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5632A -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5632A
CN101715632A CN200880013982A CN200880013982A CN101715632A CN 101715632 A CN101715632 A CN 101715632A CN 200880013982 A CN200880013982 A CN 200880013982A CN 200880013982 A CN200880013982 A CN 200880013982A CN 101715632 A CN101715632 A CN 101715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signal
power control
deliv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3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野圭辅
石田庆久
榎并显
细川速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15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5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power
    • H04B10/808Electrical power feeding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1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using optical interconnects, e.g. light coupled isolators,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光传输模块,包括:光发送处理部,包括用于输出与作为电信号而输入了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光信号的发光部、以及控制发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电源控制部;光传输路径,用于传输从光发送处理部导入了的光信号;以及光接收处理部,包括用于接收从光传输路径输出的光信号而输出与该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的受光部、以及控制受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电源控制部,光传输模块至少包括一个电传输路径,其连接光发送处理部和光接收处理部,将用于控制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电源控制部,电源控制部基于经由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由此,能够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待机时的功耗的光传输模块。

Description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光信号连接移动电话机等信息传达装置内的电路基板之间的光互联(interconnection),特别涉及传输光信号的光传输路径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CPU时钟频率的增大,要求数据的传输速度的高速化。但是,在以往的电布线中,由于随着传输速度的高速化,串扰(cross talk)和电磁辐射变得显著,因此传输速度的高速化存在限制。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尝试通过光波导路径等光传输路径来连接CPU和各种应用电路,并将数据信号作为光信号来传输的方法。
光波导路径成为由被称为核心(core)的芯和覆盖它的被称为包层(clad)的套的双重结构,且核心的折射率比包层高。由此,入射到核心的光信号在核心内部重复全反射而被传播。
这里,对于具有光传输路径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利用附图如下表示。图21(a)是表示光传输模块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1(b)是表示内置了该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的内观的立体图。此外,图22是内置了上述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
光传输模块100包括:与搭载了CPU29的主侧基板(主控制基板)20连接的、包含光源驱动电路(发光驱动部)以及发光部(发光元件;VCSEL(Vertical Cavity-Surface Emitting Laser))的光发送处理部2;与搭载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用于驱动控制LCD的LCD驱动器39、以及照相机模块等各种应用的副侧基板(应用电路基板)30连接的、包括受光部(受光元件;PD(Photo-Diode))以及接收(放大器)IC的光接收处理部3;以及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从而传输光信号的、光纤或高曲率的光波导路径等光传输路径4。
接着,简单说明光传输模块100中的光传输的结构。首先,基于从主控制基板20输入的电信号,发光驱动部驱动发光部进行发光,发光部对光传输路径4的光入射面照射光。照射到了光传输路径4的光入射面的光,被导入光传输路径4内,从光传输路径4的光射出面射出。然后,从光传输路径4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被受光部接受,并转换为电信号。被转换的电信号通过放大部(放大器)放大为期望的值,并输入到应用电路基板30的例如LCD驱动器39。
通过利用这样的光传输模块,可从例如在移动电话机内搭载的主控制基板向应用电路基板高速传输大容量的数据。由此,光传输模块作为数据传输模块非常出色。
该光传输模块具有能够高速地传输大容量的数据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与低速地传输小容量的数据的电传输模块相比,存在耗电大的问题。因此,今后进一步普及光传输模块的基础上,降低光传输模块,尤其是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耗电是重要的。
因此,为了降低这些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耗电,考虑根据有无在两者之间传输的数据(传输数据),控制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启动以及停止。作为其一例,例如可举出图23所示的结构和图24所示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
图23是表示具有光传输模块的移动电话机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该光传输模块表示用于控制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启动以及停止的、以往一般使用的技术。如图23所示,在该以往的技术中,光发送处理部(Tx)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Rx)3分别基于从CPU29以及数据接收侧的CPU(未图示)输入的控制信号,分别被控制启动以及停止。具体来说例如,数据发送侧的CPU29检测有无对光发送处理部2的输入信号(数据信号),从而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的启动以及停止,数据接收侧的CPU检测有无来自光接收处理部3的输出信号(数据信号),从而控制光接受处理部3的启动以及停止。
图24是表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包含光接收电路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24所示,该光传输模块中设有用于判断受光部31是否接收了光信号的信号检测电路35、以及基于信号检测电路35的检测结果从而控制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的电源的电源控制部34。由此,能够在受光部31没有接受光信号的情况下,电源控制部34使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的电源停止,另一方面,在受光部31接收了光信号的情况下,电源控制部34使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的电源启动。另外,在光发送处理部2中,根据从在外部设置的CPU(未图示)输入到电源控制部25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以及发光部23中的电源。
根据这些以往的技术,由于能够基于输入信号(数据信号)的有无来控制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启动以及停止,因此能够降低光传输模块的耗电。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135188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4月30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产生以下问题。
首先,在分别控制光发送处理部以及光接收处理部的启动以及停止的上述技术中,分别进行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启动以及停止的控制,两者之间没有取得同步,因此例如,有时即使光发送处理部2处于停止状态下,光接收处理部3也在接收等待(待机)状态下进行动作。因此,虽然没有进行数据传输,但光接收处理部3成为动作状态,浪费光接收处理部3中的电力。从而,不能抑制光传输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时的耗电。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是由信号检测电路35来检测受光部31是否接收了光信号的结构,因此即使在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受光部31、信号检测电路35以及电源控制部34也需要始终启动着。因此,消耗停止状态下的待机时的电力,与上述技术同样,不能抑制光传输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时的耗电。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就降低待机时的耗电的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包括:光发送部,包括用于输出与作为电信号而输入了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光信号的发光部、以及控制该发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1电源控制部;光传输路径,用于传输从该光发送部导入了的光信号;以及光接收部,包括用于接收从该光传输路径输出的光信号而输出与该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的受光部、以及控制该受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2电源控制部,所述光传输模块至少包括一个电传输路径,其连接上述光发送部和上述光接收部,将用于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传输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根据上述结构,光发送部和光接收部通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光传输路径、以及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电传输路径而连接。此外,控制信号经由电传输路径出入到用于控制发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1电源控制部和用于控制受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输入了的控制信号,控制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由此,能够通过同一控制信号来控制发光部以及受光部各自的启动/停止。具体来说,例如当用于命令停止对于处于驱动状态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了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的情况下,通过第1电源控制部使对发光部的电力供应停止,且通过第2电源控制部使对于受光部的电力供应停止,该发光部以及受光部从驱动状态转移到停止状态。此外,当用于命令开始对于处于停止状态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别输入到了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的情况下,通过第1电源控制部是对于发光部的电力供应开始,并通过第2电源控制部使对于受光部的电力供应开始,该发光部以及受光部从停止状态转移到驱动状态。
