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1909A - 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1909A CN101771909A CN200910265650A CN200910265650A CN101771909A CN 101771909 A CN101771909 A CN 101771909A CN 200910265650 A CN200910265650 A CN 200910265650A CN 200910265650 A CN200910265650 A CN 200910265650A CN 101771909 A CN101771909 A CN 1017719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production
- earphone
- symbol line
- reproducer
- cp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40000006409 Acacia auriculiform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2441 Sperm surface protein Sp1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65087 Arabidopsis thaliana SCR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67830 Mus musculus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38562 Banj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10674 Tenebrio molitor SP2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38139 Vulpes vulpes CABYR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38 dis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by volum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32 little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9—Applications of special connectors, e.g. USB, XLR, in 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or head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30/01—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ound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Reverberation, Karaoke And Other Acoustics (AREA)
Abstract
在此公开的是再现设备,其包括:壳体;耳机,其构造为设置成在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突出并插入到耳孔中;操作单元,其构造为被设置在壳体的与所述一个表面正交的另一表面上并靠近耳机的底部,并允许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再现单元,其构造为再现音频数据;和控制器,其构造为包含在壳体中并基于输入到操作单元的操作使再现单元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音频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并适于应用于例如具有操作单元的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佩戴方式不同的多种类型的耳机设备。例如,以下类型被广泛传播:覆盖耳朵类型(绕耳型);承载在耳朵上类型(耳上型);和插入耳孔内类型(耳内型或耳道型)。
此外,还提出过一种耳机设备,其具有用作插入耳孔的部分和在壳体上的预定位置输出声音的部分,所述壳体用作承载于耳上的部分,进而具有耳上型的特征和耳道型的特征(参照例如日本专利未决No.2008-227966)。
再者,在近几年内,随着无线模块的尺寸减小还同步地提出了包括无线模块的无线耳机设备。该无线耳机设备无线地连接到再现设备,并接收和再现从该再现设备以无线电波传送的音频数据。
此外,操作单元设置在该无线耳机设备内并且该操作单元允许从无线耳机设备一侧进行再现设备的远程操作。
另一方面,与再现设备自身尺寸减小同步地还提出了一种与耳机设备集成的再现设备(也称作耳机集成再现设备)。
发明内容
在上述无线耳机设备和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情况中,在设备安装于头部周围时,诸如按钮的操作单元位于用户耳朵附近。因此,用户不能在观看操作单元时操作该操作单元,而是必须通过摸索来操作该操作单元。
实践中,多个按钮,如再现开始/停止按钮,曲目前进按钮和曲目后退按钮,被设置为现有技术的无线耳机设备和耳机集成再现设备中的操作单元。很难通过摸索这些按钮来操作这么多的按钮。
此外,在上述无线耳机设备和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情况中,由于用户试图操作操作单元而对操作单元施力,使得有时安装位置被移动以及操作单元不能成功地被操作。因此,设备的可操作性自然不高。
本发明需要提出一种具有比现有技术进一步增强的可操作性的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现设备,其包括壳体、耳机、操作单元、再现单元和控制器,其中所述耳机构造为设置成在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突出并插入耳孔,所述操作单元构造为设置在壳体的垂直于上述一个表面的另一表面上并靠近耳机底部,操作单元允许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所述再现单元构造成再现音频数据,并且所述控制器构造成结合在壳体内并使再现单元基于输入至操作单元的操作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内的音频数据。
由于这种构造,当壳体通过耳机在耳孔内的插入而安装在用户头部周围并且壳体的其他表面被手指夹住以防止该安装位置移动时,可借助夹住壳体的任意手指通过操作单元的操作输入多个命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壳体通过耳机在耳孔内的插入而安装在用户头部附近并且壳体的其他表面被手指夹住以防止该安装位置移动时,可借助夹住壳体的任意手指通过操作单元的操作输入多个命令。因此,能够实现具有比现有技术进一步增强的可操作性的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外观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右耳机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左耳机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头带和右壳体和左壳体每个的一个端面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5A和5B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的连接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当右壳体和左壳体彼此相连时头带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当右壳体和左壳体彼此分开时头带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安装的示意图(1);
图9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安装的示意图(2);
图10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安装的示意图(3);
图11是右壳体的右壳体下表面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微动标度盘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右壳体的右壳体内侧表面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解释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从右耳廓和左耳廓移除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解释在右壳体和左壳体彼此相连时,借助剩余量告知灯发射器实行的电池剩余量告知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了右壳体的右壳体外侧表面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了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解释依赖于吸附板和磁体之间距离的检测器上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变化的示意图(1);
图19是用于解释依赖于吸附板和磁体之间距离的检测器上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变化的示意图(2);
图20是用于解释依赖于吸附板和磁体之间距离的检测器上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变化的示意图(3);
图21是用于解释依赖于吸附板和磁体之间距离的检测器上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变化的示意图(4);
图22是示出了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电路构造的框图;
图23是用于解释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和再现控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了检测器的电路构造的框图;
图25是用于解释借助检测器的磁传感器进行关于右壳体和左壳体是否彼此相连的检测的示意图;
图26A至26F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彼此分开状态中CPU实行的控制的时间图;
图27A至27F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在音乐数据再现过程中彼此相连时CPU实行的控制的时间图;
图28A至28F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在音乐数据未被再现的状态中彼此相连时CPU实行的控制的时间图;
图29A和29B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的相连检查的示意图;
图30A至30F是用于解释右壳体和左壳体彼此相连时CPU实行的控制的时间图;
图31是示出了再现控制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和
图32是跟随示出了再现控制处理程序的图31的流程图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也称作实施例)。描述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实施例
2.其他实施例
<1.实施例>
【1-1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外观构造】
在图1A和1B中,标记1总体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外观构造。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具有分别由具有基本弓形的长盒体所形成的两个壳体2和3。
在此情况中,为了使两个壳体2和3中每个的沿壳体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比另一端部厚,凸起的台阶部分2AX和3AX形成在一个表面2A和一个表面3A上的一个端部处。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一对耳道型立体声耳机中适于右声道的一个耳机4(以下,也称作右耳机)被设置成在一个壳体2的一个表面2A的另一端部处突起。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一对耳道型立体声耳机中适于左通道的另一耳机5(以下也称作左耳机)被设置成在另一壳体3的一个表面3A的另一端部处突起。
再者,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一个和另一个壳体2和3经由头带6彼此相连。
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被如此构造以再现例如音频数据,音乐的音频数据(以下,还特别称作音乐数据)和音频导引(guide)和声音效果的音频数据(以下还特别称作导引数据)。
在以下描述中,设有右耳机4的一个壳体2还被称作右壳体2,并且设有左耳机5的一个壳体3还被称作右壳体3。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右壳体2的其上设置有右耳机4的一个表面2A还被称作右壳体内侧表面2A,并且位于与右壳体内侧表面2A相对侧并具有弓形的另一表面2B还被称作右壳体外侧表面2B。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与右壳体2中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右壳体外侧表面2B相接触的一对侧表面2C和2D中,一个侧表面2C还称作右壳体上表面2C而另一侧表面2D还被称作右壳体下表面2D。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右壳体2的一个端面2E还称作右壳体一个端面2E。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左壳体3的其上设置有左耳机5的一个表面3A还被称作左壳体内侧表面3A,并且位于与左壳体内侧表面3A相对侧并具有弓形的另一表面3B还被称作左壳体外侧表面3B。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与左壳体3中左壳体内侧表面3A和左壳体外侧表面3B相接触的一对侧表面3C和3D中,一个侧表面3C还称作左壳体上表面3C并且另一侧表面3D还被称作左壳体下表面3D。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左壳体3的一个端面3E还称作左壳体一个端面3E。
如图1A、1B和2实际所示,右耳机4具有圆柱形驱动器外壳10,其顶部10B具有比基部10A大的直径。
在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与壳体厚度方向平行的状态下,驱动器外壳10的基部10A与右侧外壳内侧表面2A的另一端部相接合,所述外壳厚度方向垂直于右壳体2的右侧外壳内侧表面2A,并且驱动器外壳10被设置成从右壳体内侧表面2A的另一端部突出。
在驱动器外壳10的圆形顶面10C上,圆柱形声音引入管11沿壳体纵向方向设置在接近一端的预定位置处,使得声音引入管11的中心轴CE1从平行于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CE2的线沿壳体纵向方向朝一端侧略微倾斜。
声音引入管11插入穿过耳塞(earpiece)12的中心的孔内(声音引入管11插入从连接部分的内部穿透至耳道插入部分12A顶部的孔内),所述耳塞通过利用诸如硅胶的树脂材料在圆柱形连接(attachment)部分的一端处设置伞形耳道插入部分12A而形成。
也就是说,耳塞12以声音引入管11的顶部从耳道插入部分12A的顶部处的孔暴露的方式连接至声音引入管11.
