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263A -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263A
CN101809263A CN200780005951A CN200780005951A CN101809263A CN 101809263 A CN101809263 A CN 101809263A CN 200780005951 A CN200780005951 A CN 200780005951A CN 200780005951 A CN200780005951 A CN 200780005951A CN 101809263 A CN101809263 A CN 101809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pening
control valve
valve syste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5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263B (zh
Inventor
C·穆内特欧
F·潘托
E·普雷米尔
F·布托内
V·阿丰索
F·布勒耶-马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ult SAS
Original Assignee
Renaul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ult SAS filed Critical Renaul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809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2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30Automatic controllers with an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affecting the sensing element, e.g. for anticipating change of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2Engine out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 F01P2037/02Controlling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04Details using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内燃机的冷却回路控制阀系统的打开的设备,该回路中含有冷却剂,该阀控制系统在冷却剂被加热到标定温度的影响下自动地打开。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在冷却剂温度达到低于标准温度的、用于致动控阀制系统的打开的设定温度值之前,执行热交换器上游的冷却回路中的该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230),所述受控的打开仅当控制阀系统第一次打开时执行。

Description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控制电子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该电子恒温器调节内燃机尤其是车辆内燃机的温度。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控制是利用内燃机的所有传感器,致动器和系统间连接(ISL)来管理内燃机的技术。发动机的所有监测和控制规则(软件策略)和特征参数(标定)包括在称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计算机中。
(具有化油器或具有燃料喷射的)内燃机要求冷却,该冷却通常通过使水或空气循环来实现。这是因为内燃机产生热量。这种热量源自气体的燃烧以及活动部件的各种摩擦。
为限制可允许的温度范围之间的扩展以及为保持润滑油的特征,发动机因此必须被冷却。这种冷却是通过环境中的三种流体实现的:
-空气主要用于热交换器(散热器,空气-空气热交换器),以及用于通过发动机外侧和排气的传导产生的热的自然冷却。
-水冷却气缸和气缸盖。
-油从活塞、凸轮轴、连杆头、曲柄轴承、阀中移走热量。
当水循环时,水通常在闭合回路中流动并且在散热器中冷却,散热器自身通过空气冷却,其中空气的流动可通过风扇协助。由于待移除的热量取决于内燃机的速度和载荷,并且由于内燃机的温度必须保持在较窄的范围内以便实现最佳效率,所以必须调节冷却系统。为此,必须利用设定点确定温度调节以便保证发动机的最佳运行温度。
这种调节的一个目的是降低燃油消耗,并且由此实现污染物例如氧化氮的形成的相对减少。
事实上,在低温时,内燃机的润滑油具有高的粘性,这种粘性在发动机中引起额外的摩擦并且因此增加燃油消耗。这种情况特别是出现在当内燃机和润滑油较冷时起动车辆时。
氧化氮(NOx)的产生特别取决于引入到车辆内燃机的气缸中的气体混合物的温度。混合物温度越高,氧化氮的产生越多。
这样,通过增加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油的温度因此增加并且摩擦损耗减少,而较低的温度将特别限制氧化氮的产生。因此,重要的是维持发动机的最佳温度,由此维持冷却回路的优势。因此,现今多数车辆都装备以蜡的体积膨胀为原理运行的常规恒温器。这种恒温器可以放置在发动机的出口或入口。在水温的影响下,蜡塞通过它的针对温度点标定的热膨胀来经由工作活塞控制一个或两个单向阀的打开。所述一个或两个单向阀将打开或关闭或者调节冷却剂循环,以及可选地调节旁通回路。
另一个问题尤其出现在车辆第一次起动时。事实上,在冷起动期间,冷却剂经由旁通回路绕开主散热器以便直接返回内燃机,从而进入内燃机的较低部分,即发动机气缸体中。当冷却剂温度上升时,阀打开通过主散热器的第二冷却剂路径。该散热器和风扇配合以便从冷却剂中抽取过量的热量。
阀打开之前,恒温器两侧的温度差异随着发动机温度上升而放大。当阀第一次打开时,因此产生热振动。一旦冷却剂循环产生,冷却剂就不能下降到初始温度。如果发动机受到另一热振动,则在恒温器初次打开时出现上述情况更重要。
该热振动对包围发动机的辅助部件有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发动机自身的冷却系统和其它冷却系统(乘客舱单元加热器、EGR热交换器、水/油热交换器、空气调节散热器及其冷凝器、涡轮增压气、BVA散热器等),所述冷却系统容易变化或者从一个温度变到另一个发动机操作温度设定点,从而在其上产生额外的应力。同样地,各种元件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对温度调节品质和相关应力有影响。例如,当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位于发动机的出口或入口时。
这些附加应力引起由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发动机辅助部件的变形以及额外的机械力。
