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7288A -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7288A
CN101787288A CN201010105045A CN201010105045A CN101787288A CN 101787288 A CN101787288 A CN 101787288A CN 201010105045 A CN201010105045 A CN 201010105045A CN 201010105045 A CN201010105045 A CN 201010105045A CN 101787288 A CN101787288 A CN 101787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zophenanthrene
compound
liquid crystal
general formula
mola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5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可清
余文浩
白跃峰
胡平
汪必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05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7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7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7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液晶多聚体是通过一条、二、三条或六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二、三、四或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相应构成盘状苯并菲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或七聚体化合物。该多聚体化合物的桥链中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为缺电子基团,苯并菲刚性核为富电子基团,从而形成电荷转移复合体,能得到高的电荷传输速率,表现出与一般单分子盘状液晶不同的液晶行为,如趋向于呈现玻璃化行为,易于呈现室温液晶,具有较宽温度应用范围等。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晶状态,其相变温度为72℃以上,是一种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相的新型液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Description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1977年S.Chandrasekhar等人首次发现盘状液晶以来,盘状液晶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介晶性及光电功能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尤其是盘状液晶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太阳能电池、高速复印机及扫描仪光导鼓、气体分子传感器、一维离子传输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盘状液晶分子沿柱轴的方向因为π轨道的重叠显现出高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柱的周围是饱和烃链,因而是绝缘体;具有自组装、自动修复的能力,这些性质使得盘状液晶作为分子导线和有机半导体材料被广泛研究。
盘状液晶一般是由平面或接近于平面的刚性核部分以及围绕刚性核的六条或更多的柔链共同组成的,通过分子自组装相互堆积成高度有序的柱状相。因此,改变盘状液晶分子刚性中心或柔链的方式就成为获得具有不同液晶性能化合物的两种主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刚性核中引入芳香杂环或通过多个苯环偶联形成大小不同的芳香核等方式来改变分子刚性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在通过改变柔链长度或在柔链端基中引入亲水、疏水、氢链、全氟代、含金属、可聚合等官能团来使分子的柔链得到改变。苯环作为芳核较小,不利于电荷载流子迁移,而有固定刚性核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具有热和化学性质稳定、能够产生柱状相、结构和介晶相丰富等优点,成为当今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盘状向列相单体和光聚合产物已被Fuji公司开发成为液晶显示屏视角扩展膜,成为了盘状液晶的第一个商业化产品(Nishikawa,H.;Negoro,M.;Kawata,K.;Okazaki,M.J.Jpn.Org.Synth.Soc.2002,60,1190)。但现有苯并菲盘状液晶由于分子沿柱轴的有序堆积不够,柱状相的稳定性有待提高,柱状相中电荷的流动性低,使其电荷载流子迁移速率低。苯并菲衍生物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材料,其电荷载流子迁移速率在液晶态时为10-2cm2/Vs左右。因此,亟待通过分子设计、合成新的温度应用范围宽,电荷载流子迁移速率高,性能好的新型液晶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晶材料: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该多聚体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相。
本发明实现其第一个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体具有如下通式(I)、(II)、(III)或(IV)的结构:
通式(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通过一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与两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通式(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通过两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三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31
通式(I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四聚体,通过三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四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有对称的四聚体(IIIsym)和不对称的四聚体(IIIasym)的两种;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32
通式(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通过六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41
上述通式(I)、(II)、(III)和(IV)中,R1,R2,R3,R4表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n是1以上的整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是通过含一条或多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二个、三个、四个或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构成的盘状苯并菲化合物。桥链中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为缺电子基团,苯并菲刚性核为富电子基团,从而形成电荷转移复合体,能得到高的电荷传输速率,表现出与一般单分子盘状液晶不同的液晶行为,如趋向于呈现玻璃化行为,易于呈现室温液晶,具有较宽温度应用范围等。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晶状态,其相变温度为72℃以上,是一种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相的新型液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并且,本发明物质可作为高聚合物的简化模型,通过对其性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更复杂聚合物体系的液晶行为。从而为研究开发出更多的复杂体系的液晶聚合材料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方法,该种制备方法,对各种官能团具有优异的耐受性,而且产率高、后处理简单。
本发明实现其第二个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方法,其作法是: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51
