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2011A - 一种充气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2011A
CN105662011A CN201610027135.6A CN201610027135A CN105662011A CN 105662011 A CN105662011 A CN 105662011A CN 201610027135 A CN201610027135 A CN 201610027135A CN 105662011 A CN105662011 A CN 105662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membrane
air
gas buffer
gas
buffer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7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62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2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10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fillabl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 B63C9/081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having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elements which are filled with gas by deployment, e.g. sponge-lik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垫,包括:一气体缓冲层,所述气体缓冲层上设有一组相对独立并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一充气通路,所述充气通路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相互连通,和一自粘膜止回阀,其设置在所述充气通路内,并形成一进气通道,从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填充气体,充完气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自身封闭所述进气通道,防止气体反渗。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垫,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自粘膜止回阀充气并防止漏气的充气垫。
背景技术
充气垫可供体育,旅游,野外宿营、也可与帐篷配套使用。例如去海边休闲度假时带上我们的气床垫,轻松享受沙滩日光浴,而排出气体后可折叠装在旅行包里,携带方便。充气后的小气垫因体积小、重量轻,更方便随身携带,可供随时坐下来休息之用。气床垫晚上休息时充气后放在帐篷里,作为床垫,防潮、舒适,可与各种帐篷配套使用。
常见的充气垫,其采用气囊充气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个是气囊充气的速度比较慢,气压难以控制,第二个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漏气使得缓冲效果下降。并且普通充气垫也不适合用于水上救生等对缓冲要求高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其通过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通道向垫体内填充空气,并且在充满气后,自粘膜止回阀的阀膜自动粘贴在一起,从而封住所述进气通道,以防止气体反渗出去,从而使所述充气垫快速充气并具有优良的缓冲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在向一气体缓冲室充气时,所述自粘膜止回阀提供一进气通道,在停止充气后,空气要逃出所述气体缓冲室时,进入到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一止回腔,其空气压力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泄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所述自粘膜止回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一气体缓冲室充气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进入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返回,而且在气体返回时会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外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从而当气体需要逃出所述气体缓冲室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然后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或者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相当于空气要爬两级台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回渗的可能性和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当气体回渗进入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的所述止回腔时,气体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从而使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一阀膜粘贴得更紧,从而防止气体外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包括一第一气密层和一第二气密层,以形成多个所述气体缓冲室,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之间,用于向所述气体缓冲室充入气体,并且防止漏气,从而使所述充气垫的缓冲效果得到增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各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的气室半径大于气室主体的半径,从而在两侧端形成凸起气柱,以使所述充气垫形成两边凸起,中间下凹的形态,以符合人体后背形式,使人舒适地躺在所述充气垫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其在首尾端设置有扣件,从而在两端提供重叠的缓冲气室,以作为枕头使用,并且可以调节对应扣件的位置以调整枕头大小和位置,并且在放气后,所述扣件的设置也方便气垫的折叠收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垫,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垫,包括:一气体缓冲层,所述气体缓冲层上设有一组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一充气通路,所述充气通路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相互连通,和一自粘膜止回阀,其设置在所述充气通路内,并形成一进气通道,从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填充气体,充完气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自身封闭所述进气通道,防止气体反渗。
每所述气体缓冲室包括一第一气密层和一第二气密层,以形成所述气体缓冲室,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自粘膜止回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气体缓冲室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可选择地,所述自粘膜止回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经由所述气体通路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气体缓冲室内充入空气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阻止所述气体缓冲室内的空气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而且在空气返回时会选择性地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反渗。
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隔层,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热封时,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而在所述第二膜阀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从而未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的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在位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所述进气端处完全贴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
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具有相同长度,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另一端形成一反渗腔,从而当气体需要逃出所述气体缓冲室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的所述反渗腔,然后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以从所述进气通道出去,或者进入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的所述止回腔,从而使当气体滞留于所述止回腔内,气体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阀膜上,用于进一步用于封住所述进气通道。
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一气密层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与所述第二气密层热封在一起。
所述各气体缓冲室还包括一个粘结线,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
每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设置有连通通道,以将两相邻所述气体缓冲室连通。
各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的气室半径大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室主体的半径,从而在两侧端形成凸起气柱,以使所述充气垫形成两边凸起,中间下凹的形态。
