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946B -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946B
CN101728946B CN2009101740746A CN200910174074A CN101728946B CN 101728946 B CN101728946 B CN 101728946B CN 2009101740746 A CN2009101740746 A CN 2009101740746A CN 200910174074 A CN200910174074 A CN 200910174074A CN 101728946 B CN101728946 B CN 101728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noise
supply unit
operating frequenc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40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8946A (zh
Inventor
织田大原重文
浦河宪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8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维持轻负载时的效率的同时降低噪音的电源装置。FET驱动器(125)在PWM模式、和通过低于PWM模式的频率进行动作的间歇模式、以及通过高于可听频带的频率进行动作的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下控制开关元件(127、129)。在轻负载时最初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微传声器(101)收集在电源装置(100)周边发生的噪音。当微传声器收集到的声音信号超过预定的电平时,从间歇模式转移到无噪音模式。由此,仅在实际发生噪音时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

Description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具有开关元件的电源装置在轻负载时的效率,同时除去噪音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型电脑(以下称为笔记本PC)中,DC/DC变换器将AC/DC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换为预定的直流电压。另外,笔记本PC具备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器。AC/DC适配器、DC/DC变换器以及充电器具备用于接通切断输入的直流电压,得到预定的直流电压的开关元件,也被称为开关稳压器。
开关稳压器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及PFM(Pulse FrequencyModulation)等动作模式下,控制开关元件的一周期中的导通期间以及关断期间或者其中的某一方,来输出恒定的直流电压。在PWM模式下,使得与导通/关断开关元件的周期相对应的开关频率(以下称为动作频率)恒定来控制导通期间,在PFM模式下,使导通期间恒定来控制关断期间,由此,将二次侧的平均电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PWM模式因为动作频率恒定,用于降低噪声的滤波器的设计容易,在大量的开关稳压器中得到使用,但具有轻负载时的开关损失大的缺点。
为了弥补PWM模式在轻负载时的缺点,采用了间歇模式这样的动作模式。间歇模式也被称为跳越模式、突发模式、或者休眠模式等。在采用了间歇模式的开关稳压器中,监视负载电流或负载电压,在重负载时在PWM模式下进行动作,在轻负载时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在间歇模式下通过使动作频率低于PWM模式时的动作频率,可以降低开关损失。
在间歇模式下,随着负载减小降低动作频率,在无负载之前可以生成恒定的输出电压。此时,当负载减小时,开关元件的动作频率变得小于作为可听频率上限的20kHz。在无负载时,仅流过由电源装置中包含的电容器、电阻等的电路常数决定的微小电流,频率降低到10Hz左右。因此,轻负载时,构成开关稳压器的电感器以及电容器以可听频率进行振动而产生噪音。构成开关稳压器的元件相对于基板的物理配置、安装方法、以及紧固力等与噪音产生的原因相关。另外,元件的容量以及材料等个体差异或环境温度等也与该原因相关。并且,噪音由于各原因综合作用而发生,而且,由于元件随时间恶化,因此难以完全控制噪音,并且难以在较长的期间内保证这一点。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检测汽车的噪音,对PWM控制的变换器的载波频率进行控制的技术。在该文献的发明中,直接检测基于伴随车辆移动而产生的风声和路面噪声等的车内噪音,在该检测噪音增大,PWM控制的载波频率引起的噪音消除了该噪音的高速行驶时等,载波频率降低,开关部的电力变换效率提高;在车内的检测噪音减小,载波频率引起的噪音相对增大的低速行驶时等,开关部的载波频率增大,抑制噪音。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开关稳压器,其采用了通过调节开关稳压器的电流限制,在轻负载时降低可听噪声的导通/关断控制。该文献的发明所涉及的开关稳压器包含状态机,该状态机根据反馈信号值的图形调节开关稳压器的电流限制,上述反馈信号值来自与先行的驱动信号的N个周期相对的电源的输出。状态机在通过变压器的磁通量密度足够小,降低了可听噪声产生之前,为了将开关稳压器的动作频率降低到可听频率范围内,不跳过周期地在轻负载时将电流限制调节得较低。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开关稳压器,通过自动跳越(auto skip)电路检测是轻负载还是重负载,在为重负载时在PWM模式下进行动作,在轻负载时在主输出晶体管的开关频率降低的跳越模式下进行动作,并且,即使从重负载的状态成为轻负载的状态,直到成为轻负载的状态持续预定期间为止,不转移到跳越模式。
当对于实施了噪音措施的同一形式的多个笔记本PC在制造时进行噪音测试时,有时在若干笔记本PC中观测到超过基准的噪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该形式的全体笔记本PC的噪音措施,作为避免该问题的一个方法,代替间歇模式而采用无噪音模式。无噪音模式是即使在间歇模式中负载进一步减小,动作频率也不会低于20kHz地进行控制的动作模式,不产生噪音。
虽然在无噪音模式中不产生噪音,但轻负载时的效率比间歇模式低。在噪音测试的结果中,当即使在1台笔记本PC超过基准值时也使同一形式的笔记本PC全部始终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时,轻负载时的效率降低,因此不理想。特别是在由电池向笔记本PC供电,同时将笔记本PC在挂起状态下放置数天的情况下,存在电池的电量用尽的问题。另外,因为在某个条件成立时产生噪音,或者由于时效要素噪音产生或者消失,因此,在轻负载时不采用间歇模式而仅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导致效率降低必要程度以上,因此不理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降低轻负载时的效率来实现噪音降低的电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这样的电源装置的半导体芯片。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控制这样的电源装置的开关元件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采用了这样的电源装置的用电设备。