这样,通过同一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因此能够避免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任一个驱动或停止的状态。例如,若发光部为停止状态,则受光部也成为相同的停止状态。因此,在发光部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在等待接收从光发送部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期间,在受光部消耗的电力。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发送部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信号向与传输数据信号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传输。因此,例如,若以搭载了光传输模块的移动电话机为例,则在搭载在移动电话机内的主控制基板上的CPU对光传输模块进行了数据信号的发送处理后,输出了用于停止对于光传输模块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控制信号经由光传输模块的电传输路径,输入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因此,在光传输模块的数据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结束之后,可停止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能够抑制无谓的功耗。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接收部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的电力供应。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信号向与传输数据信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输。即,例如,若以搭载了光传输模块的移动电话机为例,则由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数据信号)经由光传输模块,被在主控制基板上搭载的CPU接收处理。此外,控制信号从CPU输出,经由电传输路径输入到第1电源控制部。这样,由于上述的结构与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向无关地,将控制信号传输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能够控制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因此,能够作为可双向通信的光传输模块来适用。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上述光发送部还包括信号判别处理部件,上述信号判别处理部件判定是否对该光发送部输入了上述数据信号,并基于判定结果,将上述控制信号输出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上述信号判别处理部件在判定为没有对上述光发送部输入上述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停止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向上述光发送部输入了上述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开始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与有无输入到光发送部的数据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由此,在判定为没有数据信号后,马上可停止对于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电力供应,能够抑制消耗无用的待机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光发送部从上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源侧接收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并向输出到上述电传输路径,上述光接收部接收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传输了的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信号从光传输模块的外部输入时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因此,由于在光传输模块中无需判定输入信号的有无,因此实现该光传输模块本身的小型化,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本结构的光传输模块适合用于在光传输模块的外部设置的例如CPU判定有无对于光传输模块的输入信号,从而进行光传输模块内的电源控制的结构等。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光接收部接收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传输了的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并输出到外部。
以往,为了启动或停止在应用电路基板上搭载的应用电路的电源,直接连接主控制基板上搭载的CPU和上述应用电路,从而传输了控制信号。因此,需要与光传输模块独立地具备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信号线,导致了布线空间的增大化。
相对于此,在上述的结构中是,例如利用与光传输模块一体化而构成的电传输路径,从而将控制信号传输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第2电源控制部4、和搭载在应用电路基板上的应用电路,控制光传输模块以及应用电路的电源的结构。由此,由于实现布线空间的省空间化,因此能够将光传输模块适用于更加小型的设备中。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在上述电传输路径中的、连接到上述光接收部的电传输路径和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的电传输路径的分支部,以及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之间,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使得从上述电传输路径看去,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成为高阻抗。
一般来说,在高速地传输电信号的情况下,传输的高频信号(RF信号)容易受到其它电路的影响,信号波形产生钝化。因此产生不能作为正常的信号来传输的、所谓的不能取得阻抗匹配的问题。
这一点上,根据上述结构,构成为对于信号波形带来影响的第1电源控制部的输入阻抗增大。由此,能够防止高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可将控制信号作为正常的信号来高速地传输。作为高输入阻抗电路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在输入部利用了MOS晶体管的变换器(inverter)。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光发送部从各自的发送源经由同一传输路径接收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入信号,上述光发送部还包括将接收了的上述输入信号分离为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的任一个的信号分离部件,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将上述数据信号输入到上述受光部,另一方面,将上述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分离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因此能够通过同一传输路径来构成从外部向光传输模块连接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和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到光传输模块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因此能够将光传输模块适用于更加小型的设备中。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高通滤波器以及低通滤波器,上述高通滤波器设置在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传输路径上,将通过了该高通滤波器的上述输入信号输入到上述发光部,另一方面,上述低通滤波器设置在向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连接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上,将通过了该低通滤波器的上述输入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在分支部和上述低通滤波器之间,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以使传输上述控制信号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从传输上述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看去是高阻抗,上述分支部是向上述低通滤波器连接的、用于传输上述控制信号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以及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用于传输上述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的分支部。
这里,在数据信号为几百MHz频带以上的高频(RF)信号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低速侧的电传输路径的阻抗的影响,产生波形钝化。
