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0423B -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0423B
CN101750423B CN2009102524053A CN200910252405A CN101750423B CN 101750423 B CN101750423 B CN 101750423B CN 2009102524053 A CN2009102524053 A CN 2009102524053A CN 200910252405 A CN200910252405 A CN 200910252405A CN 101750423 B CN101750423 B CN 101750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ircuit substrate
section
conveying device
movabl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0423A (zh
Inventor
近藤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0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0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05K13/0817Monitoring of solde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65G47/50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signals stored in separat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61Tools for holding the circuit boards during processing; handling transport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应对通道多线化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包括:输送各电路基板(94f、94r)的多个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被配置在多个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并分别具有输送电路基板(94f、94r)的输送部(270f、270r)的多个可动输送装置(27f、27r);与多个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的Y方向相邻配置的目视确认位置(21f、21r)。多个可动输送装置(27f、27r)将电路基板(94f、94r)从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可动输送装置(27r)在将电路基板(94r)从通道分割区间(902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r)时,使输送部(270r)沿Z方向移动,可动输送装置(27r)具有避免与通道分割区间(902f)发生干涉的高度调整部(272r)。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路基板的生产线上,从输送方向上游侧朝着下游侧,连接有基板供给装置、丝网印刷机、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电子元件安装机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电路基板被基板供给装置供给到生产线上。在被供给的电路基板的焊盘(land)(电路电极部)上利用丝网印刷机以规定图案印刷焊锡。电路基板上的焊锡的印刷状况由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在经过检查后,利用电子元件安装机在合格的电路基板上安装电子元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8360号公报
近年来,电路基板的生产线的通道(lane)(输送通道)存在双线化的倾向。不过,以往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不能应对通道的双线化。因此,需要配置二台印刷状况检查装置。这样,空间利用率变差。
而且,在印刷状况检查装置中,从由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图像来判断焊锡的印刷状况的好坏。为了确认摄像装置的检查结果,有时由操作者进行肉眼检查。
在此,被双线化了的通道中,操作者对远处的通道所输送的电路基板进行肉眼检查时,需要操作者越过靠操作者较近的通道对该电路基板进行肉眼检查。而且,在肉眼检查的结果是判断电路基板为不合格的情况下,操作者需要越过靠操作者较近的通道拿掉该电路基板。因此,操作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对生产线的通道的多线化、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性好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以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为X方向、以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为Y方向、以与该X方向和该Y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垂直方向为Z方向,具有作为通道的一部分的通道分割区间,该通道沿该X方向延伸,用于输送该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道分割区间互相沿上述Y方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上述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包括目视确认位置和多个可动输送装置,上述多个可动输送装置被配置在多个该通道分割区间,分别具有输送上述电路基板的输送部,上述目视确认位置被配置在多个该通道分割区间的上述Y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操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该电路基板进行目视确认,多个该可动输送装置能将该电路基板从该通道分割区间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多个该可动输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该可动输送装置在将该电路基板从该通道分割区间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时,使该输送部沿该Z方向移动,从而该可动输送装置具有高度调整部,该高度调整部用于避免与配置有该可动输送装置的该通道分割区间以外的该通道分割区间发生干涉。
在电路基板的生产线上,作为一个例子,从X方向上游侧朝着下游侧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丝网印刷机→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电子元件安装机。在本说明书中,生产线的通道中的配置于基板供给装置的部分、配置于丝网印刷机的部分、配置于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部分、配置于电子元件安装机的部分分别称为通道分割区间。即,生产线的通道中的构成该通道的分配于各装置的各部分称为通道分割区间。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具有互相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通道分割区间。因此,能应对生产线的通道的多线化。而且,不需要每个通道都配置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因此空间利用率高。
而且,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的可动输送装置能将电路基板从通道分割区间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因此,对从多个通道分割区间中的、在离操作者较远的通道分割区间内输送着的电路基板进行肉眼检查的情况下,操作者不需要越过靠操作者较近的通道分割区间来对该电路基板进行肉眼检查。并且,在将电路基板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操作者不需要越过靠操作者较近的通道分割区间拿掉该电路基板。因此,操作性好。
而且,采用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至少在一个可动输送装置配置有高度调整部。因此,即使多个通道分割区间互相沿Y方向排列,将电路基板从通道分割区间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时,可动输送装置不与通道分割区间发生干涉。
(2)优选在上述(1)的构成中,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还包括:在上述Y方向跟前侧具有上述操作者的工作区的基体;沿该Y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部;沿该Y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部,多个上述通道分割区间包括:输送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和输送第二电路基板并且排列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的该Y方向里侧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多个上述可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二可动输送装置,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包括:被配置该基体的上述Z方向上方、输送该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输送部以及在该第一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一被引导部,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包括:处于该基体的该Z方向上方并排列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该Y方向里侧、输送该第二电路基板的第二输送部以及在该第二引导部上滑动的第二被引导部,上述高度调整部被配置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或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上,上述目视确认位置排列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的该Y方向跟前侧,在生产该第一电路基板时,该第一输送部被配置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在生产该第二电路基板时,该第二输送部被配置在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在检查该第一电路基板时,该第一被引导部在该第一引导部上滑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移动到该Y方向跟前侧,将该第一电路基板从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检查该第二电路基板时,该第二被引导部在该第二引导部上滑动,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移动到该Y方向跟前侧,并且通过该高度调整部来避免该第二输送部与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发生干涉。
采用本构成,目视确认位置接近于操作者的工作区。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一电路基板、第二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二电路基板被搬入该目视确认位置。因此,操作者能从该工作区对第一电路基板和第二电路基板这两者进行检查。即,从该工作区不仅对离工作区近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一电路基板进行检查,而且也能对离工作区远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二电路基板进行检查。因此,不需要在基体的Y方向两侧设置两个工作区。因此,空间利用率高。
(3)优选在上述(2)的构成中,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还具有框架,该框架被架设在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上述Z方向上方,上述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第二引导部中的一方被配置在该框架上,另一方被配置在上述基体上。
采用本构成,在第一引导部被配置在框架上的情况下,第二引导部被配置在基体上。而且,第二引导部被配置在框架上的情况下,第一引导部被配置在基体上。因此,第一可动输送装置与第二可动输送装置难以产生干涉。
(4)优选,在上述(3)的构成中,上述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第二引导部最好在上述Z方向上相向配置。采用本构成,从Z方向上方或Z方向下方来看,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被重叠配置。因此,能缩短电路基板检查装置的X方向全长。
(5)优选在上述(2)~(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成中,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在另一方将上述第一电路基板或上述第二电路基板在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与上述目视确认位置之间、或在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与上述目视确认位置之间输送期间,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与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之间往返,确保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中的该第一电路基板的上述X方向的输送以及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中的该第二电路基板的该X方向的输送。
采用本构成,在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能利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持续进行第一通道中的第一电路基板的生产。因此,能抑制为了检查被第n个(n是自然数)输送的第一电路基板而耽搁紧接着的第n+1个之后的第一电路基板的输送。即,能抑制第一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降低。
