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471A - 半导体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471A
CN101728471A CN200910207049A CN200910207049A CN101728471A CN 101728471 A CN101728471 A CN 101728471A CN 200910207049 A CN200910207049 A CN 200910207049A CN 200910207049 A CN200910207049 A CN 200910207049A CN 101728471 A CN101728471 A CN 101728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8471B (zh
Inventor
丁焕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8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3Wafer bonding; Removal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包含多个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在发光结构上的电极层、在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沿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导电层、以及在导电层上的绝缘层。

Description

半导体发光器件
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35U.S.C.119和35U.S.C.365要求2008年10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8-0105258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案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已经广泛用于光学器件例如蓝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LED)、高速开关器件、例如MOSFET(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HEMT(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以及照明器件或者显示器件的光源。
氮化物半导体主要用于LED或者LD(激光二极管),已经持续进行研究来改善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工艺或者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分离芯片而无需实施隔离蚀刻工艺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本发明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发光结构的外壁中产生层间短路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含有多个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在发光结构上的电极层;在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沿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导电层,以及在导电层上的绝缘层。
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含有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以及在有源层上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的含有反射电极的电极层;在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沿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导电层;沿导电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绝缘层;以及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下的电极。
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含有多个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在发光结构上的电极层;沿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透明导电层;沿透明导电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的透明绝缘层;在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以及在发光结构下的电极。
在附图和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以及通过权利要求可使其它特征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侧面剖视图;和
图2~9是显示制造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工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在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表述每层的“上”或者“下”,每层的厚度不限于附图中显示的厚度。
在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应理解,当层(或膜)、区域、图案或者结构称为在另一衬底、另一层(或膜)、另一区域、另一垫或另一图案‘上’或者‘下’时,其可“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所述另一衬底、层(或者膜)、区域、垫或者图案上。
图1是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侧面剖视图。
参考图1,半导体发光器件100包括:发光结构135、电极181、导电层140、绝缘层145、电极层150和导电支撑构件160。
半导体发光器件100包括化合物半导体,例如基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的LED(发光二极管),所述LED可包括发出蓝色光、绿色光或者红色光的彩色LED或者UV(紫外线)LED。在实施方案的技术范围内可以不同地实现LED的发光。
发光结构135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有源层120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
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包括选自GaN、AlN、AlGaN、InGaN、InN、InAlGaN、AlInN、AlGaAs、GaP、GaAs、GaAsP和AlGaInP中的一种,其为掺杂有第一导电掺杂剂的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当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为N型半导体层时,第一导电掺杂剂包括N型掺杂剂,例如Si、Ge、Sn、Se或Te。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具有单层或者多层。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电极181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下形成,并可设置具有预定图案。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在其下表面上提供有粗图案。
有源层120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上形成并可具有单量子阱结构或者多量子阱结构。有源层120可具有使用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阱层和势垒层的周期结构。例如,有源层120可具有InGaN阱层和GaN势垒层的周期结构。导电覆层可在有源层12上和/或下形成,并可包括GaN-基层。
