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051A -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051A
CN101682051A CN200880019766A CN200880019766A CN101682051A CN 101682051 A CN101682051 A CN 101682051A CN 200880019766 A CN200880019766 A CN 200880019766A CN 200880019766 A CN200880019766 A CN 200880019766A CN 101682051 A CN101682051 A CN 101682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film
mentioned
electrode material
fuel cell
tension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合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2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03Supports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1Electrolytic membra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8Treatment steps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or after shaping of the electrode being free-standing body
    • H01M4/8896Pressing, rolling, calend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Fuel Cel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Abstract

使电极材料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两面接合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100),具有向预定方向(66)输送电解质膜(10)的驱动机构、和缓和电解质膜(10)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的张力缓和机构。驱动机构可包含多个驱动系辊,张力缓和机构可包含被分别设置在各驱动系辊之间的张力缓和装置(62)、(72)、(82)、(92)。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详细来说,涉及使电极材料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两面接合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包括该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对与燃料电池的最小单位相当的、一般的单电池(也称为燃料电池单电池)的结构、特别是对包括电极部分的重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以夹着电解质膜10相互对着的方式设置阴极催化剂层12(也称为氧化极或阴极)和阳极催化剂层14(也称为燃料极或阳极),构成所谓的膜电极接合体(MEA)30。另外,在阴极催化剂层12的外侧设置阴极扩散层16、在阳极催化剂层14的外侧设置阳极扩散层18,由此构成所谓膜电极扩散层接合体(MEGA)40。而且,通过例如粘结、热压接等、在阴极扩散层16的外侧一体化了形成有氧化气体流路20和单电池制冷剂流路22的阴极侧隔板26、而在阳极扩散层18的外侧一体化了形成有燃料气体流路24和单电池制冷剂流路22的阳极侧隔板28,形成单电池50。
以得到期望的电动势的方式层叠了多个这样得到的单电池50的燃料电池组(也简称为燃料电池)被适用于各种领域。燃料电池组中,一般向阴极催化剂层12供给氧、空气等的氧化气体、向阳极催化剂层14供给氢等的燃料气体,进行发电。通常、以使在发电时变为例如60℃到100℃程度的预定温度范围的方式控制这样的燃料电池,但是在发电时产生伴随化学反应的热,因此,为了防止燃料电池的过热,使水、乙二醇等的制冷剂在图7所示的单电池制冷剂流路22流通。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进行了面向燃料电池的量产化的研究。例如,对以下述方法为首的、用流水线处理进行一系列的层叠处理的各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使催化剂层材料、扩散层材料等的电极材料依次接合于连续输送的带状的电解质膜的两面的预定位置、制作膜电极接合体(MEA)和/或膜电极扩散层接合体(MEGA)、进而根据情况包括密封垫、隔板,以一系列的工序连续制造这样的单电池。
在日本特开2005-190946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在成形带状片材料、在形成隔板的隔板带上组装MEA之后、切断,形成各单电池。
在日本特开2005-183182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为了提高接合时的定位精度,设置改善电解质膜在输送时的挠曲的膜张紧部,并且以规则地设置在电解质膜的边缘部的定位标记、输送孔为基准进行接合。
在日本特开2004-35607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16816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为了防止使电解质膜等产生皱折,以维持预定张力的状态进行输送。
在日本特开2005-129292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主要内容:在连续形成在连续输送的条状(ウエブ状)的电解质膜层叠了催化剂层的接合体的部件中,为了高精度地进行扩散层的层叠、接合体的切断,应用定位用的传感器。
另一方面,电解质膜具有:特别是在加热状态,即使微小的张力就容易伸长的性质。电解质膜这样的特性成为连续生产、高速生产的大的妨碍,另外,具有高变形性的电解质膜的稳定的输送控制成为对燃料电池的功能特性、基于组装精度的耐久性也产生影响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以一系列的工序连续制作燃料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在各加工工序电解质膜的水分量、加工温度不同,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情况。在加热加工时,若对电解质膜表面施加过大张力,则由例如电解质膜的在输送方向的伸长、以及与此相伴的局部的膜厚降低,导致反应气体的交叉泄漏等情况。另外,若对电解质膜进一步施加过大张力,则根据情况还有可能变成电解质膜断裂、损伤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电解质膜表面的预定部位依次接合催化剂层、扩散层等电极材料时,需要根据被输送的电解质膜的输送速度,以预定的定时进行高精度地层叠。但是,在由于电解质膜的收缩/伸长导致各接合体的间隔可能变得不均匀的条件下,变为需要对供给后续层叠的电极材料等的定时进行调整,因此,一般不得不做成复杂的系统结构。另外,也设想了根据情况,降低制造速度,并且,一边调整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一边输送,由此,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但是,在该情况下,就不能太过指望由连续生产系统所产生的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连续制作组装精度高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用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结构如下。
(1)一种制造装置,是使电极材料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两面接合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具有:使上述电解质膜向预定方向输送的驱动机构、和缓和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的张力缓和机构。
(2)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单元,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包含分别设置在各驱动单元之间的张力缓和单元。
(3)在上述制造装置中,具有对输送的上述电解质膜实施不同加工的多个加工处,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包含对于各个上述加工处独立设置的张力缓和单元。
(4)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多个加工处分别具有使上述电解质膜插通的加工辊,基于各加工处中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设定各加工辊的周长。
(5)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多个加工处分别具有多个使上述电解质膜插通的加工辊,基于各加工处中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设定上述各加工处中的加工辊的数量。
(6)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分别包含多个张力缓和装置。
(7)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具有:向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供给单元、取得上述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信息取得单元、和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由上述供给单元进行的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供给控制单元;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8)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具有:向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供给单元、取得上述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信息取得单元、和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由上述供给单元进行的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供给控制单元;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速度相关的信息。