相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之间在两端设置有间隙,从而避免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
可选择地,每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呈弧形,从而避免相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
在所述充气垫一端,一所述气体缓冲室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扣件,另一所述气体缓冲室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使位于两所述缓冲气室之间的各气体缓冲室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枕头。
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为对应的按扣,钩环,或绳锁。
所述气体缓冲层进一步包括一组气体阻隔件,所述各气体阻隔件设置在所有各气体缓冲室内部并邻近相对应的所述各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外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充气垫具有优良的缓冲效果,可用于水上救生,并且充气后适合使用者躺卧。通过自粘膜止回阀自身特性,在停止充气后,自粘膜止回阀的阀膜紧贴在一起,使得气体不容易从多层阀膜中反渗出去,并且通过提供止回腔,使得进气通道被进一步封闭,以防止露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示意图,其在一端形成枕头。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自粘膜止回阀的剖视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另一种自粘膜止回阀的剖视图。
图6B为图6A的止回腔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气阀的侧视图,示意所述充气垫正在充气。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气阀的放大示意图,示意空气从充气通道进入充气腔。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气阀的放大示意图,示意空气泄露时进入止回通道。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的气阀的两耐热物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充气垫,其向所述充气垫充入空气后,可以起到缓冲效果,并防止空气外泄,从而保证长时间的使用,其可用作水上救生垫。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垫包括一个气体缓冲层1。所述气体缓冲层1上设有一组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2和一充气通路3与所述气体缓冲室2连通,和一自粘膜止回阀10设置于所述充气通路3内,从而当通过所述充气通路3向所述气垫内充气时,到达平行排列的各气体缓冲室2,从而所述充气垫处于膨胀状态,以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充完气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自身封闭所述进气通道,防止气体反渗。
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充气垫每所述气体缓冲室2包括一第一气密层21和一第二气密层22,以形成所述气体缓冲室2并提供一容纳空间4,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之间,用于向所述气体缓冲室2充入气体,并且防止漏气,从而使所述充气垫的缓冲效果得到增强。
所述各气体缓冲室包括一个粘结线23,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23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2可以再次重叠,以得到多层气柱的气垫,从而起到多层缓冲的作用。
每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2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5,从而使整个气体缓冲层1中的内部空间连通。连通通道5的位置可以在所述气体缓冲室2中间也可以是两侧。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每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2在两端设置有连通通道5,以将两所述气体缓冲室2连通。
也就是说,所述粘结线23上设置有间隙,或者热封时未粘贴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连通通道5,以将各气体缓冲室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各所述气体缓冲室2在两端的气室半径大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室主体的半径,从而在两侧端形成凸起气柱24,以使所述充气垫形成两边凸起,中间下凹的形态,以符合人体后背形式,使人舒适地躺在所述充气垫内,如图3所示。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在两侧设置有褶皱部,从而在充气后,所述褶皱部形成的缓冲气室的高度大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室主体的高度,从而当使用者躺在所述充气垫上时,四周围有凸起的气室包围,不容易滑出所述气室主体,并且使用者的手也可以舒适地放在所述褶皱部上,可以起到抓稳所述充气垫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述气体缓冲室2实质上提供一个容纳腔6,用于使用者躺或坐在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相邻两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之间在两端设置有间隙25,从而避免相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2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在两侧端沿横向上没有完全连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间隙25。而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在两侧端沿纵向上设置所述凸起气室。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在两端形成弧形,避免相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2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如图4所示。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垫,其在首尾端设置有扣件,从而在两端提供重叠的缓冲气室,以作为枕头使用,并且可以调节对应扣件的位置以调整枕头大小和位置,并且在放气后,所述扣件的设置也方便气垫的折叠收藏,如图4所示。
也就是说,在所述充气垫一端,一个所述气体缓冲室2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扣件,另一所述气体缓冲室2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使位于两所述缓冲气室之间的各气体缓冲室2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凸起的枕头。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可以是对应的按扣,钩环,绳锁等。
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并通过一设置在充气通路3的自粘膜止回阀10向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内填充气体。如图5所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包括两阀膜11,13分别与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11,13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4,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4向一容纳空间4充气后,所述两阀膜11,13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进入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容纳空间4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14反渗。
图6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自粘膜的止回阀10的结构,具体地,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包括一第一阀膜11,一第二阀膜12,和一第三阀膜13,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12位于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4,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形成一止回腔15,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4向一容纳空间4充气后,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14返回,而且在气体返回时会进入所述止回腔15,而进入所述止回腔15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12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14,从而防止气体外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4即是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气体存放空间。