而且,在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利用第一可动输送装置,能持续进行第二通道中的第二电路基板的生产。因此,能抑制为了检查被第n个输送的第二电路基板而耽搁紧接着的n+1之后的第二电路基板的输送。即,能抑制第二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降低。
(6)优选在上述(2)的构成中,上述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第二引导部在上述X方向上相向并被配置上述基体上,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上述第一输送部的该Z方向下方的第一支承部以及夹装在该第一输送部和该第一支承部之间的柱部,上述第一被引导部被配置在该第一支承部上,并且从该Z方向上方与该第一引导部滑动接触,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还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二输送部的该Z方向下方的第二支承部,上述第二被引导部被配置在该第二支承部上,并且从该Z方向上方与该第二引导部滑动接触,上述高度调整部被夹装在该第二输送部和该第二支承部之间。
采用本构成,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同被配置在基体上。因此,与上述(3)~(5)的构成那样将第一引导部设置在框架上的情况相比,不需要设置框架。而且,与将第一被引导部从第一引导部垂下的情况相比,也可以不考虑第一被引导部从第一引导部脱落的问题。因此,第一被引导部和第一引导部的卡合构造简单。
(7)优选在上述(6)的构成中,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还包括配置有上述目视确认位置的检查用输送部,检查上述第一电路基板时,将该第一电路基板从上述第一输送部交接到该检查用输送部上,该第一输送部返回到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检查上述第二电路基板时,将该第二电路基板从上述第二输送部交接到该检查用输送部上,该第二输送部返回到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
采用本构成,在检查第一电路基板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第一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降低。同样,在检查第二电路基板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第二电路基板的生产效率降低。
(8)优选上述(2)、(3)、(4)、(6)、(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构成中,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一摄像位置;被配置在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的第二摄像位置;以及摄像装置,其被配置在该第一摄像位置和该第二摄像位置的上述Z方向上方,其用于对该第一摄像位置的上述第一电路基板和该第二摄像位置的上述第二电路基板进行拍摄,该第一电路基板在该第一摄像位置的图像检查的结果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被输送到上述目视确认位置,该第二电路基板在该第二摄像位置的图像检查的结果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被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
采用本构成,首先在第一摄像位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接着在目视确认位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同样,首先在第二摄像位置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接着在目视确认位置检查第二电路基板。因此,与只在目视确认位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检查精度。
(9)优选在上述(1)~(8)中的任一个构成中,最好构成为在上述目视确认位置能目视确认焊锡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印刷状况。本构成将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具体化为印刷状况检查装置。采用本构成,操作者容易检查焊锡在电路基板上的印刷状况。
采用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应对生产线的通道的多线化、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性高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二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左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左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摄像检查步骤的左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左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stacker)的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二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四阶段的立体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五阶段的立体图。
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摄像检查步骤的俯视图。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该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
图2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该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
图2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该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
图2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
图3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
图3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将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具体化为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生产线的构成
首先对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表示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的示意图。在以下所示的图中,左右方向(电路基板的输送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X方向。前后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Y方向。上下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Z方向。Y方向前侧对应于本发明的Y方向跟前侧。Y方向后侧对应于本发明的Y方向里侧。
如图1所示,在生产线上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有基板供给装置91、丝网印刷机92、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电子元件安装机93。生产线具有前后2条通道90f、90r。利用通道90f,输送第一电路基板94f。利用通道90r,输送第二电路基板94r。在通道90f的前方设定有操作者96f的工作区95f。
基板供给装置91具有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0f和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0r。丝网印刷机92具有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1f和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1r。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具有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和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包含于本发明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包含于本发明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电子元件安装机93具有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3f和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3r。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0f~903f能输送第一电路基板94f并且沿左右方向相连。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0r~903r能输送第二电路基板94r并且沿左右方向相连。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0r~903r被配置在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0f~903f的后方。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构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构成。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立体图。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左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包括基体20、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一对第一引导部22f、一对第二引导部22r、目视确认位置21f、21r、框架25、第一摄像位置28f、第二摄像位置28r、以及摄像装置26。
基体20
基体20呈长方体块状。基体20被载置在工厂的地面上。在基体20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凹设有槽部200。槽部200沿前后方向延伸。
框架25、摄像装置26
框架25具有左右一对框体250和梁体251。框体250呈下方开口的C字状。一对框体250从基体20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缘向上方竖立设置。梁体251呈左右方向长的长方体状。梁体251被架设在一对框体250的上缘上表面间。梁体251能相对于一对框体250沿前后方向滑动。摄像装置26被配置在梁体251上。摄像装置26能相对于梁体251沿左右方向滑动。摄像装置26能对下方进行拍摄。
第一引导部22f、第二引导部22r
一对第一引导部22f被配置在一对框体250的上缘下表面上。一对第一引导部22f呈前后方向较长的棱柱状。在第一引导部22f的左右两面上凹设有左右一对被卡合凹部220f(参照后述的图6)。
一对第二引导部22r被配置在基体20的上表面上。具体来说,一对第二引导部22r被配置在槽部200的左右两侧。一对第二引导部22r呈前后方向较长的棱柱状。一对第二引导部22r和一对第一引导部22f在上下方向上相向。
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第二摄像 位置28r
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沿左右方向横穿基体20。生产第二电路基板94r时,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二引导部的立体图。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如图4、图5所示,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具有第二输送部270r、四个第二被引导部271r、滚珠丝杠部272r、第二支承部273r。滚珠丝杠部272r包含于本发明的高度调整部。
第二输送部270r具有前侧固定壁部2700r、后侧固定壁部2701r、可动壁部2702r、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r、固定传送带(conveyer)2704r、可动传送带2705r、以及底板2706r。底板2706r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2700r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2700r从底板2706r的前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后侧固定壁部2701r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2701r从底板2706r的后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可动壁部2702r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2702r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2700r和后侧固定壁部2701r之间。左右方向较长的固定传送带2704r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2700r的后表面上。左右方向较长的可动传送带2705r被配置在可动壁部2702r的前表面上。固定传送带2704r和可动传送带2705r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在固定传送带2704r和可动传送带2705r之间架设第二电路基板94r。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摄像装置26被配置在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正上方。能使摄像装置26确保该状态的位置相当于第二摄像位置28r。第二电路基板94r被固定传送带2704r和可动传送带2705r从左侧(上游侧)输送到右侧(下游侧)。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r被配置在第二输送部270r的左右两缘附近。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r被夹装在可动壁部2702r和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之间。具体而言,滚珠丝杠部2703r具有螺杆部2707r和螺母部2708r。螺杆部2707r和螺母部2708r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2707r与伺服电动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2708r被固定在可动壁部2702r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2707r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母部2708r沿着螺杆部2707r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能使可动壁部2702r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可动传送带2705r与固定传送带2704r之间的间隔。