在右耳机4中,隔膜(diaphragm)和具有适于隔膜的驱动电路等的耳机驱动器(未示出)收置在驱动器外壳10中。
这允许右耳机4通过声音引入管11的内部从驱动器外壳10的内部传送由耳机驱动器产生的诸如音乐的音频,并从声音引入管11的顶部将其输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1A、1B和3所示,左耳机5基本与右耳机相似地进行构造。
因此,在左耳机5中,驱动器外壳15的基部15A,其具有比顶部15B小的直径,在驱动器外壳15的中心轴与壳体厚度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与左壳体内侧表面3A接合,所述壳体厚度方向垂直于左壳体3的左壳体内侧表面3A。
也就是说,同样在左耳机5中,驱动器外壳15根据左壳体3被设置成从左壳体内侧表面3A的另一端部突出。
在驱动器外壳15的圆形顶面15C上,按照声音引入管16的中心轴CE3从平行于驱动器外壳15的中心轴CE4的线沿壳体纵向方向朝一端侧略微倾斜的方式,圆柱形声音引入管16沿壳体纵向方向设置在接近一端的预定位置处。
具有与上述耳塞12相同构造的耳塞17经由孔部分与声音引入管16相连,并且声音引入管16的顶部从耳塞17的耳道插入部分17A的顶部的孔暴露。
在左耳机5中,与右耳机4类似地,隔膜和具有适于隔膜的驱动电路等的耳机驱动器(未示出)收置在驱动器外壳15中。
这同样允许左耳机5通过声音引入管16的内部从驱动器外壳15的内部传送由耳机驱动器产生的诸如音乐的音频,并从声音引入管16的顶部将其输出至外部。
在右壳体2内,收纳了其上安装有下文将要描述的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各种电路元件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电连接。
在左壳体3内,收纳了能够为驱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提供电力的电池(未示出)。
如图1A、1B和4所示,头带6的一端与右壳体2的右壳体上表面2C的一端侧相连,而其另一端与左壳体3的左壳体上表面3C的一端侧相连。
头带6由覆盖有涂层(coat)的多个电导线形成,所述涂层由具有弹性的绝缘树脂构成。这些导线使右壳体2内部的电路板与左壳体3内部的电池以及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电连接。
头带6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处的涂层进一步覆盖有由绝缘树脂构成的保护管6A和6B。
因此,即使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佩戴/移除时适于弯曲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外力被施加至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时,保护管6A和6B也能防止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弯曲。
因此,即使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佩戴/移除时适于弯曲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外力被施加至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时,也能防止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处涂层破裂和导线断开的发生。
吸附在磁体上的由金属板形成的吸附板20设置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一端表面2E上。
在左壳体3的左壳体一个端面3E的中心部处,形成由凹槽形成的吸附板外壳3EX,该凹槽具有与吸附板20的形状、尺寸和厚度相匹配的形状、尺寸和深度。
对于左壳体3,下文将描述的磁体设置在吸附板外壳3EX的底板的背侧上(即,左壳体3的内部)。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当右壳体2的右壳体一个端面2E和左壳体3的左壳体一个端面3E彼此接近并且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右壳体内侧表面3A朝相同方向取向时,吸附板20被磁体吸附,而吸附板外壳3EX中的底板介于中间。
因此,如图5A和5B所示,在未安装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时,通过借助朝相同方向取向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右壳体内侧表面3A使右壳体一端表面2E与左壳体一端表面3E相连,将右壳体2和左壳体3连在一起。
在头带6中,由具有折线形(dogleg)的弯折(fold)所形成的弯曲部6C预先形成在将整个头带6分成两部分的几乎中间的位置。
头带6的形状使得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相连时,头带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弯曲成弧形,并与弯曲部6C一起在相连的右壳体2和左壳体3附近整体上形成基本为心形的形状,该形状小于人脸。
此外,如图6所示,头带6的形状还使得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以这样的方式彼此相连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的头带6的中间部分位于相同的虚平面上,所述虚平面在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左壳体内侧表面3A朝其定向的一侧。
因此,如图7中所示,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开(即拉开)并且头带6的中间部分随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张开时,在头带6上产生用于将弯曲部分6C的张开弯曲角返回至初始弯曲角的弹力。
因此,当头带6的中间部分随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张开时,头带6由于此时发生的弹力能够施加偏移力(bias)以使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接近。
此外,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开并且头带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间部分扭曲使得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左壳体内侧表面3A彼此面对时,在头带6上产生用于释放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间部分的扭曲的弹力。
因此,当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间部分扭曲时,头带6由于此时产生的弹力能够施加偏移力,以旋转右壳体2和左壳体3并使右壳体一端表面2E和左壳体一端表面3E彼此面对。
此外,当弧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被拉伸为弓形使得中间部分被拉离右壳体2和左壳体3而不论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相连或分开时,在头带6上产生用于使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形状返回初始弧形的弹力。
因此,当弧形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被拉伸为弓形时,头带6由于此时产生的弹力还能够施加用于将中间部分定位在上述相同的虚平面上并使中间部分接近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偏移力。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例如在右手握着的右壳体2和左手握着的左壳体3通过用户彼此分开时,头带6的中间部分被拉伸使得头能够穿过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空间。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如果右手握着的右壳体2和左手握着的左壳体3借助用户彼此分开并且头能够穿过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空间时,右耳机4和左耳机5能够安装在右边的耳廓和左边的耳廓上。在以下描述中,右边的耳廓还被称作右耳廓,并且作左边的耳廓还被称作左耳廓。
具体地,如图8至10所示,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在右耳廓中,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顶部10B被插入耳壳(ear concha)中并且右耳机4的耳塞12被插入耳道内。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在左耳廓中,左耳机5的驱动器外壳15的顶部15B被插入耳壳中并且左耳机5的耳塞17被插入耳道内。耳壳和耳道还被合成地称作耳孔。
此外,在这个时候,关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头带6,弯曲成弧形的一端部接近右耳廓并位于头的右侧,而弯曲成弧形的另一端部类似地接近左耳廓并位于头的左侧,并且中间部分位于头的后部上。
因为此时头带6的中间部分随其弯曲部分6C的弯曲角一起张开(expand),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如上所述施加用于使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接近的偏移力。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在右耳廓中,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顶部10B被轻微压靠并与耳壳紧密接触,并且右耳机4的耳塞12轻微压靠耳道并与耳道紧密接触。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在左耳廓中,左耳机5的驱动器外壳15的顶部15B被轻微压靠并与耳壳紧密接触,并且左耳机5的耳塞17轻微压靠耳道并与耳道紧密接触。
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使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轻微压靠并与用户的右侧头和左侧头紧密接触。
由于该特征,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右耳机4和左耳机5稳固地安装在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上。
此时,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头带6中,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对于中间部分扭曲,使得右壳体2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和左壳体3的左壳体内侧表面3E彼此面对。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施加用于旋转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偏移力并如上所述使右壳体一端表面2E和左壳体一端表面3E彼此面对。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使右壳体2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上的一端部(台阶部分2AX)轻微压靠并与用户的右颊紧密接触,并使左壳体3的左壳体内侧表面3A上的一端部(台阶部分3AX)轻微压靠并与用户的左颊紧密接触。
由于该特征,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一步稳固地安装在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上。
顺带地,佩戴具有上述构造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用户包括具有相对大的右耳廓和左耳廓的人以及具有相对小的右耳廓和左耳廓的人。
当用户具有相对大的右耳廓和左耳廓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头带6的一端部穿过右耳廓的耳轮(helix)的背部与右侧头之间的空间,并允许头带6的另一端部通过左耳廓的耳轮的背部与左侧头之间的空间。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挂在右耳廓和左耳廓的耳轮上,进而允许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一步稳固地安装在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上。
相反地,当用户具有相对小的右耳廓和左耳廓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不可能允许头带6的一端部穿过右耳廓的耳轮的背面与右侧头之间的空间。此外,当用户具有相对小的右耳廓和左耳廓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也不可能允许头带6的另一端部通过左耳廓的耳轮的背部与左侧头之间的空间。
可是,同样在用户具有相对小的右耳廓和左耳廓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偏移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使其与右侧头和左侧头紧密接触,并由此防止右耳机4和左耳机5的稳定安装的失败。
而且,此时,头带6的中间部分压靠头的背部并被拉离头带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施加偏移力以使头带6的中间部分接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使头带6的中间部分轻微压靠并与用户头的背部紧密接触。由于该特征,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右耳机4和左耳机5进一步稳固地安装在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上。
顺带地,如图11所示,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的连接器23设置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下表面2D上的一端部处。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通过连接器23和USB电缆(未示出)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未示出)相连,并与其通信。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可加载和存储经由USB电缆从外部设备传送的音乐数据等,并能够经由USB电缆借助通过外部设备提供的电力为电池充电。
此外,在右壳体2中,具有U字符形状的音量调节键24被设置在右壳体下表面2D的中间部分处,使得音量调节键的主体(trunk)部分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壳体纵向方向并且主体部分两端处的突起部分24A和24B从右壳体下表面2D略微突出。
在以下描述中,音量调节键24中沿壳体纵向方向接近一端定位的突出部分24A还特别被称作音量增加按钮24A,并且音量调节键24中沿壳体纵向方向接近另一端定位的突出部分24B还特别被称作音量降低按钮24B。
每次在音量调节键24的音量增加按钮24A被向下按压操作进而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被下推至右壳体2内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一级一级地顺序增大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音量。
此外,每次在音量调节键24的音量降低按钮24B被向下按压操作进而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被下推至右壳体2内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一级一级地顺序降低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音量。
如果音量增加按钮24A连续被向下按压操作(即,连续被推动),则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同时连续地增加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音量。
如果音量降低按钮24B连续被向下按压操作(即,连续被推动),则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同时连续地降低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输出的音频音量。
此外,在右壳体2中,允许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的旋转操作元件25以该元件的部分边缘从右壳体下表面2D略微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右壳体下表面2D的另一端部并接近右壳体外侧表面2B。
在以下描述中,该旋转操作元件25还被称作微动标度盘(jog dial)25。此外,在以下描述中,从右壳体2的右壳体下表面2D略微突出的微动标度盘25的部分边缘还被称作突出部分。
实际上,微动标度盘25的中心轴基本与右耳机4的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相一致,或者被定位以与驱动器外壳10的中心轴平行并比该中心轴略微接近右壳体下表面2D。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微动标度盘25可被向下按压操作以便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被下推至右壳体2内并且还能够被向下按压操作以按照手指等压靠微动标度盘25突出部分的方式在相对长的时间内被下推。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微动标度盘25还可按照邻靠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的手指等沿壳体纵向方向朝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移动的方式沿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被旋转操作。
在以下描述中,其中微动标度盘25在相对短的时间(例如,少于1秒)被下推至右壳体2内的向下按压操作还特别被称作短按压(short-press)操作。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其中微动标度盘25在相对长的时间(例如,等于或大于1秒)内被下推至右壳体2内的向下按压操作还特别被称作长按压(long-press)操作。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微动标度盘25沿一个方向(正面观看右壳体2的右壳体外侧表面2B时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还特别被称作+旋转操作。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微动标度盘25沿另一个方向(即,正面观看右壳体2的右壳体外侧表面2B时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操作还特别被称作-旋转操作。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借助微动标度盘25的这些多种操作允许诸如再现开始和再现停止的多种命令的输入。
顺带地,如图12中所示,当用户将右手和左手提高至右耳廓和左耳廓的高度时,拇指自然地位于下侧进而从食指至小指的其它四个手指因为人体结构而位于拇指的上方。
因此,在将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安装在用户上的过程中,例如,用户能够按照仅以右手的食指或其食指和中指放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上表面2C上和右手拇指放在右壳体下表面2D上的方式夹住右壳体2。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在如上所述设置在右壳体2的另一端部的右耳机4中,驱动器外壳10的顶部10B被插入并与右耳廓的耳壳紧密接触,并且耳塞12被插入并与右耳廓的耳道紧密接触。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如上所述,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从右壳体2的右壳体下表面2D的另一端部突出。
