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4355B - 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04355B CN101704355B CN2009102606068A CN200910260606A CN101704355B CN 101704355 B CN101704355 B CN 101704355B CN 2009102606068 A CN2009102606068 A CN 2009102606068A CN 200910260606 A CN200910260606 A CN 200910260606A CN 101704355 B CN101704355 B CN 1017043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ject putting
- putting box
- storage member
- wall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2443 Masked fac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3204 Joint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0496 acn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45 finge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4869 marqui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BUNOIXRZNJNAD-UHFFFAOYSA-N ponazuril Chemical compound CC1=CC(N2C(N(C)C(=O)NC2=O)=O)=CC=C1OC1=CC=C(S(=O)(=O)C(F)(F)F)C=C1 VBUNOIXRZNJN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一种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将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并列设置,并用各自的相邻侧壁连接,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具有收纳部分,收纳部分由底壁、两侧壁及后壁构成,前壁和上方敞开,相邻侧壁中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由外侧壁部分、内侧壁部分及上侧壁部分一体地形成为剖面近似倒U字形,在侧壁主体的上端多个突出壁部分保持一定的间隔一体地突出,在适当数量的上侧壁部分上形成有通孔;在相邻侧壁中的第二收纳部件的侧壁上端,沿着整个侧壁长度一体地突出形成有:从上方将第一收纳部件的各个突出壁部分覆盖的伸出壁部分,在该伸出壁部分的背面设有止动机构,止动机构从上方插入第一收纳部件的通孔中,停在通孔周缘。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710091895.4、发明名称为“放物盒的锁定装置、收纳构造、分割板固定构造及组装构造”、申请日为2007年3月28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屉式放物盒的锁定装置、树脂制放物盒的收放构造、放物盒及分割板都是树脂制时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以及具有收纳部分的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是抽屉式放物盒,该抽屉式放物盒被安装在设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的货物室的底板下方,能够从车体后方抽出并能够从车体后方装入。该放物盒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来防止被盗、防止由于开车时的振动而将放物盒打开。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是这样的一种收纳构造,使设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的货物室的底板朝着下方凹陷来形成放物盒收纳部分,以能够装入和抽出的方式从车体后方将放物盒收纳在该放物盒收纳部分。在该放物盒的收纳构造中,使设置在放物盒收纳部分深处的突出片嵌合到设置在放物盒往里的地方的嵌合部分,而将保持好放物盒的收纳状态。在将放物盒抽出的过程中,使设置在放物盒收纳部分前侧的安全杆嵌合到后端框架的下端,来防止放物盒靠抽出放物盒时的力量而从放物盒收纳部分掉出来。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布置在货物室的底板下方的放物盒,货物室设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该放物盒的内部用分割板分割开。在该专利文献2中,对分割板的固定构造举出了两个例子。
其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使嵌合突起部分从板厚方向两侧伸出着形成在分割板的两侧缘上端部,另一方面,在放物盒的侧壁及底壁上连续形成U字形的嵌合沟部分,同时,使所述侧壁的嵌合沟部分上端形成得较宽,使分割板的侧缘和下缘与所述嵌合沟部分嵌合,且使所述嵌合突起部分与嵌合沟部分上端的较宽部分嵌合。
其中的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让嵌合挂钩朝着下方弯曲地形成在分割板的两侧缘上端,另一方面,在放物盒的侧壁及底壁上连续形成U字形的嵌合沟部分,同时,在所述侧壁上端切割部分形成为嵌合沟部分上端连续的样子,使分割板的侧缘和下缘与所述嵌合沟部分嵌合,且使所述嵌合挂钩与所述切割部分嵌合。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收纳部分的构造,使设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的货物室的底板朝下方凹陷,用底壁、两个侧壁以及后壁形成。从上方用主底板垫(trunk floor mat)将该收纳部分覆盖起来,以能够从车体后方将放物盒装入、抽出的方式将放物盒布置在放物盒收纳部分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2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225635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中的锁定装置,是乘车人员从车室内对操作机构进行远距离操作而使其工作,来阻止将放物盒抽出或者是允许将放物盒抽出。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操作机构、复杂的控制系统,结果是,导致成本上升。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在将放物盒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的状态下,在放物盒收纳部分深处一侧突出片和嵌合限制了放物盒的动作,但放物盒收纳部分前面一侧的安全杆未与后端框体的下端嵌合,所以有汽车行走时等放物盒在放物盒收纳部分内在上下左右方向摇动之虞。再就是,因为突出片、striker、安全杆以及后端框体,与放物盒、放物盒收纳部分是不同的部件,是后安装上的,所以部件的数量增多,导致了成本上升,而且是结构复杂,安装时费力费时。
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记载放物盒和分割板的材质,在用树脂制造这些部件的情况下,若这些部件因为热膨胀等而伸长,尺寸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割板的侧缘和下缘很难与放物盒的嵌合沟部分嵌合,结果有时侯便不能在标准状态下将分割板固定在放物盒中。若考虑所述热膨胀,而在放物盒和分割板之间留出空隙,则会产生疙瘩疙瘩的声音。再就是,若硬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又会出现放物盒的侧壁变形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在用与车体分开的收纳部件过程收纳部分的情况下,从例如是否容易放行李、小东西放进去后是否稳定不动等方便性来看,可以将两个收纳部件并列着布置在车体中。但是,在这样将两个收纳部件并列着布置在车体中的情况下,人、物体的重量便容易从上方集中到收纳部件之间的界面也就是说两个收纳部件的相邻侧壁上来。因此,最好是使相邻侧壁的强度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廉价的锁定装置。实现防止放物盒在放物盒收纳部分中摇动,且采用简单的结构安装时不费时费力,并且抑制了成本的树脂制放物盒的收纳结构。即使分割板的尺寸由于热膨胀等伸长而变化,也能够在放物盒的侧壁不变形的情况下,在标准的状态下将分割板可靠地且简单地固定到放物盒中。在并列着布置两个收纳部件的情况下,使这些收纳部件的相邻侧壁的强度提高。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所述目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是通过手动让锁定装置工作。
具体而言,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对象是,一个以能够装入盒收纳部分并能从盒收纳部分抽出的方式装在盒收纳部分的抽屉式放物盒,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换句话说,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包括:锁定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放物盒的盒主体外侧且能够进退,借助前进动作与所述盒收纳部一侧的锁定部分嵌合来阻止将放物盒抽出,另一方面,借助后退动作从所述锁定部分脱离而容许将放物盒抽出;推动部件,设置在该锁定部件与所述盒主体之间,将锁定部件推动总是与所述锁定部分嵌合的方向上,以及操作杆,被轴支撑着能够在所述盒主体外侧转动,借助转动动作使所述锁定部件从锁定部分脱离。所述操作杆包括:手指伸入的杆主体、与该杆主体设置成一体且利用所述推动部件的推动力被所述锁定部件与盒主体夹持着的被夹持部分,所述操作杆构成为:当从盒收纳部将所述放物盒抽出之际,用手指将所述杆主体拉出使所述被夹持部分转动,以使所述锁定部件抵抗所述推动部件的推动力而移动到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所述锁定部分。
在第二到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对放物盒和放物盒收纳部分在装入、抽出方向前后两个地方上的底壁构造进行了改进。
具体而言,第二到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以一种树脂制放物盒的收纳构造为对象,该树脂制放物盒以插入的方式收纳在树脂制框体的放物盒收纳部分中,且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装入、抽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也就是说,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在所述放物盒的底壁背面和所述框体的底壁表面中的任一个面的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各自一体地突出着形成有至少一个对在装入、抽出方向上水平延伸的舌状嵌合片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座,在另一个面的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各自一体地突出着形成有至少一个具有在装入、抽出方向上开口的闭剖面形状的被嵌合口的接受座,所述接受座与所述支撑座相对应;在所述放物盒的底壁背面的装入、抽出方向后端附近设置有阻挡件,另一方面,在所述框体的底壁表面的装入、抽出方向前端附近设置有所述阻挡件接触的接触部分;在将所述放物盒收纳在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的状态下,所述舌状嵌合片部分被插入并与被嵌合口嵌合并由接受座支撑,另一方面,在将所述放物盒从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抽出的状态下,所述阻挡件与接触部分接触来限制抽出动作。
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支撑座和接受座,被设置在沿着所述放物盒的装入、抽出方向的同一条线上;所述支撑座和接受座中的任一个兼作阻挡件用,另一个兼作接触部分用。
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延伸部分在所述框体的侧壁上端朝着放物盒内侧突出着,在所述阻挡件与所述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将所述放物盒后端的侧壁上端覆盖起来且留有一个微小的间隙。
第五方面到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做到了能能够吸收分割板因为热膨胀等的伸长。
