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564A -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564A
CN101746564A CN200810180769A CN200810180769A CN101746564A CN 101746564 A CN101746564 A CN 101746564A CN 200810180769 A CN200810180769 A CN 200810180769A CN 200810180769 A CN200810180769 A CN 200810180769A CN 101746564 A CN101746564 A CN 101746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ealing
auxiliary
auxiliary film
inner membran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0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6564B (zh
Inventor
廖建华
廖耀鑫
廖耀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s Recycl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BISI INTERNATIONAL MULT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BISI INTERNATIONAL MULT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BISI INTERNATIONAL MULT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07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46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4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6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空气密封体包括二片外膜、位于二片外膜之间的二片内膜和经热封二片外膜而形成在二片外膜之间的至少一个气柱,在二片外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的二片内膜上形成有第四热封线,在二片内膜之间的第四热封线处二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有至少一个入气口;该入气口与气柱相通,充气时,气体通过入气口进入气柱内并使气柱膨胀,膨胀后的气柱内的气压压迫二片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以封闭气柱。本发明直接将耐热垫片插入二内膜之间,再热封形成入气口和热封部,有效缩短了制造时间,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材料成本。此外,本发明在充气时入气口能自动开启,缩短了充气时间。

Description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包装物品时,常用泡棉或泡沫塑料(聚苯乙烯高温发泡形成的一种材料,俗称“保丽龙”)等软性物质来向物品提供缓冲保护作用。然而,泡棉虽可紧密贴附于物品的表面,但防止碰撞的效果不佳,往往还是会使物品遭受撞击而损坏,而且泡棉废弃后不易处理,不利于环境保护。泡沫塑料虽可避免物品因晃动而损坏,但泡沫塑料的体积蓬松所占空间较大,且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焚化处理时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毒气,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泡棉与泡沫塑料均不利于环保,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它们都不能作为理想的缓冲材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以树脂膜为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经由热封成为密封状态的气柱,且设有可供充气的充气口,当气体经由充气口充入气柱后,空气密封体便可在包装中作为缓冲材料使用。其中,为达到闭气效果,会在空气密封体内装设止气阀。
请参阅图1A至图1C,其为台湾专利公告第587049号发明专利「密封体之开关阀的安装构造及具有开关阀之密封体的制造装置」,其在热封粘接止气阀时,先将一侧袋片材A11与二片阀片材A21、A22叠合,经由热封粘接而形成固定用密封部A31,由此将一侧袋片材A11与二片阀片材A21、A22热封粘接在一起,如图1A;再叠合另一侧袋片材A12,经由热封粘接而形成前后密封部A4及补强密封部A32,并在二个补强密封部A32之间形成入气口A6,如图1B;最后,经由热封粘接而形成左右密封部A5,并在前后密封部A4与左右密封部A5之间形成气柱A8,而位于补强密封部A32一侧的二个左右密封部A5之间形成充气通道A7,如图1C,充气通道A7内的气体即可由入气口A6充入气柱A8内。气体进入充气通道A7后,使袋片材A11、A12向外拉开,但由于袋片材A11、二片阀片材A21、A22三层热封在一起,二片阀片材A21、A22会随着袋片材A11移动,因此入气口A6无法随袋片材A11、A12向外拉开而打开,导致气体停留在充气通道A7内,进而压迫二片阀片材A21、A22贴向袋片材A11而紧闭入气口A6,根本无法经由入气口A6灌入气柱A8。
请参阅图2A至图2B,其为台湾专利公告第M306977号发明专利「连续充气的空气密封体」,其预先在二片内膜B11与B12之间涂覆耐热材料B10,再将二片内膜B11与B12叠合在二片外膜B21与B22之间,沿着热封线B3、B4进行热封,使二片外膜B21与B22粘接而形成充气通道B9,并在热封线B4涂覆耐热材料B10处形成入气口B14,沿着热封线B4、B5、B6、B7以热封手段进行热封,使二片外膜B21与B22粘接而形成气柱B8。这种方法虽可解决前述发明专利无法开启入气口的问题,但必须在二片内膜之间预先涂覆耐热材料,才能叠合二片内膜,不仅增加材料成本,且涂覆耐热材料的过程费时费力,不能有效降低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改时空气密封体的入气口的结构及其制造过程,降低涂覆耐热材料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与材料成本,同时能有效开启入气口而连续充气以缩短充气时间,使密封体在充气时能自动闭气、闭气后能自动锁气,以保持长时间空气不外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预先涂覆耐热材料就能有效地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预先涂覆耐热材料就能有效地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二片外膜、位于二片外膜之间的二片内膜和经热封二片外膜而形成在二片外膜之间的至少一个气柱,在二片外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的二片内膜上形成有第四热封线,在二片内膜之间的第四热封线处二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有至少一个入气口;该入气口与气柱相通,充气时,气体通过入气口进入气柱内并使气柱膨胀,膨胀后的气柱内的气压压迫二片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以封闭气柱。
