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6245A -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6245A
CN101696245A CN200910117527A CN200910117527A CN101696245A CN 101696245 A CN101696245 A CN 101696245A CN 200910117527 A CN200910117527 A CN 200910117527A CN 200910117527 A CN200910117527 A CN 200910117527A CN 101696245 A CN101696245 A CN 101696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ato starch
starch
octenylsuccinate
starch ester
emul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舜愈
虎玉森
蒲露梅
齐治国
毕阳
康继民
张红丽
祝霞
蒋玉梅
盛文军
张盛贵
张波
王文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17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6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6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铃薯淀粉与水混和成温度为30~40℃、乳浓度为35~45%的淀粉乳液,并调节pH值至7.5~8.0;(2)将辛烯基琥珀酸酐用吐温混合液稀释成浓度为3~5%的溶液;(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用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5~8.0,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4)用盐酸溶液调整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5~7.0后静置;弃上清液,经洗涤、干燥、粉碎并过80目筛即可。本发明生产工艺及操作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并且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有效物含量高、产品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淀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淀粉的某些性能已不符合新设备和新工艺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变性处理,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型的食用变性淀粉胶,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性质,能大大提高产品的品质,广泛用于食品、制药、纺织和化工行业,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虽然已有关于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研究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在制备过程中淀粉乳、酸酐和乳化剂一起定量混合,使得乳化过程困难且乳化稳定性较低;所选用的淀粉原料为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这类淀粉酯,具有粘度较低、成糊稳定性差、透明度不高、吸水性不好、加热不易溶解、烹饪勾芡性欠佳等缺陷,而选用国产马铃薯淀粉作为原料的还未见报道。
马铃薯淀粉颗粒尺寸较大,有较长的分子结构,较高的支链淀粉含量,口味温和,基本无刺激(参见图1、图3)。马铃薯淀粉因其具有颗粒大,类脂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低,抗切割性等特殊的理化性质,而马铃薯是甘肃省第三大栽培作物,也是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在全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近8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超过8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甘肃省已建成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2000多户,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大型加工企业20多家,年加工能力已达到150万吨。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的限制,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薄弱,马铃薯产业的优越性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偏低。因此进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工艺过程研究,同时对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与原淀粉的性能进行对比及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物含量高、产品性能稳定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马铃薯淀粉与水混和成温度为30~40℃、乳浓度为35~45%的淀粉乳液,并调节pH值至7.5~8.0;
(2)将辛烯基琥珀酸酐用吐温混合液稀释成质量浓度为3~5%的溶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用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5~8.0,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5~7.0后静置;弃上清液,经洗涤、干燥、粉碎并过80目筛即可。
所述步骤(2)中的吐温混合液是指3~5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5~97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所述步骤(3)中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
所述步骤(4)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
所述步骤(4)中干燥温度为38~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辛烯基琥珀酸酐的稀释方式,因此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乳化困难的缺陷(参见图2、图4)。
2、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性能分析如下:
①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凝沉性:本实验将1%浓度的不同淀粉样品经糊化后置于50mL量筒,观察其凝沉性质,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原淀粉与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凝沉性
Figure G2009101175271D0000021
由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静置时间下,马铃薯原淀粉糊析出的清液体积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糊的要高,并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析出更多的清液。17天后基本达到稳定,共析出约19mL,这说明原淀粉有较强的凝沉性。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后,凝沉性明显降低,且随着取代度的升高,糊的凝沉性呈减弱的趋势。如表1所示,取代度为0.02008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糊在静置9天后没有清液析出,静置时间延长后结果基本不变,其它取代度的也具有相似的结果。即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的淀粉抗凝沉性大大增加,使淀粉糊更加稳定,且取代度越大,稳定性越好。淀粉由于在分子中引入了亲水基团-COONa的同时也引入了疏水基团碳烯基,改善了淀粉糊的凝沉性,使得淀粉糊更加稳定。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引入辛烯基琥珀酸基后分子空间位阻增大,使淀粉分子不易靠拢,从而不易凝沉;另一方面因为疏水性的辛烯基分布与淀粉颗粒之间,阻止了直链淀粉定向排列成结晶,同时引入的羧基加强了亲水性使酯化的淀粉更好的溶于水,从而使得凝沉稳定性增强,并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亲水越强,凝沉性越低。
②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透明度(参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各淀粉样品的透光率都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放置过程中发生了凝沉现象,出现了晶体,从而产生了对光的反射现象,导致透光率随放置时间延长而下降;并且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处理的3种变性淀粉都比原淀粉的透光率要小一些,且有取代度越大的其透光率越小之趋势。
③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冻融稳定性(参见图6)。从图6中可看出,变性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要比原淀粉经冻融处理后析出的水分多,即冻融稳定性减弱了,且取代度越高,冻融稳定性越差。随冻融次数的增加析出的水都逐渐减少,说明其耐受力逐渐增强,与原淀粉情况相同。经多次冻融后各淀粉糊样品的浓度都在逐渐增大。
④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成膜性(参见表2)。
表2  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成膜性
由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成膜性大大增强了。
⑤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溶解度。(参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溶解度比原淀粉有所增大,并且随取代度的增大溶解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与引入的亲水基团有关,增强了淀粉分子的极性,使亲水性增强,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体现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表3   原淀粉与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溶解度