(9)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10)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
(11)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信息取得单元识别在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具有的标识来取得上述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
(12)在上述制造装置中,还具有使上述电极材料与上述电解质膜的表面接合的接合单元,根据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控制上述电极材料的接合条件。
(13)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电极材料包括预先形成在片状的基材表面、被供给到上述电解质膜表面的预定位置并被接合的电极催化剂层材料。
(14)在上述制造装置中,上述电极材料还包括预先形成为片状、被供给到接合于上述电解质膜表面的电极催化剂层材料表面并被接合的电极扩散层材料。
(15)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由上述制造装置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16)一种制造方法,是使电极材料与电解质膜的两面接合而成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输送上述电解质膜的工序、对输送的上述电解质膜实施不同加工的多个加工工序、和缓和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的张力缓和工序;上述张力缓和工序至少与各个上述加工工序对应地进行。
(17)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取得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工序、向上述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工序、和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工序;上述移动信息包括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18)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取得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工序、向上述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工序、和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工序;上述移动信息包括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
(19)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由上述制造方法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加工部件的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7是例示单电池的结构概略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解质膜、12: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4、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6:阴极扩散层(材料)、18:阳极扩散层(材料)、20:氧化气体流路、22:单电池制冷剂流路、24:燃料气体流路、26:阴极侧隔板、28:阳极侧隔板、30:膜电极接合体(MEA)、40:膜电极扩散层接合体(MEGA)、50:单电池、52: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4a、54b: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6: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5:催化剂层材料供给控制部、58、68、78:接合部、60、61、70、71、80、81:加工辊、62、72、82、92:张力缓和装置(机构)、63、73、83、93:张力缓和控制部、64a、64b: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5:扩散层材料供给控制部、66:输送方向、74a、74b: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5:密封部件材料供给控制部、84:卷出辊、86、86a、86b:输送辊、88:卷取辊、90:膜电极扩散层-密封部件接合体、94、96、98:信息取得部、100: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102:加工部件、104:加工带、106:辊、108:基材、110: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第1加工装置)、120: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第2加工装置)、130:密封部件接合装置(第3加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在各图面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所有附图的尺寸比例与实际不同。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100分别具有第1加工装置110、第2加工装置120、第3加工装置130和张力缓和机构(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和第4张力缓和装置92);通过使各电极材料依次与从卷出辊84向箭头66的方向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两面接合,制造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图2~图4是为了对图1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100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第1加工装置110、第2加工装置120和第3加工装置130的前后分别进行了放大的概略图。
首先,参照对图1所示的第1加工装置110的附近进行了放大的图2。在图2中,第1加工装置110是使电极催化剂层材料12、14分别接合于从卷出辊84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两面的预定位置、制作MEA30的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
图2所示的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第1加工装置)110具有阴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阳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b和第1接合部58。阴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构成为可对第1接合部58用例如传送带等的供给带等供给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另一方面,阳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b构成为可对第1接合部58用例如传送带状的输送带等供给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
供给到第1接合部58的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被分别转印(転写)于第1接合部58内的加工辊60、61之后,在预定的定时被供给到电解质膜10的两面,并与电解质膜10的两面接合。此时,以使得可对被层叠在电解质膜10的两面的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施加预定的压力的方式、预先调整加工辊60、61之间的空隙。由加工辊60、61的向箭头方向的旋转、通过按压夹持使电解质膜10和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接合,形成MEA30。另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按压夹持电解质膜10和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时,根据需要将加工辊60、61加热到预定的温度,通过热压接促进MEA30的制作。
在图2中,作为由各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54b分别供给的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可以适用:使各催化剂层原料例如分散在水、乙醇等的分散介质中做成液态或糊状的所谓催化剂墨(催化剂墨水),所述各催化剂层原料在炭黑等碳材料等的催化剂担载体担载含有包括铂等的金属或合金等的催化剂。具体来说,例如,可以采用:在预先准备的片状基材的表面、通过例如喷雾或涂覆等将上述催化剂墨形成期望的催化剂层的形状,并使其干燥,使用该得到的催化剂层材料,使其接合在电解质膜10上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将与上述催化剂墨相当的材料直接涂覆或喷雾在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表面的结构。另外,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其组成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一方面,在图2中,在第1加工装置110的上游侧(卷出辊84侧)设置检测并取得移动的电解质膜10的信息的第1信息取得部94。催化剂层材料供给控制部55基于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54b供给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的定时。
第1信息取得部94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记录(印刷)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信息、例如光电管标记、与那相当的由可视或不可视的墨等记录(印刷)的信息,取得与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1信息取得部94也可以是做成如下结构:识别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所具有的标识(例如、具有光学特性(例如颜色)的标记、记载于电解质膜10的记号和/或数字(例如、制造号等)等),取得电解质膜10的移动信息。
