽25由于能够通过塑性加工、切削或淬火钢切削等成形,所以内圈26和外圈23的轨道槽成形不用依赖任何特殊成形方法而能够简单地进行。
图5表示其他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的保持架28具有周向间隔大的一对长凹坑30和周向间隔小的一对短凹坑31共四个。并且,使一对长凹坑30沿周向错开180度,并使一对短凹坑31沿周向错开180度,使长凹坑30和短凹坑31沿周向交替配置。因此,设于凹坑间的柱部(保持架柱部)33构成四个。并且,长凹坑30中收纳两个滚珠27,并在短凹坑31中收纳一个滚珠27。
使收纳在长凹坑30中的两个滚珠27的PCD上的节距角e小于60度,并且使其他滚珠27的节距角d大于60度。因此,如图6所示,将与保持架28的长凹坑30对应的外圈23的两个轨道槽间肩宽尺寸f设定为比保持架轴向的凹坑宽度g小。即,将内圈26以及外圈23的各轨道槽25、22在周向上不等节距配设,并且使配设在外圈23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多个内球面中配设于最小所述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轨道槽间肩宽尺寸)f设定为比保持架28的凹坑宽度g小。进而,如图7所示,使长凹坑30的周向间隔h比内圈26的轴向长度i短。
然而,在长凹坑30上如图6和图7所示,在长凹坑30的相面对的长边35a、35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上设置向长凹坑内侧膨胀的膨出部36、36,在长凹坑30上形成有经由缝隙37连设的两个滚珠收纳部38、38。另外,膨出部36、36其外表面是与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为相同曲率半径的连续的球面,内表面是与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为相同曲率半径的连续的球面。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膨出部36的形状是从保持架外周侧观察其侧边构成圆弧面的梯形状。因此,各膨出部36的突出端面36a是沿着保持架周向延伸的平面,且具有规定间隔M而对置(面对)。
作为规定间隔M如图7所示,形成在组装时不与内圈26的肩部47(相邻的轨道槽间的突部)干涉的尺寸。另外,作为膨出部36的大小或形状,也需要在赋予动作角而旋转时等不阻碍使收容在滚珠收纳部38中的滚珠27的动作。另外,作为膨出部36,在形成长凹坑30时能够通过机械加工或塑性加工形成。
像这样通过具有周向间隔大的一对长凹坑30和周向间隔小的一对短凹坑31共四个,使一对长凹坑30沿周向错开180度,并使一对短凹坑31沿周向错开180度,将长凹坑30和短凹坑31沿周向交替配置,从而能够使保持架28的凹坑间的柱部33的个数为四个,能够增长每根柱部33的周向长度。
由此,由于能够增大各保持架柱部33的刚性,所以能够在小的PCD中配置大的滚珠27,作为不会使负载容量降低,能够实现紧凑化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相对于仰角度时的扭曲转矩负载防止保持架28的破损。另外,通过具有长凹坑30,而容易将内圈26向保持架28组装。即,内圈26向保持架28的组装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将内圈26的一个肩部47落入一个长凹坑30中,所以在落入肩部47的凹坑29中使用长凹坑30,从而能够实现其操作性的提高。
通过在长凹坑30上设置膨出部36、36,能够提高构成该长凹坑30的框(窗框)的刚性。由此,能够防止窗框的刚性不足引起的保持架28的变形,不会有损该接头的动作性,能够长期发挥稳定的动作性。
进而,通过接头开口侧的长边35a侧的膨出部36能够在取得动作角时,使外圈23的开口(入口)的内低边缘部与保持架外球面28a侧的凹坑边缘部的干涉滞后或消除,能够通过接头里侧的长边35b的膨出部36使内圈26的外球面24的里侧边缘部与保持架内球面28b侧的凹坑边缘部的干涉滞后或消除。因此,容易在保持架28的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21和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24上引导,能够防止接头的动作性恶化,呼应窗框的刚性提高带来的接头的动作性的恶化防止,有效防止保持架28的欠缺或破碎。
像这样在所述图5等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将内圈26及外圈23的各轨道槽25、22在周向上以不等节距配设,并且将配设在外圈23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多个内球面中配设于最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f设定为比保持架28的凹坑29的宽度g小。
通过像这样的构成,在外圈23上组装保持架28时使保持架28的凹坑29与配设在外圈23的最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对置组装。这种情况下,配设在最小的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对置的保持架28的凹坑29的宽度小,所以内球面不会与保持架28的外周面干涉,能够容易将保持架28组装在外圈23上。
另外,内圈26及外圈23的各轨道槽相互间的节距中相对于接头中心呈对称的两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小于60°,并且将剩余的四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大于60°,将配设在小于所述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外圈23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f设定为比所述保持架28的凹坑29的宽度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将保持架28组装在外圈23。另外,由于比凹坑29的宽度小的周向长度的内球面(开口侧端部)相对于接头中心对称配置,所以进一步容易组装。
上述实施方式的长凹坑30如图9A所记载,膨出部36、36为所谓的梯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如图9B、9C、9D所示的形状。即,图9B的膨出部36、36其膨出部36的突出端面36a的拐角部形成R状,图9C的膨出部36、36为基部拐角部不平缓的梯形,图9D的膨出部36、36形成矩形。
即使是具有如该图9B、9C、9D的形状的长凹坑30的保持架28,也起到与图9A的保持架28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省略一对膨出部36、36中的任一者。在图10A中,将膨出部36仅设于接头开口部侧的长边35a侧,在图10B中将膨出部36仅设于接头开口部侧的长边35b侧。
在图10A所示的结构中,能够使外圈23的开口(入口)的内低边缘部与保持架外球面28a侧的凹坑边缘部的干涉滞后或消除,在图10B所示的结构中,能够使内圈26的外球面24的里侧边缘部与保持架内球面28b侧的凹坑边缘部的干涉滞后或消除。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以形成在长凹坑30上不设置膨出部36的长圆孔。在这样的结构中,不能起到基于膨出部36的作用效果,但是能够实现内圈26向保持架28的组装性提高和轻量性提高。
在制造具有长凹坑30的保持架28的情况下,在沿周向以60°节距形成凹坑的既存的保持架中,只要除去周向上相邻的凹坑间的柱部即可。即,只要除去关于保持架中心180°方向相反的一对柱部即可。作为该除去方法例如能够通过冲切加工或铣削加工等进行。在图9和图10所示的保持架28的情况下,残留要除去的柱部的一部分,但是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保持架28中也可以除去要除去的柱部的整体(全部)。另外,在形成长凹坑30的情况下,可以除去配设在大节距内的柱部,但是为了确保保持架28的强度,优选除去配设在小节距内的柱部,残留配设在大节距内的粗的柱部。