具体而言,第五方面到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以将树脂制放物盒的内部进行分割的树脂制分割板固定到所述放物盒中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为前提,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分割板的一端部的侧向边缘上形成有朝着外侧突出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在所述分割板的另一端部的下方边缘上突出着形成有朝着下方突出的第二嵌合突起部分;在所述放物盒的侧壁上,突出着形成有:在所述分割板的一侧的端部从上方插入的状态下从板厚方向对该一侧的端部加以支撑的一对支撑片部分;在该两个支撑片部分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分割板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从下方嵌合的状态下,限制该第一嵌合突起部分朝上脱离开的第一限制部分,和所述分割板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背面一侧附近接触,限制该分割板的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限制部分;在所述放物盒的底壁上突出着形成有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具有:所述分割板的另一侧的端部从上方插入的状态下从板厚方向对该另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撑的切割凹部;在所述支撑部分的切割凹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分割板的第二嵌合突起部分的基端一侧从下方嵌合的状态下,限制该第二嵌合突起部分朝着上方脱离开,同时允许所述分割板的另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限制部分。
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在分割板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在分割板的板厚方向上突出的周壁,对应于所述周壁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的下方区域切掉,以便在用两个支撑片部分对所述分割板的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撑的状态下第二限制部分与所述第一嵌合突起部分背面一侧附近的周壁接触。
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前提下,在所述分割板的中间部分的下缘,设置有口朝下开的朝下嵌合凹部,同时在所述分割板的至少一个侧向端部的靠近下缘的部分,形成有朝着该分割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口朝着侧向开的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朝着横向突出的横向嵌合凸部;在所述放物盒的底壁,设置有在从上方将所述分割板的下端插入的状态下从板厚方向将该下端支撑住的沟部;在该沟部的中间部分的底面上突出着设置朝上的朝上限制凸部,所述朝上限制凸部,从下方与所述分割板的朝下嵌合凹部嵌合来限制该分割板的中间部分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朝着横向突出的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是在所述分割板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口朝着侧向开的横向限制凹部,与所述朝上限制凸部保持一定的距离横着形成在所述沟部的靠近至少一个端部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所述横向限制凹部,从侧向与所述分割板的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凸部嵌合来限制该分割板的至少一个侧向的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开,同时允许该分割板朝着长度方向移动。
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前提下,在所述分割板的中间部分的下缘,朝下嵌合凸部朝下突出着,同时在所述分割板两个面的至少一个面的端部靠近下缘的部分,形成有朝着横向突出的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是沿着所述分割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口朝侧向开的横向嵌合凹部;在所述放物盒的底壁,朝上限制凹部形成为口朝上开的样子,在所述分割板的朝下嵌合凸部从上方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朝上限制凹部限制该分割板的中间部分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一对支撑块与所述朝上限制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突出着形成在该向上限制部分的至少一侧的放物盒的底壁上,在所述分割板的一侧的端部从上方插入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支撑块从板厚方向对该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撑;在该两个支撑块的相向面上形成有在所述分割板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口朝着侧向开的横向限制凹部或者在横向上突出的横向限制凸部,所述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所述横向限制凸部,从侧向与所述分割板的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嵌合来限制该分割板一侧的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开,同时允许该分割板朝着长度方向移动。
第九方面到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收纳部件的相邻侧壁的形状和组装方法上做了改进。
具体而言,第九方面到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以一种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为对象,将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并列设置,将该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用各自的相邻侧壁连接起来,而将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组合起来,所述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具有收纳部分,所述收纳部分由底壁、两侧壁以及后壁构成,前壁和上方敞开着。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相邻侧壁中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由外侧壁部分、内侧壁部分以及将该外侧壁部分和该内侧壁部分的上端连接起来的上侧壁部分一体地形成为剖面近似倒U字形,同时在沿着整个侧壁长度延伸的侧壁主体的上端多个突出壁部分在侧壁的长边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隔一体地突出,而且,在该各个突出壁部分的适当数量的上侧壁部分上形成有从上下方向上穿通该上侧壁部分的通孔;在所述相邻侧壁中的所述第二收纳部件的侧壁上端上,沿着整个侧壁长度一体地突出着形成有:从上方将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各个突出壁部分覆盖起来的伸出壁部分,在该伸出壁部分的背面设置有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从上方插入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通孔中,停在通孔周缘不会掉出来。
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主体一侧的外侧壁部分和内侧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壁部分,一体地膨出形成有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分。
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方面或者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中,沿着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主体一侧的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的连接部件,连接在该外侧壁下端及底壁的任一个上或者二者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仅靠用手指将操作杆的杆主体拉出来这样的简单手动操作,便能使锁定部件很容易地从盒收纳部一侧的锁定部分脱离,而容许将放物盒抽出;仅靠手指脱离操作杆的杆主体这样简单的手动操作,便能够使锁定部件很容易地与盒收纳部一侧的锁定部分嵌合,而阻止将放物盒抽出。锁定部件、操作杆以及推动部件组合起来构成这样的锁定装置,与需要操作构件、复杂控制系统的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再就是,因为用锁定部件与盒主体来夹持操作杆的被夹持部分,锁定部件便靠推动部件被推到将被夹持部分夹持起来的方向,所以操作杆不会晃动,而确保了稳定的锁定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在将放物盒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的状态下,在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舌状嵌合片部分插入并嵌合在闭剖面形状的被嵌合口中,限制了放物盒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将所述放物盒稳定地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中,没有摇晃等。
在所述放物盒被从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抽出的状态下,阻挡件接触接触部分限制了抽出动作。因此,能够防止放物盒在抽出方向从放物盒收纳部分中掉出来。
再就是,因为在放物盒的底壁、框体的底壁上,使包括舌状嵌合片部分的支撑座、包括被嵌合口的接受座、阻挡件以及接触部分一体地成形,所以与另外设置这些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部件数量减少,从而使成本下降,同时能够使用结构简单,安装时省时省力。
根据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支撑座和接受座兼作阻挡件、接触部分用,所以与需要另外设置它们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铸模简单,从而能够使费用减少。
根据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当放物盒被从放物盒收纳部分抽出的时候,放物盒往里的部分会由于自重而有朝上浮起的倾向,但是放物盒后端的侧壁上端从下方与突出在框体的侧壁上端的侧面的伸出部分接触,放物盒往里的部分便不会上浮了。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负荷加在放物盒上,放物盒的上浮也会被所述伸出部分抑制,而且,因为阻挡件与接触部分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放物盒从放物盒收纳部分中掉出来。
根据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将分割板的一端部一侧插入到设置在放物盒的侧壁的一对支撑片部分之间得到支撑,同时将另一端部一侧插入突出着形成在放物盒的底壁的支撑部分的切割凹部中来得到支撑,所以能够使分割板立着设置在放物盒中,却不会倒向放物盒的底壁。
此时,让突出形成在分割板的一端部一侧的侧缘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从下方与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之间的第一限制部分进行嵌合,来限制第一嵌合突起部分朝着上方脱离,同时让所述分割板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背面一侧附近与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之间的第二限制部分接触来限制分割板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在放物盒的底壁中对分割板进行定位。再就是,通过使突出形成在分割板的另一端部一侧下缘的第二嵌合突起部分从下方与形成在所述支撑部分的切割凹部的侧面的第三限制部分进行嵌合,来防止所述第二嵌合突起部分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所述分割板的另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分割板因为热膨胀等而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嵌合突起部分在分割板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来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第一及第二嵌合突起部分、第一到第三限制部分上,因此,放物盒的侧壁也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还能够从放物盒中取出来。