第二支承部273r呈长方形板状。第二支承部273r被配置在第二输送部270r的下方。
四个第二被引导部271r被配置在第二支承部273r的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其中,左侧的两个第二被引导部271r与左侧的第二引导部22r滑动接触。同样,右侧的两个第二被引导部271r与右侧的第二引导部22r滑动接触。在第二被引导部271r的下表面上凹设有前后方向较长的槽部2710r。槽部2710r与第二引导部22r卡合。
滚珠丝杠部272r被夹装在第二输送部270r和第二支承部273r之间。滚珠丝杠部272r具有螺杆部2720r和螺母部2721r。螺杆部2720r和螺母部2721r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2720r与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2721r被固定在第二支承部273r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2720r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杆部2720r完全插入到第二支承部273r的下方。另外,图2所示的槽部200是该螺杆部2720r的插入空间。能通过使螺杆部2720r完全插入第二支承部273r的下方,来使第二输送部270r下降。
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第一摄像 位置28f
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沿左右方向横穿基体20。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前方。生产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被配置在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如图6、图7所示,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具有第一输送部270f和四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
第一输送部270f具有前侧固定壁部2700f、后侧固定壁部2701f、可动壁部2702f、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f、固定传送带2704f、可动传送带2705f、底板2706f。底板2706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2700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2700f从底板2706f的前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后侧固定壁部2701f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2701f从底板2706f的后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可动壁部2702f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2702f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2700f和后侧固定壁部2701f之间。左右方向较长的固定传送带2704f被配置在后侧固定壁部2701f的前表面上。左右方向较长的可动传送带2705f被配置在可动壁部2702f的后表面上。可动传送带2705f和固定传送带2704f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在可动传送带2705f和固定传送带2704f之间架设第一电路基板94f。在图3中以虚线所示的状态中,摄像装置26被配置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正上方。能使摄像装置26确保该状态的位置相当于第一摄像位置28f。第一电路基板94f被可动传送带2705f和固定传送带2704f从左侧输送到右侧。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f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270f的左右两缘附近。一对滚珠丝杠部2703f被夹装在可动壁部2702f和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之间。具体而言,滚珠丝杠部2703f具有螺杆部2707f和螺母部2708f。螺杆部2707f和螺母部2708f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2707f与伺服电动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2708f被固定在可动壁部2702f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2707f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母部2708f沿着螺杆部2707f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能使可动壁部2702f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可动传送带2705f与固定传送带2704f之间的间隔。
四个第一被引导部271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270f的上方四个角上。具体来说,四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中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2700f的上缘左右两端。四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中的、剩余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被配置在后侧固定壁部2701f的上缘左右两端。左侧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与左侧的第一引导部22f滑动接触。同样,右侧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与右侧的第一引导部22f滑动接触。在第一被引导部271f的上表面上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卡合爪2710f。一对卡合爪2710f从外侧与第一引导部22f的一对被卡合凹部220f卡合。通过该卡合,抑制第一被引导部271f、即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从一对第一引导部22f脱落。
目视确认位置21f、21r
如图3中虚线所示,目视确认位置21f被配置在第一摄像位置28f的前方。如图3中虚线所示,目视确认位置21r被配置在第二摄像位置28r的前下方。目视确认位置21f、21r接近于工作区95f。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即,说明检查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时的动作。
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的动作
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方法具有摄像检查步骤、输送步骤和目视确认检查步骤。
在摄像检查步骤中,如图3所示,对于通过丝网印刷机92(参照图1)后的第二电路基板94r,由摄像装置26进行拍摄。该拍摄是在第二电路基板94r通过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摄像位置28r时被执行的。未图示的运算装置将摄像数据与预先设定的合格与否的标准进行比较。即,对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焊锡是否存在“模糊”、“偏移”以及“桥接(bridge)”等印刷缺陷进行检查。在经过比较后,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固定传送带2704r和可动传送带2705r将第二电路基板94r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93。另一方面,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摄像检查步骤转到输送步骤。
在输送步骤中,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第二摄像位置28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r。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左视图。图9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左视图。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第二摄像位置28r、目视确认位置21r。在图9中,用虚线表示第二摄像位置28r。在第一阶段,如图8所示,通过滚珠丝杠部272r,将第二输送部270r下降到接近于第二支承部273r的位置。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一边驱动伺服电动机来使螺杆部2720r旋转一边使螺杆部2720r完全插入到第二支承部273r的下方。在第二阶段,如图9所示,四个第二被引导部271r相对于一对第二引导部22r向前方滑动。此时,第二输送部270r通过第一输送部270f的下方空间。这样一来,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第二摄像位置28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r。
在目视确认检查步骤中,工作区95f的操作者96f目视检查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在操作者96f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将第二电路基板94r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然后,利用固定传送带2704r和可动传送带2705r将返回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后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93上。在操作者96f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撤去第二电路基板94r。即,从通道90r撤去第二电路基板94r。然后,使空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这样,进行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
检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的动作
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方法具有摄像检查步骤、输送步骤和目视确认检查步骤。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摄像检查步骤的左视图。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目视确认位置21f。在摄像检查步骤中,如图10所示,使摄像装置26、也就是说使梁体251相对于左右一对框体250向前方移动。然后,由摄像装置26对通过丝网印刷机92(参照图1)后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进行拍摄。该拍摄是在第一电路基板94f通过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第一摄像位置28f时被执行的。未图示的运算装置与在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同样地对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进行判断。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固定传送带2704f和可动传送带2705f将第一电路基板94f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93上。另一方面,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摄像检查步骤转到输送步骤。
在输送步骤中,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2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f。图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左视图。在图11中,用虚线表示第一摄像位置28f。在输送步骤中,如图11所示,使四个第一被引导部271f相对于一对第一引导部22f向前方滑动。然后,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2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f。
在目视确认检查步骤中,与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一样,工作区95f的操作者96f目视检查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在操作者96f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使第一电路基板94f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然后,利用固定传送带2704f和可动传送带2705f将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后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93上。在操作者96f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撤去第一电路基板94f。即,从通道90f撤去第一电路基板94f。然后,使空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这样,进行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
