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288A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34288A CN101734288A CN200910215970A CN200910215970A CN101734288A CN 101734288 A CN101734288 A CN 101734288A CN 200910215970 A CN200910215970 A CN 200910215970A CN 200910215970 A CN200910215970 A CN 200910215970A CN 101734288 A CN101734288 A CN 1017342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cover
- cross member
- panel
- white
- out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包括后侧围外板、D柱外板、后侧围内板、顶盖后横梁内板以及顶盖后横梁外板,上述各部件围成一位于白车身尾门框处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接头加强板。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加工装配方便、能大大提高白车身尾门框的刚度、从而提高白车身一阶扭转模态的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微型车领域,特指一种微型客车的白车身。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微型客车上,后侧围与顶盖后横梁之间的搭接设计对微车的静动态刚度影响很大,此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车身的多种性能,由此可见后侧围与顶盖后横梁之间的相连接处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尾门框接头部。该尾门框接头部往往是焊接和装配工艺的多个子系统的连接处,所以从工艺和整车性能两方面来考虑,已有车型往往把此处的搭接关系设计的很复杂,不仅使用较多的加强结构,在接头部的侧围一侧和顶盖后横梁一侧都布置有一块、甚至两块加强板,经常出现四层或者五层板的焊接情况,使得焊接和装配非常困难。这样不仅材料使用多,成本较高,而且大大影响了生产节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加工装配方便、能大大提高白车身尾门框的刚度、从而提高白车身一阶扭转模态的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侧围外板、D柱外板、后侧围内板、顶盖后横梁内板以及顶盖后横梁外板,上述各部件围成一位于白车身尾门框处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接头加强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接头加强板的一端与后侧围外板、后侧围内板、D柱外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头加强板的另一端与顶盖后横梁内板、顶盖后横梁外板以及D柱外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接头加强板分别沿着车体白车身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所述接头加强板上于后侧围内板与顶盖后横梁内板搭接处开设有焊接用缺口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加工装配方便,通过在接头部各部件围成的空腔内增加一个三向贯通的接头加强板,加强了后侧围与顶盖后横梁的连接,提高了白车身尾门框的刚度,最终提高了白车身一阶扭转模态。本发明采用锯齿形焊接的方式焊接后侧围外板、接头加强板、后侧围内板、顶盖后横梁外板、D柱外板及顶盖后横梁内板,避免了四层板焊接,提高了整体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挖开一段后侧围外板后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后侧围外板;2、D柱外板;3、接头加强板;4、顶盖后横梁内板;5、后侧围内板;6、顶盖后横梁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包括后侧围外板1、D柱外板2、后侧围内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4以及顶盖后横梁外板6,上述各部件均为白车身上位于尾部的一段结构,其围成一位于白车身尾门框处的空腔,该空腔内设有接头加强板3,接头加强板3分别沿着车体白车身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延伸布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贯通的接头加强板3,并直接将后侧围与顶盖后横梁连接在一起,这样当整个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发生扭转或者弯曲变形时,使得后侧围外板1和后侧围内板5及顶盖后横梁内板4、顶盖后横梁外板6形成了一个整体来抵抗变形,因而能大大提高白车身的尾门框的开口刚度性能,而且由于微车的一阶扭转模态振型基本上都是由于尾门框的箱形变形引起,因而尾门框的开口刚度性能的提高必然带来白车身一阶扭转模态频率的提高。
在制作过程中,接头加强板3的一端与后侧围外板1、后侧围内板5、D柱外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接头加强板3的另一端与顶盖后横梁内板4、顶盖后横梁外板6以及D柱外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上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等方式。本实施例中,后侧围外板1、D柱外板2、后侧围内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4、顶盖后横梁外板6、接头加强板3以及白车身顶盖均是采用锯齿形焊接的方式点焊焊接起来,采用锯齿形焊接的方式方便的将多层板焊接起来,既起到增强接头部刚度的作用,又方便焊接。焊接工艺如下:参见图1,图中焊点I处时,接头加强板3开缺口避让,只将顶盖、后侧围内板5、D柱外板2三层板焊接在一起;图中焊点II处时,接头加强板3开缺口避让,只将顶盖、后侧围内板5、顶盖后横梁外板6三层板焊接在一起;焊点III处时,接头加强板3和顶盖后横梁外板6开缺口避让,只将顶盖、后侧围内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4三层板焊接在一起。这样每个焊点都避免了四层板焊接,巧妙的解决了多个零件搭界焊接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焊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侧围外板(1)、D柱外板(2)、后侧围内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4)以及顶盖后横梁外板(6),上述各部件围成一位于白车身尾门框处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接头加强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加强板(3)的一端与后侧围外板(1)、后侧围内板(5)、D柱外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头加强板(3)的另一端与顶盖后横梁内板(4)、顶盖后横梁外板(6)以及D柱外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加强板(3)分别沿着车体白车身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加强板(3)上于后侧围内板(5)与顶盖后横梁内板(4)搭接处开设有焊接用缺口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5970A CN101734288A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5970A CN101734288A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34288A true CN101734288A (zh) | 2010-06-16 |