本发明的电源装置包含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元件、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以及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在包含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的范围内进行动作的第一动作模式下、或者在通过比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进行动作的第二动作模式下控制开关元件。而且,电源装置也可以在动作频率比第一动作模式高的第三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第一动作模式对应于间歇模式,第二动作模式对应于无噪音模式,第三动作模式对应于PWM模式。在此,与第三动作模式相比,无论第一动作模式还是第二动作模式,轻负载时的效率都高,但因为高于可听频率地维持第二动作模式的动作频率,所以,在负载的功耗非常小的情况下,与第一动作模式相比,第二动作模式的开关损失增大。
在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原理在于,根据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即使在将轻负载时的动作频率设定为可听频率时也未必产生噪音的现象,通过仅在实际产生了噪音时使用第二动作模式,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效率高的第一动作模式。为此,当在第三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期间负载的功耗小于预定值时,控制电路最初不迁移到第二动作模式而迁移到第一动作模式。并且,仅在从微传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了预定值时,从第一动作模式迁移到第二动作模式。
因为在第二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期间噪音也有可能消失,因此不希望长时间持续使用效率比第一动作模式差的第二动作模式。在本发明中,控制电路根据来自计时器电路的到时信号(timeup signal)定期地确认声音信号的电平,在低于预定值时从第二动作模式迁移到第一动作模式。在不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噪音的发生,在轻负载时控制电路需要始终在第二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但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第一动作模式成为初始的动作模式,辅助地成为第二动作模式,可以提供一种在轻负载时能够除去噪音同时能够维持效率的电源装置。
本发明的电源装置可以在全部的要求静音性的用电设备中使用。尤其是在便携式电脑中,在像挂起状态或者其它节电模式状态时那样轻负载的时间变长,并且通过电池在该期间进行供电的情况下有效。另外,因为处理器在空闲时持续轻负载的状态,因此在处理器专用的电源装置中应用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能够不降低轻负载时的效率地降低噪音的电源装置。而且,通过本发明,提供了实现这样的电源装置的半导体芯片。而且,通过本发明,提供了控制这样的电源装置的开关元件的方法。而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了采用这样的电源装置的用电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PC的结构的概要框图。
图2说明电源装置和解耦电容器的连接状态。
图3是表示电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说明PWM模式、间歇模式以及无噪音模式中的FET驱动器的开关周期。
图5是说明电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说明电源装置的状态迁移。
图7是说明安装在主板上的电源装置的构成要素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笔记本PC、50负载、101硅微传声器、103带通滤波器、105同相放大器、115比较器、117基准电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笔记本PC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笔记本PC1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CPU11是担负笔记本PC10的中枢功能的运算处理装置,执行OS、BIOS、设备驱动器、或者应用程序等。CPU11控制北桥13以及经由各种总线与北桥13连接的各设备。北桥13包含用于控制向主存储器15的访问动作的存储器控制器功能、和用于吸收CPU11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差的数据缓冲功能等。主存储器15是作为CPU11执行的程序的读入区域、写入处理数据的操作区域而使用的易失性RAM。视频控制器17与北桥13连接,具备视频芯片以及VRAM,接收来自CPU11的命令,生成应该描绘的图像文件的图像,然后写入到VRAM中,把从VRAM读出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发送到液晶显示器装置(LCD)18。
南桥19与北桥13连接,具备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串行ATA(AtAttachment)、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以及PCI-Express总线、LPC(Low Pin Count)等的端口,连接与它们对应的设备。在南桥19的串行ATA端口上连接HDD23。HDD23存储OS、设备驱动器以及应用程序等。
而且,南桥19经由LPC总线25与以往在笔记本PC10中使用的遗留设备、或者不要求高速的数据传输的设备相连。在LPC总线25上连接了嵌入式控制器(EC)27、闪速只读存储器39、以及I/O控制器41等。EC27是由8~16位的CPU、ROM、RAM等构成的微计算机,还具备多通道的A/D输入端子、D/A输出端子、计时器以及数字输入输出端子。
在EC27上连接了电源控制器29。电源控制器29是控制向安装在笔记本PC10上的设备提供的电力的半导体逻辑电路。在电源控制器29上连接具备本发明的特征的电源装置100。电源装置100是把从AC/DC适配器37或电池33提供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多个直流电压,向安装在笔记本PC10中的设备提供电力的开关稳压器。电源装置100除了仅向CPU11提供电力的专用模块(block)以外,还由根据电压以及用途划分的多个模块构成,各模块进行独立的开关动作。AC/DC适配器37与笔记本PC10相连,把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向电源装置100和对电池33充电的充电器35提供电力。
闪速只读存储器39是非易失性的,能够进行存储内容的电气改写的存储器,存储用于控制I/O设备的设备驱动器、符合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and Power Interface)标准对电源以及机箱内的温度等进行管理的系统BIOS、以及在笔记本PC10启动时进行硬件的测试和初始化的POST(Power-On SelfTest)等。在I/O控制器41上连接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43。
在笔记本PC10中,除了电源接通状态之外还定义了挂起状态或休眠状态等多个电源提供模式。挂起状态相当于ACPI的S3状态,休眠是与ACPI的S4状态相当的电源模式。挂起状态是将结束笔记本PC10的操作前不久的状态保存在主存储器15中,在随后再次开始操作时从主存储器恢复(resume)所保存的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开始操作的功能。在该动作模式下,仅向为了在主存储器15中保持存储、或者在应对远程唤醒(Wake On Lan)时为了执行该操作而需要的EC27、电源控制器29以及电源装置100等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设备供电。
在休眠状态下,将结束笔记本PC的操作前不久的状态存储在HDD23中,停止包含主存储器15在内的几乎所有设备的电源。在休眠状态下,与挂起状态相比功耗进一步降低。在挂起状态以及休眠状态下,电源装置100的负载变得非常小。当笔记本PC10从电源接通状态转移到挂起状态时,由操作系统检测机箱的开闭引起的盖开关(lid switch)的动作、键盘操作、或者计时器经过了预定的空闲时间等,向存储在闪速只读存储器39中的ACPI BIOS进行指示,ACPI BIOS通过EC27控制电源控制器29。电源控制器29控制电源装置100,使其仅向在电源提供模式中定义的设备供电。