这一点上,根据上述结构,设置高输入阻抗以使从数据信号看去的电传输路径为高阻抗。由此,能够正确地向光发送部传输RF频带的数据信号。作为高输入阻抗电路的具体例,可举出对输入部利用了MOS晶体管的变换器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第1电压比较部件,比较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与预先设定了的第1电压值;以及第2电压比较部件,比较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与预先设定了的第2电压值,上述第1比较部件设置在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传输路径上,在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上述第1电压值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入信号输入到上述发光部,上述第2比较部件设置在向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连接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上,在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上述第2电压值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入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频率判定部件,检测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从而比较检测出的频率和预先设定了的频率;以及切换部件,基于通过该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了的结果,通过开关切换上述输入信号的传输方向,在上述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比预先设定了的频率大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发光部的传输路径,另一方面,在上述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比预先设定了的频率小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的上述电传输路径。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电压比较部件,检测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从而比较检测出的电压电平和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以及切换部件,基于通过该电压比较部件比较的结果,通过开关切换上述输入信号的传输方向,在上述电压比较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比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大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发光部的传输路径,另一方面,在上述电压比较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比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小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的上述电传输路径。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上述电传输路径也可以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在上述的结构中,上述电传输路径也可以由同轴电缆构成。
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应该充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此外,通过参照的附图的以下的说明应该明白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2(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的其它结构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2(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3(a)是表示内置了实施方式1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折叠式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3(c)是图3(a)中的铰链部(由虚线围住的部分)的透视平面图。
图4(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1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4(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5(a)是光传输路径的侧面图,图5(b)是示意性地表示光传输路径中的光传输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由FPC来构成电传输路径的情况下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由2条信号线构成电传输路径的情况下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8(a)是内置了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8(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9(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2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9(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0(a)是内置了作为变形例2-1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0(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1(a)是内置了作为变形例2-2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1(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2(a)是表示作为变形例2-3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12(b)是表示高输入阻抗电路(由圆圈围住的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a)是内置了作为变形例2-4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3(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作为结构例1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在作为结构例1的光传输模块中,还设有高输入阻抗电路的情况下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6(a)是表示作为结构例2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16(b)是表示输入到该光传输模块的信号的波形的图,图16(c)是该光传输模块中包括的电压比较电路的电路图,图16(d)是表示通过该电压比较电路来分离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17是表示作为结构例3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18(a)是表示作为结构例4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18(b)是表示输入到该光传输模块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19(a)是表示包括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9(b)是表示图19(a)所示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图19(c)以及图19(d)是表示在印刷装置中移动(驱动)了打印头的情况下的、光传输路径的弯曲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包括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的硬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1(a)是表示一般光传输模块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1(b)是表示内置了该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的内观的立体图。
图22是内置了图21(a)所示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
图23是内置了以往的光传输模块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的部分的方框图。
图24是表示以往的光传输模块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标号说明
1光传输模块
2光发送处理部(光发送部)
23发光部
24信号判别处理部(信号判别处理部件)
25电源控制部(第1电源控制部)
27信号分离部(信号分离部件)
271a HPF(高通滤波器)
271b LPF(低通滤波器)
272a第1电压比较电路(第1电压比较部件)
272b第2电压比较电路(第1电压比较部件)
275电压比较电路(电压比较部件)
273频率判定部(频率判定部件)
274切换部(切换部件)
3光接收处理部(光接收部)
31受光部
34电源控制部(第2电源控制部)
4光传输路径
5电传输路径
20主控制基板
30应用电路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3~图8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如下。
在本实施方式1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举例说明以下结构:在包括具有操作键的本体部、具有显示画面的盖部、以及可旋转上述盖部地将其连接在上述本体部上的铰链部的折叠式移动电话机(以下,表示为移动电话机)中,经由在上述铰链部内设置的光传输模块,传输上述本体部以及上述盖部之间的信息(数据)。
图3(a)是表示内置了本实施方式1的光传输模块的移动电话机4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的部分的方框图。图3(c)是图3(a)中的铰链部41(由虚线围住的部分)的透视平面图。
如图3(a)~图3(c)所示,移动电话机40包括本体部42、设置在本体部42的一端的铰链部41、以及以铰链部41为轴可旋转地设置的盖部43。
本体部42包括用于操作移动电话机40的操作键44,且在其内部包括主控制基板20。在主控制基板20中搭载着用于统一控制在该主控制基板20上搭载的各个元件(未图示)的CPU29。
盖部43在外部具有显示画面45以及照相机(未图示),且在内部具有应用电路基板30。应用电路基板30上搭载了基于从CPU29传输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未图示)、驱动控制LCD的LCD驱动器39、以及包括拍摄被摄体的照相机和驱动控制该照相机的照相机驱动部的照相机模块39等。
光传输模块1与主控制基板20和应用电路基板30连接,进行两个基板20、30之间的数据传输。作为从主控制基板20向应用电路基板30传输的数据的具体例,可举出用于驱动LCD驱动器39或照相机模块39的驱动信号、使LCD显示的图像数据等。此外,作为从应用电路基板30向主控制基板20传输的数据的具体例,可举出由照相机拍摄了的图像数据等。
(光传输模块的结构)
图4(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1的光传输模块1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的部分的方框图,图4(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4所示,光传输模块1包括:连接到搭载CPU29的主控制基板20的光发送处理部(光发送部;Tx)2、连接到搭载LCD驱动器39和照相机模块39等应用电路的应用电路基板30的光接收处理部(光接收部;Rx)3、用于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之间的由光布线构成的光传输路径4、以及用于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之间的电布线的电传输路径5。
光发送处理部2包括接口电路(以下,记为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发光部23、信号判别处理部(信号判别处理部件)24、以及电源控制部(第1电源控制部)25。
I/F电路21是用于从外部接收电压电平和频率等级不同的信号的电路,设置在从外部输入到光传输模块1内的电信号的电布线和发光驱动部22之间。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I/F电路21中,设有与用于传输从外部输入的电信号的电布线之间的电连接部。
发光驱动部22基于经由I/F电路21从外部输入到光传输模块1内的电信号,驱动发光部23发光。该发光驱动部22例如由发光驱动用IC(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构成。
发光部23基于发光驱动部22的驱动控制,进行发光。该发光部23例如由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Surface Emitting Laser)等发光元件构成。从发光部23发出的光作为光信号,照射到光传输路径4的光入射侧端部。
信号判别部处理部24判定有无从主控制基板20输出的信号,从而输出基于与判定结果对应的控制信号。关于该信号判别处理部24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电源控制部25基于从信号判别处理部24输出的控制信号,统一控制构成光发送处理部2的各个部分的电源。具体来说,电源控制部25基于上述控制信号,对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和发光部23提供电力,从而使其驱动,另一方面,切断对它们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从而使其停止。