另外,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推压到放物盒中,便能借助所述第一和第二嵌合突起部分、和第一到第三限制部分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第一嵌合突起部分和第一限制部分的嵌合、分割板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背面一侧附近与第二限制部分的接触、以及第二嵌合突起部分和第三限制部分的嵌合,很简单地就将分割板从放物盒中取出来了。
根据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发明,能够利用周壁使分割板的刚性提高,于是,便能够使分割板的板厚薄一些,从而能够谋求轻量化。
根据第七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将分割板的下端插入凹设在放物盒的底壁的沟部分中而得到支撑,所以能够将分割板立着设置在放物盒中,而不会倒在底壁中。
此时,因为使放物盒一侧的沟部分的朝上限制凸部从下方与凹设在分割板的中间部分的下缘的朝下嵌合凹部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的中间部分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将分割板在放物盒的底壁中的位置决定下来。再就是,因为使分别突出着设置在所述沟部分的靠近至少一个端部的两个侧面上的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从侧向与形成在所述分割板的至少一侧的端部的下缘部分的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凸部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的至少一侧的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分割板由于热膨胀等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靠所述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所述横向嵌合凸部在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内在分割板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来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朝上限制凸部和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朝下嵌合凹部、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凸部的内面。结果是,放物盒的侧壁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还能够将分割板取出来。
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推压到放物盒中,便能借助分割板一侧的朝下嵌合凹部、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凸部、放物盒一侧的朝上限制凸部、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朝下嵌合凹部和朝上限制凸部的嵌合、以及横向嵌合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凸部与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的嵌合,很简单地将分割板从放物盒中取出来。
而且,因为放物盒的沟部分内形成有朝上限制凸部和横向限制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凹部,所以它们不会突出在放物盒的底壁中,而能够有效地对收纳物进行收纳。
根据第八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使突出着形成在分割板的中间部分的下缘的朝下嵌合凸部从上方与凹设在放物盒的底壁的朝上限制凹部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的中间部分朝着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将分割板的两侧的端部插入突出着形成在放物盒的底壁的一对支撑块之间而得到支撑,所以能够将分割板立着设置在放物盒的底壁中且不会倒,同时还将分割板在放物盒的底壁中的位置决定下来。
此时,因为使突出着形成在所述分割板两面中至少一个的侧向端部靠下缘处的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从侧向与凹设在所述放物盒的一对支撑块的相向面的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横向限制凸部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的至少一侧的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分割板由于热膨胀等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靠所述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限制凸部在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内在分割板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来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朝上限制凹部、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横向限制凸部、朝下嵌合凸部、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内面。结果是,放物盒的侧壁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还能够将分割板取出来。
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推压到放物盒中,便能借助分割板一侧的朝下嵌合凸部、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放物盒一侧的朝上限制凹部以及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横向限制凸部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朝下嵌合凸部与朝上限制凹部的嵌合、横向嵌合凸部或者横向嵌合凹部与横向限制凹部或者横向限制凸部的嵌合,很简单地将分割板从放物盒中取出来。
根据第九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用第二收纳部件的侧壁的伸出壁部分把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的突出壁部分覆盖起来,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相邻的侧壁便在上下方向重叠起来了,同时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多个突出壁部分,侧壁的上侧壁部分形成为凹凸形状,所以侧壁的上侧壁部分的面刚性提高了,能够防止收纳部件被负荷压坏。
根据第十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是侧壁主体一侧的外侧壁部分和内侧壁部分中的任一个部分由膨出部分形成为凹凸形状,所以这里的侧壁的面刚性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使收纳部件的破坏防止效果提高。
根据第十一方面所涉及的发明,因为将连接部件布置成为沿着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主体一侧的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的状态,同时所述连接部件被连接在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中的任一方或者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这两者中,所以能够防止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由于负荷的作用而变形,或者是外侧壁部分下端倒下。特别是在连接到二者的情况下,外侧壁部分下端和底壁被连接起来,限制了外侧壁部分朝着厚度方向变形,而且,由于与内侧壁部分的连接,而能够防止侧壁由于负荷的作用而变形,或者是倒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中从汽车后方看到的盒主体的正视图。
图2是将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锁定装置安装到盒主体之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是在锁定部件脱离后的状态下沿着图1中的IV-IV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6是显示第一个实施例中布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的放物盒的布置情况的图。
图7是第二个实施例中布置在汽车的车体后方的放物盒及框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表面一侧看到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放物盒的立体图。
图9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放物盒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表面一侧看到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框体的俯视图。
图12是一立体图,示出了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将放物盒收纳在框体的放物盒收纳部分的状态。
图13是沿图11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1中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5是沿着图11中的C-C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6是沿着图11中的D-D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7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放物盒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放物盒的俯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中的XIX-XI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0是沿着图18中的XX-X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1是沿着图18中的XXI-XX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2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分割板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分割板的正视图。
图24是图17中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25是顺着图24中的F箭头方向看到的图。
图26是图17中的G部分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6的俯视图。
图28是反映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布置在汽车的车体后部的放物盒的布置情况的图。
图29是第四个实施例中将分割板固定在放物盒上以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一个显示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的状态下从图29的XXX-XX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1是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将分割板固定在放物盒以前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一个显示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将分割板固定到放物盒的状态下从图29的XXXII-XXX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3是第六个实施例中的布置在汽车的车体后方的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4是第六个实施例中从表面一侧看到的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5是第六个实施例中从表面一侧看到的第一收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6是第六个实施例中从背面一侧看到的第二收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第六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收纳部件的俯视图。