在挂起状态或休眠状态下,笔记本PC10不会为了实际的操作进行动作,因此电源装置100成为轻负载的状态,但在携带使用时,一边从电池33供电一边搬运到使用目的地。然后,在用户想要开始使用时电池的余量减少,有时在使用时间方面感到不便。因此,要求在笔记本PC10中特别是在挂起状态或休眠状那样的轻负载状态下降低功耗的损失。
(电源装置和解耦电容器)
图2是说明电源装置100和解耦电容器的连接状态的图。构成电源装置100的开关元件,例如为了把从AC/DC适配器37提供的DC20V的电压变换为DC5V的电压而进行开关动作。从电源装置100的二次侧直接或经由其他电源装置向CPU11、LCD18以及搭载在主板上的各种设备供电。在电源装置100的一次侧连接了由多个积层陶瓷电容器构成的解耦电容器组45。解耦电容器也被称为旁路电容器,起到降低针对高频电压的线路阻抗,把与电源装置100的开关动作相伴的线路的电荷移动限制在局部范围内的作用。
同样地,在电源装置100的二次侧也连接了由多个积层陶瓷电容器构成的解耦电容器组47。解耦电容器组45、47,在构成电源装置100的设备的附近,被安装在主板表面上。在电源装置100的开关元件以可听频率进行开关动作时,从电源装置100按照与该频率相当的周期产生的脉动电压重叠在作为基础电压的直流的20V或5V的电压上。因此,解耦电容器组45、47中流过可听频率的脉动电流,产生振动,从解耦电容器组45、47的周围观测到噪音。
主要从解耦电容器自身、以及通过解耦电容器被激发振动的主板产生噪音。振动根据解耦电容器的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位置、电路基板的固定位置、设备的老化、以及环境温度等进行变化,因此,在以可听频率进行开关动作时,即使使用相同的笔记本PC,也可能发生振动或者不发生振动。另外,噪音的产生状况,在时间轴上也发生变化。
(电源装置的结构)
图3是表示电源装置100的一个总的框结构的框图。电源装置100,例如是仅向CPU11提供电力的专用的开关稳压器。或者,电源装置100也可以是向在挂起状态下进行动作的设备提供电力的开关稳压器。电源装置100在轻负载时可以除去噪音并且维持效率,因此在以轻负载的状态进行动作的机会较多的用途中特别有效。电源装置100由安装在笔记本PC10的主板上的多个设备形成。从AC/DC适配器37或电池33(参照图1)对电源装置100的各设备提供电力。
硅微传声器101把振动膜和背面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变换为电压的变化,来输出声音信号。在硅微传声器101上连接了去除超出可听频率范围的声音信号的带通滤波器103。带通滤波器103由电阻和电容器构成,主要仅能够使可听频率的声音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03与放大声音信号的同相放大器105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同相放大器105的输出通过电阻113、115进行分压,与同相放大器10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113、115决定同相放大器105的放大率。
同相放大器105的输出还与从放大后的声音信号中除去直流成分的电容器107的一个端子相连。电容器107的另一端子与比较器115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另外,通过对电压Vcc进行分压的分压电阻109、111将比较器115的同相输入端偏置为恒定的电压。在该偏置的直流电压上重叠了从同相放大器105输出的声音信号。在比较器115的反相输入端上连接基准电压源117。设定基准电压源117的基准电压,以便提供针对声音信号的电平的基准,该声音信号与允许的噪音相对应。可以在同相放大器105的输出端设置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谋求与人的听力特性的整合,用于执行把人们针对噪音感到的不快做成代表性的信号的各种处理。
比较器115在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基准电压时,对OR门123的一个输入端输出高(high)信号。在OR门123的另一输入端上连接了AND门119的输出端。在AND门119的一个输入端上连接反相器121的输出端,在反相器121的输入端连接EC27。反相器121在从EC27取得到时信号时,将低(low)信号输出给AND门119。在AND门119的另一输入端连接OR门123的输出端。
因此,一旦从比较器115输出高信号,OR门123输出高信号时,即使该声音信号的电平降低,比较器115输出低信号,只要EC27不输出到时信号,OR门123就持续输出高信号。OR门123的输出连接到FET驱动器125的从间歇模式向无噪音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端子。关于FET驱动器125的动作,在后面进行说明。FET驱动器125与用于控制电源装置100的动作的电源控制器29相连。FET驱动器125与EC27相连,向EC27的计时器发送设置信号以及复位信号。
FET驱动器125与通过同步整流方式被进行开关控制的主晶体管127和辅助晶体管129的栅极电路相连。主晶体管127、辅助晶体管129由MOSFET构成。辅助晶体管129用于替代流过反馈电流的现有的续流二极管(flywheeldiode),通过使用导通电阻低的MOSFET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电源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同步整流方式的电源装置。主晶体管127的漏极经由电源装置100的输入端子137与AC/DC适配器37连接。
在输入端子137上连接了解耦电容器组45,该解耦电容器组45是成为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的振动源。在主晶体管127的源极上连接辅助晶体管129的漏极,辅助晶体管129的源极接地。在主晶体管127的源极上连接电感器131的一个端子,在电感器131的另一端子上连接对流过电感器131的电流进行测定的感应电阻135的一个端子。感应电阻135的另一端子与电源装置100的输出端子139相连。在感应电阻135的另一端子与大地之间连接了滤波电容器133。感应电阻135的两端与FET驱动器125相连。在输出端子139上连接解耦电容器组47以及电源装置100的负载50。
硅微传声器101、带通滤波器103、同相放大器105以及周边元件,比较器115以及周边元件、OR门123、AND门119、以及反相器121,构成在噪音为一定电平以上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在图3中,通过独立的元件构成了声音电路,但这些元件可以与FET驱动器125成为一体地安装在半导体芯片中。另外,在该半导体芯片中还可以安装在EC27中所安装的测定无噪音模式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器电路。如此构成的半导体芯片,仅通过提供电源和基准脉冲信号来进行动作,因此可以容易地构成电源装置。
(FET驱动器)
然后,对FET驱动器125的动作进行说明。FET驱动器125与感应电阻135的另一端子相连,是包含电压检测电路、三角波生成电路、误差放大器、比较器、间歇动作电路以及无噪音动作电路等的公知的半导体芯片。间歇动作电路使FET驱动器125在间歇模式下动作,无噪音动作电路使FET驱动器125在无噪音模式下动作。FET驱动器125构成为电流控制型的开关稳压器。FET驱动器125在PWM模式、间歇模式、或者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下进行动作。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期间,当OR门123向切换端子提供切换信号时,FET驱动器125从间歇模式向无噪音模式迁移。
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时,在OR门123向切换端子输出低信号的期间维持间歇模式。根据负载的功耗的大小,FET驱动器125判断进行从PWM模式向间歇模式或无噪音模式的迁移。对FET驱动器125进行初始设定,当负载的功耗超过预定值时从间歇模式或无噪音模式迁移到PWM模式,当负载比预定值小时从PWM模式迁移到间歇模式。并且,仅在声音信号的电平在预定值以上时从间歇模式迁移到无噪音模式。