另一方面,催化剂层材料供给控制部55基于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54b进行的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的供给,向电解质膜10的两面以预定的定时分别供给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
另外,作为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取得的与被输送的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又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速度相关的信息。催化剂层材料供给控制部55也可以除了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之外,还组合与后述的张力缓和机构相关的信息,控制各催化剂层材料的供给。
在此,可以包含下述方式: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例如预先涂覆在电解质膜10的涂覆端面的信息,基于该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信息、控制将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供给到电解质膜1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具体来说,可以做成基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和由位置传感器对预先形成在电解质膜10的加工位置的图像等的检测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可以包含下述方式:由第1信息取得部94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速度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的膜的速度信息,或是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记录部分)通过以预定间隔具有的至少2个信息取得部的时刻的差(即通过时间)除以该间隔而得到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信息,基于该速度信息,控制将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供给到电解质膜1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
另外,图2所示的加工辊60、61也可以作为辅助形成了MEA30的电解质膜10向箭头66方向输送的驱动辊起作用。即,在按压夹持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和/或电解质膜10的状态下加工辊60、61的向图2所示的方向旋转,可成为电解质膜10的输送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还可成为在电解质膜10产生张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缓和电解质膜10的张力,做成可根据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控制加工辊60、61的圆周速度的结构,并且,优选对于电解质膜10,将被输送于第1接合部58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与将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供给到电解质膜10上的加工辊60、61的圆周速度的差,以不会损伤膜的水平、更为具体来说在电解质膜10所具有的弹性区域的范围内的程度尽量减小,使得在按压夹持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时该各催化剂层材料12、14(MEA30)与加工辊60、61之间不产生摩擦、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若驱动辊不产生滑移,就不需要图1所示的输送辊86。
接着,参照对图1所示的第2加工装置120的附近进行了放大的图3。在图3中,第2加工装置120是:使电极扩散层材料16、18分别接合于使电极催化剂层材料12、14分别接合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两面的预定位置而形成的MEA30的两面,制作MEGA40的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
图3所示的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第2加工装置)120具有阴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阳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b和第2接合部68。阴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构成为可用例如传送带状的输送带等以预定的定时对MEA30的一面供给阴极扩散层材料16,而阳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b构成为可用例如传送带状的输送带等以预定定时对MEA30的另一面供给阳极扩散层材料18。
另一方面,第2接合部68隔开预定的空隙地具有可向箭头方向旋转的加工辊70、71。以使得可对被层叠在MEA30的两面的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施加预定的压力的方式、预先调整加工辊70、71之间的空隙。利用加工辊70、71的向箭头方向的旋转,通过按压夹持,接合MEA30和各扩散层材料16、18,形成MEGA40。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按压夹持MEA30和各扩散层材料16、18时,根据需要将加工辊70、71加热到预定的温度,通过热压接促进MEGA40。
在图3中,作为由各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64b分别供给的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一般可以使用下述扩散层材料:将碳纸、碳布等被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片状的碳纤维作为基材,确保期望的通气性、电子传导性、并且,为了防止由在催化剂层、扩散层中的水分滞留所产生的溢流(flooding,液泛),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粘结剂或其他的水合处理材料进行处理,赋予期望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的材料。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并用碳粒子等导电性粒子、提高导电性。
另外,虽然示出了如下实施方式:使用预先加工成与MEGA40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定形状(即、除了厚度之外、与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大致相同的形状。参照图7)的材料作为在图3中所示的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各扩散层供给部64a、64b的一部分设置转刀等的未图示的切断部件,将被输送的一系列的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一边切断成预定的形状,一边供给、接合。
另一方面,在图3中,在第2加工装置120的上游侧设置有检测并取得移动的电解质膜10和/或MEA30的信息的第2信息取得部96。扩散层材料供给控制部65可以基于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64b供给各扩散层材料16、18的定时。具体来说,可以是做成:基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和由位置传感器对预先形成在电解质膜10的加工位置(例如,前工序的转印·加工端面等)的图像等的检测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第2信息取得部96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记录(印刷)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信息、例如光电管标记、与那相当的由可视或不可视的墨等记录(印刷)的信息,取得与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2信息取得部96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识别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所具有的标识(例如、具有光学特性(例如颜色)的标记、记载于电解质膜10的记号和/或数字(例如、制造号等)等),取得电解质膜10的移动信息。
另一方面,扩散层材料供给控制部65基于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64b进行的各扩散层材料16、18的供给,向MEA30的两面以预定的定时分别供给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
另外,作为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取得的与被输送的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又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扩散层材料供给控制部65也可以除了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之外,组合由图2中所示的第1信息取得部94检测到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与后述的张力缓和机构相关的信息,控制各扩散层材料的供给。
在此,可以包括下述方式: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例如预先涂覆在电解质膜10的催化剂等的端面的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控制将各扩散层材料16、18供给到MEA3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可以包括下述方式:由第2信息取得部96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例如,若不需考虑电解质膜10因热外力等伸缩的影响,则可以是该特定部分(记录部分)通过以预定间隔具有的至少2个信息取得部的时刻的差(即通过时间)除以该间隔而得到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信息;基于该速度信息,控制将各扩散层材料16、18供给到MEA3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