图38是沿着图37中的XXXVIII-XXXVII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9是沿着图37中的XXXIX-XXXI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0是沿着图37中的XXXX-XXXX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1是沿着图37中的XXXXI-XXXXI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2是第六个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7a 锁定部分
109 纳部分
111 放物盒
113 盒主体
119 锁定装置
128 锁定部件
129 板簧(推动部件)
131 操作杆
133 杆主体
133b 被夹持部分
207 框体
209 放物盒收纳部分
209a 底壁
209b 侧壁
211 放物盒
211a 底壁
223 接受座
223a 被嵌合口
225 阻挡件
227 舌状嵌合片部分
229 支撑座
229a 后壁(接触部分)
233 伸出部分
233a 被嵌合部分
313 底壁
315 左侧壁
317 右侧壁
323 分割板
325 周壁
327 第一嵌合突起部分
331 第二嵌合突起部分
335 支撑片部分
339 第一限制部分
341 第二限制部分
343 第一突条部分(支撑部分)
347 切割凹部
347a 侧面
351 第三限制部分
353 朝下嵌合凹部
355 横向嵌合凹部
357 沟部分
357a 侧面
357b 底面
359 朝上限制凸部
361 横向限制凸部
363 朝下嵌合凸部
365 横向嵌合凸部
367 朝上限制凹部
369 支撑块
371 横向限制凹部
407 第一收纳部件
407a 底壁
407b 侧壁
407c 后壁
409 第二收纳部件
409a 底壁
409b 侧壁
409c 后壁
411 收纳部分
415 外侧壁部分
417 内侧壁部分
419 (419a、419b)上侧壁部分
421 侧壁主体
423 突出壁部分
425 通孔
427 膨出部分
433 连接部件
437 伸出壁部分
445 固定片部分(止动部件)
447 钩扣(止动部件)
449 嵌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个实施例)
图1到图6示出了该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放物盒的锁定装置。
图6是设置在汽车101的车体103后部的货物室105,在该货物室105的底板(未示)下方设置有盘状的框体107。该框体107中沿汽车横向并列着设置了两个盒收纳部109,在各个盒收纳部109中收放着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抽屉式放物盒111,该放物盒111能够从车体103后方装入或者从车体103后方抽出。在图6中,放在左侧的盒收纳部109中的放物盒111及从上方将盒收纳部109盖好的底板省略未示。
如图1到图5所示,所述放物盒111包括:盒主体113、将该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覆盖起来的盖子117、组装在该盖子117与所述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之间、该实施例所涉及的锁定装置119。在所述盖子117的上端缘部分120内侧,多个上侧嵌合突起部分120a在车宽方向上(图1中的左右方向)以给定的间隔突出着设置为一体,同时在下端缘部分121内侧,多个下侧嵌合突起部分121a在车宽方向上以给定的间隔突出着设置为一体。另一方面,在所述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外周缘上,伸出部分123沿整个一周一体地伸出,在该伸出部分123的上端缘部分124外侧,多个上侧嵌合凹部124a,与所述上侧嵌合突出部分120a相对应地在车宽方向上以给定的间隔突出着设置为一体;在所述伸出部分123的下端缘部分125,所述多个下侧嵌合孔部分125a与所述下侧嵌合突起部分121a在车宽方向上以给定的间隔突出着设置为一体。而且,从下方将下侧嵌合突起部分121a嵌合到盒主体113的下侧嵌合孔部125a中,同时从上方将上侧嵌合突起部分120a嵌入盒主体113的上侧嵌合凹部124a中,便将所述盖子117安装到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上了。
所述盖子117,在车宽方向的大约中央部位形成有从伸入手指的汽车101后方看去呈“U”字形的插入部分117a。另一方面,在所述盒主体113的伸出部分123的下端缘部分125在车宽方向的大约中央部位,两个隆起部分126在所述盖子117的插入部分117a的车宽方向外侧开始隆起,该隆起部分126的靠近上端的部分与水平的第一夹持部分127构成一个桥梁,两个隆起部分126与第一夹持部分127呈近似“门”的形状。在该两个隆起部分126的靠近上端的部分,各自形成有一个贯穿横向的轴孔部分126a(参看图2)。在该两个隆起部分12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端缘部分125上,各自形成有一个贯穿上下方向的矩形通孔125b。在所述框体107的盒收纳部109一侧,凹设有由凹部构成的锁定部分107a,该锁定部分107a在放物盒111被收放的位置上与所述通孔125b相对应。在所述伸出部分123的上端缘部分124,一体地膨出形成有两个与所述两个通孔125b相对应的膨出部分124b。
所述锁定装置119包括锁定部件128,该锁定部件128设置在所述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的外侧,换句话说,前壁部115的汽车101后方,能够进、退,呈近似“门”形。该锁定部件128,由两个垂直部分128a和将该两个垂直部分128a的上端架成桥梁的水平的第二夹持部分128b构成。如图4所示,利用前进动作,使所述垂直部分128a的下端与所述盒收纳部109一侧的锁定部分107a嵌合,来阻止将放物盒111抽出。如图5所示,利用后退动作使所述垂直部分128a的下端脱离所述锁定部分107a而容许将放物盒111抽出。
将作为推动部件的板簧129嵌合到其下端的嵌合沟部129a即将板簧129安装到了所述锁定部件128的第二夹持部分128b两端,让上端与所述膨出部分124b下面接触。这样一来,所述板簧129便能将锁定部件128推在总是与锁定部分107a嵌合的方向上。
操作杆131,被轴支撑着能够在所述盒主体112的前壁部115外侧转动,借助该操作杆131的转动动作使所述锁定部件128的垂直部分128a下端从锁定部分107a脱离。具体而言,所述操作杆131包括:由上臂部分133a和伸入手指的下壁部133b构成的剖面近似“く”字形的细长杆主体133。转动轴部分133c沿着长边方向(车宽方向)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该杆主体133的两端,该转动轴部分133c被嵌入所述隆起部分126的轴孔部分126a且能够转动。通过在所述杆主体133上设置上臂部分133a,便能够做到:在将手指伸入到下壁部分133b时手指不会伸到比转动轴部分133c还高的地方,从而不会妨碍操作杆131的操作性。再就是,被夹持部分134一体地突出着设置在所述杆主体133上,借助所述板簧129的推动力所述锁定部件128的第二夹持部分128b下缘与盒主体113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分127上缘被夹持,在锁定部件128与锁定部分107a嵌合的状态下稍微地朝着汽车1后方突出着。如图5所示,当要从盒收纳部109将所述放物盒111抽出之际,将手指从盖子117的插入部分117a插到盒主体113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分127下方,用手指将所述杆主体133的下壁部分133b拉出使所述被夹持部分134转动,这样来使所述锁定部件128的第二夹持部128b抵抗所述板簧129的推动力而朝着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移动,使垂直部分128a下端从所述锁定部分107a脱离。补充说明一下,如图3所示,肋片117b朝着汽车101前方一体地突出着设置在所述盖子117的插入部分117a两侧的背面,另一方面,肋片115a也朝着汽车101后方一体地突出着设置在所述盒主体113的前壁部115外面的两隆起部分126侧面。这些肋片117b、115a从前后与所述锁定部件128的垂直部分128a相向,做到:不会使锁定部分107a倒在前后方向上。
因此,根据该锁定装置119,仅靠用手指将操作杆131的杆主体133的下壁部分133b拉出这样的简单手动操作,便能使锁定部件128很容易地从盒收纳部109一侧的锁定部分107a脱离,而容许将放物盒111抽出;仅靠手指脱离操作杆131的杆主体133的下壁部分133b这样简单的手动操作,便能够使锁定部件128很容易地与盒收纳部109一侧的锁定部分107a嵌合,而阻止将放物盒111抽出。锁定部件128、操作杆131以及推动部件129组合起来构成这样的锁定装置119,与需要操作构件、复杂控制系统的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再就是,因为用锁定部件128的第二夹持部分128b下缘与盒主体113一侧的第一夹持部分127夹持操作杆131的被夹持部分134,锁定部件128便靠板簧129被推到将被夹持部分134夹持起来的方向,所以操作杆131不会晃动,而确保了稳定的锁定状态。
补充说明一下,在所述第一个实施例中,使锁定部件128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不仅如此,通过使锁定部件128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来进行锁定、解除锁定也是可以的。
在所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在锁定部件128的第二夹持部分128b沿车宽方向两端各设置了一个板簧129,不仅如此,仅在第二夹持部分128b的车宽方向中央设置一个板簧129也是可以的,而且,还可以用盘簧代替板簧129作推动部件。省略形成在所述盒主体113一侧的伸出部分123的上端缘部分124上的膨出部分124b,使板簧129或者盘簧的上端部直接接触所述伸出部分123的上端缘部分124也是可以的。
在所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盒收纳部109一侧的锁定部分107a形成为凹部,除了凹部以外,锁定部分107a还可以形成为通孔。
在所述第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将锁定装置119用在被收放在汽车101的车体103后部的放物盒111的情况,除了第一个实施例以外,也适用设置在仪表面板等的放物盒等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又可以适用汽车101以外的放物盒。
(第二个实施例)
图7到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制放物盒的收纳构造。
图7示出了设置在汽车201的车体203后部的货物室205,该货物室205的底板(未示)下方沿车宽方向并列着设置有两个树脂制框体207。如图10到图12所示,该各个框体207中包括:由底壁209a、两侧壁209b以及后壁209c形成的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收纳部分209。在车宽方向右侧的框体207的收纳部分209中,收纳有俯视时近似矩形形状的抽屉式树脂制放物盒211,且能从车体203后方将放物盒211装入并从车体203后方抽出。这里,在车宽方向左侧的框体207的收纳部分209中,没有收纳放物盒211,而是直接收纳了一个细长物,还可以与车宽方向右侧的框体207一样,收纳放物盒211。下面,称收纳有放物盒211的车宽方向右侧的框体207的收纳部分209为放物盒收纳部分209。补充说明一下,在图7中,将从上方覆盖两个框体207的车身底板省略了。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放物盒211,由底壁211a、两侧壁211b、前壁211c以及后壁211d形成为浅盘形状,所述前壁211c由盖子211e覆盖。而且,四条梯子形状的接触肋片219突出着设置在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背面,且在车宽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沿着装入、抽出方向延伸。如图9放大所示的那样,其中在车宽方向右侧及左侧分别相邻的两条接触肋片219之间的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各有一个具有闭合剖面矩形形状的被嵌合口223a的接受座223在沿着装入、抽出方向的同一条线上突出设置着。这些接受座223的被嵌合口223a的口朝着装入、抽出方向(后壁211d一侧)开,前壁211c一侧是封闭的。
所述被嵌合口223a上,后述的舌状嵌合片部分227插入而嵌合,被接受座223支撑着。所述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背面的装入、抽出方向后端附近,也就是在所述接受座223靠近前壁223c(参考图14)的部分突出着设置有阻挡件225。在车宽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着的5条肋片225a与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着的两条肋片225b交叉即构成该阻挡件225。补充说明一下,在两侧壁211b和后壁211d的外周形成有沿着纵向和横向延伸的多条肋片221。能够使所述阻挡件225的肋片225b(前壁211c一侧的肋片225b)兼作所述接受座223的前壁223c用。这样一来,便不需要特别设置阻挡件225了,而能够使结构简单,从而能够使成本下降。