图4表示PWM模式、间歇模式以及无噪音模式时的开关周期(switchingcycle)。图4(A)表示PWM模式时的开关周期,图4(B)、(C)表示间歇模式时的开关周期和输出电压,图4(D)、(E)表示无噪音模式时的开关周期和输出电压。FET驱动器125根据感应电阻135的两端电压判断负载50的大小,在为预定值以上时在PWM模式下动作。在为PWM模式时进行控制,以使主晶体管127和辅助晶体管129的导通/关断相反。在主晶体管127导通,辅助晶体管129关断的期间(以下称为导通期间),从AC/DC适配器37提供的电流经由电感器131以及感应电阻135提供给负载50,同时对滤波电容器133进行充电。
接着,在主晶体管127关断,辅助晶体管129导通的期间(以下称为关断期间),释放在导通期间积蓄在电感器131中的磁场能量,经由负载50和辅助晶体管129流过负载电流。此时,还释放积蓄在滤波电容器133中的电荷,作为负载电流而流过。如图4(A)所示,FET驱动器125比较输出端子139的输出电压和设定电压,使动作频率或周期(T)恒定,仅调整导通期间(ton1~ton4),由此将输出电压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的动作频率例如选定400kHz这样的比可听频率足够高的值。
在PWM模式下,主晶体管127的动作频率恒定,因此在轻负载时开关损失的比例增大,效率降低。为了提高轻负载时的效率而采用间歇模式。间歇模式被称为突发模式(burst mode)、跳越模式(skip mode)、或者省电模式(powersave mode)等各种称呼。在间歇模式下使导通期间(ton)恒定,忽视PWM模式时的若干个控制脉冲,以输出电压进入上限值(VH)和下限值(VL)之间的方式控制周期(T1~T3),维持设定电压(VS)。图4(B)、(C)表示随着时间经过负载减小,周期按照T1、T2、T2的顺序变长,由此,将输出电压维持在设定电压VS。本发明的间歇模式包含满足以下条件的全部控制方法:动作频率比PWM模式低;随着负载减小,使动作频率降低来调整输出电压;以及动作频率进入可听频率的范围。
FET驱动器125测定感应电阻135的两端电压,在流过电感器131的电流值低于预定值时进行从PWM模式向间歇模式的切换。FET驱动器125也同样地进行从间歇模式向PWM模式的切换。在间歇模式下,随着负载减小,动作频率逐渐降低,因此轻负载时的效率提高,但动作频率进入可听频率。例如在间歇模式下在几赫兹到400kHz的范围内进行动作。主晶体管127和辅助晶体管129交替地以可听频率进行开关动作,由此,电感器131、滤波电容器133以及解耦电容器组45、47等产生振动,该振动还传递到主板产生噪音。
为了去除间歇模式的噪音而采用无噪音模式。无噪音模式是在负载减小,通过间歇模式进行开关动作的情况下在动作频率低于可听频率的上限时,将动作频率维持在可听频率以上的动作模式。例如在无噪音模式下,在20kHz至400kHz的范围内进行动作。在无噪音模式下,在向通过间歇模式进行动作时动作频率进入可听频率这样的小负载(以下称为可听频率负载)提供电力的情况下,将动作频率维持在高于可听频率的值。在对可听频率负载提供电力时,导通期间会在输出电压达到下限值(VL)之前到来。
此时,在使主晶体管127成为导通状态时,只要不缩短导通期间,如果在负载中没有变化则输出电压不久将超过上限值(VH)。在无噪音模式下,为使输出电压不超过上限值(VH),根据进入导通期间时的输出电压和下限值(VL)的差设定导通期间,由此将输出电压维持在以设定电压(VS)为中心的预定范围内。即,进入导通期间时的输出电压和下限值(VL)的差越大,使导通期间越短,由此,进入关断期间时的输出电压降低,因此,即使将动作频率维持在可听频率以上,输出电压也不会超过上限值(VH)。
FET驱动器125监视对应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的动作频率,即使对于可听频率负载也维持可听频率以上的动作频率。在图4(D)中表示将与动作频率对应的周期固定为Tmin,当负载随着时间慢慢减小时,导通期间按照ton1、ton2、ton3的顺序变短,此后负载增大进入导通期间的时刻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下限值(VL),因此,导通期间增长为ton4。图4(E)表示与图4(D)对应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无噪音模式构成为与间歇模式独立的动作模式,但无噪音模式也可以说是为了对于可听频率负载将动作频率设定在可听频率以上,对间歇模式加以变更的动作模式。因此,当以高于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进行动作时,可以固定导通期间,采用与间歇模式相同的控制方式。
本发明的无噪音模式包含满足动作频率比PWM模式低并且比可听频率高、以及对于可听频率负载的效率低于间歇模式的条件的全部控制方法。例如,维持在可听频率以上时的周期不一定需要固定为恒定值Tmin。作为具备PWM模式、间歇模式以及无噪音模式的FET驱动器,存在Texas Instrument(德州仪器)公司的型号TPS51221、以及Maxim公司的型号MAX1977等。至此,举例说明了电流控制型的FET驱动器125,但本发明不限于电流控制型的电源装置,也可以应用于电压控制型的电源装置。
像这样具备3个动作模式的FET驱动器125,到此为止被用于间歇模式或无噪音模式的某一个模式的设定。当设定为间歇模式时,FET驱动器125根据负载的大小在PWM模式和间歇模式之间迁移。当设定为无噪音模式时,FET驱动器根据负载的大小在PWM模式和无噪音模式之间迁移。因为在无噪音模式下将动作频率维持在可听频率以上,因此不产生噪音,但开关损失比间歇模式大,因此对于可听频率负载的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即使动作频率进入可听频带,实际也不一定产生噪音。在即使通过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也不产生噪音的情况下,当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时,导致无用的损失。目前,由于仅选择间歇模式和无噪音模式中的某一种,因此在重视防止噪音的情况下,具有仅设定为无噪音模式的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100初始设定间歇模式,仅在通过硅微传声器101检测噪音判断出实际产生了噪音的情况下,从OR门123输出高信号(切换信号),由此从间歇模式转移到无噪音模式,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范围内利用无噪音模式。
(动作说明)
下面,根据图5的流程图说明电源装置100的动作。在块201中,笔记本PC10成为接通了电源的状态。假设此时未产生噪音,OR门123没有输出切换信号。电源控制器29向FET驱动器125发送动作信号使其开始动作。除了向全部设备提供电源的电源接通状态以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挂起状态等仅向一部分设备提供电源的状态。FET驱动器125检测感应电阻135的两端电压,在电源接通状态下如块203那样在PWM模式下进行动作。
在PWM模式下,因为动作频率比可听频率的上限高,因此通常不产生噪音。在块205中,FET驱动器125测定感应电阻135的两端电压,判断负载电流是否低于预定值。当负载电流比预定值大时,判断为负载的功耗比预定值大,继续PWM模式下的动作。在笔记本PC10转移到挂起状态,电源装置100的负载减小的情况下,负载电流降低,因此转移到块207,FET驱动器125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在块208中,FET驱动器125在判断出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期间负载的功耗超过了预定值时,返回块203,转移到PWM模式。当负载的功耗比预定值小时,转移到块209。
在块209中,比较器115判断硅微传声器101输出的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超过了预定值。FET驱动器125没有在无噪音模式下动作,因此没有从EC27输出到时信号。比较器115的输出通过OR门123被输出到FET驱动器125。当声音信号的电平未超过预定值时,OR门不输出切换信号,因此返回块207,FET驱动器125继续间歇模式下的动作。