通式(V)中,R5,R6、R7、R8、R9和R10有以下五种组合方式:1)、单羟基苯并菲:R5为羟基,R6、R7、R8、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2)、二羟基苯并菲:R5、R8为羟基,R6、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3)、三羟基苯并菲:R5、R7和R9为羟基,R6、R8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或者R5、R6和R8为羟基,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4)、六羟基苯并菲:R5、R6、R7、R8、R9和R10都是羟基;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通式(V)中的单羟基苯并菲与通式为Br(CH2)mBr,m是2以上的整数的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得到溴代苯并菲化合物,溴代苯并菲化合物再与叠氮化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通式(VI)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通式(VI)中R1是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61
C、点击反应
由A步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和B步制得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在Cu(I)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点击反应生成所述的通式(I)、(II)、(III)或(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Cu(I)催化叠氮-炔环加成点击反应,具有高度的反应官能团专一性和产物异构体选择性,定量反应、产物的收率高;副产物少;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
上述B步的单羟基苯并菲与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1摩尔份的羟基苯并菲和4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溶剂丙酮中,然后再加入2.4摩尔份的二溴代物得混合液,混合液加热回流12小时后,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再以二氯甲烷萃取,取出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溶剂,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1.5∶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溴代苯并菲化合物;
上述B步的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1摩尔份的溴代苯并菲化合物和10摩尔份的叠氮化钠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12小时,过滤,然后将滤液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反复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并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再将所得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
上述A步中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的具体作法为:
将1摩尔份的羟基苯并菲和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1-7摩尔份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数,X是Cl或Br,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80~100℃搅拌12~14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将滤液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
上述的羟基苯并菲分别为单羟基苯并菲、二羟基苯并菲、三羟基苯并菲、六羟基苯并菲时,碳酸钾的用量相应分别为4摩尔份、5摩尔份、8摩尔份、12摩尔份;卤代端炔烃的用量相应分别为1.5摩尔份、2.4摩尔份、4摩尔份、7摩尔份所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分别为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
上述C步的点击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A步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与B步制得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溶于甲苯中,当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分别为1摩尔份的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时,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的摩尔份数则相应分别为1、2.3、3.1和11;然后加入催化剂碘化亚铜的摩尔份数相应分别为、1.4、2.1和5.2;三乙胺的摩尔份数也相应分别为20、30、45和100;在室温搅拌12-14时后,旋蒸除去甲苯;所得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或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分别为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七聚体。
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
通式(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通过一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与两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通式(I)中,R1,R2表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n是1以上的整数。本例中,m=6,n=3。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81
其制备方法是: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082
本例中的羟基苯并菲为单羟基苯并菲:其中R5为羟基,R6、R7、R8、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5的长链烷氧基,即2-羟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
将1摩尔份的2-羟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和4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1.5摩尔份的5-氯戊炔,即本例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为分子式为Cl(CH2)3C≡CH的5-氯戊炔,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80℃搅拌12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将滤液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是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
经测试采用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3H6C≡CH),其产率为87%。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产物52℃时从固态转变为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98℃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C18H6(OC6H13)5(OC3H6C≡CH)的化合物:
核磁1H NMR(CDCl3,600MHz)δ:7.87(s,1H),7.84(d,J=4.0Hz,5H),4.34(t,J=6.1Hz,2H),4.23(t,J=6.5Hz,10H),2.52-2.55(m,2H),2.13-2.17(m,2H),2.00(t,J=2.8Hz,H),1.91-1.96(m,10H),1.57-1.60(m,10H),0.94(t,J=7.1Hz,15H)。