像这样、作为该保持架28在既存的保持架中能够通过除去柱部简单地成形,而且作为该柱部的除去可以使用冲切加工,也可以使用铣削加工,能够通过这样各种塑性加工稳定地成形。
在保持架28上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27的长凹坑30,并且将长凹坑30的周向长度h设定为比内圈26的宽度i大,能够实现将内圈26组装在保持架28上时的组装性的提高。
如图13~图15所示,可以在内圈26的一个轨道槽25(25a)的里侧端部(接头里侧的末端缘部)设置切口部45。这种情况下的切口部45通过形成在里侧端与内圈端面46的拐角部上的锥形面构成。另外,该切口部45由倾斜部构成。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机械加工进行的成形,也可以利用塑性加工进行的成形。
在将内圈26组装在保持架28上时,相对于保持架28的轴线使内圈26配置成其轴线垂直的状态(相对于保持架28使内圈26旋转90°的状态)。该状态下,如图16所示,使该内圈26的外球面24的一部(周向上相邻的轨道槽25间的突部47A)落入保持架28的凹坑29(长凹坑30)中。即,将形成有切口部45的轨道槽25A与凹坑30的薄壁侧的侧框部48嵌合,使轨道槽25A的绕逆时针侧的突部47A落入保持架28的凹坑30,以切口部45的底为中心在箭头X方向上使内圈26旋转。这时,能够使该旋转半径C比不具有切口部45的旋转半径B(以往产品的旋转半径)小。在此,该旋转半径C是切口部45的底中心部和与该轨道槽25a相反180度的轨道槽25b的一侧的开口缘50之间的尺寸。
因此,设保持架28的内低径为A,设以往产品内圈26的旋转半径为B,设本发明产品的内圈26的旋转半径为C时,由于B>C,则A-B<A-C。由此,能够使本发明产品的内低径A比以往产品小,能够增大薄壁侧的侧框部48的厚度。
内圈26嵌入保持架28后,使内圈26相对于保持架28旋转90°,在保持架28的轴线上以标准的姿势一致配置内圈26的轴线。由此,能够将内圈26组装在保持架28内。
由于在轨道槽25的里侧端部设有切口部45,所以组装在保持架28上时,能够以该切口部45为起点,使内圈26旋转,能够减小内圈26的旋转半径。因此,能够确保保持架28的内低内径和内圈26之间更大的空间,能够以相应的量,减小设定保持架28的内低径A。即,在将形成有切口部45的内圈26的轨道槽25跨至保持架28的入口部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切口部45接近甚至接触入口部(内低部)。即、与不具有切口部45的以往的内圈相比,具有切口部45的内圈26能够进一步向下方落下插入。由此,由于能够较大确保内圈26的上端面与入口部之间的间隙S,所以组装变得容易。
由此,能够使保持架28的内低侧的剖面积放大,能够提高保持架28的薄壁的侧框部48的刚性,并且能够确保球面接触面积,所以能够防止接触面压的增加,能够避免散热和耐久性的降低,进而还能够避免保持架28的变形和强度的降低。即,不会减少内圈26的负载容量和球面面积,能够使保持架28的刚性提高。另外,由于也能够放大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的面积,能够防止内圈26的与外球面24的接触面积,在刚性提高的基础上,还存在耐久性稳定化的优点。
作为切口部45的大小,能够在可减小内圈26向保持架28组装时的内圈26的旋转半径的范围内进行变更,若过大,则内圈26强度不足,或者轨道槽25的滚珠滚动范围变小,另外,若过小,则旋转半径不能变得太小。
接着,图18~图20是在整个轨道槽25的里侧端部形成有切口部45的结构。因此,在该内圈26,也与所述图13~图15所示的内圈26同样地,组装时能够以该切口部45为起点,使内圈26旋转,能够减小内圈26的旋转半径。因此,该图18~图20所示的内圈26起到图11~图13所示的内圈26相同的作用效果。
特别是,由于在整个轨道槽25的里侧端部形成有切口部45,所以在将该内圈26组装在保持架28上时,可以将任意突部47插入凹坑30中。因此,存在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的优点。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切口部45通过从开口侧轨道槽25b侧朝向内圈端面46侧依次缩径的锥形面形成,但是作为切口部45也可以是图21A、21B所示的形状。图21A所示的切口部45形成为凹R状,图21B所示的切口部45形成为凸R状。
即使是该图21A、21B所示的切口部45,在组装时也能够以该切口部45为起点使内圈26旋转,能够减小内圈26的旋转半径。另外,如图22a、22b所示,该切口部45可以形成在轨道槽端的一部分(在图例中为底部)。
作为切口部45,其图示虽然省略,除图13~图15所示的结构,图21A、21B所示的结构,或图22a、22b所示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由台阶部等构成。即使这样的台阶部等切口部45也能够发挥作为切口部45的功能。
接着,图23表示其他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内圈26及外圈23的轨道槽底是具有圆弧部和锥形部的结构。即,通过轨道槽底形成圆弧部的里侧轨道槽22c和轨道槽底从里侧朝向开口侧向外径侧倾斜的开口侧轨道槽22d构成。里侧轨道槽22c其曲率中心O1从接头中心O在轴向上向外圈23的开口侧错开。另外,内圈26的轨道槽25通过轨道槽底从开口侧朝向里侧向外径侧倾斜的里侧轨道槽25c和轨道槽底形成圆弧部的开口侧轨道槽25d构成。开口侧轨道槽25b的曲率中心O2从接头中心O在轴向上向与外圈23的里侧轨道槽22a的曲率中心O1相反侧的里侧以等距离k离开设置。
这种情况下,也使保持架28的外球面28a的曲率中心O3和保持架28的内球面28b的曲率中心O4相对于接头中心O以等距离在轴向上反向偏置,该保持架28的偏置量k与轨道槽22、25的偏置量k2大致相同。
图23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其他结构与所述图1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相同,相同部件使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省略。
因此,即使在图23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也起到图1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相同的作用效果。图1中通过采用内圈26及外圈23的轨道槽底具有圆弧部和直线部的无根切型,从而能够实现接头动作角的仰角化。相对于此,如图23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若是轨道槽底具有圆弧部和锥形部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仰角化。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曲率中心O1和曲率中心O3配置在错开的位置上,并且曲率中心O2和曲率中心O4配置在错开的位置上,但是曲率中心O1和曲率中心O3也可以是相同位置,曲率中心O2和曲率中心O4也可以是相同位置。另外,在曲率中心O1和曲率中心O3错开,曲率中心O2和曲率中心O4错开的情况下,该错开量能够任意设定,偏置量k与错开量(k-k2)的比优选设定为(k-k2)/k≤0.3。若(k-k2)/k>0.3,则与图24所示的以往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没有差异,接头里侧的轨道槽深度变浅,并且不能增大开口侧的保持架28的壁厚,低于接头的必要强度。
另外,作为长凹坑30的周向间隔h,也能够实现保持架28向内圈26的组装性的提高,而且能够在不会降低柱部33的刚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进而,轨道槽间肩宽尺寸f和保持架28的保持架轴向上的凹坑宽度g等也能够考虑到保持架28向外圈23的组装性等而设定。另外,膨出部36的突出端面36a可以不形成平面,而是曲面,