这样,光发送处理部2将输入到该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信号转换为对应于该电信号的光信号,从而将其输出到光传输路径4,并通过电源控制部25控制构成光发送处理部2的内部的各个部分的电源。
另一方面,光接收处理部3包括受光部31、放大部32、I/F电路33、以及电源控制部34。
受光部31接受从光传输路径4的光射出侧端部射出的作为光信号的光,并通过光电转换而输出电信号。该受光部31例如由PD(Photo-Diode)等受光元件构成。
放大部32将从受光部31输出的电信号放大为期望的值,从而输出到外部。该放大部32例如由放大用的IC构成。
I/F电路33是用于将通过放大部32放大的电信号输出到光传输模块1的外部的电路,其被设置在放大部32和连接到光传输模块1的外部的电布线之间。另外,虽然未图示,但I/F电路33上设有与向外部传输电信号的电布线之间的电连接部。
电源控制部34经由后述的电传输路径5接收从光发送处理部2的信号判别处理部24输出的控制信号,从而基于该控制信号,统一控制用于构成光接收处理部3的各个部分的电源。具体来说,电源控制部34对受光部31、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提供电力使其驱动,另一方面,切断对它们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使其停止。
这样,光接收处理部3接收从光传输路径4输出的光信号,将其转换为与该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之后,放大为期望的信号值而输出到外部,并通过电源控制部34控制构成其内部的各个部分的电源。
光传输路径4是用于将从发光部23输出的作为数据信号的光信号传输至受光部31的介质,此外,电传输路径5是用于将从光发送处理部2输出的作为控制信号的电信号传输至光接收处理部3的介质。关于光传输路径4以及电传输路径5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光传输路径的结构)
接着,利用图5(a)以及图5(b)说明光传输路径4的细节。图5(a)表示光传输路径4的侧面图。如图5(a)所示,光传输路径4成为包括以光传输方向为轴的柱形状的核心部4a与设置成包围核心部4a的周围的包层部4b的结构。核心部4a以及包层部4b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且核心部4a的折射率比包层部4b的折射率还要高。这样,入射到了核心部4a的光信号在核心部4a内部反复全反射,从而传输到光传输方向。
作为构成核心部4a以及包层部4b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或塑胶,但为了构成具有充分的可挠性的光传输路径4,优选使用丙烯酸(acrylic)类、环氧树脂(epoxy)类、氨基申酸乙酯(urethane)类、以及硅树脂(silicone)类等树脂材料。此外,也可以由空气等气体来构成包层部4b。而且,在折射率比核心部4a还要小的液体的环境中使用包层部4b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接着,利用图5(b)说明光传输路径4的光传输的结构。图5(b)示意性地表示光传输路径4中的光传输的状态。如图5(b)所示,光传输路径4由具有可挠性的柱形状的部件构成。此外,在光传输路径4的光入射侧端部设有光入射面4A,在光射出侧端部设有光射出面4B。
从发光部23射出的光从相对于光传输路径4的光传输方向成为直角或大致直角的方向,入射到光传输路径4的光入射侧端部。入射的光通过在光入射面4A反射,从而导入到光传输路径4内并在核心部4a内行进。在光传输路径4内行进而到达了光射出侧端部的光,通过在光射出面4B反射,从而向相对于光传输路径4的光传输方向成为直角或大致直角的方向射出。被射出了的光照射到受光部31,并在受光部31进行光电转换。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设为以下结构:即在相对于光传输路径4的光传输方向成为直角或大致直角的方向上,配置作为光源的发光部23。这样,例如在需要将光传输路径4配置成与基板面平行的情况下,只要在光传输路径4和基板面之间,设置发光部23以使向该基板面的法线方向射出光即可。这样的结构与例如将发光部23设置为与基板面平行地射出光的结构相比,容易安装,此外,作为结构也能够更加紧凑。这是因为,发光部23的一般的结构是与射出光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大小比射出光的方向的大小大。而且,还可适用于使用面向在同一面内有电极和发光部23的平面安装的发光元件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图5所示的光传输路径4是光入射面4A以及光射出面4B倾斜的结构,但本实施方式中的光传输路径4也可以是两个端面相对于光传输方向成直角的结构。即,光传输路径4的外形也可以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信号判别处理部的结构)
接着,说明信号判别处理部24的细节。信号判别处理部24与I/F电路21连接,判定有无从外部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信号(输入信号)。此外,信号判别处理部24在判定为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向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输出用于命令停止向各部分的电力供给的信号(停止信号),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每个电源控制部25、34输出用于命令开始对各个部分的电力供给的信号(启动信号)。这样,信号判别处理部24判定对于光传输模块1的输入信号的有无,并输出基于判定结果的控制信号,即表示启动命令或停止命令的信号。
这里,关于信号判别处理部24判定有无光发送处理部2中的输入信号的方法,举2个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第1方法,可举出读取数字的输入信号的“0”或“1”的变化的方法。具体来说是,在预先设定了的时间期间,输入信号的“0”或“1”不变化的情况下,判定有无输入信号的结构,例如,在预先设定了的时间期间,表示“0”的输入信号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输入信号,在预先设定了的时间经过之前,表示“0”的输入信号变化为“1”的情况下,判定为有输入信号。此外,例如,在预先设定了的时间期间,表示“1”的输入信号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有输入信号,在预先设定的时间经过之前,表示“1”的输入信号变化为“0”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输入信号。
作为第2方法,可举出读取输入信号的电压变化的方法。具体来说是,通过输入信号的电压是否包含在预先设定了的电压范围内从而判定有无输入信号的结构,例如在输入信号的电压处于预先设定了的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有输入信号,在输入信号的电压处于预先设定了的电压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输入信号。
在根据上述例示的方法判定了输入信号的有无之后,信号判别处理部24对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中的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输出控制信号,具体来说是输出表示停止命令的“0”信号、或者表示启动命令的“1”信号。如上所述,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基于从信号判别处理部24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各个部分的电源。
(电传输路径的结构)
接着,说明电传输路径5的细节。电传输路径5与光传输路径4并行设置,其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之间,将从光发送处理部2输出的控制信号传输到光接收处理部3。具体来说,如图4(b)所示,电传输路径5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的信号判别处理部24与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从而将从信号判别处理部24输出的控制信号传输到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
具体来说,电传输路径5例如由柔性印刷基板(FPC)、同轴电缆、引线框(lead frame)等构成。图6是表示在由FPC构成电传输路径的情况下的光传输模块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这样,通过柔性的布线来构成光传输路径4以及电传输路径5,能够将光传输模块1适用于移动设备等小型的电子设备。
其中,图4(b)所示的电传输路径5由1条信号线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2条以上。图7是表示电传输路径5由2条信号线构成的情况下的光传输模块1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7所示,2条信号线分别连接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之间,并对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传输控制信号。
根据该结构,可将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力状态(电力模式)控制为各种状态。具体来说例如,在电传输路径5由2条信号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为各个电传输路径5传输的信号值(“0”或“1”)的组合,即控制为与“00”、“01”、“10”、“11”的4个组合对应的电力模式。由此,例如可设定、变更为完全切断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力的停止模式、不完全切断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力而提供少量的待机电力从而可进行启动时的高速的响应处理的待机模式、始终提供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力的通常的驱动模式等不同的电力模式。另外,能够通过表(未图示)来实现上述控制信号和电力模式的对应关系的设定。
由此,通过由n条信号线来构成电传输路径5,从而可控制为2n个的电力模式。另外,也可以不利用“0”以及“1”的数字值,而将2条信号线中的1条信号线设为时钟信号线,另一条信号线设为数据信号线,通过传输8比特或16比特的指令作为数据信号,从而控制多个电力模式。
经由上述的电传输路径5接收了控制信号的、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将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变更为与该控制信号对应的电力模式。例如,若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从信号判别处理部24接收停止信号,则切断在光发送处理部2驱动着的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以及发光部23、在光接收处理部3驱动着的受光部31、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的电力供应,从而从驱动模式变更为停止模式。此外,若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从信号判别处理部24接收启动信号,则开始对在光发送处理部2停止的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以及发光部23、在光接收处理部3停止的受光部31、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提供电力使其启动,从停止模式变更为驱动模式。
如上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光传输模块1是基于从数据发送侧即光发送处理部2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的结构。由此,特别在对光传输模块1没有输入数据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完全切断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待机时的电力的消耗。此外,在光传输模块1中,由于利用同一信号线(电传输路径5)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因此可同时控制两者的启动/停止,还能够降低由于时滞的(time lag)影响引起的无谓的功耗。