核磁碳谱13C NMR:14.10,14.11,15.32,22.69,22.71,22.72,25.88,25.89,28.45,29.42,29.44,29.46,31.70,31.71,31.73,31.74,68.00,68.87,69.60,69.66,69.69,69.72,83.74,107.13,107.22,107.26,107.29,107.64,123.51,123.54,123.60,123.68,123.86,148.62,148.94,148.96,148.99,148.03。
红外IR(KBr):v(cm-1)=3318,3100,2955,2928,2857,2119,1615,1514,1469,1436,1386,1260,1170,1051,1024,924,838,800,726,621。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1)单羟基苯并菲与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
将1摩尔份的单羟基苯并菲,即2-羟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和4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溶剂丙酮中,然后再加入2.4摩尔份的分子式为Br(CH2)6Br的1,6-二溴己烷得混合液,混合液加热回流12小时后,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再以二氯甲烷萃取,取出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1.5∶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溴代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Br)
经测试采用本例-溴代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Br),其产率为81%,熔点为59℃。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本例以上B步中的单取代醚化反应制得中间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C18H6(OC6H13)5(OC6H12Br)的化合物:
核磁1H NMR(CDCl3,TMS,400MHz)δ:7.83(s,6H),4.23(t,J=6.4Hz,12H),3.45(t,J=6.8Hz,2H),1.90-1.97(m,14H),1.56-1.60(m,14H),1.36-1.40(m,20H),0.93(t,J=7.2Hz,15H)。
核磁碳谱13C NMR:14.09,14.11,14.12,22.69,22.70,22.72,25.43,25.87,25.89,25.91,28.02,29.32,29.44,29.46,31.72,32.75,33.86,69.42,69.59,69.68,69.71,69.72,107.11,107.24,107.28,107.33,123.552,123.60,123.63,123.69,148.80,148.92,148.95,148.96,148.98,148.99。
红外IR(KBr):v(cm-1)=3105,2955,2929,2854,1619,1515,1465,1440,1384,1264,1175,1074,1048,1022,929,839,798,730,607。
2)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将以上1)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溴代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Br)和10摩尔份的叠氮化钠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12小时,过滤,以除去过量的叠氮化钠,然后将滤液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反复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并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将所得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通式(VI)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通式(VI)中R是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本例具体制得的物质为C18H6(OC6H13)5(OC6H12N3)
经测试采用本例以上B步中的亲核取代反应的产物-溴代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N3),其产率为95%,熔点为54℃。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采用本例以上B步中的亲核取代反应的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C18H6(OC6H13)5(OC6H12N3)的化合物。即通式(VI)中的R1是含碳原子数6的长链烷基,m=6。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11
核磁1H NMR(CDCl3,TMS,400MHz)δ:7.84(s,6H),4.24(t,J=6.4Hz,12H),3.31(t,J=6.8Hz,2H)1.91-1.98(m,12H),1.50-1.72(m,16H),1.34-1.36(m,20H),0.94(t,J=6.8Hz,15H)。
核磁碳谱13C NMR:14.11,22.69,22.70,22.72,25.83,25.87,25.89,26.62,28.88,29.38,29.43.29.44,29.46,31.71,31.72,51.41,69.42,69.58,69.68,69.71,69.74,107.11,107.24,107.29,107.32,123.55,123.62,123.69,148.80,148.92,148.96,148.99。
红外IR(KBr):v(cm-1)=3099,2928,2856,2095,1618,1516,1466,1438,1387,1262,1174,1070,1050,1028,925,837,799,750,727,600。
C、点击反应
将A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3H6C≡CH)与B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N3)溶于甲苯中,然后加入1摩尔份的碘化亚铜和三乙胺20摩尔份,室温搅拌12时后,旋蒸除去甲苯;所得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为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C18H6(OC6H13)5[OC3H6CCHN3C6H12OC18H6(OC6H13)5]。
经测试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备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C18H6(OC6H13)5[OC3H6CCHN3C6H12OC18H6(OC6H13)5],其产率为90%。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二聚体94℃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得产物确是为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且通式中m=6,n=3,R1,R2为碳原子数为6的长链烷基。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21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400MHz)δ:7.82(t,J=4.8Hz,13H),4.16-4.41(m,26H),3.06-3.18(m,2H),2.32-2.41(m,2H),1.87-1.96(m,24H),1.53-1.79(m,24H),1.38-1.44(m,40H),0.89-0.95(m,30H)。
核磁碳谱13C NMR:14.04,22.22,22.66,25.63,25.86,26.38,29.12,29.30,29.46,30.30,31.69,50.11,68.52,69.33,69.59,69.66,69.74,69.78,107.27,107.33,107.45,107.54,120.91,123.55,123.61,123.70,123.76,147.32,148.79,148.82,148.94,149.05,149.10。
质谱Exact mass:calculated(C105H157O12N3Na+),1675.1659;found,1675.1665。
红外IR(KBr):v(cm-1)=3142,3100,3073,2928,2856,1617,1515,1466,1436,1386,1262,1172,1048,924,836,798,726,600。
本例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31