在图23所示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保持架28可以使用图9~图12所示的长凹坑30。另外,内圈26可以使用具有图13或图17所示的切口部45的内圈26。
如图5等所示,在将内圈26的轨道槽25及外圈23的轨道槽22在圆周方向上以不等节距配设的情况下,在滚珠27的圆周方向上以不等节距配设。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以不到60°配设的两个滚珠收纳在一个长凹坑30中。即,构成省略以60°配设的两个滚珠间的柱部的形状。相对于此,也可以不省略该柱部,这种情况下,图1所示的柱部形成六个,能够使保持架整体的强度提高,并且刚性变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中,可以是具有轨道槽底的圆弧部和直线部的无根切型(UJ),也可以是在轨道槽底上仅形成圆弧部的球笼型(BJ)。

Claims (18)

1.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在由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配对形成的每个滚珠轨道各配置一个共六个转矩传递滚珠;安装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之间并保持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的外球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开口侧、所述保持架的内球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里侧,分别沿轴向向彼此相反侧以等距离偏置,
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所述保持架的内外球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在2.7°≤θCAGE≤5.7°的范围内。
2.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球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六条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在由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配对形成的每个滚珠轨道各配置一个共六个转矩传递滚珠;安装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外球面之间并保持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保持架的凹坑中心位置上的保持架壁厚为tCAGE,且动作角为0°时的滚珠的节圆半径为PCRBALL时,其比tCAGE/PCRBALL为0.20以上0.23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所述保持架的内外球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设定在2.7°≤θCAGE≤5.7°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开口侧、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向接头里侧,分别沿轴向向彼此相反侧以等距离偏置,
在接头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连结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和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和接头中心的直线所成的轨道槽的偏置角θTRACK设定为与所述保持架的偏置角θCAGE大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节圆直径PCDBALL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直径DBALL之比r1即PCDBALL/DBALL设定在3.0≤r1≤3.3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径DOUTER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直径DBALL之比r2即DOUTER/DBALL设定在4.6≤r2≤4.8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在周向上以不等节距配设,
配设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相互间的多个内球面中配设在最小的所述节距内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相互间的节距中相对于接头中心位于对称位置的两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小于60°,并且剩余的四个节距的相位设定为大于60°,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外侧接头部件的内球面的开口侧端部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架的凹坑的宽度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除去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在保持架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长凹坑,并且所述长凹坑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除去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的一部分,在保持架形成能够保持两个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长凹坑,并且所述长凹坑的周向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宽度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通过冲切加工除去。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配设在所述小于60°的相位的节距内的所述保持架的柱部通过铣削加工除去。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至少一个轨道槽的接头里侧的末端缘部设有切口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塑性加工成形所述切口部。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是在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底面设置直线部的无根切型等速万向接头。
16.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外接头部件的各轨道槽底面设有锥形部。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塑性加工成形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中的至少一者。