在块209中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基准电压源117的基准电压时产生了噪音,因此OR门123向FET驱动器125输出切换信号。在块211中,FET驱动器125响应切换信号,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在块211中,一旦OR门123输出切换信号时,通过AND门119保持切换信号,因此,即使声音信号的电平波动,比较器115输出低信号,也维持切换信号。此后,在块215中,只要EC27的计时器不输出到时信号,即使声音信号的电平降低到预定值以下,FET驱动器125也在无噪音模式下持续动作。FET驱动器125在开始无噪音模式下的动作的同时,向EC27发送开始信号来使计时器动作。
在块213中当负载电流大于预定值时转移到块203,FET驱动器125在PWM模式下进行动作。在块215中,只要EC27的计时器不输出到时信号,FET驱动器125便返回块211,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动作。在块215中当EC27的计时器输出了到时信号时,因为AND门119输出低信号,所以只把比较器115的输出反映到OR门123的输出中。因此,如果声音信号的电平降低,则切换信号停止,如果声音信号的电平不降低,则维持切换信号。在块209中,FET驱动器125判断是否噪音降低而停止了切换信号,在切换信号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块207,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
在噪音持续因此切换信号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转移到块211,继续无噪音模式下的动作。当转移到间歇模式时,FET驱动器125向EC27发送计时器的复位信号。从块215向块209的转移保证了即使一旦在无噪音模式下开始动作,FET驱动器125也每隔预定时间判断是否产生了噪音,在没有产生噪音的情况下在效率高的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
(状态迁移)
图6是说明电源装置100的状态迁移的图。电源装置100在负载大时在PWM模式下进行动作,但在无法忽略轻负载时的效率时,从PWM模式迁移到间歇模式。在间歇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期间产生了噪音的情况下,迁移到无噪音模式。在无噪音模式下,在负载增大的情况下迁移到PWM模式。另外,当在无噪音模式下进行了预定时间的动作时,确认噪音的发生状态,在没有发生噪音的情况下迁移到间歇模式,在发生了噪音的情况下维持无噪音模式。在电源装置100中,作为初始值设定了间歇模式,因此在图6中未表示从PWM模式向无噪音模式的迁移。
(电源装置的安装构造)
图7是说明安装在主板上的电源装置100的构成要素的平面图。在图7中表示了在主板70上安装了两个电源装置300、400的情形。电源装置300专门对CPU301提供电力。电源装置400对CPU以外的设备提供电力。构成电源装置300、400的元件被安装在主板70表面上。电源装置300、400由输入侧解耦电容器303、403、输出侧解耦电容器315、415、主晶体管305、405、辅助晶体管307、407、电感器309、409、FET驱动器311、411、声音电路313、413、以及硅微传声器317、417构成。输入侧解耦电容器303以及硅微传声器317被安装在主板70的背面。这样,将硅微传声器317、417配置在振动多发,易成为噪音源的元件的附近。
电源装置100可以广泛应用于具备对于可听频率负载的效率高但动作频率进入可听频带的动作模式、和对于可听频率负载的效率低但高于可听频率地维持动作频率的动作模式的电源装置。以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低的降压型为例进行了说明电源装置100,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升压型的开关稳压器。此外,以输入直流电压的电源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输入交流电压的电源装置。在以上的说明中,以笔记本PC10中安装的电源装置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电源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在音响设备、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或者摄像机等安静的环境中使用、或者在需要排除噪音的设备或装置中使用的开关稳压器。
至此,根据附图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只要起到本发明的效果,当然可以采用此前已知的任何结构。
产业上的可应用性
可以应用于在安静环境中使用的设备或装置上安装的电源装置。

Claims (19)

1.一种电源装置,对输入电压进行开关控制来输出预定的直流电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元件;
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
当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值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其通过一定的动作频率的PWM模式、包含可听频率动作频率比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的间歇模式、以及比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并且比所述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的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且对通过所述间歇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所取得的所述切换信号进行响应,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器电路,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对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后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电路对在通过所述无噪音模式进行动作时从所述计时器电路取得的到时信号进行响应,在判断出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低于预定值时,迁移到所述间歇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流测定电路,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测定负载电流,
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PWM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在所述负载电流低于预定值时,不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而迁移到所述间歇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间歇模式或所述无噪音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在所述负载电流上升高于预定值时,迁移到所述PWM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装置上连接了解耦电容器,将所述微传声器配置在所述解耦电容器的附近。
6.一种电源装置,对输入电压进行开关控制来输出预定的直流电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元件;
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