专利US 2002/0053325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调节发动机温度的设备通过控制发动机和热交换器例如散热器之间的冷却剂循环来觖决上述问题。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致动温度约为102℃的常规第一恒温器,以及具有中央电阻器的恒温器,该恒温器的致动温度比第一恒温器高25℃,因此约为127℃。这两个恒温器各自控制阀的不同打开,从而使冷却剂能进入待冷却的散热器。这样当冷却剂温度达到第一致动温度时,含在第一恒温器中的可膨胀材料致动一活塞,该活塞自身打开一阀,从而使冷却剂能经由散热器以确定的流速流动。如果液体温度较高并且大约是127℃,则含在第二恒温器中的可膨胀材料致动一第二活塞,该活塞使阀较宽地打开。因此液体以较高的流速流到散热器,从而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较大量的液体将被冷却。因此该设备用于防止发动机长时间处于过高的温度。
然而,这种设备的一个缺点是它仅在发动机温度高于理想运行温度时起作用,该理想运行温度约为90℃(或者根据恒温器的等级确定)。这对避免热振动没有帮助。与该过热有关的发动机的各种部件因此受到上述应力和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适当地控制阀控制系统(在此为恒温器)来减少这些缺点,该阀控制系统用于减少部件上的热振动的幅度,这通过执行与冷却剂温度相关地选择的标准的控制以及通过监测阀控制系统的有效开度-也与温度相关-来进行。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内燃机的冷却回路控制阀系统的打开的设备,该控制阀系统安放在使发动机与散热器相连的管线上,该管线包括安放在发动机出口处并位于控制阀系统上游的温度传感器,该控制阀系统在冷却剂被加热到标准温度的影响下自动地打开,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由计算机中的计算装置控制的、用于在冷却剂温度高于预定致动温度时起动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开度)的装置,以及用于仅在控制阀系统首次打开时起动该提前受控打开的安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用于起动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的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器,该加热电阻器过早地使控制阀系统的蜡塞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计算机中的计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比较冷却剂温度和致动温度的第一比较器模块,用于测量控制阀系统打开之后的冷却剂温度下降并用于将该温度下降与预定温度下降设定点相比较的第二比较器模块,用于将控制阀系统打开之后发动机出口的冷却剂温度与表征控制阀系统的有效打开的阈值温度相比较的第三比较器模块以及用于存储这些温度值的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出一种由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执行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冷却剂的温度达到用于致动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温度-该温度低于标准温度-之前,进行冷却回路中位于散热器上游的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该受控的打开仅在控制阀系统首次打开时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致动温度,并将其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
-确定温度下降,并将其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
-确定用于证实控制阀系统打开的条件,
-利用传感器在发动机出口处以及控制阀系统下游测量回路中的冷却剂的温度,并将其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
-当冷却剂温度高于致动温度时,起动控制阀系统的打开,
-关闭控制阀系统,
这些步骤在发动机处于自主模式时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用于证实控制阀系统打开的条件包括:
-足够的冷却剂温度的下降,
-比表征控制阀系统的致动的阈值温度高的冷却剂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表征控制阀系统的致动的阈值温度高于致动温度设定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当在控制阀系统打开时测量的温度与在该控制阀系统打开之后测量的温度的差异高于预定的温度下降时,该温度下降是足够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通过操纵控制阀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打开来打开该控制阀系统,该加热装置的打开使得阀控制系统过早到达标准温度,从而允许控制阀系统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当证实打开的条件满足时,或者在不满足该证实打开的条件一段时间T之后,关闭控制阀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时间T根据基于预定方程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的冷却剂起动温度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对控制阀系统的打开的致动以表征控制阀系统的打开致动的预定值使一安全模块初始化。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提前受控致动仅在第一次打开时通过下列事实保证,即,安全模块处于表征控制阀系统的致动的预定值,以及用于执行的两个条件都满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的附图进行的说明,将更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不受控的第一打开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受控的第一打开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不受控的传统阀控制系统的第一打开。在这种打开类型中,用于打开阀控制系统的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传统恒温器,该恒温器的可膨胀液体用于在给定温度下打开单向阀。在图1所示的曲线图中,曲线A1代表随时间变化的冷却剂温度,它与从起动开始的发动机温度的上升相对应。在此所示的示例中,恒温器设定为90℃。在起动时,温度上升,以控制阀控制系统的打开。该打开允许冷却剂通路进入热交换系统例如散热器,当在发动机出口测量的温度下降时,该散热器的温度急剧地增加(由曲线B1示出)。因此看到非常高的热振动(在本图中,由于恒温器不具有立即响应,所以从22℃到92℃或更多-取决于发动机负荷)。
如果恒温器设定为较高温度,例如110℃,则在恒温器打开时将看到完全相同的行为,并且散热器也经历相应的较高热振动:在此不是90℃而是高达110℃或更多-取决于发动机负荷(因为恒温器不具有立即响应)。