另外,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中,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脱离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即脱离通道90f。因此,替代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将第一电路基板94f(检查中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的下一个被生产的第一电路基板94f)沿左右方向输送。具体来说,使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和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之间往返移动。此时,第二输送部270r的高度维持在图3所示那样的状态。
动作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效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如图1、图3所示,从前方朝着后方排列有工作区95f→目视确认位置21r→目视确认位置21f→第一摄像位置28f(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摄像位置28r(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即,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具有两个通道分割区间(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因此,能应对通道90f、90r的双线化。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如图1、图3所示,目视确认位置21f、21r接近于操作者96f的工作区95f。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被搬入到目视确认位置21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被搬入到目视确认位置21r。因此,操作者96f能从工作区95f对第一电路基板94f和第二电路基板94r这两者进行检查。即,不仅能从该工作区95f对离工作区95f近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进行检查,而且也能对离工作区95f较远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进行检查。因此,不需要在基体20的前后方向两侧上设置两个工作区95f。因此,空间利用率高。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上配置有滚珠丝杠部272r。因此,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21r时,第二输送部270r与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第一引导部22f被配置在框架25上。并且,第二引导部22r被配置在基体20上。因此,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和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难以产生干涉。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从上方或下方来看,第一引导部22f和第二引导部22r重叠配置。因此,能缩短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左右方向全长。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即使在检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也能利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持续进行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的生产。因此,能抑制为了检查被第n个输送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而耽搁紧接着的第n+1个之后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的输送这种情况。即,能抑制第一电路基板94f的生产效率降低。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即使在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也能利用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持续进行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生产。因此,能抑制为了检查被第n个输送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而耽搁紧接着的第n+1个之后的第二电路基板94r的输送这种情况。即,能抑制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生产效率降低。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能首先在第一摄像位置28f进行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接着在目视确认位置21f进行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同样,能首先在第二摄像位置28r进行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接着在目视确认位置21r进行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因此,与只在目视确认位置21f、21r检查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检查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生产线的构成
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与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构成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构成。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12中对与图2相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俯视图。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图13中省略滚珠丝杠部的图示。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14中对与图2相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图15中省略滚珠丝杠部的图示。
如图12~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具有基体30、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一对第一引导部32f、一对第二引导部32r、目视确认位置31f、31r、框架35、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摄像装置36、固定输送装置33、以及堆叠器39。
基体30
基体30呈长方体块状。基体30被载置在工厂的地面上。在基体30上表面左部的后述的一对第二引导部32r之间凹设有槽部(省略图示)。槽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框架35、摄像装置36
框架35具有左右一对框体350和梁体351。框体350呈下方开口的C字状。一对框体350从基体30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缘向上方竖立设置。梁体351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梁体351被架设在一对框体350上缘的上表面之间。梁体351能相对于一对框体350沿前后方向滑动。摄像装置36被配置在梁体351上。摄像装置36能相对于梁体351沿左右方向滑动。摄像装置36能对下方进行拍摄。
第一引导部32f、第二引导部32r
一对第一引导部32f被配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右部。一对第一引导部32f呈前后方向较长的棱柱状。一对第二引导部32r被配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左部。一对第二引导部32r呈前后方向较长的棱柱状。
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
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沿左右方向横穿基体30。在生产第二电路基板94r时,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二引导部的立体图。另外,图16中对与图4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7表示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17中对与图5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16、图17所示,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具有第二输送部370r、四个第二被引导部371r、滚珠丝杠部372r、以及第二支承部373r。滚珠丝杠部372r包含于本发明的高度调整部。
第二输送部370r具有前侧固定壁部3700r、后侧固定壁部3701r、可动壁部3702r、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r、固定传送带3704r、可动传送带3705r、以及底板3706r。底板3706r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r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r从底板3706r的前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后侧固定壁部3701r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3701r从底板3706r的后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可动壁部3702r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3702r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700r和后侧固定壁部3701r之间。左右方向较长的固定传送带3704r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700r的后表面上。左右方向较长的可动传送带3705r被配置在可动壁部3702r的前表面上。固定传送带3704r和可动传送带3705r在前后方向上相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r被配置在第二输送部370r的左右两缘附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r被夹装在可动壁部3702r和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之间。具体而言,滚珠丝杠部3703r具有螺杆部3707r和螺母部3708r。螺杆部3707r和螺母部3708r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3707r与伺服电动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3708r被固定在可动壁部3702r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3707r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母部3708r沿着螺杆部3707r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能使可动壁部3702r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可动传送带3705r与固定传送带3704r之间的间隔。
第二支承部373r呈长方形板状。第二支承部373r被配置在第二输送部370r的下方。
四个第二被引导部371r被配置在第二支承部373r的下表面四个角。其中,左侧的两个第二被引导部371r与左侧的第二引导部32r滑动接触。同样,右侧的两个第二被引导部371r与右侧的第二引导部32r滑动接触。在第二被引导部371r的下表面上凹设有前后方向较长的槽部3710r。槽部3710r与第二引导部32r卡合。
滚珠丝杠部372r被夹装在第二输送部370r和第二支承部373r之间。滚珠丝杠部372r具有螺杆部3720r和螺母部3721r。螺杆部3720r和螺母部3721r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3720r与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3721r被固定在第二支承部373r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3720r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杆部3720r完全插入到第二支承部373r的下方。另外,基体30的槽部是该螺杆部3720r的插入空间。通过使螺杆部3720r完全插入,能使第二输送部370r下降。
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
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沿左右方向横穿基体30。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前方。生产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被配置在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另外,图18中对与图6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19中对与图7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具有第一输送部370f、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柱部372f、以及第一支承部373f。
