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271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2712A
CN101752712A CN200910252310A CN200910252310A CN101752712A CN 101752712 A CN101752712 A CN 101752712A CN 200910252310 A CN200910252310 A CN 200910252310A CN 200910252310 A CN200910252310 A CN 200910252310A CN 101752712 A CN101752712 A CN 101752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signal contact
row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2712B (zh
Inventor
加藤林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2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2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不会增加接点的材料的浪费,可以谋求接点的接触部的窄间距化、加大接点的端子部的排列间距。把具有接触部和端子部(133、143、153)以及与它们连接的连接部(134、144、154)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安装在壳体上。把信号接点(13、13’、14、14’)和接地接点(15)从弹性金属板冲切时,使连接部(134、154)的一部分和端子部(133、153)相对于与接点的排列方向(D)正交的假想平面(P)倾斜,从而使邻接的接点不发生干涉。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对一个弹性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多个接点(コンタクト)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由壳体、多对信号接点(差动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构成的连接器(参照日本特开2007-179960号公报)。
在壳体中沿着规定的排列方向配置着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
信号接点和接地接点具有端子部、接触部和连接部。端子部被插入基板的通孔。接触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接点接触。连接部将端子部和接触部连接。连接部被弯曲成直角。
信号接点的连接部进行使端子部的位置与接触部的位置在排列方向上错开的间距变换。通过所述间距变换,扩大成对的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间隔(排列方向的间隔),邻接的通孔不重合,因而防止了短路。
信号接点和接地接点的接触部被排成一列,端子部被排成三列。
按照上述现有的连接器,可以实现接触部的间距的狭窄化,而且可以使壳体不会大型化而加大端子部的间隔。
即便假设要通过对一个弹性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制造上述的多个接点,由于邻接的接点的端子部彼此干涉,因而不能进行这样的制造。
为了使这样的制造成为可能,将接点的排列方向的间距扩大而冲切弹性金属板,然后将托架弯曲而使接点的排列方向的间距变窄即可(参照日本特开平8-8034号公报)。但是,该方法需要宽度(接点排列方向的宽度)大的弹性金属板,增加了冲切后废弃的材料的量,产生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得出,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不会增加接点的材料的浪费,可谋求接点的接触部的窄间距化、加大接点的端子部的排列间距。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壳体和多个接点,所述多个接点通过将弹性金属板至少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沿规定的排列方向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接点具有与第一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与第二连接对象物连接的端子部,和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连接部,其特征是,所述多个接点中的至少一部分接点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端子部,相对于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假想面倾斜规定角度,从而在进行所述冲切加工时,不会与邻接的其它接点发生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的构成,多个接点中的至少一部分接点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以及端子部,相对于与排列方向正交的假想面倾斜规定角度,从而在进行冲切加工时,不会与邻接的其它接点发生干涉,因而,即使不准备接点的排列方向的宽度大的弹性金属板作为用来制造接点的弹性金属板,也可以避免邻接的接点间发生干涉。
优选为,所述多个接点通过在所述冲切加工后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所述多个接点具有大致四边形的截面,所述多个接点的端子部为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对象物上形成着的通孔的销状,所述多个接点中的至少一部分接点的端子部的一面,在进行所述弯曲加工后,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优选为,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并在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邻接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
优选为,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在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一列,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另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倒梯形。
进而优选为,在所述排列方向邻接的所述成对的信号接点的接触部间配置着所述接地接点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不会增加接点的材料的浪费,可以谋求接点的接触部的窄间距化、并可以加大接点的端子部的排列间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轴测图。
图2是把图1所示连接器表背翻转后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连接器的多个接点的连接部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6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由托架将图1所示连接器的多个接点连接着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多个接点的侧视图。