图2示出阀控制系统的第一打开,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该第一打开是受控的。
与上述情形相似,曲线A2示出冷却剂温度,该温度也对应于从起动开始的发动机温度的上升。该曲线图示出,在到达例如设定为110℃的恒温器温度设定点TT之前,温度上升被局部中断。温度下降的时间对应于受控的打开被致动的时间,此时恒温器温度设定点变化(由曲线C2示出)-在此从110℃下降到90℃,以避免到达高的温度,同时防止由曲线B2示出的散热器入口的温度随恒温器的打开而上升过大-这种上升会导致散热器入口的温度突然上升。
图3示出用于实现图2所示结果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该设备包括内燃机1和散热器2,它们通过用于冷却剂流10的管线11,11’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环形回路。该回路使得冷却剂能从发动机1流到散热器2,然后离开散热器经由不同管线11’流向发动机。第二管线形成旁通回路12,该旁通回路使得冷却剂能直接返回到发动机1而不经过散热器2。在位于发动机1和散热器2之间的第一管线11的路径上,并且在旁通回路12之后,放置有恒温器型的阀控制系统3。该阀控制系统3示出为盒形,它包括用于发动机1和散热器2之间的冷却剂的通路(未示出),能够被阀以及用于恒温控制该阀的元件关闭。恒温控制元件3仅在散热器2已经达到特定温度时允许冷却剂从发动机1流到散热器2。
恒温控制元件是与上述一样的类型。该元件以含在塞中的蜡的体积膨胀为原理运行。在冷却剂温度的影响下,蜡塞通过标定到温度点的热膨胀发指令以经由工作活塞打开单向阀32。该单向阀32则打开或关闭以调节冷却剂的流动,以及可选地调节旁通回路12的流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使用的恒温器3当冷却剂温度达到110℃的标准温度设定点TT时打开。该恒温器3包括电阻器31类型的加热装置31,该加热装置用于人工使蜡的温度上升,并由此改变蜡的温度设定点。这意味着,通常在冷却剂处于110℃时打开单向阀32的恒温器3现在将在冷却剂处于90℃时打开,这归因于人工使恒温器上升到110℃的电阻器31。该电阻器31的目的是使阀控制系统3能更早地打开。电阻器31连接到车辆的计算机4,该计算机产生本方法所需的指令。
冷却回路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101,该温度传感器放置在发动机出口处的冷却回路管线11中并位于阀控制系统3的上游。可在阀控制系统3的下游并在散热器2的入口处在冷却回路的管线11中放置第二传感器102。这两个温度传感器也连接到计算机4。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用于测量发动机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T1。该测量结果被送到计算机4,该计算机通过存储模块47中的存储装置存储该测量结果。第二传感器102用于测量散热器2的入口处或散热器出口103处的冷却剂温度。由于成本较高,传统机动车辆未装备这种第二传感器102,该传感器仅用于发动机试验。因此在发动机车辆运行期间调节发动机温度所必须的所有测量结果都是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101取得的。
第一传感器101因此用于在起动时-即在阀控制系统3第一次打开之前-测量发动机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T1,以及在阀控制系统T2的打开被致动(230)之后测量发动机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T2,如图4所示。
起动时测量的温度T1存储到计算机4的存储模块47中。就是该温度T1与阀控制系统3的致动温度3相比较的,该比较通过计算机4中的第一比较器模块41进行。温度T3对应于阀控制模块将被致动而打开(230)的温度。由于发动机的最佳运行温度是大约90℃,因此用于致动打开的温度T3在80℃到95℃之间,优选为85℃。在恒温器温度设定点为90℃的情况下,致动温度T3设定为约85℃,以允许电阻器31在冷却剂为90℃时加热以致动打开(230)。实际上,如果致动温度设定为90℃,加热电阻器31所需的时间以及冷却回路和恒温器组合的响应时间将确保在冷却剂已经超过90℃时出现该打开。在发动机1起动之前,温度T3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模块47中。这样,如果温度T1高于致动温度设定点T3,则第一比较器41向电阻控制模块46发信号以改变恒温器的温度设定点TT,使该温度设定点从110℃下降到90℃,这也是使得阀控制系统3在冷却剂为90℃而非110℃时打开,从而用于打开加热电阻器31以便人工地使蜡的温度上升并打开单向阀32。
从初次打开至少到阀控制系统3第一次关闭,利用温度传感器101连续地测量阀控制系统3打开之后发动机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T2。
通过计算机4在该计算机4的第二比较器模块42中分析该打开致动之后的温度T2。在分析期间,将打开被致动之后的温度T2与打开被致动之前的温度T1相比较,以确定对应于温度下降的差异E1。然后将该温度下降E1与预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模块47中的温度下降设定点T5相比较。
还在计算机4的第三比较器模块43中将温度T2与表征阀控制系统的打开已经被致动的阈值温度T4相比较。该表征阀控制系统3的打开被致动的阈值温度T4是预先限定的,并高于致动温度设定点T3。在发动机运行之前,该阈值温度已被存储在存储模块47中。
这三个比较器41、42、43与存储模块47相连。
通过第二比较器模块42和第三比较器模块43进行的比较,用于确定阀控制系统的关闭。事实上,在阀控制系统3可被关闭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当温度下降E1高于温度下降设定点T5时,可满足第一条件。当阀控制系统3打开之后的温度T2高于表征阀控制系统3的打开被致动的阈值温度T4时,可满足第二条件。当这两个条件被满足时,向加热电阻器31的控制模块46发送信号,以关闭该加热电阻器,而恒温器的温度设定点TT再次从90℃上升到110℃。由此不再被加热的蜡的体积减小,并使单向阀32能够关闭。从此时起,电阻器31不再加热,单向阀32仅在冷却剂温度上升到110℃以上时可被打开。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该系统在时间T之后被关闭,该时间T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模块中。时间T是根据预定的方程随着打开时的冷却剂温度而确定的,并用作安全元件以防止该系统长时间打开。该预定的方程包括表示温度随打开时间变化的标准曲线,并用于估计实现足够的温度下降所需的打开时间。为检测是否达到时间T,计算机4包括计量表(计数器,计时器)44,该计量表在阀控制系统打开之前设定为0并在该打开被致动时开始运行。为此,经由第一比较器41向该计量表44发送信号。当该计量表达到时间T时,阀控制系统3关闭。
计算机4还包括安全装置,以用于确保第一打开仅在起动之后被致动。该安全装置一方面满足表征阀控制系统3的打开的两个条件,另一方面在阀控制系统3打开期间检查安全模块45的值是否设定在预定值。如果模块的值对应于预定值,并且如果表征阀控制系统3的打开的两个条件被满足,则该安全装置被致动。