具体地,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接近右耳机4(即,右耳廓的耳道)进行定位,并且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安装在用户上时,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垂直地定位在右耳机4下面。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仅通过使右手手指接近右耳廓的耳道并使手指夹住右壳体2的另一端部,右手大拇指指肚就很容易地接触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尽管用户不能直接观看安装在右耳廓上的右壳体2。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下表面2D上,如上所述,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接近右壳体外侧表面2D并与右壳体内侧表面2A分开尽可能大距离地进行定位。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在夹住右壳体2的右手中,拇指在不接触用户右耳廓、耳廓周边等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接触微动标度盘25的突出部分。
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在右壳体2的另一端部被把持以固定在右耳廓上而右耳机4如上所述介于中间的状态下,通过夹住右壳体2的另一端部的右手拇指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能够防止右壳体2摆动(wobbling),并且在右手拇指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时还能防止右壳体2相对于右耳廓绕驱动器外壳10旋转。
也就是说,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夹住右壳体2的右手拇指容易地且准确地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
此外,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在右壳体2中,音量调节键24设置在尽可能接近另一端部的位置处,该另一端部被把持以固定在右耳廓上而右耳机4介于中间。
因此,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情况中,在右壳体2以右手位于比右耳廓的耳道略接近脸前侧的位置的方式由用户右手夹住时,右手拇指能够容易地且准确地与右壳体下表面2D中间部分处的音量调节键24相接触。
此外,耳机集成设备1能够防止右壳体2摆动(wobbling),并且在右手拇指实行音量调节键24的向下按压操作时还能防止右壳体2相对于右耳廓绕驱动器外壳10旋转。
也就是说,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还允许夹住右壳体2的右手拇指容易地且准确地实行音量调节键24的向下按压操作。
如上所述,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微动标度盘25和音量调节键24设置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下表面2D上。因此,在安装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时,能够在不使用左手的情况下仅利用右手操作微动标度盘和音量调节键。
另外,如图13所示,用于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从两种不同再现顺序任意改变成其他顺序的再现顺序变换(changeover)开关26可滑动地设置在右壳体2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的中间部分处。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拥有规定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的顺序规定表,这在下文中予以描述。
因此,当再现顺序变换开关26例如沿壳体纵向方向朝另一端侧滑动操作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改变成顺序规定表所表示的再现顺序。
此外,当再现顺序转换开关26例如沿壳体纵向方向朝另一端侧滑动操作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改变成由对顺序规定表所表示的再现顺序的随机重新调整所产生的再现顺序。
在以下描述中,顺序规定表表示的再现顺序还被称作规定再现顺序,并且顺序规定表所表示的规定再现顺序的随机重新布置所产生的再现顺序还被称作混乱(shuffle)再现顺序。
用于告知用户电池剩余量的光发射器27(以下还称作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接近右壳体2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的一端进行设置。
在操作过程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根据电池的剩余量改变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发射颜色并借助该发射颜色告知用户点电池的剩余量。
例如,当电池被完全充满电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发射绿光。与电池剩余量减少相关联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顺序地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发射颜色从绿色改变至橙色并随后最终变为红色。
如图14所示,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从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移除并位于用户身体前同时右手把持右壳体2以及左手把持右壳体3时,能够看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以及右壳体内侧表面2A。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通过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发射颜色能够告知用户电池的剩余量。
如图15所示,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从用户的右耳廓和左耳廓移除并且右壳体2和左壳体3在用户身体前彼此相连同时由右手和左手把持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以及右壳体内侧表面2A可朝向用户脸定向。
因此,在此情况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用户直接观看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并且准确地查看发射颜色,并进而能够准确地告知用户电池的剩余量。
如图16所示,在右壳体2中,用于告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状态的条形光发射器28(以下还称作状态告知光发射器)沿右壳体外侧表面2B的一个端线设置。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使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在经由USB电缆与外部设备相连时,从外部设备传送存储的音乐数据时,借助外部设备提供的电力为电池充电时等发射例如白光。
可是,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响应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状态,存储音乐的状态,为电池充电的状态等改变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的发射状态(明确地,发光,闪烁,间歇闪烁等)。
因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通过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的发射状态能够告知用户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状态。
同样地,响应于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通过使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发射白光一次来告知用户该连接。
【1-2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内部构造】
以下将参照图17描述耳机集成设备1的内部构造。如图17所示,上述磁体30以N极的端面邻靠吸附板外壳3EX底板的背面和S极的端面沿壳体纵向方向朝另一端侧定向的方式被收纳在耳机集成设备1的左壳体3的内部。
用于放大磁体30的吸附力的轭(yoke)31被收纳在左壳体3的内部使其一个表面邻靠磁体30的S极的端面。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电路板32收纳在右壳体2内部。在电路板32的一个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具有基于例如巨磁抗效应(GMR)的磁传感器(由形成在硅基板上的磁薄膜元件形成的磁传感器)的检测器33作为电路元件被安装。
如图18至21所示,当磁体30接近检测器33时,该磁体30产生的磁场被施加至检测器33。在以下描述中,施加至检测器33的磁场还称作施加磁场。
检测器33上的施加磁场的强度(即磁通量密度)在吸附板20被磁体30吸附并且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相连时(即,在磁体30最接近检测器33时)变得最高。
也就是说,检测器33上的施加磁场的强度(即磁通量密度)随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变低。
因此,检测器33基于施加磁场的强度(即磁通量密度)变化检测右壳体2和左壳体3是否彼此相连。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在听音乐时安装在右耳廓和左耳廓上。可是,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被搬运时,在其使用结束后放置在桌上等时,或其他时候,为了将整个设备布置成紧凑形式,右壳体2和左壳体3可连接在一起。
与其中在不使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时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相连的上述使用相匹配地,如果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如下文所述被检测器33检测到,则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根据检测结果实行预定的控制。
这样,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借助吸附板20和磁体30的中间体彼此相连时,允许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实行预定的控制,而此时没有微动标度盘的任何控制等。
【1-3耳机集成再现设备的电路构造】
以下参照图22描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电路构造。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经由USB电缆(未示出)与外部设备相连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的CPU40主要基于外部设备相关地进行操作。
因此,响应于来自外部设备的一个或多个音乐数据的传送,CPU40加载经由连接器23传送的音乐数据并将音乐数据发送至ROM41,ROM41由用以在ROM41中存储音乐数据的闪存所形成。
为简便起见,以下描述基于从外部设备传送的每个音乐数据是一个曲目的音乐数据的假设。通过利用基于音乐数据的音乐标题(即,曲目名)所产生的例如文件名被添加至该音乐数据。
因此,在通过ROM41中的一次传送处理,存储所有从外部设备传送的音乐数据时,CPU40读出此时存储的音乐数据的文件名以及通过之前传送处理所存储的所有音乐数据的文件名。
随后,CPU40按照例如字母表顺序排列这些文件名。基于文件名的排列,CPU40产生规定相应音乐数据再现顺序的顺序规定表,并将产生的顺序规定表发送至ROM41并将其存储在其中。
顺带地,作为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相连的外部设备,存在例如一种设备,其能够从音乐数据提取分别对应一个八度音中十二音相应一个的每个频带的能量,并能够基于每个频带所提取的能量分析音乐的特征。
实际上,具有上述构造的外部设备基于例如音乐数据的每个频带的能量检测音乐演奏中使用的音乐乐器,和弦音,拍子等。
此外,基于和弦音,拍子等的检测结果,具有上述构造的外部设备规定将称作“符线”(hook-line)的部分的开始位置规定为音乐特征部分(即,对应“符线”开始的位置,并且下文还称作符线开始位置)。
在音乐数据传送时,除作为传送目标的音乐数据外,具有上述构造的外部设备传送关于该音乐数据规定作为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开始位置信息的符线开始位置。
因此,当开始位置信息与音乐数据一起从外部设备被传送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的CPU40将音乐数据与开始位置信息一起发送至ROM41并将彼此相关联的音乐数据和开始位置信息存储在ROM41中。
这样,CPU40能够在ROM41中存储多个音乐数据并在每次音乐数据附加地存储在ROM41中时更新顺序规定表的内容。
此外,在从外部设备提供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时,CPU40经由过压保护电路42捕获充电电力并将该电力经由CPU40内部的电源电路(未示出)提供给电池43。
这样,CPU40能够基于从外部设备提供的充电电力为电池43充电。
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与外部设备相连时,在CPU40加载从外部设备传送的音乐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ROM41时,以及电池43被充电时,CPU40产生对应这些状态的光发射控制信号。
CPU40发送光发射控制信号至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进而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控制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并使其发射光而发射状态依赖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状态。
因此,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与外部设备相连时,CPU40允许用户通过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的告知检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所处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外部设备未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相连时,CPU40甚至单独响应于操作单元(即,上述音量调节键24,微动标度盘25和再现顺序变换开关26)等的操作进行操作。
实践中,CPU40确定如果微动标度盘25在电源断开状态下实行短按压操作则输入电源接通命令,在电源断开状态中各个电路块的各种处理和控制等的运行都被停止。
此时,CPU40捕获从电池43提供进入内部电源电路的电力并产生用于操作各个电路块(包括CPU40)的操作电力。
随后,CPU40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其中借助操作功率能够执行各个电路块的各种处理和控制并开始运作。
此外,此时,在CPU40为每个电路块提供相应的操作电力并使这些电路块进入可操作状态。
在电源断开状态中,CPU40将其上安装有微动标度盘25的电路元件设置为能够仅检测适于电源接通命令输入的短按压操作的状态。因此,CPU40允许用户经由微动标度盘25仅输入电源接通命令。
当CPU40借助充电电力为电池43充电或捕获电池43的供给电力时,CPU40使用与电源电路相连的电感器46来抑制充电电力和供给电力上的噪音并实行整流和滤波。
CPU40在ROM41中预先存储多个程序,如基本程序,再现控制程序,和操作控制程序所代表的应用程序。
因此,如果在没有与外部设备相连的情况下电源接通状态开始,则CPU40从ROM41中读取多个程序并响应于依赖操作单元44的用户操作等输入的各种命令将多个程序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5中扩展(expand)。
因此,CPU40控制整个设备(即,各个电路块)并根据RAM45中扩展的多个程序执行多种处理。
在电源接通状态中,CPU40以振荡器47产生的操作时钟的时序进行运作,并将操作时钟提供给各个电路块以使这些电路块也在操作时钟的时序进行运作。
基于该构造,例如,如果CPU40确定用于选择规定再现顺序的选择命令响应于再现命令变换开关26的滑动操作被输入,则CPU40响应于该情况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定为规定再现顺序。
相反地,如果CPU40确定用于选择混乱再现顺序的选择命令响应于再现命令变换开关26的滑动操作被输入,则CPU40将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设定为混乱再现顺序。
当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长按压操作,+旋转操作,或-旋转操作时,CPU40响应于该操作实行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具体地,CPU40实行音乐数据再现的再现模式的变换以及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如再现开始,再现停止,曲目前进和曲目后退。
对于再现模式,CPU40具有正常再现模式,其中实行从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至终点位置的再现(还被称作正常再现),以及符线再现模式,其中实行仅相当于符线的部分的再现(还被称作符线再现)。在以下描述中,相当于音乐数据中音乐符线的部分还被称作符线部分。
在正常再现模式中,CPU40从ROM41中读取音乐数据,并且执行包括解码处理,数模变换处理,放大处理等的读取音乐数据的再现处理,进而产生适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音乐信号。
CPU40发送适于右声道的音乐信号至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发送适于左声道的音乐信号至左耳机的耳机驱动器49。
因此,CPU40基于右声道的音乐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用于从右耳机4输出右声道的音乐。
此外,CPU40基于左声道的音乐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用于从左耳机5输出左声道的音乐。
这样,CPU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听立体音乐。
另一方面,在符线再现中,CPU40从ROM41读取音乐数据。此时,如果从ROM41读取的音乐数据与开始位置信息相关联,则CPU40还从ROM41读取开始位置信息。
此外,CPU40将对应于从由音乐数据中开始位置信息表示的符线开始位置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看作符线部分,并对符线部分执行类似于上述处理的再现处理以便进而产生适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
CPU40将右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发送至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将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发送至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
因此,CPU40基于右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便从右耳机4输出对应于从右声道音乐符线的开始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
此外,CPU40基于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便从左耳机5输出对应于从左声道音乐符线的开始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
在符线再现中,如果从ROM41读取的音乐数据不与开始位置信息相关,则CPU40从ROM41仅读取音乐数据。
在此情况中,CPU40将音乐数据中预先选择的、与开始位置相距预定再现时间(例如,45秒)的位置规定为符线开始位置。