第一输送部370f具有前侧固定壁部3700f、后侧固定壁部3701f、可动壁部3702f、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固定传送带3704f、可动传送带3705f、以及底板3706f。底板3706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f从底板3706f的前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后侧固定壁部3701f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3701f从底板3706f的后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可动壁部3702f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3702f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700f和后侧固定壁部3701f之间。左右方向较长的固定传送带3704f被配置在后侧固定壁部3701f的前表面上。左右方向较长的可动传送带3705f被配置在可动壁部3702f的后表面上。可动传送带3705f和固定传送带3704f在前后方向上相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370f的左右两缘附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被夹装在可动壁部3702f与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之间。具体而言,滚珠丝杠部3703f具有螺杆部3707f和螺母部3708f。螺杆部3707f和螺母部3708f夹着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螺纹连接。螺杆部3707f与伺服电动机连结。另一方面,螺母部3708f被固定在可动壁部3702f上。驱动伺服电动机时,螺杆部3707f绕轴线旋转。因此,螺母部3708f沿着螺杆部3707f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能使可动壁部3702f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可动传送带3705f和固定传送带3704f之间的间隔。
第一支承部373f呈长方形板状。第一支承部373f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370f的下方。
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被配置在第一支承部373f的下表面的四个角。其中,左侧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与左侧的第一引导部32f滑动接触。同样,右侧的两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与右侧的第一引导部32f滑动接触。在第一被引导部371f的下表面上凹设有前后方向较长的槽部3710f。槽部3710f与第一引导部32f卡合。柱部372f被夹装在第一输送部370f和第一支承部373f之间。
固定输送装置33、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
返回到图12~图15,固定输送装置33具有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和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被配置在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被配置在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的左方。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具有一对壁部3300f、滚珠丝杠部3302f、一对传送带3303f。如图13所示,前后一对壁部3300f中的前方的壁部3300f被竖立设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上。前后一对壁部3300f中的后方的壁部3300f能利用图14所示的滚珠丝杠部3302f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前后一对壁部3300f之间的间隔。一对壁部3300f分别具有基部3304f和臂部3305f。基部3304f被竖立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2f和第二引导部32r之间。基部3304f呈长方形板状。基部3304f沿左右方向延伸。臂部3305f呈左右方向较长的薄板状。臂部3305f从基部3304f左上角向左方突出。一对传送带3303f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前方的壁部3300f的后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f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后方的壁部3300f的前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f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第一电路基板94f被一对传送带3303f从左侧输送到右侧。摄像装置36被配置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正上方的位置相当于第一摄像位置38f。
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被配置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的右方。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具有一对壁部3300r、滚珠丝杠部3302r、一对传送带3303r。如图13所示,前后一对壁部3300r中的后方的壁部3300r被竖立设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上。前后一对壁部3300r中的前方的壁部3300r能利用图14所示的滚珠丝杠部3302r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前后一对壁部3300r之间的间隔。一对壁部3300r被竖立设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上。一对壁部3300r呈长方形板状。壁部3300r沿左右方向延伸。一对传送带3303r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前方的壁部3300r的后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r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后方的壁部3300r的前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r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第二电路基板94r被一对传送带3303r从左侧输送到右侧。摄像装置36被配置在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正上方的位置相当于第二摄像位置38r。
堆叠器39、目视确认位置31f、31r
堆叠器39具有壳体390、第一开口390f、第二开口390r、检查窗391、以及检查用输送部392。壳体390呈箱状。第一开口390f被开设在壳体390的右壁上部。第二开口390r被开设在壳体390的左壁上部。检查窗391被开设在壳体390的上壁上。在检查窗391中嵌入有放大透镜(省略图示)。
检查用输送部392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内部。检查用输送部392具有前侧固定壁部3920、后侧固定壁部3921、一对可动壁部3922、一对滚珠丝杠部3923、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以及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前侧固定壁部3920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920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前壁附近。后侧固定壁部3921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3921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后壁附近。一对可动壁部3922呈长方形板状。一对可动壁部3922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920与和后侧固定壁部3921之间。
前后一对可动壁部3922中的前侧的可动壁部3922能利用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3923中的左侧的滚珠丝杠部3923沿前后方向移动。前后一对可动壁部3922中的后侧的可动壁部3922能利用左右一对滚珠丝杠部3923中的右侧的滚珠丝杠部3923沿前后方向移动。
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中的其中之一被配置在后侧固定壁部3921的前表面上。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后侧的可动壁部3922的后表面上。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沿左右方向延伸。目视确认位置31f被配置在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之间。目视确认位置31f被配置在第一摄像位置38f的前方。目视确认位置31f接近于操作者的工作区。
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920的后表面上。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前侧的可动壁部3922的前表面上。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沿左右方向延伸。目视确认位置31r被配置在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之间。目视确认位置31r被配置在第二摄像位置38r的前方。目视确认位置31r接近于操作者的工作区。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即,对检查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的动作
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方法具有摄像检查步骤、输送步骤以及目视确认检查步骤。
在摄像检查步骤中,如图13所示,对于通过丝网印刷机后的第二电路基板94r,由摄像装置36进行拍摄。该拍摄是在第二电路基板94r通过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摄像位置38r时被执行的。未图示的运算装置对摄像数据和预先被设定的合格与否的标准进行比较。即,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焊锡是否存在“模糊”、“偏移”和“桥接”等印刷缺陷。在经过比较后,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被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的一对传送带3303r将第二电路基板94r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上。另一方面,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摄像检查步骤转到输送步骤。
在输送步骤中,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第二摄像位置38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r。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的检查第二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图21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图22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图23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四阶段的立体图。图24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五阶段的立体图。
在第一阶段,如图20所示,将一对传送带3303r向反方向驱动。然后,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一对传送带3303r输送到左方的第二输送部370r上。在第二阶段,如图21所示,利用滚珠丝杠部372r,使第二输送部370r下降到接近于第二支承部373r。具体来说,如图17所示,一边驱动伺服电动机,使螺杆部3720r旋转一边使螺杆部3720r没入第二支承部373r的下方。在第三阶段,如图22所示,使四个第二被引导部371r相对于一对第二引导部32r向前方滑动。此时,第二输送部370r通过固定输送装置33的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的臂部3305f的下方空间。在第四阶段,如图23所示,利用滚珠丝杠部372r使第二输送部370r上升。具体来说,如图17所示,驱动伺服电动机,使螺杆部3720r一边旋转一边上升。在第五阶段,如图24所示,将第二电路基板94r经由壳体390的第二开口390r(参照图12)而从第二输送部370r输送到一对第二检查传送带3924r上。这样,将第二电路基板94r从第二摄像位置38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r。另外,在输送第二电路基板94r后,使空的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迅速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
在目视确认检查步骤中,工作区的操作者透过图12所示的壳体390的检查窗391(配置有放大透镜)目视检查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在操作者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使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从图14所示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移动到图24所示的接近于堆叠器39的位置。然后,利用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使第二电路基板94r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后的第二电路基板94r借助于第二输送部370r、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上。在操作者将焊锡在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将第二电路基板94r回收在堆叠器39的壳体390的下方。即,从通道90r撤去第二电路基板94r。以此,进行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
检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的动作