(变形例1-1)
这里,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适用在其它的结构的变形例。图8(a)是内置了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1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的部分的方框图。图8(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在本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1中是,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光传输模块1的光发送处理部2和光接收处理部3相反的结构。即,光发送处理部2和应用电路例如照相机模块39连接,光接收处理部3和CPU29连接。
这里,说明在本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1中传输的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流程。
例如,用照相机(照相机模块39)拍摄的图像数据(数据信号)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的I/F电路21。此时信号判别处理部24判定有输入信号,对电源控制部25、34输出用于命令开始对构成光传输模块1的各个部分提供电力的信号(启动信号)。接收了上述启动信号的电源控制部25、34对各个部分提供电力使其启动。由此,上述图像数据经由光传输路径4被光接收处理部3接收后,通过CPU29的处理例如存储到存储器(未图示)中。接着,若信号判别处理部24判定为在I/F电路中没有应接着接收的输入信号,则对电源控制部25、34输出用于命令停止对各个部分提供电力的信号(停止信号)。接收了停止信号的电源控制部25、34切断对各个部分的电力供给,从而从驱动模式变更为停止模式。
这样,在本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1中是,光发送处理部2从搭载照相机模块39的应用电路基板侧30接收数据信号,从而基于接收了的数据信号来输出控制信号的结构。即,本变形例1-1的光传输模块1中的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流程是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光传输模块1中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流程相反的结构。由此,通过如图3(b)所示那样合并两个图所示的光传输模块,能够实现可双向通信的光传输模块。
[实施方式2]
基于图9~图18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如下。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关于在实施方式1中定义了的用语,在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下,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依照其定义来使用。
图9(a)是内置了本实施方式2的光传输模块10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0的部分的方框图,图9(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在光发送处理部2具有的信号判别处理部24中,判定有无对光传输模块1的输入信号,并向电源控制部25以及电源控制部34输出与判定结果对应的控制信号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2中从光传输模块10的外部接收上述控制信号的结构。即,在光传输模块10是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接收在外部生成了的停止信号或启动信号的控制信号,从而基于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结构。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光发送处理部2中,与用于接收数据信号的输入端子(数据信号用输入端子)分开设置用于从外部、例如搭载主控制基板20的CPU29接收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子(控制信号用输入端子)。即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CPU29通过数据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以及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连接。在控制信号用输入端子上连接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电传输路径5,该电传输路径5与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中的各个电源控制部25、34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在对光传输模块10没有输入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完全切断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待机时的电力消耗。此外,基于输入到光传输模块10的控制信号,利用同一信号线(电传输路径5)控制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因此能够同时控制两者的启动/停止,能够降低由于时滞的影响引起的无谓的功耗。
本实施方式2的光传输模块10优选适用于在光传输模块10的外部设置的CPU29判定有无对光传输模块10的输入信号从而进行光传输模块10内的电源控制的情况。由此,如上所述,光传输模块10至少包括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各个结构部件、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电传输路径5、以及基于控制信号控制电源的电源控制部25、34即可。由此,能够实现光传输模块10本身的小型化,且降低制造成本。
(变形例2-1)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0的结构中,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结构的变形例。图10(a)是内置了作为该变形例2-1的光传输模块10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0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0(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在本变形例2-1的光传输模块10中是与图9(b)所示的光传输模块10的光发送处理部2和光接收处理部3相反的结构。即,光发送处理部2和应用电路例如照相机模块39连接,光接收处理部3和CPU29连接。
这里,说明在本变形例2-1的光传输模块10中传输的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流程。
例如,由照相机(照相机模块39)拍摄了的图像数据(数据信号)从光发送处理部2经由光传输路径4传输到光接收处理部3。然后,被光接收处理部3接收了的图像数据通过CPU29的处理,例如存储在存储器(未图示)中。在本变形例2-1的结构中,在CPU29检测到从主控制基板20传输了的图像数据的时刻,输出控制信号(例如停止信号)。该停止信号经由电传输路径5输入到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且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电源控制部25当接收停止信号时,切断在光接收处理部3驱动着的受光部31、放大部32以及I/F电路33、在光发送处理部2驱动着的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以及发光部23的电力供应,从驱动模式变更为停止模式。
这样,在本变形例2-2的结构中,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接收从用于接收数据信号的光接收处理部3输出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光接收处理部2的电源。根据该结构,例如通过与图9(b)所示的光传输模块10并用,能够实现可双向通信的光传输模块。
(变形例2-2)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0的结构中,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结构的变形例。图11(a)是内置了作为该变形例2-2的光传输模块10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0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1(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光传输模块10中的电传输路径5是经由控制信号用输入端子,连接搭载在主控制基板20上的CPU29和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电路34的结构,但在本变形例2-2中是,电传输路径5还与在应用电路基板30上搭载的应用电路、例如LCD驱动器39连接的结构。
以往,为了驱动或停止在应用电路基板上搭载的应用电路的电源,直接连接搭载在主控制基板上的CPU和上述应用电路从而传输控制信号。因此,光传输模块需要单独具备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信号线,导致了布线空间的增大。
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2-2的结构中是,利用用于传输控制电源的控制信号的电传输路径5,同时向光传输模块10的电源控制部25、34、以及在应用电路基板30上搭载的应用电路传输从主控制基板20的CPU29输出的控制信号,并同时控制光传输模块10以及应用电路的电源的结构。由此,由于可实现布线空间的省空间化,因此能够将光传输模块10适用于更加小型的设备中。
另外,在该变形例2-2中是,能够从光传输模块10的两端侧的外部、即主控制基板20以及应用电路基板30输入信号的结构,因此还可以将从在应用电路基板30上搭载的照相机模块39输出了的控制信号传输到主控制基板20的CPU29。
(变形例2-3)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0的结构中,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结构的变形例。图12(a)是表示作为该变形例2-3的光传输模块10的概率结构的方框图,图12(b)是表示高输入阻抗电路26(由圆圈围住的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在本变形例2-3的光传输模块10中是,在电传输路径5上的、光接收处理部3和电源控制部25之间的分支部5a与电源控制部25之间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26,使得从电传输路径5看去,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成为高阻抗的结构。
一般来说,在高速地传输电信号的情况下,被传输的高频信号(RF信号)容易受到其它电路的影响,在信号波形上产生钝化。因此,产生不能作为正常的信号来传输的、所谓的不能取得阻抗匹配的问题。
因此,在本变形例2-3中,包括对信号波形带来影响的电路,在这里是包括高输入阻抗电路26使得电源控制部25的输入阻抗增大。由此,能够防止高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可将控制信号作为正常的信号高速地传输。另外作为高输入阻抗电路26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在输入部利用了MOS晶体管的变换器电路。