另外,作为第2信息取得部96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使用膜厚测定器的结构。例如,利用在电解质膜10上的预定部位供给催化剂层材料12、14而形成的MEA30与电解质膜10露出的部分的外部尺寸(膜厚)的差,掌握形成有MEA30的位置。基于包括膜厚测定器的第2信息取得部96和各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64b的配置以及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同步地将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分别供给到MEA30上。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则可以消除向因某些不良情况而没有在电解质膜10的表面供给预定的催化剂层材料、从而没有形成期望的MEA30的部位供给各扩散层材料16、18这样的浪费,可有助于提高阴极扩散层材料16和阳极扩散层材料18的材料利用率。
另外,图3所示的加工辊70、71,与图2所示的加工辊60、61同样地也可以作为辅助电解质膜10向箭头66方向输送的驱动辊起作用。即,在按压夹持各扩散层材料16、18和/或电解质膜10的状态下,加工辊70、71的向图3所示的方向旋转可成为电解质膜10的输送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还可成为在电解质膜10产生张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缓和电解质膜10的张力,做成可以根据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控制加工辊70、71的圆周速度的结构,并且,对于电解质膜10,尽量减小被输送于第2接合部68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与通过按压夹持来接合供给到MEA30上的各扩散层材料16、18的加工辊70、71的圆周速度的差,以设为不对电解质膜10产生拉伸损伤程度的应力,在按压夹持各扩散层材料16、18时,使该各扩散层材料16、18(MEGA40)与加工辊70、71之间不产生摩擦、滑动。
作为别的实施方式,在例如加工辊70、71的加工时间非常短,不能期望对电解质膜10的驱动力那样的情况(此时,在加工辊和电解质膜之间一般产生有电解质膜质量不容易降低水平的滑移)下,也可以由输送(辅助)辊86积极进行电解质膜10的输送。
接着,参照对图1所示的第3加工装置130的前后进行了放大的图4。在图4中,第3加工装置130是使密封部件材料52、56分别接合于使电极催化剂层材料和电极扩散层材料分别接合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两面的预定位置而成的MEGA40两面,制作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密封部件接合装置。
图4所示的密封部件接合装置(第3加工装置)130具有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b和第3接合部78。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构成为可对第3接合部78用例如传送带状的输送带等以预定的定时供给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另一方面,阳极侧密封部件供给部74b构成为可对第3接合部78用例如传送带状的输送带等以预定的定时供给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
供给到第3接合部78的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被分别转印于第3接合部78内的加工辊80、81之后,在预定的定时被供给到MEGA40的两面,并与MEGA40的两面接合。以使得可对被层叠在MEGA40的两面的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施加预定的压力的方式、预先调整加工辊80、81之间的空隙。由加工辊80、81向箭头方向的旋转,通过按压夹持,使依次被输送的MEGA40和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接合,形成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另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按压夹持MEGA40和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时,根据需要将加工辊80、81加热到预定的温度,通过热压接促进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制作。
在图4中,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例如在燃料电池组中,配设在让反应气体、制冷剂等流体流通的歧管的外周部分,可以包含防止在该歧管中流通的各流体向外部漏出和/或包括异种流体的异物向歧管内混入的密封垫、线密封等。作为这样的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或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例如可以将乙丙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单独使用或适当组合使用。另外,图4所示的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的截面形状可以不是作为例示的图1和图4所示的形状,可以根据制作的燃料电池的结构适当设计。
另一方面,在图4中,在第3加工装置130的上游侧设置有检测并取得移动的电解质膜10和/或MEGA40的信息的第3信息取得部98。密封部件材料供给控制部75可以基于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74b供给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的定时。具体来说,可以做成:基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和位置传感器对预先形成在电解质膜10的加工位置(例如,前工序的转印·加工端面等)的图像等的检测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第3信息取得部98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记录(印刷)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信息、例如光电管标记、与那相当的由可视或不可视的墨等记录(印刷)的信息,取得与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3信息取得部98也可以是做成:识别在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所具有的标识(例如、具有光学特性(例如颜色)的标记、记载于电解质膜10的记号和/或数字(例如、制造号等)等),取得电解质膜10的移动信息的结构。
另一方面,密封部件材料供给控制部75基于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得到的信息,控制由各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74b进行的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的供给,向MEGA40的两面以预定的定时分别供给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
另外,作为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取得的与被输送的电解质膜10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又可以是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密封部件材料供给控制部75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除了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外,组合由图2所示的第1信息取得部94检测到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图3所示的第2信息取得部96检测到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和/或速度相关的信息、与后述的张力缓和机构相关的信息,控制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的供给。
在此,可以包括如下方式: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例如与在前工序中的形成了MEGA40的层叠端面或同时被加工出的标记等相关的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控制将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供给到MEGA4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可以包括下述方式:由第3信息取得部98取得的、与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的速度相关的信息可以是例如电解质膜10的特定部分(记录部分)通过以预定间隔具有的至少2个信息取得部的时刻的差(即通过时间)除以该间隔得到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信息;基于该速度信息,控制将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供给到MEGA40上的定时,但不限于此。
另外,作为第3信息取得部98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使用膜厚测定器的结构。例如,利用向MEA30上的预定部位供给扩散层材料16、18形成的MEGA40与电解质膜10露出的部分的外部尺寸(膜厚)的差,掌握形成有MEGA40的位置,基于包括膜厚测定器的第3信息取得部98与各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74b的距离和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同步地将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2和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56分别供给到MEGA40上。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消除因某些不良情况而在没有形成期望的MEA30和/或MEGA40的部位供给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这样的浪费,可有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
