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8880B -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8880B
CN101758880B CN2010101009359A CN201010100935A CN101758880B CN 101758880 B CN101758880 B CN 101758880B CN 2010101009359 A CN2010101009359 A CN 2010101009359A CN 201010100935 A CN201010100935 A CN 201010100935A CN 101758880 B CN101758880 B CN 101758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tact
contact block
connecting rod
base plate
tot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09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8880A (zh
Inventor
夏斯樑
宣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009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8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8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8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8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车身上设置有顶棚,底部设置有底板,前轮和后轮,所述的车身两侧底板上分别设置有滑槽,滑槽上安装有玻璃移门;且底板上安装有辅助小轮装置。本发明全封闭的设置,干净,整洁,还可以挡风遮雨;且能防止车辆刹车时侧滑,翻倒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在销售的电动车或摩托车,都不具有挡风遮雨的功能,即使有,也只是在车顶做了个顶棚,但两侧还是无法做到挡风遮雨。而如果要做到全封闭的两轮车,那么车子在停靠或刹车时就无法放稳,实现起来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本发明全封闭的设置,干净,整洁,还可以挡风遮雨;且能防止车辆刹车时侧滑,翻倒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车身上设置有顶棚,底部设置有底板,前轮和后轮,所述的车身两侧底板上分别设置有滑槽,滑槽上安装有玻璃移门;且底板上安装有辅助小轮装置。
所述的玻璃移门分为前玻璃移门和后玻璃移门。
所述的前玻璃移门底部开设有孔,孔上设置有橡胶软垫。
所述的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前辅助小轮装置。
所述的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后辅助小轮装置。
所述的前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的左脚踏板,位于底板内部的第一连杆,第一压力接触块,第一弹簧,第二压力接触块,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第一横梁,以及位于底板下方的第二连杆,和前万向小轮;其中左脚踏板与第一连杆相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内设置有第一压力接触块和第二压力接触块,且第一压力接触块和第二压力接触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活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一压力接触块固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与第一横梁固连,第一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前万向小轮固连。
所述的左脚踏板与手板装置连接。
所述的后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的右脚踏板,位于底板内部的第三连杆,第三压力接触块,第二弹簧,第四压力接触块,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直杠杆,第三弹簧,倒U型连杆,第二横梁,以及位于底板下方的第四连杆和后万向小轮;其中右脚踏板与第三连杆相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内设置有第三压力接触块和第四压力接触块,且第三压力接触块和第四压力接触块之间通过第二弹簧活动连接;第三连杆与第三压力接触块固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与直杠杆固连,直杠杆通过第三弹簧与倒U型连杆活动连接,倒U型连杆与第二横梁固连,第二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与后万向小轮固连。
所述的直杠杆下方设置有第一支点架,直杠杆上设有第一凸出小球,使第一凸出小球刚好位于第一支点架的凹点位置;倒U型连杆下方设置有第二支点架,倒U型连杆上设有第二凸出小球,使第二凸出小球刚好位于第二支点架的凹点位置。
所述的右脚踏板与手板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置主要适用二轮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使用,全封闭的设置,干净,整洁,还可以挡风遮雨;但是由于是二轮车,全封闭会导致无法停稳,所以本发明在前玻璃移门下方设计了孔,以方便驾驶者可以将脚移出车外,刹车或停车时很方便,将脚移出车外放到地上,完全不会失去原来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的功能。而当不需要将脚移出车外时,橡胶软垫又很好的起到了密封效果。再者本发明有辅助小轮装置的设置,可是方便驾驶者如果不希望利用脚移出车外来停靠车辆,可以使用辅助小轮装置停靠车辆,方便,实用,且能防止车辆刹车时侧滑,翻倒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前辅助小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后辅助小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1,车身1上设置有顶棚2,底部设置有底板3,前轮4和后轮5,所述的车身1两侧底板3上分别设置有滑槽6,滑槽6上安装有玻璃移门;玻璃移门分为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前玻璃移门7底部开设有孔14,孔14上设置有橡胶软垫12。底板3上安装有前辅助小轮装置8。前辅助小轮装置8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一连杆82,第一压力接触块83,第一弹簧84,第二压力接触块85,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第一横梁87,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二连杆88和前万向小轮89;其中左脚踏板81与第一连杆82相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内设置有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且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4活动连接;第一连杆82与第一压力接触块83固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与第一横梁87固连,第一横梁87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二连杆88,第二连杆88与前万向小轮89固连。