(变形例2-4)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0的结构中,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结构的变形例。图13(a)是内置了作为该变形例2-4的光传输模块10的移动电话机40中的、适用光传输模块10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3(b)是表示该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在本变形例2-4的光传输模块10中,CPU29和光发送处理部2通过1条传输路径来连接,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经由该传输路径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因此,光传输模块10包括用于分离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信号分离部27,通过信号分离部27被分离了的数据信号被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的I/F电路21,另一方面,通过信号分离部27被分离了的控制信号经由电传输路径5,被输入到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
另外,电传输路径5可以是只与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连接,从而控制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的结构,此外,如图13(b)所示,也可以是与用于传输从光接收处理部3输出的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连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CPU29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入到应用电路基板30的例如LCD驱动器39。因此,起到与变形例2-2同样的效果,并能够减少连接到光传输模块10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因此能够将光传输模块10适用于更加小型的设备中。
这里,关于信号分离部27的具体结构,举以下的结构例1~4为例进行说明。
(信号分离部的结构例1)
信号分离部27的结构例1是基于输入到光传输模块10的信号(以下,表示为输入信号)的频率值,分离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结构。图14是表示作为该结构例1的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4所示,信号分离部27由高通滤波器(以下,表示为HPF)271a以及低通滤波器(以下,表示为LPF)271b构成。具体来说,在数据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以及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的分支部5b、与光发送处理部2的I/F电路21之间的传输路径上设置HPF271a,在该分支部5b和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之间的电传输路径5上设置LPF271b。
由此,通常能够经由HPF271a将高频(高速)的数据信号传输到I/F电路21,此外,通常能够经由LPF271b将低频(低速)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
这里,在数据信号为几百MHz频带的高频(RF)信号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低速侧的电传输路径5的阻抗的影响,产生波形的钝化。因此,如图15所示,本结构例1的光传输模块10与变形例2-3一样,也可以在分支部5b和LPF271b之间还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26,使得从数据信号看去的电传输路径5成为高阻抗。由此,能够将RF频带的数据信号正确地传输到光发送处理部2。作为高输入阻抗电路26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在输入单元利用了MOS晶体管的变换器电路。
(信号分离部的结构例2)
信号分离部27的结构例2是基于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分离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结构。该结构对于数据信号的电压电平和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如图16(b)那样不同的情况有效。图16(a)是表示作为该结构例2的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6(a)所示,信号分离部27由阈值分别不同的第1电压比较电路(第1电压比较部件272a)以及第2电压比较电路(第2电压比较部件)272b构成。图16(c)是各个电压比较电路272a、以及272b的电路图,图16(d)是表示通过各个电压比较电路272a、272b分离了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在第1电压比较电路272a中,阈值被设定地较高(Th_H;第1电压值),以使将电压电平高的输入信号传输到下游侧的I/F电路21,在第2电压比较电路272b中,阈值被设定地较低(Th_L;第2电压值),以使将电压电平低的输入信号传输到下游侧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
由此,如图16(b)所示,在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阈值(Th_H)的情况下,将输入信号被作为数据信号而传输到I/F电路21,另一方面,在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阈值(Th_L)的情况下,将输入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而传输到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
(信号分离部的结构例3)
信号分离部27的结构例3是与上述结构例1相同,基于输入信号的频率值,分离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结构。图17是表示作为该结构例3的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7所示,信号分离部27包括频率判定部273以及切换部274。
频率判定部273判定输入信号的频率。具体来说,判定输入信号的频率值是否比预先设定了的值大,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切换部274。切换部274基于从频率判定部273接收了的判定结果,通过开关来切换数据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以及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
由此,与结构例1相同,通常能够将高频(高速)的数据信号传输到I/F电路21,此外,通常能够将低频(低速)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
(信号分离部的结构例4)
信号分离部27的结构例4与上述结构例2同样,是基于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分离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结构。该结构与结构例2同样,对于数据信号的电压电平和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如图18(b)所示那样不同的情况有效。图18(a)表示作为该结构例4的光传输模块10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8(a)所示,信号分离部27包括电压比较电路(电压比较部件)275以及切换部274构成。
电压比较电路275判定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具体来说,判定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是否比图18(b)所示的预先设定了的阈值(Th电压)大,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切换部274。切换部274基于频率判定部274的判定结果,切换数据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和控制信号传输用的传输路径。
由此,与结构例2同样,在输入信号比阈值大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信号(数据信号)传输到I/F电路21,在输入信号比阈值小的情况下,能够将输入信号(控制信号)传输到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
以上,如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说明那样,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是如下的结构:即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25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电源控制部34基于接收了的控制信号,控制用于构成光发送处理部2以及光接收处理部3的各个部分的电源。即,在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中,如图1(a)以及图1(b)(图10(a)以及图10(b))所示,控制信号从光发送处理部2(或光接收处理部3)输出,并输入到光接收处理部3(或光发送处理部2)的电源控制部34(或电源控制部25)。
另外,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只要光发送处理部2包括发光部23和用于控制该发光部23的电源的电源控制部25,光接收处理部3包括受光部31、放大部32以及用于控制它们的电源的电源控制部34即可,I/F电路21、发光驱动部22以及I/F电路33设置在光传输模块的外部。
(应用例)
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例如能够适用于以下的应用例。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利用第1应用例利用适用于移动电话机4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并不限于此,还能够适用于折叠式PHS(PersonalHandyphone System)或折叠式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折叠式笔记本型计算机等折叠式的电子设备的铰链部等。
通过将光传输模块适用于这些折叠式电子设备,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高速、大容量的通信。从而,特别适合例如折叠式液晶显示装置等需要高速、大容量的数据通信且要求小型化的设备。
作为第2应用例,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1、10能够适用于印刷装置(电子设备)中的打印头或硬盘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读取部等具有驱动部的装置。
图19(a)~图19(c)表示将光传输模块1、10适用与印刷装置50的例子。图19(a)是表示印刷装置5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9(a)所示,印刷装置50包括打印头51,其一边向用纸52的宽度方向移动一边对用纸52进行印刷,对该打印头51连接光传输模块1、10的一端。
图19(b)是印刷装置50中的适用着光传输模块1、10的部分的方框图,如图19(b)所示,光传输模块1、10的一端部连接到打印头51上,另一端不连接到印刷装置50中的本体侧基板上。另外,在该本体侧基板包括用于控制印刷装置50的各个部分的动作的控制部件等。
图19(c)以及图19(d)是表示在印刷装置50中移动(驱动)了打印头51的情况下的、光传输路径4的弯曲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9(c)所示,在将光传输路径4适用于打印头51这样的驱动部的情况下,通过打印头51的驱动,光传输路径4的弯曲状态发生变化,且光传输路径4的各个位置反复被弯曲。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光传输模块1、10适合用于这些驱动部。此外,通过将光传输模块1、10适用于这些驱动部,能够实现利用了驱动部的高速、大容量通信。
图20表示将光传输路径4适用于硬盘记录再现装置60的例子。
如图20所示,硬盘记录再现装置60包括盘(硬盘)61、头(读取、写入用头)62、基板导入部63、驱动部(驱动电机)64、以及光传输模块1、10。
驱动部64使头62沿着盘61的半径方向驱动。头62读取在盘61上记录了的信息,此外,向盘61写入信息。另外,头62经由光传输模块1、10连接到基板导入部63,将从盘61读取的信息作为光信号传播到基板导入部63,此外,接受从基板导入部63传播的、写入盘61的信息的光信号。
这样,通过将光传输模块1、10适用于硬盘记录再现装置60中的头62这样的驱动部,能够实现高速、大容量通信。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即,关于对在权利要求所表示的范围内适当进行了变更的技术性手段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内。