在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值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其能够通过在包含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的范围内进行动作的第一动作模式、或者以高于所述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进行动作的第二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且对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所取得的所述切换信号进行响应,迁移到所述第二动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定负载电流的电流测定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电流测定电路的输出进行响应,在动作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动作模式的第三动作模式和所述第一动作模式之间进行迁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向负载供电而通过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时的开关损失,大于对同一所述负载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时的开关损失,所述负载是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时的动作频率成为可听频率范围的大小的负载。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
所述电源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10.一种便携式电脑,包含处理器、多个设备、以及向该设备供电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元件;
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
当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值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其通过一定的动作频率的PWM模式、包含可听频率动作频率低于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的间歇模式、以及比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并且比所述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的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且对通过所述间歇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所取得的所述切换信号进行响应,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该控制器包含计时器电路,在挂起状态下在所述无噪音模式下的动作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使其确认所述声音信号的到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电池,在所述挂起状态下从所述蓄电池向所述电源装置供电,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多个设备中的若干个设备供电。
13.一种便携式电脑,包含处理器、多个设备、以及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装置仅向所述处理器供电,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元件;
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
当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值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其通过一定的动作频率的PWM模式、包含可听频率动作频率低于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的间歇模式、以及比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并且比所述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的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且对通过所述间歇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所取得的所述切换信号进行响应,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该控制器包含计时器电路,在挂起状态下在所述无噪音模式下的动作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使其确认所述声音信号的到时信号。
15.一种半导体芯片,其用于包含开关元件,对输入电压进行开关控制来输出预定的直流电压的电源装置,该半导体芯片的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噪音来输出声音信号的微传声器;
当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超过预定值时输出切换信号的声音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其通过一定的动作频率的PWM模式、包含可听频率动作频率低于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的间歇模式、以及比所述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并且比所述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的无噪音模式的某一种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并且对通过所述间歇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所取得的所述切换信号进行响应,迁移到所述无噪音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器电路,其测量开始了所述无噪音模式的动作后的经过时间。
17.一种控制方法,对能够通过第一动作模式或第二动作模式进行动作的电源装置的开关元件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是在包含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的范围内进行动作的动作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是以高于所述可听频率的动作频率进行动作的动作模式,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步骤;
所述电源装置通过微传声器测定所述电源装置附近的噪音的步骤;以及
对于所述噪音电平在预定值以上进行响应,通过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装置还能够通过动作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动作模式的动作频率的第三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三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在负载的功耗低于预定值时,不迁移到比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并且比可听频率高的动作频率的无噪音模式,而迁移到包含可听频率动作频率比PWM模式的动作频率低的间歇模式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动作模式进行动作的时间超过了预定时间时,判断所述噪音电平是否在预定值以下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噪音电平在预定值以下进行响应,从所述第二动作模式迁移到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步骤。