⑥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粘度(参见图7)。由图7可以看出原淀粉及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在低温时都很小且几乎没有差异,但到55℃后有一迅速升高的过程,后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又降低,但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总体高于原淀粉。
⑦马铃薯原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表面张力(参见图8)。由图8可以看出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表面张力都随浓度的增高迅速降低,之后变化的趋势趋于平缓,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表面张力呈下降的趋势。
⑧流变性:
a.质量浓度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流变特性的影响(参见图9)。由图9可以看出,当质量浓度相同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剪切应力相应增大,对于质量浓度高的样品,这种规律越明显。在同一剪切速率下,样品质量浓度越高,其剪切应力越大,表明都为假塑性流体。
b.质量浓度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表观粘度的影响(参见图10)。由图10可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表观粘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剪切速率越低时,这种影响越显著。而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大,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也随着增大。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表观粘度逐渐降低,具有剪切稀化现象。
c.取代度流变性。
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配成2g/dL的淀粉糊,用旋转粘度计进行测试。它们在25℃下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见图11。由图中可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糊的流变曲线是不同程度地凸向剪切应力轴的曲线,可以判断出它们均属于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当剪切速率相同时,剪切应力随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加。根据流变曲线的形状,用幂定律τ=k·γm来描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流变曲线。取代度的流变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
温度为25℃、质量浓度为2g/dL的上述4个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不同的剪切速率下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图中可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糊的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具有剪切变稀现象。从图中还可看出,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后,表观粘度比马铃薯淀粉增大了。
d.触变性(参见图13)。结果表明,在25℃时,2g/dL的马铃薯淀粉和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溶液具有触变性,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触变性有所减小,但不明显。
⑨乳化性质:
a.乳化性能的研究(参见表4)。
表4   马铃薯原淀粉与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乳化性能
Figure G2009101175271D0000051
从表4中可以看出,马铃薯淀粉由于不具备乳化能力,根本无法形成均匀的乳白色状液体,而且液体石蜡很快析出。取代度为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所制得的乳状液发生质的变化,从外观看,该乳状液非常润滑、呈乳脂色,稳定性也比马铃薯淀粉好。随着取代度的提高,所形成的乳状液不仅外观良好,而且稳定性不断提高。取代度为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所制得的乳状液静置4d基本无石蜡析出。
b.对不同物质的乳化力(参见表5)。
表5   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对不同物质的乳化力
Figure G2009101175271D0000052
由表5中的数据可知,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产品的乳化性能良好。
c.表面活性剂的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值(参见表6)。
表6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HLB计算结果
Figure G2009101175271D0000061
从表6中的结果可看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不同取代度下的HLB值都大于10,说明它为亲水性乳化剂,适合于水包油型乳浊液。随着取代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HLB值也随着提高,说明其亲水性增强。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糊化温度较低、糊粘度高、弹性好;马铃薯淀粉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口味醇厚,无刺激气味,对于其它食物不会产生风味掩饰作用。同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与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或辛烯基琥珀酸玉米淀粉酯相比,其成膜性好、溶解度高、乳化性能强、产品透明、冻容稳定性高、粘度和表面张力大,是替代合成食品乳化剂和增稠剂的理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有效物含量高,产品性能稳定,产品的取代度为0.01862,成品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为0.13%,达到食品级标准。
4、本发明生产工艺及操作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食用变性淀粉胶、乳化香精、粉末香精、油脂和维生素产品、微胶囊粉末制品、软饮料、酸乳和乳酪、罐头食品、色拉调料、糖果。也可用于其他行业,如药品、化妆品、纺织、造纸和乳胶涂料等方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原淀粉的红外光谱(KBr压片)。
图2为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红外光谱(KBr压片)。
图3为原淀粉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原淀粉与本发明生产的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透明度。(◆为原淀粉;■为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20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8)
图6为原淀粉与本发明的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冻融稳定性。
图7为原淀粉与本发明生产的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为原淀粉;■为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
图8为本发明生产的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表面张力。(◆为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
图9为不同质量浓度的原淀粉与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的流变特性。其中a为原淀粉P;b为DS1∶DS=0.01049;c为DS2∶DS=0.01423;d为DS3∶DS=0.02088。(◆为1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1.5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2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2.5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
图10为不同质量浓度的原淀粉与为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的表观粘度。其中a为原淀粉P;b为DS1∶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c为DS2∶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d为DS3∶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1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1.5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2g/dl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为2.5g/d1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溶液)
图11为本发明生产的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流变特性。(◆为原淀粉;■为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
图12为不同取代度对马铃薯原淀粉与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表观粘度的影响。(◆为原淀粉;■为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为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
