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119A -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119A
CN101713119A CN200910307857A CN200910307857A CN101713119A CN 101713119 A CN101713119 A CN 101713119A CN 200910307857 A CN200910307857 A CN 200910307857A CN 200910307857 A CN200910307857 A CN 200910307857A CN 101713119 A CN101713119 A CN 101713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outh
yarn
horizontal type
mouth frame
brai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7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晓成
Original Assignee
郑美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美香 filed Critical 郑美香
Priority to CN200910307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3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包括有第一供纱嘴架、第二供纱嘴架和第一滑轨,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机头上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第二供纱嘴架分别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上,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限定供纱嘴架滑动范围的止动块;通过增设一条滑轨,消除了两个供供纱嘴与各自拉出线架之间的纺线的长度差,同时可以保持第二个供供纱嘴始终给先工作的编织系统供纱,可以编织出双侧无纱线接头的一行间色产品;在其中一个纺供纱嘴架上加装换向拉杆、拉钩、楔形突块、磁铁等设备,组装成一个自动的控制装置,使两个供纱嘴在两个编织系统都完成工作时停靠一起,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式编织机,具体涉及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系统的横式编织机供纱嘴往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和一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的第一滑轨4,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4上。在使用时,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上的纺供纱嘴可以跟随机头3运动,往返运动一次,即完成两行编织,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
但是由于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上的纺供纱嘴要完成编织动作,必须要横移出去一定的距离,这就致使两个纺供纱嘴与各自出线架之间的的纺线有个长度差,在回复进行第二行编织时,稍长一点的纺线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入供纱嘴架等运动部件的运行路线上,很容易被等供纱嘴架等运动部件牵绊,进而发生故障,大大影响机器的正常运作,且由于纺线张紧力不同,编织出来的布不平整,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而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4,其相对位置固定,所以在往返循环编织时,使得同一纺供纱嘴连续编织两次,如两个纺供纱嘴上的编织纺线的颜色不一时,编织出来的布都是双线条纹的,使得产品显得不够细致、粗糙,降低了产品的外观、档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该往返装置能消除两个供纱嘴与各自出线架之间的纺线的长度差,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作,使得纺线上的张紧力度保持均匀,提高产品质量,且能始终保持一个供纱嘴的在先编织动作,使得编织出来的产品更为细致,提高产品的档次。
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包括有第一供纱嘴架、第二供纱嘴架和一固定安装在机头上的第一滑轨,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机头上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第二供纱嘴架分别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上,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限定供纱嘴架滑动范围以控制一定数量的织针工作的止动块。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所述第二滑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斜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还包括有一保证安装在第一供纱嘴架上的供纱嘴在往返运动中编织在先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上的换向拉杆;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头上的拉钩座以及两个拉钩,每个拉钩一端端部连接有一复位弹簧,另一端端部设有一可勾住所述换向拉杆以拉动第一供纱嘴架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的L形钩部,设有L形钩部一端的颈部和所述拉钩座铰接,该两个拉钩的L形钩部相对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横式编织机针板上的楔形突块以及两个固定安装在机头上可自动复位的顶杆,每个顶杆的顶端和所述每个拉钩的L形钩部底端接触,其底端可在对应的楔形突块上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上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上滑动的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滑动磨擦力的第一磁铁,所述换向拉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二供纱嘴架上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上滑动的第二滑座,第二滑座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磨擦力的第二磁铁。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中,所述L形钩部的末端设有易于所述换向拉杆滑入、滑出的斜侧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原来的机头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一条滑轨,使得两个供纱嘴架分别在两条滑轨上自由滑动,消除了两个供纱嘴与各自出线架之间的纺线的长度差,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作,使得纺线上的张紧力度保持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可以通过调配供纱嘴的相对位置,能始终保持一个供纱嘴的在先编织动作,使得编织出来的产品更为细致,提高产品的档次;在滑轨上装设止动块,在其中一个供纱嘴架上加装换向拉杆、拉钩、顶杆、楔形突块、磁铁等设备,组装成一个全自动的控制装置,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成品低廉,运行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现有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包括有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和一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的第一滑轨4,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的第二滑轨5,所述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分别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4、5上,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4、5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限定供纱嘴架滑动范围的止动块6,其中,第一滑轨4左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止动块6a,右端端部固定连接止动块6b,第二滑轨5左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止动块6c,右端端部固定连接止动块6d。