所述第四热封线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和气柱两部分,所述二片内膜比二片外膜要短,且内膜从充气通道延伸至气柱内;在二片外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的二片内膜上还热封形成有热封部,热封部使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相互粘接;所述热封部是多个热封点或热封直线,并位于充气通道上;所述入气口使气柱与充气通道相连通。
在所述二片内膜之间还设有二片辅助膜,在二片内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的二片辅助膜上形成有第一辅助热封线,该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辅助入气口;所述二片辅助膜和辅助入气口均位于气柱内;因热封时二片内膜间插入有耐热垫片,故在第四热封线处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并且在热封部处的二片内膜也互不粘接。
所述第四热封线使二片内膜形成在二片外膜上,部分内膜露出于二片外膜之外,二片内膜之间设有二片辅助膜,在二片内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的二片辅助膜上形成有第一辅助热封线,该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处形成有位于气柱内的辅助入气口;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形成有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
所述二片辅助膜位于气柱内,二片辅助膜与二片内膜的宽度相同,二片辅助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内膜的长度,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下部;或者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中段,二片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的上部延伸到其下部。
所述二片内膜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的顶端,所述充气通道位于二片外膜之间;或者二片内膜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所述充气通道位于二片内膜之间。
所述耐热垫片包括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插入所述二片内膜之间。
所述耐热垫片包括有凸部,该凸部插入所述二片辅助膜之间。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二片内膜和二片外膜;步骤2:将二片内膜置于二片外膜之间;步骤3:将耐热垫片插入二片内膜之间,再热封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第四热封线,从而在二片内膜间的第四热封线处二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至少一个入气口;步骤4:取出耐热垫片;步骤5:热封二片外膜并在二片外膜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柱;该入气口与气柱相通,充气时,气体通过入气口进入气柱内并使气柱膨胀,膨胀后的气柱内的气压压迫二片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以封闭气柱。
所述步骤3还包括:热封粘接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热封部;所述热封部使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相互粘接,热封部是多个热封点或热封直线;第四热封线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和气柱两部分,所述二片内膜比二片外膜要短,且内膜从充气通道延伸至气柱内;热封部位于充气通道上;所述入气口使气柱与充气通道相连通。
所述步骤1还包括:再提供二片辅助膜,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将耐热垫片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再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辅助入气口;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二片辅助膜和辅助入气口均位于气柱内;因热封时二片内膜间插入有耐热垫片,故在第四热封线处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并且在热封部处的二片内膜也互不粘接。
所述步骤1还包括:再提供二片辅助膜,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然后将耐热垫片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辅助入气口;在所述步骤2中,使二片内膜部分露出于二片外膜之外;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所述辅助入气口位于气柱内;所述第四热封线使二片内膜形成在二片外膜上。
所述二片辅助膜位于气柱内,二片辅助膜与二片内膜的宽度相同,二片辅助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内膜的长度,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下部;或者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中段,二片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的上部延伸到其下部。
所述二片内膜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的顶端,所述充气通道位于二片外膜之间;或二片内膜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所述充气通道位于二片内膜之间。
