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7442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7442B
CN101687442B CN2008800233485A CN200880023348A CN101687442B CN 101687442 B CN101687442 B CN 101687442B CN 2008800233485 A CN2008800233485 A CN 2008800233485A CN 200880023348 A CN200880023348 A CN 200880023348A CN 101687442 B CN101687442 B CN 101687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mferential groove
drain
circumferential
tire
counter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33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7442A (zh
Inventor
土桥健介
小岛崇明
藤田俊吾
永井秀
岩渕聪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7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7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74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8Tread patterns irregular patterns with particular pitch sequ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92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11/132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asymme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其设置有至少两条周向主沟;以及肋,其由周向主沟限定在胎面中央部,其中,在胎面中央部形成有副沟,所述副沟具有沿轮胎赤道方向延伸的周向沟部分以及以相对于周向沟部分以锐角弯曲的方式从周向沟部分的一端延伸的轴向沟部分,并且副沟的至少一端开口到周向主沟中。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减小由于形成在轮胎的胎面花纹中的周向主沟所引起的气柱共鸣(columnarresonance)。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车辆的安静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轮胎噪音在汽车噪声中占的比率变得较大,减小这种轮胎噪音成为了重要的事情。特别地,人耳容易听到的大约1000Hz的轮胎噪音成为车外噪声(off-vehicle noise)的主要因素,并且从环境问题的视角来看,也需要针对该噪声迅速提出对策。
通常已知在大约800Hz到1400Hz的频率范围内的轮胎噪音由所谓的气柱共鸣产生,该气柱共鸣由限定在轮胎的接地面中的形成于胎面中的周向沟和路面之间的气柱中的共鸣导致。
在具有周向主沟的轮胎接触地面的状态下,在周向主沟的沟壁和接地面之间形成长度与接地长度相同的管。结果,该管中的空气随着轮胎的运转被重复地压缩和释放,由此产生被称为气柱共鸣的噪声。该气柱共鸣的频率f0是恒定的频率,通过下式表示:
f0=v/2L
其中v是声速,L是管的长度,即周向沟的长度。
为了抑制该气柱共鸣,WO2004/103737公开了一种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能够抑制轮胎的湿特性(wet performance)的降低、保持驾驶稳定性并减小轮胎的气柱共鸣,在该胎面花纹中,胎面1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周向主沟2、3和多个形成到至少一个周向主沟(图7中是周向主沟2)的轴向副沟5,周向主沟2、3在周向上以直线状或锯齿状延伸,其中轴向副沟5的一端开口到该周向主沟中且另外一端终止于陆部(land portion),而且,接地面中总是完整地包括一个以上的轴向副沟5,如图7所示。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从周向主沟分支的副沟,能够分散气柱共鸣的频率。当该频率被分散时,人们感觉到容易听到的声音变得柔和并且变得安静。该效果被称为向白噪声的转变(change to white noise)。
频率的分散效果取决于副沟的形状。具体地,被分散的和新产生的声音的频率通过下式表示:
f=(2n-1)×v/4l
n:振动次数(n=1,3,5...)