所述第二滑轨5位于所述第一滑轨4的斜上方。
还包括有一保证安装在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供纱嘴在往返运动中编织在先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换向拉杆7;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头3上的拉钩座8以及两个拉钩9,其中靠近第一滑轨4左端的为左拉钩9a,靠近第一滑轨右端的为右拉钩9b,左、右拉钩9a、9b的一端端部连接有一复位弹簧10,另一端端部设有一可勾住所述换向拉杆7以拉动第一供纱嘴架1在所述第一滑轨4上滑动的L形钩部11,设有L形钩部11一端的颈部和所述拉钩座8铰接,该两个拉钩9的L形钩部11相对放置,所述L形钩部11的末端设有易于所述换向拉杆7滑入、滑出的斜侧面22。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横式编织机针板12上的楔形突块13以及两个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可自动复位的顶杆14,其中,位于第一滑轨4左端的为左楔形突块13a和左顶杆14a,位于第一滑轨4右端的为右楔形突块13b和右顶杆14b,每个顶杆14的顶端和所述每个拉钩9的L形钩部11底端接触,其底端可在对应的楔形突块13上滑动;所述左楔形突块13a和右楔形突块13b可以控制第一、第二供纱嘴架4、5的工作范围,即使得装设在两者之间的织针位于编织工作的状态,而左楔形突块13a和右楔形突块13b固定在针板12上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采用机械固定装置来人工调节位置和相互的距离,也可以加装电子传感装置以及电子运动装置,自动调节该位置和相互的距离,而机械固定装置、电子传感、运动装置,都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第一连杆15,第一连杆15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16上滑动的第一滑座17,第一滑座17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16滑动磨擦力的第一磁铁18,所述换向拉杆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17上。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二供纱嘴架2上的第二连杆19,第二连杆19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16上滑动的第二滑座20,第二滑座20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16磨擦力的第二磁铁21。
动作原理:机头3向右运动,带动左、右拉钩9a、9b一起向右运动,第一供纱嘴架1和第二供纱嘴架2分别在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21的作用下保持原位置不动,直到右拉钩9b的L形钩部11勾住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换向拉杆7后,右拉钩9b拉动第一供纱嘴架1向右运动,此时,第二供纱嘴架2在第二磁铁21的作用下,保持不动;机头3继续运动,直到第二滑轨5上的左端的止动块6c与所述第二供纱嘴架2接触后,拉动第二供纱嘴架2向右运动,这时候,第一供纱嘴架1在右拉钩9b的作用,第二供纱嘴架2在止动块6c的作用下,以第一供纱嘴架1运动在先,第二供纱嘴架2运动在后,一起向右运动,直到安装在机头3上的右顶杆14b与安装在固定安装在针板上的右楔形突块13b发生接触,且右顶杆14b沿右楔形突块13b的楔形面运动到右楔形突块13b的顶端时,右顶杆14b会向上顶起右拉钩9b,第一磁铁18及时提供的摩擦力和设置在L形钩部11的末端设置的易于让所述换向拉杆7滑入、滑出的斜侧面22,保证换向拉杆7及时退出右拉钩9b的牵拉作用,第一供纱嘴架1停止向右运动;机头3继续向右运动,直到左顶杆14a与右楔形突块13b接触,并运动到右楔形突块13b的顶端时,左顶杆14a会向上顶起左拉钩9a,换向拉杆7在第一磁铁18的作用和左拉钩9a上L形钩部11的斜侧面22的作用下,滑入左拉钩9a中,机头3继续向右运动,直到第一滑轨4左端的止动块6a与第一供纱嘴架1接触,此时,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位于同一位置上一起向右运动,即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在两个编织系统都完成上述动作后,是停靠在一起的,消除了两个纺供纱嘴与各自出线架之间的纺线的长度差,此时即完成了循环编织动作前半段的编织动作。
回程时,即机头3向左运动时,带动左、右拉钩9a、9b一起向左运动,第一供纱嘴架1和第二供纱嘴架2分别在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21的作用下保持原位置不动,直到左拉钩9a的L形钩部11勾住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换向拉杆7后,左拉钩9a拉动第一供纱嘴架1向左运动,此时,第二供纱嘴架2在第二磁铁21的作用下,保持不动;机头3继续运动,直到第二滑轨5上的右端的止动块6d与所述第二供纱嘴架2接触后,拉动第二供纱嘴架2向左运动,这时候,第一供纱嘴架1在左拉钩9a的作用,第二供纱嘴架2在止动块6d的作用下,以第一供纱嘴架1运动在先,第二供纱嘴架2运动在后,一起向左运动,直到安装在机头3上的左顶杆14a与安装在固定安装在针板上的左楔形突块13a发生接触,且左顶杆14a沿左楔形突块13a的楔形面运动到左楔形突块13a的顶端时,左顶杆14a会向上顶起左拉钩9a,第一磁铁18及时提供的摩擦力和设置在L形钩部11的末端设置的易于让所述换向拉杆7滑入、滑出的斜侧面22,保证换向拉杆7及时退出左拉钩9a的牵拉作用,第一供纱嘴架1停止向左运动;机头3继续向左运动,直到右顶杆14b与左楔形突块13a接触,并运动到左楔形突块13a的顶端时,右顶杆14b会向上顶起右拉钩9b,换向拉杆7在第一磁铁18的作用和右拉钩9b上L形钩部11的斜侧面22的作用下,滑入右拉钩9b中,机头3继续向左运动,直到第一滑轨4右端的止动块6b与第一供纱嘴架1接触,此时,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位于同一位置上一起向左运动,即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在两个编织系统都完成上述动作后,是停靠在一起的,消除了两个纺供纱嘴与各自出线架之间的纺线的长度差,此时即完成了循环编织动作后半段的编织动作。
考虑到第一、第二磁铁18、21的安装和更换,所以第一、第二连杆是15、19分别铰接在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上,更换和使用时,只需要板起对应的连杆即可,方便快捷。