所述耐热垫片包括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插入所述二片内膜之间。
所述耐热垫片包括有凸部,该凸部插入所述二片辅助膜之间。
本发明不需要预先在二片内膜之间涂覆耐热材料,而是直接叠合二片内膜,并将耐热垫片插入二片内膜之间,再经热封后在二片内膜之间形成入气口。本发明有效地缩短了制造时间、简化了制造流程,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此外,充气时,当二片外膜打开时,在二片内膜之间形成的入气口会自动开启,气体由入气口进入气柱内,即:充气时不需对各个入气口分别定位,因此极大地缩短了充气时间。本发明中各气柱之间相互独立,即使有个别气柱产生破损也不会影响空气密封体的整体缓冲效果。另,充气后,气柱内的气压压迫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而封闭气柱,可防止气体外泄而实现很好的闭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加工止气阀时的示意图(一);
图1B为现有技术中加工止气阀时的另一示意图(二);
图1C为现有技术中加工止气阀时的再一示意图(三);
图2A为现有技术的空气密封体的剖面图;
图2B为现有技术的空气密封体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充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入耐热垫片加工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耐热垫片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插入耐热垫片时的剖面图(一);
图7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取出耐热垫片时的剖面图(二);
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入耐热垫片加工时的示意图(一);
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插入耐热垫片加工时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充气后的剖面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充气后的另一结构的剖面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3、图4、图5、图6A、图6B、图7A、图7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
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二片外膜2a与2b、二片内膜1a与1b、充气通道9、多个入气口2d和多个气柱11。
所述二片内膜1a、1b上下叠合且位于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2b之间,二片内膜和二片外膜等宽,二片内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外膜的长度,且二片内膜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的顶端。
图6A所示,耐热垫片8设有多个并列的凸部81,如图4所示,将耐热垫片8的多个凸部81插入二片内膜1a、1b之间,然后热封粘接二片外膜2a、2b和二片内膜1a、1b以形成第四热封线4,在二片内膜之间的第四热封线4处二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多个入气口2d。在第四热封4处,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相互粘接。在二片内膜之间插入有耐热垫片8时,还要热封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并在第四热封线上部形成热封部2c,该热封部2c使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相互粘接,也即:使外膜2a与内膜1a相互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相互粘接。
可见,由于热封时二片内膜间插入有耐热垫片8,故二片内膜在第四热封线处、以及在热封部2c处互不粘接。
如图3,二片外膜2a、2b的上周边被热封粘接并形成第三热封线3,由此在第三热封线3和第四热封线4之间的二片外膜之间形成充气通道9,充气通道9包括与外部相连的充气口9a。所述热封部2c包括多个热封点,且热封点位于充气通道9上。该第四热封线4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9和气柱。
二片外膜2a、2b上还热封形成有第五热封线5和第六热封线6,该第四、第五、第六热封线4、5、6使二片外膜之间形成多个用于储存气体的独立气柱11,所述每个气柱11上都设有一个入气口2d,该入气口2d使各气柱11均与充气通道9相通。所述二片内膜从充气通道9延伸至气柱。
充气时,气体进入充气口9a后使充气通道9膨胀,故使二片外膜2a、2b向外打开,又因热封部2c使外膜2a与内膜1a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粘接,故在二片外膜打开的同时,二片内膜1a、1b也同时被带动向外打开,如图5所示,从而自动打开各入气口2d,使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经各入气口2d被充入各气柱11内,使各气柱充气膨胀。本发明无需向定位后的各入气口2d充气,而是直接向充气通道9充气,故缩短了充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因各气柱11间相互独立,即使有个别气柱产生破损也不会影响空气密封体的整体缓冲效果。
当各气柱充气膨胀后,气柱内的气压会压迫二片内膜1a、1b,使二片内膜覆盖入气口2d而封闭气柱11,使气体不外泄而现实闭气的效果。
另,在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上还形成有多个呈渐缩状的气体通道13,气体通道是经热封粘接二片外膜和一片内膜、或者热封粘接二片内膜而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的。气体通道13的上端起始于第四热封线4,每个气体通道13都与一个入气口2d连接,且气体通道13连接入气口2d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使进入入气口2d的气体容易进入而不易逸出。此外,气体通道13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曲线状,这样在气柱11内部压力增大时,气压会紧紧地压迫气体通道13的曲线部分从而实现锁气的效果。