如上那样,本发明的光传输模块至少包括1条电传输路径,其与上述光发送部和上述光接收部连接,并将用于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传输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由此,能够通过同一的控制信号,控制发光部以及受光部各自的启动/停止。从而,起到能够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待机时的功耗的光传输模块的效果。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所构成的各个项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终究是为了明白本发明的而技术内容的一例,不应限定在这样的具体例子而狭义地解释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中的光传输模块可适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光通信路径,且可适用于作为搭载在小型、薄型的民用设备内的设备内布线的柔性的光布线。

Claims (16)

1.一种光传输模块,其具有:光发送部,所述光发送部包括用于输出与作为电信号而输入了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光信号的发光部、以及控制该发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1电源控制部;光传输路径,用于传输从该光发送部导入了的光信号;以及光接收部,所述光接收部包括用于接收从该光传输路径输出的光信号而输出与该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的受光部、以及控制该受光部的驱动电源的第2电源控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输模块至少包括一个电传输路径,其连接上述光发送部和上述光接收部,将用于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传输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发送部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接收部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的上述控制信号,控制对于上述发光部的电力供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部还包括信号判别处理部件,上述信号判别处理部件判定是否对该光发送部输入了上述数据信号,并基于判定结果,将上述控制信号输出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上述信号判别处理部件在判定为没有对上述光发送部输入上述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停止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另一方面,
在判定为向上述光发送部输入了上述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将用于开始对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的电力供应的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部从上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源侧接收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并输入到上述电传输路径,
上述光接收部接收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传输了的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接收部接收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传输了的上述控制信号,从而将该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并输出到外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传输路径中的、连接到上述光接收部的电传输路径和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的电传输路径的分支部,以及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之间,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使得从上述电传输路径看去,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成为高阻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部从各自的发送源经由同一传输路径接收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入信号,
上述光发送部还包括将接收了的上述输入信号分离为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的任一个的信号分离部件,
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将上述数据信号输入到上述受光部,另一方面,将上述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高通滤波器以及低通滤波器,
上述高通滤波器设置在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传输路径上,将通过了该高通滤波器的上述输入信号输入到上述发光部,另一方面,
上述低通滤波器设置在向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连接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上,将通过了该低通滤波器的上述输入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分支部和上述低通滤波器之间,设置高输入阻抗电路,以使传输上述控制信号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从传输上述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看去是高阻抗,上述分支部是向上述低通滤波器连接的、用于传输上述控制信号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以及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用于传输上述数据信号的传输路径的分支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第1电压比较部件,比较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与预先设定了的第1电压值;以及第2电压比较部件,比较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与预先设定了的第2电压值,
上述第1比较部件设置在向上述发光部连接的传输路径上,在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上述第1电压值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入信号输入到上述发光部,
上述第2比较部件设置在向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连接的上述电传输路径上,在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范围内包含上述第2电压值的情况下,将上述输入信号经由上述电传输路径,输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频率判定部件,检测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从而比较检测出的频率和预先设定了的频率;以及切换部件,基于通过该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了的结果,通过开关切换上述输入信号的传输方向,
在上述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比预先设定了的频率大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发光部的传输路径上,另一方面,
在上述频率判定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频率比预先设定了的频率小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的上述电传输路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分离部件包括:电压比较部件,检测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从而比较检测出的电压电平和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以及切换部件,基于通过该电压比较部件比较的结果,通过开关切换上述输入信号的传输方向,
在上述电压比较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比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大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发光部的传输路径,另一方面,
在上述电压比较部件判定为上述输入信号的电压电平比预先设定了的电压电平小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件切换上述开关,使得上述输入信号传输到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控制部以及上述第2电源控制部的上述电传输路径。
14.如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传输路径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传输路径由同轴电缆构成。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模块。
CN200880013982A 2007-04-05 2008-04-03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715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9917/2007 2007-04-05
JP2007099917 2007-04-05
PCT/JP2008/056670 WO2008126755A1 (ja) 2007-04-05 2008-04-03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5632A true CN101715632A (zh) 2010-05-26

Family

ID=3986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3982A Pending CN101715632A (zh) 2007-04-05 2008-04-03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80062B2 (zh)
EP (1) EP2166680A4 (zh)
JP (1) JP4968330B2 (zh)
KR (3) KR101173814B1 (zh)
CN (1) CN101715632A (zh)
WO (1) WO20081267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405A (zh) * 2011-02-25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用户侧光线路终端装置、站侧光线路终端装置、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4412541A (zh) * 2013-03-05 2015-03-11 优倍快网络公司 混合式光纤和以太网供电