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在有源层120上形成,并可包括选自GaN、AlN、AlGaN、InGaN、InN、InAlGaN、AlInN、AlGaAs、GaP、GaAs、GaAsP和AlGaInP中的一种,其为掺杂有第二导电掺杂剂的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当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20是P型半导体层时,第二导电掺杂剂包括P型掺杂剂例如Mg和Zn。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20可具有单层或者多层。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发光结构135可包括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20上的N型半导体层或者P型半导体层。此外,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设置为P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可设置为N型半导体层。发光结构135可包括N-P结结构、P-N结结构、N-P-N结结构和P-N-P结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导电层140和电极层150在发光结构135上部的周边形成。
导电层140和电极层150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形成。导电层140沿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为带状、环状或者框状(frame shape)。
导电层140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导电层140可包括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锌锡(IZTO)、氧化铟铝锌(IAZO)、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镓锡(IGTO)、氧化铝锌(AZO)、氧化锑锡(ATO)、氧化镓锌(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和Ni/IrOx/Au/ITO中的至少一种。导电层140可具有约0.02μm至约2μm的厚度,导电层140的厚度在所述实施方案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改变。
电极层150形成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表面的内侧并用于供给第二极的功率。
电极层150的外周边部分可在导电层140上形成。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电极层150可包括欧姆接触层、反射层和粘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欧姆接触层可形成为层状或者多个图案状。欧姆接触层可包括金属材料和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欧姆接触层可包括选自ITO、IZO、IZTO、IAZO、IGZO、IGTO、AZO、ATO、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Ni/IrOx/Au/ITO、Pt、Ni、Au、Rh和Pd中的至少一种。欧姆接触层可具有约10
Figure G2009102070493D0000041
~约1μm的厚度。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反射层可形成为至少一层并由Ag、Ni、Al、Rh、Pd、Ir、Ru、Mg、Zn、Pt、Au和Hf以及由这些元素的选择性组合所构成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粘合层可形成为至少一层并由Ti、Au、Sn、Ni、Cr、Ga、In、Bi、Cu、Ag和Ta以及由这些元素的选择性组合所构成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电极层150可用作镀敷工艺的籽层(seed layer)。籽层可由Ti、Cr、Ta、Cr/Au、Cr/Cu、Ti/Au、Ta/Cu以及Ta/Ti/Cu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绝缘层145沿导电层140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绝缘层145可为带状、环状或者框状。此外,绝缘层145可连续形成如闭环或者可不连续地形成。例如,绝缘层145可包括选自SiO2、Si3N4、SiOx、SiNx、Al2O3和TiO2中的一种。
例如,绝缘层145可具有约10μm~约100μm的厚度T1或者高度,并可具有约10μm~约20μm的宽度W1。绝缘层145的厚度T1等于或者大于电极层150的厚度并小于导电支撑构件160的厚度T2。绝缘层145的宽度W1等于或小于导电层140的宽度。
绝缘层145必须具有至少10μm的厚度以防止碎屑朝向发光结构135的外壁移动,该碎屑在激光划片工艺期间异常冲击施加于导电支撑构件160时由导电支撑构件160所产生。绝缘层145具有足以稳定地保持绝缘层的粘附状态的宽度。
导电支撑构件160在电极层150上形成。导电支撑构件160可用作芯片的基础衬底并用于供给第二极的功率。电极层150和/或导电支撑构件160可设置为层或者多个图案。
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包括Cu、Au、Ni、Mo、Cu-W,以及载体晶片(carrier wafer)例如Si、Ge、GaAs、ZnO、SiC、SiGe和GaN。导电支撑构件160可通过电镀方案形成或者可以以板的形式制备。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具有约30μm~约150μm的厚度T2。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绝缘层145沿导电支撑构件160的下周边部分设置。绝缘层145可设置在导电支撑构件160的两个或者所有侧面上。
绝缘层145外表面的延长线L1和导电支撑构件160外表面的延长线L2可设置在相同的线上或者延长线L1可从延长线L2向外设置。
图2~9是显示根据实施方案制造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工序的截面图。
参考图2,在生长设备上装载衬底101并且在衬底101上形成II~VI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层。
生长设备可包括电子束沉积设备、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等离子体激光沉积(PLD)设备、双型热蒸发器、溅射设备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衬底101可包括选自蓝宝石(Al2O3)、GaN、SiC、ZnO、Si、GaP、InP、Ga2O3、导电衬底和GaAs中的一种。衬底101可提供有凹凸图案。此外,可在衬底101上形成使用II~VI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层或者图案。例如,ZnO层(未显示)、缓冲层(未显示)和未掺杂的半导体层(未显示)中的至少一种可在衬底101上形成。
缓冲层和未掺杂的半导体层可包括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缓冲层减小与衬底101的晶格常数差异,未掺杂的半导体层可包括未掺杂的GaN-基半导体层。
在衬底101上形成含有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135。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在衬底101上形成,有源层120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上形成,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在有源层120上形成。
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包括选自GaN、AlN、AlGaN、InGaN、InN、InAlGaN、AlInN、AlGaAs、GaP、GaAs、GaAsP和AlGaInP中的一种,其是掺杂有第一导电掺杂剂的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当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为N型半导体层时,第一导电掺杂剂包括N型掺杂剂,例如Si、Ge、Sn、Se或Te。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可为单层或者多层。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有源层120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上形成并可具有单量子阱结构或者多量子阱结构。有源层120可具有使用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阱层和势垒层的结构。例如,有源层120可具有InGaN阱层和GaN势垒层的结构。
导电覆层可在有源层12上和/或下形成,并可包括GaN-基层。