在一种替代性实施例中,可通过检测计量表44是否不再处于零值来将该计量表用作安全模块44。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图4中示出的该设备的操作。
在起动发动机之前,确定致动温度T3、致动阈值T4以及温度下降设定点T5的值,并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模块47中(203、204、205)。
在起动发动机1时,其温度快速上升,并且发动机1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T1也上升。在发动机1的出口处通过冷却回路的管线中的温度传感器测量该温度T1(210),并将该温度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模块47中(210)。第一比较器模块41使用该温度以将该温度与致动温度T3相比较(220)。如果起动温度T1高于致动温度T3-该温度为85℃,并且如果发动机1为自主运行模式,则开始打开过程(230)。当点火被打开时并且当不再需要起动器时,发动机1处于自主模式。此时,第一比较器41向电阻器控制模块46发送信号,该控制模块使温度设定点从110℃下降到90℃,并由此打开恒温器3中的电阻器31。由电阻器31产生的热使得阀控制系统的单向阀32打开。冷却剂则将流向散热器2以在该散热器中被冷却。由此被散热器2冷却的液体在使散热器2与发动机1相连的管线11’内流向发动机1,并继而冷却该发动机1。然后测量(240)在打开被致动(230)之后的冷却剂温度。为确保发动的温度下降不过量,也就是确保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发动机的最佳运行温度阈值以下,关闭系统3(260)。
为了开始阀控制系统3的关闭过程(260),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所述条件确定阀控制系统的打开。
第一个条件251为,打开之后的冷却剂的温度下降E1必须足够高以大于预定的最小温度下降设定点T5。该温度下降对应于阀控制系统3打开时的冷却剂温度T1与阀控制系统3打开后并且已经经过散热器和发动机之后的冷却剂温度T2之间的差异。第二个条件252为,阀控制系统打开之后的温度T2必须高于表征该系统被致动的阈值温度T4。为此,该温度不能下降到致动阈值之下。
当这两个条件满足时(258),关闭阀控制系统3(260),温度因此保持在允许发动机最佳运行的值。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阀控制系统将仍然关闭。为此,设备在阀控制系统3打开(230)期间以及起动时具有冷却剂温度T1的预定时间T期间使用(233)被致动的计量表44。这意味着,如果在时间T之后不满足这两个条件,计量表44向电阻器31的控制模块46发送信号,以使该电阻器关闭。该计量表44起到安全装置的作用,以防止系统长时间打开。
为了关闭阀控制系统(260),已经收到必需的信号的控制模块46使恒温器温度设定点从90℃上升到110℃,由此使电阻器31关闭,从而使单向阀32能够关闭。
当阀控制系统3关闭(260)时,冷却剂经由旁通回路12流到发动机1。
假设该方法每次行驶循环仅起动一次(270)。为此,在阀控制系统的第一次打开被致动时(210),安全模块45已经具有(231)表征阀控制系统3的打开(230)的值。这样,如果安全模块45处于预定值(234),并且如果用于实现的这两个条件被满足(258),则系统可不再被重新致动。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操作因此包括下列步骤:
-确定致动温度T3(203),并将该温度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203);
-确定温度下降T5(205),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
-确定用于证实阀控制系统打开的条件;
-利用传感器101测量发动机1出口以及阀控制系统3下游的回路中的冷却剂的温度T1(210),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201);
-当冷却剂的温度T1高于致动温度T3时,使阀控制系统3打开(230);
-关闭阀控制系统(270)。
在此处所示的示例中,阀控制系统3是恒温器型的,但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冷却剂阀控制系统,例如电控制阀,由此除温度以外还用于调节其它参数。
很明显,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应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本发明实现成各种其它具体形式。因此,此处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并且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的领域内修改,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细节。

Claims (12)

1.用于控制内燃机(1)的冷却回路控制阀系统(3)的打开的设备,该控制阀系统(3)位于连接发动机(1)和散热器(2)的管线(11)上,该管线(11)包括温度传感器(101),该传感器(101)位于发动机(1)的出口并且在控制阀系统(3)的上游,该控制阀系统(3)在冷却剂被加热到标准温度的影响下自动打开,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用于当冷却剂温度(T1)高于预定致动温度(T3)时致动控制阀系统(3)的提前受控打开(230)的装置(31),该装置由计算机(4)中的计算装置控制,该设备还包括仅在控制阀系统第一次打开时致动该提前受控打开的安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控制阀系统(3)的打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起动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230)的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器(31),该加热电阻器(31)过早地使控制阀系统(3)的蜡塞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单向阀(32)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控制阀系统(3)的打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4)中的计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比较冷却剂温度(T1)和致动温度(T3)的第一比较器模块(41),用于测量控制阀系统打开之后的冷却剂温度下降(E1)并用于将该温度下降与预定温度下降设定点(T5)相比较的第二比较器模块(42),用于将控制阀系统(3)打开之后发动机出口的冷却剂温度(T2)与表征控制阀系统(3)的有效打开的阈值温度相比较的第三比较器模块(43)以及用于存储这些温度值的装置(47)。