也就是说,气体从所述充气通路3进入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进气通道14,从而可以向充气垫的各所述气体缓冲室2填充气体,当所述气体缓冲室2充满气体并达到需要的压力时,停止充气。也即是说,气体从所述充气通路3进入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进气通道14,以向第一个所述气体缓冲室2充气,并且因为各气体缓冲室之间设置有所述连通通道5,从而气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5到达各个所述气体缓冲室5。并且因为,所述连通通道5设置在每所述气体缓冲室两端,从而气体得以快速扩散。这时,由于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13的自身的特性,其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并且由于位于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的空气对所述第三阀膜13产生压力作用,所述第三阀膜13受力并压向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一阀膜11,从而三层所述阀膜紧贴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外壁上,这样,气体就不能容易地从三层所述阀膜之间返回所述进气通道14。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进气通道14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12。也就是说,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进气端10a,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没有完全贴合在一起,从而提供气体进入气体容纳空间4的通路,而所述第二膜阀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则完全密封在一起。
即是说,自粘膜止回阀10具有一第一端10a,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没有完全贴合在一起,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另一端,即第二端10b,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没有完全贴合在一起,从而在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实质上存在一个缝隙,以形成一个所述止回腔15,而进入到所述止回腔15的气体因为进气端10a处所述第二膜阀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是完全密封的,从而气体不能跑出。而当气体容纳空间4中充满气体时,反渗到所述止回腔15的气体对所述第二阀膜12产生压力作用,从而使所述第二阀膜12贴向所述第一阀膜11,从而更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14,以使气体不容易反渗出去。
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13由PE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隔层,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热封时,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没有完合贴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14。而在所述第二膜阀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12,从而未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进气端10a的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进气端10a处完全贴合在一起,以防止气体泄露。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为耐高温油墨,从而在热封时,设置有耐高温油墨的地方不会热封到一起,从而形成空隙。也就是说,更具体地,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之间设置有印刷的耐高温油墨,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热封时,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没有完合贴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14。而在所述第二膜阀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设置有另一个印刷的耐高温油墨,所述另一个印刷的耐高温油墨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12,从而未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进气端10a的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进气端10a处完全贴合在一起,以防止气体泄露。
也就是说,当所述气体容纳空间4中充满气体后,气体需要反渗时,需要选择打开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或者打开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从而使气体不容易反渗,而气体若进入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的所述止回腔15时,反而更封闭了所述进气通道14,使气体不能从所述进气通道14反渗出去。所述止回腔15与所述气体通路3不连通,从而使气体滞留于所述止回腔15内,并进一步用于封住所述进气通道14。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膜1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三阀膜13具有相同长度,所述第二阀膜1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三阀膜13的长度。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第二端10b形成一反渗腔16,从而当气体需要逃出所述容纳空间4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形成的所述反渗腔16,然后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二阀膜12以从所述进气通道14出去,或者进入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的所述止回腔15,相当于空气要爬两级台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回渗的可能性和速度。所以,不光是阀膜层数的增加,使得气体的渗露得到延缓,在气体进入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的所述止回腔15后,气体对所述第二阀膜12产生压力作用,从而使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一阀膜11粘贴得更紧,从而防止气体外泄。
也就是说,在气体反渗时,需要先打开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以进入到所述反渗腔16,然后再选择进入所述进气通道14或所述止回腔15,从而成功得以从所述进气通道14反渗出去的气体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而进入所述止回腔15的气体会使所述进气通道14密闭,进一步防止后续的气体反渗,从而使气体在所述容纳空间4中存放时间延长,在本实施例中,也即是充气垫的所述气体缓冲室2中的气体得以更长久保存,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好的缓冲效果。
更具体地,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所述第一端10a也即是进气端,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一气密层21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13与所述第二气密层22热封在一起。从而充气时,所述气体通路3的气体从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之间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14进入到所述容纳空间4。当停止充气后,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作为一个例子,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13贴合到所述第一气密层11,从而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14返回,而且在气体返回时会进入所述止回腔15,而进入所述止回腔15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12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14。
值得一提的是,自粘膜止回阀10上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体阻隔件,所述各气体阻隔件位于所述进气通道14,所述气体阻隔件不封闭所述进气通道14,而只是将阀膜粘结在一起,并且改变气体进入气垫内的轨迹,而且气体不容易绕过所述气体阻隔件,从而进一步防止气体外泄。
实质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垫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个气体缓冲层1,所述气体缓冲层1上设有一组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2和一充气通路3与所述气体缓冲室2连通,和
(b)将一自粘膜止回阀10放置于所述充气通路3内,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相互连通并通过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的一进气通道14向所述气体缓冲室2内填充气体,当充完气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自身封闭所述进气通道。
在上述步骤中,提供一第一气密层21和一第二气密层22,以形成所述各气体缓冲室2,所述自粘膜止回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之间,用于向所述气体缓冲室2充入气体。
所述步骤还包括:提供一第一扣件在一气体缓冲室2,另一所述气体缓冲室2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使位于两所述缓冲气室之间的各气体缓冲室2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凸起的枕头。
所述步骤(b)包括:提供两阀膜11,13分别与所述气体缓冲室2的第一气密层21和所述第二气密层22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11,13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4,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4向一容纳空间4充气后,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三阀膜13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14返回。