在本例方法中将原料作相应的变化,则通式(I)的制得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A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中,R6、R7、R8、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通式(I)的制得物中的R1则分别对应为4-9的长链烷基。将B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R6、R7、R8、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通式(I)的制得物中的R2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以上的R1和R2可以不相同。将A步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的n分别取1、2、3及其它整数,则通式(I)的制得物中的n相应分别等于1、2、3及其它整数。将B步中的通式为Br(CH2)mBr的二溴代烷的m分别取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则通式(I)的制得物中的m分别等于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
实施例2
通式(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通过两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三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41
其制备方法是: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42
本例中的羟基苯并菲为二羟基苯并菲:其中R5、R8为羟基,R6、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6的长链烷氧基,即2,7-二羟基-3,6,10,11-四烷氧基苯并菲。
将1摩尔份的2,7-二羟基-3,6,10,11-四烷氧基苯并菲和5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2.4摩尔份的5-溴戊炔,即本例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为分子式为Br(CH2)3C≡CH的5-溴戊炔,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86℃搅拌13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将过滤物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是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2,7-C18H6(OC6H13)4(OC3H6C≡CH)2
经测试采用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2,7-C18H6(OC6H13)4(OC3H6C≡CH)2,其产率为78.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产物87℃时从固态转变为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93℃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2,7-C18H6(OC6H13)4(OC3H6C≡CH)2的化合物: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400MHz)δ:7.87(s,2H,ArH),7.84(s,2H,ArH),7.83(s,2H,ArH),4.34(t,J=6.0Hz,4H,OCH2C2H4C≡CH),4.21-4.24(m,8H,OCH2C4H8CH3),2.51-2.56(m,4H,CH2CH2C≡CH),2.12-2.19(m,4H,CH2CH2C≡CH),2.00(t,J=2.8Hz,2H,C≡CH),1.90-1.97(m,8H,CH2),1.56-1.67(m,8H,CH2),1.34-1.45(m,16H,CH2),0.92-0.95(m,12H,CH3)。
核磁碳谱13C NMR:14.11,15.31,22.70,22.71,25.89,28.44,29.42,29.46,31.70,31.72,67.98,68.88,69.63,69.73,83.73,107.18,107.30,107.59,123.55,123.63,123.78,148.70,148.96,149.04。
红外IR(KBr):v(cm-1)=3287,3104,2955,2928,2957,2115,1615,1517,1465,1439,1391,1263,1174,1054,928,838,629。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与实施例1的B步完全相同。
C、点击反应
将A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2,7-C18H6(OC6H13)4(OC3H6C≡CH)2与B步制得的2.3摩尔份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N3)溶于甲苯中,然后加入1.4摩尔份的碘化亚铜和三乙胺30摩尔份,室温搅拌12时后,旋蒸除去甲苯;所得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分别为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
经测试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备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其产率为52%。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二聚体72℃时从六方柱状液晶相1转变为六方柱状液晶相2,89℃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2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得产物确是为以下通式(II)的化合物,且通式中m=6,n=3,R1,R2为碳原子数为6的长链烷基。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61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600MHz)δ:7.77-7.84(m,18H,ArH),4.37-4.39(m,2H,N-N=N-CH2),4.16-4.25(m,24H,ArOCH2),3.09-3.11(m,4H,CH2),2.35-2.38(m,4H,CH2),1.88-1.94(m,36H,CH2),1.55-1.58(m,32H,CH2),1.36-1.39(m,60H,CH2),0.91-0.94(m,42H,CH3)。
核磁碳谱13C NMR:14.07,22.21,22.67,25.63,25.84,25.87,26.38,29.08,29.28,29.40,29.43,29.46,30.31,31.66,31.70,50.18,68.44,69.27,69.53,69.64,69.68,69.73,69.79,107.12,107.23,107.29,107.44,121.01,123.51,123.54,123.65,123.69,147.27,148.76,148.78,148.83,148.88,148.98,149.04,149.13。
红外IR(KBr):v(cm-1)=3145,3099,3074,2928,2857,1617,1515,1466,1436,1387,1262,1172,1047,924,836,794,726,600。
质谱MALDI-MS:calculated[M+Na]+,(C160H238N6O18Na)+,2555.7824;found,2555.7821。
本例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在本例方法中将原料作相应的变化,则通式(II)的制得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A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R6、R7、R8、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通式(II)的制得物中的R1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将B步中的通式V的二羟基苯并菲,R6、R7、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通式(II)的制得物中的R3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以上的R1和R3可以不相同。A步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的n分别取1、2、3及其它整数,则通式(II)的制得物中的n相应分别等于1、2、3及其它整数。B步中的通式为Br(CH2)mBr的二溴代烷的m分别取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则通式(II)的制得物中的m相应分别等于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
实施例3
通式(I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四聚体,通过三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四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有对称的四聚体(IIIsym)和不对称的四聚体(IIIasym)的两种。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81