18.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磨削加工或淬火钢切削加工成形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中的至少一者。
CN2008801090864A 2007-09-26 2008-09-11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Active CN101809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9405 2007-09-26
JP2007249405A JP5398968B2 (ja) 2007-09-26 2007-09-26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046101A JP2009204062A (ja) 2008-02-27 2008-02-27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046101 2008-02-27
PCT/JP2008/066429 WO2009041280A1 (ja) 2007-09-26 2008-09-11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06A true CN101809306A (zh) 2010-08-18
CN101809306B CN101809306B (zh) 2013-12-18

Family

ID=4051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0864A Active CN101809306B (zh) 2007-09-26 2008-09-11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749B2 (zh)
EP (2) EP2192315B1 (zh)
CN (1) CN101809306B (zh)
WO (1) WO20090412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97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杨洪香 七组合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CN109882515A (zh) * 2017-12-04 2019-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接头
CN112059559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关节球座车铣复合加工及内球面研磨方法
CN112334672A (zh) * 2018-07-05 2021-02-05 Gkn 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等速万向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1001172A2 (pt) * 2009-03-13 2015-08-18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Junta de velocidade constante e método de fabricar uma junta de velocidade constante
WO2010137481A1 (ja) * 2009-05-26 2010-12-02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399203B2 (ja) 2009-10-22 2014-01-29 Ntn株式会社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JP5823127B2 (ja) * 2011-01-06 2015-11-25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KR101289606B1 (ko) * 2011-06-03 2013-07-24 현대위아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슬라이드식 볼타입 등속조인트
JP5955732B2 (ja) * 2012-10-03 2016-07-20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4806650B (zh) * 2014-03-18 2017-11-21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端等速万向节
JP6736509B2 (ja) * 2017-03-17 2020-08-05 Ntn株式会社 後輪用ドライブシャフト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1363B1 (zh) * 1967-12-31 1973-06-28
US4589857A (en) * 1984-02-28 1986-05-20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JP2000230570A (ja) * 1999-02-10 2000-08-22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US6478683B1 (en) * 1998-04-15 2002-11-12 Nsk Ltd.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nd rolling bearing unit for wheel
JP2007064264A (ja) * 2005-08-29 2007-03-15 Ntn Corp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1718A (en) * 1933-09-25 1936-01-24 Bernard K Stuber Universal joint
US2046584A (en) * 1934-08-08 1936-07-07 Alfred H Rzeppa Universal joint
US4020650A (en) * 1976-01-12 1977-05-03 Lohr & Bromkamp Gmbh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and ball grooves therefor
JP3859264B2 (ja) 1996-05-28 2006-12-20 Ntn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US6120382A (en) 1995-12-26 2000-09-19 Ntn Corporatio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JP3941214B2 (ja) * 1998-04-15 2007-07-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
US6431988B1 (en) * 1999-09-17 2002-08-13 Ntn Corporation Fixed 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DE10032854C1 (de) * 2000-07-06 2002-04-04 Gkn Loebro Gmbh Kugelgleichlaufdrehgelenk
DE10033491C2 (de) * 2000-07-10 2003-11-20 Gkn Loebro Gmbh Kugelgleichlauffestgelenk mit Kugelpaaren, deren Bahnen in symmetrischen Ebenen liegen