左脚踏板81还可以与手板装置10连接,(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当脚不方便去控制辅助小轮装置的时候,采用手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在使用时,可以将左右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关闭,这样就可以起到全封闭的作用,而为方便驾驶者遵照以往两轮车的习惯,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需要将两脚踮地以保持车的平稳,所以本实施例在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下放开设有孔14,又为了使驾驶者在不需要移出脚的时候,保持车的封闭性,所以在孔上安装有橡胶软垫12。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驾驶者在不需要脚的帮助,就可以保持车的平稳性,本实施例在车上设置了前辅助小轮装置8,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驾驶者只要踩住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左脚踏板81就会去抵压第一压力接触块83,导致第一弹簧84下压,抵压第二压力接触块85,从而带动第一横梁87下压,使第二连杆88下降,刚好将2个前万向小轮89着地,替代了驾驶者的双脚,将车挺稳。当又需要启动两轮车时,只要放开踩在左脚踏板81上的脚,由于第一弹簧84的作用,前万向小轮89又会上伸复原。当然也可以将左脚踏板81与手板装置10连接,这样可以在脚不方便去控制左脚踏板81的时候,采用手板装置10就可以起到下降2个前万向小轮89的功能,特别是在停车的时候,人无法做到长时间踩压左脚踏板81,所以使用手板装置10就可以将车停稳后,人可以离开。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1,车身1上设置有顶棚2,底部设置有底板3,前轮4和后轮5,所述的车身1两侧底板3上分别设置有滑槽6,滑槽6上安装有玻璃移门;玻璃移门分为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前玻璃移门7底部开设有孔14,孔14上设置有橡胶软垫12。底板3上安装有后辅助小轮装置9。后辅助小轮装置9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右脚踏板9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三连杆92,第三压力接触块93,第二弹簧94,第四压力接触块95,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直杠杆97,第三弹簧98,倒U型连杆99,第二横梁910,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四连杆911和后万向小轮912;其中右脚踏板91与第三连杆92相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内设置有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且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94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2与第三压力接触块93固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与直杠杆97固连,直杠杆97通过第三弹簧98与倒U型连杆99活动连接,倒U型连杆99与第二横梁910固连,第二横梁9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四连杆911,第四连杆911与后万向小轮912固连。直杠杆97下方设置有第一支点架913,第一支点架913为两头上翘,中间下凹的支点架,直杠杆97上设有第一凸出小球914,使第一凸出小球914刚好位于第一支点架913的凹点位置;倒U型连杆99下方设置有第二支点架915,第二支点架915为两头上翘,中间下凹的支点架,倒U型连杆99上设有第二凸出小球916,使第二凸出小球916刚好位于第二支点架915的凹点位置。右脚踏板91还可以与手板装置11连接,(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以当脚不方便去控制辅助小轮装置的时候,采用手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在使用时,可以将左右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关闭,这样就可以起到全封闭的作用,而为方便驾驶者遵照以往两轮车的习惯,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需要将两脚踮地以保持车的平稳,所以本实施例在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下放开设有孔14,又为了使驾驶者在不需要移出脚的时候,保持车的封闭性,所以在孔上安装有橡胶软垫12。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驾驶者在不需要脚的帮助,就可以保持车的平稳性,本实施例在车上设置了后辅助小轮装置9,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驾驶者只要踩住底板3上表面的右脚踏板91,右脚踏板91就会去抵压第三压力接触块93,导致第二弹簧94下压,抵压第四压力接触块95,从而使直杠杆97前端下压,此时,由于第一支点架913,有第一凸出小球914的作用,使直杠杆97后端上翘,通过第三弹簧98使倒U型连杆99前端上升,由于第二支点架915,第二凸出小球916的设置,倒U型连杆99后端下压,导致第二横梁910下压,使第四连杆911下降,刚好将2个后万向小轮912着地,替代了驾驶者的双脚,将车挺稳。当又需要启动两轮车时,只要放开踩在右脚踏板91上的脚,由于第二弹簧94的作用,导致直杠杆97前端上翘复原,此时,由于第一支点架913,有第一凸出小球914的作用,使直杠杆97后端下压复原,通过第三弹簧98使倒U型连杆99前端也下降,由于第二支点架915,第二凸出小球916的设置,倒U型连杆99后端上伸复原,导致第二横梁910也上伸复原,使第四连杆911上伸,后万向小轮912也跟着会上伸复原。当然也可以将右脚踏板91与手板装置11连接,这样可以在脚不方便去控制左右脚踏板91的时候,采用手板装置11就可以起到下降2个后万向小轮912的功能,特别是在停车的时候,人无法做到长时间踩压右脚踏板91,所以使用手板装置11就可以将车停稳后,人可以离开。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1,车身1上设置有顶棚2,底部设置有底板3,前轮4和后轮5,所述的车身1两侧底板3上分别设置有滑槽6,滑槽6上安装有玻璃移门;玻璃移门分为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前玻璃移门7底部开设有孔14,孔14上设置有橡胶软垫12。底板3上安装有辅助小轮装置。所述的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的前辅助小轮装置8和后辅助小轮装置9。