因此,在此情况中,CPU40将音乐数据中对应于从规定的符线开始位置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看作符线部分,并对符线部分执行类似于上述处理的再现处理以便进而产生适于右声道和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
CPU40发送右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至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发送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至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
因此,CPU40基于右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便从右耳机4输出对应于从右声道音乐符线的开始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
此外,CPU40基于左声道的符线部分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便从左耳机5输出对应于从左声道音乐符线的开始起的预定再现时间的部分。
这样,CPU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听立体音乐的符线。
CPU 40不仅可以再现音乐数据而且可以再现导引数据。同样在导引数据再现中,类似于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CPU 40从ROM 41中读出导引数据并执行对于读取导引数据的再现处理,由此产生右声道和左声道的音频数据。
CPU40发送右声道的音频信号至右耳机4的耳机驱动器48,并发送左声道的音频信号至左耳机5的耳机驱动器49。
因此,CPU40基于右声道的音频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8的驱动,以便从右耳机4输出右声道的音频导引或声音效果。
此外,CPU40基于左声道的音频信号控制耳机驱动器49的驱动,以便从左耳机5输出左声道的音频导引或声音效果。
这样,CPU40允许用户经由右耳机4和左耳机5听音频导引或声音效果。
在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被设定为规定再现顺序的状态下进行正常再现或符线再现的情况中,CPU40顺序地再现顺序规定表所表示的规定再现顺序中多个音乐数据中每个的从开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整个部分或符线部分。
在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被设定为混乱再现顺序的状态下进行正常再现或符线再现的情况中,CPU40通过随机重新调整例如顺序规定表表示的规定再现顺序来确定混乱再现顺序。
此外,CPU40顺序地再现混乱再现顺序中多个音乐数据的每个的从开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整个部分或符线部分。
这样,在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被设定为规定再现顺序或混乱再现顺序的状态中进行正常再现的情况中,CPU40基本地实行相同的再现控制,除这些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不同以外。
同样,在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被设定为规定再现顺序或混乱再现顺序的状态中进行符线再现的情况中,CPU40基本地实行相同的再现控制,除这些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不同以外。
以下使用图23对关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和再现控制进行详细描述。作为一个例子,描述将涉及在多个音乐数据的再现顺序被设定为规定再现顺序的状态下的再现控制。
如上所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通过微动标度盘25的多种类型的操作(短按压操作,长按压操作,+旋转操作和-旋转操作)输入多种命令。
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的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实行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
实际上,例如,如果在没有音乐数据被再现的状态中(即,在再现停止状态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CPU40转换(变换)成正常再现模式,其中进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在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时,CPU40基于ROM41中存储的顺序规定表从例如开始的音乐数据顺序地实行正常再现。
如果在该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并基于顺序规定表进行自开始位置起的下一个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进行曲目前进至下一曲目(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
此外,如果在该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根据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进行曲目后退。
具体地,如果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时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落入从开始位置起预定时间(例如,4秒)的范围内,则CPU40停止该音乐数据的再现并进行从其开始位置起之前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40进行曲目后退至之前曲目的开始位置。
相反地,如果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时音乐数据的再现位置超出从开始位置起预定时间(例如,4秒)的范围,则CPU40停止该音乐数据的再现并再次进行从其开始位置起的正常再现。也就是说,CPU40执行曲目后退至当前再现曲目的开始位置。
这样,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进行曲目后退至之前曲目的开始位置或当前再现曲目的开始位置。
此外,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40停止音乐数据的再现并进入再现停止状态。
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40转换成其中再现音乐数据符线部分的符线再现模式。
对于该符线再现模式,存在其中符线再现时间短的符线再现(短)模式和符线再现时间长的符线再现(长)模式的两种模式。以下描述基于符线再现(短)模式中符线再现时间被设定为例如4秒并且符线再现(长)模式中符线再现时间被设定为例如15秒的假定。
实践中,如果在正常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两种符线再现模式中的符线再现(短)模式。
在从正常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时,CPU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数据的正常再现并从其符线开始位置进行该音乐数据的下一个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此后,CPU40基于顺序规定表依次进行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此时的符线再现时间如上所述是4秒。
此外,此时(即,在正常再现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时),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的导引数据。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是例如通过记录表示到符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音频导引所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上述导引数据,CPU40允许用户仅通过音频认识到已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
如果在该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基于顺序规定表从符线开始位置起再现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也就是说,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进行曲目前进至下一曲目(音乐数据)的符线开始位置。
如果在该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从符线开始位置起再现之前音乐数据的符线。也就是说,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进行曲目后退至之前曲目(音乐数据)的符线开始位置。
如果在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
在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时,CPU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再次对该音乐数据从其开始位置进行正常再现。此后,CPU40基于顺序规定表依次进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此外,此时(即,在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时),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是例如通过记录表示到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的音频导引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上述导引数据,CPU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认识到至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
如上所述,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40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此后,CPU40从紧接着正常再现模式中最后再现的音乐数据的音乐数据起依次再现符线部分。
这样,通过仅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的简单操作,CPU40能够将再现模式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
在符线再现(短)模式中,CPU40依次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部分,进而允许用户仅借助符线部分的音频搜索所需曲目(音乐数据)。
如果在音乐数据的符线部分的再现过程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则CPU40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因此,CPU40对符线部分当前正被再现的音乐数据从其开始位置进行正常再现。
因此,CPU40允许已经发现符线再现(短)模式中所需曲目(音乐数据)的用户立即听到该曲目(音乐数据)的全部。
如果在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符线再现(长)模式。
在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长)模式时,CPU40延长符线当前正被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时间。具体地,CPU40将时间从4秒延长至15秒。对于此时再现的音乐数据,符线再现从转换成符线再现(长)模式的时刻起持续15秒。此后,CPU40基于顺序规定表依次进行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此时的符线再现时间如上所述是15秒。
此外,此时(即,在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长)模式时),CPU40再现导引数据以告知用户到符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是例如通过记录表示到符线再现模式中符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的音频导引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上述导引数据,CPU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认识到至符线再现模式中符线再现(长)模式的转换。
如果在该符线再现(长)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基于顺序规定表对下一个音乐数据从其符线开始位置起进行符线再现。也就是说,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进行曲目前进至下一曲目(音乐数据)的符线开始位置。
如果在该符线再现(长)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CPU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对之前的音乐数据从其符线开始位置起进行符线再现。也就是说,CPU40响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进行曲目后退至之前曲目(音乐数据)的符线开始位置。
如果在符线再现(长)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
在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时,CPU40缩短其符线当前正被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时间。具体地,CPU40将时间从15秒缩短至4秒。对于此时再现的音乐数据,符线再现从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的时刻起持续4秒。此后,CPU40基于顺序规定表依次进行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此时的符线再现时间如上所述是4秒。
此外,此时(即,在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时),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符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是例如通过记录表示到符线再现模式中符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音频导引获得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上述导引数据,CPU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认识到至符线再现模式中符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
如果在符线再现(长)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
在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时,CPU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再次对该音乐数据从其开始位置起进行正常再现。此后,CPU40基于顺序规定表依次进行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此外,此时(即,在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成正常再现模式时),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例如是与从符线再现(短)模式到正常模式转换时再现的音频数据相同的音频数据。通过再现上述导引数据,CPU40允许用户通过音频认识到至正常再现模式的转换。
如上所述,如果在符线再现时间为4秒这么短的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则CPU40转换成符线再现时间为15秒这么长的符线再现(长)模式。此外,如果在符线再现(长)模式中实行长按压操作,CPU40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
这样,通过仅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的简单操作,CPU40能够将符线再现模式中的符线再现时间从4秒转换成15秒,反之亦然。
这允许CPU40进行具有适于用户的符线再现时间的符线再现,并由此借助符线再现增强了搜索曲目(音乐数据)的容易性。
如上所述,在再现模式的转换时,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再现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实际上,在该导引数据的再现时,存在该导引数据的再现和音乐数据的再现彼此交叠的时期(period)。在该时期期间,CPU40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
此时,CPU40降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由此防止导引数据的音频变得由于音乐而很难听见。
例如,假定再现模式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短)模式。此时,CPU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并对该音乐数据的下一音乐数据从其符线开始位置起进行符线再现。另外,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符线再现(短)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
在此情况中,从导引数据再现开始到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停止的时期以及从下一音乐数据的再现开始到导引数据的再现终止的时期是进行音乐数据和导引数据混合再现的时期。
此时,CPU40以使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当前设定值逐渐降低至0(即,实行渐弱处理)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此外,在开始下一音乐数据的再现时,CPU40将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0逐渐增加至当前设定值(即,实行渐强处理)。
这样,CPU40执行音乐数据的渐弱/渐强处理,进而改变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期间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
通过该操作,CPU40允许用户借助导引数据更清晰地听到音频。
此外,例如,假定再现模式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成符线再现(长)模式。此时,CPU40延长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时间并且继续该再现。另外,CPU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到符线再现(长短)模式的转换的导引数据。
在此情况中,再现导引数据的时期是进行音乐数据和导引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
此时,CPU40将其符线当前被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从当前设定值逐渐降低至例如减小百分之几十的值(即,实行渐弱处理)。在预定时期消逝后,CPU40将再现音量再次逐渐增加至当前设定值(即,执行渐强处理)。其符线当前被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被抑制的时期被设定成基本等于导引数据的再现时间。
这样,CPU 40在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中降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通过该操作,CPU 40允许用户更清楚地听见通过导引数据的音频,同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此外,也在从符线再现模式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时以及在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时,CPU 40类似地在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中降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