另一方面,如图10和图11所示,四条突条部分215对应于所述放物盒211的接触肋片219突出地设置在构成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框体207的底壁209a表面。在将放物盒211收纳在该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状态下,接触肋片219与突条部分215接触并由突条部分215支撑着,在该状态下在框体207的底壁209a和所述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之间确保有:框体207的底壁209a不会与所述接受座223、阻挡件225发生干涉的空间。而且,如图10所示,支撑座229,对应于所述接受座223一体地突出着形成在框体207的底壁209a的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换句话说,在所述4条突条部分215中车宽方向右侧及左侧相邻的两条突条部分215间的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在沿着装入、抽出方向的同一条直线上分别突出着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座229。在已将放物盒211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状态下,这些支撑座229也和所述接受座223、阻挡件225一样,不会与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发生干涉。沿着装入、抽出方向(与后壁一侧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舌状嵌合片部分227一体地突出着设置在该支撑座229上并由该支撑座229支撑着。再就是,所述后侧的支撑座229的后壁平缓地倾斜(参看图14)。所述前侧的支撑座229的后壁229a形成为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底壁209a成直角的样子,兼起所述阻挡件225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作用(参看图16)。
舌状的延伸部分233在所述框体207的侧壁209b上端的长边方向中央朝着内侧突出,当已收纳了所述放物盒211之际,延伸部分233朝着放物盒211内侧方向延伸,面对该放物盒211的侧壁211b上端。为形成该延伸部分233的敲模孔235接着底壁209a和两侧壁209b形成。在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将所述放物盒211抽出,所述阻挡件225接触到所述前侧的支撑座229的后壁229a(接触部分)的状态下,所述伸出部分233与所述放物盒211后端的侧壁211b上端留有微小的间隔面对该侧壁211b。
在将所述放物盒211收纳到这样构成的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状态下,该放物盒211被插入放物盒收纳部分209而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209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框体207的两侧壁209b与形成在放物盒211的侧壁221b的肋片221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能够在装入、抽出方向上移动。在这样将放物盒211收纳到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状态下,如图14到图16所示,所述框体207及放物盒211的底壁209a及211a中的前后左右四个地方,所述支撑座229的舌状嵌合片部分227插入并嵌合在接受座223的被嵌合口223a中,由接受座223支撑。凹部229b朝下凹陷形成在所述支撑座229和舌状嵌合片部分227,同时所述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两侧的端部227s朝向下方而形成了肋片,而能够使所述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刚性提高。具体而言,四个支撑座229和接受座223,在所述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上下两个面227d、227e与被嵌合口223a的上下内面接触,所述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两侧的端部与所述被嵌合口223a的两侧内面接触。另外,在装入、抽出方向上所述阻挡件225与所述前侧的支撑座229的后壁229a(接触部分)离得很远。而且,所述接触肋片219与所述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底壁209a的突条部分215接触。
这样,在放物盒211已经被收纳在放物盒收纳部分209的状态下,在装入、抽出方向两端附近舌状嵌合片部分227插入闭剖面形状的被嵌合部分223a并与其嵌合,而限制了放物盒211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所述放物盒211不会在放物盒收纳部分209中摇晃,便能够收纳得很稳定、牢固。
另一方面,在将所述放物盒211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中抽出的状态下,舌状嵌合片部分227脱离被嵌合部分223a,同时阻挡件225与前侧的支撑座229的后壁229a(接触部分)接触而使抽出动作受到限制。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放物盒211在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抽出的方向上掉出来。
因为使包括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支撑座229、包括被嵌合部分223a的接受座223、阻挡件225以及接触部分229a在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框体207的底壁209a形成为一体,所以与需要另外安装部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减少而能够使成本下降。而且,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时也省时省力。
再就是,因为支撑座229兼作接触部分229a用,所以与需要另外设置它们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铸模简单,从而能够使费用减少。
当放物盒211被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抽出的时候,放物盒211往里的部分会靠自重而朝上浮起,但是放物盒211后端的侧壁211b上端与从上方将所述放物盒211后端的侧壁211a上端覆盖起来的伸出部分233接触,放物盒211往里的部分便不会上浮了。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负荷加在放物盒211上,放物盒211的上浮也会被所述伸出部分233抑制,而且,因为阻挡件225与接触部分229a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放物盒211从放物盒收纳部分209中掉出来。
补充说明一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背面上突出着形成有接受座223,框体207的底壁209a表面上突出着形成有支撑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支撑座229。但也可以采用与此相反的做法,在放物盒211的底壁211a背面上突出着形成支撑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支撑座229,在框体207的底壁209a表面上突出着形成接受座223,在后一种情况下,要使舌状嵌合片部分227的突出方向与被嵌合部分223a的开口方向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反。
另外,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分别形成了四个接受座223和四个支撑座229,但是数量并不限于此。
再就是,在该第二个实施例中,阻挡件225不兼作接受座223用,而是单独设置了阻挡件225,接触部分229a兼作支撑座229用了,除此以外,还可省去所述阻挡件225不用,用接受座223的前壁作阻挡件225用。
(第三个实施例)
图17到图28示出了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树脂制放物盒的收纳构造。
图28示出了设置在汽车301的车体303后部的货物室305,该货物室305的底板(未示)下方沿车宽方向并列着设置有盘状的框体307。该框体307中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着设置有两个收纳部分308,车宽方向右侧的收纳部分309中,收纳有俯视时近似矩形形状的树脂制放物盒311,且能从车体303后方将放物盒311水平地装入并从车体303后方水平地抽出。这里,在所述框体307的车宽方向左侧的收纳部分308中,没有收纳放物盒311,而是直接收纳了例如一个细长物,还可以与车宽方向右侧的收纳部分309一样,收纳放物盒311。下面,称收纳有放物盒311的车宽方向右侧的收纳部分309为放物盒收纳部分309。补充说明一下,在图28中,将从上方覆盖框体307的车身底板省略了。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放物盒311由底壁313、左侧壁315、右侧壁317、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形成为浅盘状,所述前侧壁319被盖子322覆盖起来。所述左侧壁315、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垂直地形成,所述右侧壁317的靠近底壁313的一侧倾斜。将细长的近似矩形的树脂制分割板323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地固定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与右侧壁317上,放物盒311的内部便被所述分割板323分割开。
如图22及图23放大所示的那样,所述分割板323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的下半部分(右侧壁317一侧的下半部分),沿着该右侧壁317一侧的下半部分的倾斜面倾斜。在该分割板323的外周缘上所形成的周壁325在板厚方向上伸出来,该周壁325的沿着所述右侧壁317一侧的下半部分的倾斜面的倾斜边323a的区域(对应于后述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的下方区域)被切割掉了。
如图19放大所示的那样,在所述分割板323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一侧(右侧壁317一侧)的侧缘的大约上下中间位置(倾斜边323a上方),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沿着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朝着外侧突出;如图21放大所示的那样,该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上方即靠近侧缘上端的板厚方向两侧以及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的板厚方向两侧的周壁325上,突出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稍微膨出的膨出部分329。另一方面,如图20放大所示的一样,在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一侧(左侧壁315一侧)的下缘,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朝着下方突出形成,该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基端(上端)一侧的周壁325就是比周壁325的伸出量还少的伸出部分325a,为的是后述第三限制部分351容易嵌合。另外,是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上方即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一侧(左侧壁315一侧)的侧缘下端的板厚方向两侧,也突出形成有在板厚方向稍微膨出一点的膨出部分329。
从所述放物盒311的右侧壁31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到下端的装入、抽出方向往里一侧,所形成的三个细长的凹部333相互靠近,同时,在从右侧壁317的装入、抽出方向中间左右到靠前的一侧,所形成的三个细长的凹部333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如图24及图25放大所示的那样,一对支撑片部分335突出形成在从装入、抽出方向中间左右到往前一侧的三个凹部333的两个侧面333a上,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右侧壁317一侧)从上方插入到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和凹部333中,由两个支撑片部分335及凹部333的侧面333a从板厚方向将这一侧的端部(右侧壁317一侧)支撑住。在该状态下,分割板323的上下膨出部分329与凹部333的侧面333a接触,分割板323不会晃动(参看图21)。装入、抽出方向往里一侧的3个凹部333是为了在不使用分割板323时将分割板323收纳好的凹部。与使用时分割板323相比,不是太需要确保稳定性,因此没有设置支撑片部分335。