CN2009101740746A 2008-10-24 2009-10-22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Active CN101728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4441 2008-10-24
JP2008274441A JP4643701B2 (ja) 2008-10-24 2008-10-24 騒音を除去した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946A CN101728946A (zh) 2010-06-09
CN101728946B true CN101728946B (zh) 2012-12-19

Family

ID=42116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40746A Active CN101728946B (zh) 2008-10-24 2009-10-22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75891B2 (zh)
JP (1) JP4643701B2 (zh)
CN (1) CN101728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3589B2 (ja) * 2010-06-09 2014-0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
JP5574846B2 (ja) * 2010-06-22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2012018845A (ja) * 2010-07-08 2012-01-26 Sodick Co Ltd Led照明装置
WO2014151375A1 (en) 2013-03-15 2014-09-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operation and control
CN104218778A (zh) 2013-05-30 2014-12-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上的功率开关及其驱动电路
JP6263898B2 (ja) * 2013-08-12 2018-0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降圧装置、昇圧装置及び変圧装置
US9407103B2 (en) 2014-03-07 2016-08-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Battery charger noise reduction by variable frequency
US9379575B2 (en) 2014-03-07 2016-06-28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Battery charger noise reduction by frequency switching
JP6169024B2 (ja) * 2014-03-14 2017-07-2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源雑音キャンセル回路および電源雑音キャンセル方法
US9667264B2 (en) * 2014-06-13 2017-05-30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ition timing control for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KR20160028232A (ko) * 2014-09-03 2016-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위상 제어 방법
US9742265B2 (en) * 2015-06-17 2017-08-22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 method for avoiding audio noise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avoiding audio noise
JP6069417B2 (ja) * 2015-06-22 2017-02-01 群光電能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オーディオノイズを回避するための電源供給方法及び電源供給装置
DE102017114526A1 (de) 2017-06-29 2019-01-03 Hanon Systems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von Leistungshalbleitern in einem Inverter
US10707756B2 (en) * 2018-08-28 2020-07-07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power converter
KR20200083023A (ko) 2018-12-31 202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부스터에 기반하여 음향 잡음을 제거하는 전자장치
US11362528B2 (en) * 2019-06-20 2022-06-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tigation of audible output in a charging circuit
JP7306167B2 (ja) * 2019-08-29 2023-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回路基板
KR20210135847A (ko) * 2020-05-06 2021-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벅 컨버터를 포함하는 오디오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2020120582A (ja) * 2020-05-11 2020-08-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TWI746117B (zh) * 2020-08-18 2021-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節能之電源供應器和相關電子系統
TWI751673B (zh) * 2020-09-01 2022-0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降噪功能的電子裝置以及降噪方法
CN116325462A (zh) * 2020-12-14 2023-06-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直流-直流转换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8917B2 (ja) * 2000-11-10 2004-05-24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6333572A (ja) * 2005-05-24 2006-12-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キャリア周波数制御方法
CN101207333A (zh) * 2006-12-21 2008-06-25 辉芒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待命模式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027A (en) * 1980-07-03 1982-01-28 Hitachi Ltd Vibration reducing device of electric machinery