CN108028704A (zh) * 2015-09-30 2018-05-11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5490B2 (ja) * 2008-05-13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5136374B2 (ja) * 2008-11-21 2013-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920723B2 (ja) * 2009-05-14 2012-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10142453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417151B2 (ja) * 2009-12-18 2014-02-12 株式会社東芝 光配線ケーブルと光配線ケーブルの電源制御方法
US8458378B2 (en) * 2009-12-25 2013-06-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ble
WO2011084163A1 (en) * 2010-01-11 2011-07-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including driver circuit for electrical signaling and optical signaling
JP4883211B1 (ja) * 2010-09-17 2012-02-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363173B2 (en) * 2010-10-28 2016-06-07 Compass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Ltd. Router and switch architecture
KR20120128847A (ko) * 2011-05-18 2012-1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인별로 전원을 제어하기 위한 광 트랜시버 모듈
TWI534775B (zh) * 2012-03-08 2016-05-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
CN104170310A (zh) * 2012-04-24 2014-11-2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电转发时钟的光数据接口
JP5929476B2 (ja) * 2012-04-27 2016-06-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制御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KR102008909B1 (ko) * 2012-05-04 2019-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택 모듈
US20150293645A1 (en) * 2014-04-11 2015-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olographic collection and emission turning film system
US10911727B2 (en) * 2017-06-16 2021-02-02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JP7238647B2 (ja) * 2019-07-08 2023-03-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6630A (ja) * 1987-12-23 1989-06-3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光通信装置
JPH02170631A (ja) * 1988-12-22 1990-07-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発光素子の駆動回路
JPH09282060A (ja) * 1996-04-08 1997-10-31 Sony Corp シリア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電源供給方法及びシリア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電源供給装置
JP2000152026A (ja) * 1998-11-10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信号送信機
JP2000286804A (ja) * 1999-03-30 2000-10-13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無線信号再放射システム
JP2001042150A (ja) * 1999-07-30 2001-02-16 Canon Inc 光導波路、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インタコネクション装置
JP2003060571A (ja) * 2001-08-09 2003-02-28 Seiko Epson Corp 光送信器
JP2004135188A (ja) 2002-10-11 2004-04-30 Sharp Corp 光受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100487122B1 (ko) * 2002-10-22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공급 조절기능이 내장된 광통신 보드 및 이 보드를실장한 광통신 시스템
JP2004179733A (ja) * 2002-11-25 2004-06-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光電気複合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光信号供給用光源の光量調整装置
US7539423B2 (en) * 2003-01-10 2009-05-26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Loss of signal detection and programmable behavior after error detection
JP200501831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Sony Corp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情報機器
JP4569195B2 (ja) * 2003-11-14 2010-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
US7522938B2 (en) * 2004-06-18 2009-04-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4633547B2 (ja) * 2004-06-18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機器およびその機器内相互通信方法
JP2006091241A (ja) * 2004-09-22 2006-04-06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配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06071641A2 (en) * 2004-12-28 2006-07-06 Optical Solutions, Inc.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communication via power line
US7468788B2 (en) * 2005-06-21 2008-12-23 Stheno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iral detection and analysis
JP2007053675A (ja) * 2005-08-19 2007-03-01 Fuji Xerox Co Ltd 光信号伝送装置
JP5223183B2 (ja) * 2006-10-31 2013-06-2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配線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405A (zh) * 2011-02-25 2014-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用户侧光线路终端装置、站侧光线路终端装置、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493405B (zh) * 2011-02-25 2016-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4412541A (zh) * 2013-03-05 2015-03-11 优倍快网络公司 混合式光纤和以太网供电
CN104412541B (zh) * 2013-03-05 2019-05-10 优倍快网络公司 线缆和扩展器装置
CN108028704A (zh) * 2015-09-30 2018-05-11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8028704B (zh) * 2015-09-30 2021-04-20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6680A4 (en) 2013-01-23
KR101090516B1 (ko) 2011-12-08
JPWO2008126755A1 (ja) 2010-07-22
KR20110124349A (ko) 2011-11-16
KR101062524B1 (ko) 2011-09-06
JP4968330B2 (ja) 2012-07-04
KR20110047277A (ko) 2011-05-06
KR20090127316A (ko) 2009-12-10
WO2008126755A1 (ja) 2008-10-23
US8380062B2 (en) 2013-02-19
EP2166680A1 (en) 2010-03-24
US20100119236A1 (en) 2010-05-13
KR101173814B1 (ko)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5632A (zh) 光传输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01675612B (zh) 光传输模块
US8428402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CN101741935B (zh) 光传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20070183719A1 (en) Optical module
WO2013046415A1 (ja) 光モジュール
CN102106089A (zh) 用于光传输的并行串行变换器、光传输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1627466A (zh) 封装的制造方法、封装、光模块以及一体成型用模具
CN101421651B (zh) 光模块、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光传送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01542344B (zh) 光传输模块及电子设备
WO2006039184A2 (en)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assembly
KR101082730B1 (ko) 광전송 모듈, 전자 기기, 광전송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및 광전송 방법
JP2004320666A (ja) 光伝送装置、電子回路と光回路が混在した光電融合回路
US7082195B1 (en) Bus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optical signals
KR20090121334A (ko) 광전송 시스템 및 전자 기기
WO2009079166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emura et al. Hybri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power line for mobile phone using highly-flexible integrally-formed OE-FPC
KR20140075187A (ko) 전자기기의 외부기기와의 인터페이싱을 위한 마이크로폼 팩터 광전모듈
Shin et al. Optical Interface for Digi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