其中,l是副沟的长度,v是声速。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WO2004/103737所描述的充气轮胎中,与周向主沟连续的轴向副沟能够分散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的频率并将气柱共鸣转变为白噪声。但是,为增强该技术的效果,仍存在下面的问题。
在WO2004/103737所描述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副沟5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周向主沟2、3之间的肋12被副沟5分割,如图7所示。这样,肋12的夹在副沟5和周向主沟3之间的部分的刚度极大地降低,从而恶化了驾驶稳定性。因此,存在不能设置有助于声音吸收的足够数量的副沟的问题。
已经发现,通过使副沟由开口到周向主沟的轴向沟部分和周向沟部分构成并通过使该轴向沟部分相对于周向沟部分以锐角弯折,能够确保副沟的足够长度并能够实现降低噪声水平而不降低肋的刚度。
这就是说,发现如图8的(a)中所示的相对于周向沟部分以锐角弯折的副沟5的周向距离比如图8的(b)中所示的以钝角弯折的周向沟部分的长度相同的副沟5的周向距离短。因此,即使在具有小的轮胎尺寸(外径)的轮胎中,设置以锐角弯折的连接到周向主沟的副沟,使得能够降低气柱共鸣。
另外,已经发现设置在胎面中央部的周向沟容易嵌石。这是因为,由于接地和复原变形(stepping-in and kicking-outdeformation)而变形的轴向沟会被打开,而不产生这种变形的周向沟不会被打开。当在胎面中央部设置副沟时,尤其是当夹着周向沟部分的陆部的刚度降低时,这导致容易在沟中发生嵌石的问题。换句话说,具有局部低刚度的部分,例如胎面接地面与副沟的沟壁接触处的顶部嵌石而变形并吸收由接地和复原而引起的轮胎变形,从而使石子容易被留在副沟中。已经发现,石子尤其容易留在副沟以锐角弯曲的部分中。
气柱共鸣从周向主沟中的如上所述被看作气柱的压缩空气产生,并且该气柱共鸣现象容易产生于胎面中央部的周向主沟中。发明人已经发现,为了减小胎面中央部中的周向主沟中的气柱共鸣,优选的是在胎面中央部中设置从周向主沟分支的上述副沟,尤其在包括轮胎赤道的肋中设置副沟。另外,在副沟设置在胎面侧的情况下,驾驶稳定性可能会恶化并且可能会产生不均匀的磨损。同样基于这样的视角,优选的是在胎面中央部中设置所述副沟。
当胎面设置有多个周向主沟时,胎面被分为胎面侧部和胎面中央部。这里所使用的胎面中央部指的是邻近于胎面的一个胎面边缘的周向主沟和邻近于另一胎面边缘的周向主沟之间的区域。另外,下面说明的中央肋指的是包括胎面赤道的肋。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减小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并改善排水性能(drainage performance)而不牺牲优秀的驾驶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耐嵌石性(stone strapping resistance)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题如下: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所述胎面设置有至少两条周向主沟;以及肋,所述肋由所述周向主沟在胎面中央部限定出;其中,在所述胎面中央部形成有副沟,所述副沟具有周向沟部分和轴向沟部分,所述周向沟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沟部分以相对于所述周向沟部分以锐角弯曲的方式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一端延伸,并且所述副沟的至少一端开口到所述周向主沟中。
(2)根据上述(1)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周向主沟在轮胎赤道两侧成对。
(3)根据上述(1)或(2)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在限定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两个沟壁中的至少一个沟壁处相对于所述胎面的表面倾斜。
(4)根据上述(3)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倒角部形成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位于所述轴向沟部分一侧的一个沟壁。
(5)根据上述(3)或(4)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于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一个沟壁的所述倒角部相对于所述胎面的表面的倾角在20度到60度的范围内。
(6)根据上述(3)到(5)中的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倒角部形成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位于所述轴向沟部分一侧的一个沟壁,并且所述倒角部的深度是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深度的10%到60%。
(7)根据上述(1)到(6)中的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沿着所述周向沟部分的长度方向测量的长度大于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的沿着所述轴向沟部分的长度方向测量的长度,并且
由所述周向沟部分的长度与所述轴向沟部分的长度相加获得的所述副沟的全长在所述胎面的接地长度的40%到60%的范围内。
(8)根据上述(1)到(7)中的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深度小于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的深度。