此外,在气柱11内,如果内膜1a与外膜2a被热封粘接,当气柱充气膨胀后,二片内膜1a、1b受压迫会侧贴在外膜2a上,如图5所示。当内膜1b与外膜2b被热封粘接,当气柱充气膨胀后,二片内膜受压迫侧贴在外膜2b上。本发明的这种“二片内膜受气柱11内气体的压迫而侧贴在外膜2a或2b上”的结构,使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可以称为「二片贴壁式」空气密封体。另,当二片内膜1a、1b不与任一片外膜热封粘接时,二片内膜受气柱内气体压迫时就不侧贴在外膜2a或2b上,而是悬挂在气柱11中,故具有这种结构的空气密封体被称为「二片悬壁式」空气密封体。
第二实施例
图8A、图8B及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本实施例的介于二片外膜2a、2b之间的二片内膜1a、1b的顶端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
在二片内膜之间插入耐热垫片8后,热封粘接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第四热封线4和热封部2c,热封部使外膜2a与内膜1a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粘接。其中,热封部2c是由如图8A所示的多个热封点组成,或者热封部2c’也可如图8B所示是热封直线,但不以此为限。
在二片内膜1a、1b之间且在第三、第四热封线3、4之间形成有充气通道9。当充气通道9因充入气体而膨胀时,二片内膜会随着二片外膜同时向外打开而自动开启与充气通道9相连通的各入气口2d,使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经各入气口2d充入各气柱11而使各气柱充气膨胀。
第三实施例
图10、图11及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
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二片外膜2a与2b、二片内膜1a与1b、二片辅助膜7a与7b、入气口2d、气柱11和辅助入气口7d。
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1a、1b位于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2b之间,且部分内膜露出在外膜之外,二片内膜短于二片外膜。二片外膜2a、2b的周边经热封形成有第四、第五、第六热封线4、5、6,经热封后在二片外膜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气体的气柱11。所述第四热封线4使二片内膜1a、1b形成在二片外膜上。
如图11所示,在二片内膜1a、1b之间还设有上下叠合的二片辅助膜7a、7b。二片辅助膜位于气柱11内,二片辅助膜与二片内膜的宽度相同,但二片辅助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内膜的长度,二片辅助膜的底端与二片内膜的底端对齐。
所述二片内膜1a、1b和二片辅助膜7a、7b的左右两侧边经热封形成有第二辅助热封线42和第三辅助热封线43。将耐热垫片8的凸部81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后,热封粘接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41,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以形成辅助入气口7d。该第一辅助热封线41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之间相互粘接。可见,由于插入有耐热垫片8,故二片辅助膜之间在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互不粘接。
图11中,二片辅助膜7a、7b位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的底部,即位于气柱11内。或如图12所示,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之间的中段,即二片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4的上部延伸至其下部。
另,如图10,经热封粘接二片辅助膜7a、7b且在二片辅助膜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13。
本实施例在充气时,使用者可直接用手向外拉开二片内膜1a、1b,以自动开启入气口2d,同时使气柱内的互不粘接的二片辅助膜7a、7b向外打开,以自动开启辅助入气口7d,再用充气工具(图中未示)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对气柱进行充气,使气体充入气柱11而使其膨胀。
本实施例未设置有充气通道9,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也可根据需要而改变结构,如:热封粘接二片外膜2a、2b或二片内膜1a、1b而形成充气通道9,气体由充气口9a进入充气通道9而使其膨胀,使二片外膜2a、2b向外拉开,由于位于充气通道9内的热封部2c使外膜2a与内膜1a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粘接,故互不粘接的二片内膜1a、1b会随着二片外膜的打开而同时向外打开,从而自动开启与充气通道9相连通的入气口2d,并同时使互不粘接的二片辅助膜7a、7b也向外打开,自动开启辅助入气口7d。充气通道9的气体依次经入气口2d、辅助入气口7d而充入各气柱11而使气柱充气膨胀。
另外,还可将本实施例中的二片辅助膜7a、7b设置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二片内膜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因二片内膜1a、1b之间增设有二片辅助膜7a、7b,故能大大提高内膜的强度,当用高压气体向气柱11进行充气时,不会在充气时造成二片内膜破损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了充气效率,缩短了充气时间。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提供二片内膜1a、1b和二片外膜2a、2b。
步骤2:将二片内膜1a、1b置于二片外膜2a、2b之间。
二片内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外膜的长度,其中,二片内膜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的顶端,或者二片内膜的顶端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
步骤3:将耐热垫片8的多个凸部81插入二片内膜1a、1b之间,再热封粘接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第四热封线4和热封部,由此在二片内膜间的第四热封线4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多个入气口2d。