此外,不仅在再现模式的转换时而且在符线再现模式中音乐数据的切换时刻,CPU 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切换音乐数据的导引数据。“切换音乐数据的时刻”指的是实行曲目前进操作(+旋转操作)的时刻,实行曲目后退操作(-旋转操作)的时刻,以及由于符线再现时间的消逝,切换到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的时刻。
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是通过记录声音效果而得到的声音效果数据,该声音效果表示音乐数据切换到下一个音乐数据或前一个音乐数据。通过再现这些导引数据,CPU 40允许用户通过声音效果认识到在符线再现模式中音乐数据的切换。
此外,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时期,在该时期期间该导引数据的再现和音乐数据的再现彼此重叠。在该时期期间,CPU 40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
此外,在该时,CPU 40降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由此防止导引数据的声音效果由于音乐而变得很难听见。
例如,假定实行曲目前进操作。此时,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对下一个音乐数据从其符线开始位置起进行符线再现。此外,CPU 40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切换音乐数据的导引数据。
在该情况下,从导引数据的再现开始至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停止的时期以及从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开始至导引数据的再现终止的时期是进行音乐数据和导引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
此时,CPU 40以从当前设定值至0逐渐降低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的方式(即执行减弱处理)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此外,在开始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时,CPU 40从0至当前设定值逐渐加大该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即执行渐强处理)。
通过该操作,CPU 40允许用户更清楚地听见通过导引数据的声音效果。
此外,也在实行曲目后退操作时以及在由于符线再现时间的消逝而切换到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时,CPU 40类似地在进行导引数据和音乐数据的混合再现的时期中降低音乐数据的再现音量。
如上所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仅通过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而输入多个命令,例如再现模式的切换,再现开始,再现停止,曲目前进,和曲目后退。
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在符线再现模式中依次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部分,由此允许用户容易地在多个音乐数据中搜索所需音乐数据,尽管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不具有显示涉及音乐数据的信息(曲目名等)的显示部分。
此外,在再现模式的切换(转换)时以及在再现音乐数据的切换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再现用于告知该转换的导引数据,由此允许用户容易地认识到该转换。
因此,尽管没有显示部分,但是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可以实现等于或高于具有显示部分的再现设备的可用性。
顺便提及,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图22)设有检测器33,其基于如上所述的所施加磁场的强度(即磁通量密度)的改变来检测右壳体2和左壳体3是否彼此连接。
如图24所示,检测器33具有如上所述的磁性传感器60,该磁性传感器60设有电源端子,输出端子,和接地端子。
对于磁性传感器60,电源端子连接到CPU 40中电源电路的电源端子输出端子连接到CPU 40的输入端子(通用端口),以及接地端子接地。
对于检测器33,磁性传感器60的电源端子和电源电路的电源端子之间的连接节点经由第一电容器61接地,以及磁性传感器60的输出端子和CPU40的输入端子之间的连接节点经由第二电容器62接地。
如图25所示,通过磁性传感器60,检测器33以磁通量密度值检测所施加磁场的强度(即通过磁体30所施加的磁场),该强度取决于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距离(即检测器33和磁体30之间的距离)而改变。
在该情况下,从图25示出的特性曲线A也很明显看出,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由磁性传感器60检测的磁通量密度变得更高,以及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经由吸附板20和磁体30彼此连接时达到最高。另一方面,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距离增加时,由磁性传感器60检测的磁通量密度变得更低。
因此,在检测器33中为磁性传感器60任意选择以便检测右壳体2和左壳体3是否彼此连接的第一阈值TH1和低于第一阈值TH1的第二阈值TH2。
例如,当CPU 40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并被供有来自电源电路的功率以开始操作时,检测器33中的磁性传感器60比较在操作开始时检测的磁通量密度的值和第一和第二阈值TH1和TH2。
结果,如果磁通量密度的值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1,那么磁性传感器60将处于逻辑“L”电平的连接检测信号发送到CPU 40,该信号表示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的状态。
相反,如果在操作开始时检测的磁通量密度的值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那么磁性传感器60将处于逻辑“H”电平的分离检测信号发送到CPU40,该信号表示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的状态。
在操作期间,磁性传感器60总是检测磁通量密度并比较所检测的磁通量密度的值和第一和第二阈值TH1和TH2。
一旦磁性传感器60检测到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1的磁通量密度并发送连接检测信号到CPU 40,那么磁性传感器60继续发送连接检测信号到CPU 40直到它检测到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量密度。
如果磁性传感器60在发送连接检测信号到CPU 40时检测到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量密度,那么在此时代替连接检测信号,磁性传感器60发送分离检测信号到CPU 40。
一旦磁性传感器60检测到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TH2的磁通量密度并发送分离检测信号到CPU 40,那么磁性传感器60继续发送分离检测信号到CPU 40直到它检测到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1的磁通量密度。
如果磁性传感器60在发送分离检测信号到CPU 40时检测到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TH1的磁通量密度,那么在此时代替分离检测信号,磁性传感器60发送连接检测信号到CPU 40。
这样,通过磁性传感器60,检测器33可以检测右壳体2和左壳体3是否彼此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连接检测信号和分离检测信号告知CPU 40检测结果。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在它们之间区分,那么连接检测信号和分离检测信号将共同地称作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从检测器33提供到CPU40,那么CPU 40根据所提供的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实行多种类型的控制。
如图26A至26F所示,如果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的状态时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那么CPU 40捕获操作信号S1,其仅在来自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图26A)期间上升至逻辑“H”电平。此时,CPU 40确定响应操作信号S1,输入电源接通命令。
在确定输入电源接通命令时,CPU 40将供给电力PW1从电池43捕获至电源电路中(图26B),并基于电源电路的供给电力PW1产生操作电力PW2(图26C)。
从而,CPU 40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并通过操作电力PW2开始操作,以及为每个电路块提供相应的操作电力PW2以使电路块相应操作。
结果,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分离由此时开始操作的检测器33进行检测,并由其提供分离检测信号S2A(图26D)。响应分离检测信号S2A,CPU 40继续各个电路块的控制以使电路块相应操作。
如果CPU 40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这样彼此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操作,那么CPU 40例如经由电源电路检测电池43的剩余量。
随后,CPU 40取决于检测结果产生光发射控制信号S3并将其发送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由此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S3控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从而取决于电池43的剩余量,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发射具有发射颜色的光(图26E)。
然而,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安装在用户的右耳和左耳时,右壳体2的设置有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朝向用户的面颊定向,这排除了用户直接看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
因此,在电源接通状态下,CPU 40以预定周期(例如5秒的周期)顺序控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由此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根据电池43的剩余量利用发射颜色周期闪烁。从而,CPU 40防止电池43的电力由于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光发射而无用地被消耗。
此外,例如,如果在电源接通状态下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其中右壳体2和左壳体3保持彼此分离,那么CPU 40捕获仅在来自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期间上升至逻辑“H”电平的操作信号。此时,CPU 40确定响应于操作信号输入了开始音乐数据D1再现的命令。
在确定输入再现开始命令时,CPU 40如上所述再现音乐数据D1,由此基于音乐数据D1从右耳机4和左耳机5中输出立体声音乐并允许用户听立体声音乐(图26F)。
顺便提及,如图27A至27F所示,如果CPU 40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时响应电源接通命令的输入处于电源接通状态(图26A),那么CPU40启动操作单元44的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任何操作。
其中操作单元44操作被使能(enable)的状态指的是其中响应操作单元44的操作CPU 40接收操作命令的输入(即确定输入操作命令)的状态。
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指的是对于音乐数据D1再现的开始和停止、再现模式的切换、曲目前进和曲目后退等的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长按压操作、+旋转操作、和-旋转操作。
此外,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还指用于切换音乐数据D1的再现顺序的再现顺序变换开关26的滑动操作,和用于调节音量的音量调节键24的向下按压操作。
因此,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时,CPU 40允许用户通过操作单元44输入任何多个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命令,例如再现开始命令,再现停止命令,和再现顺序变换命令。
从而,如果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那么CPU 40可以进行音乐数据D1的上述正常再现和符线再现(图27F)。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在它们之间区分,那么音乐数据D1的正常再现和符线再现将共同简单地称作再现。
具体地,如果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那么CPU 40响应操作单元44的操作控制各个电路块,由此允许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对于音乐的正常再现和符线再现可以自由使用。
在音乐数据D1的再现期间,CPU 40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S3控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使得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根据电池43的剩余量发射具有发射颜色的光,类似于上面所述(图27E)。
如果在该状态下,检测器33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并且连接检测信号S2B代替分离检测信号S2A从检测器33提供给CPU 40(图27D),那么CPU 40强制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D1的再现(图27F)。
此外,在强制停止音乐数据D1的再现之后,接着CPU 40停止将光发射控制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以停止光发射(图27E)。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已经从右耳和左耳上去除,如图14和15所示,以及右壳体2和左壳体3已经彼此连接,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朝向用户的脸定向。
从而,如果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那么CPU 40忽略将光发射控制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周期,并立即在强制停止音乐数据D1的再现之后将光发射控制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
从而,当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时,CPU 40忽略直到该时刻一直遵守的预定光发射周期,并且在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S3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最后一次发射光(即例如若干秒的短时间)之后停止光发射。
因此,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通过用户朝向脸定向时,CPU 40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告知的剩余量而基本上确定地检查电池43的剩余量。
在停止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光发射之后,接着CPU 40控制电源电路以停止操作电力PW2的产生,还停止向各个电路块提供操作电力PW2,以停止电路块的操作(图27C)。
此外,在停止各个电路块的操作时,连续地CPU40还停止从电池43捕获供给电力PW1以停止其自身的操作,并转换到电源断开状态(图27B)。
这样,如果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正在用于听音乐时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那么CPU 40响应检测认为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使用终止,并进入电源断开状态。
当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时,CPU 40响应检测产生光发射控制信号,并将产生的光发射控制信号发送到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
从而,例如,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CPU 40使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仅发射一次白光(即仅发射短时间例如若干秒),从而通过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的光发射告知用户已转换到电源断开状态。
此外,如图28A至28F所示,如果CPU 40响应电源接通命令的输入处于电源接通状态(图26A),且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如上所述,那么CPU 40使能操作单元44的任何操作。
然而,如果在该状态下完全没有实行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那么CPU 40不执行音乐数据D1的再现处理(图28F),并且完全不控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由此保持其光发射停止(图28E)。
如果在该状态下,检测器33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并且连接检测信号S2B代替分离检测信号S2A从检测器33提供给CPU 40(图28D),则CPU 40根据电池43在该时的剩余量产生光发射控制信号S3。
通过将光发射控制信号S3发送到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CPU 40基于光发射控制信号S3根据电池43的剩余量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一次(即例如若干秒的短时间)发射具有发射颜色的光,然后停止光发射。
因此,如果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且此时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被用户朝向脸定向,那么CPU 40可允许用户通过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告知的剩余量而基本上确定地检查电池43的剩余量。
停止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的光发射之后,接着CPU 40控制电源电路以停止操作电力PW2的产生,以及还停止向各个电路块提供操作电力PW2,以停止电路块的操作(图28C)。
此外,在停止各个电路块的操作之后,接着CPU40还停止从电池43捕获供给电力PW1以停止其自身的操作,并转换到电源断开状态(图27B)。
这样,即使在音乐数据D1在电源接通状态下没有再现时,如果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那么CPU 40响应检测认为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使用终止,并进入电源断开状态。