如图24及图25所示,在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也就是凹部333的往里的面333b上形成有矩形开口部分337,在该开口部分337的上边膨出形成有第一限制部分339。而且,在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也就是凹部333的两个侧面333a上,并列着突出形成有一对第二限制部分341,该第二限制部分34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从上方将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右侧壁317一侧)插入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和凹部333中,由两个支撑片部分335和凹部333的侧面333a支撑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之际,所述分割板323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从下方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分339嵌合,限制了该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朝着上方脱离。而且,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限制部分341从分割板323的周壁325被切割掉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下方区域进入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背面一侧附近(倾斜边323a),该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背面一侧附近与所述第二限制部分341接触,而限制该分割板323的一侧的端部(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装入、抽出方向往里一侧的三个凹部333也是一样的。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的左半部分一半的区域,被作为沿着装入、抽出方向延伸的保持部分的第一突条部分343和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突条部分345划分开,在所述第一突条部分343上形成有6个切割凹部347,该6个切割凹部347与所述右侧壁317的6个凹部333相对应。如图26和图27放大所示的那样,所述各个切割凹部347没有底面,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分349,一对第三限制部分351相向地突出着形成在切割凹部347的靠近两个侧面347a下端的地方,该一对第三限制部分35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上方将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左侧壁315一侧)插入切割凹部347中,用切割凹部347的两个侧面347a从板厚方向支撑该另一侧的端部之际,如图20放大所示的那样,所述分割板323的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基端(上端)一侧即周壁325的小伸出部分325a从下方与所述两个第三限制部分351嵌合,限制该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分割板323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如图18所示,与右侧壁317一样,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左侧壁315上也形成有2个包括一对支撑片部分335的凹部333,该凹部333中也形成有第一及第二限制部分339、341、开口部分337。用所述第一突条部分343的切割凹部347来将分割板323固定好。因为左侧壁315是铅直面,故所述支撑片部分335的突出量比右侧壁317的支撑片部分335的突出量少。
在该第三个实施例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中,将分割板323的一端侧插入到设置在放物盒311的右侧壁317的一对支撑片部分335之间和凹部333中对分割板323的一端侧进行支撑,同时将另一端一侧插入突出形成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的第一突条部分343的切割凹部347中来得到支撑,所以能够将分割板323立着设置在放物盒311中,却不会倒向放物盒311的底壁313。
此时,让突出形成在分割板323的一端侧的侧缘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从下方与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的第一限制部分339进行嵌合,来限制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朝着上方脱离,同时让所述分割板323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背面一侧附近与所述两个支撑片部分335之间的第二限制部分341接触来限制分割板323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中对分割板323进行定位。再就是,通过使突出形成在分割板323的另一端部一侧下缘的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从下方与形成在第一突条部分343的切割凹部347的侧面347a的第三限制部分351进行嵌合,来防止所述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所述分割板323的另一侧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分割板323因为热膨胀等而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在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来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第一及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27、331、第一到第三限制部分339、341、351上,因此,放物盒311的右侧壁317也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还能够从放物盒311中取出来。
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323推压到放物盒311中,便能借助所述第一和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27、331、和第一到第三限制部分339、341、351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323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和第一限制部分339的嵌合、分割板323的第一嵌合突起部分327背面一侧附近与第二限制部分341的接触、以及第二嵌合突起部分331和第三限制部分351的嵌合,很简单地就将分割板323从放物盒311中取出来了。
而且,能够利用周壁325使分割板323的刚性提高,于是,便能够使分割板323的板厚薄一些,从而能够谋求轻量化。
分割板固定构造,并不限于应用到布置在汽车301的车体303后部的放物盒311中的情况,该分割板固定构造也适用设置在仪表面板等的放物盒等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还能够适用汽车301以外的放物盒。
(第四个实施例)
图29与图30示出了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分割板固定构造。
在该第四个实施例中,树脂制放物盒311由底壁313、左侧壁315、右侧壁317、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形成为浅盘状。所述左侧壁315、右侧壁317、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全部垂直地形成着。细长的近似矩形的树脂制分割板323被固定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上,放物盒311的内部便被所述分割板323分割开。
在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中央部分)的下缘,形成有倒U字形的朝下嵌合凹部353,口朝下方开;在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靠近下缘的部分,形成有沿着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嵌合凹部355,横向嵌合凹部355的口朝着侧向及末端一侧开。
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上,剖面呈U字形的沟部分357凹着形成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从上方将所述分割板323的下端插入所述沟部分357中,用沟部分357的两个侧面357a从板厚方向上将所述分割板323的下端支撑住。
矩形状的朝上限制凸部359突出着朝上形成在所述沟部分357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中央部位)的底面357b上,该朝上限制凸部359从下方与所述分割板323的朝下嵌合凹部353嵌合,由朝上限制凸部359限制该分割板323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两个矩形状的横向限制凸部361,分别横着突出地形成在所述沟部分357的长度方向上靠近两端部的两个侧面357a上,所述横向限制凸部361与所述朝上限制凸部359有距离。该两个横向限制凸部361从侧向与所述分割板323的横向嵌合凹部355嵌合,限制该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朝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
在该第四个实施例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中,因为将分割板323的下端插入凹设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的沟部分357中而得到支撑,所以能够将分割板323立着设置在放物盒311中,而不会倒在底壁313中。
此时,因为使放物盒311一侧的沟部分357的朝上限制凸部359从下方与凹设在分割板323的中间部分的下缘的朝下嵌合凹部353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323的中间部分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将分割板323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中的位置决定下来。因为使分别突出着设置在所述沟部分357的靠近两端部分的两个侧面的两个横向限制凸部361从侧向与形成在所述分割板323的两侧的两个端部的下缘部分的横向嵌合凹部355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323的两侧的两个端部朝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分割板323由于热膨胀等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靠所述横向限制凸部361在横向嵌合凹部355内在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来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朝上限制凸部359和横向限制凸部361、朝下嵌合凹部353和横向嵌合凹部355的内面。结果是,放物盒311的左侧壁315和右侧壁317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还能够将分割板323取出来。
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323推压到放物盒311中,便能借助朝下嵌合凹部353和横向嵌合凹部355、朝上限制凸部359和横向限制凸部361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323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朝下嵌合凹部353和朝上限制凸部359的嵌合、以及横向嵌合凹部355和横向限制凸部361的嵌合,很简单地将分割板323从放物盒311中取出来。
而且,因为放物盒311的沟部分357内形成有朝上限制凸部359和横向限制凸部361,所以它们不会突出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中,而能够有效地对收纳物进行收纳。