当然,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包括有第一供纱嘴架(1)、第二供纱嘴架(2)和一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的第一滑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的第二滑轨(5),所述第一、第二供纱嘴架(1、2)分别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4、5)上,在所述第一、第二滑轨(4、5)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有一限定供纱嘴架滑动范围以控制一定数量的织针工作的止动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5)位于所述第一滑轨(4)的斜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保证安装在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供纱嘴在往返运动中工作在先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换向拉杆(7);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头(3)上的拉钩座(8)以及两个拉钩(9),每个拉钩(9)一端端部连接有一复位弹簧(10),另一端端部设有一可勾住所述换向拉杆(7)以拉动第一供纱嘴架(1)在所述第一滑轨(4)上滑动的L形钩部(11),设有L形钩部(11)一端的颈部和所述拉钩座(8)铰接,该两个拉钩(9)的L形钩部(11)相对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连接在横式编织机针板(12)上的楔形突块(13)以及两个固定安装在机头(3)上可自动复位的顶杆(14),每个顶杆(14)的顶端和所述每个拉钩(9)的L形钩部(11)底端接触,其底端可在对应的楔形突块(13)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何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一供纱嘴架(1)上的第一连杆(15),第一连杆(15)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16)上滑动的第一滑座(17),第一滑座(17)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16)滑动磨擦力的第一磁铁(18),所述换向拉杆(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一铰接在所述第二供纱嘴架(2)上的第二连杆(19),第二连杆(19)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在横式编织机滑杠(16)上滑动的第二滑座(20),第二滑座(20)上安装有一增大其与滑杠(16)磨擦力的第二磁铁(21)。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钩部(11)的末端设有易于所述换向拉杆(7)滑入、滑出的斜侧面(22)。
CN200910307857A 2009-09-28 2009-09-28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Pending CN101713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7857A CN101713119A (zh) 2009-09-28 2009-09-28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7857A CN101713119A (zh) 2009-09-28 2009-09-28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119A true CN101713119A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1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7857A Pending CN101713119A (zh) 2009-09-28 2009-09-28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311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4028A (zh) * 2010-10-18 2012-05-16 吴江二练亚氏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横机引纬架锁定装置
CN104260593A (zh) * 2014-08-04 2015-01-07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
CN104342837A (zh) * 2013-08-06 2015-02-11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12538685A (zh) * 2019-09-21 2021-03-23 泉州市永祺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喂纱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4028A (zh) * 2010-10-18 2012-05-16 吴江二练亚氏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横机引纬架锁定装置
CN104342837A (zh) * 2013-08-06 2015-02-11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04342837B (zh) * 2013-08-06 2016-09-21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04260593A (zh) * 2014-08-04 2015-01-07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
CN104260593B (zh) * 2014-08-04 2018-02-13 深圳市汨希尔实业有限公司 装饰画编织方法
CN112538685A (zh) * 2019-09-21 2021-03-23 泉州市永祺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喂纱器
CN112538685B (zh) * 2019-09-21 2024-04-16 泉州市永祺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喂纱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2667B (zh)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CN101713119A (zh)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CN203411749U (zh) 经编机的送经装置
JP2015507707A (ja) 追加的な緯糸模様を形成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織機
CN103409933B (zh) 一种分结构的宽幅提花经编机
CN201574264U (zh) 一种双系统横式编织机的供纱嘴往返装置
CN2915903Y (zh) 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CN201447553U (zh) 双针床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1062299Y (zh)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CN103469461A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给纱装置
CN201202002Y (zh) 六色自动收放针电脑控制横机
CN203807686U (zh) 一种针织横机用纱线张力缓冲装置
CN203411748U (zh) 适于双面成形提花织物编织的经编机
CN203729027U (zh) 结经机用完整送线的送线装置
JP5252894B2 (ja) 自動横編機
CN203451779U (zh) 一种分结构的宽幅提花经编机
CN214830994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
CN107130363B (zh) 一种引塔夏横编织机的喂纱装置
KR101710417B1 (ko) 코메즈 장치
CN103850050A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203602833U (zh) 用于圆织机的提花机构
CN203683807U (zh) 一种新型整经筒子架
CN201485613U (zh) 一种手摇式针织横机用的多色自动给纱机构
KR101710371B1 (ko) 모듈화 된 코메즈 편직용 컨트롤장치
JP4965913B2 (ja) 編糸の退避方法および横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