(9)根据上述(1)到(8)中的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在邻近开口到所述周向主沟的开口的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轴向沟部分在除所述邻近区域之外的区域的深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副沟的至少一端开口到周向主沟中且副沟以锐角弯折的方式在胎面中央部中设置副沟,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并改善排水性能而不牺牲优秀的驾驶稳定性的充气轮胎。另外,通过设置带有倒角部的副沟,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在胎面中央部中形成副沟而产生嵌石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典型地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的(c)是图1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2的(a)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的(b)示出沿着图2的(a)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3的(a)到图3的(c)分别示出传统例轮胎A到C的胎面花纹。
图4的(a)到图4的(d)分别示出实施例轮胎A到D的胎面花纹。
图5的(a)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轮胎E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5的(b)示出沿着图5的(a)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6的(a)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轮胎F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6的(b)示出沿着图6的(a)中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
图7示出传统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8的(a)示出了副沟以锐角弯曲的示例,图8的(b)示出副沟以钝角弯曲的示例。
附图标记说明
1胎面
2、3、6周向主沟
4中央肋
5、7、8、9、10副沟
12肋
15A、15B刀槽
5C周向沟部分
5W、5W1、5W2轴向沟部分
5M倒角部
C轮胎赤道
P开口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
另外,由于该轮胎的内部加强结构等类似于通常的子午线轮胎的内部加强结构等,所以不对其进行说明。
图1的(a)是典型地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的(c)是图1的(a)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的(a)所示,轮胎的胎面1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沟2、3和位于周向主沟2、3之间的中央肋4,周向主沟2、3在轮胎赤道C两侧形成一对并沿着轮胎赤道C(也就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另外,该中央肋4设置有副沟5。各副沟5均具有沿着轮胎赤道C延伸的周向沟部分5C以及从周向沟部分5C的一端朝向两个周向主沟2、3中的周向主沟2延伸的轴向沟部分5W,轴向沟部分5W邻近于轮胎赤道C形成并开口到周向主沟2中。
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副沟5与周向主沟2连通,能够如上所述地分散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的频率。
就声音吸收效果之外的排水效果而言,胎面优选地设置有具有一定长度的多个沟。由此,通过形成以锐角弯曲的副沟,可以在确保肋的刚度的同时形成多个沟而不分割肋。
优选地,特别地在接地压力高的中央肋4中设置沟,使得通过设置上述的副沟5而提高排水性能和安静性(calmcharacteristics)。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胎面中央部、尤其在中央肋4中设置副沟5,保持良好的驾驶稳定性,分散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的频率,并提高排水性能。
从副沟本身的角度来看,整个副沟必须接触地面以吸收反射的声波。另外,根据该观点,整个副沟应该以锐角弯折以容易接触地面。因此,特别地,具有大的接触宽度和小的扁平率的轮胎优选地具有弯折的副沟。
尽管图1的(a)示出了副沟5开口到周向主沟2中的示例,但副沟5也可以开口到周向主沟3中。从气柱共鸣的分散效果的角度来看,优选地为全部的周向主沟设置副沟5。
如图1的(b)所示,重要的是,副沟5的周向沟部分5C在周向沟部分5C的沟壁上具有相对于胎面1的表面倾斜的楔状(tapered)倒角部5M。尽管图1的(b)示出了倒角部5M被设置于轮胎赤道C侧的沟壁上的示例,设置于轮胎赤道C的相对侧的沟壁上的倒角部5M也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特别地,因为轮胎赤道C中的接地压力高并且易于发生嵌石,所以优选地是将倒角部设置于轮胎赤道C侧的沟壁上。
倾角θ是由平行于轮胎轴线并经过副沟5的周向沟部分5C的开口边缘P的线段和周向沟部分5C的倒角部5M所形成的角。
当副沟5被设置于轮胎的胎面1的中央肋4中时,特别地,周向沟部分5C的两侧的陆部的刚度减小,使得周向沟部分5C嵌石。局部低刚度的部分,例如,胎面接地面的与沟壁接触的顶部嵌石而发生变形并吸收由于接地和复原而产生的变形,使得石子容易被留在沟中。因此,通过在周向沟部分5C中设置倒角部5M,能够切除局部低刚度的部分并且改善耐嵌石性。
另外,通过在周向沟部分5C中设置倒角部5M,由于副沟5的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了副沟的容积,并且增强了频率分散效果,这导致气柱共鸣的减小和排水性能的提高。通过在周向沟部分5C中设置倒角部5M,由于胎面的接地面积减小,可能使驾驶稳定性恶化。但是,由于低刚度部分被切除且被切除的面积小,所以对驾驶稳定性的影响被认为可以忽略。
本发明的效果能够通过在以锐角弯曲并终止于陆部的副沟中设置该倒角部来实现。虽然未示出,本发明的效果也能够通过在弯曲三次以上的副沟的周向沟部分中设置倒角部来实现。
这里所用的轴向指的是基本上垂直于周向主沟并且相对于周向主沟成30度到90度。另外,周向相对于周向主沟成0度到20度范围的角度。周向沟部分不必在其全长上相对于周向主沟具有上述范围的角度,并且能够如下所述地轻微地弯曲。重要的是,由分别具有上述范围的角度的周向沟部分和轴向沟部分形成锐角。