补充说明一下,第四个实施例中的横向嵌合凹部355和横向限制凸部361、以及第五个实施例中的横向嵌合凸部365和横向限制凹部371,都是仅使用其中之任一个能够收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在横向上突出的横向嵌合凸部来代替分割板323一侧的横向嵌合凹部355;还可以形成沿着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朝着侧向开口的横向限制凹部来代替放物盒311一侧的横向限制凸部361。
分割板固定构造,并不限于应用到布置在汽车301的车体303后部的放物盒311中的情况,该分割板固定构造也适用设置在仪表面板等的放物盒等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还能够适用汽车301以外的放物盒。
(第五个实施例)
图31与图32示出了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分割板固定构造。
在该第五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第四个实施例一样,树脂制放物盒311由底壁313、左侧壁315、右侧壁317、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形成为浅盘状。所述左侧壁315、右侧壁317、前侧壁319以及后侧壁321全部垂直地形成着。细长的近似矩形的树脂制分割板323被固定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上,放物盒311的内部便被所述分割板323分割开。
在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中央部分)的下缘,形成有朝下突出着的矩形朝下嵌合凸部363,同时在所述分割板323的两个面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靠近下缘的部分,分别突出着形成有横着的矩形横向嵌合凸部365。
在所述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上,凹设有口朝上开的朝上限制凹部367,所述分割板323的朝下嵌合凸部363从上方与所述朝上限制凹部367嵌合,限制该分割板323的中间部分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在所述朝上限制凹部367两侧的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上,突出着形成有一对支撑块369,该一对支撑块369与所述朝上限制凹部367有一定的距离。从上方将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插入所述两个支撑块369之间,由支撑块369从板厚方向上将两侧的端部支撑住。
在所述两个支撑块369的相向面上,凹设有由长沟构成的横向限制凹部371,该长沟沿着所述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口朝着侧向开,所述分割板323的横向嵌合凸部365从侧向嵌合,限制该分割板323的侧向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
在该第五个实施例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中,因为使突出着形成在分割板323的中间部分的下缘的朝下嵌合凸部363从上方与凹设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的朝上限制凹部367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323的中间部分朝着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将分割板323的两侧的端部插入突出着形成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的一对支撑块369之间而得到支撑,所以能够将分割板323立着设置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中且不会倒,同时还将分割板323在放物盒311的底壁313中的位置决定下来。
此时,因为使突出着形成在所述分割板323的两面的靠近两侧端部下缘的横向嵌合凸部365从侧向与凹设在所述放物盒311的一对支撑块369的相向面的横向限制凹部371进行嵌合,限制分割板323的两侧的端部朝着上方脱离,同时允许朝着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分割板323由于热膨胀等伸长,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靠所述横向嵌合凸部365在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吸收该伸长,额外的力不会作用在朝下嵌合凸部363与横向嵌合凸部365、朝上限制凹部367与横向限制凹部371内面。结果是,放物盒311的左侧壁315和右侧壁317不会变形,能够在标准的状态下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还能够将分割板323取出来。
仅靠从上方将分割板323推压到放物盒311中,便能借助所述朝下嵌合凸部363、横向嵌合凸部365、朝上限制凹部367以及横向限制凹部371的共同作用,可靠且简单地将分割板323固定到放物盒311中,同时,仅靠将分割板323朝上方拉出,便能靠解除所述朝下嵌合凸部363与朝上限制凹部367的嵌合、横向嵌合凸部365与横向限制凹部371的嵌合,很简单地将分割板323从放物盒311中取出来。
补充说明一下,在该第五个实施例中,可以横向突出着形成在分割板323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口朝着侧向开的横向嵌合凹部来代替分割板323一侧的横向嵌合凸部365,还可以横向上突出着形成横向限制凹部来代替放物盒311一侧的横向限制凹部371。
分割板固定构造,并不限于应用到布置在汽车301的车体303后部的放物盒311中的情况,该分割板固定构造也适用设置在仪表面板等的放物盒等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还能够适用汽车301以外的放物盒。
(第六个实施例)
图34到图42示出了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图33示出了设置在汽车401的车体403后部的货物室405,在该货物室405的底板(未示)下方,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着设置有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由底壁407a、两侧壁407b以及后壁407c构成,内部形成有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收纳部分411。所述第二收纳部件409也与第一收纳部件407一样,底壁409a、两侧壁409b以及后壁409c构成,内部形成有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收纳部分411。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和409是这样布置的,在车宽方向右侧布置着第一收纳部件407,在车宽方向左侧布置着第二收纳部件409,将相邻的侧壁407b、409b连接起来,也就将所述第一及第二407、409组装到一起了。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一侧的端部即靠前一侧和上方是敞开着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中收纳有能够从车体403后方装入、抽出、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抽屉式树脂制放物盒413。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收纳部件409中,没有收纳放物盒413,直接收纳的是例如细长物体。但该第二收纳部件409中也可以和第一收纳部件407一样收纳上放物盒413。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中都收纳上放物盒413亦可,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中都不收纳放物盒413亦可。
下面,参考图35以及图37到图41来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的相邻侧壁407b中第一收纳部件407一侧的侧壁407b的构造进行说明。
该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407b,由位于外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位于内侧的内侧壁部分417、以及将外侧壁部分415和内侧壁部分417的上端连接起来且近似平行于底壁407a的上侧壁部分419构成为一体,剖面近似倒“U”字形。由它们包围起来的区域是一个空洞。所述侧壁407b,由沿着侧壁整个长度延伸是下侧基础部分的侧壁主体421和突出着形成在该侧壁主体421的上端在侧壁407b的长度方向具有间隔的8个突出壁部分423一体地形成在一起而构成。该各个突出壁部分423中车体前后方向两端的突出壁部分423和中间的两个突出壁部分423合计4个突出壁部分423的上侧壁部分419a中,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穿通该上侧壁部分419的近似矩形的通孔425,补充说明一下,所述上侧壁部分419中突出壁部分423的上侧壁部分用符号419a表示,侧壁主体421的上侧壁部分用419b表示。
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的外侧壁部分415上,一体地膨出形成有在侧壁407b的厚度方向上膨出的多个膨出部分427。这些膨出部分427形成为横向长度长的矩形、上下部分形成为阶梯的阶梯形状。朝着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分415a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具有螺孔429a的4个毂部分429跨越所述伸出部分415a和外侧壁部分415下端突出着形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底壁407a中的所述内侧壁面417下端,朝下突出着形成有嵌合片449,该嵌合片449与后述的连接部件433的嵌合孔439相对应。利用所述毂部分429和嵌合片449,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一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便由沿着该侧壁主体421一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的连接部件433(显示于图42)连接起来。该连接部件433,由矩形形状的水平板部分433a和从该水平板部分433a的长边一侧的一端垂直延伸的垂直板部分433b构成。在所述水平板部分433a和垂直板部分433b的边界,沿着水平板部分433a的长边方向一体地形成有所述伸出部分415a插入而嵌合的沟部分433d。在所述垂直板部分433b的上端沿水平方向突出地形成有4个伸出片433c,在该各个伸出片433c上分别形成有螺纹通孔431,在所述水平板部分433a的另一端也形成有所述嵌合片449嵌合的嵌合孔439。在进行连接之际,首先,将连接部件433的沟部分433d插入外侧壁部分415的伸出部分415a中,同时让伸出片433c与毂部分429的上端相对应。此时,嵌合片449与嵌合孔439相对应。将螺钉435拧到所述螺纹通孔431和毂部分429的螺孔429a中。于是,连接部件433的一端便连接到外侧壁部分415上。另一方面,将水平板部分433a的另一端推到底壁407a,让嵌合片449通过所述嵌合孔439,该嵌合片449便嵌合到嵌合孔439周围的水平板部分433a背面,连接部件433便被连接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底壁407a,所述连接部件433被连接到第一收纳部件407上。
下面,参考图36以及图38到图41,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中相邻侧壁407b中第二收纳部件409的侧壁209b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二收纳部件409的侧壁409b上端,一体地伸出形成有沿着侧壁整个长度的伸出壁部分437,该伸出壁部分437从上方将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各个突出壁部分423覆盖起来。该伸出壁部分437,由一端接着侧壁409b上端朝着外侧伸出的上侧壁部分443和从该上侧壁部分443朝着下方下垂的垂下壁部分441形成为挂钩形状。在所述上侧壁部分443背面形成有板状的止动片部分445,该止动片部分445上安装了钩扣447。这些止动片部分445和钩扣447构成止动部件。所述这些止动片部分445和钩扣447从上方插入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通孔425中,钩扣447从背面一侧固定在通孔425周围不会出来。