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方法具有摄像检查步骤、输送步骤以及目视确认检查步骤。图2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摄像检查步骤的俯视图。在摄像检查步骤中,如图25所示,使摄像装置36、即梁体351相对于左右一对框体350向前方移动。然后,由摄像装置36对通过丝网印刷机后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进行拍摄。该拍摄是在第一电路基板94f通过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参照图12)的第一摄像位置38f时被执行的。与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同样地,未图示的运算装置判断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利用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的一对传送带3303f、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的第一输送部370f将第一电路基板94f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上。另一方面,在运算装置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从摄像检查步骤转到输送步骤。
在输送步骤中,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3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f。图2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情况)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图27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图28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
在第一阶段,如图26所示,将一对传送带3303f沿正方向驱动。然后,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一对传送带3303f输送到右方的第一输送部370f上。在第二阶段,如图27所示,使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相对于一对第一引导部32f向前方滑动。在第三阶段,如图28所示,将第一电路基板94f经由壳体390的第一开口390f(参照图12)从第一输送部370f输送到一对第一检查传送带3924f上。这样一来,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3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f。另外,在输送第一电路基板94f后,使空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迅速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
在目视确认检查步骤中,工作区的操作者透过图12所示的壳体390的检查窗391(配置有放大透镜)目视检查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在操作者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合格的情况下,使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从图14所示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移动到图28所示的接近于堆叠器39的位置。然后,利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使第一电路基板94f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返回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后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被从第一输送部370f输送到电子元件安装机上。在操作者将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上的印刷状况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将第一电路基板94f回收到堆叠器39的壳体390的下方。即,从通道90f撤去第一电路基板94f。以此,进行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
动作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同样的动作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第一引导部32f和第二引导部32r都被配置在基体30上。因此,与将第一引导部32f设置在框架35上的情况相比,不需要设置框架35。而且,与将第一被引导部371f从第一引导部32f垂下的情况相比,也可以不考虑第一被引导部371f从第一引导部32f脱落的问题。因此,第一被引导部371f和第一引导部32f的卡合构造简单。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能将不合格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保持在堆叠器39的检查用输送部392。因此,能在将不合格的第一电路基板94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f之后,使第一输送部370f迅速地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并且,能在将不合格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r之后,使第二输送部370r迅速地返回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因此,能抑制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生产效率降低。而且,能在堆叠器39内存积有规定张数的不合格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因此,能将不合格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基板每聚集规定张数后撤去。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生产第一电路基板时,第一可动输送装置部分地进入到固定输送装置的第二固定输送部的下方。此外,不同点还在于共用第一电路基板的目视确认位置与第二电路基板的目视确认位置这一点。因此,在此,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生产线的构成
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与配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生产线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构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构成。图2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29中对与图14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30表示该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图30中对与图15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29、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具有基体30、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一对第一引导部32f、一对第二引导部32r、目视确认位置31、框架35、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摄像装置36(参照图12)、固定输送装置33、以及堆叠器39。
基体30、框架35、摄像装置36、第一引导部32f、第二引导 部32r、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 可动输送装置37r、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基体30、框架35、摄像装置36、第一引导部32f、第二引导部32r、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基体、框架、摄像装置、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第一通道分割区间、第二通道分割区间、第二可动输送装置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而且,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的配置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摄像位置、第二摄像位置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
图3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和第一引导部的立体图。另外,图31中对与图18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32表示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32中对与图19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31、图32所示,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具有第一输送部370f、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柱部372f、以及第一支承部373f。
第一输送部370f具有前侧固定壁部3700f、后侧固定壁部3701f、可动壁部3702f、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固定传送带3704f、可动传送带3705f、以及底板3706f。底板3706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f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700f从底板3706f的前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后侧固定壁部3701f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3701f从底板3706f的后缘向上方竖立设置。可动壁部3702f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3702f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700f和后侧固定壁部3701f之间。左右方向较长的固定传送带3704f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700f的后表面上。左右方向较长的可动传送带3705f被配置在可动壁部3702f的前表面上。固定传送带3704f和可动传送带3705f在前后方向上相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370f的左右两缘附近。一对滚珠丝杠部3703f被夹装在可动壁部3702f和伺服电动机(省略图示)之间。能通过驱动滚珠丝杠部3703f,调整固定传送带3704f和可动传送带3705f之间的间隔。
第一支承部373f、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柱部372f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的第一支承部、四个第一被引导部,柱部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固定输送装置33
固定输送装置33具有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和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第一固定输送部330f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固定输送装置的第一固定输送部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被配置在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被配置在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的右方。第二固定输送部330r具有一对壁部3300r、滚珠丝杠部3302r、以及一对传送带3303r。一对壁部3300r分别具有基部3304r和臂部3305r。如图30所示,前后一对壁部3300r中的后侧的壁部3300r被竖立设置在基体30的上表面上。前后一对壁部3300r中的前侧的壁部3300r能利用图29所示的滚珠丝杠部3302r沿前后方向移动。即,能调整前后一对壁部3300r之间的间隔。基部3304r被竖立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2f和第二引导部32r之间。基部3304r呈长方形板状。基部3304r沿左右方向延伸。臂部3305r呈左右方向较长的薄板状。臂部3305r从基部3304r的右上角向右方突出。在生产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第一输送部370f的比可动壁部3702f更靠后方的部分(图31中的比箭头A-A更靠后方的部分)进入到一对臂部3305r的下方。一对传送带3303r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前侧的壁部3300r的后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r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后侧的壁部3300r的前表面上。一对传送带3303r在前后方向上相向。
堆叠器39、目视确认位置31
如图12所示,堆叠器39具有壳体390、第一开口390f、第二开口390r、检查窗391、以及检查用输送部392。壳体390、第一开口390f、第二开口390r、检查窗391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堆叠器的壳体、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检查窗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检查用输送部392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内部。检查用输送部392具有前侧固定壁部3920、后侧固定壁部3921、一个可动壁部3922、一对滚珠丝杠部3923、以及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前侧固定壁部3920呈长方形板状。前侧固定壁部3920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前壁附近。后侧固定壁部3921呈长方形板状。后侧固定壁部3921被配置在壳体390的后壁附近。可动壁部3922呈长方形板状。可动壁部3922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920和后侧固定壁部3921之间。可动壁部3922能利用一对滚珠丝杠部3923沿前后方向移动。