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在有源层120上形成,并可包括选自GaN、AlN、AlGaN、InGaN、InN、InAlGaN、AlInN、AlGaAs、GaP、GaAs、GaAsP和AlGaInP中的一种,其是掺杂有第二导电掺杂剂的III-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当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20是P型半导体层时,第二导电掺杂剂包括P型掺杂剂例如Mg和Zn。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20可为单层或者多层。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有源层120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可定义为发光结构135。第三导电半导体层例如N型半导体层或者P型半导体层可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形成。发光结构135可包括N-P结结构、P-N结结构、N-P-N结结构和P-N-P结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参考图2,可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或者第三导电半导体层上形成导电层140。具体地,导电层140沿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表面的周边部分设置。带状、环状或者框状的导电层140可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上沿每个芯片的内部区域141的周边表面形成。导电层140可连续地形成为或者可以制备为闭环状。
导电层140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导电层140可包括选自ITO、IZO、IZTO、IAZO、IGZO、IGTO、AZO、ATO、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和Ni/IrOx/Au/ITO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导电层140可具有约0.02μm~约2μm的厚度。导电层140可用作镀敷工艺的籽层。
参考图2和3,在导电层140上形成绝缘层145。基于各个芯片,沿导电层140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设置绝缘层145。
绝缘层145可为带状、环状或者框状。此外,绝缘层145可连续形成为例如闭环或者可不连续地形成。基于芯片的四个侧面,绝缘层145可设置在导电层140的两个或者全部侧面上。
绝缘层145可包括选自作为透明绝缘材料的SiO2、SiO3N4、SiOx、SiNx、Al2O3和TiO2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绝缘层145可具有约10μm~约100μm的厚度T1,并可具有约10μm~约20μm的宽度W1。绝缘层145的宽度W1小于导电层140的宽度。
参考图3和4,在第二导电半导体层130的上表面的内侧上形成电极层150。在导电层140的上表面上形成电极层150的外侧。
电极层150可包括具有欧姆和反射特性的材料并用作籽层。
可在导电层140上形成电极层150的外周边部分。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电极层150可用作反射电极层并具有约50%或更大的反射率。
电极层150可包括欧姆接触层、反射层和粘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欧姆接触层可形成为层状或者多个图案状。欧姆接触层可包括金属材料和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欧姆接触层可包括选自ITO、IZO、IZTO、IAZO、IGZO、IGTO、AZO、ATO、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Ni/IrOx/Au/ITO、Pt、Ni、Au、Rh和Pd中的至少一种。欧姆接触层可具有约10~约1μm的厚度。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反射层可形成为至少一层并由Ag、Ni、Al、Rh、Pd、Ir、Ru、Mg、Zn、Pt、Au和Hf以及由这些元素的选择性组合所构成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粘合层可形成为至少一层并由Ti、Au、Sn、Ni、Cr、Ga、In、Bi、Cu、Ag和Ta以及由这些元素的选择性组合所构成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电极层150可用作镀敷工艺的籽层。籽层可由Ti、Cr、Ta、Cr/Au、Cr/Cu、Ti/Au、Ta/Cu以及Ta/Ti/Cu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电极层150可用作反射电极层并具有约50%或更大的反射率。
电极层150的厚度可等于或小于绝缘层145的厚度。
参考图5,在电极层150上形成导电支撑构件160。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具有预定厚度,例如约30μm~约150μm,并可用作芯片的基础衬底。
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包括Cu、Au、Ni、Mo、Cu-W、以及载体晶片例如Si、Ge、GaAs、ZnO、SiC、SiGe和GaN。导电支撑构件160可通过电镀方案形成或者可以板的形式制备。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在绝缘层145的内侧或者在绝缘层145的内侧和上表面上形成。即,根据导电支撑构件160的厚度,导电支撑构件160可位于绝缘层145的内侧或者位于绝缘层145上。然而,实施方案不限于此。
此外,芯片之间的边界区域162可用作相邻芯片的导电支撑构件160彼此间隔的间隙。边界区域162可为沟道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绝缘层145的外表面的延长线L1从导电支撑构件160的外表面的延长线L2向外设置。此外,导电支撑构件160可彼此结合。
参考图5和6,在基底上设置导电支撑构件160之后,将衬底101移除。可使用物理方法和/或化学方法移除衬底101。根据称为激光剥蚀(LLO)的物理方法,具有预定波长范围的激光辐照到衬底101上,这样衬底101与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分离。根据化学方法,当另外的半导体层(例如缓冲层)在衬底101和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之间形成时,使用湿蚀刻溶液移除缓冲层,所以衬底101与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分离。
参考图7,电极181在芯片单元中的发光结构135的第一导电半导体层110下形成并具有预定图案。具体地,相对于发光结构135芯片之间的边界区域(即沟道区域)实施电极形成工艺而无需实施隔离蚀刻工艺(例如ICP),使得芯片制造工艺得到改善。
参考图8和9,将半导体发光器件100分为芯片单元。具体地,使用激光划片设备将激光辐照到芯片之间的边界区域上,将芯片边界区域分开。然后,通过断开工艺来实施芯片分离。即使导电支撑构件160已经彼此结合,但是导电支撑构件160可由于断开工艺期间的压力而断开并彼此分开。
激光可辐照直至导电层140。由于导电层140可包括透明材料例如ITO,所以当激光通过导电层140时没有碎屑或者片段产生,所以可防止在发光结构135的外壁中发生层间短路。
在激光辐照期间,当冲击异常地施加于导电支撑构件160时,可由导电支撑构件160产生片段或者碎屑。绝缘层145可防止碎屑或者片段朝向发光结构135移动,使得可防止在发光结构135的外壁中发生层间短路。
绝缘层145必须具有至少10μm的厚度以防止碎屑或者片段朝向发光结构135的外壁移动,该碎屑或者片段在激光划片工艺期间在异常冲击施加于导电支撑构件160时由导电支撑构件160所产生。
根据激光划片工艺和断开工艺,芯片可彼此分开而无需对导电支撑构件160施加冲击,所以可以以清洁状态来提供导电支撑构件160的侧面。
一种制造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化合物半导体层在衬底上形成发光结构;沿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形成导电层;在导电层上形成透明绝缘层;在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内侧上形成电极层;在电极层上形成导电支撑构件;和移除衬底之后在发光结构下形成电极。
根据该实施方案,没有实施使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设备的MESA蚀刻工艺或者隔离蚀刻工艺,所以芯片制造工艺可得到改善。
根据实施方案,可防止由导电支撑构件产生的金属碎屑朝向发光结构外侧移动。
根据实施方案,导电支撑构件与发光结构间隔开,所以可改善芯片可靠性并且可简化制造工艺。
根据实施方案,可改善垂直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案,没有实施使用ICP设备的隔离蚀刻工艺,所以芯片制造工艺可得到改善。此外,导电支撑构件的侧面未进行激光工艺,所以可防止由导电支撑构件产生碎屑。