以下为对称的四聚体(IIIsym)的制备方法: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182
本例中的羟基苯并菲为2,6,10-羟基-3,7,11-三己氧基苯并菲:其中R5、R7和R9为羟基,R6、R8、R10为含碳原子数6的长链烷氧基,即2,6,10-羟基-3,7,11-三己氧基苯并菲。
将1摩尔份的2,6,10-羟基-3,7,11-三己氧基苯并菲和8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4摩尔份的5-氯戊炔,即本例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为分子式为Cl(CH2)3C≡CH的5-氯戊炔,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100℃搅拌13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将过滤物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是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sym-C18H6(OC6H13)3(OC3H6C≡CH)3
经测试采用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sym-C18H6(OC6H13)3(OC3H6C≡CH)3,其产率为7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产物55℃时从固态1转变为固态2,91℃时从固态2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sym-C18H6(OC6H13)3(OC3H6C≡CH)3的化合物: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400MHz)δ:7.85(s,3H,ArH),7.83(s,3H,ArH),4.33(t,J=6.8Hz,6H,OCH2C2H4C≡CH),4.22(t,J=6.8Hz,6H,OCH2C4H8CH3),2.51-2.55(m,6H,CH2CH2C≡CH),2.11-1.18(m,6H,CH2C≡CH),1.99(t,J=2.8Hz,3H,C≡CH),1.89-1.96(m,6H,CH2),1.54-1.60(m,6H,CH2),1.35-1.44(m,12H,CH2),0.92(t,J=7.2Hz,9H,CH3)。
核磁碳谱13C NMR:14.08,15.30,22.67,25.88,28.46,29.42,31.67,68.07,68.84,69.65,83.71,107.21,107.79,123.49,123.93,148.70,149.12。
红外IR(KBr):v(cm-1)=3288,3100,2933,2866,2116,1615,1518,1469,1436,1391,1265,1175,1052,974,838,730,629。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与实施例1的B步完全相同。
C、点击反应
将A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sym-C18H6(OC6H13)3(OC3H6C≡CH)3与B步制得的3.1摩尔份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N3)溶于甲苯中,然后加入2.1摩尔份的碘化亚铜和三乙胺45摩尔份,室温搅拌14时后,旋蒸除去甲苯;所得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分别为苯并菲盘状液晶四聚体。
经测试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备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其产率为58%。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四聚体98℃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得产物确是为以下通式(IIIsym)的化合物,且通式中m=6,n=3,R1,R4为碳原子数为6的长链烷基。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201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600MHz)δ:7.79-7.82(m,24H,ArH),7.39(s.3H,C=CH),4.30-4.35(m,6H,N-N=N-CH2),4.15-4.27(m,48H,OCH2),3.07-3.11(m,6H,CH2),2.33-2.36(m,6H,CH2),1.85-1.95(m,48H,CH2),1.52-1.60(m,48H,CH2),1.33-1.42(m,72H,CH2),0.90-0.94(m,54H,CH3)。
核磁碳谱13C NMR:14.06,22.22,22.66,25.64,25.83,25.86,25.88,26.40,29.13,29.30,29.38,29.43,29.45,30.33,31.65,31.69,50.13,68.54,69.28,69.52,69.57,69.67,69.72,69.77,106.99,107.11,107.28,107.42,120.91,123.43,123.54,123.63,123.69,123.76,147.31,148.73,148.76,148.87,148.97,149.03。
红外IR(KBr):v(cm-1)=3142,3099,2930,2859,1618,1515,1467,1436,1388,1262,1167,1043,929,831,727,599。
质谱MALDI-MS:calculated[M+Na]+,(C213H315N9O24)+,3408.3670;found,3408.3657。
本例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221
在本例方法中将原料作相应的变化,则通式(IIIsym)的制得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A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R6、R7、R8、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通式(IIIsym)的制得物中的R1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将B步中的通式V的对称的三羟基苯并菲,R6、R8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通式(IIIsym)的制得物中的R4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以上的R1和R4可以不相同。A步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的n分别取1、2、3及其它整数,则通式(IIIsym)的制得物中的n相应分别等于1、2、3及其它整数。B步中的通式为Br(CH2)mBr的二溴代烷的m分别取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则通式(IIIsym)的制得物中的m相应分别等于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
不对称的四聚体(IIIasym)的制备方法和对称四聚体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将B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改为不对称的三羟基苯并菲,即R5、R6和R8为羟基,R7、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可制得通式(IIIasym)的制得物,且其中的R4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
实施例4
通式(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通过六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231
通式(IV)中,m是2以上的整数,n是1以上的整数。
以下为通式(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的制备方法。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241
本例中的羟基苯并菲为六羟基苯并菲:其中R5、R6、R7、R8、R9、R10全是羟基,即2,3,6,7,10,11-六羟基苯并菲。
将1摩尔份的2,3,6,7,10,11-六羟基苯并菲和12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7摩尔份的5-溴戊炔,即本例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为分子式为Br(CH2)3C≡CH的5-溴戊炔,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90℃搅拌14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将过滤物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是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3H6C≡CH)6