图9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连接器的多个接点的端子部的外周面的朝向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多个接点从托架拆开之前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各个接点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把图10所示多个接点从托架拆开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各个接点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把图12所示多个接点的端子部弯曲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各接点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连接器10设有壳体11、多个接点C、和定位器19。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第二连接对象物)上。连接器10把被插入壳体11的收容部111a(参照图4)的未图示的存储卡、图形卡(グラフイツクカ一ド)等卡片式电子装置(第一连接对象物)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壳体11具有壳体本体111和前壁部112。
如图4所示在壳体本体111的前部(图4的左方的部分)形成有用来接受卡片式电子装置的前端部的收容部111a。在壳体本体111的前部的底面形成有槽111b。槽111b保持接点C的一部分(后述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连接部134、144、154)。在壳体本体111的后部(图4的右方的部分)的底面形成有用来收容定位器19的收容凹部111c。在壳体本体111的底面的两端部形成有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定位孔(未图示)的定位销113。
前壁部112与壳体本体111的前部相连。在前壁部112的内面形成有把插入收容部111a的卡片式电子装置与印刷电路板平行地进行支撑的支撑面112a。
接点C沿规定的排列方向D配置在壳体11中。如图4、图5所示,在接点C上有通孔安装型的信号接点13、13’、14、14’、通孔安装型的接地接点15、表面安装型的信号接点16,和表面安装型的接地接点17。信号接点13、13’、14、14’和接地接点15被配置在壳体本体111的下部(图4的下方的部分)。信号接点16和接地接点17配置在壳体11的上部(图4的上方的部分)。
信号接点13、13’是用来进行差动传送的成对的接点。信号接点13、13’的形状相同,因而仅仅对信号接点13进行说明。
信号接点13具有接触部(未图示)、弹簧部(未图示)、端子部133和连接部134。信号接点13的接触部的形状与后述的信号接点14的接触部141的形状相同。信号接点13的接触部与插入收容部111a的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未图示)接触。信号接点13的弹簧部的形状与信号接点14的弹簧部142相同。信号接点13的弹簧部与接触部相连。弹簧部把接触部推压在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上。端子部133被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
弹簧部从接触部延伸设置,连接部134借助弹簧部将接触部与端子部133连接。连接部134具有间距变换部分134a。间距变换部分134a大致为曲柄状,使端子部133的排列间距大于接触部的排列间距。
信号接点14、14’是差动传送用的成对的接点。由于信号接点14、14’的形状相同,因而对信号接点14进行说明。
信号接点14具有接触部141、弹簧部142、端子部143和连接部144。接触部141与插入收容部111a的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接触。弹簧部142被弯曲成大致S字形,与接触部141相连。弹簧部142把接触部141推压在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上。端子部143被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
弹簧部142从接触部141延伸设置,连接部144借助弹簧部142将接触部141与端子部143连接。连接部144具有间距变换部分144a。间距变换部分144a大致为曲柄状,使端子部143的排列间距大于接触部141的排列间距。
接地接点15(参照图5)具有接触部(未图示)、弹簧部(未图示)、端子部153和连接部154。接地接点15的接触部的形状与信号接点14的接触部141的相同。接地接点15的接触部与插入收容部111a的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接触。接地接点15的弹簧部的形状与信号接点14的弹簧部142的形状相同。接地接点15的弹簧部与接触部相连。弹簧部把接触部推压到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上。端子部153被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
如图3、图6所示,接点C中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33、143、153沿排列方向D平行地排成三列。信号接点13、13’的端子部133的列与信号接点14、14’的端子部143的列相比,位于壳体11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图3、图6的上侧)。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53的列位于端子部133的列和端子部143的列之间。
如图6所示,成对的信号接点13、13’的端子部133、133的间隔133a小于接地接点15、15的端子部153、153的间隔153a。而且,接地接点15、15的端子部153、153的间隔153a大于成对的信号接点14、14’的端子部143、143的间隔143a。
如图6所示,用假想直线(图6的双点划线)把成对的信号接点13、13’的端子部133、133与位于所述端子部133、133附近的两个接地接点15、15的端子部153、153连接时,形成梯形T1。另外,用假想直线(图6的双点划线)把成对的信号接点14、14’的端子部143、143与位于所述端子部143、143附近的两个接地接点15、15的端子部153、153连接时,形成倒梯形T2。
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53,位于把成对的信号接点13、13’中的一个信号接点13(或13’)的端子部133与离所述端子部133最近位置处的成对的信号接点14、14’中的一个信号接点14(或14’)的端子部143连接的假想直线(未图示)上。
信号接点16(参照图4)是用来进行差动传送的接点,由邻接的两个信号接点16、16构成一对。
信号接点16具有接触部161、弹簧部(未图示)、端子部163和连接部164。接触部161与插入收容部111a的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接触。弹簧部与接触部161相连。弹簧部把接触部161推压到卡片式电子装置的电极上。端子部163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垫部件的表面。弹簧部从接触部161延伸设置,连接部164借助弹簧部将接触部161与端子部163连接。
接地接点17(参照图4)具有接触部171、弹簧部(未图示)、端子部173和连接部174。接地接点17的形状与信号接点16的相同,因而为了方便,在图4中的信号接点16的附图标记16、161、163、164的旁边把接地接点17的附图标记17、171、173、174写在括号中,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图6所示,定位器19具有定位器本体191和前壁部192。定位器本体191为板状。在定位器本体191上沿排列方向D按三列形成了多个保持孔191a。多个保持孔191a与端子部133、143、153的排列相同地排列着。在前列(图6的上面的列)的保持孔191a中插入信号接点13、13’的端子部133。在中央的列的保持孔191a中插入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53。在后列(图6的下面的列)的保持孔191a中插入信号接点14、14’的端子部143。在定位器本体191的两端部形成定位孔191b(参照图3)。在定位孔(191b)中插入壳体11的定位销113。通过在定位孔191b(参照图3)中插入定位销113,将定位器19在壳体11上定位。