另外,倾角θ优选地在20度到60度的范围内。当该角度小于20度时,嵌石改善的效果小。另一方面,当该角度大于60度时,陆部被较大地切除而减小了肋的刚度,使得驾驶稳定性被劣化。
如图1的(c)所示,沿着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方向测量的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LC比沿着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方向测量的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LW长。原因如下。为充分地实现气柱共鸣的分散,副沟的全长应该具有一定的长度。但是,由于具有副沟的肋较薄,周向沟部分5C必须被加长。
在图1的(c)中,沿着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方向测量的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LC是经过周向沟部分5C的沟宽W的中心的线段的长度,该沟宽W不包括倒角部,沿着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方向测量的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LW是经过轴向沟部分5W的中心的线段的长度。
另外,通过将沿着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方向测量的周向沟部分5C的长度LC与沿着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方向测量的轴向沟部分5W的长度LW相加得到的副沟5的全长(LC+LW)优选地在胎面的接地长度的40%到60%的范围内。
这是因为,发明人已经研究发现当副沟5的全长是胎面的接地长度的大约一半时,能够良好地分散气柱共鸣的频率。
接着,将说明进一步提高胎面1的刚度的构造。
胎面在轮胎轴向上比在轮胎周向上更容易变形。另外,当胎面中形成沟时,沟越深,则胎面的刚度越小。因此,周向沟部分5C的深度优选地小于轴向沟部分5W的深度。采用该结构,能够增大副沟周围的陆部的刚度并实现驾驶稳定性。
优选地,对于副沟5的轴向沟部分5W来说,轴向沟部分5W在邻近对周向主沟2的开口的区域的深度小于轴向沟部分5W在除该邻近区域之外的区域的深度。
换句话说,通过将轴向沟部分5W在邻近对周向主沟2的开口的区域的截面积设定为小于轴向沟部分5W在除该邻近区域之外的区域的截面积,可以进一步改善轴向沟部分5W的干涉效应并促使周向主沟2的气柱共鸣向白噪声的转变
另外,通过将轴向沟部分5W的邻近对周向主沟2的开口的区域的深度设定得较小,与被除该邻近区域之外的区域处的轴向沟部分5W分割的陆部相比,被该邻近区域分割的陆部的刚度增大,从而增强了变形阻力和驾驶稳定性。
实施例
接着,实验性地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并评价它们的性能。下面将说明结果。
图2的(a)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轮胎的非对称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的(b)示出了沿着图2的(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基本构造与参考图1的(a)说明的胎面花纹的基本构造类似。也就是说,胎面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沟2、3和位于周向主沟2、3之间的中央肋4,周向主沟2、3在轮胎赤道C两侧形成一对并沿着轮胎赤道C延伸。另外,该中央肋4设置有副沟5,副沟5由周向沟部分5C和轴向沟部分5W以轴向沟部分5W以锐角弯曲并终止于中央肋4的方式构成。
如图2的(b)所示,周向沟部分5C在周向沟5C的轮胎赤道C侧的沟壁上具有相对于胎面的表面倾斜的楔状倒角部5M。倾角θ为45度。
实施例轮胎的周向沟部分5C的尺寸如下:沟宽(不包括倒角部5M)为1.5mm;沟深为4.6mm;倒角部5M的宽度为1.6mm;倒角部5M的深度为1.6mm;沟底的曲率半径为0.7mm。
传统例轮胎A到C及实施例轮胎A到H的轮胎尺寸为215/60R16。
图3的(a)到图3的(c)分别示出了传统例轮胎A到C的胎面花纹。
传统例轮胎A没有设置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中央肋4中的副沟5,而是设置有开口到胎面侧的周向主沟6中的副沟7,如图3的(a)所示。
传统例轮胎B没有设置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周向主沟3和中央肋4中的副沟5,而在中央肋4中设置有副沟9,副沟9开口到周向主沟6中并以钝角弯曲,如图3的(b)所示。
传统例轮胎C没有设置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中央肋4中的副沟5,也未设置任何其它附加的副沟。
图4的(a)到图4的(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轮胎A到D的胎面花纹。图5的(a)示出实施例轮胎E的胎面花纹,图6的(a)示出了实施例轮胎F的胎面花纹。
如图4的(a)所示,实施例轮胎A在中央肋4中设置有开口到周向主沟3中的副沟8,而不是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副沟5。
类似于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情况,实施例轮胎B在胎面的中央肋4中设置有副沟5,但副沟5的周向沟部分不具有倒角部。
与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相同的实施例轮胎C示于图4的(c)中,以用于参考。实施例轮胎C以切除实施例轮胎B的副沟5的周向沟部分的沟壁的方式而具有副沟的倒角部。
实施例轮胎A到实施例轮胎C的所有副沟都以直线方式延伸。
实施例轮胎D没有设置图2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的中央肋4中的副沟5,而设置有开口到周向主沟3中的副沟10,如图4的(d)所示。副沟10具有开口到周向主沟3中的周向部分和从该周向部分以锐角弯曲的轴向部分。该弯曲角大于其它实施例轮胎的弯曲角。另外,周向主沟3比它实施例轮胎的周向主沟细。