Family
ID=4245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15970A Pending CN101734288A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34288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38639A (zh) * | 2013-11-01 | 2014-01-2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CN103661618A (zh) * | 2013-11-01 | 2014-03-2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柱上端接头结构 |
CN108473033A (zh) * | 2015-12-30 | 2018-08-31 | 全耐塑料公司 | 车辆尾门 |
CN109878305A (zh) * | 2019-03-14 | 2019-06-14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尾门框 |
CN110626156A (zh) * | 2018-06-25 | 2019-12-3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后背门门框和车辆 |
CN112874636A (zh) * | 2021-01-29 | 2021-06-01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横梁结构、车身骨架总成及汽车 |
-
2009
- 2009-12-29 CN CN200910215970A patent/CN1017342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38639A (zh) * | 2013-11-01 | 2014-01-2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CN103661618A (zh) * | 2013-11-01 | 2014-03-2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柱上端接头结构 |
CN103538639B (zh) * | 2013-11-01 | 2016-08-17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CN103661618B (zh) * | 2013-11-01 | 2016-08-24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柱上端接头结构 |
CN108473033A (zh) * | 2015-12-30 | 2018-08-31 | 全耐塑料公司 | 车辆尾门 |
CN108473033B (zh) * | 2015-12-30 | 2021-07-16 | 全耐塑料公司 | 车辆尾门 |
CN110626156A (zh) * | 2018-06-25 | 2019-12-3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后背门门框和车辆 |
CN109878305A (zh) * | 2019-03-14 | 2019-06-14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尾门框 |
CN112874636A (zh) * | 2021-01-29 | 2021-06-01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横梁结构、车身骨架总成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4288A (zh)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
CN102666264B (zh) | 车身面板接合构造 | |
US7871123B2 (en) | A-pillar joi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JP4144385B2 (ja) |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の結合構造 | |
CN110329357A (zh) | C柱加强板连接结构 | |
JP2008230460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CN109733482A (zh) | 用于车辆的d柱加强板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7131264A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201597646U (zh) | 用于微型客车的白车身尾门框接头部 | |
CN203637529U (zh) | 天窗加强板与顶盖外板的连接结构 | |
JPH10338161A (ja) | 車両のフレームのジョイント部構造 | |
JP2009119925A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サンルーフの補強構造 | |
CN108382467A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 |
CN212243575U (zh) |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 |
JP4543078B2 (ja) | 車体フレームの接合部構造 | |
JP3480268B2 (ja) | 自動車用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 |
CN201610178U (zh) | 一种带弧形缺口的贯通式后地板中横梁连接结构 | |
JP5098661B2 (ja) | 車両のボディ構造 | |
CN101700787A (zh) | 加强型白车身顶盖总成 | |
JP4556596B2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CN212447790U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 |
CN217048783U (zh) | 一种d柱下接头组件 | |
JP2005161889A (ja) | 車体後部の結合構造 | |
JP4971410B2 (ja) | 車体フレームの接合部構造 | |
CN213109515U (zh) | 侧围内板总成、白车身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Hu Chaohui Inventor after: Song Kai Inventor after: Wang Guochun Inventor after: Chen Tao Inventor after: Cheng Aiguo Inventor before: Hu Chaohui Inventor before: Song Kai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U ZHAOHUI SONG KAI TO: HU ZHAOHUI SONG KAI WANG GUOCHUN CHEN TAO CHENG AIGUO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