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3136A -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3136A
CN101743136A CN200880024905.5A CN200880024905A CN101743136A CN 101743136 A CN101743136 A CN 101743136A CN 200880024905 A CN200880024905 A CN 200880024905A CN 101743136 A CN101743136 A CN 101743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tire
tread area
area
ty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49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3136B (zh
Inventor
中川英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43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3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3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31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B60C11/005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with different cap rubber layer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1Tyres requiring an asymmetric or a special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60C2011/00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 B60C2011/0025Modulus or tan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将被安装到前轮的轮胎(1)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该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A)和一对肩侧胎面区(C)。对于前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后轮胎(11)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该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A)、一对中间胎面区(B)和一对肩侧胎面区(C)。对于后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的轮胎和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的轮胎的最适当的组合的轮胎对。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中,因为在机动二轮车直行时机动二轮车的车体相对于路面大致直立,所以在机动二轮车直行时主要是轮胎胎面的中央部与路面接触,而因为在转弯时车体相对于路面倾斜,所以在转弯时主要是轮胎胎面的肩侧部与路面接触。结果,在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的轮胎中,轮胎胎面的直行时与地面接触的中央部的附近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并且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轮胎胎面肩侧部附近需要可靠地呈现能够抵抗横向力的良好抓地力。
传统地,已经提出了一种轮胎作为使直线行驶时所需的性能和转弯时所需的性能彼此兼容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该轮胎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的胎面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tread rubber),例如,如在特开2006-27324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机动二轮车中,前轮和后轮的作用明显不同。作为转向轮的前轮具有通过改变转向角(steering angle)操作车辆的作用,由此将被安装到前轮的轮胎需要被设计成使得其轮胎胎面的中央部的附近呈现令人满意的改变转向角的响应性(responsiveness)。另一方面,因为前轮胎的轮胎胎面的肩侧部附近具有在转弯时使转向角固定的作用,所以前轮胎的轮胎胎面的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肩侧部附近需要可靠地呈现能够抵抗较大的横向力的良好抓地力,而不是响应性。
关于被安装到后轮的轮胎,因为后轮不被用作转向轮而是具有驱动车辆的驱动轮的作用,所以该后轮的轮胎胎面的中央部附近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另一方面,后轮胎的轮胎胎面的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肩例部附近需要可靠地呈现能够抵抗横向力的抓地力,并且因为在加速以驶出转弯等时大的横向力和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被施加到轮胎胎面的中央部和对应的肩侧部之间的中间部,所以夹在轮胎胎面的中央部和对应的肩侧部之间的各中间部需要以兼容的方式具有刚性和抓地力。
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作为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的轮胎和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的轮胎的最适当的组合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其中各轮胎的作用被最佳地确保,以能够实现比传统轮胎更安全和更舒适的行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这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由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的前轮胎和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的后轮胎组成,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特征在于:
前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以及两侧的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
对于前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
后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以及一对中间胎面区,每一各中间胎面区均被夹在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以及
对于后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
将前轮胎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前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以及两侧一对肩侧胎面区,每一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对于前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以及
将后轮胎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后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一对肩侧胎面区,每一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以及一对中间胎面区,每一各中间胎面区均被夹在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对于后轮胎的胎面部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
在前轮胎中,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在后轮胎中,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此外,在前轮胎或前轮用轮胎中,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优选地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70%的范围内。在后轮胎或后轮用轮胎中,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优选地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将被安装到作为转向轮的前轮的轮胎和被安装到作为驱动轮的后轮的轮胎的最适当的组合,在该组合中最佳地确保了各轮胎的功能,由此确保了比传统轮胎更安全和更舒适的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前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后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    轮胎
2、12    胎面部
3、13    胎侧部
4、14    胎圈部
5、15    胎圈芯
6、16    胎体
7、17    带束层
A        中央胎面区
B        中间胎面区