图5的(a)示出了实施例轮胎E的非对称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5的(b)示出了沿着图5的(a)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5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E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沟2、3和位于周向主沟2、3之间的中央肋4,周向主沟2、3在轮胎赤道C两侧形成一对并沿着轮胎赤道C延伸。另外,该中央肋4设置有副沟5,副沟5由周向沟部分5C及开口到周向主沟3的轴向沟部分5W构成。副沟5以锐角弯折并终止于中央肋4中。周向主沟2通过刀槽15A连接到周向沟部分5C,且周向主沟3通过刀槽15B连接到轴向沟部分5W。
如图5的(b)所示,周向沟部分5C在周向沟部分5C的轮胎赤道C的相反侧的沟壁上具有相对于胎面的表面倾斜的楔状倒角部5M。倾角θ为31度。实施例轮胎E的周向沟部分5C的尺寸如下:沟宽(不包括倒角部5M)为4.7mm;沟深为4.7mm;倒角部5M的宽度为6.1mm;倒角部5M的深度为3.6mm;沟底的曲率半径为0.7mm。
由于容易发生嵌石的部位依据周向沟部分5C的沟宽、沟深和曲率的组合而变化,所以在周向沟部分5C中设置倒角部5M的位置可以依据容易发生嵌石的部位来确定。
图6的(a)示出实施例轮胎F的非对称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6的(b)示出沿着图6的(a)中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
图6的(a)中示出的实施例轮胎F在两个周向主沟2、11之间设置有肋12和副沟5,周向主沟2、11在轮胎赤道C两侧形成一对并沿着轮胎赤道C延伸,副沟5由肋12中的周向沟部分5C和两个轴向沟部分5W1、5W2构成。副沟5以锐角弯折并终止于肋12中。周向主沟2连接到轴向沟部分5W1,轴向沟部分5W1连接到周向沟部分5C,且周向沟部分5C弯曲并以锐角弯折以连接到轴向沟部分5W2
如图6的(b)所示,周向沟部分5C在周向沟部分5C的轮胎赤道C侧的沟壁上具有相对于胎面的表面倾斜的楔状倒角部5M。倾角θ为28度。实施例轮胎F的周向沟部分5C的尺寸如下:沟宽(不包括倒角部5M)为2.4mm;沟深为6.1mm;倒角部5M的宽度为3.8mm;倒角部5M的深度为2.0mm;沟底的曲率半径为0.7mm。
另外,所生产的实施例轮胎G除未设置倒角部以外与实施例轮胎E相同,所生产的实施例轮胎H除未设置倒角部以外与实施例轮胎F相同。
各传统例轮胎A到C和实施例轮胎A到H均被安装在具有55的扁平率和16x7J的轮辋上,然后该轮胎/轮辋组件作为前轮和后轮被安装到乘用车的4轮。220kPa的轮胎内压被施加到前轮和后轮。并施加对应于两名乘客的负载。
评价各传统例轮胎A到C及实施例轮胎A到H的驾驶稳定性、排水性能、气柱共鸣到白噪声的转变及耐嵌石性。
<驾驶稳定性的测量>
以从低速到大约150km/h的速度在测试道路上驾驶具有上述条件的车辆,该测试道路具有包括长的直线部分的环路以及带有许多缓弯的操纵评价道路,并且基于驾驶员的感觉评价驾驶稳定性(操纵响应),10分为满分。在实施例轮胎A的值被定义为0的情况下,以指数表示驾驶稳定性,结果示于表2。
只有传统例轮胎C的结果为+1,这可能是由于中央肋4中无副沟。其它的传统例轮胎和实施例轮胎A到D表现出相同的结果。至于驾驶稳定性,所有实施例轮胎的结果都表明保持了良好的驾驶稳定性。
<排水性能的测量>
驾驶具有上述条件的车辆并在水深10mm的直线道路上加速,并测量产生打滑时的速度。打滑速度以如下方法定义。使用第五轮测量行驶距离并且以每分钟的转数绘制测量结果。当倾斜急剧变化时,对应于每分钟转数的速度被定义为打滑产生速度。测量三次打滑产生速度,并将平均值定义为平均产生速度。在实施例轮胎A的值被定义为100的情况下,以指数表示该平均产生速度并评价排水性能。结果示于表2。
在中央肋4中不具有以锐角弯曲的副沟的传统例轮胎B和C表现出不好的结果。尽管未在表2中示出实施例轮胎D的结果,但实施例轮胎D表现出好于传统例轮胎C的结果。至于排水性能,所有的实施例轮胎表现出的结果都不小于99的指数,这等于或好于传统例轮胎的指数。
<气柱共鸣到白噪声的转变的测量>
在与上述驾驶稳定性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基于驾驶员的感觉来评价气柱共鸣到白噪声的转变。当评价结果中的差异不小于1时,意味着显著的差异。
至于气柱共鸣到白噪声的转变,具有开口到胎面中央部的周向主沟中的副沟的轮胎表现出良好的结果。尽管表2中未示出实施例轮胎D的结果,但实施例轮胎D表现出的结果要好于传统例轮胎C的结果。所有的实施例轮胎的表现出的结果都不小于1.6,这意味着改善的结果以及与除传统例轮胎B之外的传统例轮胎的结果的显著的差异。
<耐嵌石性的测量>
在嵌石模式及后续的石释放模式下驾驶具有上述条件的车辆,然后测量留在传统例轮胎A到C及实施例轮胎A到H中的石子的数量。在嵌石模式和石释放模式下行驶的条件在表1中示出,并且它们的结果在表2和表3中示出。天气晴好并且温度为12℃
[表1]
  在嵌石模式下行驶   在石释放模式下行驶
  场所   持续砾石路   持续环路
  行驶距离   大约1km   大约2km
速度 20km/h(恒定)   20→70→80→20km/h(均匀地行驶)
  转向力   接近零   弯曲道路对应0.23G
[表2]
Figure G2008800233485D00161
[表3]
Figure G2008800233485D00162
在表2和表3中,“小”指石子的直径小于5mm,“中”指石子的直径不小于5mm并且小于10mm,“大”指石子的直径不小于10mm。
至于耐嵌石性,与传统例轮胎A到C的结果及其它的实施例轮胎的结果相比,具有倒角部的实施例轮胎C在耐嵌石性方面表现出改善的结果。
与实施例轮胎G、H的结果相比,具有倒角部的实施例轮胎E、F在中等石子和大石子的耐嵌石性方面表现出改善的结果。
尽管在具有其它扁平率尺寸的轮胎中看到了耐嵌石性的改善,但是由于不具有倒角部且具有不超过55的扁平率的实施例轮胎G、H中嵌入了较多的石子,本发明的效果尤其与实施例轮胎G、H相比仍然是显著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轮胎能够保持良好的驾驶稳定性、将周向主沟中产生的气柱共鸣转变为白噪声以减小气柱共鸣,并改进排水性能和耐嵌石性。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胎面,所述胎面设置有至少两条周向主沟;以及
肋,所述肋由所述周向主沟在胎面中央部限定出;
其中,在所述胎面中央部形成有副沟,所述副沟具有周向沟部分和轴向沟部分,所述周向沟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沟部分以相对于所述周向沟部分以锐角弯曲的方式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一端延伸,并且