所述热封部2c是图8A所示的多个热封点,或者热封部2c’是图8B所示的热封直接。热封部使外膜2a与内膜1a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粘接。
步骤4:取出耐热垫片8。
步骤5:热封二片外膜,以形成第三热封线3、第五热封线5和第六热封线6,从而在二片外膜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用以储存气体的气柱11。
第四热封线4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9和气柱11两部分,且在第三、第四热封线之间形成充气通道9,充气通道9通过一充气口9a与外界连接。所述入气口2d使各气柱11与充气通道9相连通。二片内膜从充气通道9延伸至气柱11内,上述热封部位于充气通道9上。
如图5,当充气通道9是经热封而形成在二片外膜2a、2b之间时,进入充气口9a的气体使充气通道9膨胀,使二片外膜向外拉开,由于位于充气通道9内的热封部2c使外膜2a与内膜1a、外膜2b与内膜1b均相互粘接,故在二片外膜打开的同时,热封部2c带动互不粘接的二片内膜1a、1b也同时向外打开,从而自动开启与充气通道9相连通的各入气口2d,使进入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经过各入气口2d充入各气柱11而使气柱充气膨胀。
如图9,当充气通道9是经热封而形成在二片内膜1a、1b之间时,进入充气口9a的气体使充气通道9膨胀,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1a、1b同时向外打开从而自动开启各入气口2d,使进入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经各入气口2d而充入各气柱11而使气柱充气膨胀。
当气柱11充气膨胀时,气柱11内的气体会压迫二片内膜1a、1b并使二片内膜覆盖入气口2d,进而封闭气柱11,使气体不外泄而达成闭气的效果。其中,二片内膜1a、1b受压迫时可侧贴于一片外膜2a或2b上,或者悬挂在气柱11之中。
另,所述步骤1还包括:再提供二片辅助膜7a、7b,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42、43;之后将耐热垫片8的多个凸部81插入二片辅助膜7a、7b之间,再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41,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多个辅助入气口7d。
其中,二片辅助膜7a、7b置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的底部,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41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二片辅助膜和辅助入气口7d均位于气柱11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第二种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提供二片内膜1a、1b、二片外膜2a、2b、二片辅助膜7a、7b,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42、43;之后将耐热垫片8的凸部81插入二片辅助膜7a、7b之间,再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41,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辅助入气口7d。
步骤2:将二片内膜1a、1b置于二片外膜2a、2b之间,且部分内膜露出于外膜之外。
所述二片内膜短于二片外膜,且内膜的宽度小于外膜的宽度。
步骤3:将耐热垫片8的凸部81插入二片内膜1a、1b之间,再热封粘接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第四热封线4,由此在二片内膜间的第四热封线4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入气口2d。
热封部使外膜2a与内膜1a粘接、使外膜2b与内膜1b粘接。
步骤4:取出耐热垫片8。
步骤5:热封二片外膜,以形成第五热封线5和第六热封线6,从而在二片外膜之间形成用以储存气体的气柱11。
其中,二片辅助膜7a、7b置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的底部,即位于气柱11内,或者二片辅助膜也可置于二片内膜之间的中段,即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4的上部延伸到其下部。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41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辅助入气口7d位于气柱11内。
本发明在制造之前,不需要在二片内膜之间预先涂覆耐热材料,而是直接将耐热垫片插入二片内膜之间,再经热封粘接以形成入气口和热封部,有效缩短了制造时间,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材料成本。此外,本发明在充气时入气口能自动开启,气体通过入气口进入气柱,即:充气时不需分别对各个入气口定位,因此缩短了充气时间。本发明的各气柱间相互独立,即使个别气柱产生破损也不会影响空气密封体的整体缓冲效果。且,气柱内的气体压迫内膜时,内膜会覆盖入气口而封闭气柱,能防止气体外泄而达成闭气效果。另,由于本发明设置有与入气口2d相连通的气体通道13,气体通道13可设计成图3所示的从一端向另一端的渐缩状,或设计成曲线状,当气柱11内部压力增大时,气体会压迫气体通道13的曲线的收紧部分从而封闭气体通道以实现锁气效果。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做任何改动仍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Claims (16)

1.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二片外膜(2a、2b)、位于二片外膜之间的二片内膜(1a、1b)和经热封二片外膜(2a、2b)而形成在二片外膜之间的至少一个气柱(11),其特征在于:
在二片外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8)的二片内膜上形成有第四热封线(4),在二片内膜之间的第四热封线(4)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有至少一个入气口(2d);该入气口(2d)与气柱(11)相通,充气时,气体通过入气口(2d)进入气柱内并使气柱膨胀,膨胀后的气柱内的气压压迫二片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2d),以封闭气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封线(4)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9)和气柱(11)两部分,所述二片内膜(1a、1b)比二片外膜要短,且内膜从充气通道(9)延伸至气柱内;