在第3接合部78内被接合的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其后被进一步向箭头66方向输送,由卷取辊88卷取。但是,在因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厚度而卷取困难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不卷取而切断。另一方面,在卷取了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别的装置中,按每单位切断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进而使用在图4中未图示的隔板(参照图7)等部件制作单电池50。使用预定数量的单电池50进行层叠化,形成燃料电池组。
另外,图4所示的加工辊80、81与图2所示的加工辊60、61同样地也可以作为辅助电解质膜10向箭头66方向输送的驱动辊起作用。即,在按压夹持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和/或电解质膜10的状态下,加工辊80、81的向图4所示的方向旋转可成为电解质膜10的输送驱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还可成为在电解质膜10产生张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缓和在电解质膜10的张力,做成可根据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控制加工辊80、81的圆周速度的结构,并且,对于电解质膜10,将被输送于第3接合部78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与通过按压夹持来接合供给到MEGA40上的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的加工辊80、81的转速的差尽量减小,在按压夹持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时,使该各密封部件材料52、56(膜电极扩散层-密封部件接合体90)与加工辊80、81之间不产生摩擦、滑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图2~图4所示的各接合部58、68、78构成为分别包含一对加工辊(60、61)、(70、71)、(80、81)。这些各加工辊的能够加工的时间分别依赖于加工辊的加压接触时间,该加压接触时间基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辊的周长和圆周速度,因此,可通过调节它们来确保所希望的加工时间。即,为了对以恒定速度输送的电解质膜10在各加工部位进行预定的加工,优选基于在各加工辊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而预先设定各加工辊的周长(比)。采用本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在使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为恒定的状态下进行在各加工辊(接合部)的预定的加工。
与此相对,也可以为,例如如图5所示,用包括多个辊的采用了履带式的一系列的加工部件等这样的多个加工辊进行加工处理。在图5所示的加工部件102中,通过多个辊106分别向箭头方向(逆时针)旋转,加工带104向箭头109的方向旋转。在各加工部分使用这样的加工部件102的情况下,通过预先基于在各加工部分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而适当设定加工辊的数量,即使在使向箭头66方向输送的基材108(电解质膜10、MEA30或MEGA40)的输送速度为恒定的状态下,也可在各加工部分维持期望的加工条件,因此,优选。另外,在图5所示的加工部件102中,仅概略表示了基材108的上方的结构,对基材108下方的结构进行了省略,但是,例如可做成使用具有预定周长的加工辊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具有例如与设置在基材108的上方的加工部件102同样的结构、包括多个辊的加工部件(加工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优选做成如下结构:根据向箭头66方向输送的基材108的输送速度的变化等,通过改变与其接触的辊106的数量来改变加工带104与基材108的接触长度L,或改变辊106和加工带104对基材108的按压力(在辊106为加热辊的情况下包含加热时间),由此,可适当调整加工条件、使其最优化。
如以上说明,采用了加工辊或加工带进行接合体的形成,尽量排除例如涂覆、干燥工序等这样的加工时间长、在途中使装置停止时容易导致产生不良产品的工序,能够进行比较短时间且稳定的加工,由此,可进行与制造装置的能力相应的连续加工,提高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效率。
根据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控制成与设置在各接合部58、68、78的各加工辊的相对速度(圆周速度)大致为零,由此,可在某种程度抑制制造时在电解质膜10产生张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100是:通过以预定的速度(圆周速度)分别(旋转)驱动多个驱动辊(输送辊)、加工辊等的各驱动机构,对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进行一系列的接合加工的装置。但是,在各旋转驱动部分(加工辊和/或驱动辊)产生马达特性的不同、减速器等的齿隙等,在实际上存在各预定的转速产生微小的滞后、超前的情况。由于这样的不可避免地有可能产生的微小的旋转周期(速度)的偏差,导致包括电解质膜10的基材的输送速度、加工时间微妙变化。因此,不仅仅对电解质膜10局部施加过度张力、导致电解质膜10伸长、断裂,也有可能成为加工(接合)不良的重要原因。对这样的由机械特性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不良情况、如图1所示的张力缓和机构(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和第4张力缓和装置92)是有效的。
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张力缓和装置62是在卷出辊84和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110之间,缓和伴随卷出辊84的驱动控制、加工辊60、61的旋转等在电解质膜10所产生的张力,抑制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伸长的装置。当未图示的张力探测部对电解质膜10探测张力的上升时,则第1张力缓和控制部63执行张力缓和的指令,在第1张力缓和装置62进行预定的张力缓和处理。
可以适用各种公知的张力缓和手段作为这样的第1张力缓和装置62。例如,为了吸收、调整局部电解质膜长度的变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以上的下述机构、装置:例如,通过控制电解质膜10的输送驱动、暂时改变输送速度来缓和张力的机构(例如、松紧调节辊等)、使电解质膜10滞留预定长度,重复进行对在其下游部的输送的延迟快速进行供给、而对从上游来的过剩输送使其暂时滞留的动作的输送缓冲装置(储料器(accumulator)等)等。
另外,作为第1张力缓和装置62内的未图示的张力探测部,可以使用探测来自卷出辊84的输送速度、并使其反映在由测力制动器(powderbrake)进行的卷出辊的控制的回转式编码器、将由内置于辊内的测力传感器探测到的张紧(张力、拉伸)反应在松紧调节辊控制等的张紧拾取器等,但不限于此。另外,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基于与由张紧拾取器得到的张力相关的信息,用该张紧拾取器自身缓和张力。
另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将一般预先装入卷出辊84而用于卷出辊84的驱动控制的测力制动器控制、转矩控制等的控制方式,与第1张力缓和装置62一起,由第1张力缓和控制部63控制。
图1和图3所示的第2张力缓和装置72是:在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110和输送辊86或与其靠近的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120之间,缓和伴随由加工辊60、61的旋转进行的催化剂层材料的接合、输送辊86的输送控制、由加工和/或输送辊70、71的旋转进行的扩散层材料的接合等对电解质膜10所产生的张力的装置。当未图示的张力探测部探测在电解质膜10的张力的上升时,第2张力缓和控制部73执行张力缓和的指令,在第2张力缓和装置72进行预定的张力缓和处理。
与第1张力缓和装置62同样地可以适用各种公知的张力缓和手段作为这样的第2张力缓和装置7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可以是与上述第1张力缓和装置62同样的装置,也可以以同样的组合使用,也可以是不同组合。可根据电极催化剂层接合装置110、输送辊86和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120的特性适当选择。
图1和图4所示的第3张力缓和装置82是:在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120和密封部件接合装置130之间,缓和伴随由加工辊70、71的旋转进行的扩散层部件材料的接合、由加工辊80、81的旋转进行的密封部件材料的接合等对电解质膜10所产生的张力的装置。当未图示的张力探测部探测在电解质膜10的张力的上升时,第3张力缓和控制部83执行缓和张力的指令,在第3张力缓和装置82进行预定的张力缓和处理。
与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同样地,可以适用各种公知的张力缓和手段作为这样的第3张力缓和装置82。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可以与上述第1张力缓和装置62和/或第2张力缓和装置72同样,或以同样的组合使用,也可以不同组合。可根据电极扩散层接合装置120和密封部件接合装置130的特性适当选择。
图1和图4所示的第4张力缓和装置92是:在密封部件接合装置130和卷取辊88之间,缓和伴随由加工辊80、81的旋转所进行的密封部件材料的接合、由卷取辊88的旋转所进行的膜电极扩散层-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卷取等对电解质膜10所产生的张力的装置。当未图示的张力探测部探测在电解质膜10的张力的上升时,第4张力缓和控制部93执行缓和张力的指令,在第4张力缓和装置92进行预定的张力缓和处理。
与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和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同样地可以适用各种公知的张力缓和手段作为这样的第4张力缓和装置92。第4张力缓和装置92可以与上述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和/或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同样,也可以以同样的组合使用,也可以是不同组合。可根据密封部件接合装置130和卷取辊88的特性适当选择。