所述副沟的至少一端开口到所述周向主沟中,
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在邻近开口到所述周向主沟的开口的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轴向沟部分在除所述邻近区域之外的区域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主沟在轮胎赤道两侧成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具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在限定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两个沟壁中的至少一个沟壁处相对于所述胎面的表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形成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位于所述轴向沟部分一侧的一个沟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一个沟壁的所述倒角部相对于所述胎面的表面的倾角在20度到60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形成于所述周向沟部分的位于所述轴向沟部分一侧的一个沟壁,并且所述倒角部的深度是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深度的10%到6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沿着所述周向沟部分的长度方向测量的长度大于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的沿着所述轴向沟部分的长度方向测量的长度,并且
由所述周向沟部分的长度与所述轴向沟部分的长度相加获得的所述副沟的全长在所述胎面的接地长度的40%到6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沟的所述周向沟部分的深度小于所述副沟的所述轴向沟部分的深度。
CN2008800233485A 2007-05-14 2008-05-09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7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7895 2007-05-14
JP127895/2007 2007-05-14
JP315116/2007 2007-12-05
JP2007315116 2007-12-05
PCT/JP2008/058671 WO2008143034A1 (ja) 2007-05-14 2008-05-09 空気入りタイヤ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8297.4A Division CN102423993B (zh) 2007-05-14 2008-05-09 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7442A CN101687442A (zh) 2010-03-31
CN101687442B true CN101687442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03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33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7442B (zh) 2007-05-14 2008-05-09 充气轮胎
CN2011103082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3993B (zh) 2007-05-14 2008-05-09 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82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3993B (zh) 2007-05-14 2008-05-09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74497B2 (zh)
EP (2) EP2154008B1 (zh)
JP (1) JP5231405B2 (zh)
KR (2) KR101154773B1 (zh)
CN (2) CN101687442B (zh)
ES (1) ES2398403T3 (zh)
WO (1) WO2008143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6012B2 (ja) * 2007-09-12 201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16675B2 (ja) 2008-04-22 2011-11-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46663B2 (ja) * 2009-04-16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09303B2 (ja) * 2009-08-07 2011-06-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396203B2 (ja) * 2009-09-03 2014-01-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WO2011077561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JP5475476B2 (ja) * 2010-01-0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54402B1 (en) 2010-03-29 2016-06-0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103298631B (zh) * 2010-11-15 2016-03-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JP5337201B2 (ja) * 2011-06-20 2013-11-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12320B (zh) * 2013-02-25 2016-01-06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胎研究所 低噪花纹块