前壁部192与定位器本体191的前部相连。在前壁部192上形成多个槽192a。槽192a在壳体11的高度方向H上延伸。在槽192a中保持着信号接点13、13’、14、14’或接地接点15的连接部134、144、154的一部分。
根据图7、图8说明图1所示连接器10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制造方法。
从一张弹性金属板M冲切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此时,信号接点13、13’、14、14’和接地接点15以及托架CR(位于弹性金属板M的端部的穿了孔HL的部分)是连接着的。从弹性金属板M冲切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四边形(参照图6)。
图8表示冲切加工之后端子部133、143、153被弯曲成直角的状态的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然而从端子部133、153的冲切痕迹133’、153’的形状可以知道,弯曲加工之前的端子部133、153相对于与排列方向D正交的假想平面P(参照图1)倾斜规定角度。与端子部133、153相连的连接部134、154的一部分也和端子部133、153一样相对于假想平面P倾斜规定角度。在图7中假想平面P由假想直线表示。
如图8所示,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被弯曲成规定形状。此时,端子部133、143、153相对于托架CR被弯曲成直角。而且,由于弯曲加工之前的信号接点13、13’以及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33、153和连接部134、154的一部分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假想平面P倾斜,因而,当端子部133、153被弯曲成直角时,如图9所示,端子部133、153的对着定位器19的前壁部192的面133b、153b相对于排列方向D倾斜。即,信号接点14、14’的面143b相对于排列方向D平行,但是信号接点13、13’以及接地接点15的面133b、153b不能相对于排列方向D平行。
根据以上的工序,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在与托架CR连接着的状态下完成。
组装连接器10时,首先,把与托架CR连接着的状态下的多个信号接点13、13’、14、14’和接地接点15,一次安装在通过所谓的模型插入成形法(モ一ルドイン成型法)保持着信号接点16和接地接点17的壳体11上。
然后,把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33、143、153插入定位器19的保持孔191a,而且,把定位器19收容在壳体11的收容凹部111c中。
通过以上的操作将连接器10组装成。
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由于信号接点13、13’以及接地接点15的连接部134、154的一部分以及端子部133、153,在弯曲加工之前,以与邻接的其它接点不发生干涉的方式相对于假想平面P倾斜,因而,可以减少弹性金属板M的不被冲切的部分的面积,可以消除弹性金属板M的材料的浪费。
另外,由于即使用一张弹性金属板M形成信号接点13、13’、信号接点14、14’和接地接点15,接触部的间隔也不会改变,因此,可以把信号接点13、13’、信号接点14、14’和接地接点15在与托架CR相连的状态下安装在壳体11上。
成对的信号接点13、13’的长度相同,而且成对的信号接点14、14’的长度也相同。因此,可以防止相位的延迟,传送特性优异。
进而,由于端子部133、143、153配置成三列,因此,分别成对的端子部133、143、153的间隔能够充分取得,印刷电路板的邻接的通孔的间隔可以充分取得。
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信号接点13、13’、信号接点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33、143、153的形状为通孔安装式的销形,但是也可以取代该形状,使端子部的形状采用表面安装式的平板状。另外,端子部的连接对方为连接器时,也可以使端子部为能够与对方侧的连接器进行连接的形状。
另外,信号接点13、13’、信号接点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端子部133、143、153被配置成三列(参照图6),并非必须配置成这样,信号接点的端子部和接地接点的端子部也可以配置成两列(未图示)。
本实施方式中,在差动传送用的连接器中适用了本发明,但是适用对象不限于此。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对的信号接点13、13’与成对的信号接点14、14’之间配置接地接点15,但是并非必须这样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对象物为卡片式电子装置,第二连接对象物为印刷电路板,但是第一、第二连接对象物不限于此。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中,信号接点13、13’和接地接点15的连接部134、154的一部分和端子部133、153相对于假想平面P倾斜,但是,信号接点13、13’、14、14’以及接地接点15的连接部134、144、154的一部分和端子部133、143、153相对于假想平面P倾斜也可以。
接着,根据图10~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图13、图15中,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和接地接点215、215与信号接点214重合因而看不见,所以,在附图标记214后面把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以及接地接点215、215的附图标记写在了括号中。
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仅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不相同的部分。
如图14、图15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有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214’和接地接点215、215。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接点13、13’、信号接点14、14’以及接地接点15、15的端子部133、143、153由托架CR连接着,但是,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214’以及接地接点215、215的端子部133、143、153由托架CR’连接着。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首先,从一张弹性金属板冲切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214’以及接地接点215、215的接触部131、141、151、弹簧部132、142、152、端子部133、143、153以及连接部134、144、154(参照图10)。冲切后的端子部133、143、153与托架CR’连接着。
然后,如图11所示,把接触部131、141、151、弹簧部132、142、152以及连接部134、144、154弯曲成规定形状。
然后,通过冲切加工,如图12、图13所示,把托架CR’从端子部133、143、153切离。
最后,如图14、图15所示,把端子部133、143、153弯曲成直角。