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前侧固定壁部3920的后表面上。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中的另一个被配置在可动壁部3922的前表面上。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沿左右方向延伸。目视确认位置31被配置在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之间。目视确认位置31被配置在第一摄像位置38f、第二摄像位置38r的前方。目视确认位置31接近于操作者的工作区。
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即,对检查焊锡在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上的印刷状况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的动作
第二电路基板94r的检查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二电路基板的检查方法大致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摄像检查不合格的第二电路基板94r被第二可动输送装置37r从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摄像位置38r输送到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的目视确认位置31。
检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的动作
第一电路基板94f的检查方法具有摄像检查步骤、输送步骤、以及目视确认检查步骤。摄像检查步骤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电路基板的检查方法的摄像检查步骤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输送步骤中,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3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图3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去除了框架和堆叠器的壳体的状态)检查第一电路基板时的输送步骤的第一阶段的立体图。图34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二阶段的立体图。图35表示该输送步骤的第三阶段的立体图。另外,图33~图35中对与图26~图28相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一阶段,如图33所示,将一对传送带3303f向正方向驱动。然后,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一对传送带3303f输送到右方的第一输送部370f上。在第二阶段,如图34所示,使四个第一被引导部371f相对于一对第一引导部32f向前方滑动。在第三阶段,如图35所示,将第一电路基板94f经由壳体390的第一开口390f(参照图12)从第一输送部370f输送到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上。这样一来,将第一电路基板94f从第一摄像位置38f输送到目视确认位置31。另外,在输送第一电路基板94f后,使空的第一可动输送装置37f迅速返回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
目视确认检查步骤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的第一电路基板的检查方法的目视确认检查步骤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动作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动作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的构成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同样的动作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在堆叠器39上配置有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之间的间隔能通过使可动壁部3922移动来变更。因此,能根据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来调整一对共用检查传送带3924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在目视确认位置31检查所有尺寸的第一电路基板94f、第二电路基板94r。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不特别限于上述形态。也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的各种变形的形态、改良的形态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调整传送带间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而配置了滚珠丝杠部,但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机构和气缸机构等其他机构来调整传送带之间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通过使第二输送部370r下降,能避免第二输送部370r与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之间的干涉。不过,也可以使第二输送部370r上升来避免第二输送部370r与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之间的干涉。例如,在从下方支承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从上方吊起第二输送部370r来检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也可以通过使第二输送部370r上升并跨过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来避免第二输送部370r与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之间的干涉。而且,也可以通过使第一输送部370f下降或上升来避免第二输送部370r与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之间的干涉。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具体化为印刷状况检查装置1,但也可以具体化为对电子元件安装到电路基板上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

Claims (8)

1.一种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以电路基板(94f、94r)的输送方向为X方向、以与该X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为Y方向、以与该X方向和该Y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垂直方向为Z方向,具有作为通道(90f、90r)的一部分的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该通道(90f、90r)沿该X方向延伸,用于输送该电路基板(94f、94r),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互相沿上述Y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
上述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包括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和多个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上述多个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分别被配置在多个该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分别具有用于输送上述电路基板(94f、94r)的输送部(270f、270r、370f、370r),
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被配置在多个该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的上述Y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以使操作者(96f)直接或间接地对该电路基板(94f、94r)进行目视确认,
多个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能将该电路基板(94f、94r)从该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
多个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中的至少一个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具有高度调整部(272r、372r),该高度调整部(272r、372r)在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将该电路基板(94f、94r)从该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时,使该输送部(270f、270r、370f、370r)沿该Z方向移动,从而避免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与配置有该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的该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以外的其它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还包括:在上述Y方向跟前侧具有上述操作者(96f)的工作区(95f)的基体(20、30);沿该Y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部(22f、32f);沿该Y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部(22r、32r),
多个上述通道分割区间(902f、902r)是用于输送第一电路基板(94f)的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和用于输送第二电路基板(94r)并且排列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该Y方向里侧的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
多个上述可动输送装置(27f、27r、37f、37r)是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和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包括:被配置在该基体(20、30)的上述Z方向上方、用于输送该第一电路基板(94f)的第一输送部(270f、370f)以及在该第一引导部(22f、32f)上滑动的第一被引导部(271f、371f),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包括:处于该基体(20、30)的该Z方向上方并排列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的该Y方向里侧、用于输送该第二电路基板(94r)的第二输送部(270r、370r)以及在该第二引导部(22r、32r)上滑动的第二被引导部(271r、371r),
上述高度调整部(272r、372r)被配置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或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上,
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排列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该Y方向跟前侧,
在生产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该第一输送部(270f、370f)被配置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
在生产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该第二输送部(270r、370r)被配置在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
在检查该第一电路基板(94f)时,该第一被引导部(271f、371f)在该第一引导部(22f、32f)上滑动,该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移动到该Y方向跟前侧,将该第一电路基板(94f)从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
检查该第二电路基板(94r)时,该第二被引导部(271r、371r)在该第二引导部(22r、32r)上滑动,该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移动到该Y方向跟前侧,并且利用该高度调整部(272r、372r)来避免该第二输送部(270r、370r)与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发生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还具有框架(25、35),该框架(25、35)被架设在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和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的上述Z方向上方,