另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优选做成如下结构:在第4张力缓和装置92,将一般作为与卷取辊88成对的装置而被预先装入、用于卷取辊88的驱动控制的未图示的张力锥度控制(tapered tension control)机构等,与第4张力缓和装置92一起,由第4张力缓和控制部93控制。
优选是:如图1所示,包括第1张力缓和装置62、第2张力缓和装置72、第3张力缓和装置82和第4张力缓和装置92的张力缓和机构分别独立设置。通过在各加工处之间分别独立设置,可实现对电解质膜10的局部的张力产生可快速进行张力缓和控制。
另外,在图1所示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100,不仅在如上述的、特别是电解质膜10在预期的速度以稳定的速度运行的情况下,而且在以往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中一般控制困难的、紧接着输送开始(运行开始)之后、即将结束输送(运行停止)等这样的输送速度变化大的状态下,也可确保期望的加工质量。
如上述,在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100中,在各加工处的加工时间依赖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如上述,为了避免对电解质膜10产生张力,优选尽量消除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和加工辊的圆周速度之间的差异是合适的。因此,在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逐渐加速的状态(例如紧接着输送开始之后等)下,随着进入后工序,加工时间与恒速输送的情况相比变短。另一方面,在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逐渐减速的状态(输送即将终止之前等)下,随着进入后工序,加工时间与恒速输送的情况相比变长。
为了不管这样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的变化如何都维持良好的加工性能,优选:在各加工处,预先规定在某预定的加工时间下的适当加工(接合)条件。而且,根据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控制为适当的加工条件(例如加工压力和/或加工温度等),由此,在输送速度不稳定的条件下也可制作高质量的接合体。
与此相对,在电解质膜10的输送恒定的情况下,如上述,通过使驱动辊、加工辊的圆周速度全部大致恒定,可在各加工处进行良好的加工。另外,在被输送的电解质膜10与各辊之间产生滑动的情况下,降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例如、可以利用松紧调节辊)、或使预定处的电解质膜-辊之间的面压上升到对电解质膜10的张力不上升的程度,由此,可消除滑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增减加工辊等驱动系辊。在图1中,例如,在将在电解质膜10的两面预先涂覆了催化剂材料的物件作为电极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不需要第1加工装置110,与此相伴还可省去张力缓和装置72(或张力缓和装置62)。同样地,在增加加工辊等驱动系辊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张力缓和装置,可得到良好的加工控制。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行更为具体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立体图。另外,对能够使得在电解质膜10的预定的位置良好进行催化剂层、扩散层等各被接合材料的定位的材料供给控制部、信息取得部(参照图2~图4)的结构进行了省略。
在图6中,被卷取成辊状的电解质膜10从卷出辊84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被卷出。由设置在第1加工装置110的紧前方的输送辊86a调整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之后,在第1加工装置110、供给并接合电极催化剂层材料。
在第1加工装置110分别设置有阴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阳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b和加热加压辊(加工辊)60、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阴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设置卷取成辊状的阴极催化剂层材料辊、在阳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b设置阳极催化剂层材料辊。阴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a、阳极催化剂层材料供给部54b根据来自卷出辊84的电解质膜10的输送、对电解质膜10的两面以预定的间隔分别供给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供给到被输送的电解质膜10的两面的阴极催化剂层材料12和阳极催化剂层材料14,利用被设定为预定温度、预定夹持压力的加热加压辊60、61的旋转、在预定时间内热压接而接合,以预定间隔形成MEA30。
另一方面,在卷出辊84和第1加工装置110(输送辊86a)之间设置有包含第1储料器62a、第1张紧拾取器62b和第1松紧调节辊62c的张力缓和装置62。张力缓和装置62缓和在卷出辊84-输送辊86a之间对电解质膜10产生的张力,并且,根据情况还可缓和在卷出辊84和输送辊86a之间可能产生的输送速度的微小差异。
在第1加工装置110形成了MEA30的电解质膜10(MEA30),由被设置在第2加工装置120的紧前方的输送辊86b调整输送速度之后,在第2加工装置120供给并接合电极扩散层材料。在第2加工装置120分别设置有阴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a、阳极扩散层材料供给部64b和加热加压辊(加工辊)70、71。电极催化剂层材料12、14以预定的输送间隔分别被供给到MEA30的两侧,并由加热加压辊70、71使其接合于MEA30的两侧。
另一方面,在第1加工装置110(加工辊60、61)和第2加工装置120(输送辊86b)之间设置有包含第1张紧拾取器72b和第2松紧调节辊72c的张力缓和装置72。张力缓和装置72缓和在加工辊60、61-输送辊86b之间对电解质膜10产生的张力,并且,根据情况还可缓和在输送辊86a和输送辊86b之间可能产生的输送速度的微小差异。
在第2加工装置120形成了MEGA40之后,在第3加工装置130供给并接合密封部件材料。在第3加工装置130分别设置有阴极侧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a、阳极侧密封部件材料供给部74b和加热加压辊(加工辊)80、81。电极催化剂层材料12、14以预定的输送间隔分别被供给到MEGA40的两侧,并由加热加压辊80、81使其接合于MEGA40的两侧。
另一方面,在第2加工装置120(加工辊70、71)和第3加工装置130(加工辊80、81)之间设置有包含第2储料器82a、第3张紧拾取器82b和第3松紧调节辊82c的张力缓和装置82。张力缓和装置82缓和在加工辊70、71-加工辊80、81之间对电解质膜10产生的张力,并且,根据情况还可缓和在输送辊86b和加工辊80、81之间可能产生的输送速度的微小差异。
在第3加工装置130形成了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电解质膜10其后由卷取辊88卷取。优选是做成如下结构:根据由卷取辊88进行的电解质膜10(MEGA-密封部件接合体90)的卷取,控制卷取辊88的转矩,缓和施加在电解质膜10上的张力。此时,可与卷取辊88的转矩控制一起,由张力缓和装置92缓和在加工辊80、81-卷取辊88之间对电解质膜10产生的张力,张力缓和装置92设置在第3加工装置130(加工辊80、81)和卷取辊88之间、包含第3储料器92a、第4张紧拾取器92b和第4松紧调节辊92c。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解质膜10只要是以往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即可,可使用任何形态。例如,优选作为全氟磺酸系电解质膜的ナフイオン(注册商标)112、115(デユポン公司制)等,但不限于此。另外,电解质膜10的厚度只要是可快速进行氢离子的移动、且具有不会因一系列的输送和接合产生损伤程度的强度的厚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10~100μm程度的厚度是合适的。
另外,在图6所示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中,电解质膜10的输送由多个驱动系辊(卷出辊84、输送辊86a、86b、加工辊60、61、70、71、80、81、卷取辊88)进行。因此,即使因某些原因在输送的电解质膜10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也可其下游的、成形合格品的部位良好地进行制造得到最终产品,有助于提高接合体材料、特别是电解质膜10的材料利用率,因此优选。
另一方面,在适用于图6所示的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张力缓和装置中,特别是储料器等的输送缓冲装置,特别适于用于如下情况:由于电解质膜10的输送速度变化大(如电极材料接合体制造装置的起动开始(电解质膜10的输送开始)紧接之后等)导致电解质膜10容易受到比较大的张力的情况、连续进行数十秒、有时数分钟程度的比较长时间的张力缓和的情况。即,不适于微小的张力缓和,但对于需要进行比较大幅的张力缓和的情况特别有利。因此,优选如例如储料器62a那样适用于卷出辊84的下游侧、如例如储料器92a那样适用于卷取辊88的上游侧。而且,通过使用储料器作为张力缓和装置,不需要在例如更换辊时停止装置,而在更换辊时也可继续进行某种程度的加工,因此还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材料利用率。
如以上,采用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可高效地制作组装精度高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工业应用前景
本发明可适用于燃料电池用电极接合体和使用该燃料电池用电极接合体的燃料电池的制作。

Claims (20)

1.一种制造装置,是使电极材料与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两面接合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上述电解质膜向预定方向输送的驱动机构、和
缓和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的张力缓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单元,