可以把如此得到的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214’以及接地接点215、215单独安装在未图示的壳体上,也可以用卡具把它们全部一起一次安装在壳体上。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制造方法之外还具有下面的方法。首先,在端子部133、143、153与托架CR’连接着的状态下,把信号接点213、213’、信号接点214、214’以及接地接点215、215安装在壳体上,然后,把托架CR’从端子部133、143、153切离,最后,把端子部133、143、153弯曲成直角。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领域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由壳体和多个接点构成,
所述多个接点通过将弹性金属板至少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沿规定的排列方向保持于所述壳体,
所述接点具有与第一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与第二连接对象物连接的端子部,和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多个接点中的至少一部分接点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端子部,相对于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假想面倾斜规定角度,从而在进行所述冲切加工时,不会与邻接的其它接点发生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通过在所述冲切加工后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所述多个接点具有大致四边形的截面,
所述多个接点的端子部为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对象物上形成着的通孔的销状,
所述多个接点中的至少一部分接点的端子部的一面,在进行所述弯曲加工后,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
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并在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邻接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
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并在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的列中邻接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
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
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在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一列,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另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倒梯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包含多对信号接点和多个接地接点,
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大致平行的两列,
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在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沿所述排列方向排成一列,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梯形,
当由假想直线连接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的另一方的列中成对的所述信号接点的端子部,与位于这些端子部附近的两个所述接地接点的端子部时,形成倒梯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邻接的所述成对的信号接点的接触部间配置着所述接地接点的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邻接的所述成对的信号接点的接触部间配置着所述接地接点的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邻接的所述成对的信号接点的接触部间配置着所述接地接点的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邻接的所述成对的信号接点的接触部间配置着所述接地接点的接触部。
CN2009102523101A 2008-12-02 2009-12-02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2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7321A JP4721373B2 (ja) 2008-12-02 2008-12-02 コネクタ
JP2008-307321 2008-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2712A true CN101752712A (zh) 2010-06-23
CN101752712B CN101752712B (zh) 2013-03-13

Family

ID=4222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31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2712B (zh) 2008-12-02 2009-12-0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01220B2 (zh)
JP (1) JP4721373B2 (zh)
CN (1) CN101752712B (zh)
TW (1) TWI413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7056B2 (en) * 2011-06-30 2013-12-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JP5813488B2 (ja) 2011-12-09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683521B2 (ja) * 2012-04-06 2015-03-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導体板及び差動信号用コネクタ
EP3522306B1 (en) 2018-01-31 2020-09-02 ODU GmbH & Co. KG Connector module and connector for transmitting hf signals
US20220200206A1 (en) 2019-05-09 2022-06-23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Plug-type connector part with a handle element for steering the mov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62372A (ja) * 1984-06-08 1985-12-25 山一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配置変換を目的とした連結端子の加工法