在二片外膜(2a、2b)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8)的二片内膜(1a、1b)上还热封形成有热封部(2c或2c’),热封部使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相互粘接;所述热封部是多个热封点或热封直线,并位于充气通道(9)上;
所述入气口(2d)使气柱与充气通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片内膜(1a、1b)之间还设有二片辅助膜(7a、7b),在二片内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8)的二片辅助膜上形成有第一辅助热封线(41),该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辅助入气口(7d);所述二片辅助膜和辅助入气口(7d)均位于气柱内;
因热封时二片内膜间插入有耐热垫片(8),故在第四热封线处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并且在热封部(2c)处的二片内膜也互不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封线(4)使二片内膜(1a、1b)形成在二片外膜(2a、2b)上,部分内膜露出于二片外膜之外,二片内膜之间设有二片辅助膜(7a、7b),在二片内膜和其间预先插入有耐热垫片(8)的二片辅助膜上形成有第一辅助热封线(41),该第一辅助热封线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形成有位于气柱内的辅助入气口(7d);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形成有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42,4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辅助膜(7a、7b)位于气柱(11)内,二片辅助膜与二片内膜的宽度相同,二片辅助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内膜的长度,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下部;
或者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中段,二片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的上部延伸到其下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内膜(1a、1b)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2a、2b)的顶端,所述充气通道(9)位于二片外膜之间;或者二片内膜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所述充气通道(9)位于二片内膜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垫片(8)包括至少一个凸部(81),所述凸部插入所述二片内膜(1a、1b)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垫片(8)包括有凸部(81),该凸部插入所述二片辅助膜(7a、7b)之间。
9.一种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二片内膜(1a、1b)和二片外膜(2a、2b);
步骤2:将二片内膜置于二片外膜之间;
步骤3:将耐热垫片(8)插入二片内膜之间,再热封二片外膜和二片内膜以形成第四热封线(4),从而在二片内膜间的第四热封线(4)处二内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至少一个入气口(2d);
步骤4:取出耐热垫片(8);
步骤5:热封二片外膜并在二片外膜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柱(11);
该入气口(2d)与气柱(11)相通,充气时,气体通过入气口(2d)进入气柱内并使气柱膨胀,膨胀后的气柱内的气压压迫二片内膜使其覆盖入气口(2d),以封闭气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还包括:热封粘接二片外膜(2a、2b)和二片内膜(1a、1b),以形成热封部(2c或2c’);
所述热封部使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相互粘接,热封部是多个热封点或热封直线;第四热封线(4)将空气密封体分成充气通道(9)和气柱(11)两部分,所述二片内膜(1a、1b)比二片外膜要短,且内膜从充气通道(9)延伸至气柱内;热封部位于充气通道(9)上;所述入气口(2d)使气柱与充气通道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还包括:
再提供二片辅助膜(7a、7b),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42,43);将耐热垫片(8)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再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41),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至少一个辅助入气口(7d);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41)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二片辅助膜和辅助入气口(7d)均位于气柱内;
因热封时二片内膜间插入有耐热垫片(8),故在第四热封线处的二片内膜互不粘接,并且在热封部(2c)处的二片内膜也互不粘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还包括:
再提供二片辅助膜(7a、7b),将二片辅助膜置于二片内膜(1a、1b)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的两侧边以形成第二、第三辅助热封线(42,43);然后将耐热垫片(8)插入二片辅助膜之间,热封二片内膜和二片辅助膜以形成第一辅助热封线(41),从而在二片辅助膜之间的第一辅助热封线(41)处二片辅助膜互不粘接而形成辅助入气口(7d);