经测试采用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3H6C≡CH)6,其产率为62.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产物在131℃时从固态直接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本例A步制得中间产物确是结构简式为C18H6(OC3H6C≡CH)6的化合物: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400MHz)δ:7.86(s,6H,ArH),4.34(t,J=6.0Hz,12H,OCH2C2H4C≡CH),2.51-2.55(m,12H CH2CH2C≡CH),2.11-2.18(m,12H,CH2CH2C≡CH),2.02(t,J=2.8Hz,6H,C≡CH)。
核磁碳谱13C NMR:15.31,28.38,68.01,69.00,83.66,107.71,123.81,148.84。
红外IR(KBr):v(cm-1)=3281,3247,2924,2872,1618,1517,1438,1394,1261,1173,1088,1050,937,842,634。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与实施例1的B步完全相同。
C、点击反应
将A步制得的1摩尔份的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3H6C≡CH)6与B步制得的11摩尔份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6H13)5(OC6H12N3)溶于甲苯中,然后加入5.2摩尔份的碘化亚铜和三乙胺100摩尔份,室温搅拌14时后,旋蒸除去甲苯;所得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或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分别为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
经测试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备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其产率为5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加热过程中,该二聚体157℃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以下的光谱数据表明采用以上本例方法制得产物确是为以下通式(IV)的化合物,且通式中m=6,n=3,R1为碳原子数为6的长链烷基。
核磁氢谱1H NMR(CDCl3,TMS,400MHz)δ:7.81(s,42H,ArH),7.48(s,6H,C=CH),4.30-4.32(m,6H,N-N=N-CH2),4.19-4.22(m,84H,OCH2),3.04(s,12H,CH2),2.33(s,12H,CH2),1.89-1.94(m,84H,CH2),1.38-1.56(m,204H,CH2),0.89-0.93(m,90H,CH3)。
核磁碳谱13C NMR:14.10,22.36,22.57,22.69,25.66,25.85,25.88,26.43,29.25,29.33,29.40,29.45,29.72,30.35,31.67,31.72,50.08,68.63,69.26,69.51,69.64,69.69,69.74,107.06,107.22,107.36,121.07,123.53,123.61,123.66,147.28,148.77,148.84,148.88,148.96,149.00。
红外IR(KBr):v(cm-1)=3133,3105,3074,2930,2858,1617,1515,1468,1436,1388,1263,1171,1044,926,835,803,728,599。
质谱MALDI-MS:calculated[M+Na]+1,(C372H546N18O42Na)+1,5964.1140;found,5965.1190。
本例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Figure GSA00000020752000271
在本例方法中将原料作相应的变化,则通式(IV)的制得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A步中的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R6、R7、R8、R9和R10相同,分别都取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则通式(IV)的制得物中的R1相应分别为4-9的长链烷基。A步中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的n分别取1、2、3及其它整数,则通式(IV)的制得物中的n相应分别等于1、2、3及其它整数。B步中的通式为Br(CH2)mBr的二溴代烷的m分别取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则通式(IV)的制得物中的m相应分别等于2、3、4及2以上的其它整数。
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摄像,发现所得产物均为室温液晶,具有柱状液晶相织构,具有互变液晶相,其相变温度详见表1:
表1中,Colh-六方柱状液晶相,Col1-柱状液晶1相,Col2-柱状液晶2相,Iso-液体;多聚体的通式(I)、(II)、(III)和(IV)中,R1=R2=R3=R4=C6H13,且m=6。
表1  本发明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液晶性能分析结果:
  实施例   多聚体的结构式   相态变化   相变温度℃
通式(I),n=1   Col1→Col2Col2→Iso   75℃88℃
  1   通式(I),n=3   Colh→Iso   95℃
  通式(II),n=1   Colh→Iso   100℃
2 通式(II),n=3   Col1→Col2Col2→Iso   72℃89℃
  通式(IIIsym),n=1   Colh→Iso   157℃
  3   通式(IIIsym),n=3   Colh→Iso   98℃
  通式(IIIasym),n=1   Colh→Iso   119℃
  通式(IIIasym),n=3   Colh→Iso   72℃
  4   通式(IV),n=3   Colh→Iso   157℃
从表1可以看出:
一、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化合物(R1=R2=C6H13,m=6,n=1),当温度增加到75℃时,从有序的柱状液晶1相转变为相对有序较低的柱状液晶2相,增加到88℃时,从柱状液晶2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实施例1制得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化合物(I)(R1=R2=C6H13,m=6,n=3)在加热过程中,95℃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二、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化合物(II)(R1=R3=C6H13,m=6,n=1)在加热过程中,100℃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实施例2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化合物(II)(R1=R3=C6H13,m=6,n=3)在加热过程中,72℃时从有序的柱状液晶1相转变为相对有序较低的柱状液晶2相,在89℃时,从柱状液晶2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三、苯并菲盘状液晶对称的四聚体化合物(III)(R1=R4=C6H13,m=6,n=1)在加热过程中,157℃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实施例3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对称的四聚体化合物(III)(R1=R4=C6H13,m=6,n=3)在加热过程中,98℃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苯并菲盘状液晶不对称的四聚体化合物(III)(R1=R4=C6H13,m=6,n=1)在加热过程中,119℃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苯并菲盘状液晶不对称的四聚体化合物(III)(R1=R4=C6H13,m=6,n=3)在加热过程中,72℃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四、实施例4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化合物(IV)(R1=C6H13,m=6,n=3)在加热过程中,157℃时从有序的六方柱状液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总之,本发明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均为室温液晶且从柱状相转变为液体的温度较高(最低的为72℃,最高的达157℃),是一种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相的新型液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Claims (6)