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包含分别设置在各驱动单元之间的张力缓和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输送的上述电解质膜实施不同加工的多个加工处,
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包含对于各个上述加工处独立设置的张力缓和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加工处分别具有使上述电解质膜插通的加工辊,
基于各加工处中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设定各加工辊的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加工处分别具有多个使上述电解质膜插通的加工辊,
基于各加工处中的加工时间的不同,设定上述各加工处中的加工辊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缓和机构包含多个张力缓和装置。
7.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向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供给单元、
取得上述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信息取得单元、和
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由上述供给单元进行的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供给控制单元;
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位置或速度相关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信息是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位置或速度相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取得单元识别在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具有的标识来取得上述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使上述电极材料与上述电解质膜的表面接合的接合单元,
根据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控制上述电极材料的接合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材料包括预先形成在片状的基材表面、被供给到上述电解质膜表面的预定位置并被接合的电极催化剂层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材料包括预先形成在片状的基材表面、被供给到上述电解质膜表面的预定位置并被接合的电极催化剂层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材料还包括预先形成为片状、被供给到接合于上述电解质膜表面的电极催化剂层材料表面并被接合的电极扩散层材料。
14.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15.一种燃料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16.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装置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17.一种制造方法,是使电极材料与电解质膜的两面接合而成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续输送上述电解质膜的工序、
对输送的上述电解质膜实施不同加工的多个加工工序、和
缓和上述电解质膜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的张力缓和工序;
上述张力缓和工序至少与各个上述加工工序对应地进行。
18.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连续输送的电解质膜的移动信息的工序、
向上述电解质膜的表面供给电极材料的工序、和
基于取得的上述移动信息控制上述电极材料的供给的工序;
上述移动信息包括与上述电解质膜的特定部分的位置或速度相关的信息。
19.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由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20.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由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制作出的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
CN200880019766A 2007-06-13 2008-06-03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Pending CN1016820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6053/2007 2007-06-13
JP2007156053A JP2008311012A (ja) 2007-06-13 2007-06-13 燃料電池用電極材料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燃料電池
PCT/JP2008/060512 WO2008152993A1 (ja) 2007-06-13 2008-06-03 燃料電池用電極材料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燃料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051A true CN101682051A (zh) 2010-03-24

Family

ID=4012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9766A Pending CN101682051A (zh) 2007-06-13 2008-06-03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67176A1 (zh)
JP (1) JP2008311012A (zh)
CN (1) CN101682051A (zh)
DE (1) DE112008001580T5 (zh)
WO (1) WO200815299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2404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层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08710A (zh) * 2010-07-26 2013-05-15 李都熙 促销用罐子的拉环的制造方法
CN105074983A (zh) * 2013-02-08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及接合方法
CN108292760A (zh) * 2015-11-19 2018-07-17 东丽株式会社 包含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8963306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0998B (zh) 2010-11-15 2016-01-20 Lg化学株式会社 结构稳定性优异的电池模块
KR101355834B1 (ko) * 2010-12-02 2014-01-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CN103460470B (zh) * 2011-03-15 2015-12-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
JP5957930B2 (ja) * 2012-02-10 2016-07-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装置
JP5874676B2 (ja) * 2013-04-10 2016-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方法
JP6020535B2 (ja) * 2013-12-27 2016-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電極フレームアッシ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DE102015010440B4 (de) 2015-08-11 2023-10-26 Cellcentr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5016803A1 (de) 2015-12-23 2016-06-30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0937A1 (de) 2016-01-28 2016-07-21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0974B4 (de) 2016-01-29 2017-10-19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1580A1 (de) 2016-02-11 2016-08-04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1817A1 (de) 2016-02-17 2016-08-04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en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1815A1 (de) 2016-02-17 2016-08-04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wenigstens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DE102016007023A1 (de) 2016-06-08 2017-03-30 Daimler Ag Herstellvorrichtung für Brennstoffzellen
GB201611174D0 (en) 2016-06-28 2016-08-10 Johnson Matthey Fuel Cell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DE102018102642B4 (de) * 2018-02-06 2021-09-23 Kuka Systems Gmbh Fügevorrichtung, Fügeverfahre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Lagenverbund einer Energieumwandlungsvorrichtung