或者,所述步骤(b)包括:提供一第一阀膜11,一第二阀膜12,和一第三阀膜13,所述第一阀膜11和所述第三阀膜13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12位于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所述第一阀膜11与所述第二阀膜12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14,所述第二阀膜12与所述第三阀膜13之间形成一止回腔15,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14向一容纳空间4充气后,所述第一阀膜11,所述第二阀膜12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的气体不容易从所述进气通道14返回,而且在气体返回时会进入所述止回腔15,而进入所述止回腔15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12产生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14,从而防止气体外泄。
如图7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垫结构类似。所述充气垫包括一气袋10A和一气阀20A。
所述气袋10A包括至少一充气室11A,其中所述充气室11A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2A和一第二气室层13A,其相互重叠以形成一充气腔14A和一气阀开口15A,所述气阀开口15A与所述充气腔14A相连通。如图7所示,两个或多个充气室11A并排排列以形成所述气袋10A,其中所述气阀20A设置于最外层所述充气室11A。换句话说,所述充气室11A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气阀20A,就可以对所有所述充气室11A充气。另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室11A的形状在充气后可变,从而气袋10A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所述气阀20A为双止回阀,以给所述气袋提供双重密封效果。其中所述气阀20A包括一第一密封膜21A,一第二密封膜22A和一止回密封膜23A。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重叠在所述充气室11A的所述第一气室层12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3A之间,并从所述充气室11A的所述气阀开口15A延伸进入所述充气腔14A。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互重叠的由塑料制成的两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同的两层膜。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于所述充气室11A的所述气阀开口15A,和一远边缘,其延伸至所述充气腔14A。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2A相粘合。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3A相粘合。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24A,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5A。
所述充气通道24A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4A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室11A,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14A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4A。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14A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如图8所示,所述充气通道24A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放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以与所述气阀开口15A相连通。另外之一远开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边缘,以与所述充气腔14A相连通。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在所述气阀开口15A处导引进入所述充气腔14A。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室11A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腔14A内的气压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边缘,并且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另外,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密封膜23A,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所述第一气室层12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3A的厚度大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时,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之间的距离。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远边缘之间的距离。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在所述气阀开口15A处毗连。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相粘合。
如图10所示,所述止回通道25A形成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具有一开放端面向所述充气腔14A和一封闭端面向所述气阀开口15A。换句话说,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为所述封闭端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端为所述开放端。
相应地,当空气在所述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时,所述止回通道25A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向所述充气腔14A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24A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4A泄露回所述止回通道25A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从而防止从所述气阀开口15A漏气。值得一提的是,泄露的空气在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空气泄露至所述气阀开口15A。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由于表面张力密封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
为了在所述充气室11A形成所述气阀20A,所述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以在所述充气室11A的气阀开口15A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2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以在所述充气室11A的气阀开口15A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3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2A粘合。所述第二气室层1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粘合在一起。优选地,两互相间隔的密封接合处201A用来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2A和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两互相间隔的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用来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3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和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为热封线,或者为其他形状如月牙形的热封。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2A通过所述密封接合处201A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气室层1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热封在一起。
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耐热物26A,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形成。所述第一耐热物26A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在所述热封过程后完全粘贴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第一耐热物26A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部并位于所述充气室11A的所述气阀开口15A处,从而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近端处于打开状态。
同样的,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二耐热物27A,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形成。
具体地,所述第二耐热物27A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边缘部,从而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封闭。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和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为两耐热层,其涂覆在各自对应的膜上的预定位置,以防止在所述垫封过程中膜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近端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耐热物27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端位于相反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其中所述第二耐热物27A没有设置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端的相反一侧,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近端可以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封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不仅避免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加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之间的作用,从而由于表面张力以封闭所述充气通道24A。