该实施方案可提供半导体发光器件例如LED。
该实施方案可改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电学可靠性。
该实施方案可改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光效率。
根据该实施方案,封装有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光源可用于照明、指示和显示等领域。
虽然已经参考大量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方案,但是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计很多的其它改变和实施方案,这些也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在说明书、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主题组合排列的构件和/或布置中可能具有各种的变化和改变。除构件和/或布置的变化和改变之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替代的用途也会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0)

1.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
含有多个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
在所述发光结构上的电极层;
在所述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
沿所述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所形成的导电层;和
在所述导电层上的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极层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绝缘层具有带状、环状和框状中的至少一种形状,并设置为连续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外侧面设置于所述导电支撑构件侧面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导电支撑构件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电极层包括欧姆接触层、反射层和粘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在所述发光结构下面的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
第一导电半导体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和
在所述有源层和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锌锡(IZTO)、氧化铟铝锌(IAZO)、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镓锡(IGTO)、氧化铝锌(AZO)、氧化锑锡(ATO)、氧化镓锌(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和Ni/IrOx/Au/ITO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
包含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以及在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
在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的包含反射电极的电极层;
沿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所形成的导电层;
沿所述导电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所形成的绝缘层;和
在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下的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电极层接触并具有带状、环状和框状中的至少一种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电极层包括选自ITO、IZO、IZTO、IAZO、IGZO、IGTO、AZO、ATO、GZO、IrOx、RuOx、RuOx/ITO、Ni/IrOx/Au和Ni/IrOx/Au/IT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绝缘层包括选自SiO2、Si3N4、TiO2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在不同于所述导电支撑构件的上表面的平面上对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约10μm~约100μm,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导电支撑构件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的N型半导体层或者P型半导体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宽度为约10μm~约20μm,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层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电极层接触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一个侧面。
18.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
包含多个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发光结构;
在所述发光结构上的电极层;
沿所述发光结构上表面的周边部分所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沿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表面的周边部分所形成的透明绝缘层;
在所述电极层上的导电支撑构件;和
在所述发光结构下的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N型半导体层;
在所述N型半导体层上的有源层;和
在所述有源层上的P型半导体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透明绝缘层和所述电极层沿所述导电支撑构件和所述发光结构之间的周边部分设置。
CN2009102070493A 2008-10-27 2009-10-27 半导体发光器件 Active CN101728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105258A KR100962899B1 (ko) 2008-10-27 2008-10-27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8-0105258 2008-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471A true CN101728471A (zh) 2010-06-09
CN101728471B CN101728471B (zh) 2013-05-01

Family

ID=4202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0493A Active CN101728471B (zh) 2008-10-27 2009-10-27 半导体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102350A1 (zh)
EP (1) EP2194585B1 (zh)
KR (1) KR100962899B1 (zh)
CN (1) CN1017284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4649A (zh) * 2011-05-25 2011-10-12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9911A (zh) * 2012-04-09 2012-11-14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氮化镓基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CN109273572A (zh) * 2017-07-18 2019-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发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2442B2 (ja) 2008-12-12 2011-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64091B1 (ko) * 2009-02-23 2011-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39946B1 (ko) * 2009-12-21 201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KR101020945B1 (ko) 2009-12-21 2011-03-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KR101064049B1 (ko) 2010-02-18 2011-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발광소자 패키지