在所述步骤2中,使二片内膜(1a、1b)部分露出于二片外膜之外;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热封线(41)使相邻的内膜和辅助膜相互粘接,所述辅助入气口(7d)位于气柱内;所述第四热封线(4)使二片内膜形成在二片外膜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二片辅助膜(7a、7b)位于气柱(11)内,二片辅助膜与二片内膜的宽度相同,二片辅助膜的长度短于二片内膜的长度,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下部;或者二片辅助膜位于二片内膜的中段,二片辅助膜从第四热封线(4)的上部延伸到其下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二片内膜(1a、1b)的顶端低于二片外膜(2a、2b)的顶端,所述充气通道(9)位于二片外膜之间;或二片内膜与二片外膜的顶端对齐,所述充气通道(9)位于二片内膜之间。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耐热垫片(8)包括至少一个凸部(81),所述凸部插入所述二片内膜(1a、1b)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耐热垫片(8)包括有凸部(81),该凸部插入所述二片辅助膜(7a、7b)之间。
CN2008101807690A 2008-12-02 2008-12-02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746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07690A CN101746564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07690A CN101746564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564A true CN101746564A (zh) 2010-06-23
CN101746564B CN101746564B (zh) 2011-06-01

Family

ID=4247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07690A Active CN101746564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46564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8197A (zh) * 2010-11-26 2011-04-13 熊平 一种具防漏气自锁单向阀的气囊
CN102398729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廖国雄 自然开启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43794A (zh) * 2014-02-13 2015-03-25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快速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CN104783559A (zh) * 2014-01-19 2015-07-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25379A (zh) * 2012-03-06 2015-09-23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5270745A (zh) * 2015-11-04 2016-01-27 潘峰 一种薄膜自动填平式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62011A (zh) * 2012-03-06 2016-06-1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
CN105775394A (zh) * 2016-05-16 2016-07-20 温州振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薄膜缓冲垫及其加工方法
CN105775395A (zh) * 2016-05-19 2016-07-20 王兴明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CN105857917A (zh) * 2016-05-19 2016-08-17 张少康 一种自密封式薄膜气囊包装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3840A (zh) * 2016-06-23 2016-10-12 王兴明 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7358C (zh) * 2006-03-13 2009-03-11 廖建华 具有密封体闭气锁气装置的空气缓冲体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729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廖国雄 自然开启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98729B (zh) * 2010-09-16 2013-09-25 廖国雄 自然开启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08197A (zh) * 2010-11-26 2011-04-13 熊平 一种具防漏气自锁单向阀的气囊
CN104925379B (zh) * 2012-03-06 2017-09-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4925379A (zh) * 2012-03-06 2015-09-23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5662011A (zh) * 2012-03-06 2016-06-1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
CN104783559A (zh) * 2014-01-19 2015-07-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3559B (zh) * 2014-01-19 2018-06-19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43794A (zh) * 2014-02-13 2015-03-25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快速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CN105270745A (zh) * 2015-11-04 2016-01-27 潘峰 一种薄膜自动填平式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75394A (zh) * 2016-05-16 2016-07-20 温州振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薄膜缓冲垫及其加工方法