4.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执行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冷却剂的温度(T1)达到用于致动阀控制系统的打开并且低于标准温度的温度(T3)之前,进行冷却回路中位于散热器(1)上游的控制阀系统的提前受控打开,该受控的打开仅在控制阀系统首次打开时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203)致动温度(T3),并将其存储(203)到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
-确定(205)温度下降(T5),并将其存储到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
-确定用于证实控制阀系统打开的条件,
-利用传感器(101)在发动机(1)的出口处以及控制阀系统(3)的下游测量(210)回路中的冷却剂的温度(T1),并将其存储(201)到计算机(4)的存储装置(47)中,
-当冷却剂温度(T1)高于致动温度(T3)时,起动控制阀系统(3)的打开(230),
-关闭(260)控制阀系统,
这些步骤在发动机处于自主模式(7)时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证实打开的条件(251,252)为:
-足够的冷却剂温度下降(E1),
-比表征控制阀系统的致动的阈值温度(T4)高的冷却剂温度(T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征控制阀系统(3)的致动的阈值温度(T4)高于致动温度设定点(T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控制阀系统打开时测量的温度(T1)与在该控制阀系统打开之后测量的温度(T2)的差异高于预定的温度下降(T5)时,该温度下降是足够的。
8.根据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操纵控制阀系统(3)中加热装置(31)的打开来打开(230)控制阀系统,该加热装置的打开使得能过早到达标准温度,从而允许控制阀系统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4-8之一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证实打开的条件满足时,或者在不满足该证实打开的条件一段时间T之后,控制阀系统关闭(2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时间T根据基于预定方程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的冷却剂起动时的温度(T1)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之一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控制阀系统的打开(230)的致动以表征控制阀系统的打开(230)致动的预定值使一安全模块初始化。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之一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却回路阀控制系统的打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前受控致动仅在第一次打开(230)时通过下列事实保证,即,安全模块(45)处于表征控制阀系统的致动的预定值,以及用于执行的两个条件(251,252)都满足(258)。
CN2007800059516A 2006-01-19 2007-01-18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600486 2006-01-19
FR0600486A FR2896272B1 (fr) 2006-01-19 2006-01-19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la premiere ouverture d'un thermostat regulant la temperature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PCT/FR2007/050662 WO2007083064A2 (fr) 2006-01-19 2007-01-18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la premiere ouverture d'un thermostat regulant la temperature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263A true CN101809263A (zh) 2010-08-18
CN101809263B CN101809263B (zh) 2012-11-21

Family

ID=3670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59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263B (zh) 2006-01-19 2007-01-18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01524B2 (zh)
EP (1) EP1974133A2 (zh)
JP (1) JP4999863B2 (zh)
CN (1) CN101809263B (zh)
FR (1) FR2896272B1 (zh)
RU (1) RU2411372C2 (zh)
WO (1) WO2007083064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6116A (zh) * 2010-12-02 2012-06-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恒温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恒温器的控制装置
CN102852750A (zh) * 2011-06-16 2013-01-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智能材料控制系统中的热量
CN105492735A (zh) * 2013-07-01 2016-04-1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CN105960513A (zh) * 2014-01-15 2016-09-2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07110000A (zh) * 2014-12-12 2017-08-2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CN112955637A (zh) * 2018-10-23 2021-06-11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前开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态节温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0455B2 (en) * 2010-06-02 2014-0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rolling heat in a system using smart materials