前辅助小轮装置8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一连杆82,第一压力接触块83,第一弹簧84,第二压力接触块85,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第一横梁87,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二连杆88和前万向小轮89;其中左脚踏板81与第一连杆82相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内设置有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且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4活动连接;第一连杆82与第一压力接触块83固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与第一横梁87固连,第一横梁87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二连杆88,第二连杆88与前万向小轮89固连。左脚踏板81还可以与手板装置10连接,(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当脚不方便去控制前辅助小轮装置8的时候,采用手动控制。
后辅助小轮装置9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右脚踏板9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三连杆92,第三压力接触块93,第二弹簧94,第四压力接触块95,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直杠杆97,第三弹簧98,倒U型连杆99,第二横梁910,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四连杆911和后万向小轮912;其中右脚踏板91与第三连杆92相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内设置有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且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94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2与第三压力接触块93固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与直杠杆97固连,直杠杆97通过第三弹簧98与倒U型连杆99活动连接,倒U型连杆99与第二横梁910固连,第二横梁9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四连杆911,第四连杆911与后万向小轮912固连。直杠杆97下方设置有第一支点架913,第一支点架913为两头上翘,中间下凹的支点架,直杠杆97上设有第一凸出小球914,使第一凸出小球914刚好位于第一支点架913的凹点位置;倒U型连杆99下方设置有第二支点架915,第二支点架915为两头上翘,中间下凹的支点架,倒U型连杆99上设有第二凸出小球916,使第二凸出小球916刚好位于第二支点架915的凹点位置。右脚踏板91还可以与手板装置11连接,(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以当脚不方便去控制后辅助小轮装置9的时候,采用手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在使用时,可以将左右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关闭,这样就可以起到全封闭的作用,而为方便驾驶者遵照以往两轮车的习惯,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需要将两脚踮地以保持车的平稳,所以本实施例在两侧的前玻璃移门7下放开设有孔14,又为了使驾驶者在不需要移出脚的时候,保持车的封闭性,所以在孔上安装有橡胶软垫12。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驾驶者在不需要脚的帮助,就可以保持车的平稳性,本实施例在车上设置了前辅助小轮装置8和后辅助小轮装置9,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车时,驾驶者只要踩住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或右脚踏板91,又或者是同时踩住左脚踏板81和右脚踏板91来帮助停车。
当驾驶者只踩住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时,左脚踏板81就会去抵压第一压力接触块83,导致第一弹簧84下压,抵压第二压力接触块85,从而带动第一横梁87下压,使第二连杆88下降,刚好将2个前万向小轮89着地,替代了驾驶者的双脚,将车挺稳。当又需要启动两轮车时,只要放开踩在左脚踏板81上的脚,由于第一弹簧84的作用,前万向小轮89又会上伸复原。当然也可以将左脚踏板81与手板装置10连接,这样可以在脚不方便去控制左脚踏板81的时候,采用手板装置10就可以起到下降2个前万向小轮89的功能,特别是在停车的时候,人无法做到长时间踩压左脚踏板81,所以使用手板装置10就可以将车停稳后,人可以离开。
当驾驶者只踩住底板3上表面的右脚踏板91时,右脚踏板91就会去抵压第三压力接触块93,导致第二弹簧94下压,抵压第四压力接触块95,从而使直杠杆97前端下压,此时,由于第一支点架913,有第一凸出小球914的作用,使直杠杆97后端上翘,通过第三弹簧98使倒U型连杆99前端上升,由于第二支点架915,第二凸出小球916的设置,倒U型连杆99后端下压,导致第二横梁910下压,使第四连杆911下降,刚好将2个后万向小轮912着地,替代了驾驶者的双脚,将车挺稳。当又需要启动两轮车时,只要放开踩在右脚踏板91上的脚,由于第二弹簧94的作用,导致直杠杆97前端上翘复原,此时,由于第一支点架913,有第一凸出小球914的作用,使直杠杆97后端下压复原,通过第三弹簧98使倒U型连杆99前端也下降,由于第二支点架915,第二凸出小球916的设置,倒U型连杆99后端上伸复原,导致第二横梁910也上伸复原,使第四连杆911上伸,后万向小轮912也跟着会上伸复原。当然也可以将右脚踏板91与手板装置11连接,这样可以在脚不方便去控制左右脚踏板91的时候,采用手板装置11就可以起到下降2个后万向小轮912的功能,特别是在停车的时候,人无法做到长时间踩压右脚踏板91,所以使用手板装置11就可以将车停稳后,人可以离开。
同理,当驾驶者同时踩住左脚踏板81和右脚踏板91的情况下,就会同时将前万向小轮89和后万向小轮912都着地,使车辆能更加平稳的停放。

Claims (7)