C        肩侧胎面区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前轮胎或前轮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该前轮胎是构成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一个组件。图1所示的前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4,各胎圈部4均具有埋设在其中的胎图芯5;一对胎侧部3,其从胎圈部4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胎面部2,其在一对胎侧部之间延伸。该轮胎还具有:胎体6,其由胎体帘布层构成,该胎体帘布层以环状形式在被埋设于各胎圈部4的胎圈芯5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绕对应的胎圈芯5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的侧部;以及带束层7,其被设置于胎体6的径向外侧。
胎面部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该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A,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C,各肩侧胎面区C均包括胎面接地端。对于该胎面部2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在本发明中,“JIS-A硬度”表示在20℃的室温下根据JIS K6253使用A型的硬度计测量的硬度。此外,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70%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前轮具有通过改变转向角来操作车辆的作用,由此被安装到前轮的轮胎需要被设计成使得中央胎面区A可靠地呈现令人满意的改变转向角的良好响应性。另一方面,因为前轮胎的各肩侧胎面区在转弯时具有固定转向角的作用,所以前轮胎的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各肩侧胎面区C需要可靠地呈现能够抵抗较大横向力的抓地力,而不是良好的响应性。
因此,为了能够使机动二轮车用前轮胎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安全和更舒适的行驶,优选地,机动二轮车用前轮胎的胎面部2具有如下结构:该胎面部被分成包括中央胎面区A和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三个区;中央胎面区A的橡胶的物理特性与肩侧胎面区C的物理特性不同;并且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此外,优选地,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70%的范围内。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比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10%小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强响应性的效果。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70%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大转向力(抓地力)的效果。
图2是后轮胎或后轮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该后轮胎是构成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一个组件。图2所示的后轮胎11具有:一对胎圈部14,各胎圈部14均具有埋设在其中的胎圈芯15;一对胎侧部13,其从胎圈部14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胎面部12,其在一对胎侧部之间延伸。该轮胎还具有:胎体16,其由胎体帘布层构成,该胎体帘布层以环状形式在被埋设于各胎圈部14的胎圈芯15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绕对应的胎圈芯15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的侧部;以及带束层17,其被设置于胎体16的径向外侧。
胎面部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该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A,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一对肩侧胎面区C,各肩侧胎面区C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一对中间胎面区B,各中间胎面区B均被夹在中央胎面区A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C之间。对于该胎面部12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此外,优选地,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并且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机动二轮车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具有驱动车辆的作用。因此,在将被安装到后轮的轮胎中,在直行时与地面接触的中央胎面区A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各肩侧胎面区C需要可靠地呈现能够抵抗横向力的良好抓地力,因为在加速以驶出转弯等时大横向力和前后方向的驱动力被施加到中间胎面部,所以位于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的各中间胎面区B需要以兼容的方式呈现上述刚性和抓地力。
因此,为了能够使机动二轮车的后轮胎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安全和更舒适的行驶,优选地,胎面部12具有如下构造:该胎面部如上所述被分成五个部分,并且中央胎面区A、中间胎面区B和肩侧胎面区C分别具有物理特性不同的橡胶。此外,优选地,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更进一步地,优选地,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比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10%小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大驱动力的效果。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35%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大转向力(抓地力)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在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总曲线长度比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5%小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大转向力(抓地力)的效果。在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总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35%的情况下,恶化了增大驱动力的效果。
下文将参考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根据表1所示的细节制备轮胎规格均为120/70ZR17且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验前轮胎。对于各试验轮胎分析响应性和转向力(抓地力)。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前轮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均采用由人造纤维(rayon)制成的双帘层结构的胎体用作胎体6和钢MSB(单环状带束层(mono-spiral belt))用作带束层7。
根据表2所示的细节制备了轮胎规格均为190/50ZR17且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验后轮胎。对于各试验轮胎,分析驱动力。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后轮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均采用由尼龙制成的胎帘布层用作胎体16和钢MSB(单环状带束层(mono-spiral belt))用作带束层17。
各试验前轮胎和试验后轮胎均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1000cc)并且在平坦的跑道上行驶,通过由驾驶者进行的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来评价响应性、转向力和驱动力,以传统的前轮胎(胎面未被分为多个部分,胎面胶的JIS-A硬度为56)的分数100和传统的后轮胎(胎面未被分为多个部分,胎面胶的JIS-A硬度为51)的分数100作为基准。分数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表1
前轮胎   中央胎面区的硬度   肩侧胎面区的硬度 中央胎面区的分区宽度 响应性 转向力
 传统轮胎(无分区) 56 56 100 100 100
 实施例1   57   51   43   120   110
 实施例2   57   51   31   115   125
 实施例3   58   51   43   125   105
 比较例   54   58   80   90   90
表2
后轮胎 中央胎面区的硬度 中间胎面区的硬度 肩侧胎面区的硬度   中央胎面区分区宽度(%)   肩侧胎面区的分区宽度(%) 驱动力
  传统轮胎(无分区) 51 51 51 100 100
  实施例1   53   58   50   22   22   120
  实施例2   53   58   50   22   18   125
后轮胎 中央胎面区的硬度 中间胎面区的硬度 肩侧胎面区的硬度   中央胎面区分区宽度(%)   肩侧胎面区的分区宽度(%) 驱动力
  实施例3   55   58   48   22   18   130