为了将按上述构成的第一收纳部件407和第二收纳部件409向图34所示的那样并列布置起来是这样做的,如图41所示,先用连接部件433将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一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与底壁407a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将钩扣447安装到第二收纳部件409背面的嵌合片部分445。在该状态下,第二收纳部件409的伸出壁部分437从上方将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各个突出壁部分423覆盖起来,从上方将第二收纳部件409的安装上了钩扣447的止动片部分445插入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通孔425中,所述钩扣447便从背面一侧固定在通孔425周围,同时所述第二收纳部件409的上侧壁部分443背面几处与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突出壁部分423的上侧壁部分419a接触,所述第二收纳部件409的垂下壁部分441下端的几处与所述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的上侧壁部分419b接触而承受负荷。这样一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的相邻侧壁407b、409b连接起来,就将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并列着设置好了。
因此,根据该第六个实施例,因为用第二收纳部件409的侧壁409b的伸出壁部分437把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407b的突出壁部分423覆盖起来,所述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407、409的相邻的侧壁407b、409便在上下方向重叠起来了,同时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的上端形成有8个突出壁部分423,侧壁407b的上侧壁部分419形成为凹凸形状,所以侧壁407b的上侧壁部分419的面刚性提高了,能够防止第一收纳部件407被负荷压坏。
而且,因为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外侧壁部分415由膨出部分427形成为凹凸形状,所以这里的外侧壁部分415的面刚性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及第二407、409遭到负荷破坏的效果提高了。
另外,因为将连接部件433布置成为沿着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一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的状态,同时所述连接部件433被连接在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中的任一方或者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这两者中,所以能够防止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由于负荷的作用而变形,或者是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倒下。特别是在连接到二者的情况下,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和底壁407a被连接起来,限制了外侧壁部分415朝着厚度方向变形,而且,由于与内侧壁部分417的连接,而能够防止侧壁407b由于负荷的作用而变形,或者是倒下。
补充说明一下,在该第六个实施例中,止动片部分445和通孔425各设置了4个,突出壁部分423设置了8个,但数量并不限于此。
在该第六个实施例中,使膨出部分427和毂部分429膨出形成在外侧壁部分415上,不仅如此,还可使膨出部分427和毂部分429形成在内侧壁部分417上,或者是形成在外侧壁部分415和内侧壁部分417这两部分上。
在该第六个实施例中,使连接部件433连接在第一收纳部件407的侧壁主体421一侧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及底壁407a这两个部分,除此以外,还可以将连接部件433连接在该外侧壁部分415和底壁407a中的任意一方。
在该第六个实施例中,用螺钉435将连接部件433连接在第一收纳部件407的外侧壁部分415下端,让底壁407a的嵌合片449嵌合在嵌合孔439周围而将第一收纳部件407连接到该底壁407a上,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例如熔化等将它们连接起来。连接方法也并不限于以上这些。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抽屉式放物盒的锁定装置、树脂制放物盒的收放构造、放物盒及分割板都是树脂制时的分割板固定构造、以及具有收纳部分的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很有用。
Claims (2)
1.一种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将俯视时近似矩形的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并列设置,将该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用各自的相邻侧壁连接起来,而将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组合起来,所述树脂制第一及第二收纳部件具有收纳部分,所述收纳部分由底壁、两侧壁以及后壁构成,前壁和上方敞开着,其特征在于:
相邻侧壁中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包括侧壁主体,该侧壁主体包括外侧壁部分、内侧壁部分以及将该外侧壁部分和该内侧壁部分的上端连接起来的上侧壁部分,且沿着整个侧壁长度延伸,该外侧壁部分、内侧壁部分以及上侧壁部分形成为一体,剖面近似倒U字形;在所述上侧壁部分,多个突出壁部分在侧壁的长边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隔一体地突出,且在这些突出部中适当数量的突出壁部分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各个该突出壁顶部的通孔;
在所述相邻侧壁中的所述第二收纳部件的侧壁上端上,沿着整个侧壁长度一体地突出着形成有:从上方将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各个突出壁部分覆盖起来的伸出壁部分,在该伸出壁部分的背面设置有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从上方插入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通孔中,停在通孔周缘不会掉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件的侧壁主体的外侧壁部分和内侧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壁部分,一体地膨出形成有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88179A JP4785589B2 (ja) | 2006-03-28 | 2006-03-28 | 収納ボックスのロック装置 |
JP2006-088179 | 2006-03-28 | ||
JP2006315542A JP4913564B2 (ja) | 2006-11-22 | 2006-11-22 | 樹脂製収納ボックスの格納構造 |
JP2006-315542 | 2006-11-22 | ||
JP2006-320105 | 2006-11-28 | ||
JP2006320105A JP2008132129A (ja) | 2006-11-28 | 2006-11-28 | 収納ボックスの仕切板固定構造 |
JP2006320576A JP4913565B2 (ja) | 2006-11-28 | 2006-11-28 | 格納部材の組付構造 |
JP2006-320576 | 2006-11-28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918954A Division CN101045439B (zh) | 2006-03-28 | 2007-03-28 | 放物盒的锁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04355A CN101704355A (zh) | 2010-05-12 |
CN101704355B true CN101704355B (zh) | 2012-06-27 |
Family
ID=4237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06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7552B (zh) | 2006-03-28 | 2007-03-28 | 放物盒的收纳结构 |
CN20091026060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4355B (zh) | 2006-03-28 | 2007-03-28 | 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06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7552B (zh) | 2006-03-28 | 2007-03-28 | 放物盒的收纳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17675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51164B1 (fr) * | 2016-05-13 | 2018-06-15 | Treves Products, Services & Innovation | Systeme de compartimentage d'un compartiment a bagag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91291Y (zh) * | 2001-06-10 | 2002-05-15 | 吴江金太阳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 汽车用保管箱 |
US6923354B2 (en) * | 2002-12-24 | 2005-08-02 | Garth Axelson | Tailgate toolbox |
-
2007
- 2007-03-28 CN CN2009102606072A patent/CN1017675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28 CN CN2009102606068A patent/CN1017043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91291Y (zh) * | 2001-06-10 | 2002-05-15 | 吴江金太阳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 汽车用保管箱 |
US6923354B2 (en) * | 2002-12-24 | 2005-08-02 | Garth Axelson | Tailgate toolbox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2-13333A 2002.01.18 |
JP特开平10-100797A 1998.04.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7552B (zh) | 2011-09-28 |
CN101704355A (zh) | 2010-05-12 |
CN101767552A (zh) | 2010-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0439B (zh) | 铰接门式移动板系统 | |
CN101045439B (zh) | 放物盒的锁定装置 | |
JP5774646B2 (ja) | コンテナ構造 | |
CN102458915A (zh) | 具有在机动车座椅可折叠靠背的后表面上枢转的面板的可折叠的分隔装置 | |
CN101704355B (zh) | 收纳部件的组装构造 | |
US10808392B2 (en) | Drain trench body and center plate | |
JP3208263U (ja) | トラックのあおり補助部材 | |
JP5530511B2 (ja) | 折り畳み側壁を備えるコンテナ | |
JP2008132129A (ja) | 収納ボックスの仕切板固定構造 | |
JP5185848B2 (ja) | ボックスファイル | |
CN202320111U (zh) | 一种汽车用通用型挂物钩总成 | |
CN101445130B (zh) | 机动车辆 | |
KR100822320B1 (ko) | 판유리 양면 적재용 조립식 박스 | |
CN207580378U (zh) | 一种卡扣式全折叠收纳筐 | |
JP2001004266A (ja) | 冷蔵庫扉の収納装置 | |
KR200391412Y1 (ko) | 보강부가 구비된 계란재치판 | |
KR100854287B1 (ko) | 탄성잠금 그레이팅 | |
CN208006856U (zh) | 车辆存储隔间 | |
CN106458109B (zh) | 车辆用座椅靠背板 | |
JP3830440B2 (ja) | 合掌カーポートの水処理構造 | |
JP5992667B2 (ja) | 組立・分解可能容器 | |
TWI441580B (zh) | 收納結構 | |
CN220298396U (zh) |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 |
RU197638U1 (ru) | Складной ящик | |
KR200262832Y1 (ko) | 차량용 사물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