CN105857917A (zh) * 2016-05-19 2016-08-17 张少康 一种自密封式薄膜气囊包装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5395A (zh) * 2016-05-19 2016-07-20 王兴明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CN106003840A (zh) * 2016-06-23 2016-10-12 王兴明 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EP3260393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Wang, Xingming Inflatable airbag without heat-resisting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564B (zh)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564B (zh)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JP4628432B2 (ja) 緊密に物品を挟持する気体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2913B2 (ja) 真空緊束式気体包装袋及びその包装方法
CN101462624B (zh) 真空吸束式气体包装袋及其包装方法
TWI322120B (zh)
JP4278166B2 (ja) 強化気密機能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
JP4468413B2 (ja) 多機能エアーシール体および逆向チョークバルブ装置
EP2103550B1 (en) Air enclosure with check valve capable of being filled with high pressure air
BRPI0517884A (pt) método para termo-moldar uma cámara flexìvel cheia com fluido
CN100582536C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US200900779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ing continuous air filling type air enclosure with air
CN104443794A (zh) 快速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JP2008127104A (ja) 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
CN105151529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101462623B (zh) 紧密夹持物品的气体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WO1990009320A2 (en) Clam-like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662407A (zh) 一种口吹式空气密封体
CN101486402B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101746562B (zh) 可高压充气的空气密封体及其止气阀
TW200940415A (en) Air sealed object without thermal resistant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530803U (zh) 緩衝包材
CN201358029Y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100586808C (zh) 双层气柱式空气密封体
CN205060410U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CN204713719U (zh) 气柱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ZHOU AIR-BAG PACKING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IR-BAG PACKING INTERNATION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1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F, NO. 7, LANE 130, MINQUAN ROAD, XINDIAN CITY, TAIPEI COUNTY, TAIWAN PROVINCE, CHINA TO: 215164 NO. 288, MAOPENG ROAD, XUJIANG INDUSTRY PARK, XUKO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9

Address after: 215164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Wuzhong District Xu Kou Zhen Xu Jiang Mao Peng Lu Industrial Park No. 288

Applicant after: SUZHOU AIRBAG COMPLEXITY PLAST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New City Road 130, Lane 7, 4

Applicant before: Yabisi International Multitech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4

Address after: 215325 Jiangsu City, Suzhou province Kunshan Town Park Road on the south sid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

Address before: 215164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Wuzhong District Xu Kou Zhen Xu Jiang Mao Peng Lu Industrial Park No. 288

Patentee before: SUZHOU AIRBAG COMPLEXITY PLAST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25 the southern side of Zhouzhuang Road, Zhouzhuang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Abis Recycl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25 the southern side of Zhouzhuang Road, Zhouzhuang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