  比较例   48   48   51   22   22   90
实施例1的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43%。该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7和51。
实施例1的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该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3、58和50。
在实施例1中,前轮胎的响应性和转向力分别为120和110,并且后轮胎的驱动力为120。
实施例2的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31%。该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7和51。
实施例2的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8%。该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3、58和50。
在实施例2中,前轮胎的响应性和转向力分别为115和125,并且后轮胎的驱动力为125。
实施例3的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43%。该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8和51。
实施例3的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8%。该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5、58和48。
在实施例3中,前轮胎的响应性和转向力分别为125和105,并且后轮胎的驱动力为130。
在比较例中,使用胎面部被分成三个区的轮胎分别用作前轮胎和后轮胎。比较例的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80%。该前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54和58。
比较例的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为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22%。该后轮胎的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和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值分别为48、48和51。
在比较例中,前轮胎的响应性和转向力分别为90和90,并且后轮胎的驱动力为90。
如上所述,可以理解,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分别改善了前轮胎的响应性和转向力以及后轮胎的驱动力。

Claims (6)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所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由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的前轮胎和将被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的后轮胎组成,所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所述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以及两侧的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
对于所述前轮胎的所述胎面部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
所述后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所述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以及一对中间胎面区,各中间胎面区均被夹在所述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以及
对于所述后轮胎的所述胎面部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以及
在所述后轮胎中,所述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70%的范围内;以及
在所述后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所述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
4.一种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前轮胎安装到机动二轮车的前轮,所述前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区,所述三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以及两侧的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对于所述前轮胎的所述胎面部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以及
将后轮胎安装到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后轮,所述后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所述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其包括轮胎赤道面;一对肩侧胎面区,各肩侧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以及一对中间胎面区,各中间胎面区均被夹在所述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对于所述后轮胎的所述胎面部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以及
在所述后轮胎中,所述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比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和各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胶的JIS-A硬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70%的范围内;以及
在所述后轮胎中,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所述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
CN200880024905.5A 2007-06-07 2008-04-18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3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1968/2007 2007-06-07
JP2007151968A JP4383465B2 (ja) 2007-06-07 2007-06-07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および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の使用方法
PCT/JP2008/057622 WO2008149611A1 (ja) 2007-06-07 2008-04-18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および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3136A true CN101743136A (zh) 2010-06-16
CN101743136B CN101743136B (zh) 2012-10-24

Family

ID=4009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49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3136B (zh) 2007-06-07 2008-04-18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57530B2 (zh)
EP (1) EP2161143B1 (zh)
JP (1) JP4383465B2 (zh)
CN (1) CN101743136B (zh)
ES (1) ES2400403T3 (zh)
WO (1) WO20081496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295A (zh) * 2019-03-20 2019-07-12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重载用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1556A1 (ja) * 2007-03-08 2008-09-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83466B2 (ja) * 2007-06-13 2009-1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28371B2 (ja) * 2007-07-24 2009-09-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56299B2 (ja) * 2007-08-28 2013-03-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
ATE509783T1 (de) * 2008-11-04 2011-06-15 Sumitomo Rubber Ind Luftreifen für ein motorrad
EP2529956B1 (en) 2010-01-26 2017-06-2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
FR2956357B1 (fr) 2010-02-12 2012-05-18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des incisions.