KR101020963B1 (ko) * 2010-04-23 2011-03-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EP2816621A4 (en) * 2012-02-15 2015-10-21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101886156B1 (ko) * 2012-08-21 2018-09-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6740B1 (ko) * 2003-12-23 2005-08-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125079A (ko) 2005-06-01 2006-1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직구조 질화갈륨계 발광다이오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SG130975A1 (en) * 2005-09-29 2007-04-26 Tinggi Tech Private Ltd Fabrica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for light emission
KR20070044099A (ko) 2005-10-24 2007-04-27 김성진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40496B1 (ko) * 2005-11-23 2006-11-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직구조 질화갈륨계 발광다이오드 소자
KR101154666B1 (ko) 2006-01-03 2012-06-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928462B2 (en) * 2006-02-16 2011-04-19 Lg Electronics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vertical structure, packag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696523B2 (en) * 2006-03-14 2010-04-13 Lg Electronics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vertica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774196B1 (ko) 2006-03-14 2007-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CN102361052B (zh) 2006-06-23 2015-09-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垂直拓扑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JP5148079B2 (ja) 2006-07-25 2013-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冷ユニット用熱交換器および液冷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867541B1 (ko) * 2006-11-14 2008-1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8186959A (ja) * 2007-01-29 2008-08-14 Toyoda Gosei Co Ltd Iii−v族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78326B1 (ko) 2007-07-03 2009-01-14 한국광기술원 칩스케일 패키징 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907223B1 (ko) 2007-07-03 2009-07-10 한국광기술원 수직형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4649A (zh) * 2011-05-25 2011-10-12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9911A (zh) * 2012-04-09 2012-11-14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氮化镓基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WO2013152657A1 (zh) * 2012-04-09 2013-10-17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氮化镓基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CN109273572A (zh) * 2017-07-18 2019-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发光装置
KR20190009167A (ko) * 2017-07-18 2019-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KR102302592B1 (ko) 2017-07-18 2021-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CN109273572B (zh) * 2017-07-18 2022-10-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62899B1 (ko) 2010-06-10
CN101728471B (zh) 2013-05-01
US20100102350A1 (en) 2010-04-29
EP2194585A1 (en) 2010-06-09
EP2194585B1 (en) 2018-12-05
KR20100046425A (ko) 2010-05-07
US8471286B2 (en) 2013-06-25
US20110260207A1 (en)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471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1740687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1728411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2017196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US8901599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017195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2027606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1771123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US8101958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EP2317575B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740686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US8168987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5

Address after: 168 Changsheng North Road, Taicang C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eyu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INNOTE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