JP5977696B2 (ja) 2013-03-13 2016-08-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0442B2 (ja) * 2013-08-23 2015-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4212349A1 (de) * 2014-06-26 2015-12-3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591149B2 (ja) * 2014-08-29 2019-10-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768396S1 (en) * 2014-10-24 2016-10-11 Under Armour, Inc. Textile with deposited pattern
JP6834291B2 (ja) * 2016-09-21 2021-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407257B2 (en) * 2017-09-06 2022-08-0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6929188B2 (ja) * 2017-10-13 2021-09-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02893B2 (ja) * 2018-04-17 2022-07-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EP3744537B1 (en) * 2019-05-31 2021-12-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7139288B2 (ja) * 2019-06-11 2022-09-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341A (zh) * 1999-06-30 2002-07-17 倍耐力轮胎公司 机动车的高性能轮胎
CN1642759A (zh) * 2002-03-28 2005-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9508A (ja) * 1988-12-29 1990-07-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191226A (ja) * 1992-12-25 1994-07-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804218B2 (ja) * 1993-06-17 1998-09-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971106A (ja) * 1995-09-08 1997-03-1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559378B2 (ja) * 1996-02-29 2004-09-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対
JP3017677B2 (ja) * 1996-06-10 2000-03-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冬用乗用車用タイヤ
JPH1137617A (ja) 1997-07-15 1999-02-12 Daikin Ind Ltd 自然冷媒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US6123130A (en) * 1997-11-11 2000-09-26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Tire having improved wet stopping capability
EP0928707B1 (en) * 1998-01-07 2003-05-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motorcycle
EP0989000A3 (de) * 1998-09-24 2002-02-06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uftreifen mit schall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JP3308251B2 (ja) * 1999-12-07 2002-07-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640858B2 (en) * 1999-12-07 2003-11-0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having tread grooves having right-hand groove wall and left-hand groove wall
US6514366B1 (en) * 2000-02-10 2003-02-04 Bridgestone/Firestone North American Tire, Llc Method of developing tread pattern
JP4408629B2 (ja) 2001-03-30 2010-02-03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車のタイヤのためのトレッドパターン
JP4216545B2 (ja) * 2001-09-17 2009-0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49939B2 (ja) * 2001-11-14 2007-07-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54398B2 (ja) * 2002-01-25 2007-08-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637356B1 (en) * 2003-05-21 2013-02-1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read pattern of the tire