JP4880902B2 (ja) * 2005-01-11 2012-0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
WO2005068863A1 (ja) 2004-01-15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5337306A (ja) * 2004-05-24 2005-12-08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US7357724B2 (en) 2004-05-24 2008-04-15 Ntn Corporatio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JP2005337304A (ja) 2004-05-24 2005-12-08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US7419433B2 (en) 2004-05-24 2008-09-02 Ntn Corporation ATV drive shaft and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JP2006258170A (ja) * 2005-03-16 2006-09-28 Ntn Corp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US8147342B2 (en) * 2005-03-22 2012-04-03 Ntn Corporation Fixed-type constant-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DE102007048327A1 (de) * 2007-10-09 2009-04-16 Volkswagen Ag Gleichlauffestgelen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1363B1 (zh) * 1967-12-31 1973-06-28
US4589857A (en) * 1984-02-28 1986-05-20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US6478683B1 (en) * 1998-04-15 2002-11-12 Nsk Ltd.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nd rolling bearing unit for wheel
JP2000230570A (ja) * 1999-02-10 2000-08-22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64264A (ja) * 2005-08-29 2007-03-15 Ntn Corp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97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杨洪香 七组合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CN109882515A (zh) * 2017-12-04 2019-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接头
CN112334672A (zh) * 2018-07-05 2021-02-05 Gkn 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等速万向节
CN112334672B (zh) * 2018-07-05 2023-06-06 Gkn 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等速万向节
CN112059559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关节球座车铣复合加工及内球面研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06B (zh) 2013-12-18
EP2192315A4 (en) 2011-11-09
EP2192315B1 (en) 2013-07-10
US20100173715A1 (en) 2010-07-08
EP2623810B1 (en) 2017-08-23
EP2192315A1 (en) 2010-06-02
EP2623810A1 (en) 2013-08-07
WO2009041280A1 (ja) 2009-04-02
US8292749B2 (en) 201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306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EP2487379B1 (en) Fixed type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01410644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CN101493119A (zh) 等速万向节
CN101517255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EP2530345B1 (en) Fixed uniform-motion universal coupling
JP2002013544A (ja) 等速自在継手
JP4537304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1466958A (zh) 等速万向接头
WO2011149005A1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239924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8496019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JP4593408B2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CN103748375A (zh) 等速万向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JP5143460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111817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02943A (ja) 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内方部材
JP2007132380A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10106890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WO2010137481A1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10101339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398968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4593398B2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9204062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051273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およびその外輪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