KR102028611B1 (ko) * 2018-07-27 2019-10-04 장명희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101992280B1 (ko) * 2018-07-27 2019-06-24 장명희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20200053885A (ko) * 2018-11-09 2020-05-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KR102516224B1 (ko) * 2018-12-04 2023-03-3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설비
KR20210128679A (ko) * 2020-04-17 2021-10-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DE102020130578A1 (de) * 2020-11-19 2022-05-19 Lacom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sowie eine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US20230024389A1 (en) * 2021-07-09 2023-01-26 Lg Energy Solution, Ltd. Electrod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8421B4 (de) * 1995-12-22 2004-06-03 Celanese Ventures Gmbh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Membranelektrodeneinheiten
JPH1064574A (ja) * 1996-08-26 1998-03-06 Fuji Electric Co Ltd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US6400589B2 (en) * 2000-01-12 2002-06-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power supply circuit including plural converter
JP3465656B2 (ja) * 2000-01-12 2003-1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合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接合体製造方法
JP2001259499A (ja) * 2000-03-14 2001-09-25 Three Bond Co Ltd 材料塗布装置
DE10050467A1 (de) * 2000-10-12 2002-05-16 Omg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mbran-Elektrodeneinheit für Brennstoffzellen
US6585846B1 (en) * 2000-11-22 2003-07-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otary 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minated products and packaging
JP4493287B2 (ja) 2003-03-28 2010-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電解質複合膜の連続的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7195690B2 (en) * 2003-05-28 2007-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oll-good fuel cell fabrication processes, equipment, and articles produced from same
JP2005129292A (ja) 2003-10-22 2005-05-19 Toyota Motor Corp 薄膜からパターン部分を切り出す装置
US7993798B2 (en) * 2003-12-02 2011-08-09 Nissan Motor Co., Ltd Manufacture of fuel cell
JP4802447B2 (ja) 2003-12-19 2011-10-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膜型燃料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JP4529439B2 (ja) 2003-12-26 2010-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2006116816A (ja) 2004-10-21 2006-05-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6134611A (ja) * 2004-11-02 2006-05-25 Toyota Motor Corp 接合体製造装置及び接合体製造方法
JP2007048556A (ja) * 2005-08-09 2007-02-22 Jsr Corp 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710A (zh) * 2010-07-26 2013-05-15 李都熙 促销用罐子的拉环的制造方法
CN103108710B (zh) * 2010-07-26 2015-05-06 李都熙 促销用罐子的拉环的制造方法
CN102832404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层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02832404B (zh) * 2012-08-14 2014-09-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层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05074983A (zh) * 2013-02-08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及接合方法
CN108292760A (zh) * 2015-11-19 2018-07-17 东丽株式会社 包含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8963306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08963306B (zh) * 2017-05-18 2022-06-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8001580T5 (de) 2010-04-29
WO2008152993A1 (ja) 2008-12-18
JP2008311012A (ja) 2008-12-25
US20100167176A1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051A (zh)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接合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燃料电池
US1057391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of fuel cell
CN1890828B (zh) 燃料电池的制造
CN112582655B (zh)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CN204558583U (zh) 锂带生产设备
CN104842626A (zh) 锂带生产方法
CN112825360A (zh) 带辅助衬垫的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US20190245231A1 (en) A method of securing a gas diffusion layer to a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
CN111883786A (zh) 一种图案格式连续转印制备膜电极ccm的装置与方法
US20110111329A1 (en) Method and facility for producing separator for use i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JP2009037969A (ja) 膜電極拡散層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燃料電池
JP5077188B2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材料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3132899A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形成装置
EP3823071A1 (en)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ubgasket adde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ubgasket adde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US8669019B2 (en) Water vapor transfer membrane attachment to gas diffusion separators
CN206106591U (zh) 一种间歇双面覆膜装置
CN218827247U (zh) Ccm转印设备
JP5077187B2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材料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874676B2 (ja) 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方法
US201701704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resin-frame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JP2000182632A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9129614A (ja) 触媒層−高分子電解質膜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77702C (zh) 一种用于制作个人化样片的方法和设备
CN212625667U (zh) 一种图案格式连续转印制备膜电极ccm的装置
JP2020027792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ルの接合体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