JP4758059B2 (ja) 2003-07-02 2011-08-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13590B2 (ja) * 2003-12-01 2010-02-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11253B2 (ja) * 2004-06-15 2010-07-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05290B2 (ja) 2004-09-07 2010-07-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59262B2 (ja) * 2005-05-13 2009-11-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47432B2 (ja) * 2005-08-23 2011-03-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85490B2 (ja) 2005-10-18 2011-10-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トレッドの傾斜溝構造
JP2007237816A (ja) * 2006-03-06 2007-09-2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66539B2 (ja) 2006-03-31 2013-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861249A (zh) * 2007-10-12 2010-10-1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5255520B2 (ja) * 2009-05-28 2013-08-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341A (zh) * 1999-06-30 2002-07-17 倍耐力轮胎公司 机动车的高性能轮胎
CN1642759A (zh) * 2002-03-28 2005-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46018A 2003.05.21
JP特开2003-159911A 2003.06.03
JP特开2003-211921A 2003.07.30
JP特开2007-112218A 2007.05.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3993A (zh) 2012-04-25
EP2154008A1 (en) 2010-02-17
EP2404770B1 (en) 2014-02-12
EP2154008B1 (en) 2012-11-28
WO2008143034A1 (ja) 2008-11-27
ES2398403T3 (es) 2013-03-15
KR20090132651A (ko) 2009-12-30
CN102423993B (zh) 2014-04-02
US20100206445A1 (en) 2010-08-19
CN101687442A (zh) 2010-03-31
KR101154773B1 (ko) 2012-06-18
EP2154008A4 (en) 2011-05-11
US9174497B2 (en) 2015-11-03
KR20120001813A (ko) 2012-01-04
EP2404770A1 (en) 2012-01-11
JP5231405B2 (ja) 2013-07-10
JPWO2008143034A1 (ja) 201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7442B (zh) 充气轮胎
CN102555684B (zh) 载重充气轮胎
CN102837564B (zh) 充气轮胎
US8596318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including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having inclined fine grooves
JP3380647B2 (ja) タイヤの非対称形トレッド
KR100915569B1 (ko) 공기 주입 타이어
CN102198779B (zh) 充气轮胎
JP394993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53215B (zh) 充气轮胎
KR101830139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JP441045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97462A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21A (zh) 充气轮胎
CN102381142B (zh) 充气轮胎
WO201605650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21018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20111466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3223824A (zh) 充气轮胎
CN104859378A (zh) 充气轮胎
JP4407765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059328B2 (en) Tire
JP519354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875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3382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9075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5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