1.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体具有如下通式(I)、(II)、(III)或(IV)的结构:
通式(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通过一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与两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11
通式(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三聚体,通过两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三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12
通式(III)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四聚体,通过三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四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有对称的四聚体(IIIsym)和不对称的四聚体(IIIasym)的两种;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21
通式(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七聚体,通过六条含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环的桥链将七个苯并菲单分子相连接;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22
上述通式(I)、(II)、(III)和(IV)中,R1,R2,R3,R4表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n是1以上的整数。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方法,其作法是:
A.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
以通式(V)的羟基苯并菲为原料,与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备用;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31
通式(V)中,R5,R6、R7、R8、R9和R10有以下五种组合方式:1)、单羟基苯并菲:R5为羟基,R6、R7、R8、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2)、二羟基苯并菲:R5、R8为羟基,R6、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3)、三羟基苯并菲:R5、R7和R9为羟基,R6、R8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或者R5、R6和R8为羟基,R7、R9和R10为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氧基;4)、六羟基苯并菲:R5、R6、R7、R8、R9和R10都是羟基;
B、二溴代物单取代醚化反应、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
通式(V)中的单羟基苯并菲与通式为Br(CH2)mBr,m是2以上的整数的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得到溴代苯并菲化合物,溴代苯并菲化合物再与叠氮化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通式(VI)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通式(VI)中R1是含碳原子数4-9的长链烷基,m是2以上的整数;
Figure FSA00000020751900032
C、点击反应
由A步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和B步制得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在Cu(I)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点击反应生成所述的通式(I)、(II)、(III)或(IV)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述B步的单羟基苯并菲与二溴代物发生单取代醚化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1摩尔份的羟基苯并菲和4摩尔份的碳酸钾加入到溶剂丙酮中,然后再加入2.4摩尔份的二溴代物得混合液,混合液加热回流12小时后,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水中,再以二氯甲烷萃取,取出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溶剂,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1.5∶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溴代苯并菲化合物;
2)所述B步的叠氮化钠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1摩尔份的溴代苯并菲化合物和10摩尔份的叠氮化钠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12小时,过滤,然后将滤液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反复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并用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再将所得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中卤代端炔烃化合物取代反应的具体作法为:
将1摩尔份的羟基苯并菲和碳酸钾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再加入1-7摩尔份的通式为X(CH2)nC≡CH的卤代端炔烃,其中n是1以上的整数,X是Cl或Br,得混合液;将混合液在80~100℃,搅拌12~14小时后,旋蒸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取沉淀物加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层取出,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将滤液旋蒸干,再用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体积比2∶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分离得到的白色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即为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基苯并菲分别为单羟基苯并菲、二羟基苯并菲、三羟基苯并菲、六羟基苯并菲时,碳酸钾的用量相应分别为4摩尔份、5摩尔份、8摩尔份、12摩尔份;卤代端炔烃的用量相应分别为1.5摩尔份、2.4摩尔份、4摩尔份、7摩尔份,所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则分别为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的点击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A步制得的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与B步制得的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溶于甲苯中,当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分别为1摩尔份的单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二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三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六端炔基苯并菲化合物时,端基含叠氮基的苯并菲化合物的摩尔份数则相应分别为1、2.3、3.1和11;然后加入催化剂碘化亚铜的摩尔份数相应分别为1、1.4、2.1和5.2;三乙胺的摩尔份数也相应分别为20、30、45和100;在室温搅拌12-14时后,旋蒸除去甲苯;剩余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展开剂为以体积比30∶1混合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层析后得到的白色物,再用乙醇或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即分别为苯并菲盘状液晶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七聚体。