此外,在该情况下,CPU 40使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发射光以告知用户已转换到电源断开状态,类似于上面的描述。
顺便提及,如图29A和29B所示,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下的CPU 40一直监视从检测器33供给来的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的电平。
此外,CPU 40检测从检测器33供给的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的电平的下降(即从分离检测信号S2A至连接检测信号S2B的切换)。
当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的电平下降被CPU 40检测到时,CPU40悬置(suspend)执行响应于右壳体2和左壳体3连接的控制,直到从检测到电平下降时消逝预先选定的预定时间(例如几百[毫秒])。
在预定时间从检测到电平下降时消逝时,CPU 40利用预定周期(例如100[秒]的周期)多次(例如三次)检测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的电平。
结果,如果对于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多次检测的所有电平都与逻辑“L”电平相同,那么CPU 40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
即如果连接检测信号S2B继续代替分离检测信号S2A从检测器33供给CPU 40,那么CPU 40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
在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CPU 40停止音乐数据D1的再现等,如上所述,并最后响应于上述确定进入电源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对于连接-存在/缺乏-检测信号S2多次检测的所有电平不与逻辑“L”电平相同,那么CPU 40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不连接。
即如果代替分离检测信号S2A从检测器33供给来的连接检测信号S2B再次由分离检测信号S2A替换,那么CPU 40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不连接。
在确定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不连接时,CPU 40保持电源接通状态,由此继续当前执行的处理例如再现。
这样,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由用户有意地彼此连接时,CPU 40实行停止处理并控制到电源断开状态。
具体地,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由用户错误地暂时彼此连接时,CPU 40防止在用户不想停止音乐时音乐输出被强制停止,以及防止电源断开。
特别地,取决于磁性传感器60的位置准确度,检测准确度等,不仅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完全连接时,而且当它们稍微彼此接近(例如其间横跨若干毫米的距离)时,检测器33检测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
因此,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由用户错误地暂时彼此接近时,CPU 40防止在用户不想停止音乐时音乐输出被强制停止,以及防止电源断开。
如图30A至30F所示,如果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实行,那么CPU 40响应短按压操作捕获由微动标度盘25供给的操作信号S1(图30A)。此时,CPU 40响应操作信号S1确定电源接通命令输入。
在确定电源接通命令输入时,CPU 40将供给电力PW1从电池43捕获至电源电路(图30B),并基于电源电路的供给电力PW1产生操作电力率PW2(图30C)。
从而,CPU 40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并通过操作电力PW2开始操作,以及为每个电路块提供相应的操作电力PW2,使得电路块相应操作。
然而,右壳体2和左壳体3之间的连接由此时开始操作的检测器33检测,以及连接检测信号S2B从检测器33提供给CPU 40(图30D)。响应连接检测信号S2B,CPU 40控制电源电路以停止操作电力PW2的产生。
此外,CPU 40还停止将操作电力PW2提供给各个电路块,由此停止电路块的操作(图30C)。
此外,在停止电路块的操作之后,接着,CPU 40还停止来自电池43的供给电力PW1的捕获,以停止其自身的操作并再次返回到电源断开状态(图30B)。
如果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分离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实行,那么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将该短按压操作作为输入电源接通命令的操作,并在短按压操作之后允许操作单元44接受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
相反,如果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实行,那么CPU 40转换至电源接通状态但是立即返回到电源断开状态。
因此,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CPU 40以仅接收用于电源接通命令输入的对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的方式实行控制,并且基本上禁止操作单元44的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所有操作。
其中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单元44的操作被禁止的状态指的是CPU 40响应操作单元44的涉及音乐数据D1再现的操作而不接受操作命令的输入的状态。
由于该特征,例如即使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被运送,且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操作单元44被错误地操作,CPU 40也不再现音乐数据D1(图30F),从而可以防止电池43的功率被无用地消耗。
此外,例如即使当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被运送,且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操作单元44被错误地操作,CPU 40也不使剩余量告知光发射器27发射光(图30E),从而可以更确定地防止电池43的功率被无用地消耗。
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尽管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暂时进入电源接通状态,但是CPU 40完全不允许状态告知光发射器28的光发射等,并不造成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明显改变。
从而,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CPU 40使得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看起来完全不接受操作,包括电源接通命令输入的短按压操作(即看起来将操作单元44保持在保持状态)。
因此,当操作单元44在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被用户操作时,CPU 40可以允许用户容易地认识到已经设定为禁止该操作。
从而,当右壳体2和左壳体3彼此连接时,CPU 40还可以防止电池43的电力例如由于响应用户多次对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而在电源接通状态和电源断开状态之间的交替转换被无用地消耗。
【1-4再现控制处理程序】
利用图31和图32示出的流程表,下面将描述上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进行的再现控制处理的程序RT1(它将称为再现控制处理程序)。该再现控制处理程序RT1是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根据存储在ROM 41中的程序由CPU 40执行的处理程序。
在进入电源接通状态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的CPU 40开始该再现控制处理程序RT1并移动到步骤SP1。在步骤SP1中,CPU 40等待直到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
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那么CPU 40在步骤SP1中得到肯定结果,并移动到步骤SP2。在步骤SP2中,CPU 40转换到正常再现模式以开始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其后移动到下一个步骤SP3。
在步骤SP3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3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4。
在步骤SP4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并开始下一个音乐数据的再现(即进行曲目前进)。其后,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2并继续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相反,如果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3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5。
在步骤SP5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5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6。
在步骤SP6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并开始前一个音乐数据的再现或从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开始其再现(即进行曲目后退)。其后,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2并继续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5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既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也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7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从而在步骤SP7中得到肯定结果,则CPU 40移动到步骤SP8。
在步骤SP8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并再次返回到步骤SP1,其中CPU 40等待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7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和短按压操作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9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如果在步骤SP9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2并继续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
相反,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9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0(图32)。
在步骤SP10中,CPU 40转换到符线再现(短)模式。此外,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再现并开始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其后移动到下一个步骤SP11。
在步骤SP11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11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2。
在步骤SP12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开始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即进行曲目前进)。其后,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10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11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3。
在步骤SP13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13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4。
在步骤SP14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开始前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即进行曲目后退)。其后,CPU 40返回到步骤SP10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13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既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也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15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从而在步骤SP15中得到肯定结果,则CPU 40返回到步骤SP2(图31)并从符线再现(短)模式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在该情况下,CPU 40停止当前再现的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再次从该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进行其正常再现。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15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和短按压操作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16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如果在步骤SP16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10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16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7。
在步骤S17中,CPU 40转换至符线再现(长)模式并将符线当前正被播放的音乐数据的再现时间从四秒延长至15秒。其后,CPU 40移动到下一个步骤SP18。
在步骤SP18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18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19。
在步骤SP19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开始下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即进行曲目前进)。其后,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17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18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20。
在步骤SP20中,CPU 40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从而在步骤SP20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移动到步骤SP21。
在步骤SP21中,CPU 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开始前一个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即进行曲目后退)。其后,CPU 40返回到步骤SP17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20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既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也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22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从而在步骤SP22中得到肯定结果,则CPU 40返回到步骤SP2(图31)并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在该情况下,CPU 40停止当前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并再次从该音乐数据的开始位置进行其正常再现。
相反,如果在上述步骤SP22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和短按压操作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移动到步骤SP23并确定是否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如果在步骤SP23中得到否定结果,那么这意味着没有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任何操作。在该情况下,CPU 40再次返回到步骤SP17并继续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相反,如果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从而在上述步骤SP23中得到肯定结果,那么CPU 40返回到SP10,其中CPU 40从符线再现(长)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并将符线再现时间从15秒缩短至4秒。
根据再现控制处理的程序RT1,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实行音乐数据的再现控制。
【1-5操作和有利效果】
在上述构造中,耳道型的右耳机4提供为在作为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右壳体2的一个表面的右壳体内侧表面2A上突出。此外,耳道型的左耳机5提供为在作为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左壳体3的一个表面的左壳体内侧表面3A上突出。此外,微动标度盘25提供在作为右壳体2的与所述一个表面正交的另一表面的右壳体下表面2D上并靠近右耳机4的底部。
通过将右耳机4插入在右耳的孔中以及将左耳机5插入在左耳的孔中,本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右壳体2和左壳体3安装在用户的头部周围。
此时,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用户在通过拇指和另一手指夹在右壳体2的侧表面的同时,通过拇指在此时与拇指指肚接触的部分处操作微动标度盘25。
从而,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可以防止在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时右壳体2的安装位置发生移动,并允许用户通过该微动标度盘25容易且确定地实行多种类型的操作。
本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多种类型的操作,实行再现控制例如再现模式的切换,再现开始,再现停止,曲目前进,和曲目后退。