JP2013047473A (ja) * 2011-08-29 2013-03-07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WO2013029794A1 (de) * 2011-09-03 2013-03-07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lüfterantriebs
US9719407B2 (en) * 2012-08-03 2017-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regulating engine temperature
KR101338468B1 (ko) * 2012-10-17 2013-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식 써모스탯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JP6443824B2 (ja) * 2017-02-21 2018-12-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6551865B2 (ja) * 2017-02-21 2019-07-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KR20190072934A (ko) * 2017-12-18 2019-06-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워터 펌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56838A1 (fr) * 1979-05-18 1980-12-12 Sev Marchal Vanne a action thermostatique destinee a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e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JPS63183216A (ja) * 1987-01-23 1988-07-28 Nippon 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液温度制御装置
JPS6456527U (zh) * 1987-10-02 1989-04-07
DE4324178A1 (de) * 1993-07-19 1995-01-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ühlanlage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m Thermostatventil, das ein elektrisch beheizbares Dehnstoffelement enthält
DE4330215A1 (de) * 1993-09-07 1995-03-09 Behr Thomson Dehnstoffregler Kühlanlage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m Ventil
DE19519377A1 (de) * 1995-05-26 1996-11-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ühlanlage mit elektrisch regelbarem Stellglied
JP3891512B2 (ja) * 1997-05-29 2007-03-14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および冷却制御方法
DE19728814A1 (de) * 1997-07-05 1999-01-07 Behr Thermot Tronik Gmbh & Co Kühlanlage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eines Kraftfahrzeuges
FR2811709B1 (fr) * 2000-07-17 2003-02-21 Vernet Sa Dispositif thermostatique pilote a commande proportionnelle, a element thermostatique de securite
JP2002089265A (ja) * 2000-09-08 2002-03-27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3809349B2 (ja) * 2001-07-25 2006-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DE10144275A1 (de) * 2001-09-08 2003-03-27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regelung eines Motors
JP3912104B2 (ja) * 2001-12-25 2007-05-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3957531B2 (ja) * 2002-03-08 2007-08-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4027684B2 (ja) * 2002-03-08 2007-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US7182048B2 (en) * 2002-10-02 2007-02-27 Denso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system
KR100622472B1 (ko) * 2003-05-19 2006-09-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냉각 시스템
DE10337412A1 (de) * 2003-08-14 2005-03-10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s Thermostaten
US6920845B2 (en) * 2003-08-14 2005-07-2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ngine cooling disc valve
FR2863661B1 (fr) * 2003-12-12 2009-09-18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Procede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d'un circuit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en particulier pour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DE102004008170B4 (de) * 2004-02-19 2015-04-3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Kühlkreislauf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6116A (zh) * 2010-12-02 2012-06-0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恒温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恒温器的控制装置