CN201010105045A 2010-02-03 2010-02-03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787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5045A CN101787288A (zh) 2010-02-03 2010-02-03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5045A CN101787288A (zh) 2010-02-03 2010-02-03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7288A true CN101787288A (zh) 2010-07-28

Family

ID=4253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5045A Pending CN101787288A (zh) 2010-02-03 2010-02-03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728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185A (zh) * 2011-11-15 2012-06-2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苯并菲类不对称型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8827A (zh) * 2012-11-29 2013-04-24 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 2,3,6,7,10,11-六羟基苯并菲的制备方法
CN103484129A (zh) * 2013-08-22 2014-01-01 北京印刷学院 苯并菲类手性二聚体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937A (zh) * 2018-12-01 2019-04-05 四川师范大学 一种吐昔烯酮-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398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四川师范大学 非对称二连体盘状离子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4354A (zh) * 2019-06-24 2020-01-14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导热硅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2196A (zh) * 2019-03-09 2020-09-15 四川师范大学 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185A (zh) * 2011-11-15 2012-06-2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苯并菲类不对称型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6185B (zh) * 2011-11-15 2014-01-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苯并菲类不对称型盘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8827A (zh) * 2012-11-29 2013-04-24 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 2,3,6,7,10,11-六羟基苯并菲的制备方法
CN103484129A (zh) * 2013-08-22 2014-01-01 北京印刷学院 苯并菲类手性二聚体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4129B (zh) * 2013-08-22 2016-04-13 北京印刷学院 苯并菲类手性二聚体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937A (zh) * 2018-12-01 2019-04-05 四川师范大学 一种吐昔烯酮-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398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四川师范大学 非对称二连体盘状离子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2196A (zh) * 2019-03-09 2020-09-15 四川师范大学 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4354A (zh) * 2019-06-24 2020-01-14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导热硅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7288A (zh) 苯并菲盘状液晶多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1616B (zh) 一种六烷氧基苯并菲-柔性桥-苝四甲酸四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ingstrand et al. Anion-driven mesogenic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onic liquid crystals based on the [closo-1-CB 9 H 10]− and [closo-1-CB 11 H 12]− clusters
CN106047369A (zh) 苯并菲己烷氧基桥连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4418714B (zh)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二聚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11362783A (zh) 四氟四烷氧基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5406A (zh) 一种含支链结构弯曲分子的蓝相液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93095B (zh) X型杂稠苝芳烃的双螺烯功能分子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JP2016147852A (ja) 液晶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液晶組成物
CN112409323A (zh) 一种类石墨烯共轭杂环苯并菲盘状液晶的制备方法及介晶性
CN112409374B (zh) 一种刚性核直连的类石墨烯苯并菲盘状液晶的制备方法及介晶性
CN102321085A (zh) 一类三聚茚并苝系衍生物的星形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241A (zh) 一种含螺芴基团的有机小分子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211599A (zh) 多烷氧基取代的2,3-二羧酸酯苯并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1973A (zh) 一种取向可控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0702B (zh) 一种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6117222A (zh) 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异辛烷氧基苯基卟啉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合成方法
CN101880219B (zh) 一种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4103374B2 (ja) フラーレンc60誘導体
CN106167708A (zh) 2,3‑二酰亚胺苯并菲盘状液晶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688B (zh) 侧链含苯并菲盘状液晶基元的聚乙炔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High-yield preparation of new crown ether-based cryptands and improving complexation with paraquat, paraquat derivatives and diquat
CN101781261A (zh) 半氟烃链联苯类棒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3654B (zh) 一种吡咯环掺杂的bisanthene的制备方法
JP3647315B2 (ja) 液晶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