图13为马铃薯原淀粉与本发明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触变性。其中a为原淀粉P;b为DS1∶DS=0.01049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c为DS2∶DS=0.01423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d为DS3∶DS=0.02088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案可以使本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甘肃省腾胜淀粉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淀粉20kg与38kg水混和,在30℃下用无锡市东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00LBLD1.1-100型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搅拌成乳浓度为35%的淀粉乳液,并用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
(2)将0.6kg辛烯基琥珀酸酐用20kg吐温混合液稀释成浓度为3%的溶液;其中吐温混合液是指3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5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放入100LBLD1.1-100型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反应体系,然后用质量浓度为2%的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5,反应时间为3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质量浓度为2%的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5后,室温下静置至澄清;弃上清液,分别用水洗数次后,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一次;然后用吴江亚泰烘箱制造厂生产的10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40℃下进行干燥,再经北京兴时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FDV实验室超细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即得19.12kg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产品。
经测试,成品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为0.125%。
实施例2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kg马铃薯淀粉与32.6kg水混和,在35℃下用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搅拌成乳浓度为38%的淀粉乳液,并用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7。
(2)将0.6kg辛烯基琥珀酸酐用15kg吐温混合液稀释成浓度为4%的溶液;其中吐温混合液是指4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6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放入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反应体系,然后用质量浓度为2%的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7,反应时间为3.5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2%的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7后,室温下静置至澄清;弃上清液,分别用水洗数次后,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一次;然后用10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39℃下进行干燥,再经FDV实验室超细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即得19.29kg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产品。
经测试,成品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为0.127%。
实施例3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kg马铃薯淀粉与28kg水混和,在40℃下用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搅拌成乳浓度为42%的淀粉乳液,并用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
(2)将0.6kg辛烯基琥珀酸酐用12kg吐温混合液稀释成浓度为5%的溶液;其中吐温混合液是指料液比为5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7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放入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反应体系,然后用质量浓度为2%的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8,反应时间为4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2%的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8后,室温下静置至澄清;弃上清液,分别用水洗数次后,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一次;然后用10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40℃下进行干燥,再经FDV实验室超细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即得19.07kg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产品。
经测试,成品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为0.136%。
实施例4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kg马铃薯淀粉与24.4kg水混和,在30℃下用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搅拌成乳浓度为45%的淀粉乳液,并用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
(2)将0.6kg辛烯基琥珀酸酐用12kg吐温混合液稀释成浓度为5%的溶液;其中吐温混合液是指5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7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放入不锈钢蒸汽加热恒温搅拌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反应体系,然后用质量浓度为2%的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8.0,反应时间为4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2%的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7.0后,室温下静置至澄清;弃上清液,分别用水洗数次后,用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一次;然后用10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38℃下进行干燥,再经FDV实验室超细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即得18.96kg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产品。
经测试,成品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为0.144%。

Claims (5)

1.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马铃薯淀粉与水混和成温度为30~40℃、乳浓度为35~45%的淀粉乳液,并调节pH值至7.5~8.0;
(2)将辛烯基琥珀酸酐用吐温混合液稀释成质量浓度为3~5%的溶液;
(3)将淀粉乳液与所述步骤(2)中稀释后的烯基琥珀酸酐混合,并用NaOH溶液使pH值保持在7.5~8.0,直至反应结束,得到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
(4)用盐酸溶液调整步骤(3)所得的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乳液的pH值至6.5~7.0后静置;弃上清液,经洗涤、干燥、粉碎并过80目筛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吐温混合液是指3~5质量份数的吐温与95~97质量份数水的混合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干燥温度为38~40℃。
CN200910117527A 2009-10-21 2009-10-21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696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7527A CN101696245A (zh) 2009-10-21 2009-10-21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7527A CN101696245A (zh) 2009-10-21 2009-10-21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6245A true CN101696245A (zh) 2010-04-21

Family

ID=4214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7527A Pending CN101696245A (zh) 2009-10-21 2009-10-21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624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5702A (zh) * 2010-08-09 2010-11-03 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 低粘度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1891830A (zh) * 2010-07-06 2010-11-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淀粉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7280A (zh) * 2011-11-16 2012-03-07 广西大学 超临界条件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702368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流动性淀粉及其干法制备方法