所述气阀20A还包括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其为两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A的侧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从所述气阀开口15A各所述充气腔递减。换句话说,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气阀开口相连通,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并与所述充气腔14A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24A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4A泄露到所述气阀开口15A。
优选地,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延伸至其远边缘。因此,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近端部分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粘合在一起。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所述气阀20A还包括一气体阻隔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所述远端部以阻止所述充气腔14A内的空气直接返回所述充气通道24A。相应地,所述气体阻隔件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排列在一起。所述气体阻隔件为热封线,其将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头部密封,其中所述气体阻隔件具有一非平滑阻隔面,如凸状面或者V形面,以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排列在一起。
相应地,为了向所述充气室11A充气,充气用的充气管插入到所述气阀开口15A以将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道24A,其中空气的充气方向为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到达远开放端,即从所述气阀开口15A到达所述充气腔14A。这样所述充气室11A开始充气。所述充气腔14A的气压增大从而撑开所述第一气室层12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3A。同时,气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特别是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当所述充气室11A完全填充空气后,即到达最大填充量后,所述充气腔14A内的气压达到足够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以自动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这时充气管抽离所述气阀开口15A。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到救生垫时,使用者只需通过一个充气管向所述气袋10A中吹入气体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当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没有完全封合在一起时,所述充气腔14A的空气可能会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为了避免空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封合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密封。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充气方向相反。另外,当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打开时,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关闭。因此,空气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进入并保留在所述止回通道25A内。
所述止回通道25A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4A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14A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14A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14A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密封效果。
当所述气袋10A只提供一个所述气阀20A时,例如所述气阀20A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充气室11内。当所述最外侧的所述充气室11A充气时,因为各所述充气室11A有气道连通,例如在相邻两所述充气室两侧之间有连通通道,从而在向最外层所述充气室11A充气时,空气就能达到整个所述气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由此可见,本发明之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充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体缓冲层,所述气体缓冲层包括一组相互平行连接的气体缓冲室,并具有一充气通路,所述充气通路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相互连通,和
一自粘膜止回阀,其设置在所述充气通路内,并形成一进气通道,从而所述各气体缓冲室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填充气体,充完气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自身封闭所述进气通道,防止气体反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各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的气室半径大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室主体的半径,从而在两侧端形成凸起气柱,以使所述充气垫形成两边凸起,中间下凹的形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之间在两端设置有间隙,从而避免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垫,其中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之间在两端设置有间隙,从而避免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每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呈弧形,从而避免相邻两所述各体缓冲室之间形成尖角导致破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充气垫,其中在所述充气垫一端,一所述气体缓冲室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扣件,另一所述气体缓冲室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使位于两所述缓冲气室之间的各气体缓冲室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枕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为对应的按扣,钩环,或绳锁。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每所述气体缓冲室包括一第一气密层和一第二气密层,以形成所述气体缓冲室,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气体缓冲室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各气体缓冲室还包括一个粘结线,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相互重叠并沿预先设定的所述粘结线相互粘结,形成所述相互平行的气体缓冲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每相邻两所述气体缓冲室在两端设置有连通通道,以将两相邻所述气体缓冲室连通。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所述自粘膜止回阀为一双止回阀,其设置于至少一所述气体缓冲室,其包括;
一第一密封膜和一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重叠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并且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腔;和
一止回密封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所述充气通道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气体缓冲室,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其中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垫,其中每所述气体缓冲室包括一第一气密层和一第二气密层,以形成所述气体缓冲室,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密层和所述第二气密层之间,其中所述自粘膜止回阀为一双止回阀,其设置于至少一所述气体缓冲室,其包括;一第一密封膜、一第二密封膜和一止回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重叠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并且从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腔,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所述充气通道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气体缓冲室,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其中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通道具有一开放端朝向所述充气腔和一封闭端朝向所述气阀开口,从而当空气在所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时,所述止回通道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与所述第一密封膜在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在所述气体缓冲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密封膜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长度,从而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在一起。