作为再现模式,本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具有正常再现模式,其中音乐数据的从开始位置至末端位置的整个部分顺序再现,以及符线再现模式,其中顺序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部分。
在符线再现模式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顺序再现音乐数据的符线部分,由此允许用户容易地在多个音乐数据中搜索所需音乐数据,尽管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不具有显示涉及音乐数据的信息的显示部分。
在上述构造中,通过将右耳机4插入在右耳的孔中以及将左耳机5插入在左耳的孔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右壳体2和左壳体3安装在用户的头部周围。此外,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用户在通过拇指和另一手指夹住右壳体2的侧表面的同时,通过拇指操作微动标度盘25,由此输入多个命令,以便可以防止该安装位置的移动。这允许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可操作性。
<2.其它实施例>
【2-1其它实施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此外,如果在符线再现(短)模式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换至符线再现(长)模式。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如果在正常再现中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可以转换至符线再现(长)模式。
此外,在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时,CPU 40可以在ROM 41中存储信息,该信息指示符线再现(短)模式和符线再现(长)模式的哪一个是在该转换之前使用的符线再现模式(本信息将称为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信息)。
在该情况下,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换至存储在ROM 41中的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信息所指示的符线再现模式。
具体地,如果在该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信息中指示的是符线再现(短)模式,那么CPU 40将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相反,如果在该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信息中指示的是符线再现(长)模式,那么CPU 40将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长)模式。
从而,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模式时,在符线再现(短)模式和符线再现(长)模式中,CPU 40可以转换至直到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之前用户使用的符线再现模式。换句话说,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转换至符线再现模式时,CPU 40可以将符线再现模式的再现时间(4秒或15秒)设定为在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中使用的符线再现时间。
从而,在符线再现(短)模式和符线再现(长)模式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允许从正常再现模式立即转换至用户经常使用的符线再现模式,从而允许在模式切换时可用性方面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当由于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连接,CPU 40进入电源断开状态时,CPU 40可以在ROM 41中存储信息,该信息指示直到在该电源刚断开之前使用哪一个再现模式(该信息将被称为在电源断开时关于再现模式的信息)。
在该情况下,如果在检测到右壳体2和左壳体3的分离并且CPU 40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后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换至存储在ROM 41中、在电源断开时关于再现模式的信息指示的再现模式。
具体地,如果在电源断开时关于再现模式的信息中指示的是正常再现模式,那么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并开始音乐数据的正常再现。如果在电源断开时关于再现模式的信息中指示的是符线再现(短)模式,那么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并开始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如果在电源断开时关于再现模式的信息中指示的是符线再现(长)模式,那么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短按压操作转换至符线再现(长)模式,并开始音乐数据的符线再现。
从而,在电源接通时,CPU 40可以转换至直到电源刚断开之前用户使用的再现模式。
【2-2其它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具有两种符线再现模式(符线再现(短)模式和符线再现(长)模式),它们具有不同的符线再现时间。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可以具有一种符线再现模式,其符线再现时间是预定时间或可以具有三种或更多符线再现模式,它们具有不同的符线再现时间。如果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具有三种或更多符线再现模式,那么CPU 40例如在每次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时,顺序切换符线再现模式。
也可能使用其中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具有一种符线再现模式并且该符线再现模式的符线再现时间可以由用户设定为任意时间的构造。
具体地,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移至符线再现模式。此时,CPU 40使用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作为符线再现时间。
具体地,当用户希望使用长时间作为符线再现模式的符线再现时间时,用户实行对微动标度盘25的长时间段的长按压操作。当用户希望使用短时间作为符线再现时间时,用户实行短时间段的长按压操作。
从而,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符线再现模式中的符线再现时间可以通过改变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的直观操作而自由地改变。
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不是必须需要匹配符线再现时间。例如,有可能使用其中可以被设置为符线再现时间的时间是“4秒”,“10秒”和“15秒”以及相应于这些时间的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分别是“等于或长于1秒但短于2秒”,“等于或长于2秒但短于3秒”,和“等于或长于3秒”的构造。
此外,当实行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时,CPU 40可以在例如每个预定间隔处再现用于告知用户自长按压操作的开始起已经消逝了多少时间的导引数据。在此时再现的导引数据例如是通过记录听起来类似于短促的高音的效果而得到的声音效果数据。
此外,有可能使用其中具有不同符线再现时间的符线再现模式的数量是例如3,并且再现模式转换至具有相应于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的符线再现时间的符线再现模式的构造。
【2-3其它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那么CPU 40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那么代替进行曲目前进,CPU 40可以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在该情况下,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CPU 40可以进入电源断开状态。
此外,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实行了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那么代替进行曲目后退,CPU 40可以转换至符线再现(短)模式。在该情况下,CPU 40以顺序规定表规定的顺序的相反顺序来顺序进行符线再现。
多种其它类型的关联可以用作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和输入命令之间的关联。
【2-4其它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再现模式的转换时,通过记录对于该转换的音频导引得到的音频数据再现为告知该转换的导引数据。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再现通过记录表示该转换的声音效果得到的音频数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符线再现模式中音乐数据的切换时,通过记录表示该切换的声音效果得到的音频数据再现为告知该切换的导引数据。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再现通过记录用于该切换的音频导引得到的音频数据。
【2-5其它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是应用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例子,其中耳机和再现设备彼此集成在一起。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应用于无线耳机设备,其通过从上述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去除上述再现控制功能而得到,并且可以与具有上述再现控制功能的外部再现设备无线通信。
在该情况下,无线发射器/接收器提供在无线耳机设备中,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操作将命令信号输入经由该发射器/接收器传输至外部再现设备。
结果,通过其发射器/接收器已经接收该命令信号的外部再现设备实行类似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再现控制的再现控制。随后,该再现设备将通过再现音乐数据得到的音乐信号和通过再现导引数据得到的音频信号经由其发射器/接收器传输至无线耳机设备。
该无线耳机设备基于所接收的音乐信号和导引音频输出音乐或基于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输出声音效果。
这样,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无线耳机设备。类似于上面对于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所描述的,这可以提高无线耳机设备的可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立体声型设备的具有右耳机和左耳机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和无线耳机设备,也可以应用于作为单声道型设备的仅具有右和左耳机之一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和无线耳机设备。
【2-6其它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中,微动标度盘25提供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作为右壳体2的侧表面的右壳体下表面2D上,并靠近右耳机4的底部。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代替在右壳体下表面2D上,微动标度盘25可以提供在例如右壳体上表面2C上,只要它在右壳体2的侧表面并在右耳机4的底部附近。在该情况下,微动标度盘25定位在夹住右壳体2的例如食指的指肚的位置。即,微动标度盘25通过该食指操作。此外,微动标度盘25可以提供在左壳体3上,代替在右壳体2上。
此外,除了微动标度盘25以外的多个操作器件中的任何器件可以提供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只要它是允许通过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输入多个命令的操作器件。
【2-7其它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耳道型的右耳机4和左耳机5提供在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中。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除了耳道型耳机以外的耳机也可以提供,只要它是插入到耳孔中的耳机类型。
【2-8其它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的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具有右壳体2作为壳体。此外,作为插入到耳孔中的耳机的右耳机4提供在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右壳体2上。此外,作为操作单元的微动标度盘25提供在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右壳体2上。此外,作为再现单元和控制器的CPU 40提供在该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上。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耳机集成再现设备1的上述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其它多种类型的硬件或软件构形,只要能够处理相同的功能。
【2-9其它实施例9】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至此描述的其它实施例1至其它实施例8。具体地,本发明的应用范围还覆盖由任意组合上述实施例和至此描述的其它实施例1至其它实施例8的部分或所有而得到的形式,以及选取上述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1至其它实施例8的部分而得到的形式。
例如,其它实施例1和其它实施例2可以彼此组合。明确地,在转移至符线再现模式时,CPU 40使用微动标度盘25的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作为符线再现时间。此外,在转移至正常再现模式时,CPU 40在ROM41中存储指示在该转移前使用的符线再现模式的符线再现时间的信息(该信息将称为之前的符线再现时间信息)。其后,在转移至符线再现模式时,CPU 40可以使用由之前的符线再现时间信息指示的符线再现时间作为符线再现模式的符线再现时间。
其它实施例1和其它实施例3可以彼此组合。具体地,CPU 40响应微动标度盘25的+旋转操作将再现模式从正常再现模式切换至符线再现模式。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至符线再现模式的转换中,CPU 40可以转换至直到刚转换至正常再现模式之前使用的符线再现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广泛使用在具有操作单元的耳机设备中。
本应用包含涉及于2008年12月2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334942中公开的主题,该文献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多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得到,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再现设备,包括:
壳体;
耳机,其构造为被设置成在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突出并插入到耳孔中;
操作单元,其构造为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一个表面正交的另一表面上并靠近所述耳机的底部,该操作单元允许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
再现单元,其构造为再现音频数据;和
控制器,其构造为包含在所述壳体中并基于输入到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使所述再现单元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音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基于输入到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再现单元进行再现,并在顺序再现所有多个音频数据的正常再现模式和仅顺序再现多个音频数据的特征部分的特征部分再现模式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当所述耳机插入到耳孔中时,所述操作单元定位在作为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的所述另一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所述特征部分是符线部分,其是等同于基于音频数据的音乐的符线的部分,和
所述特征部分再现模式是符线再现模式,其中仅顺序再现音频数据的符线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如果在正常再现模式中输入长时间按压所述操作单元的长按压操作,那么所述控制器将再现模式从正常再现模式切换至符线再现模式,以及如果在符线再现模式中输入短时间按压所述操作单元的短按压操作,那么所述控制器将再现模式从符线再现模式切换至正常再现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至符线再现模式的切换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操作单元的长按压操作的时间段改变符线再现模式中的符线部分再现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在符线再现模式中,在每次输入长时间按压所述操作单元的长按压操作时,所述控制器改变符线部分再现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在从正常再现模式至符线再现模式的切换时,所述控制器将符线部分再现时间设定为在之前的符线再现模式中使用的符线部分再现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在再现模式的切换时,所述控制器使再现单元再现用于告知用户再现模式的音频数据。
10.一种耳机设备,包括:
壳体;
耳机,其构造为被设置成在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突出并插入到耳孔中;
操作单元,其构造为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一个表面正交的另一表面上并靠近所述耳机的底部,该操作单元允许向下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34942A JP2010157896A (ja) | 2008-12-26 | 2008-12-26 | 再生装置及びヘッドホン装置 |
JP334942/08 | 2008-1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1909A true CN101771909A (zh) | 2010-07-07 |
CN101771909B CN101771909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228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565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1909B (zh) | 2008-12-26 | 2009-12-28 | 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1579B2 (zh) |
JP (1) | JP2010157896A (zh) |
CN (1) | CN10177190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3992A (zh) * | 2010-08-20 | 2011-01-1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阅读设备的遥控装置及其遥控方法 |