CN102766218A (zh) * 2012-08-14 2012-11-07 苏州高峰淀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日用护肤品领域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铝的生产方法
WO2013166835A1 (zh) * 2012-05-08 2013-11-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3966901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玉米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含有均匀键合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基团的试剂的纸张施胶
CN105017435A (zh) * 2015-06-24 2015-11-04 上海交通大学 富含缓慢消化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的制备及其用途
CN105063127A (zh) * 2015-09-08 2015-11-18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肉豆蔻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7056499A (zh) * 2017-06-06 2017-08-18 安徽云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的西兰花培育方法
CN107573422A (zh) * 2017-08-11 2018-01-12 天津科技大学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8707251A (zh) * 2018-05-23 2018-10-26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抑制采后真菌的淀粉膜制备方法
CN109485739A (zh) * 2018-11-06 2019-03-19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1830A (zh) * 2010-07-06 2010-11-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淀粉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5702A (zh) * 2010-08-09 2010-11-03 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 低粘度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367280A (zh) * 2011-11-16 2012-03-07 广西大学 超临界条件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367280B (zh) * 2011-11-16 2013-06-12 广西大学 超临界条件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702368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流动性淀粉及其干法制备方法
WO2013166835A1 (zh) * 2012-05-08 2013-11-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766218A (zh) * 2012-08-14 2012-11-07 苏州高峰淀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日用护肤品领域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铝的生产方法
CN103966901B (zh) * 2013-01-30 2017-04-12 玉米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含有均匀键合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基团的试剂的纸张施胶
CN103966901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玉米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含有均匀键合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基团的试剂的纸张施胶
CN105017435A (zh) * 2015-06-24 2015-11-04 上海交通大学 富含缓慢消化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的制备及其用途
CN105063127A (zh) * 2015-09-08 2015-11-18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肉豆蔻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7056499A (zh) * 2017-06-06 2017-08-18 安徽云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的西兰花培育方法
CN107573422A (zh) * 2017-08-11 2018-01-12 天津科技大学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CN108707251A (zh) * 2018-05-23 2018-10-26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抑制采后真菌的淀粉膜制备方法
CN109485739A (zh) * 2018-11-06 2019-03-19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WO2020093960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6245A (zh)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Jan et al. Structural,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isolated from Indian quinoa varieties
CN101124276B (zh) 含有黄原胶的水分散性组合物
Singh et al. Morphological,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ch isolated from New Zealand Kamo Kamo (Cucurbita pepo) fruit–A novel source
CN105077086A (zh) 颗粒魔芋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代餐粉中的用途
CN103271308B (zh) 高透明度魔芋粉制备方法
Salazar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ilmogenic aptitude for edible packaging of Ecuadorian discard green banana flours (Musa acuminanta AAA)
CN104902763B (zh) 番茄纤维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CN100398565C (zh) 一种酰胺化果胶的生产工艺
CN108777974A (zh) 豆渣与含纤维果胶制品的共混物
Min et al. Effects of extrusion parameter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axseed snack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US10477885B2 (en) Tomato-derived thickening agent
Yang et al. Structural, physico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isolated from banana varieties (Musa spp.)
Shi 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from pachyrhizus erosus with low digestibility
CN104206545A (zh) 一种羽扇豆豆奶用食品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K1816920T3 (en) Fiber composition in liquid form.
CA2961559C (en) Oil-in-water emulsion containing first flour and second flour high in amylopectin
Tokuyasu et al. “Nata Puree,” a Novel Food Material for Upgrading Vegetable Powders, Made by Bacterial Cellulose Gel Disinteg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 3)(1, 4)-β-Glucan
CN109879976A (zh) 一种高直链淀粉的制备方法
JP2012139148A (ja) 分散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飲料
CN86107462A (zh) 从沙蒿籽中制取胶质及其副产品的方法
EP3880007B1 (en) Vinaigrette
Oderinde et al. PROXIMATE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A NOVEL AFRICAN STAR APPLE (Chrysophyllum albidum) SEED NUT STARCH AS SUPPLEMENT TO INDUSTRIAL STARCH.
Han et al. Pasting, Rheological and Ge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Sweet Potato Starch by Eucommia Ulmoides Leaf Powder
Ogechukwu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ch from unripe plantain (Musa paradisiaca) pe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