上述第一引导部(22f、32f)和上述第二引导部(22r、32r)中的一方被配置在该框架(25、35)上,另一方被配置在上述基体(20、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引导部(22f、32f)和上述第二引导部(22r、32r)在上述Z方向上相对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和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中的至少一方,在另一方将上述第一电路基板(94f)在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与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之间、或将上述第二电路基板(94r)在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与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之间输送期间,在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与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之间往返,确保该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中的该第一电路基板(94f)的上述X方向的输送以及该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中的该第二电路基板(94r)的该X方向的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引导部(22f、32f)和上述第二引导部(22r、32r)在上述X方向上相向并被配置在上述基体(20、30)上,
上述第一可动输送装置(27f、37f)还包括:被配置在上述第一输送部(270f、370f)的该Z方向下方的第一支承部(373f)以及夹装在该第一输送部(270f、370f)和该第一支承部(373f)之间的柱部(372f),
上述第一被引导部(271f、371f)被配置在该第一支承部(373f)上,并且从该Z方向上方与该第一引导部(22f、32f)滑动接触,
上述第二可动输送装置(27r、37r)还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二输送部(270r、370r)的该Z方向下方的第二支承部(273r、373r),
上述第二被引导部(271r、371r)被配置在该第二支承部(273r、373r)上,并且从该Z方向上方与该第二引导部(22r、32r)滑动接触,
上述高度调整部(272r、372r)被夹装在该第二输送部(270r、370r)和该第二支承部(273r、373r)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还包括配置有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的检查用输送部(392),
检查上述第一电路基板(94f)时,将该第一电路基板(94f)从上述第一输送部(270f、370f)交接到该检查用输送部(392)上,该第一输送部(270f、370f)返回到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
检查上述第二电路基板(94r)时,将该第二电路基板(94r)从上述第二输送部(270r、370r)交接到该检查用输送部(392)上,该第二输送部(270r、370r)返回到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
8.根据权利要求2、3、4、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基板检查装置(1)还包括: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通道分割区间(902f)的第一摄像位置(28f、38f);
被配置在上述第二通道分割区间(902r)的第二摄像位置(28r、38r);
以及摄像装置(26、36),其被配置在该第一摄像位置(28f、38f)和该第二摄像位置(28r、38r)的上述Z方向上方,其能对该第一摄像位置(28f、38f)的上述第一电路基板(94f)和该第二摄像位置(28r、38r)的上述第二电路基板(94r)进行拍摄,
该第一电路基板(94f)在该第一摄像位置(28f、38f)的图像检查的结果是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被输送到上述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
该第二电路基板(94r)在该第二摄像位置(28r、38r)的图像检查的结果是被判断为不合格的情况下,被输送到该目视确认位置(21f、21r、31、31f、31r)。
CN2009102524053A 2008-12-02 2009-12-02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Active CN101750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7378A JP5155834B2 (ja) 2008-12-02 2008-12-02 回路基板検査装置
JP2008-307378 2008-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0423A CN101750423A (zh) 2010-06-23
CN101750423B true CN101750423B (zh) 2013-09-04

Family

ID=4222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4053A Active CN101750423B (zh) 2008-12-02 2009-12-02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1262B2 (zh)
JP (1) JP5155834B2 (zh)
CN (1) CN101750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0951B2 (ja) 2010-04-27 2015-04-1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WO2011136179A1 (ja) 2010-04-27 2011-11-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ライン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WO2011136180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102353682B (zh) * 2011-07-01 2013-06-12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炉前在线式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及方法
JP5912764B2 (ja) * 2012-03-29 2016-04-27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搬送ユニット及び搬送装置
JP5870863B2 (ja) * 2012-06-29 2016-03-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検査装置
CN103611998B (zh) * 2013-11-19 2015-09-30 华南农业大学 电路板缺陷焊点自动标识装置
JP5482958B1 (ja) * 2013-11-25 2014-05-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
JP6655948B2 (ja) * 2015-11-05 2020-03-04 株式会社東芝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WO2019040629A1 (en) 2017-08-22 2019-02-28 Univers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IMPROVED CIRCUIT BOARD TRANSPOR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9578A (en) * 1988-01-20 1991-03-12 Nec Home Electronics Ltd. Function inspecting system
CN1300530A (zh) * 1998-05-11 2001-06-20 西门子公司 电元件的元件支架的装配设备
CN1703942A (zh) * 2003-02-06 2005-11-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3476A (en) * 1975-11-21 1977-01-18 Benruth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Press Loader
JPS61214926A (ja) * 1985-03-20 1986-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ブル移動型作業装置
US5491737A (en) * 1994-08-31 1996-02-13 Thermospectra Corporation Material handling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517748A (en) * 1994-10-07 1996-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circuit boards through a component-mounting station
JPH08162797A (ja) * 1994-12-08 1996-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US6073342A (en) * 1996-11-27 2000-06-13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ircuit-substrate-related-operation performing system
US6643917B1 (en) * 2000-01-19 2003-11-11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Redundant system for assembl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to substrates
US6836960B2 (en) * 2000-05-15 2005-0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oard transfer apparatus, board transfer method, and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EP1330151B8 (en) * 2000-08-22 2009-01-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parts
JP2002118360A (ja) 2000-10-10 2002-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クリーム半田の印刷検査方法及び印刷検査装置
KR100363898B1 (ko) * 2000-11-24 2002-12-11 미래산업 주식회사 표면실장장치 및 그 방법
US6460692B2 (en) * 2000-12-22 2002-10-08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Dual lane conveying apparatus
KR100530743B1 (ko) * 2002-06-12 2005-11-23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부품실장장치
JP4449376B2 (ja) * 2003-09-10 2010-04-14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2006349540A (ja) * 2005-06-17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目視検査支援システム
JP5100194B2 (ja) * 2007-04-26 2012-12-1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4582181B2 (ja) * 2008-04-08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実装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9578A (en) * 1988-01-20 1991-03-12 Nec Home Electronics Ltd. Function inspecting system
CN1300530A (zh) * 1998-05-11 2001-06-20 西门子公司 电元件的元件支架的装配设备
CN1703942A (zh) * 2003-02-06 2005-11-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5834B2 (ja) 2013-03-06
CN101750423A (zh) 2010-06-23
JP2010135383A (ja) 2010-06-17
US20100133064A1 (en) 2010-06-03
US8651262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0423B (zh) 电路基板检查装置
KR101193804B1 (ko) 전자 부품 장착 장치
CN101001521B (zh) 印刷状态检查方法及其装置、印刷设备、安装处理方法及安装系统
CN101547593B (zh) 电子器件安装装置
CN1982056B (zh) 网版印刷装置
JP5317858B2 (ja) バックアップピン配置方法及び同配置装置並びに電子部品処理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2152605B (zh) 刮板装置及网板印刷机
DE112011102749T5 (de) Zubringförderer, Schaltungssubstratbearbeitungsmaschine und Schaltungssubstratbearbeitungssystem
JP2005081745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103645616B (zh) 菲林自动对位机
DE112010004632T5 (de) Bauelementmontagevorrichtung und Substrattransportverfahren in der Bauelementmontagevorrichtung
CN107852853B (zh) 元件安装机
CN103619594A (zh) 网版印刷装置
JP4694983B2 (ja) 表面実装機
JP2008114521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下受交換作業方法
CN1152813C (zh) 用于在制板机的横向进给工位中纵向校准板材的装置
CN202818777U (zh) 一种多功能异型贴片机顶板装置
DE112010004630T5 (de) Bauelementmontagevorrichtung und Substrattransportverfahren in der Bauelementmontagevorrichtung
JP487260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基板搬送方法
DE112011103357T5 (de) Elektronikbauteilmontiermaschine
CN103619593B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03209578B (zh) 基板处理装置
CN104185412A (zh) 安装装置、输送带以及控制方法
CN112638036B (zh) 钻靶设备
CN104985920B (zh) 网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