CN201610027135.6A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Pending CN1056620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3300 2012-03-06
CN2012200833007 2012-03-0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8177.9A Division CN102726989B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2011A true CN105662011A (zh) 2016-06-15

Family

ID=4698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0005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4631U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CN201610027135.6A Pending CN105662011A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CN201210138177.9A Active CN102726989B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0005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4631U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8177.9A Active CN102726989B (zh) 2012-03-06 2012-05-04 一种充气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02874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9128A (zh) * 2020-11-16 2020-12-18 苏州市兴丰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空气保暖衣物面料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74631U (zh) * 2012-03-06 2013-04-1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
CN105747312A (zh) * 2016-03-01 2016-07-13 郑培江 一种气囊型防损伤运动护肘
CN106240767B (zh) * 2016-08-25 2018-06-19 林碧芳 伸缩浮筒
CN107379636B (zh) * 2017-08-22 2019-08-16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气柱接合的方法和气柱接合体
CN110641651A (zh) * 2019-08-20 2020-01-03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气柱袋式救生衣
CN110615081B (zh) * 2019-10-19 2020-10-09 严友希 卷尺式自充气救生浮带
CN112545253B (zh) * 2020-12-01 2022-09-23 浙江梦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气床垫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7259Y (zh) * 2003-05-14 2004-05-26 毕成旭 多功能气垫
US20040265523A1 (en) * 2003-06-28 2004-12-30 Yoshihiro Koyanagi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fluid container
CN2805534Y (zh) * 2005-05-19 2006-08-16 旺沛有限公司 一种休闲椅子
WO2007029292A1 (ja) * 2005-09-02 2007-03-15 Kawai, Osamu 脱気弁及びこの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CN200975536Y (zh) * 2006-08-14 2007-11-14 郑澄 三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CN101746562A (zh) * 2008-12-02 2010-06-23 亚比斯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高压充气的空气密封体及其止气阀
CN101746564A (zh) * 2008-12-02 2010-06-23 亚比斯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95507U (zh) * 2009-12-01 2010-10-06 石家庄铁道学院 一种多用折叠充气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0025B1 (ko) * 2006-12-21 2007-10-25 인디스에어 주식회사 체크밸브
CN100582536C (zh) * 2007-01-09 2010-01-20 廖耀鑫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CN101357705B (zh) * 2007-08-03 2010-06-23 廖耀鑫 逆向止气阀及带有该逆向止气阀的空气密封装置
CN202874631U (zh) * 2012-03-06 2013-04-1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垫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7259Y (zh) * 2003-05-14 2004-05-26 毕成旭 多功能气垫
US20040265523A1 (en) * 2003-06-28 2004-12-30 Yoshihiro Koyanagi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fluid container
CN2805534Y (zh) * 2005-05-19 2006-08-16 旺沛有限公司 一种休闲椅子
WO2007029292A1 (ja) * 2005-09-02 2007-03-15 Kawai, Osamu 脱気弁及びこの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CN200975536Y (zh) * 2006-08-14 2007-11-14 郑澄 三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CN101746562A (zh) * 2008-12-02 2010-06-23 亚比斯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高压充气的空气密封体及其止气阀
CN101746564A (zh) * 2008-12-02 2010-06-23 亚比斯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耐热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95507U (zh) * 2009-12-01 2010-10-06 石家庄铁道学院 一种多用折叠充气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9128A (zh) * 2020-11-16 2020-12-18 苏州市兴丰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空气保暖衣物面料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6989A (zh) 2012-10-17
CN102726989B (zh) 2016-03-30
CN202874631U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6989B (zh) 一种充气垫
CN202880106U (zh)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205087336U (zh) 封合式空气包装装置
US5588532A (en) Self-sealing inflatable bag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article therein
CN204528086U (zh) 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WO2015192708A1 (zh)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72757B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01139366A (ja) 包装体及び物品包装方法
CN104787425B (zh)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及其应用
CN103407692B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5A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1U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
TW20082725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ouble layer air cylinder type air enclosure
CN104783354B (zh) 充气装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1529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104787494A (zh)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CN103496506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43262A (zh)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204822589U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5173401A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203652351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02332U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