CN111103964A (zh) * | 2019-12-20 | 2020-05-05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颈戴式耳机及开机方法、系统、设备、计算机介质 |
US11582545B2 (en) | 2018-07-27 | 2023-02-14 | Sony Corporation | Acoustic output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76050B1 (ko) * | 2010-09-29 | 2011-10-26 | 주식회사 세나테크놀로지 | 인터컴 기능을 갖는 헬멧용 블루투스 헤드셋 |
US20120082320A1 (en) * | 2010-10-01 | 2012-04-05 |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 wireless headset |
GB201104924D0 (en) * | 2011-03-24 | 2011-05-04 | Crawley Alan M | Improvements in headphones |
US9417754B2 (en) | 2011-08-05 | 2016-08-16 | P4tents1, LLC | User interfa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JP6026235B2 (ja) * | 2011-12-22 | 2016-11-16 | 株式会社ディーアンドエ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ネックバンド型イヤーホン |
US10524038B2 (en) | 2012-02-22 | 2019-12-31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
US9769556B2 (en) | 2012-02-22 | 2017-09-19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including receiving external ambient audio and transmitting to the earphones |
JP5972116B2 (ja) * | 2012-09-03 | 2016-08-17 | 株式会社コルグ | エフェクタ |
CN103945294A (zh) * | 2014-03-18 | 2014-07-23 | 常州星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磁铁吸附实现主机可分离式结构的独立智能耳机 |
USD958776S1 (en) * | 2014-05-15 | 2022-07-26 | Apple Inc. | Earpiece |
JP6552868B2 (ja) * | 2015-04-27 | 2019-07-31 | 株式会社東芝 | 音声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装置、音声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D782442S1 (en) * | 2015-08-10 | 2017-03-28 | Shukang Chen | Wireless earphone |
USD806053S1 (en) * | 2015-09-03 | 2017-12-26 | Gn Netcom A/S | Pair of headphones |
USD790501S1 (en) * | 2015-10-26 | 2017-06-27 | Richen Industrial (H.K.) Limited | Ear hook wireless headset |
USD785594S1 (en) * | 2016-01-15 | 2017-05-02 | Mpow Technology Co., Ltd | Sports wireless headset |
USD801950S1 (en) * | 2016-02-19 | 2017-11-07 |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157037B2 (en) * | 2016-03-31 | 2018-12-18 | Bose Corporation | Performing an operation at a headphone system |
JP1558230S (zh) * | 2016-03-31 | 2016-09-12 | ||
US10225640B2 (en) | 2016-04-19 | 2019-03-05 | Snik Llc | Device and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udio to a user |
US11272281B2 (en) | 2016-04-19 | 2022-03-08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
US10951968B2 (en) | 2016-04-19 | 2021-03-16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
US10455306B2 (en) | 2016-04-19 | 2019-10-22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
US10631074B2 (en) | 2016-04-19 | 2020-04-21 | Snik Llc | Magnetic earphones holder |
USD810724S1 (en) * | 2016-08-31 | 2018-02-20 |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 Headphone |
JP1578191S (zh) * | 2016-09-13 | 2017-06-05 | ||
USD833419S1 (en) * | 2016-09-13 | 2018-11-13 | Audio-Technica Corporation | Earphone |
USD816060S1 (en) * | 2016-11-14 | 2018-04-24 | Shenzhen Aukey E-Business Co., Ltd. | Headphones |
USD831608S1 (en) * | 2017-03-16 | 2018-10-23 | Dreamgear, Llc | Headphone for VR headset |
USD843344S1 (en) * | 2017-06-20 | 2019-03-19 | Shenzhen Qenl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 Sport wireless earphone |
USD842836S1 (en) * | 2017-07-17 | 2019-03-12 | Shaowu MA | Wireless headset |
USD860164S1 (en) * | 2017-09-29 | 2019-09-17 | Shenzhen Dacom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earphone |
USD839237S1 (en) * | 2017-10-12 | 2019-01-29 | Shenzhen Meidong Acoustics Co., Ltd | Earphone |
USD873247S1 (en) * | 2017-12-20 | 2020-01-21 | Xiaodong Chen | Earphones |
USD858482S1 (en) * | 2018-03-27 | 2019-09-03 | Jetblue Industrial Co., Limited | Wireless headset |
USD825525S1 (en) * | 2018-03-29 | 2018-08-14 | Mpow Technology Co., Limited | Earphone |
USD864153S1 (en) * | 2018-04-25 | 2019-10-22 | Lihua Hu | Earphone |
USD864165S1 (en) * | 2018-06-08 | 2019-10-22 | Flashbay Electronics Hong Kong Limited | Earphones |
USD863262S1 (en) * | 2018-06-08 | 2019-10-15 | Flashbay Electronics Hong Kong Limited | Earphones |
USD866507S1 (en) * | 2018-07-13 | 2019-11-12 | Shenzhen Fushike Electronic Co., Ltd. | Wireless headset |
CN209390507U (zh) * | 2018-11-05 | 2019-09-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外壳及电子设备 |
USD881848S1 (en) * | 2018-11-14 | 2020-04-21 | Timothy Val Kolton | Earphone |
USD918865S1 (en) * | 2019-01-03 | 2021-05-11 | Gn Audio A/S | Wireless headphone |
USD897320S1 (en) * | 2019-03-25 | 2020-09-29 | Apple Inc. | Pair of earphones |
USD896200S1 (en) | 2019-03-25 | 2020-09-15 | Apple Inc. | Earphones |
USD888685S1 (en) * | 2019-08-22 | 2020-06-30 | Shenzhen Humboldt Technology Co., Ltd | Wireless earphone |
USD912015S1 (en) * | 2019-09-04 | 2021-03-02 | Shenzhen King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Combined earphone with charging cradle |
USD907608S1 (en) * | 2019-09-04 | 2021-01-12 | Shenzhen King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Earphone |
USD920959S1 (en) * | 2019-10-24 | 2021-06-01 | Guangzhou Lanshidun Electronic Limited Company | Earphone |
JP1667984S (zh) * | 2019-11-01 | 2020-09-14 | ||
USD883259S1 (en) * | 2019-11-11 | 2020-05-05 | Shenzhen Na Yin Technology CO., LTD. | Earphone |
USD890137S1 (en) * | 2020-03-09 | 2020-07-14 | Shaowu MA | Earphones |
USD890725S1 (en) * | 2020-03-26 | 2020-07-21 | Ming Liu | Wireless earphones with charging case |
USD963606S1 (en) * | 2020-04-17 | 2022-09-13 | Black & Decker Inc. | Head phone |
CN114286218B (zh) | 2020-09-28 | 2024-10-01 | 南宁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及提升无线耳机续航力的方法 |
JP1695437S (zh) * | 2020-09-30 | 2021-09-21 | ||
USD922359S1 (en) * | 2020-10-27 | 2021-06-15 | Shenzhen Lingqiu Technology Co., Ltd. | Earphone |
USD914651S1 (en) * | 2020-10-28 | 2021-03-30 | Sumin Xie | Earphone |
JP7552968B2 (ja) * | 2021-03-19 | 2024-09-18 | 日立ヴァンタラ株式会社 | 演算方法、演算指示システム |
USD1015299S1 (en) * | 2022-01-18 | 2024-02-20 | Shenzhen Antexin Technology Co., Ltd. | Neck hanging headphone |
USD967806S1 (en) * | 2022-04-27 | 2022-10-25 | Jintian Cai | Earphone |
USD983768S1 (en) * | 2022-10-08 | 2023-04-18 | Yingshan Wu | Earphone |
USD992533S1 (en) * | 2022-10-09 | 2023-07-18 | Siya Hu | Wireless earpho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6180A (ja) * | 1996-08-14 | 1998-03-06 | Sony Corp | ヘッドホン式のオーディオ機器 |
JP2001057695A (ja) * | 1999-08-18 | 2001-02-27 | Toshiba Video Products Japan Kk | 一体型ヘッドフォン装置 |
US7522967B2 (en) * | 2003-07-01 | 2009-04-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udio summary based audio processing |
US20060181517A1 (en) * | 2005-02-11 | 2006-08-17 | Apple Computer, Inc. | Display actuator |
JP2005202319A (ja) * | 2004-01-19 | 2005-07-28 | Denso Corp | 情報抽出システム及び楽曲抽出システム |
JP2005275692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Sony Corp | 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Webサイト変更装置、Webサイト変更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およびWebサイト変更方法 |
JP2005328118A (ja) * | 2004-05-12 | 2005-11-24 | Hosiden Corp | 耳掛け式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セット |
JP2006323920A (ja) * | 2005-05-18 | 2006-11-30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動的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動的コンテンツ再生プログラム |
CN1987846A (zh) * | 2005-12-19 | 2007-06-27 |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个性化试听数字音乐资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20080130910A1 (en) * | 2006-11-30 | 2008-06-05 | Motorola, Inc. | Gestural user interfac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 accessory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4946538B2 (ja) | 2007-03-13 | 2012-06-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ホン装置 |
-
2008
- 2008-12-26 JP JP2008334942A patent/JP2010157896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11-19 US US12/621,677 patent/US83315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12-28 CN CN200910265650.8A patent/CN1017719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3992A (zh) * | 2010-08-20 | 2011-01-1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阅读设备的遥控装置及其遥控方法 |
US8587524B2 (en) | 2010-08-20 | 2013-11-19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Remote control for electronic reader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
US11582545B2 (en) | 2018-07-27 | 2023-02-14 | Sony Corporation | Acoustic output device |
CN111103964A (zh) * | 2019-12-20 | 2020-05-05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颈戴式耳机及开机方法、系统、设备、计算机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157896A (ja) | 2010-07-15 |
US8331579B2 (en) | 2012-12-11 |
CN101771909B (zh) | 2014-06-04 |
US20100166208A1 (en) | 201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1909B (zh) | 再现设备和耳机设备 | |
CN101848406A (zh) | 耳机装置和再现装置 | |
US6753882B2 (en) | Wrist audio player system and wrist audio player device | |
JP3714882B2 (ja) | 携帯型通信端末充電システム | |
US7734055B2 (en) | User configurable headset for monaural and binaural modes | |
US8275159B2 (en) | Media playback apparatus having speakers with rotatable connecting means | |
CN101228582B (zh) | 支持音频缩略图功能的音频再现方法及设备 | |
CN113365012A (zh)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设备 | |
EP3566470A2 (en) | Wireless earbuds, and a storage and charging capsule therefor | |
CN104934048A (zh) | 音效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2403022A (zh) | 录音装置、录音条件设定方法以及录音条件设定程序 | |
JP2005507332A (ja) | 着脱可能で、使用可能なフェースプレートを持つ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 | |
KR20010082589A (ko) | 신체장착형 음악재생장치 및 음악재생시스템 | |
US20060085577A1 (en) | Portable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 |
US20010029192A1 (en) | Cellular phone having an audio player | |
CN113747047A (zh) | 一种视频播放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8128577A2 (en) | Wireless earbuds, and a storage and charging capsule therefor | |
JPWO2017056781A1 (ja) |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1458951A (zh) | 具有多功能的影音节目信号处理系统 | |
CN101102404A (zh) | 摄像设备和在所述摄像设备之间无线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方法 | |
CN104035350A (zh) | 基于耳机插孔的控制系统和方法及耳插装置 | |
KR20160107430A (ko) | 셀피 스틱을 이용한 고음질 녹화영상 생성 장치 | |
CN210130481U (zh) | 具有收纳tws耳机的多媒体适配机 | |
CN111464916B (zh) | 一种屏幕分离式外置声卡 | |
US20060092773A1 (en) | Media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earpie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