JPS61194971A (ja) * 1985-02-22 1986-08-29 Nec Corp 濃淡画像の拡大・縮小回路における画素決定回路
US5334046A (en) * 1993-02-22 1994-08-02 Augat Inc. Circuit card interface system
JPH088034A (ja) 1994-06-27 1996-01-12 Fujikura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JPH0883653A (ja) * 1994-09-13 1996-03-26 Honda Tsushin Kogyo Kk 面実装型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EP0908980A3 (en) * 1997-10-09 2000-06-21 Molex Incorporated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terminal
EP0908978A3 (en) * 1997-10-09 2000-06-21 Molex Incorporated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DE69728548T2 (de) * 1997-12-17 2005-02-24 Fci Verbinder mit schwimmenden Anschlussklemmen, und Anschlussklemme für einen solchen Verbinder
JP3260343B2 (ja) * 1999-09-08 2002-02-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ピンヘッダ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17347B1 (en) * 1999-10-01 2001-04-17 Berg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arrays of contacts with co-linear mounting points
US6835091B2 (en) * 2001-07-06 2004-12-28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100414A (ja) * 2001-09-18 2003-04-04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キャリア付き接触子群、該キャリア付き接触子群を組込んだコネクタ、及び該キャリア付き接触子群の加工方法
US6685485B2 (en) * 2002-03-07 2004-02-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884346B2 (ja) * 2002-07-31 2007-02-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6666695B1 (en) * 2002-09-11 2003-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TW545722U (en) * 2002-09-25 2003-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576559U (en) * 2003-06-27 2004-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49239U (en) * 2003-07-30 2004-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51868B2 (ja) * 2005-12-28 2010-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351073B2 (en) * 2006-01-27 2008-04-0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744380B2 (en) * 2007-02-21 2010-06-2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Overmolded electrical contact array
CN201075426Y (zh) * 2007-06-21 2008-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3150303U (ja) * 2008-04-09 2009-05-07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2712B (zh) 2013-03-13
TW201037907A (en) 2010-10-16
JP2010135092A (ja) 2010-06-17
TWI413311B (zh) 2013-10-21
US20100136849A1 (en) 2010-06-03
JP4721373B2 (ja) 2011-07-13
US7901220B2 (en) 2011-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50356A1 (en) Press-fit terminal and circuit board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6148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938053A (zh) 多极连接器
CN101752712B (zh) 连接器
EP22269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plates and grounding member
CN101689718B (zh) 共面角配合跨骑安装的连接器
US20110256780A1 (en) Contact-carrier combina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25227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shared soldering tail
JP2002093496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994364B (zh) 一种双触点内存连接器
JP2005166295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組立体
US803386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0524958C (zh) 柔性基板用连接器
CN101621162B (zh) 接触件以及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CN101527397A (zh) 连接器
JP2012234735A (ja) 電子部品
CN102341966B (zh) 卡连接器
US7044805B1 (en) Pin contact installation assembly for a terminal
US20050277332A1 (en)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40194006A1 (en) Lower profile card edge connector
US6932653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07019709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ductive shell
EP1986276A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0530856C (zh) 连接器
CN101165973B (zh) 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