CN102486116B (zh) * 2010-12-02 2015-08-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恒温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恒温器的控制装置
CN102852750A (zh) * 2011-06-16 2013-01-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智能材料控制系统中的热量
CN102852750B (zh) * 2011-06-16 2016-04-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活性材料致动以加速冷却的冷却组件
CN105492735A (zh) * 2013-07-01 2016-04-1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CN105960513A (zh) * 2014-01-15 2016-09-2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05960513B (zh) * 2014-01-15 2020-01-17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装配有这种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加热模块的方法
CN107110000A (zh) * 2014-12-12 2017-08-2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CN112955637A (zh) * 2018-10-23 2021-06-11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前开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态节温器的方法
CN112955637B (zh) * 2018-10-23 2024-03-12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前开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态节温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4133A2 (fr) 2008-10-01
FR2896272B1 (fr) 2012-08-17
CN101809263B (zh) 2012-11-21
JP2009529110A (ja) 2009-08-13
WO2007083064A2 (fr) 2007-07-26
US20090301408A1 (en) 2009-12-10
FR2896272A1 (fr) 2007-07-20
WO2007083064A3 (fr) 2010-05-14
US8201524B2 (en) 2012-06-19
RU2411372C2 (ru) 2011-02-10
RU2008134002A (ru) 2010-02-27
JP4999863B2 (ja)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263B (zh) 控制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恒温器的初始打开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84805B (zh) 用于调节内燃机温度的方法和设备
CA2234124C (en) Thermostat for an automotive engine cooling system
US726395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ant flow
RU2620928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системы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4697551A (en) Quick-response control system for low-flow engine coolant systems
US8046150B2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 diagnostic for applications with two coolant sensors
RU2536469C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US8430068B2 (en) Cooling system having inlet control and outlet regulation
CN103362631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CN103362628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CN108507763B (zh) 节温器故障的主动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3362629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CN102597448A (zh) 自动调温器和车辆用冷却装置
AU8311698A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engine
JPH10266858A (ja) 流体制御弁の自己診断装置
JP2000104549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の異常診断装置
JP2009103132A (ja) 内燃機関の運転方法
US20180058304A1 (en) Engine Fluid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 and Method
EP1411215B1 (en) Engine oil cooling
JP3850873B2 (ja) エンジンオイルを最適温度に維持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Iskandar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cooling control system of a diesel engine,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
KR101007792B1 (ko) 엔진 냉각장치의 서머스탯 고장 판단 장치
Einaudi et al. Engine cooling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US20180112585A1 (en) Thermostat abnormality determi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