1.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包括车身(1),车身(1)上设置有顶棚(2),底部设置有底板(3),前轮(4)和后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两侧底板(3)上分别设置有滑槽(6),滑槽(6)上安装有玻璃移门;且底板(3)上安装有辅助小轮装置;所述的辅助小轮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的前辅助小轮装置(8)和后辅助小轮装置(9);所述的前辅助小轮装置(8)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左脚踏板(8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一连杆(82),第一压力接触块(83),第一弹簧(84),第二压力接触块(85),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第一横梁(87),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二连杆(88)和前万向小轮(89);其中左脚踏板(81)与第一连杆(82)相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内设置有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且第一压力接触块(83)和第二压力接触块(85)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4)活动连接;第一连杆(82)与第一压力接触块(83)固连;第一压力接触块保护座(86)与第一横梁(87)固连,第一横梁(87)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二连杆(88),第二连杆(88)与前万向小轮(89)固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移门分为前玻璃移门(7)和后玻璃移门(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玻璃移门(7)底部开设有孔(14),孔(14)上设置有橡胶软垫(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脚踏板(81)与手板装置(1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辅助小轮装置(9)包括安装在底板(3)上表面的右脚踏板(91),位于底板(3)内部的第三连杆(92),第三压力接触块(93),第二弹簧(94),第四压力接触块(95),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直杠杆(97),第三弹簧(98),倒U型连杆(99),第二横梁(910),以及位于底板(3)下方的第四连杆(911)和后万向小轮(912);其中右脚踏板(91)与第三连杆(92)相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内设置有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且第三压力接触块(93)和第四压力接触块(9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94)活动连接;第三连杆(92)与第三压力接触块(93)固连;第二压力接触块保护座(96)与直杠杆(97)固连,直杠杆(97)通过第三弹簧(98)与倒U型连杆(99)活动连接,倒U型连杆(99)与第二横梁(910)固连,第二横梁(9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第四连杆(911),第四连杆(911)与后万向小轮(912)固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杠杆(97)下方设置有第一支点架(913),直杠杆(97)上设有第一凸出小球(914),使第一凸出小球(914)刚好位于第一支点架(913)的凹点位置;倒U型连杆(99)下方设置有第二支点架(915),倒U型连杆(99)上设有第二凸出小球(916),使第二凸出小球(916)刚好位于第二支点架(915)的凹点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脚踏板(91)与手板装置(11)连接。 
CN2010101009359A 2010-01-22 2010-01-22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8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9359A CN101758880B (zh) 2010-01-22 2010-01-22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9359A CN101758880B (zh) 2010-01-22 2010-01-22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8880A CN101758880A (zh) 2010-06-30
CN101758880B true CN101758880B (zh) 2011-12-07

Family

ID=42490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093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8880B (zh) 2010-01-22 2010-01-22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8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873B (zh) * 2012-02-27 2016-08-17 赵玲玲 中柱倾斜的旋转门
WO2016061799A1 (zh) * 2014-10-23 2016-04-28 杭州创皇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两轮车
CN110155189A (zh) * 2019-05-05 2019-08-23 康趣智能家居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电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8880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36662A1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CN111038456B (zh) 乘用车应急制动多功能辅助轮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58880B (zh)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CN201703499U (zh) 一种全封闭流线型两轮车
CN203172606U (zh) 脚踏泊车装置
CN203472827U (zh) 小型汽车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CN202186447U (zh) 两轮机动车防倒装置及其两轮机动车
CN202378862U (zh) 汽车和汽车用防侧翻安全系统及其防侧翻安全装置
CN203921053U (zh) 一种老年人或残疾人用四轮电动车
CN211442267U (zh) 乘用车应急制动多功能辅助轮机构
CN204547833U (zh) 一种设有带制动机构的移动汽车座椅的汽车
CN203995969U (zh) 一种踏板翻转式残疾人乘车辅助系统
CN210264099U (zh)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载车板
CN103334607B (zh) 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用车台板
CN209666958U (zh) 一种多用车载登车梯
CN206581665U (zh) 一种轮外触夹的抓车装置
CN103256194B (zh) 一种公交车止刹能量回收装置
CN203268022U (zh) 手控半挂车辅助制动装置
CN2654466Y (zh) 拖车牵引、制动装置
CN2099695U (zh) 自动平衡式惯性助力制动器
CN109334636A (zh) 一种汽车强制制动装置及重载机动车
CN213921263U (zh) 一种翻转式驾驶室用的汽车启动保护装置
CN219162856U (zh) 一种用于驾驶员突发情况训练的低底盘无人车训载装置
CN2244505Y (zh) 汽车防滑溜与止退自动控制装置
CN209336700U (zh) 车辆应急制动装置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