FR2956356B1 (fr) * 2010-02-12 2012-06-08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une decoupe circonferentiellement continue.
FR2956354A1 (fr) * 2010-02-12 2011-08-19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des incisions.
FR2956355B1 (fr) * 2010-02-12 2012-05-18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des incisions.
FR2957021A1 (fr) * 2010-03-05 2011-09-09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constituee de plusieurs melanges e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formee d'au moins deux couches.
FR2957020B1 (fr) * 2010-03-05 2012-03-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constituee de plusieurs melanges e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radiale formee d'au moins deux couches.
FR2977828B1 (fr) * 2011-07-13 2013-08-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pliable, procede de pliage et utilis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0939C (zh) * 1965-12-01
DE1480962A1 (de) * 1965-12-21 1969-06-19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Luftbereifung fuer Strassenfahrzeuge
JP2702867B2 (ja) * 1993-03-17 1998-0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359958B2 (ja) 1993-10-14 2002-12-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パイラルベルト構造の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287774B2 (ja) 1996-10-17 2002-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181260B2 (ja) * 1998-12-15 2008-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301422A (ja) * 2000-04-25 2001-10-3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構造
JP4101549B2 (ja) * 2002-04-15 2008-06-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モーターサイクル用タイヤ
JP4303051B2 (ja) * 2003-07-04 2009-07-2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60102266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otorcycle tire
JP4649215B2 (ja) 2005-01-19 2011-03-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273240A (ja) 2005-03-30 2006-10-12 Bridgestone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40587B2 (ja) * 2005-11-02 2010-09-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7055322A1 (ja) * 2005-11-11 2007-05-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8111556A1 (ja) * 2007-03-08 2008-09-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28368B2 (ja) * 2007-06-07 2009-09-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83466B2 (ja) * 2007-06-13 2009-1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28371B2 (ja) * 2007-07-24 2009-09-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295A (zh) * 2019-03-20 2019-07-12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重载用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1143A1 (en) 2010-03-10
US20100180996A1 (en) 2010-07-22
JP4383465B2 (ja) 2009-12-16
ES2400403T3 (es) 2013-04-09
CN101743136B (zh) 2012-10-24
WO2008149611A1 (ja) 2008-12-11
EP2161143B1 (en) 2013-01-02
JP2008302817A (ja) 2008-12-18
EP2161143A4 (en) 2011-06-29
US8257530B2 (en) 2012-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3136B (zh)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CN1311992C (zh)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1795876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1181863B (zh) 越野轮胎
CN101743137B (zh) 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EP2781372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EP2206612B1 (en) Tire for motor-bicycle
JP47233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835628B (zh)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US6666247B2 (en)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short fibers
CN102405144B (zh) 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US7942178B2 (en)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 having central, intermediate and shoulder tread rubber
JP20021205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963111B1 (en) Pneumatic tire having an asymmetric tread profile
JPH11189010A (ja)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84121B2 (ja) 高速操縦安定性に優れる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EP2196331B1 (en) Pneumatic tire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4894831B2 (ja) レーシングカート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864085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705284B2 (ja) Atv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365210B2 (ja) タイヤ対
EP3932695A1 (en) Motorcycle tire
EP3272554A1 (en) Motorcycle tire
JP200507529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53032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