US6525514B1 (en) 2000-08-08 2003-02-25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udio noise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JP4462734B2 (ja) 2000-08-10 2010-05-12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駆動信号供給回路
EP1337032A1 (en) * 2002-02-14 2003-08-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Noise reduction in a power converter
TW591362B (en) * 2003-06-24 2004-06-11 Quanta Comp Inc Low noise notebook computer and its system operating status control method
US6998828B2 (en) * 2004-03-29 2006-02-1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Low audible noise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d method therefor
US7652461B2 (en) * 2004-12-03 2010-01-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efficiency power converter operating free of an audible frequency range
CN101156304B (zh) * 2005-03-11 2011-10-05 Nxp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式电力转换器及其操作的方法
JP4720347B2 (ja) * 2005-08-04 2011-07-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システム
US8279628B2 (en) * 2008-07-25 2012-10-02 Cirrus Logic, Inc. Audible noise suppression in a resonant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8917B2 (ja) * 2000-11-10 2004-05-24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6333572A (ja) * 2005-05-24 2006-12-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キャリア周波数制御方法
CN101207333A (zh) * 2006-12-21 2008-06-25 辉芒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待命模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75891B2 (en) 2014-03-18
US20100102642A1 (en) 2010-04-29
JP4643701B2 (ja) 2011-03-02
JP2010104170A (ja) 2010-05-06
CN101728946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946B (zh) 除去了噪音的电源装置
US9337735B2 (en) DC/DC converter within a portable computer
CN1812235B (zh) 用于电源的电子部件和电源装置
JP4980588B2 (ja) 降圧型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その制御回路、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0501166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controll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switching operations
US20090295344A1 (en) Power-regulator circuit having two operating modes
JP5269218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電子機器
US20090033293A1 (en) Voltage converter with combined capacitive voltage divider, buck converter and battery charger
US20070216378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C-DC converter
CN104635899A (zh) 电源供应电路、电源供应系统以及电源供应方法
JP2010178608A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US899690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 timer using a low current linear regulator during hibernate mode while disabling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ssociated with powering a processor responsible for setting a hibernate enable bit
US11742754B2 (en) Enhanced constant-on-time b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90089247A1 (en) Fast mode transitions in a power converter
US201500019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plurality of voltage rails
US20220085718A1 (en) Dual-folded boot-strap based buck-boost converter
JP438811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CN201188195Y (zh) 脉冲宽度调制装置的温度控制装置
EP4092864A1 (en) Power delivery architecture for high power portable devices
US20210152090A1 (en) Stacked buck converter with inductor switching node pre-charge and conduction modulation control
CN102902336A (zh) 主板的电源连接模块、主板及其电子设备
US1195450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toring a password-protected endpoint device to an operational state from a low power state
US2021020866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standby power for systems in battery mode with a connected bus powered device
CN201307827Y (zh) 多电压供应的电源供应器
CN114243843A (zh) 用电装置的电流控制电路、方法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